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要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根据文章的一些具体文段加以提取。
第(3)题是重点语句深层含义的理解,本题可以结合邰丽华的身世与本文主题来回答,邰丽华是现实生活中诸多身残志坚的代表,他们的精神就是对自身能力的发掘与创造。
第(4)题是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可围绕文章主题与具体文段上下句特点来分析,补充的内容要反应出生活的丰富多彩或充满情趣等。
参考答案:(1)生活中的感恩之情、积极心态和创造精神(意思对即可)。
(2)①点缀平凡生活,增添生活的情趣;②在痛苦和不幸的生活境遇中找到精神上富庶的归宿;③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同时,为世界留下宜人的芬芳。
(答出其中的两点且意思对即可)(3)身残志坚,用舞蹈诠释生命的美丽(答“生命的蓬勃/人性的高洁”或其他,意思对即可)(4)示例:因此而绚丽多彩,情趣盎然,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芳香。
三、作业:仿真卷第十四课时【教学要点】散文综合练习一、文学散文阅读的要领1.关注作品中的“自我”有专家说,散文是一种“自我”文学,“个性”的文学。
散文中的“我”,是真实而独立的写作的主体。
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表现得具体而生动,使“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
读这样的作品,首先要把握住“我”。
2.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所谓重点段,就是集中表达作者独到见解、独到感受的段落。
怎样加强对重点段的分析、概括呢?一是在上下文段的比较中,看作者在该段中抒发了怎样独到的感受,表达了什么新的见解;二是作段内层次分析(有时还要作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分析),归纳层意,概括全段的内容要点。
3.注意提高鉴赏能力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文学作品阅读测试的重点之一。
最后一道综合赏析题,固然考鉴赏能力,其他试题也往往兼顾鉴赏。
从鉴赏的重点来说,一般包括谋篇布局的技巧——全文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等。
所谓“提高”,就是提高结合作品内容和具体语境作具体分析的能力,而不是泛泛而读的所谓能力。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现代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阅读各种文本,学生能够提升综合素养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四个方面对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设计和反思。
二、学习目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既包括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具体而言,学习目标应包括:1. 掌握文本的基本意思和主题;2.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3. 提高阅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以经典文本为基础,同时结合当代文化和社会现象,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文本选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历史文章、报告文学等来进行教学。
同时也可以引入当代文本,如社论、新闻报道、社交媒体文本等,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领域。
2. 文本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包括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阅读策略: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有效策略,如预测、推测、略读、详读等,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4. 作品欣赏: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美感。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引用相关知识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感受,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3. 阅读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阅读指导材料,如关键思考问题、重要词汇解析等,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果。
4.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
五、评估方法对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评估,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本理解测试:通过提供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与文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专题一:中考复习教案: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课文基础知识复习目的:1.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做到会读、会写。
2.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义、形。
3.理解词义,熟练运用学过的生词。
4.理解句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修改常见的病句。
理解复句的结构,不用错关联词语。
会模仿句式造句。
5.复习学过的常见文学常识。
复习过程一、复习要点1.复习汉语拼音,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详见第一册P220)巩固小学学过的汉语拼音,能够熟练运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字)(详见第一册P224)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形、义。
初中六册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会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改正常见的错别字,主要方法有:1)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
2)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
3)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字。
4)通过比较字形,改正错别字。
5)通过字义分辨字形。
3.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能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或选用恰当的词语。
能熟练掌握六册课文中生现的生词,积累和运用常见的成语。
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
4.要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一般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产生语感。
学会辨别和改正常见的病句。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成分残缺。
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3)分类不当。
4)前后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
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
如“难道能否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6)语序不当。
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7)重复累赘。
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拓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
现代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现代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现代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的现代文作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未来 发展与展望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资源与工具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与工具在阅读教学中将更加普及,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 的阅读材料和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个性化阅读指导: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需求,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阅读指导,提 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在设计现代文阅读教学时,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生活融为一体,提高阅读 兴趣和阅读效果。
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对现代 文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定期阅读、做读书笔记等,并督促学生持 之以恒地进行阅读实践。
添加副标题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反思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 目标与意义
03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 计的方法与原则
04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 实践与效果
05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 问题与改进措施
06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 未来发展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与意义
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表达阅读感受,组织阅读分享和交流活动,增强学生对现代文阅读 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阅读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合作探讨问题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
2.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技巧的实践与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喜欢的段落和理由。
2. 提问:我们在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二、现代阅读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快速阅读:培养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旨的能力,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2. 精细阅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细节,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4. 策略性阅读: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三、阅读实践与训练(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课内文章,如《背影》,让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现代阅读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阅读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 推荐课后阅读材料,如《活着》、《平凡的世界》等,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现代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阅读心得和感悟,评估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阅读技巧运用和语文综合素养。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多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和反思

分析文本结构: 学生能够分析文 本的段落、层次 和谋篇布局
评价文本观点: 学生能够评价文 本的观点、态度 和价值取向
拓展阅读思维: 学生能够通过阅 读拓展思维,培 养创新意识和批 判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 受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 美情趣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领 悟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03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 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 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 连贯性
适当引入课外资源,丰富 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 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促进知 识的分享与交流。
情境模拟教学法: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 在模拟实践中学习,增强其对知识的理解 和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增强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 识面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优秀 的现代文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 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提升。
通过现代文阅读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社会、历史、 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现代文阅读教案范文

现代文阅读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现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文的特点与发展;2.学会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提升学生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相关阅读材料;2.学生准备:课前阅读相关的现代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教师介绍现代文的概念及其与古代文学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教师播放相关现代文学作品的音频或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理解现代文的特点(30分钟)1.教师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对比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2.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3.教师总结现代文的特点:写实性强、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Step 3:阅读策略的应用(30分钟)1.教师讲解常见的阅读策略及其应用的场景(例如概括大意、寻找重点段落、推理判断等),并进行示范演示。
2.学生进行小组演练,运用这些策略阅读一篇现代文学作品。
3.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策略运用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Step 4:理解现代文学作品(40分钟)1.教师分发或展示一篇现代文学作品,带领学生逐段理解和分析。
2.教师进行详细解读,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等方面。
3.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拓展阅读(15分钟)1.教师推荐一些与现代文相关的经典作品,鼓励学生阅读并进行书评。
2.学生互相交流他们的书评和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四、教学反思:在现代社会,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教授现代文阅读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对现代文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对现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课内现代文阅读》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一、说教材《课内现代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阅读经典现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
本节课所选篇目为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封建教育的批判。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但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主题和写作技巧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会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鉴赏和评价。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对文章进行细致分析。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识封建教育的弊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
(2)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顾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简介作者鲁迅,导入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技巧。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5.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讨论封建教育对人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

语文初中阅读教案模板年级:七年级教材:《语文》课题:XXX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欣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中的生僻词语。
三、合作学习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四、探究学习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文章中的主题思想。
2.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讲解1. 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2. 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2.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如预测、概括、推理等。
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
2.难点:运用阅读理解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与阅读理解相关的故事或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阅读理解的技巧(15 分钟)•预测:根据文章的标题、图片、首句等信息,预测文章的内容。
•概括:阅读完文章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推理:根据文章中的信息进行推理,理解作者的意图。
3.阅读练习(15 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在学生阅读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小组讨论(10 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阅读练习中的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总结(5 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技巧的运用。
6.布置作业(5 分钟)布置一篇阅读理解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阅读理解的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但是,在阅读练习中,部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关于语文的阅读教案初中

关于语文的阅读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诗歌等。
2. 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批判性阅读等。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学鉴赏和审美教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
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欣赏课文,感受文学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4. 阅读技巧训练:根据课文内容,教授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如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批判性阅读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次阅读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阅读。
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拓展阅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阅读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笔记等方式进行评价。
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文学鉴赏、写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现代文古诗文阅读教案

初中现代文古诗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古诗文阅读,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作品,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2. 阅读技巧:字词理解、句子翻译、意境感悟、作者情感分析等。
3. 文化传承:介绍古诗文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文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逐句理解古诗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3. 意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古诗文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文化传承:教师讲解古诗文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拓展训练:教师提供与所学古诗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阅读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以具体的古诗文作品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古诗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4. 启发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练习、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古诗文背后文化的了解: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古诗文背后文化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通过观察学生的作文、绘画等作品,评估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选材:选用经典古诗文作品,如《春晓》、《静夜思》等。
2. 参考资料:古诗文注释、译文、背景资料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引导语: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占总分20%)二、讲授新课(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并回读检查](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和反思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和反思在现代教育中,阅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字的表面意思,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本文将提出一种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反思。
设计方案:一、确定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程度选择适当的现代文教材。
优质的现代文教材应包含各种文体,如散文、小说、诗歌等,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思考深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图书馆或具有文学氛围的教室。
2.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不限于课堂教材,可以包括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
3.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写作比赛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提供有效的阅读指导1. 在读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标题、浏览内容和激发背景知识等方式建立预期。
2. 在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进行适当的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3. 在读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观点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总结。
反思:以上设计方案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是合理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环境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善。
首先,在选择教材方面,教师应更加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融入当代文化元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阅读水平的教材,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其中。
其次,在阅读体验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材料和互动体验。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等工具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
此外,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解。
除了简单的问题回答,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互动,促进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
2024年现代文阅读训练(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现代文阅读训练(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率,使他们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4.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不同类型现代文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3. 常见语文题型的解题技巧。
4.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章来讲解阅读技巧。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 采用差异化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进步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3. 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作业,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第二周:分析不同类型现代文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3. 第三周:讲解常见语文题型的解题技巧。
4. 第四周: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
5. 后续周次:进行阅读实践和评估,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文阅读训练》2. 辅助材料:相关现代文文章、阅读策略指导手册、练习题库等。
3. 技术支持: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4. 在线资源:相关现代文阅读网站、教育平台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座位布置便于学生交流和互动。
2. 网络环境:确保教室内的计算机和投影仪能够正常连接网络,以便使用在线资源和教学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初步阅读练习。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课内现代文阅读》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重点篇目精彩语段阅读篇一、《背影》(一)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pán shán 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外貌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选文中两次写到"我"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感动得流泪;第二次离别伤感的泪。
4.在文中空白处填上相应词语。
(攀、缩、倾)5.《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惦记着儿子旅途是否平安。
](2)“进去吧,里边没人。
”[父亲不让儿子送,怕儿子离开座位后丢失行李。
初中阅读理解的教案

初中阅读理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技巧,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推理判断、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长度约为500-600字。
2.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作者的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理解技巧,如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找出文章的关键词等。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段落结构、作者观点等方面进行讨论。
4.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阅读理解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练习:设计一些针对文章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小结:对本节课的阅读理解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表现,以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阅读理解能力,给出改进建议。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
2. 教学辅助材料:阅读理解练习题、阅读技巧指导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技巧,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选取在教学中,我们将选取一系列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旨在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魅力和风格。
2. 阅读策略我们将教授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略读、精读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
3. 文学素养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作品中的寓意和主题。
4. 批判思维培养我们将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1. 组织课堂讨论我们将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配置辅助材料我们将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注释、背景知识介绍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
3. 开展阅读活动我们将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阅读分享会、读书报告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我们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有条理地表达观点等,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阅读能力。
2. 书面作业评估我们将布置一些阅读相关的书面作业,如阅读笔记、读后感等,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项目评估我们将开展一些综合性的项目评估,如文学作品研究报告、课外阅读项目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我们将选用经典的文学教材,如《现代文阅读》、《诗词鉴赏》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和教学资源。
2. 辅助资料我们将准备一些辅助资料,如文学作品解读手册、阅读策略指南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技巧。
六、教学进度安排整个教学过程将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教学时间为一个月左右。
中考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中的主题、情感和修辞手法;3.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现代文教材;2. 音频设备;3. 板书:阅读技巧、分析现代文的要点。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老师可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引入,如读取一篇现代文,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现代文的特点和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在现代文中的作用,并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留意这些修辞手法。
3. 阅读示范播放一段现代文的音频,同时给学生分发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并尝试理解并分析其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4. 阅读理解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放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阅读,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5. 集体讨论与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全班共同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比较和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原因。
6.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所阅读的现代文材料,撰写一篇与之相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方式,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7. 作品分享与反思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然后进行互评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
同时,老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四、巩固与拓展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现代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鼓励学生使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现代文并分析其中的情感和修辞手法,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有所增强。
然而,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 复习教学设计 (一)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考即将到来,各科的复习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其中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科目。
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阅读,而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记叙文阅读,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
2. 熟悉文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3. 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二、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在课前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其次,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一个篇目展开讲解。
首先,要介绍文章的基本情境和事件情节,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过程;然后,分别讲解文章中的重要人物,加深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理解;最后,重点分析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如何营造出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3. 学生互动在教师介绍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篇目,并分析其中的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活动,感受作者运用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的文本意境和语言特色。
然后再与同桌或整个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4. 练习评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题型进行训练和评估。
例如,选择题,填空题,以及写作题等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分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更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中考做好语文复习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克东二中赵长胜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四)课堂练习: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布置
[附训练题]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悟》(摘自《当代日本文集》)
(注:文中的中村、贵之君、和佳子为人名)
(1)中村家住在一幢在山腰里的商品小住宅里。
家里四个人生活,父亲,母亲,还有念大学一年级的儿子贵之君和中学一年级的女儿和佳子。
父亲已经44岁,是一家小公司的科长。
(2)父亲近来心事重重。
因为儿子贵之君变得很奇怪,他常常以文具费为借口死皮赖脸地要钱,虽然有时觉得他在撒谎,但也不好意思揭穿他,结果就把钱给他了。
因为住房的贷款等,所以家庭经济拮据。
贵之君的讲话却一天天更粗野起来。
(3)可是,父亲知道贵之君是个很有感情的孩子,很喜欢妹妹,所以他仍然非常信赖着儿子。
(4)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就是他那长年使用的饭盒出现了一个洞。
虽然饭盒太深,用起来极不舒服,可一旦坏了父亲仍非常沮丧。
(5)孩子他妈在附近的超级市场买回了两个饭盒,给贵之君和父亲。
贵之君以前是带钱去学校买饭的,现在想尽量让他用饭盒带饭。
(6)可是,父亲不喜欢这饭盒,因为装饭和装菜的夹层是分开的。
(7)父亲带的饭菜每天都是大马哈鱼,这在公司里也出名了。
炒鱼块直接铺在饭上,盖上盖,父亲吃饭时,把盖翻过来横在边上,接着把饭上的鱼块移到盖上,于是压着鱼块的那部分饭呈浅黄色。
那是父亲最爱吃的。
不过,时间一长,他也有点吃腻了。
(8)那时已是五月,天气和煦,春意阑珊。
(9)父亲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
一样习惯地从包里取饭盒,打开盖一看,父亲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里放着酱汁牛肉、炒香肠;还有莴苣。
a父亲吃惊地张大嘴愣了老半天。
这时有同事在边上走过,他慌忙盖上盖。
b他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10)c接着打开装饭盒的夹层,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米饭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黑的海苔。
(11)d“难道……”父亲喃语着,用筷子抠着饭盒角。
“果真!”父亲在心中惊叹着,受宠若惊。
(12)这是两层的海苔便饭。
父亲想起很早以前已经去世的母亲用薄薄的红棕色的海苔替他制作的海苔便饭。
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了。
父亲不由感动得热泪盈眶。
(13)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心里暖呼呼的,甚至有些神思恍惚;在回家的真想一步跨回到家而且他归心似箭,他还买了四只很贵的甜瓜当作礼物,路上,
里。
(14)走到大门边时,传来贵之君在发脾气的声音。
父亲的心情阴转睛了,走上前时,能清楚听见贵之君的声音。
(15)“那样的饭能吃吗!”
(16)好像是借口带的饭菜不好在责怪母亲。
父亲不由得心头火起。
“今天要和贵之君好好谈谈!”他这样想定后推开大门。
这时,传来母亲的声音。
(17)“你和你爸爸的饭搞错了呀!”
(18)父亲听见了。
原来是这样。
是孩子他妈搞错了父子的饭菜,父亲顿感兴味索然。
(19)“我回来了。
”他有气无力地说道,打量着两人的脸。
母亲一张总是局促不定的脸,一张总是受贵之君责怪的脸。
可是,贵之君不同,是一副带有愧意的表情,而且显得柔和。
父亲不由尴尬地把甜瓜放在那里,走上了二楼。
(20)从此,中村家发生了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贵之君。
他几乎不向家里要钱了。
讲话虽然还是很粗野,但能够感受到话音里饱含着的柔情。
(21)父亲几次想要对贵之君说:“大马哈鱼也很好吃啊。
”但他打消了这样的念头。
因为父亲明白,贵之君转变的原因,是那次与父亲换错了饭菜。
(22)暖春的阳光如今也洒满在中村先生的家里。
阅读试题
●揣摩·体味·感知·理解
1、第(1)段中加点的两个“小”字不能删去,因为它们突出强调的是中村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贵之君变得很奇怪”是指①:“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 ”。
3、第(3)段话不能删去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7)段“都……也”连用,意在突出,也为下文写“父亲”吃到了与儿子换错的饭菜时而感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的心理埋下伏笔。
)段对“父亲”感到意外这一点作者描述得十分成功,请11(--)9、第(5
分别:写出四句各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a、________ b、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6、第(10)段“紧紧”的意思是_________,下文第(12)段与这用法相似的词是“______ ”二者在写法上构成了鲜明的________ ,突出了“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原因,也表现了“母亲”对贵之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文找出第(14)段中用错的一个词组(短语),请圈出后,改正为:
________________
8、(20)段与上文第(2)段都写到“贵之君的变化”,这叫做_________________ 的手法。
9、第(22)段是_______________描写,烘托出中村先生________________ 的家庭氛围。
10、本文以________ 为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叙述了_________ 的故事,全文正面塑造了“父亲”________ 的形象,侧面突出了贵之君
______________ 的品质。
●积累·运用
1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煦( ) 阑珊()尴尬()()
12.解释第(2)(4)段中加横线词。
①拮据:_____________ ②沮丧:___________ ③尴尬:
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心里盘算的事—桩接一桩。
形容思虑很多。
()
②形容不顾羞耻地胡搅蛮缠。
()
③形容回家心切。
()
④形容一点兴趣也没有。
()
14.本文以《悟》为题,意味深长,含义深刻。
读完后,你又悟到了什么呢?请联系自我实际,说说你的感受。
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