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

合集下载

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

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

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1、定义采集脚印是指在地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留下的人为痕迹, 是地面观测系统在三维数据体上留下的烙印。

关于采集脚印的定义各种文献略有不同。

Kurt 等( 1998) 定义为: 采集脚印是与地面上震源和检波器的几何分布密切相关的噪声。

Dave( 1999) 则认为:因观测系统引起的振幅变化、最终残留在数据体上的印迹, 即为采集脚印。

杨红霞( 2003) 对采集脚印的概念作了较全面的描述, 认为: 由滚动排列方式以及震源和接收器测线间隔决定的不完全采样, 会引起地震成像中出现周期性的振幅假象, 这些假象通常能在时间和深度切片上看到, 称之为采集脚印[1] 。

2、产生的原因不仅不规则的采集和空间采样不足会产生采集脚印, 而且规则的三维观测系统、规则的空间采样同样会产生采集脚印, 它们都影响地质目标的高精度、高质量地震成像,影[]响AVO属性的分析和速度分析。

采集脚印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地震波能量在地下反射界面上能量分布不均匀。

采集脚印一般表现在最终的叠加数据上, 从它的过程来说, 主要在于采集和资料处理两个方面. 在采集方面有观测系统方面的因素和非观测系统因素。

a 观测系统因素: ①炮点的线距和点距, 由于经济上的考虑, 这两个参数不可能很小, 总是比检波点距和线距大, 很难实现对称采样; ②检波点及其组合形式, 如检波器的组合压制了纵向的噪声, 却漏掉了横向的噪声。

③排列方式, 束状、斜交、垂直或不规测等不同排列关系。

这些因素造成了不同面元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分布的不均匀。

④排列片滚动的快慢。

滚动过快, 会加剧Crossline 方向唯一覆盖次数和振幅发生变化。

若观测系统设计不合理, 即便是再小的横向滚动距离, 也会产生严重的采集脚印现象。

b 非观测系统因素: ① 陆上的地表障碍或海上羽状电缆造成采样不规则; ② 仪器、天气和地表条件引起的噪声. ③ 震源和地下地质因素引起的干扰等。

压制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方法研究

压制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方法研究

压制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方法研究在地震资料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的好坏对于资料质量至关重要。

如何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是地震勘探的重要问题,其中采集脚印现象是影响观测系统品质的重要因素,从现象到分析实质,再从实质分析寻找压制方法。

一、采集脚印现象一个6线9炮观测系统,横向滚动20次,纵向滚动10次,从覆盖次数分布图可以看到,覆盖次数很均匀。

但从面元炮检距分布图及方位角分布图可以看到,面元与面元之间炮检距、方位角分布并不一致,成规律性变化。

二、采集脚印实质(一)横向分析从上到下分别是第1炮的反射点,第2炮点的反射点……..蓝框所标示的是横向第一个满次面元,横向覆盖是3次,从这个满次面元可以看出,它是由第1炮激发,第3条线接收,第4炮激发,第2条线接收,第7炮激发,第1条线接收得到。

(二)纵向分析上图是纵向滚动12排炮观测系统,右图是一条排列所形成的反射点,从右到左分别为第1排炮反射点、第2排炮反射点………从图中可以看出满次面元由第12 排炮的第1道,第11排炮的第7道,第10排炮的第13道…….第1排炮的第67道组成。

三、消弱采集脚印影响的方法覆盖次数很均匀的情况下,但在叠加组合响应图中面元属性成周期性变化[1],变化周期是12,所以减小接收线距可以减小采集脚印的周期,减弱采集脚印的影响。

炮排距由150m缩小为100m,周期由6变为4,由此可见,缩小炮排距可以降低采集脚印周期,减小采集脚印影响。

虽然采集脚印的周期相同,覆盖次数越高,则相邻面元的叠加组合响应越接近,覆盖次数越低,相邻面元的叠加组合响应相差越大,所以覆盖次数低的观测系统比覆盖次数高的观测系统所产生的采集脚印现象越明显。

四、结论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维观测系统中的采集脚印现象,是由于炮点在横向和纵向滚动过程中造成的不同炮点与检波点相对位置的变化[2],这种变化导致每个CDP点炮检距、方位角分布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此导致各面元的叠加组合响应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要最大可能的削弱这种采集脚印的影响,减小接收线距、减小炮排距、提高覆盖次数但采取这三种方法的同時,又会大大增加野外采集工作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按照具体的实际情况要求,选用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将采集脚印的影响降低为最小。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以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为例.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以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为例.

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以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为例2010-10-02川东南官渡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悬崖峭壁林立,沟壑纵横,为典型的山地地形.野外地震资料采集难,如激发接收条件横向变化大,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严重等.为此,开展了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研究.首先进行了面向地质目标的精细设计,包括对采集参数的综合分析和论证、观测系统设计等,确定了适合该区高精度勘探的采集参数,所采用的宽方位斜交观测系统使反射面元和方位角分布更加均匀,因此可以消除由地面障碍物和地下阴影造成的影响,以及获取地下裂缝信息;通过高密度表层结构调查,以及对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合理的表层结构模型,提供了精确的静校正数据;对于接收点和激发点的`布设,采用了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精度卫星图片结合的方法,对于不能布设炮点的地区则采用变观的方法解决丢炮问题.在官渡地区,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获得了信噪比高、高频成分和层间信息丰富、构造形态清晰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作者:谭胜章杜惠平宋国良吴建红 Tan Shengzhang Du Huiping Song Guoliang Wu Jianhong 作者单位:谭胜章,杜惠平,Tan Shengzhang,Du Huipi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第六物探大队,江苏南京,210009)宋国良,Song Guolia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第六物探大队,江苏南京,21000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吴建红,Wu Jianho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00)刊名:石油物探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年,卷(期):2007 46(1)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官渡地区山地地震勘探采集技术斜交观测系统采集参数分析。

地震勘探三维高密度数据采集方法和相关的技术

地震勘探三维高密度数据采集方法和相关的技术
地震勘探三维高密度数据采集 方法和相关的技术
报告提纲 1.什么是高密度地震采集? 2.高密度采集的预期目标 3.高密度地震剖面与常规剖面的对比实例
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 ➢使用数字检波器 ➢提高空间采样率
高密度地震采集
自从20世纪70年代地震勘探实现数字化以来,地震 勘探仪器接收来自检波器的信号仍然和以前的光点 记录地震仪和模拟地震仪接收的信号一样都是模拟 信号。
地震波的保真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提出.但是, 由于原始记录本身的不足、处理方法不当和理论上 的认知度以及客观上的实际因素等原因,保真问题 一直远未达到满意的程度.
Shot line
正交观测系统 “十”字交叉道集的抽取方法
炮模板
y (crossline) x (inline)
最大非纵距 接收线模板
中点覆盖模板 纵向最大偏移距
Cross-spread: W(t, X,ys,xr,Y)
陆地观测系统(左图)抽成十字交叉排列(右图)
高密度地震采集
观测系统设计的技术准则 (1) 加密空间采样,提高覆盖次数; (2) 有利于室内去噪(面波,散射,环境噪音等); (3) 保证无假频破坏有效信号;
信号在进入野外地震仪由前置放大器放大后经过模 数转换器进行数字化采样转化为24位的数字,并按 采样先后记录在数字磁带或磁盘上;
高密度地震采集
野外记录不是按道记录排序的,必须将它解编为按道 顺序的记录;
常规地震采集过程
高密度地震采集
由于检波器是模拟信号,检波器的输出对地面振动的 振幅谱和相位谱即原始记录是有选择的. 不同谐振频 率的检波器,用于不同的勘探目标.
高密度地震采集的预期目标
分辨这种横向变化的横向分辨率可称为分析统计性 的横向分辨率.高密度地震采集想提高的横向分辨率 就是指这种分辨率.它可以通过小波分析和地震波形 变化特征的统计和模式识别方法来达到提高横向分 辨率和辨认岩体细节的目的.

大型村镇下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大型村镇下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Absr c t a t:I r rt mprvedaa a qu sto fe t ft e dm e ina es c p o p c i d rlr e twn, i ng a h e t es n o de o i o t c iiin e cs o hre— i nso ls imi r s e tngun e a g o ami tt e faur o o s i he c n tuci n a e s m e s e ilmeho r e s h a p ca b e v to y tm , e i g d tc os, o i g i s r ft wn n t o sr to r a, o p c a t d wee us d,uc s s e ilo s r a in s se d nsn ee tr m vn n pie pont ic e sn he r c i ig a r n e n ,h a e o mald u n de p we l a d S n. e u po e o he e meho st v i i ,n r a i g t e e vn ra g me t t e us g fs l r g i e l, n O o Th p r s ft s t d wa o a od te d sr to ft e b l i g o r u h e tucin o h uid n n g o nd. n t o re o t r c si g, u f c n l r e o I he c u s fdaa p o e sn s ra e pa eswe e rc mbie o e s e te qu lt fc l n d t n ur h aiy o o - lce aa. e td d t
Ke ywor ds: es i o p ci g; tco s; tra c uiiin;il c uiiin;o s im c prs e tn dee tr mae ila q sto fe d a q sto t wn

地震采集脚印综合评述

地震采集脚印综合评述

・专论与综述・地震采集脚印综合评述张军华1 张 帆1、2郑旭刚1 王 伟1 朱 焕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胜利油田物探公司 山东东营)摘 要:文章介绍了采集脚印的基本概念和由来,以模型资料研究结果为例,指出了采集脚印的基本特征,阐述了解决采集脚印的四种方法:①采用宽方位角采集;②提高覆盖次数;③基于照明度分析、面向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④选择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

对于采集脚印处理,则重点介绍了二维波数域滤波方法,并给出了处理流程、应用实例和效果比较。

关键词:采集脚印;观测系统;物理模型;时间切片;K x 2K y 滤波器中图法分类号:P63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134(2007)05200012040 引 言采集脚印(Acquisition Footprints ),又称为采集足迹或采集痕迹,是近几年地球物理界开始关注的一种噪声新概念。

它是由观测系统设计本身引起的,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会在资料处理时得以放大,最终残留在地震解释数据中,给地震精细解释带来假象。

国外中发现了采集脚印现象。

当海上羽状电缆或陆上因地表障碍造成检波点空间采样不规则时,会导致地下面元之间属性分布不均匀,进行三维DMO 或三维叠前偏移时,这种影响会被强化[1]。

采集脚印现象最早是由Meunier (1992)在3D 数据中发现的,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个早期处理解决方案[2]。

Later Gulunay 等(1994,2000)提出了应用于频率切片的自适应波数陷波器来解决采集脚印现象[3]。

Drummond 也提出了波数域确定性的陷波滤波器来解决采集脚印现象,只不过他采用时间切片。

由于以上方法在滤波器的推导和随时间变化的噪音模型上不是自适应性的,所以他们建议应用自适应的噪音消除作用。

此后,S oubaras (2002)提出了在3D 数据中的几何形态驱使决定性的时间切片滤波器方法[4]。

压制“采集脚印”方法论文

压制“采集脚印”方法论文

压制“采集脚印”方法的研究摘要: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勘探一种噪声的新概念,他的存在严重的影响着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它由观测系统因素和非观测系统因素两方面引起的。

因此在地震数据采集阶段要合理的设计采集参数,尽可能采用均匀空间采样,使得地震道的各个属性趋于平均。

除此之外还要在优化处理方法,在叠前可以通过插值重构或者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规则化。

在叠后可以利用用奇异值分解理论或者kxky域陷波滤波等方法来对采集脚印进行压制。

压制采集脚印对地震勘探的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the acquisition footprints is a new conception describing a kind of new seismic noise. its existence seriously influences the improvement of seismic resolution. it caused by two factors.one is geometry system, the other is non- geometry system.as a result, we should design rational acquisition parameters in the acquisition stage,using uniform spatial sampling as far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average the seismic attributes. in addition, we should optimize processing method. in the pre-stack stage,interpolation or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can be used to regularized the seismic data. in the post-stack stage, we can use the singular value theory or the kx-ky filtering method to suppress the acquisition footprints. suppressionacquisition footpri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seismic exploration.关键词:采集脚印;时间切片;观测系统;面元;加权法;奇异值;kxky滤波key words: acquisition footprints;time slice;geometry;bin;weighted method;single value;kx-ky filter 中图分类号:t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97-020 引言“采集脚印”又称“采集痕迹”,是一种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地震噪声。

三维地震野外数据采集

三维地震野外数据采集

三维地震野外数据采集三维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是一种面积接收技术,它在单位面积上的工作量多,成本较高,所以在哪些地区进行三维地震观测是要认真分析的。

三维地震工区的确定是首先遇到的问题,接着就要根据地震。

地质条件设计三维地震观测系统。

同时还要选择三维观测的各种参数。

一、三维地震工区的确定确定进行三维地震工作的根据是地下地质、地震条件和地面地形地貌条件,并以前者为主。

工区的观测面积要根据构造的大小、目的层的深度和倾角与走向来决定。

决定工区观测范围时还要考虑需要满足覆盖次数的地下范围和偏移前后数据占有空间的不同。

三维地震工作在勘探开发的哪个阶段采用,也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1. 三维工区面积的确定要在某个地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一经确定之后,就要对这个地区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工作进行施工设计。

而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要确定工区面积的大小,工区面积的大小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大小、埋藏深度和倾角有关。

一般来说,所要搞清的地下地质构造越大,地面工区面积就越大;深度和倾角越大,地面工区面积也越大。

所以要确定地面工区面积的大小,首先要确定地下勘探面积(满覆盖面积),然后计算偏移范围,最后才能确定地面施工面积。

(1) 地下满覆盖面积的确定需要用三维地震勘探搞清的地质构造、地质体或各类油田的范围叫地下勘探面积(满覆盖面积)。

地下满覆盖面积的大小,可预先根据有利区的范围,在以往的构造图上粗略确定,然后考虑其它影响因素(降低勘探费用,工区规化要整齐等),最后确定地下满覆盖面积。

(2) 偏移范围的确定地下满覆盖面积初步确定后,应考虑各目的层由于向工区外倾斜的倾角引起地面接收范围的扩大。

这个扩大的范围称为偏移范围(即四周镶边的宽度)。

偏移范围也可以理解为倾斜地层(反射同相轴)在偏移处理中使其恢复到正确的地下位置所应移动的水平距离。

对于一个倾斜反射同相轴进行偏移时的最大水平距离M,可用下式计算(5.2.1)式中t0——地震波的双程法线旅行时; V——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φ——最深目的层的最大倾角。

地震采集技术设计

地震采集技术设计

Dealing with obstacles: Seria hi-res 3D survey
(from Paul Wood, 1999 SEG)
四、采集脚印分析—3.减小采集脚印的方法
激发、接收首先要考虑选型一致 激发、接收参数的选取考虑子波的一致性
x
obstacle
x
x
x
x
x
receiver line
ooooooooooo
x
x
x
x
midpoint centering solution
x shotline
x
x
x
offset shots
x
x
obstacle
x
x
x
x
x
receiver line
ooooooooooo
x
x
x
x
Data gaps due to obstructions Ch. 4.6.8
Brick geometry - difference between inline and crossline Fig. 7.10 character
Inline
Crossline
1.0
2.0 t (after Moldoveanu et al., 1999 SEG)
五、问题探讨—1.采集脚印分析
SEGY
库车却勒地区
数 据 生 成 模 块
2.0
time in s 3.0
Ch. 5.3.2.5
五、问题探讨—1.采集脚印分析
产生采集“脚印”的原因: 1. 观测系统 2. 不同激发、接收方式 3. 激发、接收条件变化 4. 地形条件变化等 5. 静校正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采集脚印分析与压制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采集脚印分析与压制

ISSN 1009-2722CN37-1475/P海洋地质前沿Marine Geology Frontiers第36卷第3期Vol 36No 3陈 玺,李丽青,文鹏飞,等.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采集脚印分析与压制[J].海洋地质前沿,2020,36(3):44-50.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采集脚印分析与压制陈 玺,李丽青,文鹏飞,薛 花,徐云霞,张旭东(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075)摘 要:在三维地震资料采集中,由于观测系统本身的原因及采集条件等因素在地震数据体上形成了采集脚印,在海域资料中表现为条带状的振幅异常。

采集脚印的存在,影响着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以及后续的地震反演、属性分析和AVO研究。

尤其在水合物地震资料分析中,精确的成像以及可靠的地震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关乎精确识别水合物分布。

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神狐海域地震资料的采集脚印现象并采取了有效的压制技术,为后续通过地震反演、属性分析和AVO反演研究精细刻画、描述构造形态、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分布和预测天然气水合物有利富集区带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关键词: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三维地震;采集脚印中图分类号:P744.4;P73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028/j.1009-2722.2019.1001 工区地质及地震资料概况南海北部陡坡区内的神狐海域是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的重点区域。

2007年我国首次在神狐海域实施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功钻获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实物样品[1-3],2015年我国在该海域再一次实施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在其中4个站位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取心,全部获得了水合物实物样品,进一步确认了该海域广泛发育天然气水合物[4-5]。

正是在丰富的实际资料和理论成果支撑下,确定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该海域开展。

在构造上,神狐海域隶属于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在地理上,神狐海域位于南海北部陆坡区中收稿日期:2019-04-28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307405);自然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KLMMR-2015-A-10)作者简介:陈 玺(1984—),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资料处理及研究工作.E-mail:cxfox_2000@163.com段的神狐暗沙东南海域附近,也就是处在西沙海槽和东沙群岛中间的海域[6](图1)。

影响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因素分析

影响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因素分析

影响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因素分析碗学俭;王广智;杨波;张玲;张松平;郭立杰;葛雪钦【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09(014)006【摘要】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固有属性,是由观测系统炮检点分布和施工方式不均匀性而产生的,严重影响采集资料振幅保真度,从而影响采集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效果.通过应用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分析评价技术,定量对比分析三维观测系统不同道距、激发线距、不同排列线距、不同滚动距离、不同目的层深度等对采集脚印的影响情况,揭示了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和采集脚印的内在联系,为从设计源头入手压制采集脚印、优化三维观测系统提供了手段.【总页数】5页(P60-64)【作者】碗学俭;王广智;杨波;张玲;张松平;郭立杰;葛雪钦【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省濮阳市,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省濮阳市,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省濮阳市,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省濮阳市,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省濮阳市,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省濮阳市,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省濮阳市,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VSP观测系统采集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J], 赵茂强2.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 [J], 碗学俭;杨波;孙德福;葛雪钦;吴小延3.三维观测系统与采集脚印 [J], 侯成福;蒋连斌;高书琴4.地面微地震监测采集观测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大庆SZ探区为例[J], 任朝发;赵海波;陈百军;冯程斌;张晟瑞5.三维地震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 [J], 骆宗强;魏伟;孙伟家;管西竹;符力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勘探中的“采集脚印”问题

地震勘探中的“采集脚印”问题

地震勘探中的“采集脚印”问题王彦仓;叶秋焱;张树森;柳溪【摘要】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acquisition footprint" in recording geometry. The effect of "acquisition footprint" on the seismic attributes and reservoir prediction was first analyzed, and then the self-adaptive filtering method was used to eliminate the " acquisition footprint" , thus inhibiting the interference of "acquisition footprint" in the post-stack seismic dat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n seismic attributes and reservoir prediction before and after eliminating the " acquisition footprint" ,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method for eliminating acquisition footprint.%重点分析观测系统引起“采集脚印”的原因,研究观测系统引起的“采集脚印”对地震资料属性以及储层预测的影响,通过自适应滤波方法消除“采集脚印”,在叠后地震数据体上压制“采集脚印”干扰.通过分析对比滤除“采集脚印”前后地震资料属性以及储层预测效果,研究“采集脚印”的影响及其消除方法.【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1(035)005【总页数】6页(P652-657)【关键词】观测系统设计;“采集脚印”;地震属性;炮检距;适应滤波【作者】王彦仓;叶秋焱;张树森;柳溪【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066552;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066552;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066552;华北油田公司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河北任丘066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随着岩性油气藏和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对地震成像分辨率和地震资料的细节刻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

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

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碗学俭;杨波;孙德福;葛雪钦;吴小延【摘要】"采集脚印"是三维地震勘探中的一种地震噪声,是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固有属性,严重影响采集资料的振幅保真度及处理和解释效果.本文论述的三维观测系统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技术可定量描述三维观测系统接收、激发参数及施工方式与采集脚印的关系,综合考虑道距、接收线距、炮点距、炮线距、排列滚动线数、地层深度及变观方式等因素对形成采集脚印的影响,提供了从设计源头压制采集脚印、优化三维观测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在地震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Footprint",a kind of noise of 3-D seismic, is mainly depend on seismic geometry. It harms amplitude fidelity during data acquisition, and affect badly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3-D geometry footprint, which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iver parameter,source parameter and operation procedure.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footprint, such as receiver interval, receiver line interval, source interval, source line interval, number of rolling lines, target depth,and geometry changes,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uppress footprint from geometry design and optimize 3-D seismic geometry.【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1(046)003【总页数】7页(P357-363)【关键词】采集脚印;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地震数据采集;接收参数;激发参数;定量分析【作者】碗学俭;杨波;孙德福;葛雪钦;吴小延【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濮阳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濮阳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濮阳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濮阳457001;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南濮阳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采集脚印是指在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留下的人为痕迹,通常在地震剖面或切片上的局部位置出现振幅条带状的变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地震噪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
摘要:文章介绍了采集脚印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指出了采集脚印的基本特征,阐述了压制采集脚印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三维地震采集脚印观测系统
采集脚印( Acquisition Footprints) , 又称为采集足迹或采集痕迹,它的研究是地球物理勘探领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涉及采集、处理和解释等多个环节, 是近几年地球物理界开始关注的一种噪声新概念。

任何三维观测系统都会产生采集脚印。

国外, 采集脚印的研究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 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定义
采集脚印是指在地震数据的采集过程中留下的人为痕迹,是地面观测系统在三维数据体上留下的烙印。

关于采集脚印的定义, 各种文献略有不同。

Kurt等( 1998) 定义为: 采集脚印是与地面上震源和检波器的几何分布密切相关的噪声。

Dave( 1999) 则认为:因观测系统引起的振幅变化、最终残留在数据体上的印迹, 即为采集脚印。

杨红霞( 2003) 对采集脚印的概念作了较全面的描述, 认为: 由滚动排列方式以及震源和接收器测线间隔决定的不完全采样, 会引起地震成像中出现周期性的振幅假象, 这些假象通常能在时间和深度切片上看到, 称之为采集脚印[1]。

2、产生的原因
不仅不规则的采集和空间采样不足会产生采集脚印, 而且规则的三维观测系统、规则的空间采样同样会产生采集脚印, 它们都影响地质目标的高精度、高质量地震成像, 影[]响A VO 属性的分析和速度分析。

采集脚印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地震波能量在地下反射界面上能量分布不均匀。

采集脚印一般表现在最终的叠加数据上, 从它的过程来说, 主要在于采集和资料处理两个方面. 在采集方面有观测系统方面的因素和非观测系统因素。

a 观测系统因素: ①炮点的线距和点距, 由于经济上的考虑, 这两个参数不可能很小, 总是比检波点距和线距大, 很难实现对称采样; ②检波点及其组合形式, 如检波器的组合压制了纵向的噪声, 却漏掉了横向的噪声。

③排列方式, 束状、斜交、垂直或不规测等不同排列关系。

这些因素造成了不同面元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分布的不均匀。

④排列片滚动的快慢。

滚动过快, 会加剧Crossline 方向唯一覆盖次数和振幅发生变化。

若观测系统设计不合理, 即便是再小的横向滚动距离, 也会产生严重的采集脚印现象。

b 非观测系统因素: ①陆上的地表障碍或海上羽状电缆造成采样不规则;
②仪器、天气和地表条件引起的噪声. ③震源和地下地质因素引起的干扰等。

c 资料处理方面:如不准确相干噪声衰减, 包括地滚波、多次波和假的散射噪声等; 不准确的长波长静校正、动校正和远道切除、三维DMO 和三维叠前偏移等; 叠后的去噪处理, 如F-X-Y 随机噪声衰减和相干滤波等[2]。

3、采集脚印的基本特征
采集脚印的定义描述强调了生成采集脚印的两个主要因素, 即震源和接收器测线间隔采样及滚动排列方式。

熊金良等(2006) [4]通过观察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得出采集脚印在形成机理、表现形式和对资料的影响等方面的特点有:
①在观测系统设计时, 震源和接收器测线间隔采样及滚动排列方式的变化都可产生一定程度的采集脚印;
②在微震扰动背景下, 采集脚印的振幅水平与背景振幅属于同一数量级, 因而可以观测到与理论分析相吻合的各种特征的采集脚印图像;
③虽然采集脚印噪声水平对强反射信号影响不大, 但它足以影响中、弱反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 从而影响中、深层地质目标的地震成像质量;
④采集脚印是一种周期性的规则噪声, 在地震物理模拟中由于已知地质模型, 可以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进行预测、识别。

4、压制采集脚印的方法
Hill( 1999)认为有三种途径来压制或消除采集脚印, 第一种是通过采集系统的参数使不同偏移距的道数变化最小;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叠前处理使要叠加的道集间差异最小; 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叠后处理压制采集脚印;第四种途径是在DMO 和叠前偏移过程, 采用加权函数或最小数据条件在DMO 和叠前偏移中来消除。

①在野外工作方法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宽模板( 宽方位角) 采集、提高覆盖次数、选择恰当的观测系统参数等几个方面来削弱采集脚印的影响[3]。

②数据处理时,要在精细资料处理方面多下功夫。

地震数据处理时选择合理的速度和流程, 进行精细速度分析, 是消除处理脚印的最有效办法。

叠前处理时,针对覆盖次数、偏移距和方位角进行插值或校正来重建。

有关此方面的方法,有:1)Canning和Garder(1996) 应用DMO和反DMO 规则化三维数据; 2)Biondi(1998)通过旋转方位角和改变偏移距来做方位角校正;3)Bleistien 等(2000) 提出变速度的克希霍夫数据映射方法; 4)Stolt ( 2002) 提出三维地震数据映射和重建的方法( DRC);5)对于规则三维和非规则三维数据的合并, Sekulic Dejan 提出在临界角内采用叠前合并能有效减少采集脚印的影响。

叠后衰减采集脚印的方法很多, 如道混合、F-K 滤波, 三维真振幅倾角滤波, 针对时间切片的F-KX-KY方法( Gulunay1994, 2000) , 奇异值分解的方法( Al_Bannagi, 2004) ,Soubaras( 2002) 提出的基于叠加数据偏移距分布的K X-K Y 方滤波方法, Drummond J. M. 采用自适应陷波滤波方法[2]。

参考文献:
[1]张军华,张帆,郑旭刚等.地震采集脚印综合评述[J].石油仪器.2007,21(5):1-4
[2]麻三怀, 杨长春, 韩晓丽等.采集脚印分析和处理方法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2): 500- 507
[3]董世泰,刘雯林,乐金.压制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脚印的方法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42(1):7-11.
[4]熊金良,狄帮让等.基于地震物理模拟的采集脚印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41(5):493-4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