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研究围绕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的协同管理问题,本文的研究按照理论构建、实践研究和科学评价的逻辑思路进行。理论构建部分。本文首先探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知识管理的协同性质,分析其知识协同机制与知识协同要素,指出社会化
标注系统中主要存在的两类隐性知识:代表用户对系统中知识资源的共同理解的认知维度的隐性知识和代表用户信息行为规律和兴趣偏好的行为维度的隐性知识。从协同知识创新的角度论证对系统中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问题在社会化标注系统协同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据此,提炼出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协同管理的内涵:“在社会化标注系统环境下,以标签技术为核心、以个人或组织的绩效最大化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方法和手段,对隐性知识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协同化管理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其次,围绕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知识协同过程和协同要素,分析知识协同管理的
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测量指标体系。实证分析表明:环境要素、用户的知识组织动机、知识协同动机、用户对知识关联的利用和标签因素对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知识协同效应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据此,得出社会化标注系统协同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模型,为社会化标注系统提高知识管理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第三,在信息行为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由用户对社会化标注系统的采
纳与接受行为、一般使用行为和具体信息行为三个模块构成的集成化的用户信息行为模型,为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行为维度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上述三部分构成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所构建的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协同管理的理论内涵及相关理论,是对现有知识管理理论的拓展和丰富,也是本
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实践研究部分。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分析如何挖掘和利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认知维度与行为维度的隐性知识。
对于认知维度的隐性知识,本文提出挖掘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代表网络用户的对知识资源的共同理解与集体智慧的知识资源的语义结构的方法。首先以用户为资源标注的标签为载体构建具有层次的标签树状结构。然后利用以《中国汉语主题词表》为主的受控词表为标签树状结构中的标签对赋予语义关系,形成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以标签表示的知识资源语义结构。利用从豆瓣读书网采集到的真实标注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指出可将挖掘出的标签语义结构应用于资源的语
义导航和基于标签的语义检索。
对于用户的信息行为规律知识,本文以用户在社会化标注系统中“为资源标注标签”的标注行为为切入点,分析和发现不同群体用户标注行为的表现及存在的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对社会化标注系统的功能设计、服务和管理等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和优化策略。对于用户的兴趣偏好知识,本文提出构建用户的以标签及其权重表示的具有层次结构的用户兴趣模型的方法,通过计算兴趣模型的相似度找出与当前用户兴趣相似的用户,按照一定的算法从兴趣相似用户标注的知识资源中抽取推荐值排前面的一定数量的资源形成对当前用户的推荐资源列表。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科学评价部分。本文以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用户为决策单元,构建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DEA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方面评价社会化标注系统用户的协同知识管理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标注系统用户知识管理投入产出效率总体不足,综合效率相对有效率偏低,主要原因在于用户在知识管理活动中的投入资源
配置不合理,即规模效率无效问题。(2)不同背景用户间知识管理综合有效率的差别随规模有效率的差别变化而表现出与其相同方向的变化,而不同用户群体纯技术有效率差别不明显。
(3)改进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用户协同知识管理的效率,应在鼓励用户增加投
入要素量的基础上,更注重投入资源的质量和优化资源的配置。全文的研究工作初步形成社会化标注系统中隐性知识管理问题的一套整体解决方案。然而,隐性知识的外延十分广泛,本文研究的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认知与行为维度的隐性知识,只是隐性知识中的“冰山一角”,对与个体心理、情感、直觉、价值观、潜意识和情境等复杂因素相关的其他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利用,还需要学界的不懈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