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生事业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达2.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近30%。
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加。
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2000多万人,成为举世公认的减贫效果最显著的国家。
特别是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以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社会保障为例,“十一五”时期,我国全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国23%的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现省级统筹,覆盖城乡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
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和谐。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一、经济发展成就:1. 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后,中国以平均每年约百分之九的经济增长率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 贸易扩大: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3. 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
4. 科技创新:在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制造大国,具备了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
5. 农村改革:农村经济由集体经济向家庭经济转型,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6.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二、人口和社会领域成就:1. 政策改革: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改善了人口结构。
2. 教育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改善了教育水平。
3. 医疗卫生改革: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
4. 扶贫工作:大规模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将上亿人从贫困中解救出来。
5. 社保改革: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了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6.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并通过各种方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三、国际交往与影响力增大:1.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外商投资,大幅度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领域合作。
2. 外交突破: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外交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 互联网的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互联网与世界各地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有力推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
4. 和平崛起:中国通过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中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城乡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摆脱“贫困”,普遍实现“温饱”,正向“小康”迈进。
20年来,我市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费支出同步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明显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快速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间增长了8.6倍。
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97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长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51元增加到1997年的2070元。
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20年来,多数居民生活水平已达温饱,部分家庭已迈进“小康”,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已比较注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
97年,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已达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长14%,农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收入的增加,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引起了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四月份发布的信息,我国商品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猪牛羊肉30.5公斤,粮食9.2公斤,作为主食的精米细面占粮食消费比重由90年的80.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消费鲜蛋17.5公斤、鱼12.9公斤、鲜奶1.7公斤、干鲜瓜果59.8公斤,分别比90年增长率加10.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着向“成衣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
”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对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进行的讨论,我们主要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几个方面的改变进行归纳。
1.衣:由穿暖到个性化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
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
2.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
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方便食品的消费上升。
3.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
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城镇居民住房,由缺房、拥挤逐步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
住房的质量和配套性也不断提高。
4.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
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深圳改革开放30年人们生活的变化
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生活变化在未改革开放前深圳人的生活如渔村人民生活,靠打鱼为生,生活穷苦。
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抉择改变了这一窘境。
这是历史性的变革,划时代的飞跃。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得必须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
因此,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主要讨论中国怎样实行改革开放,而历史性的变革从此揭开序幕。
接下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奋斗,进行改革开放,为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不断拼搏,不断进取。
而深圳则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
而后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迎合着中国的国情并且迅速的发展着经济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我们对比一下三十年前的深圳,听父母他们上一代人叙述之前的深圳农村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香港上去打工。
在层层的阻挠下他们竟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也要逃离30年前的深圳这个地方,可想而知,当初深圳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
实施改革开放后,听说,那个时候的深圳遍地都是黄金,只要一弯腰,就能找着一金矿,当然这只是隐喻,但也足以可见当初的深圳有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
而那时我的父母也来到了深圳这个地方打工,他们可以说是见证了深圳崛起的辉煌,还记得爸爸曾经给我讲过他来深圳打工的经历,初来深圳,深南大道这条重要的路都还没有修好,如今那片繁华的华侨城在当初很是荒凉,他们住在铁皮房里,工资竟然一个月才两三百多块。
我想那个时候的深圳应该是初具规模吧。
听爸爸说过,那个时候的深圳三天就建高楼大厦中的一层,被称之为“深圳速度”这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可见当初深圳的决心与毅力啊,这不可思议的事实如今都让我将信将疑。
而后深圳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贸易的增长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早已带动周边的城市的经济发展。
看洛阳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看洛阳市民生活30年变迁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0年沧海桑田,河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报今天推出关于改革开放30年洛阳城市居民生活变迁一文,以飨读者。
30年岁月,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一组组数字,鲜明而真切,向人们诉说着30年的沧桑巨变,向人们展现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向人们昭示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站在2008年的“尾巴”上,我们用数字解析这30年洛阳市城市居民生活的变迁,于细微之处感受这场伟大变革带给人们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收入30年增长逾30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26.74元。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居民收入开始进入连续增长,到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元,2005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175.28元。
截至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2.26元,与1981年相比增长了30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
收入的增长与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密不可分。
现在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工薪以外收入增长加快,从事第二职业或其他零星劳动的收入明显增多。
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其他劳动收入319.43元,比1981年增长33倍,工资性收入与非工资性收入比例从1981年的93.4∶6.6缩小成2007年的73.8∶26.2,已基本形成居民收入多元化格局。
衣着从“一衣多人”到“一季多衣”服装这一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和广泛的要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得绚烂多彩。
1981年我市城市居民用于穿上的消费支出仅为人均61.31元;到了2007年,人均用于衣着方面的支出已达1096.51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1.9%。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一)人民生活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
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
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
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
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
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
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
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
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广州改革开放30年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一)人民生活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
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
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
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
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
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
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
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
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了。
3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被称为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
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3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个季节,正是农村下谷种稻的季节,也是农民三夏大忙的季节。
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民群众还十分好奇。
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
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公民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改革开放以前,城乡居民生活基本上处在温饱不足状态,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
经过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拥有的财富迅速增加。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是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历史性跨越的30年。
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
作为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就业人数的同步甚至更快增长,是确保新增财富让大多数人共享的关键。
30年来,党和政府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始终如一。
进入新时期,根据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现实,提出了积极的就业政策方针,出台了系统配套的财税和金融政策,就业人员持续不断增加,就业矛盾大为缓解。
2007年就业人员达76990万人,比1978年增加36838万人,年平均增加1270万人。
30年来累计创造并实现就业岗位3.7亿个,城镇登记失业率长期保持在稳定状态。
与此同时,实现了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显著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7.1%。
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2007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7.3万亿元,比1978年底的211亿元增加818.3倍,人均由21.9元增加到13058元,年均增加449.5元。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城镇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由无到有,上升到2007年的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
居民消费水平从1978年的184元增加到2007年的70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7.2倍,年均实际增长7.5%。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9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4.4倍,年均分别增长6.3%和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而这些变化最明显的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上。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提高,使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在我们生活中,再也没有比衣食住行离我们更近的了,理解了民生方面的变化才能正确的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1服饰以前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没有成衣,要凭布票买布料然后再请裁缝裁制成衣服。
一家孩子比较多,都是年纪大的孩子穿了传给年龄小的孩子穿。
衣服破了就用针线补了继续穿。
当时的衣服花色款式少,中山装,太阳裙是当时的潮流。
到了冬天衣服往往都不能保暖,衣服材质也硬。
”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流行色,千篇一律、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2饮食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3住宅“土地改革时国家将地主的房子分给农民,然后房子通过上几代一代代传下来的。
到了后期,农民的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了。
”农村地区家庭经济较好的人家能住上土坏房,更多的人住的是茅草房;“而居民的房子则由国家进行分配。
城里居民等国家建房,靠单位分房。
”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
4交通改革开放前交通不便。
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对比及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对比:
改革开放前:1949年中国成立,经济被国家集中掌握,实行
计划经济和封闭政策,国家控制企业、商品和价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改革开放后: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新时代,推行市场经济
和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国家经济逐渐放开,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主要的经济模式,商品价格逐步由市场决定。
与此同时,外资进入、技术转移和人员流动也加快了国际交流,为中国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评价:
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
模式和路径。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启了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升。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贫富之间分化仍然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产生。
同时,自由市场的经济动力和竞争机制的影响下,一些企业和人们对社会责任的忽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下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总之,改革开放前后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思路、
不同的模式,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经济体系,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改革开放30年征文:民生视角看巨变
---------------------------------------------------------------范文最新推荐------------------------------------------------------ 改革开放30年征文:民生视角看巨变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史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也依然会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
民生巨变:从温饱堪虞到总体小康“30年前中国和现在的真正差距,其实要比目前所能观察到的更大。
尽管这个发展历程一般有很多硬数据来衡量,但是如果以人类的标准看,其间的变化甚至更加惊人。
”美国《新闻周刊》刊发的署名文章这样说。
文章作者1979年初成为美国杂志首批驻北京的记者,“从那以后,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快、最深远的变化。
”其实,就是用“硬数据”来衡量,其间的变化也足以惊人。
1978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其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
从食难果腹到总体小康,巨大的历史飞跃在每一处村庄、每一座城市都能得到有力印证。
“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当年全村1 / 1320户人家吃了上顿愁下顿,30年后的今天,全村112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第一个改革开放特区——深圳,从昔日的小渔村“变身”为现代化大都市。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变迁中也能得到生动诠释。
1979年,陕西贫困地区的农家女郑粉莉参加高考,她的400多名同学中,只有10多人上了大学。
“而现在,高等院校入学率已超过20%,中国教育发展得多快啊”,已成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的郑粉莉说。
改革开放30年民生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我们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的来说,就用下面几个越来越好形容: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住宅越来越宽敞,吃的越来越好,衣服穿得越来越美,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各方各面都越来越讲究了.改革确实给人民带来了实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便利,带来了舒适,带了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多无法想象的东西。
不只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衣——时尚、个性虽然改革开放后,没有了布票,做衣服已经不是很普遍,更多人是去百货大楼买衣服穿。
但是初开始店铺很少,一个城镇只有一两家百货大楼。
然而随着一年又一年的发展,现在的商店到处都是,渐渐的,还分出了品牌店,老年店,各种衣物的专卖店等等.80年代初,棉布衣已经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化纤面料:的确良(一种化纤面料),二合一,三合一。
而如今,各种面料的衣服应有尽有,退了休的棉织衣料也成为最舒适的面料。
别说棉布衣料了,麻纺织布之类的也开始重新走上时尚前列.这或许就是现如今炒的火热的仿古时尚.其次各种装饰物也开始渐渐影响人们。
不论是项链,耳环,戒指之类早已经有的饰物,现在更是出现了,胸针,领夹等等特色饰物.如今,全身各处都可以找到相应的饰物来装点.不得不说,在衣饰这方面,发展的更加宽广了.不仅是布料,饰物的改变,还有一项在衣服上的重要变化就是颜色了.以前的单色,到现在的五彩斑斓,什么颜色都可以做出来,也是随着科技发展而来的吧.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逐渐到了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
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食——绿色、健康、营养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
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广州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一)人民生活广州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消费商品不断升级换代。
改革开放之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是人们津津乐道、孜孜追求的“三大件”。
进入80年代,“三大件”变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后来变为空调、组合音响、录像机。
90年代中后期,家用电器发展迅速,品种越来越多,商品功能完善和替代率很快,人们不再提“三大件”了。
目前,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组合音响、DVD、移动电话、个人电脑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寻常之物,家庭影院、各种数码产品甚至汽车等也纷纷进入百姓家庭。
文化娱乐消费也逐年升温。
抓好市委、市政府“66条”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确保当年财政超收的80%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惠民66条”实施以来,全市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行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全市12个区、县均建立了文化馆,文化站遍布163个街(镇、管理区),100%达标;拥有1500多支基层业余文艺队伍,516个文化广场,每年开展文艺展演3000场(次)以上。
广州还提出了打造“15分钟社区文化圈”的公共文化建设规划:让市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能到达一个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街(镇)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村委会)有文化活动室。
学校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开放率超过95%。
加快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活动,推进科技、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工作。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旧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
努力建设“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平安和谐社区。
(二)劳动就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劳动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课件]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生改善进程——从饿肚皮到喝减肥茶PPT
2018/12/6
2018/12/6
2018/12/6
长寿歌
早睡早起多锻炼,走也舒坦,跑也舒坦。 膳食调好日三餐,素也香甜,荤也香甜。 常与老友聊聊天,古也交谈,今也交谈。 琴棋书画我都学,早也乐观,晚也乐观。 有害嗜好不沾边,烟也不抽,酒也不贪。 定期检查上医院,儿也安心,女也安心。 别把烦恼留心间,朝也安然,晚也安然。 广游名川和大山,远也走走,近也转转。 金钱地位不留恋,利也不恋,名也不贪。 社区活动多奉献,老也喜欢,少也喜欢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生改善进程—— 从饿肚皮到喝减肥茶
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
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 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 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 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 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 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 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 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
2
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得到普遍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 我国大约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竟有2.5亿之 多。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留下一个不小 的尾巴),广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大家都 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 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 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 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改革开放30年,生活 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
2018/12/6
五个学:学政治、学法律、学科技、学食谱、学养生。 五个快:吃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五个好:吃好、穿好、住好、睡好、玩好。 五个忘记:忘掉年龄、忘掉疾病、忘掉过去、忘掉忧愁, 忘掉烦恼。 五个互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 互相体贴。 五个不:不劳累、不发火、不发愁、不着急、不生气。 五个多:多一点善良、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 健康、多一点幸福。 五个乐:宽容之乐、娱乐之乐、饮食之乐、运动之乐、爱 情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前——自行车得到普及,交通网初步建立
建国后,我国先后兴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 公路也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 经济文化的交流。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比起建国初期,这时的道路建设初获 成果,城市居民的出行愿望有所提高,全国交通网初步建成。 虽然火车上依然很挤,但是由于新铁路的开通,火车可以更便捷地 带人们去往更远的城市,人们远程出行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但是,城市内部交通工具的资源仍极为有限,新增加的少量公交线路在 根本上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车厢仍然经常拥挤不堪。 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还是自行车,所以,那时候的城市交 通工具仍以自行车为主。比起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的自行车普及率更 高,街道上随处响着自行车铃“叮叮当当”的响声。中国曾被称作 “自 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程度。 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依旧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三、 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 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菜肴的 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为吸 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 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 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就在这个“追逐心理满足”的时代, 有位美食家对鲍鱼在中国内地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美 食与营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餐桌上,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营养;鸡蛋有 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对美食的感受。另外还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在 内。”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 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 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 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 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 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 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 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于是, 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人们在哭、笑、怒、骂之余接受了这种改变,房屋、楼价问题 成了人们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新的住房时代开始了。
21世纪后,随着高层住房普及,许多人也搬到了新式的现 代小区。
交通闭塞→交通发达 自行车→电车、公交车→家用 轿车、出租车 火车、轮船→动车、飞机、 轮船
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 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四、 21世纪:吃并选择着
花色:蓝、黑、灰、绿
颜色多彩、靓丽
质地:北京蓝、天津蓝
混纺
的确良、尼龙布、
棉、绒、呢子、绣花
款式:绿军装、中山装、工装 边
圆领、花
领、喇叭裤、健美裤、蝙蝠衫、连衣裙 文化衫、校服 款式多样
服装的发展历程,折射出社会政治、 经济、民俗、伦理、社会风尚、价 值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的 发展变化,反映着民众不同时期的 生活方式、审美意趣以及对时尚的 不同理解和追求。 这些变化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 着变化的加深,人们逐渐丧失了自 己的穿衣风格,单单观察服装俨然 已经区分不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人 了。例如,韩服的流行,我们中国 人大都把自己打扮成韩式风格,丧 失了自己原本的特色,无疑是对民 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很大的阻碍。
变化之民生
吃 穿
住
行
吃
1
2 3
一、 70年代:吃的像个人样
二、 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三、 90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4
四、 21世纪:吃并选择着
70年代
二、 80年代:从温饱到小康
一.第一瓶可口可乐进中国: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三个小时后, 可口可乐宣布进入中国。之后的第三个星期,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 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如今,可口可乐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 二.第一家个体饭店:1980年9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翠华胡同里一 家名为悦宾饭店的餐馆开张营业,这便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 家个体饭店。28年过去了,个体私营代,住房改革也出现了分水岭。表现为“福利房”仍占主导 地位。
同时,原先分配的福利房以及各式各样的自建公房,折价转卖给了使用者。
八十年代中期,城市里许多人住进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 元房,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用今天的眼光看房子面积是很小,但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 自己的私有财产。至此,原先的福利分房被商品房逐步取 代。
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是自行车消费大国和自行 车生产强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自行车拥有量大约为9亿辆,其 中我国的拥有量超过4亿辆。
现在,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 流穿梭。各种交通工具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密布、设施改 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 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停, 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也很方便。 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 变得越来越通畅了。
三.第一家西式快餐店:1984年2月,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家西式快餐 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西单西绒线胡同内开张。合众社的记者认 为这是“唐老鸭带动的食品革命”。
四.第一次不用粮票,想买啥买啥:1987年9月,广西玉林市取消粮 票,成了当时中国第一个买粮不用粮票的地方。从此人们可以想吃 啥就吃啥。
五.第一家肯德基进入中国:1987年11月12日,美国著名快餐品牌 "肯德基"设在北京前门地区的餐厅正式开业。这是肯德基在中国 内地的第一家餐厅,从此之后,中国有了洋快餐。
房型:平房→小二楼→楼房→高层
建筑材料:土坯→方砖→石灰→钢筋混凝 土
住房面积:小→大 室内装潢:简单→舒适→讲究 产权:私产房偏多→大部分公产房 房价:低廉→较高→超高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大多是分配的。筒子楼,便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 住房样式,当时很时髦。
随着时间消逝,筒子楼渐渐天破旧,它再不能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了,人们把它 重新改建,里面的单房改成了套房,单元的门前都安上了厚厚的防盗门。如今, 筒子楼只能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了!
三十年来民生的变迁,改 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发挥的作用 是最根本的。
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开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 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意 识。改革和开放共同丰富了市场供应, 促进了科技进步,使国家和人们富裕 了起来,选择型消费、个性化消费得 到实现。这样才使得人们在吃,穿, 住,行方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选 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