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血红蛋白吸收及其衍生物光谱分析(终版2012-11-27)
导学案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doc

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学习目标:尝试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二、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一、凝胶色谱法1、概念:也称做;是根据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2、原理(1)由构成的凝胶,内部有许多贯穿的的。
(2)当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移动速度,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移动,路程,移动速度,从而使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得以分离。
二、缓冲溶液1、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抵制的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 o2、配制:由种缓冲剂溶解于中配制而成,通过调节缓冲剂的就可以得到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
三、电泳1、概念:指在电厂的作用下发生的过程。
2、原理:在一定的下,、等生物大分子的可解离基团会带上或,在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了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的电极移动O3、作用: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差异及分子本身的、的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从而实现样品中的分离。
4、方法:常用的电泳方法有和。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通常使用。
四、实验操作1、样品处理:通过、、等操作收集血红蛋白溶液。
(1)红细胞的洗涤:目的是0分离时采取,直至上清液中没有,表明红细胞己洗涤干净。
(2)血红蛋白的释放:在和的作用下,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3)分离血红蛋白溶液:把离心后,将试管中的液体用过滤、除去,于中静置片刻后,分离出下层的。
2、粗分离:即透析(1)方法: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将放入一定量适宜浓度的中,透析0(2)目的:将的杂质除去。
(3)原理:透析袋能使小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大分子物质保留在袋内。
3、纯化:通过凝胶色谱柱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蛋白除去。
操作如下:(1)凝胶色谱柱的制作。
(2)凝胶色谱柱的装填%1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是。
%1方法:凝胶用充分溶胀后。
配成, 一次性倒人色谱柱内。
不能有存在;不能发生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
吸收光谱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制备标准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
4. 应用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样品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吸收光谱是一种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通常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含有特定分子的溶液时,溶液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光程成正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烧杯- 移液管- 移液器- 洗瓶- 吸收池- 镜头纸2. 试剂:- 标准溶液:已知浓度的待测物质溶液- 未知溶液:待测浓度的溶液- 试剂水- 乙醇四、实验步骤1. 仪器调试:-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
- 调整仪器至最佳工作状态,包括波长选择、光程设置等。
2. 标准溶液制备:- 使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加入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试剂水,搅拌均匀。
- 使用移液器将溶液转移至吸收池中,用镜头纸擦拭干净。
3. 吸光度测量:- 将制备好的标准溶液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
- 设置适当的波长,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 记录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
4. 标准曲线绘制:-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标准曲线的方程。
5. 未知溶液浓度测定:- 按照与标准溶液相同的步骤,制备未知溶液。
- 测量未知溶液的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接近1,表明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线性。
2. 未知溶液浓度:- 通过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到未知溶液的浓度为X mol/L。
六、讨论与心得1. 误差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仪器误差、操作误差、试剂误差等。
- 仪器误差可通过定期校准仪器来减少;操作误差可通过提高操作技能来降低;试剂误差可通过选用高纯度试剂来减小。
实验三血红蛋白吸收及其衍生物光谱分析

重复测量
为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对每个样品进行多次 测量,并对结果取平均值。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整理
01
将测量得到的光谱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便于后续分
析。
光谱拟合
02 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拟合,提取出各
物质的特征吸收峰及其对应的吸光度值。
数据分析
03
根据拟合结果,分析各物质在光谱上的差异,并结合
已知的化学结构信息,推测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
04 结果与讨论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光谱数据
血红蛋白光谱数据
在可见光范围内,血红蛋白表现出几个明显的吸收峰,这些峰对应于不同电子跃迁的吸 收。
血红蛋白衍生物光谱数据
在血红蛋白光谱的基础上,通过化学修饰或生物合成得到的衍生物也表现出类似的光谱 特征。
光谱数据的分析
光谱分析的应用
光谱分析在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
血红蛋白光谱吸收的机制
血红蛋白光谱吸收的定义
血红蛋白光谱吸收是指血红蛋白分子对特定波 长的光吸收能力。
血红蛋白光谱吸收的机制
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亚铁血红素基团光谱吸收的应用
血红蛋白光谱吸收可用于研究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诊断和治疗相关疾 病。
衍生物的光谱变化
当血红蛋白与某些物质结合形成衍生物时, 其光谱特性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在某些波 长范围内,吸收强度显著增加或减少,这表 明血红蛋白与这些物质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其 光谱特性。
本实验的局限性
样本来源限制
实验使用的血红蛋白样本来源于实验室,而非实际生物体内的血红蛋白。因此,实验结果可能与实际生理环境中 的情况存在差异。
峰位分析
通过对光谱数据的峰位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电子跃迁类型和能级结构。
实验一、血红蛋白吸收光谱的测定

实验一、血红蛋白吸收光谱的测定一、溶血液的制备擒拿固定小白鼠,用手术镊摘除其一只眼球,取眼底血2滴于10ml蒸馏水(D.W)中,混匀。
二、吸光度测定与A-λ曲线的绘制取两只比色皿,分别装入蒸馏水、溶血液,在波长(λ)520nm~600nm的范围内,每次均以D.W调零,用分光光度计测溶血液吸光度A值,再在坐标纸上绘制A-λ曲线,并找出λmax值。
λ520 525 530 535 537 539 541 543 Aλ545 550 555 560 565 568 570 572 Aλ574 576 578 580 585 590 595 600 A▲注意事项:1.λ的选择原则:远离吸收峰时,间隔5nm;靠近吸收峰时,间隔2nm。
2.溶血液的A值在0.2~0. 8之间与溶血液的浓度线性较好。
3.氧合血红蛋白在波长为541nm、577nm、404nm、280nm及210nm处有峰值;还原血红蛋白在波长555nm处有峰值。
本次实验对象为氧合血红蛋白。
4.在A-λ曲线中描出λmax1、λmax2,并写出具体波长值。
三、结果及结果分析实验二、蛋白质性质实验一、等电点(pI)测定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值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所带静电荷为零,则溶液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此时蛋白质易从溶液中析出。
1.操作及结果1号管(pH=5.9)2号管(pH=5.3)3号管(pH=4.7)4号管(pH=4.1)5号管(pH=3.5)0.01mol/L醋酸0.3 — — — —0.1mol/L醋酸— 0.15 0.5 2.0 —1mol/L醋酸— — — — 0.8D.W(ml) 4.2 4.35 4.0 2.5 3.7混匀,各加入0.5ml酪蛋白液,混匀,静置,观察浑浊度。
10min后的浑浊度30min后的浑浊度pH≈pI时,试管中底部沉淀最多,上端较清亮。
2.结论二、茚三酮反应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水解后产生氨基酸。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测定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722s型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掌握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曲线的绘制。
3、了解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
单色光通过吸光溶液后,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厚度之间呈正比关系。
即符合光吸收的基本定律:Lanbert-Beer定律2、血红蛋白(Hb)及其衍生物具有特征性的吸收光谱,可作为它们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如氧合血红蛋白(HbO2),在可见光波长400~700nm范围内有三个特征性的吸收峰,分别称为γ、α及β吸收带,其峰值或最大吸收波长(λmax)分别在415、541和576nm处。
γ带是由原卟啉的电子云所引起,α及β带则决定于铁原子电荷及其配体性质。
在正常人的动脉血中,Hb大部分以HbO2形式存在。
当向HbO2溶液中通入CO时,因Hb与CO的结合力比氧大得多,故可迅速转变为碳氧血红蛋白(HbCO),此时光谱发生改变,峰值蓝移(向短波方向移动),并在波长419、540和569nm处出现三个特征性的吸收峰。
3、本实验先制备Hb及其衍生物,然后在不同波长下测其吸光度A(又称光密度),以A 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绘制吸收光谱曲线,由此可以确定它们最大的吸收波长。
对定量而言,在峰值波长下进行测定,其灵敏度较大。
三、实验步骤:1.样品的制备①氧合血红蛋白(HbO2)液:取贮存血红蛋白液0.lmL(2滴)盛于小烧杯中,用量筒加20mL蒸馏水,混匀,此即HbO2液,呈鲜红色。
②碳氧血红蛋白(HbCO)液:取上述HbO2液约5mL至大试管中,通入CO约30s~1min,,当鲜红色变为樱桃红色时停止通气,HbO2即变成HbCO。
2.吸收光谱曲线的绘制①将上述制备的2种血红蛋白溶液分别盛于比色杯内,在722s型分光光度计上以蒸馏水作为溶剂空白调节吸光度零点。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实训报告

####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2. 掌握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
4.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 二、实验原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蛋白质,主要负责氧气的运输。
血红蛋白含量是衡量血液携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该方法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与邻甲联苯胺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通过测定该化合物的吸光度来计算血红蛋白含量。
####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血浆样本- 邻甲联苯胺试剂- 盐酸- 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试管2. 实验仪器:- 邻甲联苯胺试剂- 盐酸- 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试管####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取适量血浆样本,置于试管中,用移液器加入适量的邻甲联苯胺试剂,混匀。
2. 反应:将混合后的样本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60℃,反应5分钟。
3. 冷却:将反应后的样本取出,冷却至室温。
4. 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样本的吸光度。
5. 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红蛋白含量。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根据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浆样本的测定:根据实验步骤,测定血浆样本的吸光度。
3. 血红蛋白含量的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浆样本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4. 结果分析: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正常值,分析受试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
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4. 认识到血红蛋白含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 七、实验讨论1. 影响血红蛋白含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2. 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优缺点是什么?3. 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八、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报告血红蛋白

实验报告血红蛋白篇一:生化实验报告实验5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化实验B实验日期:班级:姓名学号:血红蛋白凝胶过滤一、背景及目的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
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
每个亚基均成球状,内部有一个血红素。
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可以可逆的与氧分子结合,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
当携带氧气时,血红蛋白呈鲜红色,无氧时为暗红色。
凝胶过滤法又称凝胶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主要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即蛋白质的质量进行分离和纯化。
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使蛋白质混合物中的物质按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
一般是大分子先流出来,小分子后流出来。
凝胶过滤的突出优点是层析所用的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吸附力弱,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可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并且对分离成分理化性质的保持有独到之处。
对于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基质的(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实验报告血红蛋白)颗粒大小、均匀度2.筛孔直径和床体积的大小3.洗脱液的流速4.样品的种类等,5.缓冲液的pH6.而最直接的影响是 Kav 值的差异性, Kav 值差异性大,分离效果好; Kav 值差异性小,则分离效果很差,或根本不能分开。
影响凝胶过滤的因素主要有:1、层析柱的选择:长的层析柱分辨率要比短的高,但层析柱长度不能过长。
2、加样量:加样过多,会造成洗脱峰的重叠;加样过少,提纯后各组分量少、浓度较低。
3、凝胶柱的鉴定:凝胶柱填装后用肉眼观察应均匀、无纹路、无气泡。
4、洗脱速度:洗脱速度应保持适中。
目前凝胶过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点:1、脱盐2、用于分离提纯3、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4、高分子溶液的浓缩5、蛋白质的复性二、实验原理层析法是基于不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将混合组分分离的技术。
实验三血红蛋白吸收及其衍生物光谱分析(终版2012-11-27)

图-3 MetHbCN吸收光谱
图-4 脱氧Hb吸收光谱
三、操作步骤
1、样品制备
(1)HbO2液:
取全血0.1ml(1滴)盛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
混匀,此即HbO2液。
(2)MetHbCN液:
取上述氧合血红蛋白约5ml于小试管中,加新鲜配制
的10%K3Fe(CN)6 2滴,然后加1滴1%NaCN液,混匀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
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
则不同。
③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
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
要依据。
3、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称Hb)
血红蛋白四聚体结构模式
4、Hb及其衍生物
二、实验原理
1、吸收光谱曲线: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
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某一溶液,测量该溶液对各种
单色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以为横坐标,以A
为纵坐标,可得到一条曲线,即吸收光谱曲线或称
为吸收曲线。
2、吸收曲线的特点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五、思考题:
1、什么叫吸收光谱?测定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 收光谱有何意义?
四、结果记录及曲线绘制
1、记录各波长下的A(制成表格) 2、绘制吸收曲线(*并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描点,并将 各点连接成光滑曲线,即为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 的吸收光谱。
四、注意事项
1、NaCN溶液是剧毒物,要注意安全,切忌口服, 实验完毕注意洗手。 2、取全血前要混匀。 3、比色时每次换波长都要重新调零和100%。 4、绘图时,纵横坐标比例要适当,要用圆滑线把 点连起来。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实验综述报告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前言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亚铁血红素等组成,作为红细胞内的一种机能蛋白,在生物体内起到传输氧气、传递电子等功能,与氧和能量代谢有关的重要活动。
在临床上出现各类贫血、白血病及心脏病等症状常与血红蛋白异常有关,因此,人体血液中和尿液的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是临床检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常用血红蛋白内的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在血液中的总浓度来表示。
血红蛋白成分的评价应用范围较广,其涉及动物学、医学、体育学、生物工程学等领域。
目前,随着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目前,血红蛋白含量检测方法主要有比重法[1]、比色法[2]721分光光度仪法[3]、光电比色[4]、电流阻抗法[5]、胶体金法溶血测试条[6]等6个不同方法测定。
1比重法比重法是血红蛋白测定的最原始的方法,在血库或大量的献血员采血时为了节约时间,看是否贫血,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滴于溶液中,通过其浮力方法是否大于排开水的重量如果沉入杯底,可以献血,血滴漂浮为贫血。
通过血滴在水中的比重变化来观察人体是否贫血,此方法是基于对血滴重量和在水中浮力进行测量,通过肉眼观察,粗略估计而得出的。
是依据阿基米德原理,血红蛋白是由各种亚铁血红素等构成的,血红蛋白内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的量多少,直接影响血红蛋白含量多少,因此通过血红蛋白比重法可推算出是否贫血。
该方法不需要特定的设备,操作简单,但准确度低,没有准确的文字描述,不适合推广。
只用于一般体检且对受试者体能状况有一定的要求,故对体质较弱的人群不要采用。
2血红蛋白目测比色法血红蛋白目测比色法是对比重法的替代,此测定器材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比色管,一个是参照比色槽。
取0.1mol/L 稀盐酸溶液2-3滴加于比色管中,再加20ul 血液于比色管中,混匀、静置15分钟,不断加蒸馏水于亮光处与比色槽颜色相对照一样,液体的高度即可读取刻度即血红蛋白含量。
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血红蛋白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蛋白质,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比色法、直接测定法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试剂:血红蛋白标准液、邻甲联苯胺溶液、双氧水、醋酸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试管、离心机、移液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1)取一系列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标准液,加入蒸馏水至一定体积。
(2)向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邻甲联苯胺溶液和双氧水,混匀。
(3)室温放置10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 nm处测定吸光度。
(4)以血红蛋白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1)取一定量的待测血液,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混匀。
(2)离心分离血浆,取上层血浆至试管中。
(3)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测定血浆的吸光度。
(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如下:```血红蛋白浓度(g/L)| 吸光度-------------------|--------0.0 | 0.0000.2 | 0.1500.4 | 0.3000.6 | 0.4500.8 | 0.6001.0 | 0.750```2.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为X g/L。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较高。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血红蛋白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诊断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报告

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报告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血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成分,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因此,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水平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材料与方法:1. 血液样本:从志愿者的指尖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
2. 高氯酸铁法:将血液样本与高氯酸铁溶液混合,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3. 分光光度计: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反应后的溶液的吸光度。
4. 标准曲线: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以建立标准曲线。
实验步骤:1. 采集血液样本:使用消毒棉球清洁指尖,然后用无菌针头将足够的血液采集到试管中。
2. 加入高氯酸铁溶液:将已采集的血液样本与高氯酸铁溶液按比例混合,确保完全混合。
3. 反应:将混合溶液置于酸性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通常为15分钟。
4. 测量吸光度:使用分光光度计,将反应后的溶液吸入比色皿中,并将其放入光度计中,记录吸光度值。
5. 制备标准曲线:分别测量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的吸光度值,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根据待测血液样本的吸光度值,我们可以通过标准曲线找到相应的血红蛋白浓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需要小心,以避免污染或损坏样本。
其次,高氯酸铁溶液的配制和使用需要准确控制比例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最后,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也需要注意,确保正确操作和准确读数。
此外,本实验中使用的高氯酸铁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之一。
然而,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定血红蛋白,如比色法、电泳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实验目的和条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血红蛋白作为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6.1 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法)消光系数法和标准曲线法任选其一测定血红蛋白。
1.6.1.1 光系数法1.6.1.1.1 原理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被铁氰化钾氧化后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再生氰离子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极为稳定,在540nm波长下,毫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4,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光密度,运用消光系数作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1.6.1.1.2 仪器721型或其它型号的分光光度比色计。
10微升量吸管。
1.6.1.1.3 试剂称取碳酸氢纳()140毫克\铁氰化钾200毫克、氰化钾50毫克,用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毫升。
贮存於棕色试剂瓶内,在暗处或冰箱(+4℃)保存,至少可稳定数月到一年。
1.6.1.1.4 实验步骤1.6.1.1.4.1 试剂2.5毫升於5毫升带盖试管中,加入10微升血液,混匀后,放置15分钟。
1.6.1.1.4.2 选用0.5厘米光径比色杯,于540nm波长下,以试剂调零点,将所得样品管之光密度乘以73.6,即为血红蛋白之浓度(克%)。
计算公式如下:Ct=待测的血红蛋白(克%)浓度。
D 540 =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波长下测出的光密度。
HICN251=测定时血液的稀释倍数(血10微升加入试剂2.5毫升中)44=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毫克分子消光系数0.5=比色杯的光径10000=将(毫克/升)换算成(克%)的数字1.6.1.1.5 注意事项1.6.1.1.5.1 试剂不要放在聚乙烯瓶内,以免因氰离子与其反应而使试剂作用降低。
1.6.1.1.5.2 仪器因mM消光系数法完全依靠仪器的吸光度来计算,故此法要求所用的仪器性能要符合要求(如仪器的波长准确与否,以及灵敏度及线性等),否则将直接影响测定的结果。
1.6.1.1.5.3仪器在使用前最好以WHO规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参考液校正后再使用。
参考液最好选用ICSH9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确定的由RIV(莅国立公共卫生研究院)制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参考液或上海医学化验所制血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
实验 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血红蛋白测定实验血红蛋白测定引言本文档描述了实验血红蛋白测定的步骤和方法,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要。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用于诊断贫血、监测治疗效果以及评估营养状态。
实验原理血红蛋白测定主要基于对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的测量。
通常使用血液化学法或血球分析仪进行测定。
血液化学法利用试剂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反应,通过测量反应产物的光吸收来确定血红蛋白含量。
血球分析仪则通过细胞计数和体积测量来获得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步骤1. 收集血液样本:使用合适的采样方法收集新鲜的血液样本,可以选择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
2. 处理样本:将血液样本注入采血管中,轻轻倒转几次以均匀混合,避免凝块形成。
3. 血红蛋白测定: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具体方法,使用血液化学法或血球分析仪进行血红蛋白测定。
4. 记录结果:将测定结果准确记录下来,并注明所使用的测定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提前熟悉所使用的测定方法,确保操作标准化和准确性。
- 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样本污染。
- 注意个人防护,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血液样本。
- 使用一次性采血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结果解读根据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可以判断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正常。
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范围通常在120至160g/L,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范围通常在130至180g/L。
如果测定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结论实验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评估人体健康状况。
通过准确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可以进行贫血的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以及营养状态的评估。
在进行实验时应格外注意操作规范和个人防护,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样本的安全性。
实验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及

第5页,本讲稿共16页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测定
血红蛋白(Hb)与O2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 (HbO2),与CO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
因其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不同,当光线分别透 过各种Hb溶液时,所吸收的光波也各异,可显 出特有的吸收光谱。这些吸收光谱可作为它们定 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取上述HbO2液约5ml于试管中,通CO气体 (浓硫酸与甲酸在CO发生器中反应发生)约10秒 钟,HbO2即变成樱桃红色的HbCO溶液。
第12页,本讲稿共16页
2.吸光度测定: (1)将如上制备的2种血红蛋白液分别
盛于比色杯内,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以蒸 馏水为空白调节吸光度零点和100%(每一 次读数均应用空白管调节零点和100%)。
实验 血红蛋白及其 衍生物的吸收光谱及
第1页,本讲稿共16页
目的要求
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了解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的测定 掌握血红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
第2页,本讲稿共16页
实验原理
u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溶液中的物质在光的照射激发下,产 生了对光吸收的效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 具有选择性的,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 各自的吸收光谱,因此当某单色光通过溶 液时,其能量就会被吸收而减弱,光能量 减弱的程度和物质的浓度有一定的比例关 系,也即符合于比色原理---朗伯-比耳定律
第15页,本讲稿共16页
考题
• 1、什么叫吸收光谱?测定血红蛋白及其衍 生物的吸收光谱有何意义?
• 2、Hb属于哪类蛋白质,它的吸收光谱的特 征反映它的什么结构成分?
第16页,本讲稿共16页
(5)NaOH;
第10页,本讲稿共16页
实验三血红蛋白吸收及其衍生物光谱分析

学习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光谱线强度、光谱线宽度、 光谱线位移等。
学习光谱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光谱测量、光谱解析和光谱 应用等。
分析血红蛋白吸收光谱及其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测量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吸收光 谱,分析其变化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吸收光谱,了解血红蛋白及其衍生 物的光谱变化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血红 蛋白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三血红蛋白吸收及其衍生 物光谱分析
目录
CONTENTS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结论
01
CHAPTER
实验目的
了解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光谱特性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在可见光和紫外 光区域有特征吸收光谱,通过实验可 以了解其光谱特性。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光谱与其 结构密切相关,通过光谱分析可以了 解其结构变化。
1
血红蛋白衍生物是指通过对血红蛋白进行化学修 饰或与其他分子结合而产生的物质。
2
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光谱特性与天然血红蛋白有所 不同,这与其结构的变化有关。
3
通过对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可 以深入了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并为其应用 提供理论依据。
03
CHAPTER
实验步骤
样品制备与处理
通过实验,我们详细研究了血红蛋白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区的吸收特性。发现血红蛋白 在415nm、540nm和575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血红蛋白的
光学性质。
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光谱变化
我们还观察到血红蛋白与某些衍生物结合后,其光谱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表明血红 蛋白与其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光谱有显著影响,为血红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视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解析

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探讨林上忠陈荣许少锋摘要目的人血液不同成份的吸收光谱不一。
在激光照射血液疗法中选择最佳波长进行研究。
方法用752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人血液不同成份吸收光谱的测试。
结果血清、血浆、血红蛋白、白蛋白、红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的吸收光谱各有差异, 吸收峰值位置亦不一致。
各成份在200〜300 nm的紫外部分吸收率最高,在红外部份吸收率最低, 并逐渐下降。
结论为激光照射血液治疗疾病提供激光波长选择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激光/治疗应用;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测定法,红外线;分光光度测定法, 紫外线中图号R318.03;R331.11Absorption Spectrum of Blood Components in Man Lin Shangzhong,Chen Rong,Xu Shaofeng.Fujian People's Hosptal,Fuzhou,350004Abstract Objective Absorption spectrum of human blood components is distinctive.In the blood irradiation therapy,the study aimed at appropriate wavelength.Methods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i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human beings were measured by 752C UV-VIS spectrophotometer. Results Absorption spectrum of serum, plasma, hemoglobin, albumin,erythrocytes,lymphocytes,platelet were different, and so were the stations of their peak absorption value.All the maximal absorption was in the range of 200〜300nm by ultraviolet wavelength, and all the absorbances fell down to the minimum within infrared range.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will provide helpful bases for the blood irradiation wavelength in treatment of human diseases.Key words blood;lasers/ther use;spectrumanalysis;spectrophotometry,infrared;spectrophotometry, ultraviolet近年来, 激光照射血液治疗方法在国内外逐步应用于临床, 对治疗疾病具有一定效果〔1〕。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实验综述报告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实验综述报告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亚铁血红素等组成,作为红细胞内的一种机能蛋白,在生物体内起到传输氧气、传递电子等功能,与氧和能量代谢有关的重要活动。
在临床上出现各类贫血、白血病及心脏病等症状常与血红蛋白异常有关,因此,人体血液中和尿液的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是临床检测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常用血红蛋白内的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在血液中的总浓度来表示。
血红蛋白成分的评价应用范围较广,其涉及动物学、医学、体育学、生物工程学等领域。
目前,随着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目前,血红蛋白含量检测方法主要有比重法、比色法721分光光度仪法、光电比色、电流阻抗法、胶体金法溶血测试条等6个不同方法测定。
1 比重法比重法是血红蛋白测定的最原始的方法,在血库或大量的献血员采血时为了节约时间,看是否贫血,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滴于溶液中,通过其浮力方法是否大于排开水的重量如果沉入杯底,可以献血,血滴漂浮为贫血。
通过血滴在水中的比重变化来观察人体是否贫血,此方法是基于对血滴重量和在水中浮力进行测量,通过肉眼观察,粗略估计而得出的。
是依据阿基米德原理,血红蛋白是由各种亚铁血红素等构成的,血红蛋白内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的量多少,直接影响血红蛋白含量多少,因此通过血红蛋白比重法可推算出是否贫血。
该方法不需要特定的设备,操作简单,但准确度低,没有准确的文字描述,不适合推广。
只用于一般体检且对受试者体能状况有一定的要求,故对体质较弱的人群不要采用。
2 血红蛋白目测比色法血红蛋白目测比色法是对比重法的替代,此测定器材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比色管,一个是参照比色槽。
取0.1mol/L稀盐酸溶液2-3滴加于比色管中,再加20ul血液于比色管中,混匀、静置15分钟,不断加蒸馏水于亮光处与比色槽颜色相对照一样,液体的高度即可读取刻度即血红蛋白含量。
由于指定颜色与刻度存在对应关系,进而可以推算出受试者的血红蛋白浓度。
比色法的优点是受试者可以准确知道血红蛋白含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相应峰值的10nm范围内每隔5nm记录一次吸光
度读数,其余均每隔10nm记录一次吸光度读数)。
四、结果记录及曲线绘制
1、记录各波长下的A(制成表格) 2、绘制吸收曲线(*并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描点,并将 各点连接成光滑曲线,即为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 的吸收光谱。
四、注意事项
为纵坐标,可得到一条曲线,即吸收光谱曲线或称
为吸收曲线。
2、吸收曲线的特点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λmax
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
则不同。
③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
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
要依据。
3、血红蛋白(Hemoglobin,简称Hb)
血红蛋白四聚体结构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Hb及其衍生物
吸收峰数量 Hb + O2 Hb + CO HbO2 HbO2 HbCO Hb + O2 2个 2个 1个
500~650nm 峰 值 541nm,576nm 540nm,569nm 555nm
1、NaCN溶液是剧毒物,要注意安全,切忌口服, 实验完毕注意洗手。 2、取全血前要混匀。 3、比色时每次换波长都要重新调零和100%。 4、绘图时,纵横坐标比例要适当,要用圆滑线把 点连起来。
五、思考题:
1、什么叫吸收光谱?测定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吸 收光谱有何意义?
(2)MetHbCN液:
取上述氧合血红蛋白约5ml于小试管中,加新鲜配制
的10%K3Fe(CN)6 2滴,然后加1滴1%NaCN液,混匀
,此即为MetHbCN液。
(3)混匀,静置5min。
2、比色
将以上制备的两种血红蛋白液分别盛于比色杯内,
在722型分光光度计上以蒸馏水为空白调节0和100%。
在500~650nm分别测定HbO2和MetHbCN液的吸光度
实验三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 的吸收光谱测定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 王小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Hb及其衍生物吸收光谱测定的原 理及操作方法。 2、掌握吸收光谱曲线绘制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吸收光谱曲线: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
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某一溶液,测量该溶液对各种
单色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A),以为横坐标,以A
HbO2 + K3Fe(CO)6 + NaCN
MetHbCN 1个 540nm
图1 HbO2吸收光谱
图2 HbCO吸收光谱
图-3 MetHbCN吸收光谱
图-4 脱氧Hb吸收光谱
三、操作步骤
1、样品制备
(1)HbO2液:
取全血0.1ml(1滴)盛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10ml,
混匀,此即HbO2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