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中国古代文学》(一)下--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一)下--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东晋) 裴启《语林》、(东晋)郭澄之《郭 子》等。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 的一部。
(三)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的编撰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 。是 一部笔记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
刘义庆(403—444)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 袭封 临川王,所招集的文学之士很可能参加了《世说 新语》的编撰,不过起主导作用的当然还是刘义 庆本人。
二、 “小说的起源”
1、神话传说 《穆天子传》和《燕丹子》
2、寓言故事 《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的寓 言带有小说的意味。
3、史传 《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为小说 提供了素材和艺术经验。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 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 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 见其兴盛。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
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此说最早由鲁迅提出。
志怪小说:主要记述神鬼怪异、殊方异物、佛法 灵异,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 积极意义的民间意义和传说。代表作是晋干宝的 《搜神记》
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 从中可见当时社会清谈玄理、品藻人物、标榜名 士的社会风气和面貌。代表作是宋刘义庆的《世 说新语》
刘孝标为之作注,引用古书四百馀种,补充了不 少史料, 许多已经散佚的古书借此保存了佚文, 颇为后人珍重。
2、《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
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 谈。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 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 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嗜好,等等, 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 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 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古代文学史题锦

古代文学史题锦

古代文学史二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辅导题名词解释与问答,加黑的题目为复习重点,但未加黑部分也要复习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填空1、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学术中的独立和对文学的重视及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题材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本分析的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锺嵘的《诗品》等,再加上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玄学。

5、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造成了世家大族与庶族的对立;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文学家族或文学集团_的大量出现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如三曹、三张、二陆、两潘、谢氏、萧氏等。

6、晋宋之间文学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

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声律上,与谢朓、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成为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梁陈两代,浮靡轻艳的宫体诗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最低限度背诵篇目曹操《短歌行》、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

名词解释1、建安风骨2、正始之音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三曹”是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是指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晹(日换王)、刘桢。

2、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用乐府记时事。

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如《蒿里行》中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一)(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Ⅰ)课程编号:182132总学时数:48学时讲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参考书目:章培恒、骆玉明编著,《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先秦两汉时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汉乐府民歌、《史记》、《汉书》等,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端及此期文学的基本发展状况,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化遗产。

并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增强古代文学修养,提高鉴赏和利用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中文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必要的古代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鉴赏与评论的方法,为今后从事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求必须了解先秦两汉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现象,能够通过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勾勒出文学史发展的脉络。

能够将文学现象放在文学史中加以关照,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能够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中国古代文学(一)》授课课时分配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十五章。

第一章:总绪论主要内容是: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重点、难点:文学史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方法,中国文学宏观演进的特点。

第二章:先秦文学绪论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的形态。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重点、难点:重点是先秦文学的形态、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袁行霈本古代文学史习题全集[1]

袁行霈本古代文学史习题全集[1]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

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7、讲析《东山》。

五.论述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

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四.简答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五.论述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三.简答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四.论述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四.简答1、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那几个方面?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五.论述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

2、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二.简答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

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

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干宝为什么会写《搜神记》 干宝为什么会写《搜神记》呢?据干宝自己说,有两件 据干宝自己说, 事对他影响最大。 事对他影响最大。 一是他还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父亲有一个小妾, 一是他还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他父亲有一个小妾,很受 父亲宠爱,这让他的母亲很是嫉妒。等到父亲下葬时, 父亲宠爱,这让他的母亲很是嫉妒。等到父亲下葬时, 母亲把那个小妾活生生地推下墓穴埋了。过了十年, 母亲把那个小妾活生生地推下墓穴埋了。过了十年,他 的母亲也死了,需要和他父亲合葬。人们在开棺后发现, 的母亲也死了,需要和他父亲合葬。人们在开棺后发现, 他父亲的小妾就伏在他父亲的尸体上,身上还有体温, 他父亲的小妾就伏在他父亲的尸体上,身上还有体温, 面色容貌居然和活着没有什么两样, 面色容貌居然和活着没有什么两样,干宝把她救活后带 回家中,她对干宝说他父亲常常给她拿水和食物, 回家中,她对干宝说他父亲常常给她拿水和食物,恩情 和生前一样。从此她还能预言吉凶,都能验证, 和生前一样。从此她还能预言吉凶,都能验证,后来还 嫁人生子,又活了好多年。 嫁人生子,又活了好多年。 另一件是他的兄长经常生病,有一次病得厉害, 另一件是他的兄长经常生病,有一次病得厉害,就死过 去了。幸亏家人有经验,看他身有体温不见僵硬, 去了。幸亏家人有经验,看他身有体温不见僵硬,如同 长睡,就没有下葬。在已经断气好几天后, 长睡,就没有下葬。在已经断气好几天后,他的兄长竟 然又奇迹般活了过来。 然又奇迹般活了过来。醒来后对人诉说自己看到了天地 间许多的神仙,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 间许多的神仙,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不知道自己已经 死了。 死了。 这两件事发生在家庭中的奇事, 这两件事发生在家庭中的奇事,引起干宝对鬼神事的极 大兴趣,他就从古书上搜集资料,又采集民间传闻, 大兴趣,他就从古书上搜集资料,又采集民间传闻,写 了这部《搜神记》。 了这部《搜神记》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上古代文学史考研

中国文学史填空题整理上古代文学史考研资料1~3章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第二章汉代辞赋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五章东汉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着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着名的四大神话是、、和 ,它保存在中;4、古代祭祀时,以歌舞娱神的角色称为5、“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第二章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2、诗经本来只称 ,或连其诗篇数称 ,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5、诗经中的“雅”分和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着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第五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篇;4、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5、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6、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7、7、“天问”意思是 ;8、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和时期;2、汉赋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 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着作;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 , 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的精神,保持着的格调;8、汉代文学从对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 ,最后以对的批判而告终;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到、再到的演变过程;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班昭的、的述行赋、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时期经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的藩篱, 中主张诗歌“ , ”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12、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和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 , 的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文学的新纪元, 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的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期、期、期和期四个阶段;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全书分、、 ,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二十多万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其中主要包含了、、等家的思想;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 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的文风;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3、先生曾言:“秦代文章, 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段;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着文 12 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篇,收录于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 ,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和 ;论贵粟疏是的作品,它上承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6、过秦论是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 ”;7、淮南子原称 ,东汉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思想的继续;其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句子,与陆贾、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之先河;8、董仲舒的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 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 ,东方朔的、桓宽的及扬雄的、等俱为名篇;10、、和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全书共篇,现存少一篇 ;此书以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等篇;12、王符的政论散文成书于 ,是一部之作,其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第二章汉代辞赋1、“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 ,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作者的另一篇赋作 ,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 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着名;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 ,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 ;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 ,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 ,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 ,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 ,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 ,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 ,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 ,如描写游猎主要用 ,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 , 、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和 ;扬雄赋作中, 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刘向的赋多不出窠臼,刘歆的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 作了 ,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的 , 的也占有一席之地, 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和两类;前者开了后代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 ,代表作品为 ;另外, 的和的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 ,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等抒情之作;此类作品中, 的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 的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东汉末年, 创作的、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一、解释:1、司马迁 2、史记 3、汉书 4、吴越春秋 4封禅仪记;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篇,大都出自之手;它们分别是、、、、、、 ;其中除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一韵;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体散文,代表着作有邹阳的、枚乘的、司马迁的和杨恽的等;3、刘向一生有着作多种,其中、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实开了六朝世说新语类小说之先河;4、史记代表了古代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在中称它是“”;5、司马迁,字 ,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少年时曾随学习古文 ,向学习公羊派 ;后任 ,并参与制定了 ,因案被处以宫刑;征和二年前91年最终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共历时年;6、司马迁曾在中提及其修史的宗旨是:“ , ,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为中心的通史,全书由、、、、组成,记述了从至年间大约年的兴衰沿革史;8、东汉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史,它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9、和史记的笔法不同,汉书重视 ,行文 ,从而形成和史记迥然有别的风格;10、吴越春秋是成书于的一部散文,作者是 ;其书今存卷,主要叙述的故事;它在体例上兼有和史书的特点,是的雏形;11、成书于的历史散文内容许多与吴越春秋相同;它们都以为主线索,又都出自文人之手,因而也都带有鲜明的的特点;12、东汉碑文和代文有渊源关系;崔瑗的用简洁的文字展示了的学问品格; 的则短小精悍,多用偶语,妙语天成; 的碑文在东汉最为着名,代表作是和 ;13、的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后来的、在笔法上和它多有相似之处;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背诵默写篇目: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羽林郎;三、填空 1、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或相当于职能的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 ;2、乐府的行政长官叫 ,隶属于 ;西汉另一掌管音乐的机构是 ,隶属于 ,主管 ;3、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十七章,另外, 的在祭祀沛宫原庙时也用楚声演唱;4、乐府的职能、地位在时进一步加强,至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 登基后,下诏罢乐府官,裁减乐府人员;5、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 ,一个是 ,后者在时已有,实际上发挥了西汉的作用;6、沈约编篡时,其篇收录了大量两汉乐府诗;宋人编的 ,把汉代至的乐府诗搜集起来,共分为十二类;其中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和中,而以数量最多;7、现在所能见到的两汉乐府诗,可以认定是西汉作品的有:、 17章、 19章和 18首等等; 8、相和歌辞中对人民苦与乐的反差进行了深刻揭示,其代表作分别是:苦有、、等,乐有、、等; 中“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的描写对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9、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影响较深,有、的余韵;而在抒发乐生恶死的愿望时,主要继承了的传统,是、的遗响;10、两汉乐府诗都是“、”的,诗中既有诗,也有诗,其中以诗的成就最为突出;11、两汉乐府寓言诗可划分为类型,主要作品有:、、、、等;12、汉高祖刘邦的鸿鹄歌是言诗,安世房中歌是诗,铙歌十八首各篇则均为 ;成帝时长安流传的和 ,都已经是标准的五言诗;13、从西汉到 ,再到 ,这就是早期五言诗发展的基本轨迹;四、简答 1、简述汉乐府的成立及其兴废历程;2、简析陌上桑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五、论述 1、试析汉乐府诗歌的思想内容; 2、试析汉乐府诗歌的艺术特点;3、试析孔雀东南飞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4、试析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五章东汉文人诗一、背诵默写篇目: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三、填空 1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的 ,他的其他五言诗则收录在和的篇中;另外,他的今存残篇,是一首完整的诗,原来当是系于赋尾;赋末附诗,当始见于 ;2、张衡的五言诗描写了一新婚女子,它明显借鉴了的表现手法;张衡的是整齐化之后而形成的七言诗,另外,附于结尾的也是一首七言诗;3、班固、张衡对诗都有所继承,不过班固诗继承了的风格,而张衡诗则继承了的特点;二人诗班固长于 ,张衡则长于 ;从张衡起,东汉文人五、七言诗形成了以为主的基本走势, 的三首,成为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成熟之作;4、汉桓帝以前,东汉文人诗歌经历了由向、由到的转折,但诗歌的基调没有太大变化;诗人们表现的是的之美;5、时期、、的五言诗具有典型乱世文学的特征;他们的代表诗歌分别是二首、二首和 ,其中后者又是一篇诗歌;6、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被收录在之中,它代表了的最高成就,产生的年代大约不晚于时期;7、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称它“ , ”,刘勰文心雕龙也称东汉“古诗”实“”;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着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 ,“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 ,代表作有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 ,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 3首;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 ;阮籍的代表作是 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第二章两晋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1、西晋太康时代最着名的作家有、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追求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4、刘琨的代表作是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第三章陶渊明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1、陶渊明,又名 ,字 ,号 ,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其诗可分为五类:、、、、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 ,朴素中见 ;苏轼概括为“、”;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 ,其中 326首, 142首, 18首;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的居多;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7、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其中又以语的歌辞居多,这些歌辞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如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一、默写:登池上楼、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楼等;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 ,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 ,梁诗人和陈诗人等;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 ,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他们都是南朝最着名的山水诗诗人;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 ,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和有“邢魏”之称的 ;还有由南入北,着有颜氏家训的 ,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 ,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 27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和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律赋、骈文与散文一、背诵默写:登楼赋、归去来辞;1、魏晋散文刘勰以“气爽才丽”一语评价“三曹”;在建安各体文章中,曹操的甚具异彩,有之风;在应用文体中显露文学魅力的,是曹丕、曹植的 ;在曹植传世的文章中,与书体相近的文,如求白试表等也是情文并茂;2、抒情小赋在魏晋时涌现出一批佳作:如曹植的、王粲的、陶渊明的等;3、南朝的骈文中,有代表性的名作有鲍照凭吊广陵的 ,孔稚圭讽刺伪隐士周颙的 ,江淹抒写各种离情别景的和各种人的遗憾的 ;4、南朝的山水写景文的代表作有丘迟的、吴均的和陶宏景的 ;其中丘迟描写江南暮春三月景色的有三句话,它们是: , , ;5、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追寻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 ,其次是 ,第三是 ;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分为和两类,代表前者的是干宝的 ;代表后者的是刘义庆的 ;3、世说新语共分门,其内容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的故事集;为世说新语作注的是梁代 ;。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 2、文笔之分 3、生死主题 4、游仙主题 5、隐逸主题 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 2、七子 3、建安风骨 4、正始风力 5、嵇阮 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 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 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 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 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导读】本则故事选自忿狷篇,通过绘声绘色 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动辄暴 怒的病态性情的表现,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王羲之 的笑话。本篇以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生动传神。
【思想内容】本篇通过过江诸人在新亭宴饮的 描绘,主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南渡士族们在国破 家亡后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他们有的专务清谈, 颓废感伤;有的则慷慨陈词,奋发有为,表现 了爱国主义思想。 【艺术特色】1、本文篇幅极小,不足百字, 但其选材典型,并善于抓住人物的典型言行来 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2、寥寥数语,既有概括性的记述,又有特写 式的描绘,人物形象鲜明。
王子猷居山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 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 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 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导读】本则选自任诞篇,写王徽之的任性放 达,表现了当时名士率性任情的风度。 “王子 猷”,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初为桓温 参军,后作过黄门侍郎。“山阴”,即今浙江 绍兴。
代表作:干宝的《搜神记》 代表作:干宝的《搜神记》
《 搜 神 记 》
内容: 内容:
主旨在“明神道之不诬” 故书中多神仙道术、 主旨在“明神道之不诬”,故书中多神仙道术、鬼怪 灵异的内容。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灵异的内容。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有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 *有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 *有的反映了青年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幸福婚姻的斗 争精神; 争精神; 有的反映了人们不怕鬼魅、敢于铲除鬼魅的大无畏精神。 *有的反映了人们不怕鬼魅、敢于铲除鬼魅的大无畏精神。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

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题库.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

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 5、隐逸主题 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魏晋南北朝小说》PPT 课件
欢迎各位参加《魏晋南北朝小说》PPT课件!本课件将深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 期小说的起源、类型、代表作品以及其在文化和历史领域的价值和影响。
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简介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局势和文化氛围。
小说在魏晋南北朝的地位和作用
讨论小说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对历史、文化的价值及影响
探究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 意义。
总结
1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总结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强调其在文领域的重要地位。
2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和意义
概述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后世的影响和其在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代表作
《聊斋志异》
介绍《聊斋志异》的作者、故事主题和文学价值。
《搜神记》
解读《搜神记》的写作风格和宗教文化背景。
《山海经》
探索《山海经》对于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
《封神演义》
介绍《封神演义》的故事背景和对历史的改编。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价值和影响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讨论魏晋南北朝小说对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启发 与影响。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起源
儒家与道家对小说的态度
探讨儒家和道家文化对小说发展的影响。
起源于何处
介绍小说的起源和与《庄子》、《列仙传》等文学 作品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
神话传说类
介绍神话传说类小说的特点 和代表作品。
武侠类
探讨武侠小说在魏晋南北朝 的发展和受众。
社会风俗类
讨论描写社会风俗的小说及 其文化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2)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2)练习题

绪论一、填空题:1、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十分繁荣,有曹丕的()、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萧统的()。

2、曹丕的《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类,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3、()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4、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5、“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自曹操()。

6、魏晋南北朝文学形成三大主题:()、()、()。

7、魏晋南北朝形成了众多的文学家族,三曹:()()()、三张:()、()、();二陆:()()、两潘:()、()。

8、言意之论,指的是以()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论和以()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论。

9、()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

10、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年开始的,止于公元()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共经历了()年。

二、名词解释文心雕龙三、简答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文学有什么影响?四、思考论述题1、借阅《世说新语》,说说其中哪些故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2、你读过《文心雕龙》中的哪些篇章?有什么体会?3、预习作品选中三曹作品。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填空1、建安时期,以曹操和王粲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和()。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作家,有魏末的()、()。

3、曹操描写汉末战乱和人们苦难的代表诗歌是《》。

4、曹操的()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5、宋敖器之《诗评》说:“()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6、现存一首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是()的(),其用韵特点是()。

7、()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8、元好问《论诗绝句》:“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曹刘”指()和()。

9、刘勰《文心雕龙》说:“公幹气褊,故言壮而情骇”。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这段文学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宫廷起着核心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陶渊明不属任何集团。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自觉有三个标志: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文学总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主要贡献在以下两方面: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创作论”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总集的编纂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箫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新的文学思潮: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魏晋以后,经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提出了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及言意关系等,形成了重意象、中风骨、中气韵的审美思想。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动乱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文学典型是乱世文学。

文学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魏晋南北朝小说》课件
发展
魏晋南北朝小说经历了从简单记 述到复杂叙事的发展过程,逐渐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特点
01
02
03
内容广泛
魏晋南北朝小说涉及神仙 鬼怪、历史传奇、人物故 事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 多样。
语言简练
魏晋南北朝小说语言简练 明快,注重文采和修辞,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叙事技巧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叙事技 巧上有所创新,采用了倒 叙、插叙等手法,使得故 事更加曲折离奇。
《世说新语》
总结词
以人物为中心的轶事小说,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采。
详细描述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著,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轶事小说。该书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至魏 晋时期的名士逸事,尤其展现了魏晋名士的风采和言行。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 的风貌和文化氛围,领略到名士们的智慧和风度。
《幽明录》
《神仙传》
总结词
记载神仙事迹的志怪小说,具有浓厚的 道教色彩。
VS
详细描述
《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所著,是一部记载 神仙事迹的志怪小说。该书具有浓厚的道 教色彩,描述了众多神仙的神奇事迹和修 行过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信仰和风俗,也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世 界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阅读《神仙传》, 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道教文化和神仙信 仰。
入。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方 法和视角,如文学与历史、文化
、社会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传播和影 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
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作者、版本和流传过程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挖掘和 梳理。
对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主题、叙事技巧和文学风格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 地探讨和比较。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二、小说的起源
1、神话传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的直接源头, 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可视为早期小说的如《穆 天子传》和《燕丹子》。
2、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 等,可以看作是小说的源头之一。
3、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 记》、《三国志》等,为小说提供素材。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著录小说的有15家。重要的小 说有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 张华的《博物志》、东晋干宝《搜 神记》、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 说》、梁殷芸《小说》等。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小说的起源与魏晋 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第二节 第三节 志怪与志人 《世说新语》
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一、关于“小说” “小说”原指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 小道理。在古代作为文体的小说,始终被视为不 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东汉班固的《汉书· 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 子略十家的最后,这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
2.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 种机智和幽默,概括力和表现力很强。许 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出自此书,如难兄难 弟、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 此书对后世笔记文学创作影响极深, 不断有模仿它的小说出现,不少戏剧、小
说也取材于它。
参考书目及资料
1、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2重印) 2、刘大杰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5 3、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7 4、章培恒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3
第二节 志怪与志人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分类: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
二、志怪小说的兴盛的背景 三、志怪小说的内容 1、地理博物:东方朔《神异经》、张华《博物志》 2、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 3、佛法灵异:王琰《拾遗记》、颜之推《冤魂志》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提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识记:1. 建安风骨:是指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的特点构成的一个时代风格。

即“汉魏风骨”,三曹,七子,蔡賧等人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其内涵为:政治理想的高物,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

2. 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曹丕的《燕歌行》理解:1. “三曹”的文学成就P22曹操食汉末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多才多艺,对书法音乐和为其都相当精通曹操的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歌笔力雄健,生动饱满描绘沧海形象。

曹操是学习汉乐府接触的硕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诗。

就形式和艺术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成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短歌行》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与统一天下的壮志。

曹操食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曹丕的文学贡献之一:《燕歌行》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格清丽婉转,低徊哀怨,体现出文人化的特点.曹丕的文学贡献之二:《典论·论文》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初步探讨各种文体的特点]曹丕现存的四十首诗主要分为三类,一类食宴游诗,二类食抒情言志之作,三类食写征人思妇的相似离别及思乡之情。

曹植的诗歌创作: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他的诗作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诗歌是政治悲剧与诗歌才华的展现,他的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使诗风。

曹植以曹丕称帝为界,前期诗作抒发政治抱负,积极进取,乐观自信,后期创作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苦闷愤恨。

2. “七子之冠冕”王粲的文学成就P29王桀,字仲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志人小说
• 内容也可分为三类: • 一、笑话。(魏)邯郸淳《笑林》 • 二、野史。(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 作《西京杂记》 • 三、逸闻轶事。(东晋)裴启《语 林》、(东晋)郭澄子《郭子》、(梁) 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 最大的一部。
二 源头
• 1神话传说
• 按地域性可以分为西方昆仑系统、东方蓬莱系统、南方楚系统、中原 系统等; • 按内容可分为自然神和人神两大类。女娲、伏羲、黄帝、帝俊、羿、 夸父、嫦娥、西《战国策》 《韩非子》
3史传
《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
三 分类
《神异传》
• 由拳县,秦时长水县也。始皇时,童谣曰: ‘城门有血,城当陷没为湖。’ 有妪闻之,朝朝往窥。门将欲缚之。妪言 其故。后门将以犬血涂门,妪见血,便走 去。忽有大水欲没县。主薄令干入白令。 令曰:‘何忽作鱼?’ 干曰:‘明府亦 作鱼。’遂沦为湖。
《博物志》
• 汉武帝时,大苑之北胡人有献一物,大如狗,然声能惊人, 鸡犬闻之皆走,名曰猛兽。帝见之,怪其细小。及出苑中, 欲使虎狼食之。虎见此兽即低头着地,帝为反观,见虎如 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而此兽见虎甚喜,舐唇摇 尾,径往虎头上立,因搦虎面,虎乃闭目低头,匍匐不敢 动,搦鼻下去,下去之后,虎尾下头起,此兽顾之,虎辄 闭目。 后魏武帝伐冒顿,经白狼山,逢狮子。使人格之,杀伤甚 众,王乃自率常从军数百击之,狮子哮吼奋起,左右咸惊。 王忽见一物从林中出,如狸,起上王车轭,狮子将至,此 兽便跳起在狮子头上,即伏不敢起。于是遂杀之,得狮子 一。还,来至洛阳,三十里鸡犬皆伏,无鸣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一、小说称名由来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 于大达亦远矣。 班固据《七略· 辑略》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 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 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 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 1、按体裁可以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 2、按内容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 1、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
• 分类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 一、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 二、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 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 三、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