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媒介融合下应用型新闻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

媒介融合下应用型新闻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
型新闻人才
二种人才的培养任务 。2 0 年 ,美 国密 苏里大 学新闻学院在 05 世 界 上 设 立 了 第 一 个 媒 介 融 合 ( o vrec mp ai o cn egn e e h s f s
近 十年来 ,国 内媒 介融合大势乍起 ,但媒介 之间 的融 合 主要还是在报纸 与网络之间 ,广播 、电视与 网络之 间的单 向 追溯起 来 ,用“ 融合”( o v rec )一词来描述媒 介的 C n egn e 0 7年 发展状况 ,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 ( M盯 )的媒体实验室创 始人 融 合 。2 0 前 后 ,新 华 社 、广 州 日报 报 业 集 团 、烟 台 日报 传媒 集团等先行 者,开始进行 多媒 介融 合的探索与实践 ,并 尼 古拉 斯 ・ 葛 洛 庞 帝 ( ih ls go o t) 是 第 一 人 ,他 尼 N coa rp ne Ne 于 17 年 最 早 提 出 此 概 念 。2 世 纪 9 年 代 中后 期 , 随 着 互 联 取 得了卓有成效 的业 绩。他们在探索 与实践 中,迫切需要且 98 0 O 网 的 日益 兴盛 ,“ 介 融 合 ” ( da o vre c )这 一 术语 目前 仍 感 奇 缺 的 ,也 是 媒 介 融 合 所 需要 的 复合 型 人才 。 媒 Me iC n egn e
兴传 播通 道 有 效 地 结合 起 来 ,资 源 共 享 , 集 中处 理 ,衍 生 出 为 电视拍摄新 闻节 目、为 网站 写稿 。第 二种新 闻人才是 可以 不同形式 的信息产 品,然后通过不 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近 通 过 系 统 的培 训 培养 出来 的 。新 闻 院校 可 以也 应 当承 担 起 第 年来 , 这 种 新 型 整 合 作 业 模 式 已成 为 国 际 传 媒 业 的 新 潮 流 。

“两落地两融合”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思考及实践

“两落地两融合”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思考及实践

“两落地两融合”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思考及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传统媒体形式逐渐被数字化媒体所替代,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成为高校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声誉、推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对高校媒体传播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成为高校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校融媒体中心集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获取的需求,提升高校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而面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而只倚重新媒体又容易忽略传统文化的传承。

“两落地两融合”成为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课题,需要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

1.2 问题提出在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媒体中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发展需求,如何打破传统模式,实现创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如何实现各方利益的统一、资源整合的合理利用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难题。

如何确保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后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提高高校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内容结束】。

2. 正文2.1 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义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意义不仅体现在推动高校媒体事业发展、提升学校传播能力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能够促进学校媒体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学校媒体多以校报、校刊等形式存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面临着发展滞后、受众群体局限等问题。

建设融媒体中心,整合校园内的各类媒体资源,打破媒体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传播,提升学校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融媒时代数字传播课程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以华侨大学为例

融媒时代数字传播课程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以华侨大学为例

教育传播JIAOYU CHUANBO 融媒时代数字传播课程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路径探索—以华侨大学为例◎叶秀端[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改革创新,以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传播课程从教学理念和实践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帮助学生树立融合传播思维、加强创新创业意识、提升数字传播技能,致力于培养具备全媒体传播能力和跨媒体叙事能力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关键词] 媒体融合;数字传播;教育改革2014年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媒体融合顶层设计方案,从中央级融媒体到县级融媒体,均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

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对传媒生态产生深刻影响,重塑新闻生产、分发和消费的流程,信息传播呈现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移动化、智能化等特点。

传媒生态的变革以及新闻生产传播方式的嬗变,要求新闻传播院校从媒体现实环境和行业需求出发,培养具有融合传播思维、创新创业意识、数字传播技能、适应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培养跨媒体、全能型人才是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必然选择。

”[1]这是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传播课程改革的根本动因。

一、融媒时代数字传播课程改革目标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其核心价值诉求是“确立融合与创新理念、锻造融产品研发与运营能力”[2],要求学生“能全方位胜任多种媒介形式的新闻报道方式”“能综合利用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符号表达和叙述新闻”[3]。

概言之,融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应具备全媒体传播能力和跨媒体叙事能力,能够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传播课程改革基于数字传播技术,通过教学理念创新和实践路径探索,让学生在传播技能层面掌握全媒体传播能力,在叙事策略层面掌握跨媒体叙事能力,夯实全媒化、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专业基础。

(一)培养全媒体传播能力媒体融合的目标是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

高校校园融媒体的建设路径探索

高校校园融媒体的建设路径探索

高校校园融媒体的建设路径探索摘要:校园融媒体的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中的关键工作内容,能够充分借助于媒体融合优势,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校应该主动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机遇,加快创新与改革,构建全新的传播体系,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

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当前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限制。

因此,应该创新建设路径,以真正发挥融媒体的功能优势。

本文将对高校校园融媒体的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高校校园融媒体建设中的问题,探索高校校园融媒体的建设原则及路径,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园融媒体;建设路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施,能够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校在此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逐步增强校园融媒体的建设力度,对当前传播格局加以优化,促进媒体传播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传统媒体在新时期校园工作当中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在传播范围、广度与深度、效率等方面的问题突出,无法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要求。

新媒体的出现,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应该逐步实现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为校园媒体的纵深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当前高校面临的竞争也在逐渐增多,校园工作内容也更加繁杂,只有通过融媒体建设才能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

一、高校校园融媒体的建设的重要性《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为我国融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有利于顺应时代发展特点,真正体现新媒体的功能价值。

高校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大,在媒体工作中涉及的内容与业务相对繁杂,传统媒体在效率方面无法取得良好的优势。

为此,应该以融媒体的建设作为基本保障,达到内容兼容和利益共融的目的【1】。

以文字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呈现信息内容,能增强传播形态的立体性,加快资源的传递与共享,防止信息孤岛效应的出现,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实施提供保障。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分析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分析

WISDOM EXCHANGE区域治理高校新闻媒体融合发展问题分析沈阳建筑大学 李睿,王福月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的高校校园媒体,肩负着光荣艰巨的使命和任务,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是现阶段高校校园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任务。

当前,很多重点高校校园新闻媒体运行模式已经与社会新闻媒体十分相近,但绝大部分普通高校校园新闻媒体依然偏重文字,普通高校校园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媒体融合是校园媒新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认清现状,找寻普通高校新闻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挑战中图分类号:K82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4-0218-00022016年是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一年,传统老式新闻媒体和现代的新兴媒体全部加快在材料的内容、发布的渠道、创作的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媒体融合的脚步。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人民日报》社,对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方针,引领媒体融合从简单的一加一状态到互相融合的状态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是现代的新兴媒体,所显现出的形象化、丰富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征,给原本传统的、单一的、指令的、平面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在充分发挥以权威性、专业性为特征的传统校园媒体时代价值的基础上,用好新技术,合理配置新媒体资源,融媒体机构的平台建立,努力实现“资源互通、内容相融、宣传互融、利益共通”。

需要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运用图片、短视频等新形式进行符号表达,开展价值引领,探索“互联网+宣传思想”工作模式。

完善媒体融合后的宣传机制,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速度更快内容更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讯,强化预警监测,提升分析研判、应对处置能力,确保高校的安全稳定。

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融合路径研究

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融合路径研究

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融合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高速传播,新闻热点事件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高校中,思政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闻热点事件作为社会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也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对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及其融合路径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和需求,还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高校思政教育与社会新闻热点事件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新闻热点事件作为当下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事件,对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融合路径,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深入研究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水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探讨新闻热点事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提升教育效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全面的培养。

深入研究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展开,能够充分挖掘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潜在作用,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新闻热点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分析其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基于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路径研究

基于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路径研究

基于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及路径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经济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途径也在持续改变,从之前比较传统的报刊纸媒、广播电视向现代互联网传播进行转变,并且仍然处于持续发展状态。

新闻传播途径的改变也带动着新闻传播效率、传播品质、传播渠道和内容生产方面的提升,促进着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

新闻工作者需要充分认知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并拓展其发展路径,促进行业的发展。

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路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传播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新闻传播走向了新的发展路程。

在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中,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制约,新闻传播的效率并不高,并且传播渠道较为狭窄,不利于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

在融媒体时代下,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被打破,人们能够利用微信、微博等各种社交应用,对某一事物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但促进者新闻传播效率和品质的提升,还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理念顾名思义,融媒体是指将网站、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介载体,以及宣传、内容、人力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拓展新闻传播的渠道和内容,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品质和效率,达到有机融合,共同增长的效果。

因此,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最主要理念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利益共融在融媒体时代下,利益共融是其核心价值。

在多种媒介载体的融合下,不但新闻传播行业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传播媒介载体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从而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比如,某门户网站与传统纸质媒介进行相融,充分传统纸质媒介线下传播的质量以及门户网站线上传播的效率、速度和渠道拓展,实现新闻传播的共融。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纸质媒介能够有效降低创作新闻、编写新闻的成本,门户网站能够丰富新闻传播的内容,二者共同提升自身获得的利益。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研究论文18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当前,各种新兴媒介技术纷纷涌现,对新闻生产、传播和消费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人们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原有的新闻传播理论的实用性问题。

可以说,新技术改写了媒介的表达形态和修辞方式。

面对新型媒介生态格局的挑战,新闻业态、语言和生产流程都要进行创新。

作为“杂家”的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博闻强识以外,还必须将“两条腿”锻炼得非常强壮:一条腿是对社会问题的认知、理解和判断能力,另一条腿是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策划、表达能力。

为适应新兴媒介技术发展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这一标准明确指出,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以及广播电视学等专业,都必须开设融合新闻学课程。

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全国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均开设了融合新闻学这门课程。

按照国标的要求,融合新闻学是新闻学与传播学大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业务操作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方面有着极大的价值。

然而,要上好融合新闻学这门课,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思想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必须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有效的创新方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思政思维和融合新闻思维相融通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学生承担着引导舆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将思想政治基金项目:本论文为贵州省教改项目“‘融合新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033;贵州大学2021年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融合新闻学)建设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KCSZ2021042和业务结合起来,用新时代的思想和前沿理论知识引导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方向,新时代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思想以及相关的教育精神,就是开展融合新闻学教学的方向。

(一)融合新闻学课程中的“思政”内涵融合新闻学的教学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要让学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做中国故事的建构者和讲述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全国主流媒体竞相拉开了媒体融合的矩阵,并且正全力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媒体融合迈出实质性步伐,融媒体时代来临。

我国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又提出了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着力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一体化的育人体系。

高校校园媒体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是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融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为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土壤,高校校园媒体要自觉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潮流,推动校园融媒体发展与育人高度融合,增强育人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

本文研究视角是“融媒体”,研究对象是“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是隶属于党委宣传部的官方校级校园媒体,研究目的是强化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在对“融媒体”和“高校校园媒体”概念的把握上,深刻认识高校校园媒体基本的宣传功能和延伸的思想引领、知识传递、情感凝聚、实践锻炼的育人功能。

参考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清博大数据、腾讯微校等官方公布数据和自己收集整理的所在高校校园媒体推文的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等数据,总结出当前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发挥依托的平台走向融合、面对的群体相对稳定、表现的方式多元多样、树立的品牌品牌效应愈加凸显的成绩和育人功能弱于宣传功能、育人内容不能凸显核心育人功能、协同育人力度不够、缺乏相关机制驱动的问题。

结合部分高校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的融合案例,分析得出高校校园媒体育人功能面临着更具时代性、针对性、渗透性、统一性的机遇和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协同度的挑战。

针对发现的问题,高校校园媒体要借鉴融媒体理念创新、内容优化、资源整合、机制革新四个方面的经验,增强高校校园媒体育人的关注度、实效度、专业度、协同度,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

浅谈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以及融合路径

浅谈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以及融合路径

2021第06期 / 总第412期61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升级和传播方式的进化,媒体迎来了新的革命周期。

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冲击了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促进了传播主体、受众、途径等各方面的汇流融合,从而相互借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衍生,使媒体融合成为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这不仅带来了媒体内部的新革命,也带来了社会话语权的结构性变化,更可能给各领域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传播的标签。

一、媒体深度融合是现代技术驱动的结果自20世纪中叶,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以后,一步步成为普通大众的必备工具,也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凭借。

在硬件与软件技术的迭代中,媒体的兼容性不断升级。

如最初的社交软件加强了个体间的联系,让实时交流成为可能,同时也加强了媒体与受众的联系,让实时接收信息成为可能。

但随后网络广泛发展,流量的桎梏被技术打开,手机、平板电脑等方便随身携带的硬件设备更加完善,微信、微博平台的建设突飞猛进,群功能、公众号等对公众需求的进一步满足,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对信息趣味性和视觉性的强化,都促使媒体和受众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受众可以是媒体,媒体可以是受众,信息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循环,信息的一方权威变成了双向印证。

而这些变化也都是智能化技术、数字化技术、5G技术等不断深入的成果,但也正是基于此,社会也进入了信息空前海量的时期,反而对信息接收者造成了选择的障碍,因此技术又进一步起到关键作用,出现了某些领域最受欢迎的APP,最受青睐的网站等等,而这些“最”名的获得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最终让它们从众多信息平台中脱颖而出,给受众提供了一个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信息接收站,客观上整合了主流媒体和其他媒体。

再者,技术也让电视、手机、电脑以及微信、微博、QQ等搭建起融通的桥梁。

可以说,没有技术的不断进步就没有媒体的融合发展。

(一)媒体深度融合是推进政务改革的需求。

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是国家的喉舌,长期以来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传播机制。

新闻传播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路径研究

新闻传播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路径研究

新闻传播学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路径研究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优秀毕业论文范本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学专业在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路径,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引言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媒体融合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新闻行业的趋势。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对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媒体融合时代,研究新闻传播路径成为了关键的议题。

二、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路径1. 多媒体报道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

多媒体报道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学专业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如图像编辑、视频拍摄和制作等。

同时,媒体融合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虚假新闻的传播和信息碎片化的风险。

2. 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专业需要深入研究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影响,以及如何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优质新闻内容的传播。

此外,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挑战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信任度。

3. 数据新闻的发展数据新闻是一种基于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的新闻报道方式。

在媒体融合时代,数据新闻不仅能够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增强读者的理解和参与感。

新闻传播学专业需要学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技术,以适应数据时代的需求。

三、新闻传播学专业在媒体融合时代的课程设置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学专业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

1. 多媒体报道技能培养课程设置应包括图像编辑、视频拍摄和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多媒体报道的基本能力。

此外,还应注重新闻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新闻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认识。

2. 社交媒体传播规律研究课程设置中应加入社交媒体传播规律的研究,包括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和内容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传媒观察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陈琪(重庆市开州区融媒体中心,重庆 405400)摘 要:为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应把握住融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本着与时俱进与创新的理念,推进现阶段媒体的融合发展。

对此,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依托大众审美,丰富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二是继承传统媒体独特的价值理念,与时俱进地发展新媒体;三是更新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引言在全媒体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任何行业都在与时俱进地改革着、创新着。

媒体行业也不例外,从最初的传统媒体逐步变革为新媒体,尽管传播的主体没有改变,但是媒介传播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如今,如何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1]。

所以,论文对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融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的现实意义(一)新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是帮助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中介物。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改变,从最初的通过读书看报方式来获取一些信息,到如今使用手机就能查询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

这样的改变,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简便,让人们投入更少的精力和时间去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有效信息。

如现阶段,人们以“百度”搜索为主要方式,仅仅输入关键词就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快捷又高效。

尤其是新媒体的创新发展,让“抖音”“快手”等App成为一种新媒介,不同年龄的人群在这些平台上获取知识[2]。

如今,各大新闻平台及当红明星等都开通了抖音及微信视频号,为人们传播信息,也让新媒体发展成为一种主流。

在融媒体时代下,新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传统媒体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融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这让一些传统媒体处于“与世隔绝”的困境中。

高校课题申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跨学科教育探索

高校课题申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跨学科教育探索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跨学科教育探索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学;跨学科教育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成为新旧媒体发展的共同议题。

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构成的媒介生态,信息传播的主体、对象、内容、传播方式和渠道等与传统媒体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给我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学教育提出了迫切的改革呼声,同时不断创新的媒介技术和传播生态的复杂性,给新闻学教育改革增加了难度和不确定性。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形。

我国的新闻学教育发源于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

在新闻学发展的百余年间,新闻教育总在不断变化的媒介技术和传播环境中探索前行。

从早期的报学到后来的广播电视学、网络传播学,至现在的融合新闻学,我国的新闻学教育,尤其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却往往滞后于当前新闻业的迅猛发展。

本项课题旨在探查我国新闻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跨学科教育的角度给我国当前新闻学教育的困境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2)课题界定跨学科最早由美国的心理学家于1926年提出。

跨学科是指, 如果遇到单一学科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需要整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或专业知识体系的角度、技术来解决并加以利用, 进而创造出目前学科专业划分不能达到的新知识。

跨学科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不同的学科相联系, 即学科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强调跨学科是以问题为纽带, 或以项目为主要组织形式, 通过对话、联系与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与探究研讨教育环节, 注重实际应用。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跨学科教育,即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并以全媒体形式传播信息的大背景下探索新闻学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与合作,以培养更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新闻人才。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一,跨学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路径分析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路径分析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路径分析摘要:新闻和文化的传播是不同的,但实践中两者是紧密联系和融合的。

媒体深度整合发展,需要媒体真正提高自身的人文意识,做到客观、公平,确保真实;以人为中心,加强文化传播的推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审美价值,从而促进新时期的高品质发展,在新时期的体现出新闻媒体的责任。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传播;文化传播一、媒体融合打破新闻媒体文化传播的传统格局报纸的“有机运动”理论认为,新闻媒体通过对特定事件的全面报导,即作为媒体整体运动的一种有机运动,可以逐渐揭示事件的真实。

每个事件都是有文化的,而通过新闻媒体所报导的一切活动,以及那些未被新闻媒体报导的活动,便组成了整个人类的文化。

由于传播主体的主观意识,通过媒体进行的新闻活动会影响到对未被媒体报导的事件的认识,从而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

所以,新闻媒体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搞好文化传播。

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它是紧密联系和融合的。

因此,在传播学的历史上,不论是接受学派的涵化理论、知构理论、批评学派的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都清楚地指出了媒体文化传播的作用。

当代媒体技术不断赋予新闻媒体的“文化”。

随着媒体的深入发展,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逐步突破了以往的等级、地域界限,促进万物互联,以全新媒体技术推动所有媒体走向全球文化传播的前列,文化传播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发展。

有了现代化的媒体技术支持,人就是一个“在场”的个体,任何一个人拍摄的视频、写下的文字,都会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在当代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各级各类大型新闻媒体都应加强对文化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意识,肩负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职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活力。

二、把握“三个坚持”,做好文化传播(一)坚持客观公正,保证文化传播的真实性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纵向的继承和横向的交流和相互借鉴的过程,它必须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媒体融合的趋势和路径创新探析

媒体融合的趋势和路径创新探析

第12卷第8期Vol.12 No.819媒体融合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5G 时代的到来,媒体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折时期,媒体融合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几乎被所有的传统媒体视为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

媒体融合包含技术和产业两个层面,从技术层面来讲,主要是指借助网络技术将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在一起,“并通过重新塑造各个媒介在新兴网络语境下的可能性再度媒介化这些媒介”[1],形成一种新的媒体形态;产业层面包括一切媒体及其有关要素的融合,媒体形态、内容生产模式、组织结构、运营模式、体制机制等都要进行重构与融合,在社会层面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媒体形态。

一、媒体融合的主要路径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在政策的推动下,媒体融合的探索进程加快,新的融合产品和融合形式不断出现,因此,2014年被我国传媒界称为“媒体融合元年”。

概括来说,媒体融合的路径主要有三种。

(一)媒体内容的融合媒体内容融合主要是指借助各种技术手段,依据不同媒体形态和市场逻辑,将分属于不同媒体形态的内容整合,结合不同媒介形式的传播特征和用户使用习惯,形成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内容融合产品。

传统媒体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立足自身的内容优势,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新的产品形态,增强信息内容的吸引力、提高用户参与度,媒体内容融合不断升级。

全媒体报道、沉浸式信息、VR (虚拟现实)新闻、数据新闻、新闻游戏和互动性页面逐渐出现,这些内容融合了产品,结合文字、视频、直播、访谈、图片等内容,用搭建场景或增强交互性、参与性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在“全国两会”“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报道中,各网络平台运用新技术推出的全媒体报道或专题报道,内容融合、视觉优化、场景真实、亮点频出,使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研究
新闻界 I N0723 21 第 期 21 - J S 1 —48 oo 4 -00 8 S 0 年  ̄, E
Pr s Cice I SN1 7—2 8 es r ls S 00 43 No4 2 0. g201 . . 01 Au . 0
高 校 新 闻媒 体 融 合 路 径 研 究
On t ppr c so le e nd heA oa he ft Co l g sa Uni e ste Ne e i nv r e e he v r iis wsM d a Co e g nc
W a Shhu ng i a ( on qigTe h oo ya sn s iest , o g ig4 0 67 Ch g n c n lg ndBu ie sUnv riy Ch n qn 0 0 )
A bs r t t ac Be n i g wi h h o y o d a c nv r e c ,a d c mb ne t h o d to s o h o l g s a d gi n n t t e t e r fme i o e g n e n o i d wi t e c n ii n ft e c l e n h h e
u i e ste , h ri l u sf r r h r c i a p r a h so h o l g s n n v r ii s wsme i o ve g n e n v r i s t e a tce p t o wa d t ep a t l p o c e f ec l e a d u i e ste i c a t e ne d n r e c . c



高 校 新 闻媒 体 及 其 现 状
10 余 家 , 辑 队 伍 超 过 3 0 余 人 , 发 行 量 已 超 过 3 0 00 编 00 年 00 万 份 , 众 覆 盖 了 中 国 高 校 的全 体 师 生 和 部 分 社会 人 士 。 受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路径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路径

智汇授业·论著Family life guide -211-胡会林 (武汉工商学院文法学院)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初步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的阶段,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改变。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我国的新闻学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当前的改革道路上还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及时加以改进。

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当前新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展开讨论,然后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以供相关人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有效路径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效结合,在融媒体时代,两者能够和谐统一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新闻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从当前的新闻学教学现状来看,改革之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教学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深入研究新闻学教学改革现状及路径,具有十分深远的指导作用。

当前新闻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新闻学教育者重点考虑的问题。

但是从当前教育状况来看,新闻学教学中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停留在“单向度”教育方面,难以与当前日新月异的新兴媒体进行有效融合。

另外,对新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相互模仿的行为,并没有从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得教学形式也实践相分离,同时也很难根据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来进行及时的调整,影响教学质量。

专业设置单一,融合性不强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开设的新闻学专业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是广告、出版、新闻以及广电,专业的不同使得课程内容区别性比较明显,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

因此,学生在接受新闻学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只能接触到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对于其他媒介的学习则相对匮乏,各专业之间的融合性不强,难以发挥出新闻学教学的有效作用。

师资力量薄弱,与媒介现状脱轨在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学教学对于教师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想要促进新闻学教学的改革,就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正在被颠覆,传媒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新闻学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媒介环境,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的现状现代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得新闻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正在逐渐失去对公众信息获取的主导地位,而新兴的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平台正在快速崛起,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

这种媒介融合的趋势,使得新闻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也给新闻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信息可以更快速地传播到不同的地区和群体,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的问题。

社交媒体上的谣言和不实信息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度,使得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和混乱。

新闻从业者面临着如何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保持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传播正能量的挑战。

另外,媒介融合也对新闻生产方式和新闻报道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过去,新闻报道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来传播,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新闻报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形成多媒体、立体化的报道形式。

这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跨媒体报道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不同媒体平台的要求。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学面临的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学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媒介融合使得新闻生产和传播更加复杂,新闻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多元化的新闻传播环境。

传统的新闻学教育和培训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新闪快发展的需求,新闻学院和新闻媒体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的新闻从业者。

其次,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社交媒体上的谣言和不实信息层出不穷,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融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转型的路径

融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转型的路径

收稿日期:2019-10-19作者简介:丁蕾(1983),女,湖南岳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学教学及高校新闻宣传工作。

此文为2019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19359)的研究成果。

融媒体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转型的路径丁蕾(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16)摘要:目前,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我国媒体发展引向融媒体时代,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引导并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各大新闻机构走在了变革的前列。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为与之同频共振,正随时代变革向融媒体路径转型。

通过打造新型校园融媒体平台,提升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师生、专兼职宣传队伍的媒介素养,建构新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话语体系。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宣传工作;话语体系;高校;传播学原理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3-048-0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1]。

从目前各新闻媒体机构实践融媒体变革的经验来看,致力于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资源、采编队伍、新闻产品生产流程及形态、传播渠道、信息技术支撑、体制机制等,融合到统一的平台上来安排。

高校的宣传格局也应时代之需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媒体融合已上升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也成为实现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校领导决策咨询效率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媒体融合要善于借助高校的公关资源和办学优势,其内容生成应与高校的内涵式发展结合起来,将融媒体中心打造成内容丰富、资讯全面、渠道多元、形式活泼的信息平台。

一、现实之困:高校新闻宣传实现融媒体发展的掣肘围绕融媒体在构建高校话语体系与品牌形象、文化育人、危机预警与处置等方面的工作需求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通过融媒体这一策划部署的中央平台,所生成的图、文、视频等新闻讯息,在外界新闻媒体单位、校内不同媒体之中可产生不同的撰稿风格与表现样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广义上讲,“媒体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①普遍认为,在市场需求和全球大潮流的驱动下,媒体间除了融合别无选择。

杰·尼尔森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曾说:未来五到十年间,大多数现行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

它们将被以综合为特征的网络媒体所取代。

尽管观点激进,但传统媒体通过融合主动寻求发展的形势已经逐渐明朗,“全媒体”概念应运而生。

借鉴国际理念,实现高校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台的融合是高校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高校新闻媒体及其现状这里主要针对高校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台四种媒体,即通常所说的高校主流媒体进行分析研究。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校园媒体中的主要形式。

它伴随着中国高校的创办而生,是最早的校园媒体形式。

比如,北京大学校报创办于1917年,只比学校创建的历史晚19年,这份当时叫《北京大学日刊》的报纸被视为中国最早的现代报刊之一。

而更早的校报则是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

迄今已逾百年历史。

作为纸媒,校报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载体,便于反复阅读。

校园广播是指在校园的范围内对受众进行有效信息传播的声音媒介和手段。

它的出现比校报要晚,校园广播具有“短、平、快”的优势,能够达到有声广播和时效性的较好结合。

校园有线电视的出现,使得校园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大为增强。

随着学生公寓有线电视的接入,校园有线电视的受众已从教职工扩展到全体师生员工。

校园新闻网是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建立和运行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校园媒体形式。

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海量信息等特点使得校园新闻网受到校内受众群的欢迎和青睐,对校园传统媒体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校园新闻网也使得校园媒体的受众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新闻传播触角已经超出校园范围,延伸到整个社会。

在这四个校园媒体中,校报是目前所有校园媒体中唯一获得新闻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媒体。

1998年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把高校校报纳入全国统一管理的公开出版报刊系列,中国高校校报有了“CN ”号,迎来蓬勃发展时期。

校报也是教育部要求设立机构组建专职队伍的唯一校园媒体,因此它也是管理最为规范、发展最为成熟的一种校园媒体形式。

据统计,截止2004年9月,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高校校报已有1000余家,编辑队伍超过3000余人,年发行量已超过3000万份,受众覆盖了中国高校的全体师生和部分社会人士。

②目前,国内出版周期最短的校报是周报,大多为旬报和半月报,最慢的则是月报。

周期性较长、时间滞后性明显已成为校报的最大缺点。

校园广播多是教师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形式较为松散,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播出。

尽管其时效性较强,但由于没有专职的队伍,校园广播的原创新闻严重缺乏,呈现出“有声音,无新闻”的局面。

就校园有线电视媒体而言,由于资金投入、人员技术等门槛较高,目前各高校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少数高校投入力度大,队伍建设、硬件建设以及内容建设均实现了较大发展,基本形成了“电视台”的规模。

总体上看,电视媒体的长处和优势在高校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校园新闻网已迅速地被各大高校建立起来。

但一些高校在认识上也出现误区,把学校官方网站与学校新闻网划等号,视为一体,严重削弱了新闻性。

一些高校的“新闻网”只发布动态消息,无异于电子公告栏,内容单一、编校质量低、八股文盛行等缺点表现突出,没有发挥出新媒体的优势。

目前,除有线电视外,其余三种媒体已基本在全国各高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研究王世华(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摘要从媒体融合理论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高校新闻媒体融合的可行性路径,并作了前瞻性预测。

关键词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On the Approaches of th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News Media ConvergenceWang Shihua(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Abstract Beginning with the theory of media convergence,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ditions of the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e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 news medi convergence.Key words news media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vergence approach作者单位:王世华,重庆工商大学。

新闻界ISSN1007-24382010年第4期,2010年8月Press Circles ISSN1007-2438No.42010.Aug.2010.理论探索--45校建成。

其直接受众已超过3000万人(在校学生2009年达2979万人,按教育部规定的生师比16:1计算,专任教师已经达到186万),而间接受众,包括校友、学生家长、其他社会人士等,数量可能更加巨大。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

高校新闻媒体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在育人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要求“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这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对高校新闻媒体建设提出要求。

③因此,办报高校新闻媒体,其意义已不止“内聚人心、外塑形象”那么简单,可以说,这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遵循新闻规律,按照先进的传媒理念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着力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是校园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高校新闻媒体融合现状从现实情况看,由于高校各媒体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范围内运转,且不涉及市场化运作,融合的可操作性远比社会媒体简单。

但是,尽管媒体融合已成大势所趋,但高校新闻媒体的步伐依然缓慢。

从1996年6月起,清华大学在校园网上推出了《清华每周新闻》(中英文版),1998年校刊《新清华》推出电子版,后来又开设了视频和音频栏目。

这是高校新闻媒体走向融合的雏形。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在学校官方网站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各种格式的校报电子版(如利用Dreamweaver制作的简单网页、PDF格式等)或者网络版(主要由华文网报有偿提供技术),走出了报网融合的初级模式。

也有不少校园电视台、广播台在学校主页菜单链接了各自建立的网站,上传了已播出的视频和音频节目。

但是,从传播内容、组织机构与人员等来看,融合时代并未到来。

从目前各高校新闻网的现状来看,一些新闻网没有与其他媒体互动,栏目的内容设计深度不够,发布的多属于动态新闻,缺乏高校专题新闻、深度透视报道、校园热点评析等内容。

同样,不少校报不仅没有与新闻网互动,形成优势互补,反而简单而机械地“抄袭”新闻网发布的内容,沦为新闻网的“纸版”,深度与可读性大为削弱。

丧失了深度的校报,在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网的冲击下,愈加显得可有可无。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新闻中心,复旦大学等高校成立了新闻文化中心,但没有实现对校园媒体的统领。

真正意义的高校新闻媒体融合尚未起步。

三、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路径1998年,哈佛大学教授克瓦克(Bill Kovach)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森斯特(Tom Rosenstiel)在合著的《极速》中提出,“媒体联动和整合不是简单的组合和拼装,而是建立在稳固合作关系上的一种互补,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协作关系。

”《新媒体百科全书》对“融合”的解释也指出,融合并不单单指技术上的融合,也包括制度和结构上的融合。

高校新闻媒体融合要基于现代大学制度框架,基于专业化新闻宣传的要求,基于高知识分子受众的需求,从理念、组织机构、运行模式、从业人员等多方面考虑,切实改进高校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坚持走专业化、一体化、多元化的道路,全力打造以高校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台等多媒体融合而成的高校“全媒体”。

1.理念统一融合不是简单的整合,要实现实质性融合,思想与理念必须统一。

只有在同一个理念指导下,高校新闻媒体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意义的“全媒体”,从而达到聚合放大的功效。

2005年,教育部首次发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高校校报工作,明确了校报的功能、使命与宗旨:“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师生员工、海外校友、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和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窗口。

”“高校校报担负着在高校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和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全面贯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牢固确立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办报宗旨。

”④显然,由于媒体性质、所属对象、服务对象等具有完全一致性,这里的功能、使命与宗旨同样适用于其他校园媒体,可作为高校“全媒体”的核心理念。

2.主从关系依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校园媒体的现状,高校新闻媒体融合绝不是简单的“1+1+1+1”。

试图将各种形式的媒体平行地做大做强不仅有悖于融合的初衷,而且是难以实施的。

这里的融合,必须明确现有媒体谁占主导地位,谁是主要形式;必须规避各自的弱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必须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和取向,最大限度地避免同质化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

”同时提出,“充分发挥高校校报作为校园主导媒体的作用,促进校内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的整合,做到资源共享。

”这为高校新闻媒体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作思路。

鉴于此,加之校报的管理最为规范、发展最为成熟、人员最为齐备,笔者认为,在由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有线电视台等组成的高校“全媒体”中,校报应占主导地位。

由于网络具有多媒体特征,能包容其他媒体内容,加之时效性强、容量大、传播范围广,应为“全媒体”的主要形式,即通常我们说起“高校全媒体”应该是指高校校园新闻网。

而广播、电视在高校现行体制下要做大做强相当困难,应摆在次要地位。

由“媒体融合”而衍生出的诸如校园手机报等新兴媒体也只能属次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