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日本经济的崛起
1)原因:①美国的扶植;②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残 存封建因素;③重视教育和科技;④采取制 定经济计划的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 经济的发展;⑤朝鲜战争的刺激等。 2)表现: 1956—1972年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 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位经济大国. 3)影响:
(1)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 心的全方位外交;
3.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是西欧) 接受了美国130亿美圆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 贷款。丘吉尔把美国的做法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 的举动”。美国慷慨举动的实质是 C A.开始冷战 B.诱导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C.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D.帮助西欧实现经济复兴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2.“冷战”政策的表现 1)政治对抗:
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1947年) 苏联成立情报局 2)经济对抗: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1948年) 苏联和东欧成立经互会 3)军事对抗: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立北约(1949年) 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成立华约(1955年)
1.“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 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 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两者相互联系,目的
2.日本经济崛起,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80年代
3.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盟运动兴起
4.中国的振兴,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1.欧共体的形成 1)原因:
①经济: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 迫切需要加强合作 ②政治: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西欧国家要摆脱美 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提升国际影响力,也迫切需要 联合起来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兴起 1.原因 1)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客观原因) 2)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
①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②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4)英国对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重要原因) 邱吉尔的铁幕演说
1.美国前总统杜鲁门(1945年)说:“美国现在处于世 界领导地位---成吉思汗、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 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 任相比拟“。这说明 A
A.美国要推行世界霸权政策
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
B.美国准备与西欧合作
D.美国要以武力征服世界
2.2007年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政府部门的网站接连受 到黑客攻击,而多个外国媒体的报道草率的认定黑客“来 自中国”,甚至“中国军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 在北京作出回应:“……有人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妄称 中国军方对美国国防部实施网络攻击,这是毫无根据的, 也是冷战思维的体现。”冷战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C A.进攻 B.联合 C.遏制 D.诬陷
基本一致,但手段各具特色。
(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 既包括对西欧等国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但却是采取更为隐蔽
的经济手段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3)实质: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的关 系,犹如一个胡桃的两半,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表
现。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
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 地位。
3.“冷战”的影响
1)消极: ①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 分裂为两部分. ②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 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世界和平。(爆发了局部的“热 战”在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形成,冲击了两极格局。
③文化:西欧文明主要都发端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具有 共同的文化渊源
2)过程:
1)1951年,法、德等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2)1958年,又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三大共同体合并,简称欧共体 4)1993年,成立欧盟, 经济、政治双重合作
3)影响:
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经济上与美国竞争和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使美国的霸权 地位严重削弱。 ③冲击了“二战”后的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 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四)两极格局的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 部虽然有着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
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 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 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割据。
2)客观: 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 使得近半 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②客观上也促进了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拓展:
何谓冷战思维?
“冷战思维”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过 分强调国家间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对立; “非友即敌”和必须确定一个头号敌手的观念; 把前苏联当作评判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行为的参 照物。冷战思维是导致“中国威胁论”和“遏 制中国论”的重要因素。
概述: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对峙向“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演变 (一)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美苏“冷战”兴起,两极对峙格局逐渐形成 (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两极对峙格局. 同时,新兴力量兴起, 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三)20世纪90年代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 含义:是对1945年-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得名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 雅尔塔(今属俄罗斯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 议。 基础:美苏两国力量势均力敌。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 局做出两分天下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