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doc
化学实验教案:金属的性质实验
化学实验教案:金属的性质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1.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四、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实验前准备工作2.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3.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六、实验讨论与思考题目。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探究不同金属的性质,加深对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的认识,并掌握相关分析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1. 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和导热能力,且常处于固态,在室温下大多数呈现灰白色。
在外界条件下,不同金属表现出各自独特的物理性质。
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性元素相比,金属元素更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
与水反应时,产生可观察到的氢气(H₂)气体;与酸反应时会放出氢气并生成盐和水。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材料:- 钠(Na)片- 铁(Fe)丝- 锌(Zn)片- 硫酸铜溶液仪器设备:- 密封试管- 高温手套- 试管架- 焊接钳四、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1. 实验前准备工作将所需的金属样品准备充分,确保表面干净。
同时将硫酸铜溶液备好。
2. 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a) 取一块铁丝,用手摸摸其表面,观察其颜色和触感。
b) 将锌片放入密封试管中,用火焰烘烤一段时间后取出,并迅速触摸其表面。
3.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a) 取少量钠片,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操作。
将钠片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注意观察气体发生情况。
b) 将少量锌片放入含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并描述反应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 金属的物理性质实验结果- 铁丝呈灰色,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韧性。
- 经过烘烤后,锌片颜色较原来发生改变,变得较暗,并具有一定的毛糙感。
2. 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结果- 将钠片放入水中时,会剧烈反应,产生白色固体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的冒泡现象。
-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锌逐渐消失并生成无色溶液,观察到产生了盐和水。
六、实验讨论与思考题目1. 解释钠在水中的反应为何如此剧烈?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钠在水中的反应剧烈是因为钠是最活泼的金属之一,在水中迅速氧化,并呈现出剧烈的火花和冒泡。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实验用品1.高锰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2.酒精灯、试管、烧杯、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水槽、燃烧匙、火柴、毛玻璃片、棉花、坩埚钳、铁夹、铁架台、木块等。
实验过程1.制取氧气前,为什么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置棉花?3.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为什么当氧气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用品1.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2.蜡烛、木条、烧杯、集气瓶、大试管、小试管、导管、乳胶管、单孔橡皮塞、试管夹、酒精灯、毛玻璃片、火柴等请试着从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等方面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异同点。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实验用品1.95%酒精、蒸馏水、棉花球、玻璃棒、小蜡烛、小木条、小煤块;2.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玻璃杯等。
1.结合你在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试着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请例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并试着说明其灭火原理。
3.为了更好地研究燃烧的条件,你觉得还可以进行什么实验?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目的1.认识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2.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用品1.镁条、铁丝、铜丝、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2.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试管、砂纸等实验过程1.金属的物理性质:打磨上述金属并观察其颜色、状态、硬度、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实验教案》word版
《实验教案》word版一、实验主题: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1.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学习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实验材料:(1)植物种子。
(2)种植盆。
(3)土壤。
(4)观察记录表。
3. 实验步骤:(1)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分发放种植盆和土壤,指导学生播种植物种子。
(3)教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数等指标。
(4)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记录,每组负责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5)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植物生长的条件。
二、实验主题:探究水的溶解性1. 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性的概念,掌握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溶解性实验。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实验材料:(1)不同溶质(如食盐、糖、沙子等)。
(2)溶剂(如水、酒精等)。
(3)实验仪器(如烧杯、量筒、玻璃棒等)。
3. 实验步骤:(1)讲解溶解性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指导学生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溶解性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溶解性的规律。
三、实验主题:制作简易电池1. 教学目标:(1)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制作简易电池的方法。
(2)学习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实验材料:(1)干电池。
(2)电线。
(3)电压表。
(4)制作简易电池的材料(如锌片、铜片、盐水等)。
3. 实验步骤:(1)讲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制作简易电池的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电池,连接电路,测量电压。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主题:探究光的传播1.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实验材料:(1)激光笔。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初中全册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一系列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实验时间:全学期
实验材料:实验装置、试剂、实验记录本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任何实验前,请确保学生已经了解实验的所需材料和步骤,并戴上实验室安全眼镜。
在进行气体实验时,要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实验步骤:
第一部分:基本实验操作
1. 熟悉实验室设备及常用试剂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移液器和试管架等实验设备。
3. 进行简单的溶液制备、常用试剂的性质试验等操作实验。
第二部分:物质的性质实验
1. 研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燃烧性、氧化性等性质。
2. 进行酸碱中和实验,了解不同物质酸碱度的差异。
3. 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性,观察金属在酸中的反应等实验。
第三部分:气体的实验
1. 研究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2. 进行气体收集与气体通量计算实验。
3. 进行气体的检验实验,如检验氧气的性质实验等。
第四部分:化学变化实验
1. 研究化学变化中的化学计量关系、能量变化等。
2. 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情况。
3. 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实验。
实验总结及展望:通过一学期的化学实验,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基本的化学知识,并对化学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学期我们将进行更加有趣、深入的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生物实验教案3篇
生物实验教案3篇生物实验教案篇1目的要求: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
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习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
难点:撰写调查报告。
科学小实验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
科学小实验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科学小实验公开课教案篇1活动目的:1、任意弯折电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电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究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胶皮电线假设干2、透明胶带、橡皮泥、积木、瓶盖、米土豆、泡沫、黄沙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激发活动兴趣1、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里面装了什么呢?2、小朋友猜了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
3、请幼儿从口袋里摸出电线,提问:这是什么?像什么?电线有什么用?二、看一看,引导观察想象1、电线会传电,有了电线可以使灯亮起来,可是今天刘老师要用电线来变魔术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
2、老师将电线弯曲成“o”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3、电线真好玩,可以根据我们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三、玩一玩,鼓励创造表现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既平安又好玩的电线,下面小朋友也可以用电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电线,老师观察指导。
3、师:你把电线变成了什么?四、做一做,启发考虑探究1、师: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电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可电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方法让它站起来呢?2、幼儿自由讲述让电线站起来的方法。
〔如借助胶带、插入彩泥等〕3、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电线站起来。
4、幼儿尝试操作,让电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评一评,保持探究兴趣师:今天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方法让电线摆出了各种造型,其实除了今天小朋友变的各种造型外,还可以变更多有趣的造型呢。
小朋友回去以后还可以再试一试,变一变。
科学小实验公开课教案篇2【活动目的】1、喜欢探究和动手操作。
实验教案范例6篇
实验教案范例6篇标题:实验教案范例6篇教案1:科学实验初探——探究物体的密度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密度概念,并能正确计算物体的密度。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
3. 能够设计并进行简单的密度实验。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个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密度,并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密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密度的公式。
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包括选择物体、测量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等。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导入阶段的问题。
7.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密度。
教案2:化学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够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观察。
3. 掌握酸碱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的酸碱物质,引发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制备酸碱溶液、使用酸碱指示剂等。
4. 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7.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案3:物理实验探究——测量光的折射角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能够正确使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光的折射角测量。
3.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认识。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用电位差计测电池电动势).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实验项目用电势差计测电池电动势1. 了解补偿法的工作原理;教学H的2. 了解标准电池的作用及使用方法;___________ 3.掌握线式和箱式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假如将一个电动势可以任意调节的电源氏和待测电池瓦按图1所示的线路连接(注意E。
和比要“同向")。
根据欧姆定律,回路中的电流为式中心、心、&分别为E)、Ex、检流计(G)的内电阻,如果E°H E”,则存0, 检流计(G)的指针将发生偏转。
适当调节电源瓦的数值,使回路里的1=0,即检流计(G)中无电流通过。
那么E。
和Ex —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时称电路的电位得到了补偿。
◎+ ^E« -图1在补偿条件下,如果E。
为已知,则&就可以求得。
这种测电动势(或电压)的方法称为补偿法。
据此原理构成的测量电动势(或电压)的仪器叫做电位差计。
可见,构成电位差计一定需要一个E。
,而且要求E。
满足两个条件:(1)大小容易调节,以便能够和Ex补偿;(2)电压稳定,并能准确地读数。
图2所示的是实用电位差计的原理电路。
电源E、限流电阻Rp、标准电阻Rdb串联成一闭合回路,称为工作回路。
工作回路屮的电流1()叫做工作电流,其大小可以通过调节Rp来控制。
当有稳定的工作电流I。
流过工作回路。
则在电阻Rab上产生0〜Uab(U(lb = /()心)的电压降。
在Rab上有两个滑动点C、D,改变C、D的位置就能改变C、D间的电位差U CD的大小(Ug = R CD是标准电阻Rab的一部分,其阻值可准确地知道。
若工作电流I。
也能准确知道,那么U CD就起到了图1屮E。
的作用。
因此,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或电压)时,首先应对电位差计进行校准(把工作电流I。
精确校准到所需要的数值),然后再进行测量。
实验原理图2实验内 压得以补。
基础化学实验教案
基础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室常用的基本器材和仪器,并能正确使用。
2.了解实验室常见的实验操作和基本操作技能,并能熟练掌握。
3.培养实验室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的严谨性。
二、实验内容1.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
2.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的学习和实践。
三、实验步骤1.实验器材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能。
(1)熟悉实验中常用的基本器材,如试管、烧杯、容量瓶、量筒等。
(2)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热源设备,如酒精灯、燃气灯等。
(3)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如PH计、电子天平等。
(4)学习如何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操作。
(5)学习如何进行常见的化学反应,如置换反应、络合反应等。
2.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的学习和实践。
(1)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如实验室内禁止吸烟、禁止饮食等。
(2)学习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了解实验室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和紧急处理措施。
(4)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和化学品储存的方法。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实验中要注意实验室的清洁和整齐,保持良好的实验环境。
3.实验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防止溅溢和烧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仪器,并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
五、实验评价1.实验中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仪器,并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实验中能够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注意安全防护措施。
3.实验结束后能够自觉清理实验器材和仪器,并正确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
六、实验扩展1.可根据学生的实验经验和兴趣进行实验室小研究,如调查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巧的发展趋势等。
2.可开展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如设计新型实验器材或开展新颖的实验操作方式。
七、实验反思在实践中,学生应根据实验操作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和仪器,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并始终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整齐。
中学生物实验教案
中学生物实验教案主题:观察和研究生命现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生命现象的种类和特点;2.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重要性;3.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生命现象。
所需材料:显微镜、玻片、载玻片、荧光墨水、显微镜盖片、石蜡、玫瑰花、草叶、虫子、刀子、盐水、滴管等。
教学过程:1.引言(5分钟)1.1 提问:“你们都有什么样的生命经历?你们见过什么样的生命现象?觉得哪些生命现象是特别的?有什么样的生命现象是相似的?”1.2 引入教学主题,并解释科学方法如何帮助我们探究生命现象。
2.实验学习(30分钟)2.1 实验一:“显微镜探究”在载玻片上滴上少量荧光墨水,加入一滴盐水,盖上显微镜盖片。
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下荧光墨水颜色的变化。
识别生命现象的特点。
2.2 实验二:“解剖研究”取一个玫瑰花,用刀子沿着花的茎从下往上切开,将花的芯和花瓣取出,放在玻片上,加入一滴荧光墨水,盖上显微镜盖片,观察每个部分的构造,记录下观察结果。
对比不同的生命现象及其特点。
2.3 实验三:“生活调查”在校园或家庭采集草叶或虫子,将其放在载玻片上,覆盖显微镜盖片,观察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结构。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
3.总结反思(10分钟)3.1 交流: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数据和感受,展示学生练习观察的过程和能力。
3.2 总结反思:-回顾生命现象的重要性及种类;-再次强调科学方法探究和研究生命现象。
3.3 加分问题: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结合学校或社区中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和生命健康。
教学评估:1. 监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2. 运用观察资料以及问答的方式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3. 反馈学生在总结反思中的思路和发言。
拓展任务: 要求学生开展一项自己喜欢的生命科学小研究。
学生自行选择主题、询问问题,采取科学方法探究、研究结果并制作出具有实际意义的作品或报告。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现象的特点和科学方法,加强学生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生态平衡和生命健康知识的学习,通过实验训练和课后拓展任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强化对生命科学的理解。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教案
本文旨在介绍一种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五个实验,学生将探究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下的物质性质,以及物质的溶解特征和酸碱反应。
实验一:探究固体的物性具体流程:1.班级分三组,每组让同学选取一个不同的固体物质,最好是日常生活中易于获取的,如纸张、饼干、盐等等。
2.同学自行考虑一种方法,将自己的固体物质进行粉碎或削切。
3.将物质称量,记录质量。
4.将物质放入一个已称量好的实验器皿中,在实验前将器皿的质量记录下来,求出固体的体积。
5.记录物质的状态(硬度,颜色、形状等)。
6.将物质加入装有水的试管中,观察是否会溶解。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不同物质的性质,了解固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二:探究液体的物性具体流程:1.同学们自行搜集不同液体物质,如汽油、水、食醋等等,在实验前要求将液体称量并记录质量。
2.同学们观察、记录液体的不同属性,如气味、颜色等。
3.将液体倒入已称量好的实验器皿中,在实验前将器皿的质量记录下来,求出液体的体积。
4.测量液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液体密度 = 液体质量÷液体体积。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实验三:探究气体的特性具体流程:1.将少量碳酸饮料倒入一个大口瓶中(注意一定要用透明的瓶子),然后让学生观察它的状态。
2.将塑料袋打捆成球形,牢记它的初始体积和大小。
3.让其中一组同学将塑料袋插入瓶子内,尽量保证塑料袋能够封紧瓶口。
4.将瓶子倒置,让塑料袋呈深入瓶中的状态,然后放开塑料袋封口,让气体进入塑料袋内。
5.正式实验开始前,先让学生预测一下气体的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6.实验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观察塑料袋体积的变化,并在气体体积变化降到最低点时记录下袋子的体积和大小。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观察、预测和记录问题的方法,掌握气体体积和压力的概念。
实验四:探究物质的溶解特征具体流程:1.将水、盐、砂糖倒入三个不同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记录物质的状态和特征。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2. 学习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 食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食品化学反应:淀粉的水解、蛋白质的变性、脂肪的氧化等。
3.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安全性: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面粉、鸡蛋、牛奶、食盐、糖、食用油等。
2. 实验仪器:天平、烧杯、试管、量筒、滴定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淀粉的水解a. 取一定量的小麦面粉,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b. 加热搅拌后的混合物,观察其糊化现象。
c. 用滴定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
2. 实验二:蛋白质的变性a. 取一定量的鸡蛋清,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b. 加热搅拌后的混合物,观察其变性现象。
c. 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颗粒的变化。
3. 实验三:脂肪的氧化a. 取一定量的食用油,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
b. 加热食用油,观察其氧化程度。
c. 品尝实验前后的食用油,评价其风味变化。
4. 实验四:食品添加剂的应用a. 制作饼干或蛋糕,添加适量的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
b. 观察添加不同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c. 品尝实验前后的食品,评价其口感、色泽等变化。
5. 实验五:矿物质的检测a. 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加入适量的酸溶液,加热。
b. 用滴定管滴加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矿物质的存在。
c. 计算样品中矿物质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淀粉的水解观察到加热后混合物糊化,滴定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深,说明淀粉发生了水解。
分析: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糊化,滴定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深,说明淀粉被水解成了糖类。
2. 实验二:蛋白质的变性观察到加热后混合物出现白色固体,显微镜下观察到蛋白质颗粒变大。
分析: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变性,形成了白色固体,显微镜下观察到蛋白质颗粒变大。
课堂实验教案
课堂实验教案教案一:火焰颜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使学生能够观察不同金属元素在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并了解火焰颜色与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几种金属丝(如钠、铜、铁、锌等)、试管、玻璃棒。
实验步骤:1. 先将酒精灯点燃,将试管竖立于酒精灯上方,使其与火焰不接触。
2. 用镊子夹取一个金属丝,放入试管中。
3. 将试管沿着玻璃棒的倾斜面,慢慢接近酒精灯的火焰,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金属丝,使其尽可能接触到火焰。
4. 观察火焰的颜色,并记录下来。
5. 重复步骤2-4,分别使用不同金属丝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金属丝名称 | 火焰颜色----------------|----------钠 | 鲜黄色铜 | 绿色铁 | 橙红色锌 | 蓝绿色实验分析:通过观察火焰颜色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不同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产生不同的火焰颜色。
这是因为金属元素在被加热时,其原子会激发到较高能级,当原子返回基态时会释放能量,而释放能量的形式就包括光能。
不同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因此释放的能量也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火焰颜色。
实验展示与讲解:在展示实验过程时,老师可以先用酒精灯点燃火焰,然后用镊子夹取不同金属丝,一个一个地放入试管中,注意要保持安全,不让金属丝接触到火焰。
然后,老师可以示范用玻璃棒搅拌金属丝,同时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
当火焰颜色出现变化时,老师可以提醒学生记录下来,并进行解释。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金属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火焰颜色。
这可以为化学分析、金属材料研究等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实验中的安全操作,保证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个实验,对火焰颜色与金属元素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篇幅限制,正文结束)。
有机实验教案5篇
有机实验教案5篇第一篇:有机实验教案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仪器的识别、安装蒸馏和回流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明白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必须阅读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的内容及安全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2、仪器的清点和玻璃仪器的清洗。
3、掌握实验室中用生石灰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
4、练习回流及蒸馏操作。
了解干燥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学时:8学时三、教学内容:1、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2、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1)玻璃仪器(见仪器库)(2)金属用具(P.9)(3)电学仪器及小型机电设备(P.9—10)(4)其它仪器设备(P.10—12)(5)有机实验常用装置回流装置蒸馏装置气体吸收装置搅拌装置仪器装置方法(在相关实验中介绍)(6)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P.18—19)1、2、3、仪器的清洗仪器的干燥塞子的配置(见图1.13)和钻孔(7)简单玻璃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已作训练,某些操作训练在相关实验中进行)(8)加热和冷却1、加热(水浴加热、油浴加热、沙浴加热、空气浴加热、电热套加热等)2、冷却(根据实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冷却剂)(9)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1、实验预习(按照实验预习要求进行,并备一专用本,以备教师抽查)2、实验记录(应做到及时、准确、简明,不应追记、漏记和凭想象记。
实验记录本可与实验预习本公用,每次实验结束后连同实验产品交老师审查)3、实验报告(应按实验报告要求认真完成,备两个实验报告本轮流使用)(10)实验产率的计算(11)手册的查阅及有机化学文献简介蒸馏及回流操作一、仪器、药品圆底烧瓶 250毫升 1个球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直形冷凝管 20厘米 1个吸滤瓶 250毫升 1个温度计150 ℃ 1支量筒 100毫升 1个接液管 1个干燥管(装无水氯化钙)1个乙醇(95%)工业 100毫升高锰酸钾少量生石灰(氧化钙)工业 20克二、实验步骤在250毫升的圆底烧瓶中,放入100毫升95%的乙醇20克生石灰,装上球形冷凝管,冷凝管的上端接一干燥管,通上冷凝水,用电加热套加热回流1.5小时。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目标有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提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机物进行提纯。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2. 实验材料(1) 试剂:根据实验需要准备相应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
(2) 仪器: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光谱仪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制备(1) 目标产物: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乙醇、乙酸、硫酸。
进行酯化反应,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
2. 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提纯(1) 目标产物:提纯乙酸乙酯。
(2) 实验步骤: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分液,收集上层乙酸乙酯。
加入无水硫酸钠,去除水分。
3.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定(1) 目标产物:鉴定乙酸乙酯的结构。
(2) 实验步骤:使用光谱仪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使用色谱仪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4. 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降解反应(1) 目标产物:研究乙酸乙酯的降解反应。
(2) 实验步骤:加热乙酸乙酯,观察其降解过程。
收集降解产物,进行鉴定。
5. 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1) 目标产物:合成苯乙酮。
(2) 实验步骤:准备反应物:苯、乙酸、氧化铜。
进行氧化反应,控制反应条件。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提纯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制备乙酸乙酯(1) 实验结果: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2) 结果分析:通过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分析产物的得率、纯度等因素。
卤代烃实验教案
卤代烃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卤代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掌握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特点。
2、掌握制备溴代正丁烷的方法,熟悉卤代烃的制备。
3、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重视实验安全。
二、实验原理:卤代烃是一类神经性损伤剂,其分子中的卤素原子和有机基团之间以非常稳定的化学键相连,导致卤代烃分子内部能量很高,具有较大的反应活性,因此它们的性质及反应特点均与相应的烃不同。
本实验中用乙醇作溶剂,是因为乙醇与水混合比较好,可以与钠及溴相容,所以可作为制备溴代正丁烷的溶剂。
三、实验器材:反应瓶、加热板、分液漏斗、烧杯、膜滤漏斗、实验杯、滴定管、电子天平、玻璃棒等。
四、实验步骤:1、称取0.2g钠放入实验杯中,滴加少量乙醇,小心搅拌至钠完全溶解为止。
2、准确称取4.0g正丁烷放入反应瓶中,加入上述钠醇溶液,加热加速反应。
此时,放入反应瓶中的烷基与钠醇作用生成十一碳醇醚。
3、加入滤液漏斗滤去余渣,收集滤液。
4、称取适量的溴,加入烧杯中,加入约10ml乙醇,并加热溶解。
5、将滤液慢慢加入溴乙醇溶液中,反应2h。
6、反应后,验收产物,过膜滤漏斗保留溴代正丁烷。
7、用滴定管向产物中滴加几滴溴化钾溶液,若呈深均匀颜色,则表示反应对数吸光度已达最大值,反应完成。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不可将钠和溴直接接触。
2、保证实验器材卫生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注意反应安全,保持实验环境通风。
4、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读清实验说明,保证实验结果准确。
参考文献:[1] 赵斌斌,曾广武编著. 有机实验教学与实验技能训练[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48.[2] 叶莉莉,彭巧云编著. 有机化学实验教程[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68.[3] 陈纪功著. 有机合成实验室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75.结语:本次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种基础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操作实验,了解卤代烃是一类有机化合物,掌握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反应特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教案.doc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结合学过的有关运算器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算器的基木组成、工作原理。
特别是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的工作原理;(2)验证多功能算术单元74181、74182的运算功能;(3)熟悉掌握木实验中运算器的数据传输通路。
二、实验要求(1)预习74181、74182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关系;(2)测量数据要求准确;(3)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1、实验原理实验屮的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
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O〜D7插座BUS 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O〜LZD7 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O〜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关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O〜EXD7, 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O〜LD7显示。
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I、SO、CN、M并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实验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2, 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S3、S2、SO、CN、M来模拟74LS181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I、SO、CN、M;其他电平控制信号也由二进制开关来模拟。
2、实验接线本实验主要用到4个主要模块:(1)低8位运算器模块;(2)数据输入并显示模块;(3)数据总线显示模块;(4)功能开关模块。
根据实验原理详细接线如下:(1)ALUBUS 连EXJ3;(2)ALUO1 连BUSI;(3)SJ2 连UJ2;(4)跳线器J23 ± T4连SD;(5)LDDR1、LDDR2、ALUB、SWB四个跳线器拨在左边(手动方式);(6)AR跳线器拨在左边,同时开关AR拨在T”电平。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
2. 学习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溶解、过滤、结晶等。
3. 加深对无机化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 溶解:固体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2. 过滤:利用滤纸等材料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3. 结晶:溶液中溶质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称量纸、容量瓶、滴定管等。
2. 实验材料:硝酸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氯化钠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溶解实验步骤:(1)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加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溶剂(水或酒精),用玻璃棒搅拌,观察溶解过程。
2. 实验二:过滤实验步骤:(1) 将实验一中的溶液倒入漏斗中,过滤。
(2) 观察滤液和滤渣,记录过滤效果。
3. 实验三:结晶实验步骤:(1) 将实验二中的滤液倒入干净的烧杯中。
(2) 逐渐加热烧杯,观察结晶过程。
(3) 结晶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晶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观察硝酸钾的溶解过程,了解溶解规律。
2. 实验二:分析过滤效果,探讨过滤条件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3. 实验三:观察结晶过程,分析结晶条件对结晶的影响。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实验规程,注意安全操作。
实验结果需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以便对实验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六、实验四:溶液的配制与浓度测定1. 目的: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掌握浓度测定的方法。
2. 原理:利用滴定法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材料与仪器:滴定管、容量瓶、pH试纸、指示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
4. 步骤:(1) 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
(2) 用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
(3) 加入指示剂,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4) 记录滴定终点时的体积,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七、实验五:酸碱滴定实验1. 目的:学习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掌握滴定终点的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题:1.2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实验课题:1.3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探究水沸腾的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
1、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
3、水的沸点是否是个定值?
【猜想或假设】
1、水沸腾时,伴随着大量气泡上升。
2、水沸腾前温度一直上升,水沸腾时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3、水的沸点可能与大气压强有关系。
【设计实验】
为了证实上述猜想1、2,设计如图6-1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一);图6-2所示的实验装置(二)是为了验证猜想3而设计的。
【进行实验】
1、用实验装置(一)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从90℃开始,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它填入下表中,然后在方格纸上作出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
2、用实验装置(二)甲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T1= ℃;移走酒精灯,观测到水停止沸腾后,再换上如图乙设备。
拉伸活塞,立刻又观测到烧瓶中的水发生沸腾。
【分析和论证】
1、水在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上升,并且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大,到达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2、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给它加热,但是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汽化存在两种方式:和。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达到沸点和②继续吸热。
5、液体的沸点还与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有关。
【评估与交流】
1、如何缩短水加热至沸点温度的时间?
2、水沸腾时和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沸腾前气泡少且上升变小,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且变大了?
3、水沸腾时,为何烧杯口出现大量的白气?是否为水蒸气?
4、气压对水的沸点影响关系是什么?
实验课题:2.1物体的长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仪器:刻度尺、
实验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
1、怎样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如何测硬币的直径?周长?
3、如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
【设计实验】
1、积累法:测课本的厚度(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或N匝金属丝的直径为D,再计算每一张纸的厚度或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D/N。
)
2、替代法:测硬币的直径,如图21-1所示。
3、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1-2所示。
(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匝金属丝的长度为L,再计算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L/N。
)
所需器材:刻度尺、作业本、物理课本、细铜丝、硬币、三角板、纸条、针【进行实验】
1、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课本的长(cm)课本的宽(cm)课本的厚(cm)
2、测硬币的直径(画示意图如21-1所示)
测得:1角硬币直径为;5分硬币直径为。
3、测细铜丝的直径
实验次数 1 2 3
线圈长度L1=L2= L3=
线圈圈数N1=N2= N3=
铜丝直径D1=D2= D3=
【评估与交流】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实验课题:2.2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天平测质量
实验仪器:天平、砝码、镊子、烧杯等
实验过程设计: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熟悉使用天平的步骤和规则。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铝块、铁块、墨水瓶和水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平台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以及游码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
2、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横梁平衡(空调平衡)
3、把长方形木块(铝块、铁块)放在左盘里,向右盘里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计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得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填入记录表中。
每称量完一个物体,都要把砝码放回盒中。
5、用天平称出一墨水瓶水的质量:
(1)先称出空墨水瓶的质量;
(2)墨水瓶装满水后,称出墨水瓶和水的总质量;
(3)用瓶和水的总质量减去空瓶的质量就得到一墨水瓶水的质量;
(4)将以上测量得到的质量数据分别填入记录表中,再把砝码放回盒中。
【实验记录】
【实验思考题】
1、用天平能直接称量1cm棉线的质量吗?怎样才能称出1cm棉线的质
量?
答:拿20-30根同样是1cm的棉线放到天平上去称量,称出的质量除以1cm棉线的根数,就得出了1cm棉线的质量。
(这叫累积法)
2、所称量的铝块、铁块体积相同,但质量却不同,铁块的质量较
大。
3、在称量时,若天平的指针在轻微地摆动,你如何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答:看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如果左右摆动的格数相同,则天平就是平衡的。
4、地球上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宇宙飞船中还是1kg吗?宇航员在飞船
中可以用天平称量这个物体的质量吗?
实验课题:2.3探究—物质的密度
实验目的:探究密度时物质的一种特性: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实验仪器:天平、砝码、镊子、烧杯、量筒等
实验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
2、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相同吗?
3、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相同吗?
4、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何?
5、如何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猜想或假设】
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2、体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质量不同。
3、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设计实验】
1、取两个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并比较它们质量
2、取三个体积不同的铝块,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并分别计算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再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
1、测定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
2、取三个体积不同的铝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并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 为横坐标、以质量m 为纵坐标。
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3、测石块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3)用细棉线系好小石块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上升的体积。
4
、测食盐水的密度
(1)测出玻璃杯和食盐水的总质量。
(2)把一部分食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体积。
(3)测出剩余的食盐水和杯的总质量。
【分析和论证】
1、分析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
V/cm 3
m/g
2、分析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
【评估与交流】
讨论测量液体密度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