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幼儿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本)】

合集下载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P264)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煎特别是同龄人间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

无论是在狩猎采集时代,还是在竞争激烈是现代社会,尽管不同(P265)时代,不同文化,儿童接触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他们最早接触其他儿童是时间和范围页有很大差别,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儿童都有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文化单纯是依靠成人来抚育儿童的。

儿童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包括父母和其他成人在内的成人世界,另一个就是同伴世界。

同伴关系在儿童生活中,尤其是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是环境因素之一。

(一)同伴关系的作用许多心理学家都曾指出,儿童间的交往是促进儿童发展是有利因素(Piaget,1932;Mead,1934;Erikson,1950;Sullivan,1953),与同伴的交往经验绝不是有某些儿童享有而不被另一些儿童享有是一种表面的奢侈品,同伴关系对于健康的认识和社会性发展是绝对必需的(Johnson,1980)。

中国和前苏联学者同样也很重视集体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的一部分。

儿童在同伴集体中被同伴接纳并建立友谊,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地位,受到同伴是赞许和尊重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有益于儿童的发展。

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映的机会。

儿童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保持友谊和解决冲突,怎样对待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怎样对待敌意和专横,怎样对待竞争与合作,怎样处理个人与小团体的关系等等。

这一切都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

与父母不同,同伴既是平等的,有时铁面无私的。

同伴对儿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强化、模仿和同化的(P266)机制实现的。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专家讲座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专家讲座

5~6岁 数量 百分比 2049 57.5 725 20.4 382 10.7 225 6.3 70 2.0 40 1.1 25 0.7
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9页
4、消极词汇和主动词汇消长
消极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了解但不能正 确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了 解。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5页
未来出色人才,可能是现今“神童”, 而每一个“神童”都首先是一个“记忆神 童”,没有一个好记忆能力,是极难在任何 领域有所成就。
世界上99%“神童”都是父母辛劳结晶,
是经后天父母实施了耐心而又得法教育和训
练。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6页
不一样年纪阶段记忆能力经教育训练后发展水平
幼儿抽象思维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 类型改变和概念形成特点上。
儿童提问类型由大量“是什么”转变成 大量“为何”。
儿童早期取得概念几乎都是以经典事例 为依据。
幼儿掌握概念几乎都是以基本概念为主, 以后才发展上级概念和下级概念。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19页
(三)幼儿期认知发展过程
1、由近到远。
2、由表到里。
特征:1、游戏对儿童心剪发展含有主要意义。 2、儿童游戏随年纪增加而改变。 3、儿童游戏含有社会性发展特征。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第3页
(二)游戏对儿童心剪发展意义
1、游戏是年幼儿童特殊生活活动方式;
2、游戏是他们认识周围环境、事物特征主 要活动;
3、发展各种心理活动主要路径;
4、自我实现主要伎俩;
5、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个最正确方式;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幼儿心理

婴儿心理的发展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本共36页PPT

婴儿心理的发展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本共36页PPT

婴儿心理的发展发展心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11. 二因素理论 p102. 复演说 p18 - p19 + p1873. 比率智商 p194.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普莱尔 ” -《儿童心理》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 2. 什么是 “ 遗传与环境之争 ”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 P9 - P11 02 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 P13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 P15 - P16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 P16 - P17 1. 格式 P23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3. 平衡过程 P264. 客体永存 P305. 守恒 P32 02 年名词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7. 同一性 P217 8. 观察学习 P439. 内化 P44 - 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P24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27 - P34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02 年简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 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P44 - P45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 - P41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 P41 - P431. 髓鞘化 P702. 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3. 视崖实验 P884. 前语言思维 P92 02 年名5. 依恋 P956. 陌生情景 P987. A 非 B 错误 P93 8. 抓握放射 P72 9. 双向性原则 P100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 P83 - 84 P85 举例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 01 年论述 P96 - 98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3. 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01 年简 784. 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 P1005. 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P81 1. 第二信号系统 P105 2. 模仿性游戏 P108 3. 单词句P1104. 直觉性行动思维 P117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P105 - P106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P108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3. 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16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01 简答 P1125.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P122 - P123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1. 平行游戏 P1332. 积极词汇 P1393. 消极词汇 P1394. 自我中心言语 P1415. 内部言语 P140 01 、 02 名6. LAD P1467. 他律道德 02 年名词 P16128. 自律道德 P1611. 幼儿游戏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所反映的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2. 分析有关游戏的几种理论 P134 - P1353. 试分析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 P141 - P1434. 试分析说明有关言语获得的几种理论?主要是 “ 维果斯基 ” 和 ‘ 行为主义 'P142 、 P1435. 试举例说明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621. 中介缺失 P1732. α 波多是皮质成熟的标志 P1653. θ 波是皮质不成熟的标志4. 节律同化是皮质细胞可塑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01 选 P1665. 失同步是神经系统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课后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林崇德第二版2014.7.7整理 BY Gan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通常所说的发展心理学指狭义的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

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须结合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正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适应、交流人类个体借以发展自己的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的一切过程。

社会化过程是人类学会共同生活和彼此有效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

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及成人心理发展的学科。

它是在20世纪早期提出的研究
领域,20世纪50年代发展迅速。

它的研究内容宽窄不一,包括发育心理学、发展中的认
知心理学、发展中的生物心理学和发展中的社会心理学等。

发展心理学不仅揭示了儿童及成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理解并表达自己、如何适应复
杂的社会环境,还为孩子们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著重于特定的特征、习惯或行为,以及它们如何根据年龄期的不同
而改变发展。

它也注重探讨儿童、婴儿和成人的心理发展历程的概念,其中包括个体发展
的多种可能性和结果及如何影响自我意识和行为模式。

从一个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与发展过程有关的问题,如如何建
立适应性优势,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技能,成功表达自己以及如何建立心理发展的稳定性。

另外,它还着重研究发展中社会情绪、智力、角色和社会关系等相关议题。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结论使临床心理学得以发展,其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它心理学的
有关问题,比如生命发展的动态及影响其的环境因素。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也使孩子们及其
他个体的心理健康受到重视。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六章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六章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 件第六章
本章将介绍婴幼儿时期大脑、认知、感官、记忆、语言、社交、情感和性别 角色方面的发展。
大脑和认知的发展
1
注意力和记忆
2
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感知和记忆
能力也在逐步发展。
3
神经元发育
从婴儿时期到青春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的神经元数量 和连接方式都在不断变化。
思考和推理
儿童逐渐发展出深度思考、认知灵活性 和抽象推理等能力。
婴儿期的感觉和知觉发展
味觉
新生儿能品尝不同味道,但不能区分重盐和轻 盐的差别。
听觉
胎儿可以在子宫内听到声音,但听觉发育需要 时间。
视觉
出生时的视力约为20/400,但随着年龄增长, 视力会逐渐发展。
触觉
新生儿对触摸很敏感,可以通过触觉来辨认物 体和人。
婴儿记忆的发展
感性记忆
婴儿通过感觉体验形成记忆,如 美好的睡眠和舒适的抱抱。
儿童会在观察和学习中逐渐学会社会给予男性和 女性的不同角色和期望,从而形成性别角色。
家庭、学校、媒体等渠道的性别角色定型可能存 在偏见,需要引导儿童尊重和理解性别多样性。
儿童社会和情感的发展
社交技能
儿童需要学会交朋友、分享、 合作和理解他人的感受。
自尊
自尊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方 面,需要经常鼓励和支持。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情感 发展有重要影响,需要注意家 庭和谐和亲子关系。
儿童性别和性别角色的发展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 性别偏见
儿童在三岁左右形成性别认同,开始认识到自己 是男孩还是女孩。
儿童智力和学习的发展
1 智力测试
通过智力测试,可以测量儿童智力表现,预 测未来学术和职业成就。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二 幼儿注意的发展
三 幼儿记忆的发展
四 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 幼儿想像的发展
--------------------------
一 幼儿感知的发展
幼儿感觉的发展
各种感觉更加完善:视敏度不断提高;视觉的随意性增长;辨色能力增强;听觉感受性进一步发展;触摸觉与运动觉的细致性和准确性也有所增强.
五 儿童游戏的发展
从游戏的内容看:
游戏主题逐渐扩大.
游戏情节逐渐复杂.
从游戏的形式看:
从不能分配角色到自行分配角色.
从模仿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
游戏的时间也逐渐增长.
从个人游戏逐渐发展到合作游戏.
---------------------------------
各种感觉在认识事物中的地位的变化:视觉和听觉在各种感觉的发展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幼儿知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都进一步发展.
时间知觉的发展:幼儿具有初步的时间观念,但常常需要和具体生活活动相联系;对时序的概念明显地受时间循环周期长短的影响; 4、5岁幼儿还常常分不清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幼儿期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
发展心理学
第六章 幼儿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
第三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 幼儿情绪与意志的发展
第六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
第一节 幼儿生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是一本关于心理学发展的教材,由林崇德编写。

本教材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

第一部分: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首先,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包括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然后,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包括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和实验心理学的兴起。

接着,介绍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

第二部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首先,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然后,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学习、情绪和人格等。

接着,介绍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

第三部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介绍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理论、教学设计和评估等。

然后,介绍临床心理学,包括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接着,介绍工业心理学,包括员工招聘、培训和组织行为等。

最后,介绍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认知等。

第四部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

首先,介绍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变量操作和数据收集等。

然后,介绍观察研究方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实地观察等。

接着,介绍调查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设计和样本选择等。

最后,介绍统计分析技术,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

第五部分:心理学的发展前景本部分主要展望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首先,介绍心理学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

然后,讨论心理学在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接着,探讨心理学在教育、医疗和社会领域的发展前景。

最后,总结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阅读《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三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1)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①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活动,或称心理,是指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产生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

②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人格。

a.人的心理过程第一,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活动。

第二,情感过程: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惧等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体验。

第三,意志过程:根据既定目的,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并通过行为去处理和变革客观的现实。

b.人格人格(personality),又称个性,是指对待某个事件,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兴趣、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表现出差异,这种差异既与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有关。

(2)心理科学的特殊性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不同,它不具形体,不能直接观察得到。

心理活动通过人的外部行为,主要是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来。

①人的行为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节。

外部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心理过程和人格对行为有很大影响。

②人是有意识的高等动物,人的心理非常复杂,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某些心理活动。

因此根据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分析某种心理活动时,必须非常谨慎。

③人心理的复杂性、外部行为的多变性,并不意味着无法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通过较长的时间、全面系统地观察或借助于仪器分析,可以对一个人的心理有所了解。

2.发展心理学发展,一般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中,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种系心理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PPT课件
第29页/共42页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第30页/共42页
• 形式运算阶段
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
第31页/共42页
四、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 究
互相重叠的。
第26页/共42页
• (二)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27页/共42页
• 前运算阶段(2-7岁) • 前概念分阶段(2-4岁) • 直觉思维分阶段(4-7岁)
第28页/共42页
•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 守恒性 • 滞差(水平滞差和垂直滞差) • 可逆性 • 整体性 • 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 二、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p39) • (一)操作条件反射 • (二)发展观 • (三)强化理论运用于教学
第15页/共42页
•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一)观察学习、替代强化、模仿(p41-43)
第16页/共42页
• (二)儿童的心理发展观——认知行为主义:三元交互作用
P
B
E
第17页/共42页
第2页/共42页
• (一)人格发展理论 • 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3页/共42页
• 意识 • 前意识 • 无意识
意识层次结构
第4页/共42页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 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 源,按快乐原则行事。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圣才出品】

7.2 课后习题详解1.小学生的学习有何特点?为什么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答:(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在学习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这一阶段,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影响。

③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要学会使用学习策略。

(2)学习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原因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从小学时期开始,学习活动就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之所以说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其主要原因如下:①学校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但具有更大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儿童必须明确认识学习的目的,使自己的活动服从这一目的,并对这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行检查。

学习是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儿童必须完成的社会义务,因此,儿童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或兴趣行事。

儿童在这种特殊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责任感和义务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儿童的意志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②学校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施的,小学儿童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掌握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打下最初的基础。

在掌握这些知识经验的过程中,儿童不但心理活动的内容有了改变,而且各种心理过程也起了变化。

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都明显地发展起来,其思维活动也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其主要任务是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

在结构上,《发展心理学》首先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主要理论、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然后分别阐述了胎儿、婴儿、幼儿、小学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个体、成年中期个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上,《发展心理学》既反映了世界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又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发展心理学》主要供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

《发展心理学》一书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畅销书,自第1版面世至今,已再版十余次,在美国市场上一直是同类书中的领导品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是《发展心理学》(第10版)的上册,是戴安娜·帕帕拉、萨莉·奥尔茨和露丝·费尔德曼三人合著的畅销教科书。

包括前五编,共12章。

第一编概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脉络,以及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编描述了生命最初三年的生理发育、认知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编和第四编分别介绍了童年早期、童年中期的个体在生理、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状况。

第五编描述了青少年的个体在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1]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期到青春期》的语言精炼生动,编排图文并茂,结构清晰新颖,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集科学性、知识性和通俗性于一体,适合作为普通高校和各类师范院校的师生的教科书,也适合于从事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和教育的人员使用,还适合关注孩子成长的广大家长朋友阅读。

[1]。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 年龄阶段的划分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期(6岁——11、12岁)(6)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2、人生的阶段依据:(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1. 引言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发展过程。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中,林崇德教授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对该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林崇德教授的背景以及他在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贡献。

2. 林崇德的背景林崇德教授于1960 年出生于中国台湾地区,他在台北长大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大学时期,林崇德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定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随后,他前往美国留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正式步入学术界。

3. 林崇德的研究贡献3.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林崇德教授在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对儿童的思维方式、知觉和记忆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

他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于儿童教育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青少年身份认同的研究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份认同形成的关键阶段。

林崇德教授在青少年身份认同的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发展过程,包括对自我概念和社会认同的理解。

他的研究为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促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3.3 创伤后心理发展的研究林崇德教授还在创伤后心理发展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关注并研究了创伤事件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探索了创伤后应激反应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他的研究为创伤后心理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创伤干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

4. 结论林崇德教授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杰出学者,他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青少年身份认同和创伤后心理发展的研究,林崇德教授为学术界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力和启发性的思考。

他的贡献促进了发展心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5. 参考文献1.Smith, J. (2010).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Cognitive Abilities(儿童认知能力的发育). Journal of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3), 325-340.2.Johnson, L. (2012). Adolescent Identity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青少年身份认同和幸福感).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Quarterly, 56(2), 182-198.3.Williams, K. (2015). Trauma and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Journal ofTrauma Psychology, 27(4), 450-467.。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1书籍信息作者:林崇德主编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3-1版次:2页数:501字数:490000印刷时间:2009-3-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7包装:平装[1]2内容简介本书是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其主要任务是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

在结构上,本书首先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主要理论、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然后分别阐述了胎儿、婴儿、幼儿、小学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个体、成年中期个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上,本书既反映了世界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又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

3编辑推荐心理发展贯穿于生命全程,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的统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又是有阶段性的。

应该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和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既科学地解释生命全程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4目录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关键词]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变迁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进展[要点小结][思考与练习][拓展性阅读导航]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关键词]第一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第二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第三节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要点小结][思考与练习][拓展性阅读导航]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关键词]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第三节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第四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第五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要点小结][思考与练习][拓展性阅读导航]第四章胎儿的生理一心理发展[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关键词]第一节胎儿神经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第二节胎儿生理一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节胎儿期的心理卫生[要点小结][思考与练习][拓展性阅读导航]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内容提要]……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第八章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第九章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第十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第十一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的行为.又称为侵害行为.
.
三.性别角色的发展 ❖ 性别角色的认同与自我概念的发展有重要的关
系.关于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有不同的理论解 释.
.
❖ 社会生物学理论: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 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族内适宜性”)
❖ 精神分析理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 同的结果.
词、量词)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1、简单句到复合句 2、陈述句到多种形式句 3、无修饰句到有修饰句
.
4、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
(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语向独白语的发展 2、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
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进幼儿的言语发展是幼 儿教育及其重要的内容.幼儿期言语的发展水平,将会影 响到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和. 社会交往能力.
(1)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些 相似性.
(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
(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的过程,而不在于结
果.
.
(4)具有想象的特点. (5)具有概括性质.在游戏中体现某一类活动的
一般行为. (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1.独自游戏 2.平行游戏 3.联合游戏 4.合作游戏
1—5岁没有策略; 5—7岁不能主动运用策略 10岁以后记忆策略稳定发展
(2)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 特征定位 复述策略
.
三、思维的发展
(一)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指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
象来进行思考。
如,幼儿能正确回答6块糖2个人分,一个人分3块,
却不知道3+3=6 .
第六章
(3-6岁)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
重点内容:
❖ 1. 幼儿的年龄阶段及主导活动 ❖ 2.幼儿语法结构及口语表达的发展 ❖ 3.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 4.记忆策略及幼儿运用的主要记忆策略 ❖ 5.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 6.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 7.同伴关系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
第一节 幼儿的游戏
展有那些理论?
8、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有何特点?攻击性行为的
控制方法有哪些?
.
.
五、第一反抗期 3、4岁时出现,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要
脱离母亲的怀抱,强调“我自己做”,学 会了说“不”。对于这种反抗,不能简单 加以遏制。
.
第四节 幼儿期的心理卫生
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 促进动作协调能力,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四、培养独立性
.
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一)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 (三)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 (四)培养健全的人格 (五)增强体质
.
益智游戏:(训练记忆力) 看10秒钟后遮起,要求凭记忆依次说出名称。
.
益智游戏:(训练注意力)
有效命令和无效命令
3-6岁的儿童,游戏是他(她)们的主导活 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社会化 过程是通过游戏来实现的.
.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
(一)精力过剩论 主要指儿童活动的倾向,是 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
(二)精神分析论 游戏调节情绪、释放焦 虑、补偿愿望
(三)练习论 对未来生活所必需的技能的 排练和练习
.
思考题
1、幼儿的年龄阶段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2、关于儿童游戏有那些理论?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3、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有那些种类?
4、阐述同伴交往的含义、特点与重要性,分析儿童
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与促进。
5、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什么是儿童的"性别认问"'和“性别角色认同”?
7、什么是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关于其发
.
自我控制
1、自我控制能力出现的 年龄在4--5岁 2、幼儿自控能力的发展与 其品质的发展水平密切相 关 3、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是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
二、幼儿的道德发展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工具性 (年龄小) 敌意型 (哈特普)
.
亲社会行为: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又 称为利他行为.表现为合作、分享、帮助、关爱等.
❖ 社会学习理论:儿童获得性别角色的态度和行为 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
四、同伴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
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
幼儿的友谊多数建立在地理 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 有趣玩具的基础上.
.
同伴关系的作用:
1、促进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3、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 4、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
(四)重演论 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 程.
(五)娱乐论 游戏使幼儿愉快、解除紧张 和恢复健康
(六)认知论 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 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中.
.
.
二、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幼儿游戏的特点
1.幼儿游戏的主要方式:象征性游戏,即象征性地 使用替代物进行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主要方式.
2.幼儿游戏的特点:
(4)评价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情 绪性
.
自我情绪体验
1、自我情绪体验出现在4岁左右 2、幼儿的自我情绪体验是从低级 向高级发展的,具有很强的受暗 示性。 3、在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重要 的是幼儿的自尊。
3岁左右,儿童产生自尊感的萌 芽; 6岁左右,儿童基本都能体验到 自尊感; 学龄初期,儿童自尊感的发展已 趋于稳定。
1、依从—独立
2、外部—内在
3、简单—具体
4、主观—客观
4—5岁是自控发展的
关键时期
.
➢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整 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 力是不高的,基本上仍处于学习 自我评价的阶段。
➢ 幼儿自我评价特点是:
(1)比较信赖别人的评价
(2)主要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 行评价
(3)评价比较笼统,较多只从某 个方面或局部对自己进行评价
.
结构游戏
幼儿利用各种结 构玩具或材料进行构 造活动的游戏。
如积木、竹制材 料、塑料、金属材料 以及粘土、纸和浆糊 等,或玩水、玩雪、 玩土、玩沙等。
.
结构游戏
.
返回
.
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言语的发展 (一)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的增加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3、词类的扩展(名词、动词 、形容词 、数
.
为什么温水比冷水结冰快?
❖ 有经验的汽车驾 驶员都知道,冬 天洗车最好用冷 水而不用温水, 否则温水一沾到 车厢便会马上结 冰。难道温水比 冷水结冰快?
❖ 这是为什么呢?
.
分别说出生活在陆地、天空、和水中 的动物?说出他们的相同点。
.
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特点:
+
=?
有的儿童想把电视机打开看看里边有多少人, 体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
好学、好问。
.
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天上有88个星座,6974颗星星。
.
(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1、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
是什么?→为什么? 2、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
掌握概念受到概括水平的制约,概括能力又 是概念和概括水平发展的反应。
二、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 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 (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 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2、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经常用机械记忆的方
法) 3、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
(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1)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 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 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