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合集下载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规划是指在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的原则。

主要原则①公正原则:指在政策规划是要兼顾相对主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地成全另一部分人②受益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从中得到益处。

受益是普遍性的,也有局部性的③系统性原则:指政策规划要从社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社会层次存在着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地、辨证地规划政策④权变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影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⑤优化原则: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二)从以上理论看分为①公正原则。

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②系统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

(一)该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二)完善公务员制度还需要做到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更新公务员思想观念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创新制度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关键:主要有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根本。

第一,加大培训国度,造就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第二,加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第三,加强公务员职能专业化与身份职业化管理。

⑤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保障。

第一,公务员管理必须有法可依;第二,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二)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

2012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五篇材料)

2012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五篇材料)

2012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五篇材料)第一篇:2012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公共管理学概论》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首先我们应该弄明白我们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由此可见交费就可生育二胎这一政策是与我们国家的的基本国策相悖的,是违反政策规划原则的错误措施。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政策规划的原则很多,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

(1)公正原则是指政策规划时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坚持公正的原则才能得到被普遍认同的有效政策规划。

受益原则是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够从中得到益处。

受益有普遍性的,也有局部的。

有的政策规划反映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分配中普遍受益。

交费就可生二胎,实现了少数人想多要子女的想法,维护了少数人的利益,却极大地损害了整个国家、社会的利益。

这种受益是少数人的受益,局部的受益,不具备正确政策规划受益的普遍性。

(2)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如果仅仅注意局部而不顾全局,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横向系统性。

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政策规划的科学性。

由此可见交费就可生二胎的政策是违反政策规划的系统原则的,政策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结果离目标越远。

(3)执行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反映出政策问题构建的错误。

如允许乡镇从罚款中提成,无疑会对基层干部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计划外生育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他们怎么会积极制止这种行为。

政策执行者素质不高,受经济利益驱使,其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

措施建议:(1)加大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

(2)计划生育的推进工作应该是依法进行的,不应该是人治的、不应该是可以用钱妥协的,计划生育国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能在钱的面前低下腰。

公共管理法律案例(3篇)

公共管理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固体废弃物污染尤为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政府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垃圾分类处理的困境。

本文将以某市为例,分析垃圾分类处理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概述某市是一座拥有3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固体废弃物产量逐年攀升。

为响应国家号召,该市于2016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制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着诸多困境。

三、案例分析1. 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分类处理的首要问题是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垃圾分类繁琐、复杂,不愿积极参与。

此外,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分类方法不熟悉,导致垃圾分类不准确。

2. 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的不完善是导致垃圾分类处理困难的重要原因。

某市部分小区和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设施不足,居民在投放垃圾时无法按照要求进行分类。

同时,一些分类设施缺乏维护,导致设施损坏,影响垃圾分类效果。

3. 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某市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渠道单一,导致回收效率低下。

部分居民将可回收物与有害垃圾混合投放,使得回收过程更加复杂。

此外,由于回收价格低廉,部分居民不愿意将可回收物交给回收人员,而是随意丢弃。

4. 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虽然某市制定了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和居民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

同时,监管力度不足,使得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违规处理垃圾。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同时,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使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分类方法。

2.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7页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7页

案例分析案例一希望工程:辉煌与危机1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庄严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在成立初始,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和团中央给的1万元办公经费。

在希望工程实施的前8个年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9—1992年的宣传启动阶段;1992—199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和1995-1996年的巩固提高阶段。

经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健康发展,截至1996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国内外捐款97 800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54万人,援建希望小学3634所。

在这几年中,希望工程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劝募活动: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1994年的“1(家)+1助学行动”和1997年的“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

其中,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采取了“一对一”模式,即通过青基会和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牵线搭桥,使捐赠者(个人或集体)与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对挂钩,建立直接联系。

实行定向资助直至其小学毕业。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成员康晓光对“一对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万爱心行动”中提出的“一对一”模式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给捐赠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成全了他们的慈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刚性的自动监督机制。

……这种监督机制的建立意义无比深远:第一,它提高了基金会廉洁运作的可能性;第二,提高了捐款的配置效率;第三,赢得了捐赠人的信任,因而也就赢得了他们的捐赠。

由于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方式,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救助数额奇迹般地增加了50万人。

1994年,青基会依靠“国际家庭年”这个大背景,以发行希望工程明信片为契机,展开“1(家)+1助学行动”,突破了过去只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个别直接接受捐款的模式,以遍及全国数万个邮电局(所)为报名点,为捐款人特别是要求结对资助的捐款人提供了一个参与希望工程的简单、快捷的渠道。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及问题描述某市A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资源有限的城市社区。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居民数量不断增加,社区管理压力日益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管理部门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居民投诉频繁、社区服务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区管理部门决定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公共管理改革。

二、目标设定1. 提升社区管理效能: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和流程,提高社区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居民投诉次数。

2. 提供优质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3. 加强社区居民参预:通过建立居民参预机制,增加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预度,形成共治共建的良好局面。

三、解决方案1. 优化管理体制:建立社区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格局,提高管理效能。

2. 强化培训与人员配备:加强社区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增加社区管理人员的数量,确保社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改善社区服务设施: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数量。

例如,修缮社区公园、建设健身设施、增加公共停车场等。

4. 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的便捷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加强居民参预:建立居民代表会议和居民建议箱制度,鼓励居民积极参预社区管理。

同时,定期组织社区居民活动,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1. 实施过程:社区管理部门根据解决方案,逐步推进改革措施的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各项措施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 效果评估:通过对改革后的社区管理进行评估,可以评估改革的效果。

可以从居民满意度、居民投诉次数、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了解改革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五、经验总结与启示1. 多部门协同工作:公共管理改革需要多部门的支持和协作,惟独形成合力,才干取得更好的效果。

天津 首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奖案例(第一部分)

天津 首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获奖案例(第一部分)

天津市是我国北方的一座现代化城市,其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公共管理水平。

为了鼓励和表彰在公共管理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单位和个人,天津市政府于今年举办了首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

经过激烈的角逐,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案例,并授予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

获得一等奖的案例是天津市某社区开展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模式,该案例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以下是该案例的详细内容:一、背景该社区位于天津市南部,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人口密集,涵盖了各类居民和企业。

在采访中得知,该社区长期存在治安问题严重、基础设施滞后、居民矛盾突出等突出问题,且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为了改善社区治理状况,社区多方联合,共同探讨了一种符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最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二、具体做法1. 建立“三共”协商机制社区成立了“三共”协商机制,即社区居民、社区政府、社区企业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开展多轮协商,制定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方案》,明确了各方责任和任务。

2. 完善社区治安体系社区政府加大了公共安全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力度,增设了监控探头、警务室等设施,提升了社区治安。

3. 加强居民自治和参与社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居民自治和参与活动,例如成立了义务巡逻队、儿童公园建设志愿者小组等,增强了居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4. 引导企业社会责任社区政府积极引导社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参与社区公益事业,提高了社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

三、效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社区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增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社区的社会形象和公共信誉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以上即为该案例的第一部分,后续将继续介绍该案例的其他方面、及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公共管理案例解析

公共管理案例解析

公共管理案例解析
本文将介绍几个公共管理案例,讨论它们的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些案例包括:
1. 疫情防控管理
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公共管理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封锁措施、人员流动控制和医疗资源调配等。

我们将探讨这些举措的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2. 城市交通拥堵管理
城市交通拥堵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研究几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包括推广公共交通、限制私人车辆、调整路线等。

我们将分析这些方案的效果,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3. 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涉及到整个政府系统的大型项目。

我们将研究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方案,包括部门合并、职能转移、机构优化等。

我们将探讨这些方案的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 环境保护管理
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管理问题。

我们将研究一些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限制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减少废弃物等。

我们将分析这些措施的效果,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将探讨公共管理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
决方案。

这些案例将为公共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

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

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

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doc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doc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

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

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

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一、案例:城市共享单车的管理乱象。

1. 现象描述。

你看看现在那些共享单车啊,满大街都是。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就像突然冒出来的彩色蘑菇似的。

有时候在公交站旁边,那共享单车堆得像小山一样,把人行道都给堵得死死的。

有的还被扔到了草丛里,可怜巴巴地躺在那儿,就像被抛弃的小宠物。

而且你想找一辆好骑的车吧,不是车座坏了,就是脚蹬子掉了,那叫一个糟心。

2. 公共管理问题分析。

这事儿啊,其实反映了好多公共管理方面的问题呢。

首先就是规划的问题。

城市里共享单车投放的数量,好像没个准儿似的。

那些共享单车公司就一股脑儿地往大街上放车,也不考虑这个地方到底需要多少辆车。

这就好比给一个小池塘里放了太多的鱼,那池塘不就乱套了嘛。

然后就是监管不到位。

政府相关部门对共享单车的管理好像有点跟不上趟儿。

比如说,对于那些乱停乱放的行为,没有很严格的处罚措施。

这就像小朋友做错了事,但是没有大人来批评教育,那他就会一直错下去喽。

再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共享单车企业光想着赚钱,把车投出去就不管了。

车子坏了也不及时维修,也不考虑怎么合理地安排车辆的停放。

这就像是一个开饭馆的,只知道把饭菜端出去,桌子椅子乱了不管,饭菜坏了也不换,那顾客肯定就不来了。

3. 解决方案探讨。

那咋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首先得有个科学的规划。

城市管理者和共享单车企业得坐下来好好商量商量,根据每个区域的人流量、交通状况来确定投放车辆的数量。

比如说,在商业区和写字楼附近可以多放一些,但是在居民区呢,就要适量,不能太多。

监管方面也得加强。

可以出台一些严格的规定,对乱停乱放的用户进行罚款或者信用扣分。

就像交通规则一样,你乱停车就得受罚,这样大家就会自觉一点。

同时,政府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比如说安装一些智能停车装置,只有停在指定的地方,共享单车才能锁上,这样就可以引导用户规范停车了。

共享单车企业也得有点良心,要承担起社会责任。

定期派人去维修车辆,合理布局停车点。

还可以搞一些奖励机制,比如说,如果用户把车停在指定的、比较偏僻但是需要车的地方,就给用户一些骑车优惠券之类的。

公共管理案件分析

公共管理案件分析

公共管理案件分析(一)案件主体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从商品价格监管的视角分析【引言】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高,和人们生活品筑的提升,不少人选择在节假日外出旅游来放松自己,尤其是在“十一国庆节”这样的旅游小长假时期出游,大量的游客涌入旅游景点,不仅对旅游景点收入的增长有推动性作用,也带动了旅游景点周边的行业的发展,例如: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休闲业等。

但相对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收费的不规范、消费不透明、强制性消费等。

这些一系列的问题,不仅给出行的游人带来了困扰,使之遭受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拉低当地甚至整个省份的形象。

然而,问题发生后的相应行政机关的乱作为和不作为,使得纠纷事件的解决遭到拖延,最后甚至是不了了之,这样的行政效率和结果,使得民众对行政部门的管事效率唏嘘不已,更加的降低了政府公信度。

2015年10月4日,肖先生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的“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在吃饭前,曾详细询问过菜价,向老板确认过大虾38元究竟是一份还是一只,肖先生称当时老板说的是38元一份。

但吃完饭后,老板却称大虾价格为38元一只。

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余温尚未退去,又出现了一个三亚版本。

昨天,据三亚市工商部门通报,10月20日晚,消费者刘先生在网上爆料称:写着“蒜蓉粉丝蒸扇贝每份15元”,下单后商家说是每个15元。

知道详情后想要退款遭遇拒绝,卖家还冒充美团外卖客服不同意退款。

与此同时,刘先生还曝光了在美团外卖网站上在线支付的页面截图,其中涉及的商家名称为“港轩茶餐厅”。

针对“青岛天价大虾”事件,国家和政府及相关的行政单位在对市场商品价格的监管,和对此类纠纷的处理,以及事件发生后吸取教训以预防类似事件,成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亟需解决的问题。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2015年10月4日,南京的朱先生和四川的肖先生,在青岛一家名为善德烧烤用餐时,各自都点了一份虾,点餐时菜单上标价38元,结账时,店老板却按每只虾38元的价格收费,“善德活海鲜烧烤”的价目单,该价目单显示,“海捕大虾38元”,旁边没有标明计价方式是按“一个”还是“一份”,但在价目单的最下方,有“以上海鲜单个计价”的说明。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当代社会,公共管理案例的学习和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公共管理学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1:城市垃圾分类管理1.1 案例描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

某市政府决定引入垃圾分类管理措施,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1.2 案例分析(1)目标与策略:该市政府通过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旨在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因此,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并通过教育宣传、设立分类垃圾桶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2)资源配置与协调:政府需要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如环保部门、住建部门等,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同时,政府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垃圾分类的实施。

(3)权力运行与协调:政府需要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如企业、居民等,确保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实施。

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政策的执行和效果的监测。

(4)公众参与与沟通:政府需要积极与居民进行沟通,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鼓励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来。

同时,政府还需要借助各种传媒工具,扩大垃圾分类理念的传播范围。

三、案例2:政府危机管理2.1 案例描述某市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理中遇到了一次危机,需要进行紧急应对和管理。

2.2 案例分析(1)危机预警与防控: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危机预警机制,通过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危机的苗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2)决策与指挥:政府应组建危机管理的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案,并进行决策和指挥。

同时,政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共同行动,共同应对危机。

(3)信息发布与公众安抚:政府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有关危机的信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和恐慌的产生。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与媒体的互动,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消除公众的疑虑和不安。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公共管理是指对公共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旨在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和提供公共服务。

在实际操作中,公共管理者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公共管理案例,探讨公共管理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一座中等规模城市中,该城市的垃圾处理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管理问题。

垃圾积压、垃圾分类不达标、垃圾收运车辆老旧状况导致的噪音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市政府决定进行全面的垃圾管理改革,希望通过改善垃圾处理系统,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

问题分析1.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垃圾处理系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运营,然而,该城市的垃圾管理部门却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导致无法有效地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2.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垃圾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介入垃圾处理行业,利用垃圾处理环节进行非法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垃圾处理问题的严重性。

3. 资金投入不足:垃圾处理系统的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市政府的资金预算有限,无法满足改革的需求。

解决方案1. 招聘专业人员:市政府应该积极招聘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来管理垃圾处理系统。

同时,为了增强专业人员的吸引力,应提供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以激励人员的投入和创新能力。

2.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市政府应该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对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确保各个环节都符合法规要求。

同时,应加大打击非法垃圾处理行为的力度,严惩违法者,维护垃圾处理行业的正常秩序。

3. 多方合作,争取外部资金支持:市政府可以与企业、社区和国际组织等多方合作,争取外部资金支持。

通过合作项目和资金投入,共同改善垃圾处理系统,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

效果评估与调整在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市政府应进行定期的效果评估,监测改革的进展和效果。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解决方案,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总结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是一个深入了解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和评估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市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设立了市环保局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保护法规,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2019年6月,某市环保局在例行环境监测中发现,某化工厂存在严重的违法排污行为。

该化工厂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将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

经调查,该化工厂的行为已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案件处理过程1. 调查取证阶段某市环保局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某化工厂进行现场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询问当事人、实地勘验等方式,执法人员收集了大量证据,证实了某化工厂违法排污的事实。

2. 行政处罚决定阶段根据调查结果,某市环保局认为某化工厂的行为已构成违法排污,决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某市环保局对某化工厂作出以下处罚决定:(1)责令某化工厂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2)对某化工厂处以罚款人民币50万元;(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执行阶段某市环保局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某化工厂,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处罚决定。

某化工厂不服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 行政诉讼阶段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某化工厂的行政诉讼请求,并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某市环保局提供了充分证据证明其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

某化工厂则辩称其排污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轻微,且已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

经过审理,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某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遂判决驳回某化工厂的诉讼请求。

三、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公共管理法律案件,涉及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等多个法律问题。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推动的一种管理活动。

下面以“北京市共享单车管理”为例,分析公共管理的过程和问题。

首先,北京市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城市交通工具,自问世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随着共享单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比如,共享单车停放混乱、车辆损坏严重、运营企业多样化等。

其次,为了解决这些管理问题,北京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发布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共享单车企业遵循停车规范,加强车辆维护等。

其次,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执法。

最后,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公共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滞后性,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相关规定不太重视。

最后,公众参与度不高,缺乏对共享单车管理问题的关注和监督。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更为细化的管理细则,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共享单车管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最后,政府可以加大对共享单车市场的引导力度,通过市场机制调控,鼓励企业进行自我约束。

总之,公共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相关利益方共同努力。

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管理中的问题。

公共管理者法律案例(3篇)

公共管理者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局”)在2019年负责审批一宗房地产开发项目。

该项目开发商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商”)。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市规划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未依法履行审批程序,擅自降低审批标准,导致该项目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问题。

二、案件经过1. 项目审批阶段开发商向市规划局提交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相关材料,包括土地使用证、项目规划方案等。

市规划局在审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进行审批,擅自降低了审批标准。

在未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情况下,市规划局于2019年4月审批通过了该项目。

2. 项目建设阶段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发商根据市规划局的审批意见,开始了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开发商发现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存在诸多违法问题。

具体如下:(1)未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在审批该项目时,市规划局未征求环境保护、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擅自降低审批标准。

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进行审批,导致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违法问题。

(3)审批程序不规范。

市规划局在审批过程中,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未依法进行公示,导致公众无法及时了解和参与项目审批。

3. 举报与调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周边居民发现项目存在诸多违法问题,遂向有关部门举报。

经调查,市规划局在审批该项目过程中确实存在违法问题。

三、案件处理1. 市规划局违法审批行为被认定经调查,市规划局在审批该项目过程中,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行为构成违法。

2. 依法撤销审批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市规划局应当依法撤销该项目审批决定。

3. 责令整改市规划局被责令立即整改,重新按照法定程序审批该项目,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头娃娃事件【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公民的重视,公民对于食品的要求不仅仅满足其基本需要,更多的是关注其健康影。

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还是出现了大头娃娃这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给众多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大头娃娃事件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应该强化对市场的监管,政府应该发挥起指导作用,更好的服务大众人民。

我们研究此问题也是旨在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找出导致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因素,以期找出相关解决措施更好的防止相关问题的发生,做好防范措施。

【关键字】大头娃娃原因措施政府一、大头娃娃事件1.1、案例背景在安徽阜阳的农村,从去年开始,那里的100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病。

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显得偏大。

当地人称这些孩子为“大头娃娃”。

阜阳已经有10名婴儿,因为这种怪病而夭折,这给还相当贫困的农民家庭以无情的打击。

令人意外的是,导致这些婴儿身患重病甚至夺取他们生命的竟然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食用的奶粉。

1.2、案例经过阜阳市人民医院小儿科住院部病房里住着很多大头娃娃,阜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科医生周薇告诉记者,这些来自农村的婴儿们吃得都是金童贝贝、飞鹿、庆丰源等没听过的品牌,几乎没有正常奶粉的奶香味,只有浓浓的葡萄糖味,用手捏起来感觉也大不一样。

“我们分析这些劣质奶粉不仅蛋白质含量太低,有的还含有亚硝酸盐之类的杂质,因为有些患儿嘴唇青紫,这种肠源性青紫是中毒的表征。

”患婴年龄绝大多数都在6个月以下。

这是他们一生中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阶段。

医生们指出,重度营养不良恢复起来非常慢,而且即使后期营养跟上了,也可能产生后遗症,因为大脑和内脏发育已经受损,会影响婴儿将来的智力和体格、体质,特别是免疫力。

1.3、事件结果这次劣质奶粉事件中,立案查处涉嫌销售劣质奶粉案件36起,捣毁劣质奶粉制造及分装窝点4个,刑事拘留42人,留置审查59人,依法传讯87人。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三组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三组

案例一: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的性质与职责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经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民政部审核登记,于1994年5 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现业务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同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是由具有土地估价资格和从事土地估价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非营利性的行业自律性社会团体法人。

协会的宗旨是联合全国土地估价组织和土地估价人员,进行自律管理;引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土地估价执业道德,执行专业守则和估价规范,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促进土地估价师专业知识及专长技能的发展和深造;保障从业人员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维护支持中国土地估价师独特的专业特点、地位及利益;增进行业交流;调解执业中产生的争议;维护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土地方面的权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先后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与指导下,在配合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评估行业管理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土地估价师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的六类资产评估专业资格之一,这是国务院对土地估价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充分肯定。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工作职责主要有:搞好会员自律,配合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行业管理;引导机构发展,规范机构管理;扩大协会规模,提供会员服务;研究技术理论,制定专业指引;净化估价环境,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提升社会影响;加强协同配合,联系同业协会共同发展。

目前,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高、行为更加规范,全国共有26000余名具有资格的土地估价师,其中执业注册的土地估价师有8000人,执业土地估价机构1700多家。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设有五个专门委员会:专业规划与发展委员会、考试与教育委员会、会籍与组织委员会、技术审裁委员会、财务行政委员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

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

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

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

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辆汽车像生了病的乌龟趴在一条条马路上,步履蹒跚,动弹不得。

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在SARS 危机后公开表示:最头痛的是交通问题。

的确,再没有比堵车问题更能够触痛北京人烦恼的神经了。

所以,当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和对黄标车(尾气排放量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采取限行举措时,舆论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进一块石头,叫好叫坏之声皆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1996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0万辆,到2003年已增加1倍,达到200万辆。

其中私家车就有120多万辆。

2002年全市新增机动车27.6万辆;而2003年前8个月,全市又新增机动车24.6万辆,已经逼近2002年的总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汽车潮流,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足无措。

多年来的堵车状况没有什么改善。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量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就足足比这一预期数字多出近100万辆。

在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又曾预测,到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才会突破200万辆,没曾想,这个数字提早7年就实现了。

为此,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付出了拥堵的代价。

为何出现这么大差距?一些官员的习惯性解释是,经济发展那么快,以致许多公共(如首都机场)都提前达到目标容量。

通过提高牌照费、养路费、燃油费、停车费等做法来限制私家车,是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共同做法。

但限车的前提是通过引导,实现城市道路和交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而北京市道路交通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是摆在北京市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出租车和私家车大幅增长的同时,北京市地铁和公共车加起来对城市交通的分担率却不足30%,离80%的期望值相距甚远。

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下降。

许多去过欧美国家考察的人士均认为,与东京、纽约、巴黎等国际城市相比,北京的马路并不比人家窄,停车场不比人家少,车辆也不比人家多。

但交通拥堵现象却日趋严重,难以缓解,以致严重影响城市运转效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一家大型出租公司老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抛开别的不谈,单单十字路口的管理、出口和路标设置的混乱,就使得现有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

除了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外,北京市有关部门还针对一些车辆采取限行举措。

北京市公安局和环保局联合宣布,从2003年9月1日开始,在部分路段对黄标车限行。

北京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解释说,限制黄标车是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提出大气环境质量。

他们从今年3月就开始研究、认证这项规定的可行性,所以这项规定“绝不是仓促出台的”。

但黄标车主们却普遍有遭遇突袭的感觉。

因为,限制黄标车出行的措施,从发出通知到开始执行,只有一个来月的时间。

他们的质疑是:这项措施涉及30万辆车,事关数十万人的利益,为何事前不搞听证?从3月份就开始研究、论证,为什么外界一点不知道?据了解,黄标车改造的费用动辄三五千元,有的多达数万元,一些进口车根本就没办法改。

但两部门对其新政策带给这部分人的损失,没有考虑做出任何补偿的规定。

一位车主在互联网上质问:按北京市的规定,一部汽车使用寿命私家车为10~20年,我们在1995年买的汽车,符合当时的所有法规。

为什么突然要让旧车实行新标准,这符合法律吗?(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根据作者胡奎的文章改编)2、思考题:你如何评价北京市政府的限制措施?试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加以评析。

第一,北京市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多元的信息系统,确保多元信息过程的常规运作。

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有效的信息交流,整合和协调公共管理的行动。

广大车主不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布信息的突然性太强,让人措手不及,这有损人民利益。

因此,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信息系统也可在公共事件的早期预警方面发挥作用。

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类似情况,信息沟通和交换可以保证政府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决策,协调行动。

第二,为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而对个人利益有所损害,要由政府实行公共补偿。

这一措施这在国外是很普遍的。

改善交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对应的是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安全,其相应的成本付出应由政府承担,而不应当是个人独自担承。

政府应把个体经济利益摆上适当的位置,实现了二者的有效平衡。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民众的社会责任心,百姓对政府也会更加信任,更有安全感,以便形成良好的利益互动机制,形成应对公共事件的高效运转的社会机制。

第三,系统分析造成北京拥堵的多方面原因,多渠道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仅仅靠这一个措施。

比如交通问题除了车辆过多的原因,还有道路本身的问题、交通设施不完善、标志信号模糊、甚至信号不健全等问题。

就针对各方面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案例二:1、案例内容介绍:“公地悲剧”、“卫生死角”与公共治理古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曾经断言:“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务,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务;对于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对他个人多少有些相关的事务。

”犹如一句谶语,长沙市银盆岭老鸦冲“一座垃圾山,十年搬不走”的“公地悲剧”的上演恰不幸被言中。

十年,一道山清水秀的天然谷地被堆积成臭气扑天的垃圾山,直至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十年,相关管理部门推诿扯皮的“责任死角”在政府与市民心理之间又活生生开辟出一道“天然谷地”。

英国科学家哈丁用“公地悲剧”描述了理性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个体行为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恶果。

在老鸦冲谷地这块产权不明的公共用地上,社区居民乱倒垃圾,不缴费用的“搭便车”行为,企业、街道办事处、环卫部门责任划分不清相互推诿的行为,使诸如垃圾清运之类简单的公共管理工作陷入了“集体行动的困境”之中:“我不做总有人去做”,社区居民将垃圾随手一扔,方便省事还不失动作潇洒;“别人出钱我不出照样能办好”,拖欠乃至不缴卫生费用或期冀政府买单,每个理性居民的最优选择均是“不缴费”;“我不管总有人去管”,企业盼着社区管,社区盼着环卫部门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是费力又费钱的公共事务。

每个人都被困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中,“尽管各方都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但却始终没能明确各方的责任,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结果正如哈丁设想的一样,发生的是一场无人缴费、无人管理、垃圾成山的“公地悲剧”。

勿庸置疑,垃圾堆积的不仅仅是一座臭气难闻的“卫生死角”,也堆积出相关部门在卫生管理中“踢皮球”的一块“责任死角”,更透露出政府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弊病与危机。

(《湘声报》04-04-22)2、思考题:如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卫生死角”问题?可以通过政策配置或制度安排来达到目的:第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

公共资源的使用必然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定性,并确定负责任的提取方式,以使公共资源可持续发展。

边界的不清晰和非确定性,只能使公用资源过分提取直至耗竭(天然谷地环境的恶化)。

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提供也要落实到事,责任到人,否则无人负责,一片混乱,公共产品供给势必短缺,公共组织效率势必缺失,公共秩序无法安排(“公地悲剧”发生)。

因此,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交费”的原则,合理界定居民、企业、街道办事处和环卫部门四者的责、权、利关系,化“责任死角”为产权明晰、职责明确、自主经营的“责任田”。

土地代理所有者享有土地的处分、收益权利,环卫部门、街道办事处分别为城市公共卫生的主管部门和协管部门,在社区公共卫生设施(垃圾站)和垃圾清运工作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社区居民作为直接受益人,也应为垃圾清运工作买单付费,积极缴纳卫生费用。

第二,市场交易,降低外部性。

公共物品的消费是非排他的和不可分割的,我消费,你也消费,我付出成本进行消费,你不付出成本也可得到同样的消费。

这表明正外部性的存在。

“公用地”过度使用,我要得到最大利益,你也要满足最大利益,于是资源耗竭——负外部性出现了。

为降低外部性,使收益与成本对称,必然要对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提供引入市场交易的办法,垃圾有偿处理制度正体现了这一点。

在垃圾山治理工作中,也可引入市场运作的办法,如通过让渡老鸦冲谷地部分使用权解决垃圾清运中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企业外包方式破解社区公共卫生管理难题。

第三,沟通协调,自主治理。

无论对于公共产品的供给,还是公共政策的执行都少不了协调机制和契约机制。

没有协商就无法达成公共事务管理的契约,也就无法形成公共管理的秩序安排。

同时,有了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契约和规则,就建构了公共组织,就可以开展“多中心治道”和进行集体公共选择。

垃圾成山的“公地悲剧”的发生,凸现出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协商服务不到位和作为不够问题。

发挥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沟通协商职能,引导企业、社区和居民建立自主治理的非政府组织(NGO),如成立社区卫生管理委员会,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完善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和居民公约等契约机制,规范居民卫生行为,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