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2 认识周长 |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3.2 认识周长|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并能用周长表示物体的大小;2.能够测量物体的周长;3.掌握计算简单物体的周长的方法;4.能够运用周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周长的概念及公式的掌握;2.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及教学工具;2.绘图工具、比较长短的纸条及尺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简单介绍周长的概念。
例如:学生们从超市买了一个圆形蛋糕,超市营业员会贴上蛋糕的周长,然后用周长来计算蛋糕的价格。
2. 认识周长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如矩形、正方形、圆形等),向学生解释周长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数学公式,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3. 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们拿出绘图工具,在纸上画出各种基本图形,如矩形、正方形和圆形,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在测量周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如何使用尺子,并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测量周长。
4. 计算周长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已经学习的基本图形,并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展示如何按照周长公式,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帮助学生们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5. 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让学生们在纸上自由画出各种不规则图形,并展示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
通过实践探究和教师指导,学生们逐渐掌握计算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拓展让学生们在课后自行测量家里物品(如房间的四周,衣柜的周长等),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个物品的周长是多少?2.周长是什么意思?3.你能用周长测量什么?周长能计算什么?六、板书设计1.周长的概念及公式;2.测量周长的方法;3.计算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七、教学反思本课将周长的概念讲解得简洁易懂,并通过实践探究和教师演示,帮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针对本课教学,今后还需继续加强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检验和合作探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2 认识周长|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2 认识周长|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周长的知识。
我们将通过教材第37页的例题和第38页的练习来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和测量工具,如尺子、绳子等,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周长的测量和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些实物,如圆形、正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测量它们的周长。
2. 讲解概念:通过示例和讲解,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周长的含义,即物体边缘的总长度。
3. 测量练习:学生们分组合作,使用尺子和绳子测量给定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4. 计算练习:学生们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5. 例题讲解:我会讲解教材第37页的例题,让学生们理解如何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们独立完成教材第38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以便学生们的复习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们测量和计算家中某个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学生们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物体的周长。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已经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和测量计算方法。
在课后,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周围物体的周长,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们还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计算不规则物体的周长等,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生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核心,因此,如何清晰地传达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刻地感知和理解周长,是一个重点。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苏州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表面的长度和宽度,以及周长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概念,并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长度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3.交流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以及一些长度单位的小棒。
2.学具:准备一些练习纸,让学生进行周长的计算和实际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通过这个导入,让学生对周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围栏、围巾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周长。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用量尺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如尺子)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长的意义,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体会周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周长,并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复杂图形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周长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周长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剪刀、绳子、图形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尺子,一张白纸,一支笔。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圆形的边界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圆形的边界就是它的周长。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边界。
引导学生认识到,图形的边界就是它的周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定义,并能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2.能够将周长和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周长的实际应用;3.发现周长的规律,为后续学习面积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将周长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难点1.周长计算公式的成立;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2.示范法;3.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们最近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的主题为“认识周长”。
2. 学习内容(30分钟)2.1 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5分钟)1.向学生展示长方形的图形,并问学生周长是什么意思;2.定义周长: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界的长度之和;3.向学生展示计算周长的公式:周长=2×(长+宽);4.通过板书演示,具体计算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
2.2 将周长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10分钟)1.引入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哪些物品的周长呢?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并且列举出答案;2.将学生所提出的物品的周长进行讨论;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需要我们去计算周长?2.3 发现周长的规律(5分钟)1.提问考题:假设长方形的长始终为3厘米,而宽从1厘米开始逐渐增加,那么它们的周长会出现什么规律呢?2.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跟进每个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让学生逐步发现周长的规律。
3. 总结(5分钟)1.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化学生记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探索周长的实际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和实际演示计算的方式,使学生对于周长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了周长的实际应用场景。
同时,在发现周长的规律上,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规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2《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2《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2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直线、射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对于长度单位、直线、射线等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周长。
难点:对于周长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周长。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周长的概念,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直尺、绳子、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周长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用绳子围绕正方形一圈,感受一周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同时,教师解释周长的概念,即图形一周的长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图形,用直尺测量图形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测量能力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周长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有关系。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直线、射线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周长的概念,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合作交流,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绳子、图形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把直尺,一张白纸,几根小棒。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操场、教室、花园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周长?为什么需要计算周长?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图形的周长。
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周长。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长是如何计算的?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用白纸和直尺,围成一个任意形状的图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然后,各小组互相交流,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周长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计算某个图形的周长,或者根据周长计算图形的尺寸等。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长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交流讨论。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周长》的内容主要包括周长的概念、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周长,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周长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直观的操作和有趣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周长,感受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周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周长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周长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周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周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周长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概念;2.掌握求直线段周长的方法;3.活学活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周长的概念;2.解决复杂形状的周长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拿出一卷带刻度的软尺,展示给学生看,并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它吗?”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软尺的使用方法,并用简单图形来展示如何使用软尺测量直线段的长度。
2. 学习周长概念1.定义周长接下来,教师开始向学生介绍周长的概念。
教师解释说:“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所占据的总长度。
在平面几何中,封闭的一条线称为封闭曲线,周长就是这条封闭曲线的长度。
”2.计算周长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通过简单的图形来计算周长,并介绍如何使用软尺和直尺来测量图形的周长。
3. 计算线段的周长教师向学生们提问“请问如何计算线段的周长呢?”学生们思考了一下,有的说是用很长的软尺测量两端的距离,有的说是直接测量线段长度,教师纠正并解释如何正确计算线段周长。
4. 解决复杂形状周长问题1.复习矩形周长教师向学生们回顾了上课讲过的矩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展示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周长。
2.练习计算周长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们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应用周长的知识。
5. 巩固练习引导学生们完成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做好准备》、《基础训练》、《提高训练》和《拓广训练》中与周长相关的训练题目,加深对周长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多使用教具和实物,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在解决复杂图形的周长问题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方法,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方法上,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周长的定义、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
但是,对于周长这个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周长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操作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实例图片、操作材料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操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圆形、正方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边界是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周长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图形边界的长度,可以通过测量边长之和来计算。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计算周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利用给出的实例和材料,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周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周长的定义:周长是指一个封闭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2. 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和连接图形各个顶点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剪刀、贴纸。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轮廓,提问学生能否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教室的边界线。
通过这个情景引入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周长的定义: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即图形边界线的长度。
3. 讲解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测量和连接图形各个顶点的方法来计算周长。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和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例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
6.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目,巩固对周长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周长的定义:图形边界线的长度周长的计算方法:测量和连接图形各个顶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周长。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周长。
答案:1. 周长= (8 + 4) × 2 = 24厘米2. 周长= 6 × 4 = 2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了解了周长的概念,并掌握了计算周长的方法。
在随堂练习和例题讲解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
(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
(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课时内容,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操作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掌握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周长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对周长概念的直观感知。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
-掌握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周长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形状和大小有一定的感知。
然而,对于周长的概念,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形成对周长概念的直观感知。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结合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如PPT、实物展示等,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如树叶、书本封面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边缘,从而引出周长的概念。
提问学生:“你们注意到这些物体的边缘了吗?我们怎么描述这个边缘的长度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
2.新课讲解(1)定义周长:让学生明确周长的概念,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12篇
三年级上册《周长》教案优秀12篇认识周长篇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
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 剪一剪。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在三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 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
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吗?(先指名指一指,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 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 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线吗?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么?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1. 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2 认识周长|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3.2 认识周长|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周长的概念。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图形来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周长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以及尺子、剪刀等工具,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周长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边界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这个边界?2.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周长的概念。
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界线的长度。
我会通过实际的图形来演示如何测量和计算周长。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比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形周长正方形 5厘米 + 5厘米 + 5厘米 + 5厘米 = 20厘米圆形圆周率× 直径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并写出计算过程: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形答案:正方形的周长 = 4厘米× 4 = 16厘米圆形的周长= 3.14 × 10厘米 = 31.4厘米2. 请解决下面的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周长。
一个半径为7厘米的圆,求它的周长。
答案:长方形的周长 = (8厘米 + 5厘米) × 2 = 26厘米圆的周长= 3.14 × 7厘米× 2 = 43.96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周长》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对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周长的存在,再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计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知道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让学生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并能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
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知周长的存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计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测量工具。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圆形桌面、正方形地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周长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就是图形的一周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讲解周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通过PPT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标注它们的周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周长,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以及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认识周长|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3.2 认识周长|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3.2 认识周长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周长的概念。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周长的定义,并学会如何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周长。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周长的定义,知道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学会使用尺子和圆规测量物体的周长。
3. 能够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和计算周长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尺子、圆规、一些图形模型。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讲解: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用粉笔标记出它的四条边。
我会解释周长的定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我会用尺子量一下正方形的周长,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3. 示范:我会再展示一些其他形状的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等,并用尺子测量它们的周长,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4. 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并用尺子测量它的周长,然后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四条边周长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身边的某个物体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下一节课中,我可以继续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们运用周长的知识,并加强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以此增强他们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周长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
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个定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
因此,我会在引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周长教学设计教学札记认识周长教学内容教材P39例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厂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指出书签一周的边线。
直接出示: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二、自主设疑什么叫周长?怎么测量、计算周长?三、探究交流1.摸一摸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
出示数学课堂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课堂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出示瓷砖、手帕等物品的实物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书签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
谈话:书签的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组织学生先独立指出课桌面、三角板的边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试一试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或用别的常用物品代替),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组织学生交流做法。
四、拓展运用1.描一描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各种形状的图形。
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
2.量一量出示“试一试”中的两个图形,问:你能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吗?学生独立量一量,算一算,做好后在小组中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3.算一算“想想做做”3,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想想做做“5,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求解简单的周长问题;3.掌握围墙、草坪等场景中周长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表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围墙、草坪等场景中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认识周长(1)引入考虑以下场景:在一段篱笆上,我们用软尺量出它的长度是8米。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要围住这段篱笆,需要用多少米的围栏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里面涉及到哪些数学概念。
(2)概念定义通过大家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答案:需要用8米的围栏。
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这个答案涉及到一个概念——周长。
我们说,这段篱笆的周长为8米。
(3)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如何计算周长。
我们可以将这段篱笆想象成一条折线,将它分为若干段,然后将这些段的长度加起来,得到的结果就是周长。
我们可以将周长的计算方法总结为以下式子:周长=长度1+长度2+长度3+……2. 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1)示例分析让学生看一下下面这个图:—————| || || || |———这个图是一段篱笆的俯视图。
我们要计算篱笆的周长。
首先算出长边的长度,为7米;然后算出短边的长度,为4米;最后将长边和短边的长度相加,得到篱笆的周长为11米。
(2)自主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把下面这个场景的周长算出来:————————| || || || |————3. 场景应用(1)引入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围墙和草坪的周长怎么计算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围墙。
(2)计算方法举个例子,一面长方形的围墙长12米,宽6米,那么这面围墙的周长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公式:周长=长+长+宽+宽,得出答案,这面围墙的周长为36米。
(3)自主练习请从这3个场景中选择2个计算周长。
•一块草坪的形状为长方形,长为15米,宽为8米;•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为6米;•一个正方形草坪的边长为5米。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数学教案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
老师也收到了秋姑娘送给我的一片树叶。
师:你能帮我剪下来吗?可以怎么剪?(师引导突出一周边线)师:一定要从他指的这个点开始剪吗?小结:从哪里开始剪都可以,只要沿着树叶一周的边线,最后回到起点就行了。
(请学生剪下树叶)2、描一描,再识一周边线老师这儿还有一片树叶,你能一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板书:一周边线]3、比一比,初步认识周长师:这两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一样长吗?对呀,边线是有长度的,有的边线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完成板书]二、结合身边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1、摸一摸,围一围,说一说(1)用掌心摸一摸我们坐的课桌的表面。
这个课桌面也是有周长的,用手指围一围课桌面的周长在哪里。
谁能说说什么叫课桌面的周长?(课桌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2)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在哪里?比划给同桌看。
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2、辩一辩,找一找,深化理解(1)出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的周长在哪里?师:苹果是个立体物体,不好表示周长。
但是如果我们把苹果切开,就露出了一个切面,像这样的平面就有周长。
谁来指一指苹果切面的周长?(2)找一找你身边,哪里还能找到周长?生:黑板面的周长,门表面的周长等(3)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周长。
其实很多平面图形上也有周长。
(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立,我设计首先是认识物体表面的周长,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
其中通过一个立体苹果实物,让学生理解,周长是指物体表面一周边线的长度,潜移默化中,起到了物体表面与平面图形这两方面的纽带作用。
)三、注重操作辨析,探索平面图形的周长1、操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师: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几人板演,其它学生完成在书本62页)2、变式析辨中加深平面图形周长的认识师:你们看,房子图上开了一扇门,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和原来一样吗?变得怎样了?学生辩论后明确,周长变了,变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巨口铺中心小学黄慧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 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三维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周长的含义,懂得用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求出物体的周长。
难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准备:树叶一片,绳子,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 谈话引入。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猜是谁呢?他们在森林里做什么呢?
2. 说一说。
讨论:蚂蚁是在爬树叶的哪个地方?
小结:蚂蚁爬了树叶的一圈,也就是树叶的一周,我们就把它叫做周长。
提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认识周长。
(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 教学例题。
出示课本P39:你能指出这些书签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
2.你能指出这些物体的周长吗?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课件展示黑板,桌子,尺子,数学书,请指出他们的周长。
2. 考一考。
(1)角有周长吗?
结论:角没有周长。
板书: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封闭图形有周长
什么样的图形没有周长?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
(2)巩固定义。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 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周长,那来看看我们他们的周长在哪里?
(1)出示三角形,请指出他的周长。
学生指周长
(2)再出示四边形,请指出他们的周长。
指学生回答。
2.求周长。
我们要想知道图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们边的长度,如果没有已知边长度,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复习量。
(2)求周长。
课件出示求三角形的周长,再让学生依次求出四边形的周长,一起探讨五角形的周长。
学生独自完成,教师巡视,讲解。
四、扩展延伸
1.小组合作,想办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分小姐讨论,集体交流。
指名回答问题,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详细讲解。
五,课后延伸
1.课本P40“想想做做”。
学生独自完成,集体订正。
2.联系生活
周长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课件出示图片,再请同学举例。
板书:
认识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
封闭图形有周长
什么样的图形没有周长?
不封闭图形没有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