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口诀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f57f24f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5.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1、中医要办得好,上边一门先知道;老庄金匮考古活,本草述宗拟诊治。
2、伤寒论与犀牛书,针灸与推拿郎办;难病解毒要在头,小儿科保平安把。
3、无脉象看胃肾气,内因外治六经法;五气六脏定诊断,别用劳神必大放。
4、神农本草要仔细,方药有配和生长;汤剂膏丹服务多,煎服熬丸爲主旋。
5、辩证分项自全解,总论针刺推拿实;经络断指治百病,吐纳拔罐礼非常。
6、梅花集录风痹病,临床金匮把凌云;晚清医家有实践,宋朝一统大治言。
7、急救医略不可少,金针贴敷通神明;肠炎肠胃淡去苦,病症来源自全判。
8、心肝脾胃和肾脏,腑脉隐在细看情;内伤外感把内毒,虚实寒热二十字。
9、诊疗办理体贴查,病因未知无脉诊;心主精神定内科,经络虚实分确定。
10、气虚血瘀表内病,虚热湿热即外患;肝主疝气宾阳亏,肾主阳虚脾气软。
11、腑脏脉实分象多,内服是医此得着;饮食分析要查配,调节比例才有良。
12、发热高热赶快降,血压低血看及时;痨病及疗体温度,细判细把比比看。
13、脑血管病看维护,哮喘支气当助气;免疫抑制望解毒,适当药物休养身。
14、痔疮赘肉要解决,咳嗽咳痰有生药;耳鼻喉病一统治,健脾益气不受影。
15、肾炎肾病解之法,输液疗法先加以;免疫应用疗效快,经血灌注更健康。
中医内科歌诀速记
![中医内科歌诀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c41ea5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c.png)
中医内科歌诀速记
以下是中医内科歌诀速记的例子:
1.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2. 咳嗽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
清金方。
3. 风热感冒新加香薷饮用清暑祛湿解表。
4. 气虚感冒参苏饮用益气解表。
5.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用滋阴解表。
6. 表寒里热(寒包火)双解汤用解表清里。
7. 风寒袭肺荆防败毒散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8. 风热犯肺银翘散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9. 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用清暑祛湿解表。
10. 气虚感冒参苏饮用益气解表。
11.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用滋阴解表。
12. 寒痰咳嗽三拗汤合止嗽散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13. 热痰咳嗽桑菊饮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4.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用清肝泻肺、顺气降火。
15.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用养阴润燥、化痰止咳。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3de92d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b.png)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中医内科趣味口诀一、基础理论篇1·阴阳调和气,五脏现形态。
2·五行相生克,促进健康格。
二、脏腑篇1·心藏神无形,火旺易失眠。
2·肺主气,皮毛艳。
津液盛,鼻出汗。
3·脾主运化谷,口淡肢倦体虚。
4·肝主疏泄,情绪调。
肌肉弦,目赤嗜煤。
5·肾藏精,骨髓培。
耳中生,腰膝软。
6·五脏之中,更要心静。
三、病症篇1·发热头重是感冒,四肢酸痛多感觉。
2·肠胃不和动打嗝,口苦纳呆常易泄。
3·头痛眩晕贵温补,虚寒危重宜祛风。
4·胃痛消化当理气,常为饮食不当起。
5·腹胀便秘非常恼,多进高纤且易消。
6·鼻塞流涕是伤风,草药汤剂可告愈。
四、治疗方法篇1·中医有针灸,穴位医肌肉。
2·拔罐法退寒湿,刮痧妙在放血。
3·按摩推拿舒肌肉,艾灸热熨御风寒。
4·草药煎汤下肚子,山珍海味当食补。
5·中药制剂调理气,药材组方定养生。
附件:1·中医五脏对应图谱。
2·中医常用穴位手册。
法律名词及注释:1·针灸: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穴位:人体上分布着众多经络,而穴位就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人体阴阳,治疗疾病。
3·拔罐: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皮肤上使用罐子产生负压,使皮肤局部透气减压,促进经络气血的流通,起到消除湿热寒邪的作用。
4·刮痧:一种中医疗法,利用特制的刮痧板在皮肤上刮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表皮微循环,以治疗疼痛、湿热等症状。
5·艾灸:一种中医疗法,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和药理作用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6·中药制剂:由中药原料制成的药物,包括丸剂、散剂、合剂等不同形式,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医内科速记(一句话口诀)
![中医内科速记(一句话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fea8935410a6f524ccbf858a.png)
中医内科速记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感冒全。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三子热清金,肝火泻黛肺阴沙。
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2、缓解期1)肺睥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两肾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与金水六君煎四、喘证:喘寒麻盖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锡。
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福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肺阴亏损虚火灼,气阴耗伤阴阳损,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dbee14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9.png)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是一种学习中医内科的记忆方法。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
"亥为胆血养肝庚为胃脾为中戊为肺太阴肾清三焦别忘心"
这个歌诀的含义是:
- 亥为胆: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后一个,代表胆;
- 血养肝:血液的功能是养生和运行,对应养肝的中医理论;- 庚为胃:庚是天干的第七个,对应胃的中医理论;
- 脾为中:脾是中医中心脏器官,对应中的功能;
- 戊为肺:戊是天干的第五个,对应肺的中医理论;
- 太阴肾:太阴是五行之一,对应肾的中医理论;
- 清三焦:清指的是清除不良物质,三焦是中医中关于气的运行通路的概念;
- 别忘心:心是中医中心脏器官,对应心的中医理论。
这个歌诀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记住中医内科基础内容的概念和关联关系。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0fe7f5a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1.png)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紫斑(十茜归)。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十九、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
二十、呕吐。
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二十一、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
二十二、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
二十三、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二十四、腹痛。
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二十五、便秘。
热秘调承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二十六、胁痛: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阴亏一贯。
二十七、黄疸:黄疸湿表麻甘露,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热盛黄解陷犀角。
湿四脾柴。
二十八、积聚,积聚肝遥食六磨,气柴虚珍淤血膈。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bffe6aa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d.png)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一、肺系1.感冒●感冒寒热暑气阴阳血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平素易感玉屏风,阳虚再麻血物葱2.咳嗽●咳嗽寒热燥,痰湿热肝阴三嗽桑菊桑杏苏,二三清黛白沙参3.哮病●哮冷热包痰,虚脱肺脾肾射青定越小石厚,三子固本脉急救,君子生地金六煎,苏降七都上下肾。
4.喘证●风寒|热|喘|痰浊|热,肺郁|肺|肾|正虚遏麻盖|麻石|二亲|桑,五|脉肺|金参|锡丹5.肺痈●肺痈初期痈脓复银翘苇茎如解毒,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煎6.肺痨月阴百合秦鳖火,气阴保参阴阳造7.肺胀●肺胀浊热神阳肾痰浊苏三|热越桑,痰蒙涤痰安宝丹,肺肾平补|真五阳,(痰瘀阻肺桂苓葶,脾肺六君合玉屏,外寒里饮小青龙)8.肺痿虚热清麦寒姜草二、心系1.心悸●心悸怯|血|阴|阳虚,邪毒|水饮|痰|和瘀安定|归脾气血足,参附桂牡|阴天朱银翘生脉|苓桂术,黄连温胆|红桃阻2.胸痹心痛●胸痹气血|瘀|痰|寒,气阴两虚|肾阴|阳柴胡血府瓜薤痰,当归四逆枳桂寒养荣生脉益气阴,天王甘草右参阳3.心衰●心衰瘀|阴|水|痰|脱气血保桃,气阴血脉阳真痰饮苓桂葶,阴阳参附四逆参。
4.不寐●不寐肝火|痰热扰,心脾|心胆|心肾交龙胆|黄连|归脾汤,六交心肾|胆安酸阴虚火旺黄胶朱,阴虚血少天王补阳浮酸枣珀肝热5.癫狂●癫痰|心|气虚,狂阴|痰火|瘀痰气逍涤心养越,二琥伤阴生痰火癫狂梦醒痰热瘀。
6.痫病●阳黄定,阴二五,肝脾肝肾瘀,龙涤六大通7.痴呆●七髓洗痰少脾肾,气血归脾通窍瘀,热毒黄连心肝天。
8.厥证●气虚生参四实五,血羚通瘀虚养荣,食保神术导痰厥三、脾胃1.胃痛●寒凉食保肝胃化,湿热清中血笑丹,胃阴益胃柴胡肝,黄芪建中脾虚寒2.痞满●外香食保痰二平,湿热连心痰热半,越鞠枳术和肝胃,虚弱补中阴益胃3.呕吐●呕吐食保外藿香,小苓痰饮半金肝,脾胃气虚香六君,胃阴麦冬理中寒4.呃逆●寒热气阴阳,丁竹五橘中5.噎膈●痰气瘀血津阳气,启膈通幽沙运脾6.腹痛●肝郁柴胡寒良正,大承湿热枳食胀,少腹逐瘀建中寒7.泄泻●食滞湿寒湿热泻,保和|藿香|葛芩连,久泻肝气肾脾虚,痛泻|四神\参白术8.痢疾●湿芍胃寒白芍毒,连休驻阴真桃虚,补脾瘀少寒热乌,实噤开虚六石姜9.便秘●实冷热气秘,虚气血阴阳麻子热六气,温硫大冷秘血虚润肠气黄芪,济川阳虚增液阴四、肝胆1.1、胁痛●柴胡疏肝瘀阻络,旋覆逐瘀跟复活,肝胆湿热龙胆泻,少阳小柴络一贯。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a10e923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d.png)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中医内科学,病症多且杂,为助大家记,歌诀来归纳。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加香薷饮,气虚参苏饮可痊。
阴虚加减葳蕤汤,阳虚再造散可选。
咳嗽外感分寒热,风寒三拗止嗽散。
风热桑菊饮加减,风燥桑杏汤为伴。
内伤咳嗽痰热清,清金化痰汤可安。
肝火犯肺用黛蛤,肺阴亏虚沙参添。
哮证发作寒哮证,射干麻黄汤可行。
热哮定喘汤加减,寒包热哮小青龙。
风痰哮证三子养,虚哮平喘固本从。
缓解期肺脾气虚,六君子汤来调中。
肺肾两虚生脉地,金水六君也有功。
喘证风寒麻黄汤,表寒肺热麻杏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阻肺二陈专。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治阴阳伤。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金汤。
溃脓加味桔梗汤,恢复沙参麦冬尝。
肺痨肺阴亏损用月华,虚火灼肺百合佳。
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两虚补天大。
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定,心血不足归脾汤。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阳不振参附当。
水饮凌心苓桂术,瘀阻心脉桃仁香。
胸痹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柴胡疏。
痰浊闭阻栝蒌薤,寒凝心脉枳薤附。
气阴两虚生脉散,心肾阴虚天王珠。
心肾阳虚参附汤,右归饮把阳虚扶。
不寐肝火扰心龙胆泻,痰热内扰温胆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不交交泰尝。
心胆气虚安神定,酸枣仁汤效亦彰。
癫狂癫证痰气逍遥顺,心脾两虚养心汤。
狂证痰火生铁落,阴虚火旺二阴煎。
痫证风痰闭阻定痫丸,痰火扰神龙胆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两虚六君全。
心肾亏虚左归丸,天王补心丹也安。
痴呆髓海不足七福饮,脾肾两虚还少丹。
痰浊蒙窍涤痰汤,瘀血内阻通窍缓。
厥证气厥实证五磨饮,虚证四味回阳煎。
血厥实证羚角钩,虚证独参汤可援。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胃痛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安。
肝气犯胃柴胡疏,湿热中阻清中汤。
瘀血停胃失笑散,胃阴亏耗一贯煎。
脾胃虚寒黄芪建。
痞满饮食内停保和丸,痰湿中阻二陈平。
湿热阻胃连朴饮,肝胃不和越鞠丸。
脾胃虚弱补中气,胃阴不足益胃煎。
呕吐外邪犯胃藿香正,饮食停滞保和当。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22d2e39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c.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中医内科学,有很多养生保健的经验,下面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医内
科学歌诀,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医内科的相关知识。
1、心虚神不守,枸杞当先补。
枸杞子既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的功效,
适合心虚、失眠、肾虚等人群食用。
2、肺虚喘不停,防风加桂心。
防风、桂心都可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适合肺虚喘患者。
3、脾虚食不消,陈皮炒草果。
陈皮可以健脾开胃、理气化痰,草果可
以温阳祛寒、杀虫除湿。
4、肝火头重病,薏米白术汤。
薏米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白术可
以健脾胃、益气养血,适合肝火病人食用。
5、肾虚补肾石斛汤,何首乌补骨丹。
石斛可以补肾养阴、益精壮阳,
何首乌可以补肾填髓、固精根。
6、忘记东西快,黄连烤姜开。
黄连可以清热燥湿、疏通肝胆,烤姜可
以温阳祛寒、解毒开汗。
7、内热口渴欲喝水,百合芡实银耳汤。
百合可以润肺止燥、清心安神,芡实可以健脾益肾、利二便,银耳可以滋阴润肺、养颜美容。
8、痰湿重,橘皮枳壳茯苓汤。
橘皮可以燥湿化痰、健脾降脂,枳壳可以疏风解热、清湿化痰,茯苓可以渗湿利水、健脾祛湿。
9、肺燥咳嗽胸闷痛,沙参麦冬汤。
沙参可以滋阴润肺、补气安神,麦冬可以生津润燥、清心润肺。
10、心火旺,菊花蜜茶。
菊花可以清热泻火、平肝明目,加上蜂蜜,更有润肺护嗓的功效。
以上就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些经典歌诀,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食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ca1dd4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1.png)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一、病因篇⒈外感病:罗盘捺金,云气就追寻。
⒉内伤病:七情捺火,五脏就会有。
⒊其他病:饮食不节,久坐伤脾肝。
二、病机篇⒈风寒邪:头痛身疼,鼻塞咳嗽胸闷。
⒉风热邪:头痛出汗,咽痛口渴便溏。
⒊湿邪:关节肿痛重,腹泻小便黄。
⒋寒邪:四肢冰冷,腹痛大便稀。
⒌热邪:口渴多汗,大便干燥稀。
⒍虚邪: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酸。
三、病症篇⒈内风证:头面疼痛,口干舌红晕。
⒉热毒证:口疮牙痛,目赤喉痛红。
⒊寒湿证:关节疼痛,食欲不振减。
⒋气虚证:倦怠无力,心慌气短无力。
⒌血虚证:面色萎黄,舌红少血尖。
⒍脾胃虚弱: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气。
四、治法篇⒈解表法:喝汤煮姜,汗出邪退藏。
⒉泻下法:冲洗稀粪,通便下湿邪。
⒊清热法:毒咽舌红瘀,华蟾清热药。
⒋祛湿法:湿气身体重,痉挛扬脚心。
⒌益气法:神疲身虚弱,草果强肾脾。
⒍滋补法:面色萎黄,血虚肾亏草。
五、药物篇⒈银翘解毒:热毒咽喉红,银翘草治愈。
⒉防风通圣:外感风寒身疼,防风马齿苋。
⒊桂枝加附子:汗出风邪可,气虚寒痛用。
⒋茯苓四逆汤:面黄肢冷凉,四逆汤温暖。
⒌四君子汤:脾胃虚弱症,四君子治标准。
⒍当归四逆散:血虚头晕眩,当归四逆散。
附件:⒈药物配方表⒉中医内科常用诊断录音⒊内科学教学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保健食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供给营养所需、保持健康的食品。
⒉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条之规定,医疗器械是指专供医疗机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缓解疾病和使人体结构重建或生理过程的调整。
⒊中药: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九条之规定,中药是指原植物性、动物性或矿物性,经加工而成的或者未经加工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品。
⒋中药饮片: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九条之规定,中药饮片是指以中草药为材料,按照本草学的原则,采取炮制和分装等工艺制成的片剂,无论是整片用或分红结扎用,以及能够直接入舌的颗粒剂或口服液体剂。
中医内科歌诀集锦
![中医内科歌诀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ce94a6e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a.png)
中医内科歌诀集锦中医内科歌诀集锦
一、中医内科基础理论歌诀:
1. 阴阳九候核心法,五行相生相克诀。
2. 脏腑六腑功能差,里外相应须了解。
3. 气血津液五脏养,三焦通调失则伤。
4. 腑气生化四动态,生病病变暗藏着。
二、中医内科疾病歌诀:
1. 脉证辨治术先细,脉象多变病名识。
2. 心脑血管风中风,阳盛阴虚表现症。
3. 脾胃病证太过强,饮食不调多为常。
4. 肝病表现情绪变,郁火肝湿常难安。
5. 肾虚阴亏衰老病,腰膝骨疼大便常。
三、中医内科常用方药歌诀:
1. 四君子调元气,健脾益气肉桂记。
2. 清热解毒用黄连,痰湿壅滞用陈皮。
3. 补血活血当三七,润肺滋阴用麦门冬。
4. 散寒药用肉桂花,降脂降压用钩藤。
四、中医内科养生保健歌诀:
1. 调节饮食才健康,五谷杂粮营养多。
2. 定时运动身体棒,保持体态心情靓。
3. 养生保健要禁烟,酒精多饮慎开颜。
4. 心情舒畅笑容开,人际关系要和谐。
五、中医内科预防疾病歌诀:
1. 常用疫苗防流感,避免交叉感染传。
2. 饮食卫生须注意,饭前洗手勤又利。
3. 维生素补充增免疫,睡眠充足体健康。
4. 空气清新房间宽,勤开窗户常通风。
总结: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掌握中医内科的理论和疾病特点对于临床医生以及个人养生都非常重要。
以上歌诀集锦为中医内科提供了基础理论、常见疾病、常用方药、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等方面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内科知识,提高诊疗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
快速记忆,中医内科学歌诀
![快速记忆,中医内科学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2f2a52f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3.png)
快速记忆,中医内科学歌诀第一章肺系病症感冒风寒束表用荆防,败毒散或达表汤;风热犯表用银翘,甚或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新香薷;气虚感冒用参苏;阴虚感冒用葳蕤,汗少咽干脉细数。
【注】新加香薷饮;加减葳蕤汤咳嗽咳嗽外感与内伤,风寒止嗽合三拗;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或杏苏;二陈三子痰湿蕴;清金化痰热郁除;黛蛤泻白治肝火;肺阴亏耗沙麦冬。
【注】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黛蛤散+加减泻白散;沙参麦冬汤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邪分冷热风与痰。
冷哮水鸡满闷塞,射干麻黄小青龙;热哮气粗鸣如吼,定喘越婢半夏汤;风痰哮鸣如哨笛,降气涤痰三子养;青龙石加厚朴麻,寒包热哮胸膈烦;虚哮治用平喘汤;喘脱危证脉回阳。
未发缓解需扶正,辨证治本脾肺肾;肺脾气虚培土金,治疗当用六君子;肺肾两虚脉地黄,再合金水六君煎。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丹溪【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平喘固本汤;回阳救急汤+生脉饮;生脉地黄汤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
风寒麻黄合华盖;桑白皮解痰热喘;二陈三子降痰浊;肺气郁痹用五磨,表寒肺热吐粘痰,解表清里麻石甘;肺气虚耗生补肺;清气下陷补中然;呼多吸少肾不纳;金匮肾气合参蛤;正虚喘脱饮参附,蛤蚧黑锡丹送服。
【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麻杏石甘汤;生脉散+补肺汤;补中益气汤肺痈肺叶生疮成疡痈,胸痛咳热吐腥脓。
初期风热犯肺卫,银翘清肺化痰中;千金如金已成痈,咳吐浊痰色绿黄;加味桔梗治溃脓,顺逆转折在此休;复期补养防迁延,沙参清肺桔杏煎。
【注】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桔梗杏仁煎肺胀肺气膨满失敛降,胸窒喘息纳失常。
痰浊壅肺苏子养;痰热郁肺越夏桑;痰蒙神窍用涤痰;真武五苓阳虚泛;声低气怯肺肾虚,平喘固本补肺汤。
【注】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肺痿肺痿咳喘久不愈,肺叶痿弱吐涎沫。
虚热麦门合清燥;虚寒生姜干姜草;上热下寒咽干燥,麻黄升麻寒热调;肾虚血瘀脉虚涩,定喘活血柴胡疏。
中医内科速记(一句话口诀)资料
![中医内科速记(一句话口诀)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83af16fe518964bcf847cfe.png)
中医内科速记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感冒全。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三子热清金,肝火泻黛肺阴沙。
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2.缓解期1)肺睥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两肾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和金水六君煎四、喘证:喘寒麻盖肺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锡。
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福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痨:肺阴亏损虚火灼,气阴耗伤阴阳损,阴月火合保真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4)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六、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中医内科学口诀大全(推荐珍藏)
![中医内科学口诀大全(推荐珍藏)](https://img.taocdn.com/s3/m/1546ebd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2.png)
中医内科学口诀大全(推荐珍藏)内科学口诀1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声重,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感冒微恶风,咳嗽痰粘,咽喉痛,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湿感冒肢酸重,胸闷泛恶脉濡数,清暑祛湿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恶寒甚,发热无汗脉象浮无力,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有身热,口干舌红少苔,心烦头昏脉细数,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风寒袭肺咳声重,气急喉痒身酸楚,发热无汗等表证,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痰粘稠,声哑喉痛流黄涕,清热疏肺桑菊饮。
风燥伤肺,是干咳,连声作呛喉干痛,舌红少津苔薄黄,清热润燥桑杏汤。
痰湿蕴肺咳痰多,痰出咳平,进食油腻可加重,大便时溏舌苔白腻,燥湿化痰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气息粗,咯吐不爽,胸胁胀,面赤,身热舌苔黄,方用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咳嗽常随情绪动,咳嗽阵作痰难咯,苔黄少津,脉弦数,加减泻白黛蛤散。
肺阴亏耗咳声短,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门冬汤。
3肺痈初期发热、咳嗽又恶寒,咯白色粘沫痰,咯痰,胸痛脉浮数,清肺解表银翘散。
成痈咳吐浊黄痰,自觉喉间有腥味,《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或合犀黄丸冲服。
溃脓咯吐脓量多,腥臭异常如米粥,身热面赤脉滑数,加味桔梗汤加减。
恢复脓量渐渐少,口干咽燥面不华,自汗、盗汗又低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4哮证冷哮痰少咯不爽,渴喜热饮冷天发,温肺散寒,射干麻黄汤加减。
热哮气息涌,痰鸣如吼,面赤口苦脉滑数,清热化痰定喘汤。
肺虚自汗畏风易感冒,喉中常有哮鸣声,玉屏风散固卫气。
脾虚食少倦怠乏力气息短,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5喘证风寒袭肺麻黄汤。
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加味。
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虚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呼多吸少气难续,金匮补肾丸、参蛤散加减,肾阴虚可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6肺胀痰蒙神窍,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肺肾气虚呼吸浅短气难续,张口抬肩脉无力。
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阳虚水泛下肢肿心悸喘咳脉沉细,真武汤合五苓散。
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内科学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4887559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9.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第一单元肺系病证212一、感冒病证歌诀寒荆热银暑新薷,阴虚葳蕤气参苏。
常人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二、咳嗽病证歌诀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陈热郁清,肝火黛黄泻白散,肺阴沙麦润化痰。
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7.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三、哮病病证歌诀哮冷射干热定婢,寒包青石风三子,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金水。
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缓解期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7.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四、喘证病证歌诀喘寒麻盖表麻石,痰热桑白浊陈子,气郁五磨肺气补,肾虚金蛤喘脱附。
实喘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虚喘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病证歌诀肺痈初期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汤,恢复沙参桔梗帮。
1初期——银翘散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六、肺痨病证歌诀痨肺月华火秦艽,气阴保真阴阳造。
1.肺阴亏损证——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证——补天大造丸七、肺胀病证歌诀肺胀寒饮青龙汤,浊壅于肺苏子养,痰热越婢桑白降,蒙神开窍涤痰汤,阳虚利水真武苓,肺肾气虚固补平。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
![中医内科趣味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c9a4db3c0b4e767f5bcfce11.png)
1、平喘固本汤《中医内科学》【歌诀】平喘固本,气下沉下身,数款陶瓷无尘。
【组成】党参、冬虫夏草、坎脐、法半夏、沉香,苏子,款冬花胡桃肉12克,灵磁石,五味子,橘红【组成】坎脐15克、法半夏12克,沉香15克、冬虫夏草6克,党参15克,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五味子6克,橘红6克。
水煎服。
(注释:坎脐——脐带)【功效】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治】肺胀,肺肾气虚,喘咳有痰者。
2、桑白皮汤-《古今医统》【歌诀】扇摆披半被,挚恋书信勤【组成】桑白皮半夏贝母山栀黄连苏子杏仁黄芩各2.4克【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通口服。
【功用】清肺降气,化痰止嗽。
【主治】肺经热甚,喘嗽痰多。
3、月华丸《医学心悟》【组成】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麦冬(去心,蒸)熟地(九蒸,晒)山药(乳蒸)百部(蒸)沙参(蒸)川贝母(去心,蒸)真阿胶各30克茯苓(乳蒸)獭肝广三七各15克,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用法】用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60克(经霜者)熬膏,将阿胶化入膏内和药,稍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每服1丸,含化,一日三次。
【功用】滋阴保肺,消痰止咳。
【主治】阴虚咳嗽。
【歌诀】月华天地百山,悲来临,娇妻沮丧卖沙地。
天冬(去心,蒸)生地(酒洗)百部(蒸)山药川贝母(去心,蒸)獭肝茯苓,真阿胶广三七各15克白菊花60克(去蒂),桑叶麦冬(去心,蒸)沙参,蒸熟地(九蒸,晒)4、保真汤《十药神书》【歌诀】保真麒麟天地人,呈国后,当租地皮五百亩,卖药材。
【组成】当归人参生地黄熟地黄白术黄耆各9克赤茯苓白茯苓各4.5克天门冬麦门冬各6克赤芍药白芍药知母黄柏五味子柴胡地骨皮各6克甘草陈皮厚朴各4.5克【用法】上二十味,研成粗末。
每服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5个,莲心5枚,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150毫升,一日三次。
与保和汤间服。
【功效】益气补血,滋阴降火。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d87fd130680203d8cf2f2454.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 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4、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 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5、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6、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9、痰饮痰饮总括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痰饮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 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溢饮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 支饮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10、自汗盗汗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
11、血证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泄渗肌肤,辨清部位明脏腑,三大治则火血气. 鼻衄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煎,归脾汤补气血亏,局部用药效更添. 齿衄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肝肾阴亏相火浮,滋水清肝茜根终. 吐血吐血由胃呕吐出,泻心十灰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肝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中医内科学歌诀记诵(考研)
![中医内科学歌诀记诵(考研)](https://img.taocdn.com/s3/m/705e9cd1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9.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记诵(考研)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涵盖了中医学对于多种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在考研中,中医内科学是一个需要加强记忆的科目,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医内科学的歌诀,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考试。
1. 脾胃功能调,气血和为要。
治疗中风病,风湿痛更妙。
2. 治疗咳嗽病,肺气虚为根。
咳血痰多见,还应排除结核。
3. 血瘀最易生,内伤外伤脾。
寒热兼有症,清热利脾西半夏。
4. 肾虚多尿频,阳虚尿失禁。
阴虚水肿多,后天不足看。
5. 月经不调多,不孕与此关。
补肝益气药,加强养育汉。
6. 肝火犯上元,脾胃难得安。
小便黄赤见,偏方化热寒。
7. 肺虚哮喘时,力弱短气病。
气机运行难,风寒气滞停。
8. 心阳虚寒症,心血不足见。
内伤与外感,统筹治疗彻。
9. 脑活血量多,血瘀唤梦多。
清心扶脑药,治疗更独特。
10. 血海气机调,协同暖里凉外。
湿邪病痛症,驱逐调和来。
以上歌诀概括了中医内科学中关于不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每一句话都有自己的独特意义和特点,通过
记忆这些歌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备考考研中医内科学。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歌诀只是帮助我们记忆科目知识点的一种方法,大家还需要结合平时的学习和实际练习来提升自己的掌握能力。
中医内科学总结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总结记忆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446f99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0.png)
中医内科学总结记忆歌诀一、概述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其与整体平衡的关系,以及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医内科学的知识,我们总结了一首记忆歌诀,以助于学习和应用。
二、记忆歌诀中医内科学总结歌诀如下:阳气升发阳补木,内有神农;阴精为重,依水而安。
五藏六腑各司其职,疾病多源,具体辨治。
三、详解1.阳气升发阳补木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的温热能量,具有向上升发的趋势。
阳补木指的是补益肝脏的功能。
肝主疏泄,调节情绪,对于阳气的升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2.内有神农;阴精为重神农指的是中医创始人神农氏,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和草药研究者,同时也是中医的奠基人之一。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阴精的充盈和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3.依水而安中医将肾脏比喻为水,肾脏主要负责蓄藏精气、控制水液代谢等功能。
水具有滋润、安抚的特性,说明肾脏对于维护人体内部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4.五藏六腑各司其职中医将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分为五脏和六腑,五脏分别是心、肝、脾、肺、肾,六腑分别是胃、大肠、小肠、胆、膀胱、胞宫。
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和作用,相互协调工作,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5.疾病多源,具体辨治中医内科学研究的是各种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疾病因素复杂多样,来源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需要准确辨识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四、结语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方法。
通过记忆歌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医内科学的知识,帮助学习者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解和掌握,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系疾病感冒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
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
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
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证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
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
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
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
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
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
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
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
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
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
心系疾病心悸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
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
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
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
胸痹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
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
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
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
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
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
痴呆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
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
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
癫狂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
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
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
痫证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
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
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
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
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
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
厥证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
气实通关五磨饮,气虚生参四味能。
血实羚钩通瘀煎,血虚独参参养人。
痰厥导痰礞石滚,食厥神术保和真。
脾胃疾病胃痛胃痛肝气柴疏肝,饮食伤胃保和安。
寒邪香苏良附丸,湿热中阻清中汤。
瘀血失笑丹参饮,胃阴一贯芍甘方。
脾胃虚寒芪建中,胃痛诸证莫彷徨。
痞满痞满肝胃越鞠枳,饮食内停保和适。
痰湿二陈平胃散,湿热泻心连朴支。
脾胃虚弱补中益,胃阴不足益胃宜。
呕吐呕吐须将虚实分,外邪藿正玉枢丹。
肝气半厚左金丸,痰饮小半苓桂甘。
食滞内停保和丸,脾胃阳虚理中安。
脾胃气虚砂六君,胃阴不足麦冬汤。
呃逆呃逆胃寒用丁香,胃火竹叶石膏将。
气机郁滞五磨饮,脾胃阳虚理中良。
胃阴益胃橘竹茹,气逆冲呃短频想。
噎膈噎膈痰气启膈功,津亏热结沙参冬。
瘀血内结通幽用,气阳补气运脾从。
腹痛腹痛寒邪分多种,寒阻良附正天散。
(肾阳寒侵通四逆,少腹厥阴暖肝煎。
内外皆寒乌头桂,寒邪上逆附子粳。
)湿热壅阻大承气,饮食枳实导滞难。
肝郁气滞柴疏肝,瘀停少腹逐瘀良。
中脏虚寒小建中,腹痛诸证细而详。
泄泻泄泻寒湿正藿香,湿热用葛根芩连。
食滞保和更枳导,脾胃虚弱参白散。
肾阳虚衰四神丸,肝气乘脾痛泻方。
痢疾寒湿痢疾不换金,湿热芍药葛根停。
疫毒芍药合白头,阴虚驻车黄胶临。
虚寒桃红真人养,休息发作连理辛。
瘀阻少腹逐瘀入,寒热错杂乌梅勤。
脾胃虚弱补中益,痢疾诸证皆此行。
便秘冷秘温脾半硫丸,热秘麻仁更衣先。
气秘可用六磨饮,气虚秘用黄芪牵。
血虚须当润肠丸,阴虚增液阳济川。
肝胆疾病胁痛胁痛湿热龙胆肝,肝郁气滞柴疏肝。
瘀阻血府复元活,肝络失养一贯煎。
黄疸黄疸阴阳消退显,热重于湿茵陈先。
湿重茵五甘消毒,胆腑郁热大柴前。
疫毒急黄犀角散,脾虚湿滞黄芪建。
寒湿茵陈术附汤,肝脾柴疏归六丸。
湿热留恋茵陈四,滞瘀逍遥鳖甲煎。
积聚聚证肝郁逍遥顺,食滞痰阻六磨沉。
积证皆为瘀血结,滞血柴疏失笑人。
瘀血膈下鳖甲煎,正虚瘀化积八珍。
鼓胀鼓胀瘀结用调营,水热中分茵陈清。
寒湿困脾实脾饮,滞湿柴疏及胃苓。
阴虚六味合一贯,阳虚附理济肾轻。
眩晕眩晕风火瘀夹痰,肝阳天麻钩藤弯。
痰湿中阻半白天,瘀血阻窍通窍缓。
肾精不足左归丸,气血亏虚归脾汤。
头痛头痛外感或内伤,风寒川芎茶调香。
风热芎芷石膏入,风湿羌活胜湿良。
肝阳天麻钩藤饮,痰浊半夏白天将。
瘀血头痛通窍活,气虚益气聪明汤。
血虚加味四物饮,肾虚大补元煎详。
中风中风经脏恢后知,风阳镇肝麻钩施。
风痰瘀桃红半白,脏腑闭脱阴阳至。
阴闭苏合涤痰服,阳闭至安羚钩宜。
脱证参附生脉饮。
痰瘀温胆四物使。
肝肾左归地黄饮,气虚络瘀补还迟。
中风风痰真方白,阴虚风动镇肝开。
痰热腑实桃承气,痰火瘀闭羚钩才。
痰浊郁闭涤痰祛,脱证参附生脉来。
瘿病瘿病气郁四海舒,肝火栀清消瘰除,痰瘀海藻玉壶理,心肝补心一贯诸。
疟疾疟疾正温寒劳瘴,正疟柴截截七弦。
温疟白虎人参桂,寒疟截七柴桂姜。
劳疟何人瘴冷热,冷瘴不换热清瘴。
肾系疾病水肿水肿当需辨阴阳,风水越婢加术强。
水湿五皮胃苓汤,湿热疏凿饮子良。
湿毒麻翘赤五味,脾阳虚衰实脾将。
肾阳济生真武合,瘀水桃红五苓散。
淋证淋证六淋热八正,血淋小蓟饮子清。
气淋沉香石石苇,膏淋萆薢虚膏淋。
劳淋无比山药丸,或以补中益气宁。
癃闭癃闭七证通补功,膀胱湿热八正从。
肺热壅盛清肺饮,肝郁气滞沉香通。
浊瘀阻塞代抵当,脾陷补中春泽同。
肾阴六味合猪苓,肾阳衰惫济肾功。
关格关格阳湿温吴汤,阴虚肝风杞羚安。
肾衰邪陷参苏涤,三证复杂需分藏。
遗精遗精君相连清心,湿热萆薢分清饮。
劳伤心脾妙香散,肾气不固金固精。
阳痿阳痿命衰赞育丹,心脾亏虚归脾汤。
肝郁气滞柴疏肝,惊恐启阳娱心丹。
湿热下注龙胆肝,阳痿五证此应参。
耳聋耳鸣耳聋耳鸣五证凡,风热上扰银翘散。
痰火温胆礞石滚,肝胆火盛龙胆肝。
肾精耳聋左慈丸,清气不升聪明汤。
气血津液病郁证郁证痰气半夏厚,肝郁气滞柴疏求。
气郁化火丹栀逍,心脾两虚归脾收。
心肾补心六味丸,心神甘麦大枣由。
血证血证鼻齿咳吐便,尿血紫斑七分显。
鼻衄热邪桑菊饮,胃热炽盛玉女煎。
肝火上炎龙胆肝,气虚亏虚归脾连。
齿衄胃火加清泻,阴火六味茜根先。
咳血燥热桑杏汤,肝火泻白黛蛤添。
阴虚肺热百合固,三证咳血此需联。
吐血胃热泻十灰,肝火亦用龙胆牵。
气虚血溢归脾入,气随血脱独参煎。
便血气虚归脾用,脾胃虚寒黄土兼。
湿热地榆槐角丸,湿热阴亏清脏连。
尿血湿热小蓟饮,肾虚火旺知柏丸。
脾不统血归脾汤,肾气无比山药丸。
紫斑气摄归脾汤,血热犀地十灰散。
阴虚火旺茜根散,虚火不甚六味丸。
痰饮痰饮痰饮悬溢支,胃肠遂半己苈施。
脾阳苓术小加茯,支饮寒伏小青益。
脾肾金肾苓桂术,悬饮犯胸柴枳知。
胸胁椒瓜十控涎,虚热沙麦泻白宜。
络气不和香旋覆,溢饮小青龙汤此。
消渴消渴上中下三消,上消肺热消渴烧。
中消胃热玉女煎,气阴亏虚七味朝。
肾阴亏虚六味丸,阴阳两虚金肾了。
内伤发热内热气虚阴阳瘀,气虚补中血归脾。
阴虚清骨阳金肾,气郁丹栀逍遥已。
痰热连温中和入,血瘀发热血逐瘀。
自汗盗汗肺卫桂芪玉屏风,阴虚盗汗归六从邪热郁蒸龙胆肝,心血不足归脾功。
虚劳虚劳气血阴阳分,心气七福脾加君。
肾气大补肺补肺,肝血四物心养心。
肝阴补肝心补心,脾胃益胃肾左归。
肺阴沙麦心阳保,脾阳附理肾右归。
肥胖肥胖虚实需分清,胃热火郁虎小承,痰湿导痰四苓化。
气郁血瘀血府宁,脾虚参术防芪入,脾肾真武合桂苓。
癌病癌气痰瘀越化积,毒热犀地犀黄使。
湿热毒龙胆五味,瘀毒血府膈下除。
阴伤气耗生脉地,气血双亏十全补。
肢体经络病痹证痹风防风痛乌头,着痹薏仁汤中求。
风湿热白桂宣痹,痰瘀痹阻双合收。
寒热错杂桂芍母,气血芪桂五物留。
肝肾虚痹独寄生,痹证诸证可无忧。
痉证痉证风痰真白安,邪壅羌活胜湿汤。
肝经热盛羚钩藤,阳明白虎增承参。
心营热盛清营入,痰浊阻滞导痰安。
阴虚四物大定风,痉证诸证此为良。
痿证痿证肺热清救肺,湿热浸淫二妙味。
脉瘀圣愈补还五,脾虚参术补中益。
肝肾亏损虎潜丸,阴阳鹿角四斤齐。
颤证颤证风阳天钩镇,阴虚风动定风寻,痰热风导痰羚钩,阳气虚衰地黄饮。
气血人参养荣用,髓海龟鹿定风陈。
腰痛腰痛寒湿甘姜术,湿热腰痛四妙触。
瘀血身痛逐抵当,肾阴左归阳右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