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2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二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二(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理)学习目标:1.理解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区别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2.知道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环节(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课程的评价)3.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掌握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基本特征及表述方法。
4.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掌握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要素,知道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取向(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法、过程和原则。
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在课程编制的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模式会导致课程的编制以不同的方式展开。
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最大。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1.概念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2.目标模式的特点(1)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
(2)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
(3)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
(4)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2.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这样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但是依据目标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由此也产生了很多弊病。
(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应。
(2)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确定,但是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3)按行为目标的方式来编制课程,使课程目标被分解为各个独立的部分,这种将儿童的学习经验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训练而达成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经验出发,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
插曲:
有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不停地看卧室、厨房、 厕所的门,到了晚上11点还不睡觉,听老师 解释后才知道孩子原来这么有研究精神。 1.非标准测量工具的探索(甘蔗用什么量) 2.非标准测量单位的发现(用连环扣) 3.标准测量单位的学习(用尺量) 4.测量方法的应用(做栅栏)
(二)过程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 响 特点:1.把教育和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 的过程。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 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课程设计和实 施是流动的不是预设和僵死的。 2.课程评价应以教育本体功能和知识内在价值为 标准,而不是以预设目标达成度为依据。 3.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 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 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 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
斯坦豪斯认为教育主要包括训练、教学和 引导三个过程,训练、教学可以用行为目 标来陈述,而引导则不能用,因为引导的 本质恰恰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引导是促 使儿童获得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和创 造性思维能力。
生成性目标的评价
生成性目标强调在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目标,这有利 于促进儿童有意义的学习,教师是儿童行 为的观察者、解读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 学是富有想象和创造空间的。 凯米和德弗里斯建立的早期教育方案p79
(二)生成性目标
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反映 的是儿童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反映的是 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斯坦豪斯“过程原则” 课程不应以事先规定的目标为中心,而要 以过程为中心,要以儿童在教室内的表现 为基础而展开。
案例:鱼鳍的作用 (浙江省级机关北山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任务2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任务2幼儿园课程是指根据学龄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并实施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应包括综合活动课、数学活动课、语言活动课、艺术活动课、科学活动课以及社会生活活动课等。
综合活动课是幼儿园课程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幼儿的基本认知和动手能力。
在综合活动课中,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场景等。
通过这些活动,既能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如数数游戏、图形拼凑等,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数字和形状,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语言活动课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关键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歌唱和诗朗诵活动,通过模仿和表演,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语音和语调。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团体活动,如讲故事和角色对话等,培养幼儿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艺术活动课是培养幼儿审美和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幼儿可以参与一些绘画、手工和音乐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科学活动课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基础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探索活动,如植物的生长观察和水的性质实验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社会生活活动课是培养幼儿社会适应和生活能力的关键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生活技能教育,如穿衣和洗澡等。
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社交技能培养,如礼仪和合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并建立起健康的社会关系。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潜能。
同时,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丰富和有趣的学习环境。
[东北师范]-《幼儿园课程论》21秋学期在线作业2-辅导答案1
幼儿园课程论21秋在线作业2-0001阅读:本套试卷是东师课程辅导资料,请认真复习!!!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1.幼儿园课程不是受教育者必须学习和完成的“任务”,不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并在客观上具有灵活性,因此,幼儿园课程具有<-A.项->基础性<-B.项->适宜发展性<-C.项->非义务性<-D.项->基础素质教育性<提示>本试题难度适中,请认真完成<本题-选择>:C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新的思路和发展契机,是幼儿园课程与()相融合。
<-A.项->社区教育<-B.项->家庭教育<-C.项->社会教育<-D.项->学校教育<提示>本试题难度适中,请认真完成<本题-选择>:A3.集体游戏的学习性质是()<-A.项->发现学习<-B.项->接受学习<-C.项->集体学习<-D.项->小组学习<提示>本试题难度适中,请认真完成<本题-选择>:B4.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社会规范敏感期处于( )<-A.项->2.5-6 岁<-B.项->3.5-4.5 岁<-C.项->4.5-5.5 岁<-D.项->6-9 岁<提示>本试题难度适中,请认真完成<本题-选择>:A5.以某个主题领域或某个单元教育活动主题为时间单位的教育活动情境的设置是()<-A.项->对象型教育活动情境<-B.项->行为型教育活动情境<-C.项->背景型教育活动情景<-D.项->认知型教育活动情境<提示>本试题难度适中,请认真完成。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幼儿园课程论》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幼儿园课程论》作为专门研究幼儿园教育理念和实践之间的转换过程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探讨幼儿园游戏与各学习领域在课程中的地位与机制,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规律方法、当代有代表性的课程方案以及早期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了解当代有代表性的课程方案及早期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养成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课程观,尝试参与课程设计,提高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由于《幼儿园课程论》是研究幼儿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之间转换过程的一门学科,是连接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既承接着对教育价值的认同与传递,又体现着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的宏观和整体思考,因此,一方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将对理解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把握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点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幼儿园课程论》又对从微观上研究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学科诸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起着统领和指导作用。
《幼儿园课程论》和各领域教育分别涉及的是教育实践中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宏观社会生态环境中,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规律的专业理论课程,其中,《学前教育学》提出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任务、原则,《幼儿园课程论》则根据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将其具体化为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实施等策略。
自然《幼儿园课程论》的学习应该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等先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而学前儿童各领域教育课程的学习是难于脱离幼儿园课程理论和实践而孤立展开研究的,作为后续课程的学前儿童各领域教育的研究应充分考虑课程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要求。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任务2
幼儿园课程论形考任务21. 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段阶段,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课程中,我们需要设计和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等方面内容。
2. 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身体、智力、语言、情感和社会等方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幼儿园课程还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3.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标幼儿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做好准备。
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发展幼儿的感知和动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与他人相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独立和自主能力。
通过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幼儿园课程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4. 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内容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包括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
4.1 身体素质发展幼儿园课程应包括身体运动类活动,如游戏、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等,帮助幼儿发展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运动协调性、灵敏性和耐力等,培养他们对于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意识。
4.2 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幼儿园课程还应包括语言表达和沟通类活动,如听故事、讲故事、诗歌朗诵和角色扮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经验和语言能力。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
(三)生成性目标的应用
生成性目标强调儿童游戏,强调儿童主动的
活动,强调活动的过程,强调儿童、教师和教育 环境的交互作用,更强调幼儿经验在活动中的获 得。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课程:意大利瑞吉欧 幼儿教育方案、美国的项目活动、美国的 High/Scope课程。
(三)生成性目标的应用
(三)表现性目标的应用
表现性目标指向人的自主发展和个 性化发展,鼓励儿童运用已有的技能, 拓展并探索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并且其 评价以儿童的创造性和个性评价活动质 量为取向,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鼓励儿童个性充分发展。
(四)表现性目标的评价
优点:表现性目标在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 的追求,强调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 尊重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与解放,这种目 标取向与当代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相契合 的。 不足:具有不可预测性、不易操作,难以被教 师广泛运用,在教育活动的评价也往往带有很多 的主观色彩;由于目标的模糊性,很难对教育 活动实施起到导向作用。
一、行为目标
“不需要提醒,能饭后漱口” “能模仿榜样连贯地完成体操动作” “能分辨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对与错” “能唱3/4拍的歌曲” “儿童能说出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 状、大小”
这些目标有何特点?
第二节
课程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
(一)行为目标的含义
行为目标是指把学校要达成的教育目标,
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加以陈述,指明学习
语言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 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 国。
《幼儿园课程论》第二章教案
幼儿园课程论教案(二)授课课题: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理授课时间: 5月19日第11教学周星期六上课时间8:00-11:00 13:0-16:00授课班级:2011秋、2012春学前教育专科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目标、要求:理解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基本特征、区别及其对幼儿园编制的影响;知道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环节;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掌握行为上传、造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基础特征及表述方法;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掌握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掌握行为上传、造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基础特征及表述方法;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掌握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
学时安排: 8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1、引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授课内容:第一章我们主要了解了课程的不同定义维度和类型;理解了幼儿园课程的特征与要素;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基础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了解了游戏、教学和日常幼儿园课程的重要。
本章主要介绍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与后一部分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各要素的学习有密切关系,课程编制模式的学习对后面课程编制过程的学习起导引作用。
2、教学内容要点幼儿园课程编制一章由四节两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是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的模式,主要介绍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目标模式的发展、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教材66页)。
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氢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张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的课程设计模式。
国开作业《幼儿园课程论》《幼儿园课程论》形考作业(二)参考94
《幼儿园课程论》作业2(第2章)说明: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二章的内容。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_杜威的实用主义_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_行为主义心理学_。
23.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它分别是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4.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是_形成性评价_、_总结性评价_。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被称为“行为目标之父”的是( B )。
A.博比特 B.泰勒C.惠勒 D.斯坦豪斯2.在课程目标的不同价值取向中,( B )反对把人作为物而把课程目标技术化的倾向,并把课程看作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过程。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3.下列关于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D )A.过程模式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B.过程模式绝对反对课程目标的存在。
C.过程模式是由布鲁纳提出的。
D.依据过程模式,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4.( C )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预设性目标5.“知识是儿童自己‘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教’会的”,这反映了( C )的价值取向。
A.课程内容即教材 B.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C.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D.课程内容是教学计划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目标模式。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点2: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结构、层次与原则
的形成、发展的目标。
例如:小班艺术活动《我的好妈妈》中的目标 “通过歌曲知道要关心、热爱妈妈。”
· 动作技能领域 指的是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
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例如:大班健康活动《看谁投得准》中的目标 “联习肩上挥管投掷沙包,提高投掷的能力”
(2)幼儿园课程层次
3、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 明确性原则 尝试修改:
小班美术活动《贴小鱼》目标:“ 学习 粘贴小鱼” 具体性原则 尝试修改: 大班音乐活动《圈圈》目标:“体验游戏的 快乐。”
可行性原则 尝试修改:
小班美术欣赏活动《公鸡》目标: “根 据米罗作品《公鸡》的形象,大胆创造 不一样的公鸡形象” 单一性原则 尝试修改: 学习将圆片以不同颜色间隔开来连续地 贴在纸上,并感受贴纸的快乐”
引用资源注释:
文本资源: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1.
课程与教学理论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李瑛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
2、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的 结构与层次
(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认知、情感、技能 认知领域指的是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
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 面的目标。
例如:小班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中的目 标“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 个角”
电大 幼儿园课程论 第二章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
发展者:惠勒(英),圆环型的目标模式(强调目标与评价之间的关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目标与评价完全结合在一起)
关于泰勒
对目标模式加以进一步的改善,并使之系统化形成目标模式的经 典形态的当属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课程理论家和评价专家泰勒 (R.W. Tyler)。促使泰勒去建构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 的契机,乃是自1934年至1942年间,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协会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Association)在俄亥俄州立大学 (Ohio State University )发起的“8年研究”(the Eight Year Study)。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改革实验计划,泰勒是这 一课程计划中课程评价的主持人。正是在对“8年研究”的经验 总结基础上,泰勒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其基本原 理囊括于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书中,它是被 公认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的标志。
一、目标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发展
泰勒提出,编制课程者需回答四个问题:p64。
泰勒的直线型的目标模式:
确定目标
选择内容
组织实施
课程评价
泰勒原理:课程编制必须回答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一、目标模式
(二)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不足:p66-67 1、简化为科学的活动;忽视学生主体性、自主性。 2、先决定目的、后决定手段。
幼儿园课程论辅导
唯理论强调,知识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普遍的,理性先天就存在于个体之内。学习是对头脑中原有知识的回忆,是潜在思想的再现,因而学习是由内而外的,并非由外而内的。演绎到教育上,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潜在的知识转变为有意识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启发理性而不在于经验的充实。
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时,对儿童学习任务的分析、确认儿童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小步递进的方式施教复杂的学习任务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强化的手段等都是最为基本的。
(二)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1.经验论与幼儿园课程
经验论者的基本立场是,在人的头脑之外,还存在一个现实的世界,它完全独立于人的认知过程,主体通过感知,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知识。经验论强调,知识是由后天的经验产生的,通过个体感官的经验而形成个体的知识。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皮亚杰创立了建构主义理论后,持建构主义立场的学者们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这一理论,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在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中理解儿童的学习等方面。
虽然,皮亚杰也指出了儿童发展中社会影响的作用,但是他并没有明确地说明认知发展的社会机制。虽然,皮亚杰也曾指出过在儿童发展中社会的影响作用,但是他并没有明确地说明认知发展的社会机制。此外,皮亚杰认为的儿童的认知是独立发展的,它与儿童的道德、情感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关系,这种论点也受到了后来者的批评和修正。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能正确地组织情景,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那就是说,课程应有足够的弹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能及时地变化课程内容和方法,而不是武断地将材料或某些抽象的信息强加给儿童。
维果茨基的理论还启示我们,幼儿园课程应该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智慧的和社会交往的技能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四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四第四章第一篇: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四第四章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四第四章第一节第四章中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革动向主题词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直接教学模式;海伊斯科普课程;方案教学;瑞吉欧教育体系;五指活动课程;行为课程;国外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第四章中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及课程改革动向国外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一、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一)斑克街早期儿童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念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诸如安娜·弗洛伊德(Freud, A.)、埃里克森(Erikson, E.H.)等一些将儿童发展放置于社会背景中的学者的理论。
其二是皮亚杰、温纳(Werner, H.)等一些研究兴趣在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发展心理学家的理论,这些心理学家对教育并不特别关注。
其三是杜威、约翰森(Johnson, H.)(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创建主任)、艾萨克斯(Isaacs, S.)和米切尔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
然而,其他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例如勒温(Lewin, K.)、拜巴等人的想法也曾对斑克街方案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拜巴曾在斑克街作过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并在将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方面作了不少工作。
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将儿童发展归为6条原理:(1)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或综合的变化过程;(2)早期获得的经验不会消失,而会被整合到以后的系统中去;(3)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在帮助儿童巩固新知和提供有益于发展的挑战之间取得平衡;(4)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逐渐地以越来越多的方式主动地探索世界;(5)儿童的自我感觉是建立在与他人和与物体交互作用所获取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而知识是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反复地感知和自我检察而形成的;(6)冲突对于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冲突解决的方式取决于儿童生活和社会文化要求的诸多有意义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性质。
电大幼儿园课程论各章节学习辅导.doc
幼儿园课程论辅导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定义(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科目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认为课程即学科科目(或领域),就会注重学科科学体系,会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成一定体系的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材等。
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即是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
2.课程即经验课程从广泛的意义上定义为学习者的经验,即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科目群。
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他主张“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
”这种观点即强调从教材转向个人,认为唯有儿童实际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经验,才能称为儿童学习到的课程。
认为课程即经验,就会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就会“以开发与培养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突出地将生活现实和社会课题,或者说是以社区、经验、活动、劳动等等作为内容编成,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
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
”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是属于这种经验课程。
3.课程即目标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从这种维度来界定的课程“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将要做什么,而关心的是作为其行为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或将能做什么)。
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
”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
在我国50年代以后,幼儿教育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时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幼儿园课程论 导学方案
第一次上课《幼儿园课程论》导学方案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有关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并形成自己的看法。
2.在比较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内容简介:本章是对幼儿园课程的概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在了解课程的一般概念和各种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观点的基础上,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含义、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一、课程的含义课程本身是复杂的、发展变化的,而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对不同的课程概念的分析比较,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课程是学科内容或教材。
可以指一个科目或所有科目,也可以是一本教科书、一套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及各种教学材料等。
这种定义的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典型的“教程”。
2.课程是经验。
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现的事实或要学生演示的行为,是试图要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
这种课程的定义是把关注的焦点从“教”转向了“学”,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3.课程是目标。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课程是预期的,课程要对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课程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的,课堂上各种活动和材料的选择和安排作为达成目标的手段,是教学的任务,教学必须依照课程的导引而展开。
4.课程是计划。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张严格区分课程与教学的两个概念,课程计划包含了多种要素,如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
教学是课程执行的过程,是将规定的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落实的过程。
二、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幼儿园课程这个词早在五六十年前就已被我国幼教界普遍使用。
幼儿园课程是课程的一个下属概念,由于人们对课程含义的理解是见仁见智,很难达成共识,因此对于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
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幼儿园课程呢?我们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论学辅导二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二(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理)学习目标:1.理解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和进程模式的大体特征、区别及其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2.明白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环节(目标的制订、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和课程的评价)3.理解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掌握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大体特征及表述方式。
4.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掌握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大体原则和方式。
5.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要素,明白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取向(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了解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式、进程和原则。
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肯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进程。
在课程编制的进程中,不同的课程模式会致使课程的编制以不同的方式展开。
在各类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模式和进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最大。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1.概念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2.目标模式的特点(1)目标模式强调应按照预期的行为肯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进程。
(2)目标模式以行为目标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
(3)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形成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
(4)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轻忽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2.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目标模式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设置课程目标,并以此为起点来编制课程,使整个课程的运作成为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如此做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进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可是依据目标模式编制的幼儿园课程由此也产生了很多弊病。
(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肯定的,往往难以与进展中的儿童相适应。
(2)课程目标以儿童行为来肯定,可是儿童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3)按行为目标的方式来编制课程,使课程目标被分解为各个独立的部份,这种将儿童的学习经验分割成碎片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训练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与学龄前儿童从其自身已有经验动身,整体地学习知识和取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论》教学辅导2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原理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发展目标模式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其基本立足点,反对严重脱离社会与儿童实际生活的倾向,确定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就这一价值定位而言,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
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从行为目标的确定,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再到课程的评价,构成了目标模式的经典性程序,特别是行为目标的确立成为目标模式的逻辑起点。
泰勒认为,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编制者必须回答四个问题,它们是:①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③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④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回答这四个问题,解决的正是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经验的选择、学习经验的组织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这四个问题。
(二)目标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目标模式经由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课程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形态之一,几十年来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目标模式强调应根据预期的行为确定课程目标,然后依据这些目标,设计课程学习过程,运用教育的力量,将这些行为“塑造”出来。
目标模式的设计者批评过去的目标叙述太模糊、不明确,因此,开发能明确叙述的目标,以引领课程设计与教学,测量预定的行为是否达到,由此评价课程与教学的成效,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目标模式把课程目标按其不同的心理领域、不同水平,作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以形成一个意义明确、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以便课程实施。
尽管目标模式自产生后一直处于不断地修改、完善中,但由于受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其基本的目标—手段、效率—控制、预期—检验思想和技术机制却始终如一,因此,目标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难于克服的问题。
目标模式将教育简化为科学的活动,把学校比作加工厂,教师就象工人操作某些材料一样,可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蓝图塑造学生的心理,也可以运用物理或生物学的原理分析、解释学生的行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
目标模式倾向于把一些定义好的、狭隘的东西教给学生,强调教的过程而不重视内容,把内容视为工具性的,仅是达到外在目的的一种手段,选择内容的依据不是其自身的价值,而是其能否达成某些外在的目的,倾向于将内容灌输给学生。
事实上,先决定目的,后决定手段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
二、过程模式过程模式吸收了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
发展心理学的不少研究表明,儿童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学习过程是个体能动地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趋向于注重内在的、整体关联性认知结构的生成,反对琐碎、片断经验的堆积,注重内在的同化、顺应与迁移机制的形成,反对外在的、机械的刺激——反应或输入——产出的物化机理,这些都为过程模式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二)过程模式的特点及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过程模式的最大特征是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它认为:课程内容本身有着固有的内在价值和优劣标准,教育应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不必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而非目标的预设。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教育本体功能和知识本身固有的价值为标准。
而不是以预期的儿童行为为依据。
过程模式的目标具有如下特征:第一,过程模式的目标只是总体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的、宽泛的目标;第二,这些目标不构成评价的主要依据;第三,这些目标是非行为性的,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编制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使教师明确教育过程中内在的价值标准及总体要求,而不是课程实施后的某些预期结果。
课程编制的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并将进一步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幼儿园课程编制的角度评价过程模式,能够使我们从该模式的长处和不足中发现很多与幼儿园课程编制和改革有关联的启示,如:在幼儿园课程编制过程中,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淡化根据客观标准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这样一些指导思想和做法都与过程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
近几年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大家了解的意大利瑞吉欧教学方案就体现了过程模式的基本特征。
在理论上,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是两种十分对立的模式,但是,在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实践中,课程编制者完全可以吸取这两种课程模式各自的长处,补偿对方模式的短处,在它们之间建立互补关系,以求课程在总体设计思路上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课程目标的预设性与生成性、课程评价的终结性与形成性等之间达到平衡。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一)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行为目标必须包含三个部分:第一、儿童外显的行为表现;第二、能观察到的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第三、行为表现公认的准则。
也就是说,典型的行为目标应该这样表述:“能在户外的树木、花草、土里寻找小虫。
”“能和同伴一起利用放大镜观察不同昆虫的身体。
”在这里,“寻找小虫”、“观察不同昆虫的身体”是儿童外显的行为表现。
“在户外的树木、花草、土里”和“能和同伴一起利用放大镜”是行为表现的条件与表现的准则。
他认为这样的陈述如“爱惜公物”、“能集中注意力”、“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信心”等不是行为目标,因为该目标没有行为表现的条件和具体化的可观察的行为。
(二)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学者认为,教育是一个演进过程,课程目标反映的应是此过程的方向的性质,而不是此过程的某些阶段的或外部东西的性质。
生成性目标反映的是前者,它反映的是儿童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反映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三)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艾斯纳认为,在编制课程时,存在有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它们是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教学性目标是课程中预先规定好的,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结束后所应该习得的知识、技能等,它适合于表述文化中已有的规范和技能,它通常对于大部分儿童而言是共同的。
表现性目标与教学性目标不同,它强调的是个性化,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儿童学生的创造性。
表现性目标不规定儿童在完成学习活动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是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适合于表述复杂的智力活动,已有的技能和理解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条件。
艾斯纳认为,只要儿童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那么他在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和所学得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因此,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
例如,“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样一个艾斯纳所列出的表现性目标,他强调的并不是儿童在参加这些教育活动后能做些什么,而是识别儿童将际遇的形式。
由是,以表现性目标为取向的课程评价就不是学习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一对应,而是一种美学评论式的评价,即对儿童活动及其结果作鉴赏式的批评,依据儿童的创造性和个性评价活动的质量。
艾斯纳提出表现性目标这一概念,其用意并非在于替代教学性目标,而在于完善教学性目标。
艾斯纳认为,如果教师希望儿童富有想象力地运用技能和观点,希望儿童能建立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行式或观点,那么表现性目标极为合适,而表现性目标是以表现技能为基础的。
艾斯纳说:“表现不仅仅是感情的发泄,而是感情、意象与观点转化成某种材料的表达,一旦转化了,这一材料就成为表达的媒介。
在此种转化中,技能是必须的,因为没有了此种技能,转化就不会发生。
”艾斯纳在阐述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关系时指出,教学性目标针对的是表现所必须的某种技能的发展,这些技能一旦得到,便可用于表现活动之中。
表现性目标则是鼓励儿童运用已有的技能,拓展并探索自己的观点、意象和情感。
二、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各种课程目标取向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短处。
应该说,从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取向,再发展到表现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发展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
但是,这并不是说,后者可以取代前者,每一种目标取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在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中,应兼容并蓄各种课程目标取向,以每种课程目标取向的长处,弥补他种课程目标取向的短处,为达成学前教育的目的服务。
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在幼儿园课程中,某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行为习惯的训练,可以运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表述课程目标,以期望通过课程的实施过程,全体儿童或大部分儿童都能够发生行为目标所规定的行为变化。
应该看到,对于一些非高智能性的认知活动,对于一些文化传递性质的活动,对于一些养成性的习惯,等等,采用行为目标取向编制课程,往往能收到较为直接的、理想的效果。
应该看到,即使生成性目标或表现性目标创导者也并不主张完全取消行为目标,或者说都注意吸收行为目标中的合理成分,只是他们认为行为目标只能指向人的较低层面的教育要求,而不能反映高层次的教育要求。
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一)课程内容即教材(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将课程内容看作是向儿童传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将经过认真筛选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又是发展中的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须的。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以有益于儿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初步学习一些与自身社会生活相贴近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那么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然会注重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这就是说,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