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看山不喜平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
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原文及翻译译文李白《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原文及翻译李白原文: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
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
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
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
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cóng)射万壑。
此宇宙之奇诡也。
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
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
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注释】从侄:堂侄。
耑:即李耑[zhun][dun],李白的堂侄。
《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
云梦:属“七泽”之一。
香炉:庐山香炉峰。
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
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孤负:辜负。
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
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禁又破涕为笑。
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
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
记叙文_之写出事件的波澜huang2014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 天的火气都爆发出来了。喏,这是你要的10美 金。”“爸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 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你已经有钱了,为什么还向我要?”父亲 生气地问。 “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现在足够了。”小 孩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 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 —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理想的所在。要动手了吧?我下意识坐直 身子,冷汗开始往外冒。 可什么事也不曾发生。他的手又伸了 上来,放在方向盘上,没有拿什么东西。 我看到,他又从后视镜飞快地掠了我一 眼。 这一眼非常狠毒。我有生以来不曾看 过更狠毒的眼神,使我再度直冒冷汗,再 度后悔自己的莽撞。
我要去的地方终于到了。当出租车在公路 局车站前一停,我立刻打开车门冲了下去。松 了一口气,才想到还没有付钱给司机,便绕过 车后,走到司机窗口,伸手到旅行袋里掏钱。 突然,车子往前冲,迅速拐一个弯,消失在不 远的街角。我最后看到的,是司机无比惊惶的 神色。 怔怔地站那里,莫名其妙地把车钱再度放 入旅行袋,我才看见旅行袋的右方开口突出一 截枪管。那是我在台北特地为孩子买回来的玩 具枪,枪管太长了,无法全部塞进旅行袋。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 低。常见的有“先抑后扬法”、“先扬后抑 法”、“抑扬并举法”。这种写法使行文曲折 多变,波澜起伏,造成悬念,形成对比,读者 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恍然大悟的快感,留下深 刻的印象。
相传,一次纪晓岚为一个朋友的老母祝寿,当 即作诗一首,劈头第一句就说: “这个老娘不是人”, 四座宾客都吓了一大跳,纪晓岚却不慌不忙, 又念第二句: “九天仙女下凡尘”。 大家松了一口气,鼓掌叫好。纪晓岚又念下去: “生个儿子却做贼”, 宴会主人脸上勃然变色,四座咋舌,不敢言语, 哪知纪晓岚又从容地说: “偷得蟠桃献娘亲”! 至此,众人开颜,欢笑举杯。
高中作文_写出事件的波澜(14)
②组材巧用好方法
情节突转法
设悬解悬法
误会掀澜法
情感起伏法
巧合兴波法
思想反复法
②组材巧用好方法
A、情节突转法:例文《平静的战争》
岂料北京A中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谁也不是吃干饭的。胡莉一个箭步向 前,夺过话筒坚定地回答:“我报了三项!因为我认为无论是哪个部门,最 重要的是你不为同学服务的热心,有担当职务的信心,有组织工作的能力。 还有……”语气不卑不亢,议论有条不紊,多角度、全方位地抨击了提问者的 见解,最后她高声反问:“试问这位同学,如果你在这台上竞选,不让全校 同学知道你是谁,只凭短短风分钟演讲,你有把握宣称‘我信任自己,我一 定能成功吗?’”好,的确太激动了,麦克风被甩在桌上,发出砰隆的“巨 响”--伟大的震撼力! 礼堂内几秒钟没了声息,继而热烈的掌声骤起,人们交头接耳:“这个 巾帼英雄是谁?” 胡莉立刻成了大会焦点人物,数百双眼睛在她白净的脸上聚焦,她仍脸 不变色心不跳,脸上露出必胜的笑容…… 这同学果然不是一般人啊!我想。 “胡莉同学,我很佩服你的口才!”一个小女生崇拜地说:“你能讲讲 有什么计划吗?”胡莉满脸焕发青春光彩,笑盈盈地向她的支持者们致敬, 开始噼里啪啦大谈理想与现实、计划与变化的深刻主题,嘴皮子之利落令我 咋舌。我后面的高年级学生边听边感叹:“她真是个好苗子!”
一波未平,一波已起。”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 都一平如水,尽管是晶华耀眼, 毕竟要令人瞌睡。” (《诗的艺术》)
名言名句
文似看山不喜平。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 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袁枚
作文要有曲折,不可作直头布袋。
——元遗山 章法之妙不在于一泻千里,而在于一波三折; 不在于一气呵成,而在于婉转反复。
作文9:文似看山不喜平(记事有波澜)
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 第一入庠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 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受牵连入狱被贬为吏,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 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 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何谓“波澜”? 事件的曲折变化。
• 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 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 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 2.“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 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平中见奇 引人入胜
怎样兴波澜、生变化?
制造悬念 运用抑扬 巧设伏笔 设计巧合 铺陈误会 着力突转
怎么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曲折? 写作技法
1.巧设悬念,暗布疑阵
设悬有倒叙设悬、反差设悬种种方法,但都是把 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推向关键时刻却故意岔开,不作 交待,或说出—个奇怪现象却不露原因,把读者推向 一个欲罢不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中。
来到办公室门口,同学们的护送终止了,一个个像海狗似的,在暴风雨 来临之际退缩了,躲到了墙后面,只探出一个个脑袋,不时地对我挤眉弄眼, 投来信任的目光。
门虚掩着,从门缝中透出几丝暗淡的光线。我伸手准备叩门,在离门还 有两厘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一种莫名的恐惧油然而生,慢慢吞噬着我的内 心。我缩回了手,侧过头去看着同学们。
写出事件的波澜
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 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 ,有何可观?惟壑谷 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 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尺水兴波的写法
悬念版
路遇泥人 一个冬天的早上,天色阴暗。我着骑自行 车往城里赶路,迎面一个人也骑着自行车 向我走来。让我非常震惊的是,这个人满 脸胡须,又黑又浓,是我平生从未见过的。 等到近了,我才看清楚了,原来并不是胡 须,是一脸的泥巴。
抑扬法
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一是欲抑 先扬。 欲扬先抑,就是为了褒扬某人或物,先用 曲解的方法或嘲讽的态度尽力贬低或否定 他(它)的方法。 欲抑先扬,又叫抬高跌重法。运用这种手 法,就是要抬得高,跌得重。
郑板桥巧贺陶公
奈何奈何可奈何, 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 寿比滂沱雨更多。
群英会蒋干中计
哪个同学来说说其故事?
鉴习 赏作
幸福的早餐
幸福就在你身边。身边有许多幸福,只是我们常常没有感受 到。 那是二年级的一个早晨,我一醒来,就已经闻到面条、鸡 蛋、牛奶那浓浓的香气。那个香气我发自内心地喜欢,我一闻 到这香气就顾不上穿衣服了,穿上鞋子就直奔厨房。一见到那 些菜,我的口水都要掉下来。我恨不得马上吃掉,可我没有上 前去吃。我忽然想:爸爸不在家,是妈妈做的吗?妈妈的厨艺 没有那么好啊,可是爸爸又不在,难道是奶奶上来帮我做的? 正在我想不通的时候,妈妈回来了,手中提着几个肉包子。妈 妈开心地说:“儿子穿上衣服,快起来吃饭吧。这可是妈妈亲 手做的,快来吃吧!”我只好穿上衣服,准备忍着难受吃妈妈 烧的面条了。 我本以为这个面条一定难以下咽,可我吃进嘴里后,却发 现面条十分美味。我很诧异:原来妈妈深藏不露啊!这是妈妈 第一次给我做的早餐,味道这么美,肯定做了很多次吧!在这 一顿早餐里,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母亲的爱。 在我的心中,母爱十分伟大,等我长大以后,我一定让妈 妈过得最幸福!
游龙山记 麻革 全文翻译
游龙山记麻革余生中条王官五老之下,长侍先人西观太华,迤逦东游洛,因避地家焉。
如女几、乌权、白马诸峰固已厌登,饱经穷极幽深矣。
革代以来,自雁门逾代岭之北,风壤陡异,多山而阻,色往往如死灰,凡草木亦无粹容。
尝切慨叹南北之分,何限此一岭,地脉遽断,绝不相属如是邪?越既,留滞居延,吾友浑源刘京叔尝以诗来,盛称其乡泉石林麓之胜。
浑源实居代北,余始而疑之。
虽然,吾友著书立言蕲信于天下后世者,必非夸言之也,独恨未尝一游焉。
今年夏,因赴试武川,归道浑水,修谒于玉峰先生魏公,公野服萧然,见余于前轩。
语未周浃,骤及是邦诸山,若南山,若柏山,业已游矣。
惟龙山为绝胜,姑缺,慈以须诸文士同之,子幸来,殊可喜。
乃选日为具,拉诸宾友骑自治城西南行十余里抵山下。
山无麓。
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
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呜两峰间,心始异之。
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
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氵亭氵畜者焉,γ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幽草缭其趾。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
诸生瀹觞以进,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
”因命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又行十许里,大抵一峰一盘,一溪一曲,山势益奇峭,树木益多,杉、桧、栝、柏,而无他凡木也。
溪花种种,金间玉错,芬香入鼻,幽远可爱。
木萝松鬣,人衣袖。
又萦纡行数里,得冈之高遽,陟而上,马力殆不能胜。
行茂林下,又五里,两岭若岐,中得浮屠氏之居,曰大云寺,有僧数辈来迎,延入,馆于寺之东轩。
林峦树石,栉比立,皆在几席之下。
憩过午,谒主僧英公,相与步西岭,过文殊岩。
岩前长杉数本挺立,有磴悬焉,下瞰无底之壑,危峰怪石,Лヴ巧斗,试一临之,毛骨森竖。
南望五台诸峰,若相联络无间断。
西北而望,峰豁而川明,村墟井邑,隐约微茫,如奕局然。
徜徉者久之,夤缘入西方丈,观故侯同知运使雷君诗石及京叔诸人留题。
文似看山不喜平,尺水微澜意悠长——浅谈古典诗词的鉴赏
文似看山不喜平,尺水微澜意悠长——浅谈古典诗词的鉴赏我们今天在论作文之法时,经常会引用一句古人成句“文似看山不喜平”,来说明文章须以曲折奇崛为胜这个道理。
然而搜检该句出处,却不由让人心生疑窦。
有说出自《随园诗话》卷一引清翁照(朗夫)句的,但《随园诗话》卷一所引,又与该句不甚相同: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山如好友不嫌多。
”江阴翁徵士朗夫《尚湖晩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二语同一风调。
则此句原当作“山似论文不喜平”。
二句虽然句式与用语相似,但意思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为论文,一为论景,一则以山喻文,一则以文喻山,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
看来,这一古人成句,似是有人运用“夺胎换骨”之法化用而来。
但此化用者为谁,则大部分记载皆语焉不详,多用“古人云”“前人说过”等语一笔带过。
就算专门记录联语格言的工具书,也大都不详出处,如苏渊雷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绝妙好联赏析辞典》格言联“友如作画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条,只说“此句化用清翁照《与友人寻山》诗‘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梁申威主编的《绝妙对联450》则将对联归入“佚名”名下,说:“此联由旧诗之句改成。
”略记其出处的,只有郭鑫铨《云南名胜楹联大观》,说是出自云南近代的大学者、喜作楹联的赵藩所题之书房联,认为是他化用了前人成句。
这一化用,倒也十分顺理成章:题写书房联,自然要以教导读书为人之道为胜,此诗上句是讲交友之道的,与书房联倒算贴合,但下句写景,如非是面对大山、开窗见景的书斋,则“山似论文不喜平”这样的话就不那么贴切了,但稍一变化,作“文似看山不喜平”,就若合符契,符合书房联的标准了。
如此,这番化用,倒是十分巧妙,颇有些黄山谷所谓“点铁成金”的功效的。
郭鑫铨《云南名胜楹联大观》(1998)不过,赵藩喜作楹联,亦喜集他人成句或直接题写他人的联语,那此联的化用是否真的是赵藩所为,还是赵藩题写了前人的成句呢?《云南名胜楹联大观》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句联语的著作权,实际上还是一个谜。
六年级上册语文素材-作文(文似看山喜不平)-全国通用
文似看山喜不平【我为作文狂】话说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孙子们花了大价钱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
全家老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
唐伯虎挥笔就写下:此家老母不是人。
举座皆惊,这不是在骂人吗?你唐伯虎再厉害再了不起,也不能在寿宴上骂一个老人家呀!只见唐伯虎大手一挥,又写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
大家看了恍然大悟,于是都忍不住喝彩。
谁知他接下来又写了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
虽然大家都想到他应该不会在如此场合说这等侮辱人格不得体的话,但这句实在太伤人的话还是让大家吃了一惊。
于是大家都摒住呼吸,不敢出声。
这时,唐伯虎微微一笑,提笔道:偷得寿桃献至亲。
众人顿时松了一口气,不约而同地拍手叫好。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
【老师对你说】叙事时为什么要波澜起伏?生活有曲折,文章在反映生活时应该曲折有致,波澜起伏。
正好如古人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袁枚、姜夔的这两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的道理。
相反,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索然寡味,难怪一位前苏联诗人说:“一支文笔太均匀,通篇都一平如水,尽管是晶华耀眼,毕竟要令人瞌睡。
”(《诗的艺术》)叙事时怎样“兴风作浪”?“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
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里以小小说为载体,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写作方法,来帮助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1、悬念法。
提出还没有出现答案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
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 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智不清的老 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了 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 老兵挺了挺身板,开了口:“小姐,” 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 就是我妻子时,你们大概就不会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 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们自 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 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法即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 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如“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写结局后叙过 程,先写问题(事件)暂后交代为什么(背景介绍), 或者借助间接描写,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等 等,就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 动,从而获得引人入胜的效果。
久旱逢甘霖—— 一滴 他乡遇故知—— 债主 洞房花烛夜—— 隔壁 金榜题名时—— 别人
运用抑扬要注意: 抑扬不能超出客 观事物真实范畴, 既要服从于写作 目的,又要符合 事物发展规律和 人们认识事物的 规律。
运用抑扬法
“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 下、贬低。常见的有“先抑后扬法”、 “先扬后抑法”、“抑扬并举法”。这种 写法使行文曲折多变,波澜起伏,造成悬 念,形成对比,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 恍然大悟的快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为“起悬―垫悬― 释悬” 。
设置悬念时要注意:
(1)设置悬念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疑问 ”和“曲折”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 (2)设置悬念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一定要适度 、自然,不要脱离生活,不要故弄玄虚,不要有 漏洞。 (3)制造悬念,要不着痕迹,切合情理,切不可 故弄玄虚,否则会弄巧成拙;要适时释“悬”, 解开悬念既不能过于匆忙、简单,又不能枝蔓横 生,致使读者眼花缭乱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写事要有点波澜》
汽车在郑汴公路上飞驰,闷热的空气与发动机的 “哼哼”声胜过催眠曲,车上的乘客有半数在打盹。 四号的眼皮也在合拢,小山似的身躯慢慢向五号位倾 斜,我幸灾乐祸起来;胖女人灰衣服上那汗渍斑斑的 “盐碱地”,可以从俏姑娘那里揩到一点香水味了。 五号由表情讨厌,到怒气升腾,由“厌而远之” 到奋起反击:她架起胳膊肘顶四号的胖脸。胖女人一 定是在梦中喝醉了酒,任你五号怎样明顶暗碰,也撞 不开她的梦门。最后五号愤中生智,猛然一闪身,把 四号闪倒在座位上。车内一阵窃笑。 四号从突然破碎的梦中惊醒,艰难地支起身,很 难为情地低下头玩起自己的胖指头来。
例文6
尴
尬
从一出食堂门,她就感觉有人跟踪。 模模糊糊搜索记忆,只记得一瞥中有一个高大消瘦的身影。 为什么会是跟着我?她低头打量自己:浅兰色的细格棉衬衣、 藏青色的西裤、一双跟快磨平的黑色皮鞋,在一身行头怎么看也不 像个富家女,劫财之人是不屑于的。那莫非是…… 想到前天,室友阿霞还曾炫耀着当街被陌生男孩跟踪的“光辉 事迹”,当时小文在一旁还打趣道:我们的静大小姐作为寝室里唯 一的单身贵族,这种艳遇应该发生在她身上才对呢! 想着,一抹胭红就印上了面颊。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脸。我, 我没有阿霞那脉脉含情的双眼;又没有小文的一头乌黑飘逸的长 发……头发,一个念头嗖地划过脑海:一定要把这一头泛黄的头发 好好修剪一下,剪成阿霞那样清爽的碎发,不不、还是像小文那样 的一头直发……那,我又没有什么魅力,为什么会有人看得上我? 低下头,害羞地急走,脚还故意慢慢的划着地。“每一个女孩子都 是公主,总会有一位王子来发现。我的……想转过头去,把他看个 仔细,又怕那一脸的红霞暴露了心里的秘密。
写出事件的波澜
例文8
尴尬瞬间
我对已搬来一星期却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 邻居很是好奇,总想一睹“芳容”。终于有一天, 隔壁传来开门的声音。机不可失,我赶忙打开门一 看,哇,好一位秀发披肩清纯美丽的现代淑女!当 我正上上下下“饱餐秀色”时,一声河东狮吼: “见鬼,瞅什么瞅,没见过人哪?”唬得我心里直 发毛,灰溜溜地关了门。 一天,我正要下楼,楼下传来了脚步声。糟糕, “见鬼”来了,真是冤家路窄。无奈,我只好昂首 阔步视而不见,下楼梯如履平地,一脚踏了三个台 阶,结果可想而知——让“见鬼”笑了个够。而由 于自己“光荣负伤”,在床上趴了好几日,恨恨发 誓与“见鬼”势不两立。
文似看山不喜平,尺水兴波回味深
文似看山不喜平,尺水兴波回味深《李觉出身传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文似看山不喜平……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惊心动魄,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这是对人们阅读心理、审美要求的一个合乎规律的总结。
“平”即“直”,“直”则“板”。
直露、呆板就很难动人。
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也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
”所以,叙事性文章的审美要求,不是“小巷赶猪——直来直去”,不是“作直头布袋”,一气“倒出”,而是在情节的设置上要起伏多变、婉转生姿,像“黄河九曲”一样,斗折弯转、腾挪跌宕。
特别是短文章,情节更要讲究“尺水兴波”“纸短味长”。
怎样才能做到“尺水兴波”“纸短味长”,将平淡平凡的事写出波澜,写出韵致呢?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欲扬先抑法作文之道,“有开必有合,有唤必有应,首尾当照应,抑扬当相发。
”(元·杨载《诗法家数》)“抑扬相发”的确是写作时常用的一种“技法”。
所谓“抑”,就是抑制、贬低;所谓“扬”就是激扬、褒奖;“相发”,则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
而在“抑扬生发”中,最常见、常用的即是“欲扬先抑”一法。
如贾平凹的散文《丑石》。
文章开篇就写了那块“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的丑石,它真是派不上一点用场: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
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力气,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捡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运。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卢钰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9年第01期《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二板块“陨落与升华”的第一篇文章。
它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珍爱生命”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同学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同学们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
清代散文家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指出:“文似看山不喜平。
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这里说的是,写文章要像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有曲折起伏,那才吸引人。
欧·亨利的小说一向以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吸引读者,《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作品正体现了这一点。
小说的开端,描述了在纽约的格林尼治村,有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主人公苏艾和琼珊是一对志同道合的年轻画家,她们租用了同一间画室并在一起生活、工作,但很不幸,琼珊感染了肺炎,生命垂危。
情节不断发展,尽管好友苏艾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琼珊就是不理睬,只是痴痴地望着窗外凋零的藤叶。
此刻的她,已经放弃了求生的努力,而把自己的生命寄托在随风飘零的树叶上,深信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时,她也该离开人世。
故事的高潮,出乎琼珊和读者的意料,正是那最后一片叶子使得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第二天早晨,当苏艾拉开窗帘时,苏艾和琼珊都惊呆了:“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
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这使得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最终,琼珊脱离了危险,最后的常春藤叶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希望的生命。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叶子?是什么力量使它奇迹般地永不飘落?最终,苏艾揭示了谜底,原来是老贝尔曼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身的杰作,而正是这幅作品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文似看山不喜平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
经典片段2
猎狮
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
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
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
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
狮腹内。——佛莱特。”全文掀起三个波澜:
a、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 巴布不幸身亡。
(突转)
b、伊莉薇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顺笔)却得到一个
“腹
内”。(突转)
经典片段3
《草船借箭》
周瑜有意刁难、陷害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 十万,一向精明的诸葛亮这一回似乎很糊涂,竟然当众立 下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并莫明其妙地向鲁肃借 用船只、军士、布幔草束……一连串的悬念使情节的发展 峰回路转,变化莫测,不能不叫人产生好奇和期待。假若 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采取“竹筒倒豆子”的方法,一 下子就兜底翻出,说孔明早就定下巧计,如何如何去向曹 操借箭,尽管周瑜一再刁难,他仍稳如泰山等等,这们读 来就索然无味了。
归纳技巧:
悬念开头 节外生枝 巧设误会 欲抑先扬 结尾意外
(引人入胜) (推波助澜) (丰富情节) (情感起伏) (令人回味)
课本片段练习续写:
突然,她看了一下手表,对观众说了声“对 不起”,就走下台,一直走出了礼堂。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底下的 观众急了,“哪去了?”“出什么事了?”“太 不像话了!”……
假若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采取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采取竹筒倒豆子竹筒倒豆子的方法一的方法一下子就兜底翻出说孔明早就定下巧计如何如何去向曹下子就兜底翻出说孔明早就定下巧计如何如何去向曹操借箭尽管周瑜一再刁难他仍稳如泰山等等这们读操借箭尽管周瑜一再刁难他仍稳如泰山等等这们读来就索然无味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 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 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 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
明明在此之前“ 明明在此之前“灯火的带子也即刻 被我旋高了” 灯火” 被我旋高了”,“灯火”明明真实的存 但作者为什么在这里又要强调“ 在,但作者为什么在这里又要强调“而 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 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在这里作者讶 异于小飞虫为了追求那暗夜里的一丝光 异于小飞虫为了追求那暗夜里的一丝光 竟如此奋不顾身。其实作者深知, 明,竟如此奋不顾身。其实作者深知, 小飞虫倘若遇火,必死无疑, 小飞虫倘若遇火,必死无疑,然而终究 不希望看到这竟是事实。 不希望看到这竟是事实。一个反常的句 子里,深藏着难以言传的款款心曲。 子里,深藏着难以言传的款款心曲。
文似看山不喜平
——叙事贵曲 ——叙事贵曲
江苏省东台中学 语文组
文似看山不喜平。如若井 文似看山不喜平。 田方划,有何可观? 田方划,有何可观?惟壑谷幽 峰峦起伏, 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 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亦尔。 山水既然,文章亦尔。 ——《李觉出身传评语》 ——《李觉出身传评语》
三、曲折通过章法和句法表现出来
鲁迅写本文的时候,正是《新青年》 鲁迅写本文的时候,正是《新青年》 团体散掉的时候,他感到苦闷、孤独。 团体散掉的时候,他感到苦闷、孤独。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笼罩在一片黑 暗之中,但鲁迅并未消沉下去, 暗之中,但鲁迅并未消沉下去,而是继 续以笔为武器, 续以笔为武器,同黑暗的社会作顽强的 斗争。 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 含蓄隽永的散文 斗争。《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 通过描写肃杀寒冷的秋夜中的各种景物, 通过描写肃杀寒冷的秋夜中的各种景物, 传达了作者当时孤独 苦闷、激愤的心 孤独、 传达了作者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 境,表现了作者与恶势力永不妥协的斗 争精神。 争精神。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单元写作学案-叙事要引人入胜
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 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 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小说家是“讲故事的人”。高超的叙事技巧,使得小说家笔下的故事精 彩纷呈,引人入胜。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也应该在“怎么讲”上多用 些心思,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而要努力尝试新颖 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
片段三: 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 床上变成了一只大得吓人的甲壳虫。他躺着,感到脊背坚硬,犹如铁 甲…… “我发生什么事啦?”他想。这可不是梦啊。他的房间静卧在四面颇 为熟悉的墙壁之间,那是一间可惜略微偏小、却是真正人住的房间……
于是他把目光转向窗口,阴沉的天气完全使他变得心情忧郁——他听 见雨点打在窗子挡板上的声音呢。“要是我能多睡一会儿,把所有这些倒 霉的事儿都丢在脑后,那该多好啊。”他想……
片段二: 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 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 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 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 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例如《红楼梦》可以从每 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 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 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 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 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 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 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选修《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贵曲》
• 这两文,欲擒故纵,层层映衬,逐步铺垫,写得跌 宕生姿,曲折有致。
五、结尾陡转法。
• 这种方法是指当文章结束时,笔锋陡转, 故事结局异乎读者想像,出人意料,收到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 《项链》中主人公路瓦栽夫人,为赔项链 含辛菇苦,十年艰辛。到最后,才知道当 年丢失的项链竟是假的。这真是神来之笔, 令读者惊愕万分,拍案叫绝。
• 两位大师的论述表明对比是形成波澜的好方法。 • 《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倨而后恭,
造成故事曲折变化,这是纵向对比。《廉颇蔺相如 列传》中,廉颇心胸狭隘,蔺相如宽仁大度,将相 互衬,这是横向对比。
三、“故弄玄虚”法。
•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故意设置悬念。“悬念”在心理学 上就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在作文中,设置一个 个“关子”(即悬念),使内容回旋推进,能够造成读者 某种强烈期待或热切关切的心理状态,使读者欲罢不能。
• 要写出事件的波澜,除了上述七种方法外, 还有巧合法、误会法、夸张法等等。
• 一篇文章往往也不单用一种方法,而是综 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更容易使文章独具 匠心,生动感人。但这些方法的运用一定 要适度自然,不可脱离生活,胡编乱造; 或者节外生枝,故作惊人之笔。否则,只 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
走进现场
• 如《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一节便是如此: • (1)周瑜暗藏杀机,令孔明三日造箭十万,而孔明竟然当
众立下军令状。他不怕死吗? • (2)三天之中,面对周瑜的百般刁难,他竟置若罔闻,只
向鲁肃借船借草。他到底安的什么心? • (3)时日将到,他不是造箭,而是驱船直奔曹营。他到底
作文技巧_设置悬念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 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 ,有何可 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 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 正尔。” ——清 袁枚
欲扬先抑
一个衣着朴素、身材一般、蓄着山羊胡子、留着一头并不茂 抑: 盛的长发的男士,搁在人海里,很容易就被淹没。 就这么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居然还要当我们的语文老师?我 在座位上愤愤不已。
一条错发的短信差点就招来一场家庭小地震,让我抓狂近 二十分钟,短信的威力真大。 晚自习下课铃响起,我回到了家。门打开来,妈妈板着一 张脸迎接我。“你最近是不是因为月考成绩有点进步就骄傲 了”。“没有,没有啊,我没有骄傲”。妈妈把电话递给我, 让我自己看信息,“您的孩子最近学习有些退步,望家长督促, 争取好的成绩”。 妈妈径直向门口走去,临出门前还向老爸使了个眼色。 “去洗澡吧”,爸爸的目光也有点严厉。我接过衣服,跑 进浴室。 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过了许久,耳边传来妈妈 欢快的声音,“哲,那条短信是别人发错了,我刚问了罗老 师”。我一下没回过神来,发错了?这玩笑有点大吧。
练兵场
请以“一件蹊跷事”为题,构思文章 的情节。
昨天,抽屉内的“300元”不翼而飞,着急的我四处寻找, 几乎把书包和床铺翻了个底朝天,可仍就毫无线索。 中午,看到平时节俭的同桌小王竟然抱着一大袋零食飞奔 进了寝室,还炫耀着钱包里崭新的三张“毛爹爹”。我不禁心 一紧,咦,这几张百元大钞这么眼熟,像极了我那遗失的“三 百大洋”。我越想越怀疑,似乎隐约觉得平时笑容可掬的小王 眼神中深藏着“不能说的秘密“。 整个下午,我无心上课,纠结着是否应该告诉老师。正当 我鼓起勇气走向班主任,准备和盘托出时,周老师抢先一步, 说道:“哦,下午忘了告诉你,你妈来电话说给你的钱你忘记 在换洗衣服的口袋里了。” 哦,我恍然大悟,嘿嘿!差点冤苦了那“毫不知情”的小 王。
记叙文写作关于情节的处理技法
2012.12为文贵曲清代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得好:“文似看山不喜平。
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
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
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为人贵直,为文贵曲,尤其是记叙文。
所谓记叙,就是述说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了,一篇要求千字左右的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必要点点详细。
有些要素甚至可以省略,当然前提必须是不妨碍读者对人物事件的了解。
但情节的设置则是重中之重。
想起唐伯虎的一首诗,据说是当时一位作威作福,又地位显赫的高官给老太太做寿,特地请唐伯虎为她题诗。
唐伯虎本看不惯那官员的目中无人,却又迫于压力不得不做,便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寿桃献至亲。
虽把那官员骂了个够本,也着实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
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
那么如何巧妙设置记叙文的情节呢?情节美起来写记叙文,尤其是叙事性作文,要写出变化,显出曲折,如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般波澜起伏,才能扣人心弦,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
下面便从叙事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谈一谈。
1.叙事手法上突破常规。
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顺叙法,但顺叙法易于使文章流于平淡,平铺直叙像一篇流水帐,必然会让读者味同嚼蜡。
而采用倒叙法或插叙法则可以引发思考,形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便于作者调动情感,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更符合生活的真实。
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中节选的鲁迅小说《祝福》,开篇点出祥林嫂于众人祈求祝福的声中凄然死去,设置了悬念,便很自然地激起了读者的疑问:祥林嫂何许人也?哪里人氏?为何会选在喜庆的节日死去?众人的反应如何?……读者急欲望一览而尽,以解心中谜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
以“风波”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写出事件的波
澜起伏。不少于800字。 提示: (1)学校风波
(2)家庭风波 (3)社会风波
谢谢观看
经典片段2
猎狮
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
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
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
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
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
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
整整过了八分钟,方婷婷才从外面回来,又 走上了讲台,再次响起了了她那甜润的嗓音“像 我这样,行吗?”停了停,她又说“我的演讲到 此结束,谢谢大家!”
观众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片段练习:
2008年5月7日,一张来自四川成 都的汇款单,打破了一个家庭的平 静—整整30万元,汇给我那已去世多 年的外婆。家中的长辈无论怎么回忆, “黄海滨”这个名字都唤不起丝毫的 记忆。(续写)
“文似看山不喜平”“惟壑谷幽 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 悦目”
——《李觉出身传评语》
记叙文写作练习
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
明确目标:
掌握叙事兴波澜、生变 化的方法
体会叙事时波澜起伏的 效果 Nhomakorabea 经典片段1
►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 开头写主人公苏比为了进监狱过冬,故意犯下种种罪行A.想 在一豪华酒店白吃一顿被送进监狱,却因衣裤破旧被赶出门 外。B.用石头砸一家店铺的玻璃橱窗,然后叫警察抓他,但 警察认为他不是肇事者。C.混进一普通饭店饱餐一顿不给钱 来进入监狱,饭店老板却没叫警察,而是把他痛打了一顿。 D.想耍流氓,调戏妇女以进监狱,不料,那女人反而缠住他, 他只好吓得撒腿就跑。E.到剧院门口,大吵大闹,想以“扰 乱治安”罪被捕,不料警察却说他是因球赛胜利而狂欢,不 干预他。F.他在一烟店拿走一顾客的雨伞,想以小偷罪进监 狱,而那人却因伞是捡的,误认为苏比是伞的主人,把伞让 给了他。 苏比六次故意犯罪,都没有让他如愿的进监狱过冬。而当他 在教堂受到赞美诗的感化,决心改过自新靠劳动过正常生活 时,却被警察以“莫须有”的罪名逮进了监狱。
狮腹内。——佛莱特。”全文掀起三个波澜:
a、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 巴布不幸身亡。
(突转)
b、伊莉薇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顺笔)却得到一个
“狮尸(突转)
c、伊莉薇娜再索夫尸(顺笔)弟回电;“巴布在狮腹
内”。(突转)
经典片段3
《草船借箭》
周瑜有意刁难、陷害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 十万,一向精明的诸葛亮这一回似乎很糊涂,竟然当众立 下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并莫明其妙地向鲁肃借 用船只、军士、布幔草束……一连串的悬念使情节的发展 峰回路转,变化莫测,不能不叫人产生好奇和期待。假若 作者在叙述这一事件时,采取“竹筒倒豆子”的方法,一 下子就兜底翻出,说孔明早就定下巧计,如何如何去向曹 操借箭,尽管周瑜一再刁难,他仍稳如泰山等等,这们读 来就索然无味了。
经典片段4
威胁 [俄]契诃夫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 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 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 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 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 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他向朋友们说, 他很幸运,因为不须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 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 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 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归纳技巧:
悬念开头 节外生枝 巧设误会 欲抑先扬 结尾意外
(引人入胜) (推波助澜) (丰富情节) (情感起伏) (令人回味)
课本片段练习续写:
突然,她看了一下手表,对观众说了声“对 不起”,就走下台,一直走出了礼堂。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底下的 观众急了,“哪去了?”“出什么事了?”“太 不像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