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课件

【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课件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 气候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N2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CO2(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O3(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重要物质)
低 层 大 气
干洁空气
大 气 的 垂 直 分 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南北半球气压带的比较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且海陆相间 分布,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其气压带往往 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而南半 球海洋占绝对优势,其气压带基本保持带 状分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定义: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 风叫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移动。
北半球高空风的形成
风向 ——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 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
气压梯度力 风向
(百帕) 996
1004 1012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020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与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 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与等压线成一定角度。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气旋与反气旋
锋面系统
锋面是冷气团与暖气团的交界面,由于其两侧气团物理 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故锋面附近天气多变(常伴有云、 雨、风等现象)。
冷锋系统
暖锋系统
静止锋(准静止锋)
图例
定义: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两者势均力敌, 任何一方都没有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 对静止。 天气特征:多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 天气实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二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北半球)
400N
大 洋



大 洋
300N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0N——400N的大陆西岸(甲地),夏季受北 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西风带南移。(北半球)
西 风 带 大 洋

400N
大 洋
300N
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0N——400N的大陆西岸(甲地),冬季受南 移的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
冬季,东北信风带南移。(北半球)
东 北 信 风 带

0 0N 甲地,冬季受南移的东北信风带控制,进入干季
东北信风带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东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高温,有明 显干湿季之分的热带草原气候
极低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
(4)西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大 陆






甲地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 乙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
大陆的东岸和西岸,大洋的东岸和西岸
大 洋






甲地位于大陆的西岸,大洋的东岸; 乙地位于大陆的东岸,大洋的西岸
南 北 半 球 的 暖 冷 气 流 从 北 方 来
20°S 60°N
40°S 40°N
陆地
60°S 20°N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 (共3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 (共31张PPT)
(北顺南逆 )
上升 下沉
阴雨 晴朗
气旋与反气旋判断方法
[2016•北京卷] 图P8-1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 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该日20时( )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冷锋、暖锋的判断方法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压或气旋,2、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 统的不同描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 ;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而言的。

气旋模式图
2020/9/26
南半球:低 压——气 旋

1006 1008
1010
(俯视图) —顺时针方 向旋转辐合
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 活动频繁
过境前 :
气温低,气压 高,天气晴朗
暖气团
冷气团
过境时 连续性降水 :
过境后:气 气温 压升 降高 低, ,
天气晴朗
思 考 锋 的 特 点
密度大
冷气团
观察冷暖气团的位置及原因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密度小
冷冷锋锋与降暖水锋在降锋后
锋度湿面 、 度两气不侧压同温、水 ?暖 无 锋 气发,论 团锋生降暖一降的水锋侧水位大 不锋还在都置气 稳是在锋面定冷冷前处
(侧视图)——中心部位 为阴雨天气

反气旋模式图
2020/9/26
南半球:高 压——反气旋

1010
1008
1006
(俯视图) —逆时针方
向旋转辐散
(侧视图 )
——中心部位 为晴朗天气
2020/9/26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1. 大气与天气1.1 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地球表面周围的气体包围层,其主要组成为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二氧化碳(0.04%)等。

大气还含有少量的水蒸气、臭氧、氮氧化物、微尘等。

1.2 大气的分层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逆温层。

其中,对流层是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这是气象发生的最重要的层次。

1.3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短期内大气状况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风速、云量和降水等要素。

而气候是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通常以30年为周期进行计算。

气候包括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2. 气候的形成原因2.1 太阳辐射地球受到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入射角度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2.2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日照和夜晚的变化,也决定了阳光的照射时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

2.3 水汽与云的形成水汽是气象现象发生的基础,当水蒸气遇冷遇到凝结核时,就会形成云,从而影响降水和气温。

2.4 气候带的分布不同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角度和强度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如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2.5 地形和海洋因素地形和海洋的分布会影响气候形成。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降水区;海洋则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

3. 气象要素与气候类型3.1 温度温度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表示空气的热度。

根据不同气候类型的温度变化,可以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气候。

3.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的多少。

不同的湿度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如造成降水、影响蒸发等。

3.3 风风是由空气的横向运动造成的。

不同的风系统会带来不同的气候特征,如季风气候、西风带等。

3.4 云量云量指的是天空中云的多少和类型。

云量的变化会影响降水和日照,进而影响气候类型的划分。

3.5 降水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为液态或固态的水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右图所示:
解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海陆间水循环的4个环节及 方向。
答案: (1)为逆时针,标注略
(2)两个循环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画图略 海上内循环
(3)太阳辐射能
(4)标注略 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 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地表径流
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 过程中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B.根据图示经纬度和海陆轮廓特征可
判断出该区域是澳大利亚西北部。货轮从澳
大利亚西北部到上海主要经过澳大利亚与赤
道之间的海域、我国的南海和东海。
7月份,澳大利亚与赤道之间盛行东南信风,南海多 吹西南季风,东海盛行东南季风,故货轮大体上顺 风航行;7月份,我国杭州湾以南,东海和南海的沿 岸流与外海暖流(主要是日本暖流)汇合在一起,自 南向北流动,而货轮在出发时顺西澳大利亚寒流, 故货轮大体上顺水航行。综上所述,A项正确。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组成,理解水 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其地理意义,增强水资 源保护意识。 2.了解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3.结合图示,分析归纳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 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4.结合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水圈的组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理课件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
摩擦力
与等压线成一 夹角
思考题:
A 995 1000
1005 1010(百帕) B
北半球
在上图所示的气压场中,A、B 两地风向如何?何处风力较大?为什么?
课堂练习: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C )
A.地球自转偏向力
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地面冷热不均
2.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 述正确的是 ( A) A.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B.风力大小与摩擦力无关 C.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与风向无关 D.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 直的
思考:
•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受哪种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这 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 • 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 下风向的变化情况?
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大小 ----取决于气压梯度 方向 ----垂直于等压线, 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1024 1016 1008
F2
V F1
A

海 拔 升 高 气 压 降 低
N
M
等压面
1006
1008 1010
B
A
C

海 拔 升 高 气 压 降 低






原) (百帕
1006

1008
1010
若 A、B、C 三地(如左上图)受热均匀,则
B
A
C
①三地气温相同; ②三地气压相同; 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 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 相平行的水平面。
A
B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一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一部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1)气温随高度增 (2)上暖下冷,空 对 加而降低 运动显著 气 对流 流 (3)天气现象复杂 层 多变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流层
50km
与人类 关系最 为密切
平 流 层
12km
高 层 大 气
大气的垂直分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对 流 层 平 流 (1)气温随高度增 层 加而 增加 。 (2)下冷上暖,大 气以 水平 运动为 主,气流平稳 高 层 大 气
月 面 辐 射
大气上界 太 阳 辐 射
月球表面
地球表面
答:地球表面有大气层而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针对性练习
1.图示箭头中,表示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的箭头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 (1)气温随高度增 对 加而 降低 。 流 层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流层
50km
平 流 层
12km
高 层 大 气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凤庆一中,海拔1600米,气温20℃
云县一中,海拔 1100米,气温?
23℃
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对 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约下降0.6 ℃
低气压
受热 低气压
陆地 1.此图表示的是白天还是夜间?
白天
2.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值。 A > B > D > C
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气压值:a>b>c>d>e 丙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 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 意图。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5、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
A.① B.② C.③
D.④ AC
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50%
7%
AB
C 43%
那么,太阳辐 射究竟是如何 向地球传输能
量的呢?
2、大气的受热过程
预习题目:导学案
1、辐射 (1)① 、② 、③ (2)就波长而言,①为短辐射,②③为 辐 射。并思考,为什么?(提示:课本文字内容) 2、受热过程 (1)大部分①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 面增温;少量的太阳辐射被大气以 、反射 和散射的形式削弱掉,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 思考:为什么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 到达地面?(结合P36图2-2-3)
预习课本P36文字内容及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
图,要求做到: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在小白板上完 成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简图的绘制,并且能自行 解说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特点,
解说内容参考下列问题: 1、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3、各层大气分别具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 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课后作业
2015年2月25日,我市因污
染严重,市长被环保部公 开约谈,市长当场保证没 有第二次;
• 重压之下,我市下猛药铁 腕治理大气污染。对全市 的57家重点企业实施停产 治理,对全市412家企业实 施限期治理,对生态治理 情况和秸秆禁烧情况进行 了调度。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要点解析: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要点解析: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要点解析: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本文导航1、首页2、同步练习题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为大家准备了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要点解析~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要点解析: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概念:地球大气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密度递减;注意气温变化情况)低层大气--------干洁空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固体杂质。

2、水汽、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如:工业革命时期伦敦被称为“雾都”,为什么?⑴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 ⑵工业生产排放的固体杂质多。

3、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注意温度、大气运动状况)⑴对流层: A 为何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因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上冷下热的气温分布利于空气对流。

B 为何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热量的主要的直接来源。

C为何风云雨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⑴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⑵对流运动显著D 为何宇宙火箭在穿越大气层时,与对流层产生的摩擦力最大?因为对流层大气的密度最大。

⑵平流层:A 为何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为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B 为何有利于高空飞行?⑴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⑵天气晴朗,能见度高⑶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云:削弱作用强; 大气逆辐射强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 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人造烟雾防霜冻? 人造烟雾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 (共32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件 (共32张PPT)
冷锋与天气.swf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我国冷锋在什么时候出现?
1. 北方夏季的暴雨 2. 北方的冬、春季的大风、沙暴天气 3. 冬季爆发的寒潮
我国的冷锋
暖锋演示
暖锋与天气
冷气团
淮阴区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1. 过境前:
气温__低__,气压__高__,天气_晴__朗__;
天气实例
夏季暴雨,冬季寒潮,春季沙尘暴 一场春雨一场暖
完成“巩固练习” (地图册P43第6题)
大雾


雷阵雨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82021/8/8Sunday, August 0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6:30:45 AM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8日星期 日2021/8/82021/8/82021/8/8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82021/8/8August 8, 2021
梅雨的真实写照——“黄梅时节家家雨”
贵阳——“天无三日晴” 昆明——“晴 朗 温 暖”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暖锋
• “一场秋雨一场寒” • “冬春季节的沙尘暴”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冷锋 准静止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分布使其断
2.季风环流
2.季风环流 A.含义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 律变化的风叫季风。
2.季风环流 B.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一月
冰岛 低压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海陆的热力 性质差异
阿留申
副 亚极 洲地高低压气 压 带 低压 60N
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长江中下游 地区7月份出现的伏旱天气、两极地区的极地 高压等都是反气旋控制下形成。
合作探究
锋面气旋
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
(以北半球为例)

高压脊
高压脊线上气流以辐散 为主,不能形成锋面。
F

C
DE
低 冷锋
低压槽
Hale Waihona Puke 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 合为主,易形成锋面。
B
A
暖锋
基础练习
4.若右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 陆地,图中箭头表示气流运行方向,则甲、乙、 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A)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乙>甲>丁>丙 D.丙>乙>甲>丁
基础练习
5.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A)
6.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是先有气流的水平运动 然后才有气流的垂直运动。( B )
六、锋面系统
1.气团
大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 较均匀的大团空气,叫做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2.特点
问题探讨1 1、正确判断冷暖气团交界面? 2、怎样判断冷暖气团的位置?


锋面系统
锋 线 锋面
锋面附近会造成什么样的天气?
锋面附近会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等 天气。
3.分类
问题探讨2
怎样判断冷锋与暖锋?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成带状分布(南半球海洋占优势)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C.意义
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 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 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 重大影响。
小结
太阳辐射使其动 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球公转使其移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有何规律?
气压带分布规律: 高低气压相间分布,并且南北半球对称。
风带分布规律: 南北对称分布,但风向不同。
合作探究2
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 同吗?
不同。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阴雨。 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晴朗。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影响,风向将垂直于等压线)
你可以绘出水平气压梯度 力吗?
1005pa
A 1010pa
D
A

C
B
三、大气的运动:
2.成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高空风
1、大气环流
含义: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 运动叫做大气环流。
作用:能够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的热量和水汽交换,并对各地的天 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2、形成
假设条件:
1、地球表面是均匀的
2、地球不公转 3、地球不自转
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只是高低纬 之间的受热不均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对流运 复杂 动显著 多变
最密切
水平 运动
晴朗
高空飞行、地 球生命的保护伞
反射无线电 短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光谱包括:r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光和无线电波,波长依次增加。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选择性 散射 —选择性 反射 —无选择性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反射
太 阳 辐 射


吸收 散射

射向宇宙空间
气 辐
大气上界
射 大气
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辐射
综合练习
读左图,回答问题:
A
A2 A1
B2
C2 B C1
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 是 ( A ) ,表示长波辐 射的是( B、C ) 。
冬太 海陆的热力
性质差异
亚欧大陆
夏平

副 热印带度高低压气 压 带
夏威夷 高压
30°N

夏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
性位置移动

例题:
读亚洲7月季风图: (1)图中季风A的风向是 __西__南_季风,B的风向 是__东_南__季风。 (2)图中季风A和季风B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形成的是_B____, 这类季风在_东_亚__(地区) 最为典型。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 有利于粮食作物中_水__稻__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 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_水_旱__灾害频繁,对该作物 的生长威胁很大。
2.A1小于A的原因是 ( 大气对
B1
C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具体
表现为(吸收)、(反射)、
( 散射 ), A2更小的原因
是(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却吸收得很少
)。
3.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有霜的夜晚B1( 小 )。
三、大气的运动
大气运动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 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 气的水平运动就是平常所说的风。
(一)热力环流
1、含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 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
单的形式。
2、成因:
(一)热力环流



C
A
B
低压
高压
C 冷
高压
低压
A 热
低压
高压
B 冷
(一)热力环流
2、成因: 冷热不均
大气 垂直 运动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大气 水平 运动
3、案例:海风和陆风


冷 暖
3、案例—城市风
低压与气旋

北半球逆时针
以阴雨天气为主
高压与反气旋

北半球顺时针
以晴朗天气为主
气旋(低压)
北半球
南半球 气旋:北逆南顺辐合上升
单位:百帕

气压梯度力

风向
气旋——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压)
北半球
南半球
反气旋:北顺南逆辐散下沉

单位: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反气旋——晴朗天气
5、案例
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
(h p a) 1000
1002
1004
1006
F

1008 F梯
F
F

F

V风

F

F偏 F偏 F偏
F偏
F偏
1010
F偏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既影响风的方向,也影响风速。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
风速。
二、大气的运动:
2.成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假设条件:地表均一、地球公转、地球自转。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五、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A.原因
B.表现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低压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
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
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是动力原 因形成的。
3、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主要 N2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干 成分 洁
O2
维持生物活动必需的物质
空 气 次要
成分
CO2 O3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 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高空风 近地风
(h p a) 1000 1002
1004
F摩
1006
1008
1010
F梯 V风
F偏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的方向,也影响风速。
①④ ③②
①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力 ②_地__转__偏__向__力___
③___摩__擦__力____
④____风__向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