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5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
合作探究
随堂1+1
(一)《钱塘湖春行》
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 写初春景象?
【交流点拨】注意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 “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 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 “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 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合作探究
随堂1+1
4.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 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交流点拨】诗中3~8句实景描写海水与山岛;9~12句表 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想象之景。虚实结合,借景 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 下的宏伟抱负。
自主预习
随堂1+1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自主预习
随堂1+1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合作探究
随堂1+1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3.“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 家”?
【交流点拨】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 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 “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连成一幅完 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 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的一种乍 见的喜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将复何及
问题研究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修身养德,勤学励 志,告诫儿子人生短促,要珍惜光阴, 刻苦学习。(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 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 惰浮躁)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 美德。
理清课文结构,以助背诵
提出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静、学、志 (正面论证)
{ 证明论点 修身:淫慢、险躁 (反面论证)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诫子书 诸葛亮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 家、军事家。号卧龙先生。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 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问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 吴,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 并经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 团运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 直至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 经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 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引后世无数英 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在少年时期应树立远大志向,发 愤图强,以免老了后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本文的中心句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2.《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表达对儿 子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 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共71张PPT)
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 年(207)秋。公元207年, 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 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 山,诗人登高望海,在他 事业的最高峰,留下了这 千古传颂的名篇。
整体感知
掌握重点生字词。 感受《观沧海》所描写的画面, 翻译诗的内容。
观沧海
临:登上 以:用来 澹澹: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 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二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 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 《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 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 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 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代王 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 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 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 子的情怀: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 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前 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为最后一 句作铺垫。
板书设计
天净沙·秋思
枯藤 老树 昏鸦
景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悲怆愁苦 思乡之情
情 —— 夕阳 断肠人
主旨: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 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特色
1.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 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 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 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 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 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 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马一语道破“某一种心 情”。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 祖”。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知识点总结
《梅岭三章》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品诗歌对照翻译及赏析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赏析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旌旗十万斩阎罗。
现在要死了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事业,多么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为革命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凶恶残暴的阎罗。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革命者四海为家,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修辞手法:“取义成仁”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借用古语“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表现为真理而献身的豪情。“自由花”用借喻的修辞手法,指革命成功,人民解放,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
捷报飞来当纸钱。
国内革命战争已经打了十年了,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修辞手法:化用了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关心革命,即使牺牲了也要亲眼看到同志们取得战斗胜利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贰的崇高品质。
内容理解: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视死如归,勉励同志们努力作战,以胜利的消息来告慰英魂。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崇高愿望,以及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借助奇伟的想象来抒发强烈的感情。“招”字旗帜鲜明, 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斩”字表现出力度强、速度快, 果断干脆, 写出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念。“旌旗”在这里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借指军士,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
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梅岭三章》教学课件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写出诗人与反动派 斗争到底的决心。
断头:倒装,强调“断头”,身处必死的险恶处境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运用设问,总领全诗 泉台: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旌旗: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直向用刀,更有力量,有气势。 更能解心中之恨。 阎罗:即阎罗王、阎王。比喻(借喻)反动派。
研读探究
3.思考:这三首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上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第一章写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 死后必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 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章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 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本章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血战到底的革命斗争精神
疏通文意
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国内革命战争已经打了十年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希望幸存的同志们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段落解读
第二章
一个“须”字,诗人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殉难的光 荣形象跃然纸上。
血雨腥风:比喻(借喻)战争 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了人民的解 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自由花:比喻(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情景
本章表现了诗人坚定的革命必胜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 甘愿献身的精神。
文章主旨
《梅岭三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生死关头写下 的一曲气拉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 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元長精神和为革命英勇 献身的崇高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 命必脏的信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43页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重点解读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 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 己的高尚品德。内心不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 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 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 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 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七年级语文上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翻译及练习附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翻译 >> 观沧海<<秋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情吧。
《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春潮正涨,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从海上升起。
红日冲破残夜,恰好把帆儿高悬。
顺风行船,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一场春雨刚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在一个明丽的春日,快要跟岸齐平了。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像贴在水面似的。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过。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快要让人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把草铺在春神把花挂在树上,刚够遮住马蹄。
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这里绿杨成荫,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供人们尽情赏玩,地上,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秋思》《天净沙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夕阳早已往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几户人家,西沉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海角。
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5七年级语文上一、《观沧海》第一部分: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曹操是1魏武帝。
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
曹操与其。
”三曹“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子曹丕、、2。
》《选自的第一章,》《原是的题目是后人加的,《观沧海》),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207建安十二年(瑟调曲》)。
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课《诫子书》诸葛亮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 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 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志与学的关系:非志无以成学。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同 “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 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是不想有什么作 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 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立“志”当先,为 “学”要实,心无杂念、凝神安适,直至达到不限于眼前得失 的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君子的行为操守,要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 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从来学习中来。 所以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 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 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 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 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 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笔记
第15课《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1. 课文内容理解:《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2. 重点词语解释:- 诫:告诫、警告- 子:儿子- 书:信件- 淡泊:内心恬淡,不追求名利- 宁静: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修身:修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 养德:培养自己的品德- 明志:明确自己的志向- 致远: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 课文结构分析:《诫子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
- 第二部分(7-12句):诸葛亮告诉儿子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
- 第三部分(13-18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4. 课文主题归纳:《诫子书》的主题是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谦虚、谨慎,要懂得节俭、修身养性,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勤奋学习,要善于反思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能沉溺于享乐。
5. 课文思想价值:《诫子书》是诸葛亮给他的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诸葛亮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
这些教诲不仅适用于诸葛亮和他的儿子,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通过学习《诫子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如何修身养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5课《诫子书》的笔记.。
第15课《诫子书》 (共17张PPT)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④淫 慢 则不能 励精 ,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轻薄浮躁。 治性:修养性情。
译文: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与:随同,随着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意志
日:岁月。 去:消失。
⑤年与时
驰,
意与
日 去,
译文: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结合板书及课件整理以下知识点:
一、重点句子翻译: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检
不能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 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
就无法学有所成。
二、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及条件之间的 关系: 1.三个条件: ①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4.结合注释熟练背诵原文,然后口头翻译文章,有疑 惑处用铅笔在旁边画“?”。
对议:小号提问大号课下解词的背诵。
议
提问课下解词(2分钟)
组议:组长迅速组织,成员积极有序发言,组员拿红笔做 好标记,组长最后归纳总结并分配疑惑。
1.以一个句号为单位,从大号到小号依次翻译文章。
(注意课下注释和虚词在翻译中的落实)(2分钟)
淡泊:内心恬淡,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致:达到。 不慕名利。 明:明确、坚定。 志:志向。 远:远大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5课《诫子书》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
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
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
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
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
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 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 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 余城。
——《三国志·诸葛亮传》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诫子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言子瞻书》
静 以修身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 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 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 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 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 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
要求: 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读清节奏,缓急有致;
读出韵味,抑扬顿挫。
着那穷困的屋舍,
又
来得及
将复 何 及!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 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 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 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 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 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 恨又怎么来得及!
第一课时
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 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走进作者
诸葛亮(181年~234),字孔明,号卧龙,琅 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 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改革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 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2张ppt)
yín
suì
淫遂
释句
助词,用 于句首,
助词,的 用……来 约束、节制/节俭
表示发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行、操守 修养身心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 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明确
达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 没办法 志向 宁静专一 远大目标
不淡泊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自己的 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 到远大目标。
他 八 岁 的 儿 子 诸 葛 瞻 的 一 封
这 篇 文 章 是 诸 葛 亮 晚 年 写
题目解读
诫 劝诫,劝勉
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 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子 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书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 疾行 岁月 最终 凋落,衰残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 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 及!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夫君子之行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为,行动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关于该论点分别从学习和修身两个方 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五课
15诫子书诸葛亮预习◎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兄弟,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课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这种情感。
◎参考注释阅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看看能否解决。
不能解决的,借助工具书完成。
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⑨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⑩则不能励精(11),险躁(12)则不能治性(13)。
年与时驰(14),意与日去(15),遂成枯落(16),多不接世(17),悲守穷庐(18),将复何及(19)!1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牙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夫(fu))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3(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4[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5[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6〔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7(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8(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9[广)增长。
10(淫(yin)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11(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12〔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13(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14(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15(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6(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7(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贞献。
18(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19(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思考探究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
4.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 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 有所成的人,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 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君子。
合作探究
1、说说你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 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 系是如何理解的。
1.毛泽东:从小立有远大志向——立志救国、献身 革命,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 为令世人敬仰的人。
3.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即使翅 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 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
• 宁静: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
• 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 名正下方写写信日期。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 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 “儿××”等。
朗读课文
•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夫 (fú) 淡泊 (dàn)(bó) 淫慢 (yín) 遂 (suì) 庐 (lú)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 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 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 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课件(共39张PPT)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又 怎么
将复 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 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合作探究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 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中文言字词。 2、抓住关键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3、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积累名言警句,提升自己品德修养。
解题
“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 一封家书,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 作目的。
朗读
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注意停顿, 体会本文句式特点。
读准字音
fú dàn bó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写作背景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 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 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 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 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 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 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 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 有多篇《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文章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 感强,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言简 意深。
后一句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
拓展延伸
读透人物
诸葛亮一生勤俭,曾经向后主刘禅主动
申报自己的家产,说自己“不使内有余帛, 外有赢财”。临终遗嘱“因山为坟,冢 (zhǒng)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山上挖一个能够放进 棺材的墓穴,下葬时穿上平时穿的衣服,不 要放什么随葬品。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 株,薄田15公顷。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
人生启示
立志
节俭
静
学习
惜时
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结构。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 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 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 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 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 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B.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躁”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C.在文中,作者是就学习和修身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D.文章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着重围绕一个“静”加以论述)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 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 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 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 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 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 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此句应是从反面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他珍惜 时间,有所成就)
将复 何 及!
又 来得及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 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必须从学习得到,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 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 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 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声》教学设计
头闸中学九年制学校王文林
【标题】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5课《心声》
【正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对课文内容
进行欣赏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及看法。
2、通过自读并借助工具书掌握文中生字读音,并继续巩固小说知识,知道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描写人物主要有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方法,知道心理描写具有揭示主题,反映人物性格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归纳文章的中心,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3、讨论文章所暴露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讨论中分析中培养学生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
特别是李京京身上所
具有的重友情、重亲情,遇到困难不沮丧,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心声》是一篇很难得的反映校园生活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在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幅较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所以理清情节,把握内容,列出情节提纲,并指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让学生从感情形上初步感知这篇在塑造人物上,尤其是采用心理描写方法,它真实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德,在表达主题和塑造形象上,用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方法,这些方法在表达主题和人物情感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用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也为学生学会怎样阅读小说奠定基础,学生初次接触小说,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程老师公开课上的作法值得关注,通过学生对人物的分析评价,全面理解老师的作法和所反映出的问题,文章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的心理描写及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都
是这篇小说的写作特色,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地方,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积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也是新课标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结合生活谈经历,谈愿望是教材教学向深处延伸的主要环节,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之,通过教学主要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校本资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应该是教学的原则和任务。
三、教材重难点
这篇小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示了李京京渴望亲情的心情来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真情,批评教育战线的追求形式甚至是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因此本文的重点就是弄清“心声”的含义,难点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体会心理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心声》是一篇很难得的反映校园生活的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在公开课上李京京执意要朗读课文的故事,塑造一个天真、纯朴,遇到困难不退缩,特别是铭记亲情渴望表达亲情的学生形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走进人物的心灵,感知人物的心声
(二)课前感知
1、听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并借助工具书,识读字音、并理解字词意思。
3、学生通过朗读,划出难懂语句或还想知道的内容。
4、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整合有关作者、作品及小说的相关信息。
5、学生从书中找出问题,以小组形式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6、学生把组内共同问题提出质疑,师生共同合作解决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夯实基础
识读字词,集体订正
1、桢捻蜷簪窘噎
zhēn niǎn quán zān jiǒng yē
棱噗恍惚窸窣
léng pūhuǎnghūxīsū
2、说说下列词语用于描写人物的什么?(举手回答,集体判断)
琅琅棱角分明嘟囔眯缝抽噎
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请找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4、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部分语段。
集体评议
通过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储备情况,2小题的练习也为学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资源共享
请你把在课下搜集到有关作者及小说的有关材料举荐出来,让我们共同分享。
1、作者。
2、有关小说。
多媒体展示:心声选自《儿童时代〉,作者黄蓓佳,当代作家。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描写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五)、阅读分析归纳
这篇小说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的,请你根据提示理清文章的思路,归纳各部分内容并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组内讨论交流)多媒体展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渴望朗读)(偷偷朗读、壮胆听读)(争取朗读)
(五)、品读感悟
自读课文,组内讨论下例问题
1、为什么李京京在公开课上特别渴望朗读这篇课文?
2、文章中最主要的人物是李京京和程老师,请结合具体语句试分析他们
的形象,并对他们的形象做出你的评价。
3、从李京京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⑴京京和万卡有同样的遭遇,所以万卡的不幸深深地打动了他,.像李京京这样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期。
少年心理易受影响,尤其是对与自己生活体验有相似感觉的经验。
李京京和万卡的生活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为万卡的不幸而感动、悲伤,所以他执著地要在课堂上朗读这篇小说。
李京京是个善良自强的孩子,他没有因为老师的拒绝和同学的嘲笑而产生怨恨,而是一个人努力。
他指出同学朗读的不足,不是因为妒忌,而是满怀真诚,他希望同学们能读好这篇自己非常喜爱的小说。
最后,他得到了机会,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而是要获得感情上的宣泄。
李京京真诚,勇敢,虽然平时读课文不好,但这篇课文他太喜欢了,自己练过几次,又有着与课文中人物的同感,有信心能读好,所以执意在公开课上朗读课文并取得成功。
(2)陈老师与许多好教师一样,工作认真,爱荣誉,因此为一节公开课而精心准备。
但她又与许多教师一样有着代代相袭的缺点,搞虚假的公开教学,重视优秀生,忽视一般学生。
不过,她果断处事,勇于改正错误,仍不失为一名好教师。
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学生对小说中的字词、语段、人物、结构特色已初步感悟,教师通过让学生品读部分语段,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及这些方法对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结合书中具体语句,特别细腻的心理描写的分析,进一步分析李京京、程老师的形象并能对他们的形象进行自我评价,以提升学生认识事物特性和对事件的评价能力。
(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讨论)
1、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心声》,你是如何理解“心声”的?
2、你认为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
总结归纳:
第一层:即渴望亲情友情;第二层:渴望朗读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愿望;第三层:呼吁教育工作者理解尊重没一位学生的情感和愿望。
标题心声的内涵是比较复杂的,各方面的资料也有不同的解释。
对于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我主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通过交流看法,最后确定一致意见在班内交流。
小说的写作也很有特色。
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感悟、分析、归纳,每一个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意见。
因此,小说特色也放在组内探究和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心语传递
生活中,也许你也有过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说说你的经历和愿望。
学生在生活中,一定有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愿望,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写作实践
请你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倾诉是沟通的最好的方法,心声是人类最美的语言,通过让学生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短文,学习本文细腻的心理描写,让学生学会倾诉,学会情感交流。
说真话,诉真情。
•
(九)、板书设计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渴望朗读)(偷偷朗读、壮胆听读)(争取朗读)
本课亮点与教师个人专长
课前自读,课中听读、分角色朗读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入课堂,而且我认为这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发展情感、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心声”多重含义的挖掘中,教者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思维清晰明朗,对于引导学生体会新生的含义,领会文章的中心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加强注重学生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心语传递,写作实践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愿望,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已经形成了灵活、和谐的课堂运行机制。
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心声》教学设计头闸九年制学校王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