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是深层次开发旅游业的基础。

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继承与延续;每个民族的民俗风情、文化都需要发展,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生存,但在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建立在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身文化发展的轨迹,而不是对其他模式的照抄照搬。

一、民俗文化的消亡和变异的几种情况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国家的经济和旅游业正迅猛发展,不仅使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使当地的社会、民俗文化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促使着当地的社会文化变迁。

这种变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民俗风情的同化民俗风情的同化是指原有的民俗风情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并为异族、异地的民俗风情取而代之。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认同,因而,民俗风情的同化是不可避免的。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过去其社会、政治、经济、交通等方面原因而与外部世界交往较少,具有相对封闭性,独特的民俗风情由此保存下来。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外来者的涌入,异族以及同族异地的文化、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的引入,旅游地传统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就逐渐被同化、冲淡以至于消亡。

如民居建筑以干栏式建筑民居为主的傣族地区干栏属构架建筑,分上、下两层,一般是用木头或竹子作柱、楼板和墙,茅草盖顶,上层住人,下层无遮栏,用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杂物。

由于受汉族建筑的影响,现今傣族地区的民居建筑材料发生了变化,其墙都用砖、石砌筑或用泥土夯筑,屋顶盖上瓦等,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竹楼了。

屋内陈设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已开始用组合柜、沙发、地板胶、地毯等,与汉族城市居民无异。

饮食方面,随着世界各地旅游者纷至沓来,旅游地的饮食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融入了异地的饮食文化,以适应不同旅游者的需要。

如云南大理的“洋人街”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外国旅游者饮食需要应运而生的由西餐厅、咖啡屋、冷饮店组成的一条街。

云南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云南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

云南的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深厚的历史底蕴。

然而,要充分发挥云南旅游资源的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最大程度的利用,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科学的规划。

一、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资源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从壮丽的雪山、广袤的森林到宁静的湖泊、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无一不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这些资源进行全面、细致的普查和评估,了解其特点和价值。

例如,玉龙雪山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山峰,还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和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围绕其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高山植物观赏、野生动物观察等。

同时,结合当地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举办与雪山相关的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

又如石林,这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除了常规的观光游览,还可以开发地质科普旅游,让游客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特点。

此外,利用石林周边的乡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体验当地的农耕文化和乡村生活。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云南的一些旅游景点由于交通不便、住宿条件差等原因,限制了游客的数量和旅游体验。

在交通方面,加大对偏远景点的道路建设投入,改善公路、铁路和航空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同时,加强景区内的交通设施建设,如缆车、观光巴士等,方便游客游览。

住宿方面,既要建设高端酒店满足商务和高端游客的需求,也要发展特色民宿和客栈,为大众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此外,完善餐饮、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综合满意度。

三、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云南有着众多独特的旅游品牌,如“七彩云南”“魅力丽江”“梦幻香格里拉”等。

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这些品牌,突出其特色和优势。

以“七彩云南”为例,可以通过举办大型的旅游文化节、主题活动等,展示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

同时,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民俗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旅游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过程中,民俗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老的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民的故乡。

纳西族是著名的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民的居住和生活场所,其历史和文化价值被社会公认。

因此,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成为了重要的元素。

首先,丽江古城的布局、建筑和风俗都有着浓郁的纳西族特色。

其建筑主要包括木结构的民居、水系和街巷等,这些建筑构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景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保护和发扬纳西族民俗文化是重要的任务,因为这有助于维护古城的历史风貌,增强其吸引力和特色。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丽江古城的保护与发展,使其成为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其次,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也是丽江古城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西族人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如纳西族音乐、舞蹈、曲艺、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符号和艺术形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形象生动而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体验,这带动了丽江旅游的经济发展。

因此,在旅游开发中,不能将商业化利益放在首位,应该注重文化内涵和品质,加强文化交流和传承,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最后,纳西族传统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也是丽江古城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传统的宗教文化为丽江旅游注入了禅意和灵性。

宗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政府、社会和民众共同加强。

政府要对宗教文化保护做出更明确的政策和措施,民众应该在传承时充分保护宗教文化的完整性和纯洁性。

在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要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保护和发扬历史和文化遗产,提高旅游质量和旅游体验,从而使丽江古城成为世界上独特的旅游文化胜地。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1 理 区 位优 势 明显 。 南 省 地处 我 国西 南 边 陲 , 国 内 . 地 云 与 的 桂 、 、 、 、 等 省 区 以 及 东 南 亚 越 南 、 甸 、 挝 等 国 黔 渝 川 藏 缅 老 相 邻 , 典 型 的低 纬 度 、 海 拔 地 区 。独 特 的地 理 区位 和 四 季 是 高 如 春 的气 候 ,使 得 云南 成 为 我 国乃 至 世 界 重 要 的 旅 游 胜 地 。 西 部 大 开发 战 略实 施 以来 , 南 迅速 由 内陆 省 份 成 为我 国对 云 外 开放 的前 沿 , 为 中 国 连 接东 南亚 、 亚 的绿 色 通 道 、 成 南 友谊 通道 和合 作 通 道 , 这对 就 近 吸 引 南亚 和东 南 亚 等 地 的 国 际旅 游 客 源具 有 很 大 的 优 势 。从 交 通 区 位 看 , 南 正 在 构 建 国 内 云
繁 衍 生 息 ,这 种 独特 的 民族 一地 理 结 合 体 使 得 各 民族 不 易 受 到 外 来 文 化 的干 扰 与侵 袭 。 体现 在 日常 生 活 中 的 民俗 文 化 带 有 强 烈 的原 生性 和 神秘 感 , 有很 高 的 审美 价值 和 观 赏价 值 。 具 4资 源要 素 耦 合 良好 。 民族 生 活 的地 区 , 丰富 多 样 的 . 在 有 立 体 气 候 , 幽 深 神 秘 的河 流 峡谷 , 雄 奇 巍 峨 的 冰 川 雪 山 , 有 有 也 有 历 史 悠 久 的 宗 教 圣 地 , 有 恬 静 优 美 的 高原 湖 泊 。 这 些 还

景 观 与 民 俗 风 情 、 史 文 化 有 机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与 自然 和 历 人
谐 相 处 , 成 民 俗 文 化 与 自然 景 观 、 史 遗 迹 水 乳 交 融 的 局 构 历 面 , 吸引 各 种 不 同层 次 的游 客 提 供 了优 越 条 件 。 为 5旅游 开 发 粗 具 优 势 。 南 旅 游在 国 内起 步较 早 , 展较 . 云 发 为 迅 速 , 现 在 已经 具有 较 好 的 基 础 。到 目前 为 止 , 南 已 初 到 云 步 形 成 了六 大 旅 游 片 区 , 百 条 精 品线 路 。 产 品 开 发 也有 了 上 较 为 成 熟 完 备 的 思 想 和 模 式 ,集 中 开 发 出 自然 生 态 旅 游 产 品 、 族 风 情旅 游 产 品 等八 大旅 游 产 品 , 成 了体 系 完 善 、 民 形 层 次 明确 的 旅 游 开 发 体 系 , 云南 逐 步 成 为 国 际 国 内旅 游 者 向 使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俗的旅游产品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民俗特色旅游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所谓民俗特色旅游,是指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体,融合传统风情特色和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的旅游形式。

如何正确开发和营销民俗旅游产品,让游客享受到特色的旅游体验,提高旅游收入和城市文化形象,已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关键。

1、资源挖掘和整合:要想开发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的民俗旅游产品,首先要调查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料,包括著名的民俗节日、传统的礼仪习惯、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或建筑。

然后在这些基本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设计出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2、民俗文化体验:在民俗旅游中,游客往往是通过参与或者亲身体验现场的民俗文化活动才能深刻地了解和体验该地的文化风情。

因此,开发民俗体验游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形式,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当地的节日庆典、民俗游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从而提升旅游价值和旅游收益。

3、民俗文化知识普及:在民俗旅游开发中,旅游客人除了要享受一种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之外,还要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背景和相关历史,从而更好的欣赏当地的自然美景和文化景观。

因此,开设民俗文化讲解和考察活动也是民俗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二、民俗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1、产品策划:民俗旅游产品策划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市场需求和当地的人文环境,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品质和价格等级的产品和服务。

2、宣传推广:有效的宣传才能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民俗旅游产品,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宣传渠道变得更为广泛和便捷,民俗旅游开发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信群发、电视广告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3、定位分析:合理的定位分析是民俗旅游产品营销的关键。

在市场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深入挖掘和细化民俗旅游产品的个性化特点,增加旅游品牌认同度和市场份额。

4、服务体验: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游客体验是民俗旅游产品成功的关键。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一、云南旅游资源优势云南作为一个山水相依的省份,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拥有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亚北温带湿润气候区以及高原气候区等多个不同的气候区,物种生态资源丰富,其中的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多样性属于全球保护优先级非常高的类型。

此外,云南还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镶嵌了不少名胜古迹,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拥有着丰富的资料、广泛的影响,对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云南拥有着大好的旅游资源。

二、云南旅游开发现状当前的云南旅游开发,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重景轻文,存在文化开发不够的问题;2、由于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开发不足,导致景区环境恶化,旅游设施建设不够规范;3、旅游市场价格混乱,存在价格不透明,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4、旅游商品和服务质量不稳定,存在着旅游黑导、黑车、黑店等问题;5、部分景点属于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但实际上,部分景点的开发面积过大、开发方式不尊重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旅游资源也造成了损失。

三、云南旅游的开发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云南在旅游业的开发中有必要采取以下策略:1、高度重视文化价值,推出更多有特点、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2、坚持绿色旅游理念,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旅游资源的保护;3、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完善景区建设治理方式,打造多元化产品,推广红色旅游、美食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类型;4、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景点打造旅游品牌,建造一批富有云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云南一号”和“云南版图”;5、以开放思维促进旅游合作,积极谋求与周边省份、甚至各国旅游企业合作,开展产业融合,优化旅游产品的供应链,扩大尤其是国际旅游市场的份额。

四、云南旅游成功案例云南之美吸引了无数驴友的到来,如何将其中的经验成果转化为实践,使云南旅游市场更加繁荣,这是云南旅游开发的目标。

针对当前的旅游开发出现的问题,云南旅游理事会制定了对策,目前云南已成为全国热门的旅游胜地之一。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摘要】云南作为中国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

本文从云南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等多方面探讨了其旅游资源优势及相应的开发对策,同时强调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在文章提出了充分利用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的建议。

通过开发利用云南的丰富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旅游资源、丰富性、市场潜力、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开发对策、可持续发展、宣传推广、发展战略。

1. 引言1.1 云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云南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

这里群山环抱,湖泊星罗棋布,瀑布飞流直下,森林葱郁茂盛,形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比如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丽江的玉龙雪山、大理的洱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各具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云南的民族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纳西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习俗、民间艺术等,展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

游客在云南可以体验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民俗,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友善,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风光壮美,民族风情浓厚,文化遗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优势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需要通过不断的开发与利用,让更多的人领略云南的魅力,促进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水之间,自然风光优美绚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雪山高原到热带雨林,从湖泊草原到峡谷溪流,云南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各具特色,足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险和体验。

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摘要:民族民间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载体,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智慧的结晶。

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有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近年来,云南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之间的人员往来、贸易活动日益频繁,这就导致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旅游事业的不良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云南民间传统文化资源,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便对云南省民间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策略进行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民间文化;旅游开发;文化保护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这就使得云南省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而民族民俗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不同的民族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方式,它是我国人民所拥有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在民族聚居区,由于各种限制条件的影响,目前仍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若是能将这独特的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进行有效结合,便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很好的经济效益,这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有很大帮助。

1.云南民间传统文化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1文化开发的支持经费不足且缺乏长远计划根据对云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来看,在旅游项目策划和经费成本这两个方面暴露出了一定问题和缺陷。

首先在项目策划方面出现的问题包括:第一,某些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工作不足,整体的旅游方案过于片面盲目,也没有对项目进行研讨和深究,导致在各方面准备不完全的情况下便开展项目,使得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均较低;第二,对于民族特色资源的保护意识较差,造成部分文化资源受到损坏,甚至面临流失问题。

其次,在文化旅游资金方面,除了政府的固定经费外,其他方面的经费投资渠道较少,资金结构也缺乏合理性。

1.2注重商业轻视文化在对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传播的过程中,通常会把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向游客进行售卖,来实现文化宣传。

然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部分销售者逐渐丧失了初心,进行纪念品售卖的目的不再是文化传播,而是大量获利。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摘要]: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一、前言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

全国总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云南有51‎个,人口超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白、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

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和村舍‎建筑等等,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云南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新型的‎旅游产品,使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仍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又可‎划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类。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礼节、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流行的喜‎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民俗旅游资‎源是具有多‎种属性与特‎征的文化现‎象,其表现形态‎千差万别,除了作为文‎化现象而具‎有科学、史学、文学、美学、和艺术等特‎征外,从旅游的功‎能与价值的‎角度看,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地域性‎。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策略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策略

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策略第一章: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等。

这些旅游资源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然而,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成为了云南旅游业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策略,旨在帮助云南的旅游业者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章:云南旅游资源的分类云南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类。

自然资源包括山水景色、野生动植物、气候等,人文资源则包括民族文化、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

2.1 自然资源2.1.1 山水景色云南拥有许多著名的山水景区,如丽江古城、大理洱海、香格里拉、石林等。

这些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貌和风景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2.1.2 野生动植物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珍稀的野生动植物。

例如,云南有着仅分布于中国的云南金丝猴、云南野象等物种。

2.1.3 异域气候云南地理位置独特,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界处,气候温暖湿润。

因此,造就了云南丰富多样的植被、生态系统和气候景观,在旅游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2 人文资源2.2.1 民族文化云南拥有多民族杂居的特色,例如彝族、哈尼族、壮族、布朗族、景颇族、傣族、白族及藏族等。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这些文化为云南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2.2.2 历史遗迹云南历史悠久,有着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如大观楼、镇远古城、玉龙雪山等。

这些历史遗迹代表了云南古代文明和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2.2.3 民俗风情云南民俗风情独特,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例如,独具风格的彝族三月街、壮族歌舞和节日庆典等都是许多游客喜欢前往体验的景点。

第三章: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3.1 基础设施建设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持。

例如,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需要优化和改善,以便提供更方便、更高效的旅游服务。

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探析

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探析

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探析孙婧李冲(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西安,710065)摘要:民俗旅游是云南省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资源,其合理开发与保护不仅是对云南民族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是对云南民族文化的最好的继承和发展。

本文从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入手,针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可持续开发的思想,提出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可持续开发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9—0018—011引言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民族民间物质的、社会的、精神的习俗,其内容主要包括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音乐舞蹈、绘画雕刻、民族工艺、婚丧嫁娶、传统节庆、宗教仪式、服饰饮食、待客礼仪等。

2.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2.1多样性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民族种类、数量及文化方面。

云南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族别和数量较多的少数民族,除汉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并有一定聚集区的少数民族25个,其中有l6个民族跨境而居,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是全国特有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区。

2.2独特性云南处于多种文化交汇叠合的地带,其本土文化﹑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具有先天的资源垄断性。

在民族构成上。

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白、哈尼、傣、景颇、纳西、阿昌、拉祜、佤、德昂、布朗、独龙、怒等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所独有,从数量上看,明显多于其它任何省份,这说明云南的少数民族独特性是其它省份无法媲美的。

2.3神秘性与原始性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许多民俗不为外人所知,其神秘色彩浓厚,特别是宗教方面充满了神秘性、原始性。

2.4艺术性云南各族人民在适应环境、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历史过程中,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各民族的音乐歌舞,各民族的服饰等,例如傣族孔雀舞、象脚鼓舞,彝族的阿细跳月,景颇族的“木脑纵歌”,白族“绕山林”中的霸王鞭,另外,还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东巴古文。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摘要】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

本文通过对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分析,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

云南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高山、湖泊、森林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云南需要采取有效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浅析,希望能更好地认识云南的自然和旅游资源,引起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保护的关注。

【关键词】云南区域、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关系、开发、保护、结论、引言1. 引言1.1 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旅游资源的省份。

云南的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川起伏、水草丰美,是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

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资源,这些资源为云南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云南的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云南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云南的旅游景点遍布山川湖泊间,古镇古寨、名山名川、风景名胜点各具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关系日益密切。

自然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云南正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保护云南的旅游资源方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旅游体验质量。

通过不断开发和保护,云南的旅游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传承。

2. 正文2.1 云南区域自然资源概况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云南的自然资源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

云南是中国的山地省份,境内拥有大理石山、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山脉,地势复杂多样。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云南是我国境内少数几个拥有多样自然景观的省份之一。

在这里,山川、森林、湖泊、河流等自然景观给予游客极强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体验。

同时,云南还是各民族汇聚的地区,有非常多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可以欣赏和体验。

以下就对云南区域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浅析。

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是集中在多样化的地理环境中。

云南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山地省份,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雪山草甸、峡谷、高山湖泊是云南山地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等,都是云南地区的特色自然极美景观。

在云南,森林面积占全省总面积近52%,是我国南方主要森林供给区之一。

云南的林木品种繁多,常绿林、落叶林和常绿落叶林等不同类型的森林在这里都呈现出独有的魅力,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与浪漫情调。

云南的自然河流错综复杂,集美丽的峡谷、美丽的瀑布、美丽的湖泊于一身,惟妙惟肖地呈现出巨大的景观魅力。

云南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富集之地。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神秘莫测的农民画、古代的物质文化以及如诗如画般的山水,统统显露在云南的旅游业态之中。

乘坐古老的滇池游船游览,来一次泸沽湖、大理、丽江等地的旅游,都是深度游云南的不错选择。

最近几年,特色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健康等新兴旅游业态快速发展,消费者在这里感受独特的、不曾有过的自然风光、人情风景和文化底蕴。

总的来讲,云南地区开发了人民群众全面参与的旅游模式非常有特色,能够形成旅游资源的新生态,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逐渐显现,有利于彰显自然资源的价值与利益,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在当今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民俗特色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民俗特色旅游以其浓郁的地方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体验活动,为游客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旅行感受。

本文将探讨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包括其重要性、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开发策略。

一、民俗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性(一)促进经济发展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能够为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游客的到来会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旅游收入还可以用于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进一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特色旅游,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民俗文化,从而增强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旅游活动的开展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平台和资金支持,使得一些濒临失传的民俗技艺和传统得以保存和发扬。

(三)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与传统的观光旅游相比,民俗特色旅游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和体验,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服务。

二、民俗特色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一)民俗文化的商业化过度在民俗特色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地方可能会过度商业化民俗文化,导致民俗文化的原真性和独特性受到破坏。

例如,一些民俗表演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而变得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在开发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专业人才短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包括民俗文化研究人员、旅游规划师、市场营销人员等。

然而,目前在很多地区,这类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民俗特色旅游的高质量开发。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议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以下是一些建议。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云南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这些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是云南旅游的重要吸引力。

在开发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避免对其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应该积极推动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研究,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云南的民俗风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云南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许多地方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因此,需要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投资,提升旅游服务设施和质量。

同时,培训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云南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旅游宣传片、旅游展览会等,向游客展示云南的魅力和特色。

同时,加强与旅行社、媒体等合作,提升云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云南的自然环境非常宝贵,保护生态环境是开发旅游资源的基础。

要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同时,加强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云南的自然环境。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以及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云南的民俗风情旅游将会更加繁荣和受欢迎。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张茜【摘要】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本文以分析云南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特征,资源优势,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认识云南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关键词】:云南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旅游资源【Abstract】: As the region's most distinctive culture, folk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ourism culture. To develop the regional folk culture tourism and forge the typical culture of folk-custom, we sh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folk culture tourism features and resource advantages, this paper talk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unnan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al tourism.【Key Words】: Yunnan Folk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Resources前言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

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结合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种具
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民俗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效益,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和措施:
1.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的力度,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制度,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提
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意识。

2. 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发掘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
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数
据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建设和提升旅游设施。

要在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加大对
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
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也能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4. 推进旅游营销。

要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建立起以民俗文化为
主题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增强吸引力。

总之,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政府、景区、旅行社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明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景观丰富多样:云南拥有世界级的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虎跳峡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2.多民族文化独特:云南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25个少数民族。

这里的民族文化多样,民族风情浓厚,如彝族、白族、哈尼族等。

游客可以在云南享受到丰富的民俗文化。

3.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云南拥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址,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元阳梯田等。

这些古建筑和遗址代表了云南的历史文化,是了解云南历史的重要窗口。

4.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云南拥有独特的特色旅游资源,如洱海风光、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丽江古镇等。

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基于以上的旅游资源优势,应通过以下策略来开展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1.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向国内外游客宣传云南的旅游资源。

可以通过举办旅游节、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云南旅游的知名度。

2.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包括道路、酒店、机场、景区等。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3.开展精品旅游项目:通过开展精品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产品的品质。

可以通过开展自然风光观赏、民族风情体验、古建筑参观等项目,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4.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加大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通过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云南的民族文化。

总之,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重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应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开展精品旅游项目、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建设等策略,实现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课程结课论文学院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年级班别 13级人力资源管理3班学号 3213004613学生姓名苏怡心指导教师张春慧20 14 年10 月23 日浅谈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苏怡心(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本文在本人的亲身旅游的基础上,从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四方面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说明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最大的阻碍时交通不便以及因为经济尚未成熟,受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关键词:云南,民俗风情,资源开发民俗简单说就是民间的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项。

一般把由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把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俗”。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这也成就了民风民俗必定是一个巨大的旅游资源,对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将很大程度的影响该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一个城市交通方式、旅游景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1 交通方式选择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有时候会决定你的旅行有什么体验和收获。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之前,我曾经去过西藏。

家人在格尔木租了一辆越野车,两天时间到达拉萨,一路上见到开车的、骑车的、步行的、磕长头的,都以各自的方式穿行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上。

所以我相信选择不同的在云南旅游的交通方式,对云贵高原的理解和体验都会不同。

所以在选择旅游方式时,我和同学共同选择了坐火车抵达云南的丽江。

不过令人感到不快的是火车并没有直达丽江的,需要先抵达昆明再乘坐8小时的火车达到丽江,我认为这是阻碍云南民俗风情发展的原因。

提到云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地方必然是丽江或者大理,并且这两个地方也是少数民族较为聚集的地方,随之而然其民俗风情更为浓厚,但是从外省很难直达这两个地方,这无疑使交通便利程度受到阻碍。

虽然飞机可以很快抵达,但是在交通方式上,90%的受访者选择飞机出行,54%选择火车,30%选择自驾车,所以其实有很大部分人也是会选择火车的,特别是旅游时[1]。

不过在另一个景区我却感觉到交通方式的民俗风情,让我有了不同的体验,那就是拉市海的骑马。

因为云南是位于云贵高原,一些地方因为地势的原因并未有完全开发,所以代步工具便是马。

而这时骑马并不会让你感觉到这里的交通不便,骑马不快,所以在这段路途之中你可以观察到村庄的原始架构,他们的生活方式,浓浓的民俗风情扑面而来。

在途中牵马的人还会吼上两嗓子,更能体会出云南人民的热情。

同时人们在旅游这些景点时,80%的人都会选择此种交通方式,所以如果想更好的发展自己民俗文化,应该做好防止恶意抬高骑马价格,制定适宜的价格策略。

2 旅游景点云南是一个旅游胜地,在2014年国内游客最青睐去哪些地方旅游?调查统计,今年旅游者计划去的境内目的地,按照人气从高到低依次是:三亚、丽江、九寨沟、西藏、厦门、桂林、成都、新疆、西安、哈尔滨[2]。

所以云南丽江市许多旅客会选择的观光胜地,而丽江的景色也并不会让人失望,就从大家必去的丽江古镇说起。

丽江古镇第一眼就会让人感觉到古香古色,而街边的一些饰品店也充满了民族的元素,街上有很多打鼓的小店,在你逛古巷时,耳边传来的阵阵鼓声无不让人沉醉。

光盘店利用这种鼓声制作成为一首歌,在丽江的街边时不时传来这首悠扬的歌声。

所以只要是去过丽江的人,不管身在何处听到这首歌必然会想到丽江古镇。

丽江古城还有大家都必去的地方,那就是清水吧。

丽江的晚,四面八方传来悠扬的歌手,伴着打击乐器。

也许是丽江人的生活方式,大家很多晚上都会坐在清水吧,点一杯水,听着歌手唱歌,看着丽江古镇默默留着的溪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所以来丽江如果没有晚上去清水吧听一曲,可能又少体会了他们的一种风情。

在景点的茶馆以及饭馆都别具特色,在其他城市茶馆或者饭馆多是由红钻契合而成,装饰多由一些看似华丽的饰品。

而在丽江,多是以石头或是木头组成,红砖绿瓦,由植物装饰着,更多一份淡然,也让人沉醉于其中的民俗风情。

我认为丽江在景区的设置以及其体现的民俗都挺能打动人,也有许多人并不是冲着丽江古镇的景来,而是冲着景点内独特的感受而来,这一点许多城市的景点都应该向丽江古镇学习。

3 饮食习惯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和印度诸国相连,与泰国、孟加拉等国相邻;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有16个民族跨国境而居。

跨境民族分布境内外的部分相互联系密切,生活习俗相同或相近。

云南少数民族分布上的特点,是广泛居住在高原、盆地、丘陵与高山,人口分布密度较低,各地分布的密度不一,各民族社会的发展很不平衡[3]。

因此,云南的饮食文化具有丰富多元的特色,尤其在食物的材料、菜式、加工方法、饮食习惯和酒水饮料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而大家听说的最多也必然是过桥米线,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汉族小吃,属滇菜系,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旅游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昆虫被炸干当做小吃,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小吃,都让人发馋。

不过云南的饮食文化业存在着缺陷,那就是云南饮的食文化发育程度较低。

[4]首先,受云南各地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影响,由此形成云南整体以特色上的差异以及反映社会发展程度差别为分野的区域性饮食文化组合。

因此,云南整体上很难形成风格一致的饮食文化。

其次,云南的饮食文化,表现出古老传统与时代创新兼容,地方特色与兼收混杂并见的特点。

民族来源的多元和相互融合,为云南饮食文化留下深刻的烙印。

云南饮食文化内涵之久远,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云南与众多国家相邻,并与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等省相连,饮食文化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形成云南饮食文化之古老传统与时代创新兼容,地方特色与兼收混杂并见的特点。

在生产技术方面,云南饮食产品的加工方法丰富多样,但加工技术相对粗糙,大部分产品的设计、加工还停留在滞留本色及简单操作的阶段,这是云南菜肴一直未形成“滇式菜系”或地方风味流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云南饮食产品滞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另一重要表现,是仅有若干知名小吃与个别菜肴,在主要菜肴以及菜式总体的设计方面,缺乏系统并产生深远影响的菜系以及主打产品;在饮食产品的形象及包装方面,也缺少鲜明的特色及有效的宣传。

所以如果想形成“滇式菜系”,云南必须要懂得包装自己、推销自己,在吸收其他菜系的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自身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4 居住环境生活在云南的各民族人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不同或大体相同的环境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建筑类型、样式、品种、风格,使云南真正成了世界上建筑样式最为丰富的民族建筑博物馆。

在跨入21世纪的今天,铺天盖地的全球化浪潮冲击到了每一个地方,它们无疑也丰富了云南的民族建筑文化,但也同时在不断地吞噬着各民族传统建筑的空间,使民族建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挤压。

最能够体现云南各民族伟大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特征的民族建筑,可能在我们还未来得及认识到他们的全部价值时就匆匆消失了。

因此,我们在积极吸收西方现代建筑文化成果的同时,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如何使民族建筑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继续发挥作用,这都是我们必须加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木结构的形式和榫卯结合的方法,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一个主要结构特点,也是云南地方传统木构架建筑的结构形式。

大理等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为了优化传统木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学习中原木构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云南当地的匠师们在节点的榫卯结合方式上下了很深的工夫,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工艺,强化了木构架系统中各构件在节点处的联接,做到发生地震时墙倒屋不倒[5]。

在旅游过程中,我们所住的旅店都是以木质结构的房子,并且前堂也都会有一个小院子,栽满花草,泡一杯茶即可坐一下午的享受。

特别是我在香格里拉所住的青年旅馆,一出门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是在城市所感觉不到的舒畅。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云南发展民俗风情最大的阻碍时交通不便以及因为经济尚未成熟,受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所以如果云南省想要自己民俗风情进一步发展,我认为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开通铁路干线以及积极发展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继续坚持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避免被世界现代化冲散。

参考文献[1]傅新平. 论交通文化中的几个重要特征[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2] 杨振之,陈谨. 论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J].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3] 方铁.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4] 陈姝含云南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与出路[G][5] 杨昌鸣著.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探析[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O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lore tourism resources offolk custom of YunnanSu Yixi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management, Guangzhou 510520)AbstractIn this paper, in my own tourism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tourism resources of folk customs in Yunnan from the face of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tourist attractions, eating habits,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Quarte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exploit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of folk customs in Yunnan blocked traffic inconvenience, because the economy is not yet mature, is influenced by many aspects have not yet formed its own system.Key words:Yunnan, folk customs, resources develo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