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可持续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可持续发展理论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强调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理论和唯物史观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是对传统发展理论的扬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特征现状启示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逐渐激化,于是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90年代中期,作为中国在世纪之交的一个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被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它与科教兴国战略一起被确定为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两大国家战略。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由于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同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不是像动物那样简单地适应自然、直接生存在自然界中,而是通过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然界的人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保持、维护其与自然的结构的稳定与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直接目的是解决生态恶化的困境,寻求克服传统发展方式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所要解决的核心矛盾是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透过理论的表层我们可以看出,它谋求的是经济发展与人、资源、环境协凋,以期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的一种思想。它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它特别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予以鼓励.对不利的应予摒弃。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特征及现状

与传统的发展观念相比,可持续发展观具有整体性、有机协调性和以人为本性。整体性是指可持续发展观在空间维度上体现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在时间维度上体现着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在文化维度上,体现着理性与价值的统一。它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关系的优化。追求的是社会各个领域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在纵向关系上注重把持续的和长远的利益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所以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不是局部的、暂时的效益,而是整体的、长远的效益。有机协调性是指它把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各种要素有机组成的密不可分的巨系统,各部分是相互规定、同构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强调各部分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保持整体稳定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注意发展的极限,遵循适度的原则。该理论实际上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一是自然的可持续性;二是经济的可持续性;三是社会的可持

续性。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资源、经济、社会同环境的协调,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不单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或生态问题,而是三者互相影响的综合体。以人为本是指人的全面发展是该理论的基本目标和最终理想,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指出:“人类处于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的全面发展,但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必须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加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包括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等多方面的各种价值需求,使人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展现。

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和经济特征,但从总体上看,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还存在着涉及学科庞杂、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概念界定模糊等许多不足,尚需要大力完善。主要的问题有:可持续发展定义难以准确有效地界定、测度指标体系未得到规范、可持续发展理论重规范而轻实证、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偏差等等。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

上面提到的目前可持续发展理论依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自身具有的信息不对称性、分析数据难以采集等内生或外生缺陷造成的。只有研究和探索作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赋予其新的内容,才能使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具有现实性的理论。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可持续发展研究,指导这项全新的社会实践工程向更深的领域迈进。

1.准确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定义存在不够明确的缺陷,使可持续发展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操作性。因此,只有准确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揭示其内涵,才能加快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到实践,由纲领到行动的实质性跨越,从而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本质含义: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决策的基础之上;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

2.完善测度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工具和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设置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应区分资源、经济、社会与环境四大系统相互联系与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和四大系统中的每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应区分可持续发展的短期目标指标体系和长期目标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由于它涉及到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从总体上看,它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多结构的横向网络。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实践认识的深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测度指标体系需进一步在理论界达成共识。

四、邓小平理论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经济文化仍相对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