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八下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精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八班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第1课时虽有嘉肴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熟悉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珍宝,是才智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高校》《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经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知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把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
《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味美)④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⑤虽有至道(的道理)⑥教学相长(增长,促进)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⑧教然后知困(困惑)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3)古今异义词①虽有嘉肴(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思路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思路一、前言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深入研究语文教育规律,广泛吸收先进教育理念,精心编写而成。
该教材以经典与现代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二、教材解读2.1 教材结构《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两篇精讲课文和若干篇自主阅读课文。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古代诗词、散文,也有现代小说、散文,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
每个单元后设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栏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
2.2 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论证方法等;-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不同风格、流派的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写出有思想、有感情、有艺术性的文章;-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
2.3 教学重难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有:- 词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 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口语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思路3.1 教学方法- 精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对精讲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结构、论证方法等;对自主阅读课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讨论与课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课后实践,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启发式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题相关的故事、事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2. 精讲分析: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重点词语、句式,阐述文章结构、论证方法等;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等任务,巩固课堂所学;5. 语文综合性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导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导一、教材分析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延续了八年级上册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现代文、古代文、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同时融入了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文学之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 提高写作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
4.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课文中的知识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教师应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跨学科教学:结合历史、地理、哲学等学科,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备课指导1. 备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过程符合教材要求。
2. 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3. 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备作业:精心设计作业,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备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总结教学过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和备课指导,相信教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演讲语言各领风骚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八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演讲语言各领风骚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
以下是有关演讲语言,各领风骚的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演讲语言,各领风骚湖南省株洲外国语学校谭四云任钰琳【文章】第四单元课文+《主题丛书4》激情演说单元整合课【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把握不同演讲稿的演说风格,再现演讲者当年的演说风采。
2.培养自己演讲的风格。
【学习重点、难点】演讲稿不同风格的把握和演绎。
【课内探究】激情导入:每一束艳丽的花朵都有着独具特色的绰约风姿,每一种风格的演讲都闪耀着演讲者语言、思想和品德的光辉。
打开书本,你便结识了许多充满睿智的老师。
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派别、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演讲词在这里汇合,汇合成一股撼动人心的洪流。
活动一:读一读,感受风格1.教师出示演讲风格的大致类型:谈话型自然朴实,亲切委婉激昂型激越高昂,豪壮奔放严谨型平实严密,逻辑性强绚丽型浓墨重彩,词藻华丽庄严型庄重肃穆、沉稳典雅幽默型生动形象,幽默诙谐柔和型轻柔委婉,纤秀清丽2.速读这四篇演讲稿,请说说它们各自的风格类型。
3.诵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体会不同风格类型演讲的语言特色。
活动二:议一议,诠释风格1.小组讨论:这四种不同风格类型的演讲该如何把握和再现?2.个人展示,演说不同风格的演讲片段。
活动三:诵一诵,演绎风格1.快速阅读语文主题丛书第四册第四单元激情演说,任选两篇,说一说它们的风格类型。
2.小组活动:各组员从本单元中任选一个片段,以接龙的方式用不同的风格诵读演绎。
活动四:悟一悟,形成风格独特的演讲风格,将使你在众多的演讲者中出类拔萃,使听众对你的演讲久久难忘。
那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呢?1.演讲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2.演讲要切合自己的性格。
3.演讲要切合自身的教养。
风格这东西需要自我揣摩、自我训练,需要长期向他人学习和亲身实践才能形成,只要我们长期总结、修正、积累,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就形成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本篇文章是一份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探究《社戏》和《故乡的年戏》两篇文章,让学生能够读出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味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课前预中,学生需要通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文章,勾画出童年的美好回忆。
在课内探究中,学生需要进行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说说记忆里的那些“戏”事,包括简要介绍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看戏”的段落并分析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
第二个活动是品品字里行间的那些醇香,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并通过阅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其他文章,体会作者透露出的情感。
机灵的老包三展现出了他的弹弓技巧,迅速地掏出弹弓,装上石子,拉开弹弓射击,一气呵成,毒蛇被他打中了七寸,瘫倒在地,老包三威风凛凛。
童年的豌豆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和美好回忆。
从青翠欲滴的豌豆苗,到宝石般的豌豆荚,再到绿白相间的豌豆饭,以及红糖豌豆汤、红糖豌豆糕、着面豌豆、油光光的盐油豌豆。
现在,我对往事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本单元的研究目标是诵读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了解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在课前预中,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圣地延安和延安精神。
在课内探究中,我们要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来悟感情,并明确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抒情的线索。
活动三则是要了解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回延安》和《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是本节课的教材,我们要反复诵读、揣摩,体会作者如何将情感蕴含其中。
诗歌的开头运用祈求的语气,表达了诗人的激动和急切。
诗人善用动作表达情感,如“抓”“贴”“搂”“扑”,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如拟人、夸张、排比、比兴等。
此外,诗歌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读来亲切自然,运用了信天游的形式,这些都是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1.诵读《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比较这两首诗在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2.进行小组讨论,明确“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信天游是一种民歌,属于山歌,流行于陕北地区。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下《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关于大雁归来的知识,反思“事理说明文"的定位。
2. 通过大雁低语、玉米地觅食、沼泽地集会鸣叫三段细节描写的品读,理解作者“土地共同体”的伦理观。
3. 通过大雁联合的联想,深入思考“人类共同体"的理念。
4. 帮助学生树立“地球共同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大雁低语、玉米地觅食、沼泽地集会鸣叫三段细节描写的品读,理解作者“土地共同体"的伦理观。
教学难点:通过大雁联合的联想,深入思考“人类共同体”的理念。
帮助学生树立“地球共同体"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阳春三月,又是候鸟启程的日子,燕子南飞,大雁北归,我们头顶的天空又多了一道风景线。
生态学杰、环境保护主义利奥波德在他美国北部的沙乡农场,翘首期盼板书:大雁归来二、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征屏显1:说明文的特征第一,以传递信息“使人知”为写作目的,这是说明文文体的核心特征;第二,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为主要内容;第三,以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等具体的说明方法为主要表达方式;第四,语言风格平实客观,普遍追求“说清楚"而非“说得漂亮”。
找出文中最像说明文的语段或句子,并说说你从中获得关于大雁的哪些知识。
预设:1—2,大雁准时归来;3,大雁是笔直飞行的;5,3月,沙乡农场的大雁开始归来,数量很多;7—8,孤雁很忧郁,大雁过着群居生活;9—10, 4月,沙乡农场大雁最盛,5月份,沙乡的大雁会减少;12,每年3月,大雁开始联合迁徙。
板书:定时、直行、群居、联合、随着时间推移,大雁在沙乡的情况。
屏显2:单元单元导语指出: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事理说明文侧重对事物内部事理的阐释,包括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发展、关系以及背后的原理、规律、机制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声情并茂地朗诵古诗,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素养。
2.任选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古诗,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体会到不同种类艺术的相通之处,能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效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3.围绕所选主题选择恰当的古诗,并能有序、合理地辑录所选古诗。
能给本组辑录的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和点评。
【教学重点】围绕所选主题选择恰当的古诗,并能有序、合理地辑录所选古诗。
能给本组辑录的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和点评。
【教学难点】围绕所选主题选择恰当的古诗,并能有序、合理地辑录所选古诗。
能给本组辑录的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和点评。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导入新课同时同步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画面)多媒体播放舒缓的音乐,同步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画面,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感受中进入本节课学习。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欣赏到一年四季的美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了春天的生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展示了夏天的活力;“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发现了秋天不一样的色彩;“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传递了冬天的清冷。
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吧!设计意图:用课内学生较为熟悉的诗句导入,可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活动展示(一)声情并茂诵古诗1.成果展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2—3首诵读或吟唱,通过调整语气、语调、轻重音和节奏,吟诵出情感的表达。
(2)学生评委按照评分表给各组代表选手打分。
(教师明确需要注意项目:诗作解读准确、诵读设计合理、诵读配乐合适、情感表达恰当、节奏把握精准、整体效果良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全套)【精品】
1 社戏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
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八下历史部编版教学设计
八下历史部编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以及历史事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本教学设计将围绕八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的教材内容展开,包括以下主题: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概述、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近代中国的外交与对外侵略、近代中国的文化与思想变革。
三、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概述1.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自主探究,如:近代中国大事件有哪些?近代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1.2 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概述,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中国近代化启示等。
1.3 操作活动: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2. 第二课时: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2.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冲击。
2.2 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容,包括社会制度的改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等。
2.3 操作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对比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现代社会的差异和联系,让学生能够把历史与现实进行关联。
3. 第三课时: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3.1 导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近代中国政治变革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3.2 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内容,包括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
3.3 操作活动:进行个人写作,让学生就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思考与总结。
4. 第四课时: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4.1 导入: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整体教学设计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漫步古文雅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围绕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文主题“游目骋怀”,确立核心任务“撰写文言文评析文章”,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本”“析文悟情,探意得趣”“观彼珠玉,抒己之思”三个课段开展翻译疏通、欣赏探究、拓展阅读、思考写作等学习与评价活动,让学生在评析经典古文中,进一步理解古代文言之美。
【设计背景】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三篇文言文为《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均为经典篇目,属古代的“记”文体。
《桃花源记》记事,《小石潭记》记游,《核舟记》状物,内容各异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与智慧。
学习三篇文言文,一要积累文言知识,加强古诗文阅读的语感;二要品味“杂记”文体语言简洁凝练、情味朴素隽永的特点;三要阅读评析文章,思考探究文章主旨,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与思考完成评析文章的写作。
“漫步古文雅苑”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任选一篇课文撰写评析文章。
《桃花源记》记叙了一次奇幻神秘的秘境之旅,文风朴实清新,情节曲折离奇,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小石潭记》融情于景,通过环境的凄清冷寂抒发作者贬谪失意的苦闷心情;《核舟记》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空间说明顺序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三篇文言文的言语形式各有特点,但都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很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理解与评析能力。
学习流程设计了三个课段。
第一课段解决的是“语言积累”和“语言感悟”的问题,通过词汇积累、句子翻译等读懂古文;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会古文的节奏、韵律、情感之美。
第二课段解决的是“结构分析”“语言鉴赏”和“主旨探析”的问题,让学生走入文本,并且在相关文献的帮助下深入探究文本内涵。
第三课段解决的是“写”的问题,阅读好的评析文章,并基于第二课段的赏析与探究,找准评析切入点,撰写评析文章。
三个课段通过精读文本、拓展阅读、梳理筛选、积累应用、思考探究、写作等任务驱动,让学生品味、理解中国古典文言之美,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这一主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政治常识,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方面,还需通过具体案例和材料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法治观念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材中的案例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法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2.使学生认识到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培养学生的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
2.学生对法治观念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材料,用于引导学生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制作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的政治体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政治常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教师讲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关系。
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创新思维。
4、结合单元主题,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单元导入(2课时)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科技视频、阅读科技新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 出本单元的主题。
2、精读课文(8课时)
四、教学评价策略
1、形成性评价策略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 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终结性评价策略
通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 习水平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4、写作指导(2课时)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进行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的写作指导, 让学生掌握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5、单元总结与评价(2课时)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实施策略
1、情境创设策略
通过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科技展览、专家讲座等,让学生身临其境 地感受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谢谢观看
一、单元整体教学与作业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它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和组织,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作业设计应当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既要考虑学生的 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二、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作业 设计
为主题,涉及了科技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多种文体,对于培养学生的 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数]二教时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文学的源头。
今天我们学习的二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一郎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
”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á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
寤,醒着。
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边。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四、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口译全文。
第二教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具体研习1、从内容上来说这二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人教版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优秀案例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第六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单桂花课程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的艰辛和巨大成就。
2、通过总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3、通过整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挫折,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艰辛的探索,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误。
二是建设成就,介绍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模范人物。
本课教材通过这两条主线,既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辛,道路的曲折,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展趋势。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时空观念、掌握了一定的史料实证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价值观。
但是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层次多,理论色彩浓,学生又缺乏亲身的感受。
因而学生要正确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图像或资料,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各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
在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难点问题分层解析,通过设问置疑,层层递进,形成对历史史事的客观判断。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思路
部编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思路一、教材解读《语文》八年级下册是部编统编教材中的一本重要教材,本教材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欣赏、写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写作能力。
以下是对该教材的解读:1. 语言文字: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词汇的积累、句式的运用、修辞手法的理解等。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文本,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文学欣赏:本教材通过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古代诗词、现代小说等,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写作: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等,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写作指导和范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二、教学思路针对《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教学,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教学思路:1.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如科技产品、健康饮食等,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解读和讨论。
2.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写作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堂作文、小组写作、写作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
4.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综上所述,针对《语文》八年级下册的教材解读与教学思路,我们应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甄选3篇)
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甄选3篇)1.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春酒》文字生动、情感温馨的美文。
作者通过日常生活,诉说自己对童年、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适合八年级学生阅读,有利于引领学生感受亲情,珍爱童年,懂得尊敬长辈,培养良好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积累“炮制、挑剔、薏仁”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和极富情趣的细节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珍爱童年,学会尊敬长辈,丰富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的亲情之美。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之美和细节之美一、导入1.同学们,有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是谁,对故乡,对亲朋,对童年如此眷恋,是台湾女作家琦君。
2.请看屏幕,看这位已经年迈而不失优雅、充满书香味的老人。
(学生满含敬意,齐读作者简介。
)3.其实她的作品和她的名字、和她这个人一样美丽,让我们欣赏三个片段:a.《桂花雨》(童年的快乐)b.《长沟流月去无声》(思乡的惆怅)c.《髻》(母女情深)学生齐读,教师提问:(1)这三段文字最能让我们产生共鸣,体味童年快乐的是哪一段?(2)琦君把飘落的桂花比作雨,多么奇特的想象,南宋志南和尚不也有诗句把话比作雨吗?是哪两句诗?(“沾衣欲失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4.此刻,多情的作家又为我们斟满了一杯香甜的春酒,就让我们从中品味出母爱的真、人情的善、民风的美。
二、学习课文1.交流初读的感受,共享发现的快乐:这篇文章历来被人们喜爱,已被众多的学者、文学爱好者研究透了,同学们通过预习,也一定有不少收获。
今天,我更希望同学们说说自己独特的研究和发现,让我们共同享受发现的快乐。
2.深入文本与人物对话:同学们在初步的探究中,不仅品尝到了语言的美,春酒的美,更感受到了人之美,是的,“人”才是故事中的最佳布景。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和职责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国家主席是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国家的一些基本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对国家政治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其产生的方式和职责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性质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方式,知道国家主席的职责。
2.让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国家元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
3.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方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责。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责。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3.案例:收集一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主席的地位和作用。
提问:“你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方式和职责,让学生了解国家主席的性质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方式和职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学习教学设计【精品】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主题研究教学设计精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藏在心底的醇香——《社戏》《故乡的年戏》整合探究课【研究目标】1.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教学重点、难点】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课前预】通读《语文主题研究》丛书《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文章,在书中做好圈点勾划,看看他们的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写出你的发现或感悟。
【课内探究】活动一:说说记忆里的那些“戏”事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社戏》《故乡的年戏》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一件什么事?2.请找出两篇文章中“看戏”的段落,反复品读。
3.作者围绕“社戏”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
在叙述这些事件的同时,融会了描写、抒怀、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选取个中一件事例,圈点勾画,分析综合应用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
活动二:品品字里行间的那些醇香1、文章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豆好吃吗?戏好看吗?到底是什么吸引“我”,让“我”久不能忘?XXX在文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结合这些内容,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要借“豆”“戏”表达一种什么情感?2.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故乡的年戏》《水乡的日子》《童年趣事》《难忘童年的豌豆》,体会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浓浓情感。
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念。
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再看一场年戏。
——《故乡的年戏》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四周都被一XXX牢牢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贱过。
八下语文教案部编版设计意图
八下语文教案部编版设计意图教案标题:《八下语文教案部编版设计意图》教学目标:1. 了解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设计意图;2. 掌握本册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难点;3.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把握教材的主旨和核心内容;2. 掌握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5.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 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设计意图;- 分析本册教材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 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合作学习和思维训练。
2.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介绍教材的整体结构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教材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第二课时:分析本册教材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 第三至第五课时: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六至第八课时: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 第九至第十课时:进行合作学习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 讨论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案例分析手段: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课堂讨论手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互动式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藏在心底的醇香——《社戏》《故乡的年戏》整合探究课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一中王秀梅【学习目标】1.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教学重点、难点】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课前预习】通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文章,在书中做好圈点勾划,看看他们的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写出你的发现或感悟。
【课内探究】活动一:说说记忆里的那些“戏”事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社戏》《故乡的年戏》两篇文章分别写了一件什么事?2. 请找出两篇文章中“看戏”的段落,反复品读。
3.作者围绕“社戏”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
在叙述这些事件的同时,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选取其中一件事例,圈点勾画,分析综合运用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
活动二:品品字里行间的那些醇香1、文章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豆好吃吗?戏好看吗?到底是什么吸引“我”,让“我”久不能忘?鲁迅在文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结合这些内容,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要借“豆”“戏”表达一种什么情感?2.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故乡的年戏》《水乡的日子》《童年趣事》《难忘童年的豌豆》,体会作者字里行间透出的浓浓情感。
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念。
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再看一场年戏。
——《故乡的年戏》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
早起盥(guàn)洗梳头,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镜子。
长长的麻石又和女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嗒!吧嗒!”的棒槌声每天就是从这一条条麻石上响起,把那一个又一个黎明濯(zhuó)洗得晶亮晶亮。
——《水乡的日子》机灵的老包三说时迟那时快,掏弹弓,装石子,拉皮射击,一连贯动作瞬间完成,只听“噗——”的一声,威风的毒蛇一下瘫在地上,在那里卷作一团,老包三用弹弓打中了它的七寸。
——《童年趣事》童年的豌豆啊!从青翠欲滴的豌豆苗,到宝石般的豌豆荚,再到绿白相间的豌豆饭,还有红糖豌豆汤、红糖豌豆糕,再到着面豌豆、油光光的盐油豌豆,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数不尽的美好回忆,也让现在的我对往事充满了无尽的向往。
——《难忘童年的豌豆》【拓展延伸】继续阅读《风俗画卷·往事如水》中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作者对童年、对故乡的深情,并做好读书笔记。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找回失落的美丽——《回延安》《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整合探究课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一中王秀梅【学习目标】1.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了解信天游诗体的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信天游”诗体的特点【课前预习】1.了解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了解延安精神。
2.朗读《回延安》《王贵与李香香》(节选),体会“信天游”的特点【课内探究】活动一:一读,晓内容。
1.自由朗读《回延安》,体会诗情。
2.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找出抒情的线索。
小组交流,明确:回延安 -澎湃激情兴奋忆延安养育深恩感激聚延安亲人心声喜悦看延安崭新面貌赞颂颂延安伟大贡献热爱活动二:二读,悟感情。
反复诵读、揣摩,作者是如何将情感蕴含其中的。
讨论后明确:1.诗歌的开头运用祈求的语气。
写自己的感情激动到需要压抑的地步,以及拂去挡住视线的灰尘的急切,感受到诗人回延安在将要看到延安身影时的昂扬情绪。
2.善用动作表达情感。
如:A,一“抓”“一贴”。
阔别十载,一朝回归,情难自禁,这发自内心的激昂奔放的感情,化作一系列强劲有力的动作,以潜声的语言酣畅地传达出诗人对延安的深情。
动词“抓”给人一种急切以至于不顾细节的感觉;“贴”紧紧地挨近。
这两个词形象而精练地表现了诗人已抵达延安时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B一个“搂”字,诗人几处异地,心系延安,写尽怀念之情。
C一个“扑”字诗人此时的感情是用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用“扑”尽在不言中。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拟人、夸张、排比、比兴等。
4.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读来亲切自然。
5.运用了信天游的形式。
活动三:三读,知特点。
1.诵读《王贵与李香香》(节选),对比两首诗形式上的相同之处。
2.小组讨论,明晰“信天游”诗体特点。
明确: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与陕北一带。
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节),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
短的只有一两段,长的可接连数十段。
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
多段时,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
附:《王贵与李香香》(节选)李季一崔二爷收租公元一九三0年,有一件伤心事出在三边。
人人都说三边有三宝,穷人多来富人少;一眼望不尽的老黄沙,那块地不属财主家?一九二九年雨水少,庄稼就象炭火烤。
瞎子摸黑路难上难,穷汉就怕闹荒年。
荒年怕尾不怕头,第二年的春荒人人愁。
掏完了苦菜上树梢,遍地不见绿苗苗。
百草吃尽吃树杆,捣碎树杆磨面面。
二三月饿死人装棺材,五六月饿死没人理!窑里粮食霉个遍,崔二爷粮食吃不完。
穷汉饿得皮包骨,崔二爷心狠见死他不救。
风吹大树嘶啦啦响,崔二爷有钱当保长。
一个算盘九十一颗珠,崔二爷牛羊没有数数。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沙。
那一群牛羊不属他家?烟洞里冒烟飞满天,崔二爷他有半个天;县长跟前说上一句话,刮风下雨都由他。
天气越冷风越紧,人越有钱心越狠!天旱庄稼没收成,庄户人家皱眉头;打不下粮食吃不成饭,崔二爷的租子也难还。
饿着肚子还好过,短下租子命难活!王麻子三天没见一颗米,崔二爷的狗腿子来催逼。
舌头在嘴里乱打转,王麻子把好话都说完。
"还不起租子我还有一条命,这辈子还不起来世给你当牲畜。
""短租子,短钱,短下粮--老狗你莫非想拿命来抗?"一句话来三瞪眼,三句话来一马鞭。
狗腿子象狼又象虎,五十岁的王麻子受了苦。
浑身打烂血直淌,连声不断叫亲娘。
孤雁失群落沙窝,邻居们看着也难过。
"冬天穿皮袄为避风,王麻子短租不短你的命;"房子家产由你们挑,打死他租子也交不上!"毛驴撞草垛没长眼,狗腿子不长人心肝!一根棍断了又一根换,白落红起不忍心看!太阳偏西还有一口气,月亮上来照死尸。
拔起黄蒿带起根,崔二爷做事太狠心;打死老子拉走娃娃,一家人落了个光塌塌!冬天里草木不长芽,旧社会的庄户人不如牛马!二王贵揽工王麻子的娃娃叫王贵,不大不小十三岁。
崔二爷来好打算,养下个没头长工常使唤;算个儿子掌柜不是大,顶上个揽工的不把钱花。
羊羔子落地咩咩叫,王贵虽小啥事都知道。
牛驴受苦喂草料,王贵四季吃不饱。
大年初一饺子下满锅,王贵还啃糠窝窝。
穿了冬衣没夏衣,六月天翻穿老羊皮。
秋天收庄稼一张镰,磨破了手心还说慢。
冬天王贵去放羊,身上没有好衣裳;脚手冻烂血直淌,干粮冻得硬梆梆;心想拔柴放火烤,雪下柴儿点不着了。
马兰开花五瓣瓣,王贵揽工整四年。
冬雪大来年冬麦好,王贵就象麦苗苗。
十冬腊月雪乱下,王贵想起他亲大;老牛死了换上牛不老,杀父深仇要子报。
活动四:诵读积累。
背诵《回延安》。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3)触摸文字的力量——《安塞腰鼓》《灯笼》整合探究课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一中王秀梅【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行文线索,体会文章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及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借助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文章抒发的情感。
【课前预习】1.熟读两篇文章,扫除字词障碍。
2.课前搜集安塞腰鼓的相关视频及图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美和艺术美。
3.结合《灯笼》一文,借助网络了解相关灯笼文化。
【课内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快速浏览两篇文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2.找出《灯笼》一文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明确:第③段,挑灯迎祖父回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第⑤段,母亲接过纱灯,递给消夜食品;第⑥段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第⑦段元宵节看灯;第⑧段,进士第的官衔灯高照朱门;第⑨段,纱灯上描红;第⑩段,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第 11段,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反复出现,请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句式说说自己的初读感知。
活动二:感情诵读,寻找美点。
1.《安塞腰鼓》一文,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请反复诵读,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安塞腰鼓美在,你看(听)”的句式进行叙述。
明确:①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励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使你……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本文的美还表现在句式丰富多样,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让充满激情的语言互相碰撞、应和,汇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
请找出这些句子,反复诵读,感受安塞腰鼓的生命律动。
如,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②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③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⑤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