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陈敏恒版.doc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陈敏恒版.doc

化工原理习题及解答(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组编)2004年6月流体力学与传热第一章 流体流动1.1 解: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n 为Mn=M 2co y 2co + M 2o y 2o + M 2N y 2N + M O H 2y O H 2=44×0.085+32×0.075+28×0.76+18×0.08=28.86kg/kmol该混合气体在500℃,1atm 时的密度为ρ=po T p To Mm **4.22**=4.2286.28×273273=0.455kg/m ³ 1.2 解:设备上真空表的绝对压强为绝对压强=大气压―真空度=740―100=640mmHg=640×760100133.15⨯=8.53×104N/m²设备内的表压强为 表压强=―真空度=―100mmHg =―(100×760100133.15⨯)=―1.33×104N/m² 或表压强=―(100×1.33×102)=―1.33×104N/m²1.3 解:设通过孔盖中心的0—0水平面上液体的静压强为p ,则p 便是罐内液体作用于孔盖上的平均压强。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知p=p a +ρg h作用在孔盖外侧的是大气压强p a ,故孔盖内外两侧所受压强差为Δp =p ―p a = p a +ρgh ―=a p ρghΔp=960×9.81(9.6―0.8)=8.29×104N/m²作用在孔盖上的静压力为 =p Δp ×24d π=8.29×104241076.376.04⨯=⨯⨯πN每个螺钉能承受的力为N 321004.6014.04807.9400⨯=⨯⨯⨯π螺钉的个数=3.76×10341004.6⨯=6.23个1.4 解:U 管压差计连接管中是气体。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x
1 / 17 0.0105 1 / 17 100 / 18
p* 798 E= 76 kPa x 0.0105 1 / 17 c 0.584 kmol / m3 (100 1) / 998 .2
0.584 H c / p 0.73kmol /(m3 kPa) 0.798 y * 798 / 100 10 3 7.98 10 3
1 1 m K Y k Y kY
1 m 比较 与 kY kX
(2)
N A KY Y Y *


5-1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一吸收塔中,用清水在总压为0.1MPa、温度20oC条件下吸收混合 气体中的CO2,将其组成从2%降至0.1%(摩尔分数)。20oC时CO2水溶 液的亨利系数为E=144MPa。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2倍。试求(1) 液-气比L/G及溶液出口组成X1;(2)总压改为1MPa时的L/G及溶液出口 组成X1 解:(1)
qm qm1 qm 2 20 10 30t / h 30000 kg / h
qv qm / 30000 / 998 .2 30.05m3 / h 流速为 v 1.0m / s
d
4qv 4 30.05 0.103 m 103 mm v 3600 1.0
G(Y1 Y2 ) L( X 1 X 2 )
Y1 Y2 L G min X 1,max X 2
通过
算出最小液气比:(L/G)min
(2)解题过程类似于(1)小题
0.01 1.8 10 4 解 x1 0.01 1 997 / 18
p1 1.662 10 5 1.8 10 4 29.92 kPa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绪论【作业题】【0-1】从基本单位换算⼊⼿,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制。

(1)40?时⽔的粘度µ=0.00656g(cm?s)(2)某物质的⽐热容CP=0.21BTU/(lb?F)(3)密度ρ,1386kgf?s2/m4(4)传热系数KG=24.2kmol/(m2?h?atm)(5)表⾯张⼒σ,71dyn/cm(6)导热系数λ,1kcal/(m?h??)[答:µ=6.56×10-4Pa?s; CP=0.8792kJ/(kg??); ρ,13600kg/m3;KG=6.636×10-5kmol/(m2?s?kPa); σ,7.1×10-2N/m; λ,1.163W/(m??)] 【0-2】清⽔在圆管内对管壁的强制湍流对流传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可⽤下⾯经验公式表⽰,即:α ,150(1,2.93×10-3T)u0.8d-0.2式中α――对流传热系数,BTU/(ft2?h?F);T――热⼒学温度,K;u――⽔的流速,ft/s;d――圆管内径,in。

试将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制,即α为W/(m2?K),T为K,u为m/s,d为m。

[答:α,1057(1,2.93×10-3T)u0.8d-0.2]第⼀章流体流动1.1 流体静⼒学基本⽅程式1-1(在本题附图所⽰的贮油罐中盛有密度为960kg/m3的油品,油⾯⾼于罐底9.6m,油⾯上⽅为常压。

在罐侧壁的下部有⼀直径为760mm的圆孔,其中⼼距罐底800mm,孔盖⽤14mm的钢制螺钉紧固。

若螺钉材料的⼯作应⼒取为39.23×106Pa,问⾄少需要⼏个螺钉,[答:⾄少要7个]1-2(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管压差计,如本题附图所⽰。

测得R1,400mm,R2,50mm指⽰液为⽔银。

为防⽌⽔银蒸⽓向空间扩散,于右侧的U管与⼤⽓连通的玻璃管内灌⼊⼀段⽔,其⾼度R3,50mm。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钟理版)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答案上下册(钟理版)

第一章 流体流动习题解答1-1 已知甲城市的大气压为760mmHg ,乙城市的大气压为750mmHg 。

某反应器在甲地操作时要求其真空表读数为600mmHg ,若把该反应器放在乙地操作时,要维持与甲地操作相同的绝对压,真空表的读数应为多少,分别用mmHg 和Pa 表示。

[590mmHg, 7.86×104Pa]解:P (甲绝对)=760-600=160mmHg 750-160=590mmHg=7.86×104Pa1-2用水银压强计如图测量容器内水面上方压力P 0,测压点位于水面以下0.2m 处,测压点与U 形管内水银界面的垂直距离为0.3m ,水银压强计的读数R =300mm ,试求 (1)容器内压强P 0为多少?(2)若容器内表压增加一倍,压差计的读数R 为多少?习题1-2 附图[(1) 3.51×104N ⋅m -2 (表压); (2)0.554m] 解:1. 根据静压强分布规律 P A =P 0+g ρHP B =ρ,gR因等高面就是等压面,故P A = P BP 0=ρ,gR -ρgH =13600×9.81×0.3-1000×9.81(0.2+0.3)=3.51×104N/㎡ (表压) 2. 设P 0加倍后,压差计的读数增为R ,=R +△R ,容器内水面与水银分界面的垂直距离相应增为H ,=H +2R∆。

同理, ''''''02R p gR gH gR g R gH gρρρρρρ∆=-=+∆--000p g g p p 0.254m g g 10009.81g g 136009.812R H R ρρρρρρ⨯∆⨯⨯,,,4,,-(-)- 3.5110====---220.30.2540.554m R R R ∆,=+=+=1-3单杯式水银压强计如图的液杯直径D =100mm ,细管直径d =8mm 。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陈敏恒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陈敏恒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流体力学与传热第一章 流体流动1.1 解: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n 为Mn=M 2co y 2co + M 2o y 2o + M 2N y 2N + M O H 2y O H 2 =44×0.085+32×0.075+28×0.76+18×0.08 =28.86kg/kmol该混合气体在500℃,1atm 时的密度为 ρ=po T p To Mm **4.22**=4.2286.28×273273=0.455kg/m ³1.2 解:设备上真空表的绝对压强为 绝对压强=大气压―真空度 =740―100=640mmHg=640×760100133.15⨯=8.53×104N/m²设备内的表压强为表压强=―真空度=―100mmHg=―(100×760100133.15⨯)=―1.33×104N/m²或表压强=―(100×1.33×102)=―1.33×104N/m²1.3 解:设通过孔盖中心的0—0水平面上液体的静压强为p ,则p 便是罐内液体作用于孔盖上的平均压强。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知 p=p a +ρg h作用在孔盖外侧的是大气压强p a ,故孔盖内外两侧所受压强差为Δp =p ―p a = p a +ρgh ―=a p ρghΔp=960×9.81(9.6―0.8)=8.29×104N/m²作用在孔盖上的静压力为=pΔp ×24d π=8.29×104241076.376.04⨯=⨯⨯πN每个螺钉能承受的力为N 321004.6014.04807.9400⨯=⨯⨯⨯π螺钉的个数=3.76×10341004.6⨯=6.23个1.4解:U 管压差计连接管中是气体。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大学课后习题解答之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主编绪 论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1000 g ,1 m=100 cm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μ(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f=9.81 N ,1 N=1 kg ·m/s 2则 324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则()C kg kJ 005.1C 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h=3600 s ,1 atm=101.33 kPa则()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K(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dyn=1×10–5 N 1 m=100 cm则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σ(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cal=4.1868×103 J ,1 h=3600 s 则()()C m W 163.1C s m J 163.13600s 1h 1kcal J 104.1868C h m kcall 132︒⋅=︒⋅⋅=⎥⎦⎤⎢⎣⎡⎥⎦⎤⎢⎣⎡⨯⎥⎦⎤⎢⎣⎡︒⋅⋅=λ 2. 乱堆25cm 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LL310CB4E 3048.001.121078.29.3ραμZ D G A H -⨯=式中 H E —等板高度,ft ;G —气相质量速度,lb/(ft 2·h); D —塔径,ft ;Z 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 —液相黏度,cP ; ρL —液相密度,lb/ft 3A 、B 、C 为常数,对25 mm 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0.57、-0.1及1.24。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

1、 某湿物料原含水量为10%,在干燥器内干燥至含水量为%(以上均为质量%)。

试求每吨湿物料除去的水量。

解:方法一:设G 1 =1t=1000Kg 。

已知w 1=10%、w 2=%物料衡算:%1.1)1(11⨯-+=W G W G ω 解:W=90Kg方法二:)1)(()1(2111ωω--=-W G G解:W=90Kg2、采用两个连续操作的串联蒸发器以浓缩NaOH 水溶液,每小时有10吨12%的NaOH 水溶液送入第一个蒸发器,经浓缩后的NaOH 水溶液再送入第二个蒸发器进一步浓缩至50%的碱液(以上均为质量%)排出。

若每个蒸发器蒸发水量相等,试求送入第二个蒸发器的溶液量及其组成(用NaOH 的质量%表示)。

&解:不变组份衡算式hkg W W F F /38005.0)210(12.010442200=⇒⨯-=⨯⇒=ωωh kg W F F /620038001000001=-=-=∴以第一蒸发器为衡算范围:%4.19620012.0101141100=⇒=⨯⇒=ωωωωF F3、一间壁式换热器用冷却水将间壁另一侧1500kg/h 、800C 的某有机液体冷却到400C ,冷却水的初温为300C ,出口温度为350C ,已知该有机液体的平均定压比热容为(kg ·0C )。

试求冷却水用量。

解:)(86.140C kg kJ C ⋅=ρ水)11()(1500t t C W t t Cp o o -'⨯=-'⨯ρ水液h Kg W /3956=⇒第一章1、试求氨在(表压)和160C 下的密度。

已知当地大气压强为100kPa 。

—解:kPa P2650100105.523=+⨯=绝375.18289314.8172650m kg RTMP =⨯⨯==绝ρ0试求混合气的密度。

当地大气压强为100kPa 。

解:kPa 175100100.0753P =+⨯=绝kmol kg M 8.1610016144728322820240=⨯+⨯+⨯+⨯+⨯=325.1313314.86.18175m kg RT PM =⨯⨯==ρ3、 在大气压强为100kPa 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90kPa 。

化工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天大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天大柴诚敬主编

化⼯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天⼤柴诚敬主编第⼀章流体流动10.有⼀装满⽔的储槽,直径1.2 m ,⾼3 m 。

现由槽底部的⼩孔向外排⽔。

⼩孔的直径为4 cm ,测得⽔流过⼩孔的平均流速u 0与槽内⽔⾯⾼度z 的关系为: zg u 262.00=试求算(1)放出1 m 3⽔所需的时间(设⽔的密度为1000 kg/m 3);(2)⼜若槽中装满煤油,其它条件不变,放出1m 3煤油所需时间有何变化(设煤油密度为800 kg/m 3)?解:放出1m 3⽔后液⾯⾼度降⾄z 1,则 ()m 115.2m 8846.032.1785.01201=-=?-=z z由质量守恒,得21d 0d M w w θ-+=,01=w (⽆⽔补充)200000.622w u A A gzA ρρ==(为⼩孔截⾯积)AZ M ρ= (A 为储槽截⾯积) 故有 0262.00=+θρρd dz A gz A即θd AA gzdz 062.02-= 上式积分得 ))((262.022112100z z A A g -=θ ()m i n 1.2s 4.126s 115.2304.0181.9262.0221212==-??? ???=18.某液体以⼀定的质量流量在⽔平直圆管内作湍流流动。

若管长及液体物性不变,将管径减⾄原来的1/2,问因流动阻⼒⽽产⽣的能量损失为原来的多少倍?解:流体在⽔平光滑直圆管中作湍流流动时 f p ?=f h ρ∑ 或f h ∑=f p ?/ρ=λ2b 2u L d ρ∑∑f1f2hh =(2b1b22112))()(u u d d λλ式中 21d d =2 ,b2b1u u =(21d d)2 =4因此∑∑f1f2hh=221()(2)(4)λλ=3212λλ⼜由于 25.0Re316.0=λ12λλ=(25021.)Re Re =(0.251b12b2)d u d u =(2×25041.)=(0.5)0.25=0.841 故∑∑f1f2hh =32×0.84=26.919.⽤泵将2×104 kg/h 的溶液⾃反应器送⾄⾼位槽(见本题附图)。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主编绪 论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1000 g ,1 m=100 cm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f=9.81 N ,1 N=1 kg ·m/s 2则 324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则()C kg kJ 005.1C 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h=3600 s ,1 atm=101.33 kPa则()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K(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dyn=1×10–5 N 1 m=100 cm则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σ (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cal=4.1868×103 J ,1 h=3600 s则()()C m W 163.1C s m J 163.13600s 1h 1kcal J 104.1868C h m kcall 132︒⋅=︒⋅⋅=⎥⎦⎤⎢⎣⎡⎥⎦⎤⎢⎣⎡⨯⎥⎦⎤⎢⎣⎡︒⋅⋅=λ 2. 乱堆25cm 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LL310CB4E 3048.001.121078.29.3ραμZ D G A H -⨯=式中 H E —等板高度,ft ;G —气相质量速度,lb/(ft 2·h); D —塔径,ft ;Z 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 —液相黏度,cP ; ρL —液相密度,lb/ft 3A 、B 、C 为常数,对25 mm 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0.57、-0.1及1.24。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陈敏恒版.doc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答案陈敏恒版.doc

化工原理习题及解答(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组编)2004年6月流体力学与传热第一章 流体流动1.1 解: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n 为Mn=M 2co y 2co + M 2o y 2o + M 2N y 2N + M O H 2y O H 2=44×0.085+32×0.075+28×0.76+18×0.08=28.86kg/kmol该混合气体在500℃,1atm 时的密度为ρ=po T p To Mm **4.22**=4.2286.28×273273=0.455kg/m ³ 1.2 解:设备上真空表的绝对压强为绝对压强=大气压―真空度=740―100=640mmHg=640×760100133.15⨯=8.53×104N/m²设备内的表压强为 表压强=―真空度=―100mmHg =―(100×760100133.15⨯)=―1.33×104N/m² 或表压强=―(100×1.33×102)=―1.33×104N/m²1.3 解:设通过孔盖中心的0—0水平面上液体的静压强为p ,则p 便是罐内液体作用于孔盖上的平均压强。

根据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知p=p a +ρg h作用在孔盖外侧的是大气压强p a ,故孔盖内外两侧所受压强差为Δp =p ―p a = p a +ρgh ―=a p ρghΔp=960×9.81(9.6―0.8)=8.29×104N/m²作用在孔盖上的静压力为 =p Δp ×24d π=8.29×104241076.376.04⨯=⨯⨯πN每个螺钉能承受的力为N 321004.6014.04807.9400⨯=⨯⨯⨯π螺钉的个数=3.76×10341004.6⨯=6.23个1.4 解:U 管压差计连接管中是气体。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化工原理(第二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柴诚敬主编

大学课后习题解答之化工原理(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柴诚敬主编绪 论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1000 g ,1 m=100 cm则 )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μ(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f=9.81 N ,1 N=1 kg ·m/s 2则 324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ρ (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BTU=1.055 kJ ,l b=0.4536 kg o o 51F C 9=则()C kg kJ 005.1C 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h=3600 s ,1 atm=101.33 kPa则()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K(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dyn=1×10–5 N 1 m=100 cm则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σ(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cal=4.1868×103 J ,1 h=3600 s 则()()C m W 163.1C s m J 163.13600s 1h 1kcal J 104.1868C h m kcall 132︒⋅=︒⋅⋅=⎥⎦⎤⎢⎣⎡⎥⎦⎤⎢⎣⎡⨯⎥⎦⎤⎢⎣⎡︒⋅⋅=λ 2. 乱堆25cm 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LL310CB4E 3048.001.121078.29.3ραμZ D G A H -⨯=式中 H E —等板高度,ft ;G —气相质量速度,lb/(ft 2·h); D —塔径,ft ;Z 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 —液相黏度,cP ; ρL —液相密度,lb/ft 3A 、B 、C 为常数,对25 mm 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0.57、-0.1及1.24。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33 T = 64.6℃ ; t2a = 123.1℃ ; t2b = 56.9℃ 34 t2 = 119℃ 35 τ = 5.58hr 36 单壳层 Δtm = 40.3℃ ; 双壳层Δtm’= 43.9℃ 37 a = 781W/m2·℃ 38 L = 1.08m ; t2’= 73.2℃ 39 NP = 2 ; NT = 114 ; L 实 = 1.2L 计 = 3.0m ; D = 460mm
22 δ= 10mm ; Qmax = 11.3KW 23 R = 6.3×10-3m2·℃/W
24 n = 31 ; L = 1.65m
25 L = 9.53m
26 qm = 4.0kg/s ; A = 7.14m2
27 qm2
=
10.9kg/s
;
n
=
36
;
L
=
2.06m
;
q, m1
= 2.24kg/s
第六章 传热 1 δ1 = 0.22m ; δ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m 2 t1 = 800℃
第 7 页,共 10 页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各章节课后习题答案
3 t1 = 405℃ 4 δ = 50mm 5 (λ’-λ)/ λ = -19.7﹪ 6略 7 Q,/Q = 1.64 λ小的放内层 8 a = 330W/m2*℃ 9 a = 252.5W/ m2*℃ 10 q = 3.69kw/m2 11 q1/q2 =1 12 w = 3.72×10-3kg/s ; w’= 7.51×10-3kg/s 13 Tg = 312℃ 14 Tw = 746K 15 τ = 3.3hr 16 εA = 0.48 ; εB = 0.40 17 略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化工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_天津大学化工学院_柴诚敬

化工原理(上)课后习题解答_天津大学化工学院_柴诚敬

习题解答 绪 论1. 从基本单位换算入手,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为SI 单位。

(1)水的黏度μ=0.00856 g/(cm·s) (2)密度ρ=138.6 kgf ·s 2/m 4(3)某物质的比热容C P =0.24 BTU/(lb·℉) (4)传质系数K G =34.2 kmol/(m 2·h ·atm) (5)表面张力σ=74 dyn/cm (6)导热系数λ=1 kcal/(m ·h ·℃)解:本题为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1)水的黏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1000 g ,1 m=100 cm则)s Pa 1056.8s m kg 1056.81m 100cm 1000g 1kg s cm g 00856.044⋅⨯=⋅⨯=⎥⎦⎤⎢⎣⎡⎥⎦⎤⎢⎣⎡⎥⎦⎤⎢⎣⎡⋅=--μ (2)密度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gf=9.81 N ,1 N=1 kg ·m/s 2则3242m kg 13501N s m 1kg 1kgf N 81.9m s kgf 6.138=⎥⎦⎤⎢⎣⎡⋅⎥⎦⎤⎢⎣⎡⎥⎦⎤⎢⎣⎡⋅=ρ(3)从附录二查出有关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 1 BTU=1.055 kJ ,l b=0.4536 kgo o 51F C 9=则()C kg kJ 005.1C 5F 10.4536kg 1lb 1BTU kJ 055.1F lb BTU 24.0︒⋅=⎥⎦⎤⎢⎣⎡︒︒⎥⎦⎤⎢⎣⎡⎥⎦⎤⎢⎣⎡⎥⎦⎤⎢⎣⎡︒=p c (4)传质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h=3600 s ,1 atm=101.33 kPa则()kPa s m kmol 10378.9101.33kPa 1atm 3600s h 1atm h m kmol 2.34252G ⋅⋅⨯=⎥⎦⎤⎢⎣⎡⎥⎦⎤⎢⎣⎡⎥⎦⎤⎢⎣⎡⋅⋅=-K(5)表面张力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dyn=1×10–5 N 1 m=100 cm则m N 104.71m 100cm 1dyn N 101cm dyn 7425--⨯=⎥⎦⎤⎢⎣⎡⎥⎦⎤⎢⎣⎡⨯⎥⎦⎤⎢⎣⎡=σ (6)导热系数 基本物理量的换算关系为1 kcal=4.1868×103 J ,1 h=3600 s则()()C m W 163.1C s m J 163.13600s 1h 1kcal J 104.1868C h m kcall 132︒⋅=︒⋅⋅=⎥⎦⎤⎢⎣⎡⎥⎦⎤⎢⎣⎡⨯⎥⎦⎤⎢⎣⎡︒⋅⋅=λ 2. 乱堆25cm 拉西环的填料塔用于精馏操作时,等板高度可用下面经验公式计算,即()()()LL310CB4E 3048.001.121078.29.3ραμZ D G A H -⨯=式中 H E —等板高度,ft ;G —气相质量速度,lb/(ft 2·h); D —塔径,ft ;Z 0—每段(即两层液体分布板之间)填料层高度,ft ; α—相对挥发度,量纲为一; μL —液相黏度,cP ; ρL —液相密度,lb/ft 3A 、B 、C 为常数,对25 mm 的拉西环,其数值分别为0.57、-0.1及1.24。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二、本章思考题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将如何变化?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及相对粗糙度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

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与流速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与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与的几次方成正比?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三、本章例题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

已知贮槽直径D为3m,油品密度为900kg/m3。

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

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

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后,贮槽中排放出油品的质量。

HH1DR11CEFBA10mn11-1附图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m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化工原理上册习题以及答案

化工原理上册习题以及答案

第1-2章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机械一、选择题1.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定态流动,雷诺准数Re=1500,则其摩擦系数应为()(A) 0.032 (B)0.0427 (C)0.0267 (D)无法确定2.在静止流体内部各点的静压强相等的必要条件是()(A)同一种流体内部(B)连通着的两种流体(C)同一种连续流体(D)同一水平面上,同一种连续的流体3.在一水平变径管道上,细管截面A及粗管截面B与U管压差计相连,当流体流过时,U管压差计测量的是()(A)A、B两截面间的总能量损失(B)A、B两截面间的动能差(C)A、B两截面间的压强差(D)A、B两截面间的局部阻力4. 双液体U形差压计要求指示液的密度差()。

(A) 大 (B) 中等 (C) 小 (D) 越大越好5. 管路由直径为Φ57×3.5mm的细管,逐渐扩大到Φ108×4mm的粗管,若流体在细管内的流速为4m/s。

则在粗管内的流速为()(A) 2m/s (B)1m/s (C) 0.5m/s (D) 0.25m/s6.湍流与滞流的本质区别是()(A)湍流的流速大于滞流的(B)湍流的Re值大于滞流的(C)滞流无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D)湍流时边界层较薄7. 在阻力平方区内,摩擦系数λ()(A)为常数,与Re,ε/d 均无关(B)随Re值加大而减小(C)与Re值无关,是ε/d的函数(D)是Re值和ε/d的函数8. 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时,其直管阻力损失与流速u的关系为()(A)与u2成正比(B)与u成正比(C)与u1.75成正比(D) 与u0.55成正比9. 在计算突然扩大及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时,公式中的流速应该用()中的流速。

(A)大管(B)小管(C)大管和小管任取其一10. 所谓定态流动是指()(A) 理想流体的流动(B) 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流动(C) 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其操作参数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11. 离心泵的扬程是指()(A)实际的升扬高度 (B)泵的吸上高度(C)泵对单位重量液体提供的有效能量 (D)泵的允许安装高度12. 当液体的密度改变时,离心泵的压头H和轴功率N的变化为()(A) H、N均不变 (B) H不变,N改变(C) H 改变,N不变 (D) H、N均改变13.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与()(A) 泵的结构无关 (B) 液体流量无关(C) 吸入管路的阻力无关 (D) 被输送流体的密度有关14. 下列两设备,均须安装旁路调节流量装置()(A)离心泵与往复泵 (B)往复泵与齿轮泵(C)离心泵与旋涡泵 (D)离心泵与齿轮泵参考答案1. B2.D3.C4.C5.B6.C7. C8. B9.B10.C 11.C 12.B 13.D 14. B二、填空题1.边界层的形成,是液体具有的结果。

《化工原理》(修订版 夏清 陈常贵)上册课后答案

《化工原理》(修订版 夏清 陈常贵)上册课后答案

化工原理课后习题解答(夏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 流体流动1.某设备上真空表的读数为 13.3×103 Pa,试计算设备内的绝对压强与表压强。

已知该地区大气压强为 98.7×103 Pa。

解:由 绝对压强 = 大气压强 – 真空度 得到:设备内的绝对压强P绝= 98.7×103 Pa -13.3×103 Pa=8.54×103 Pa设备内的表压强 P表 = -真空度 = - 13.3×103 Pa2.在本题附图所示的储油罐中盛有密度为 960 ㎏/㎥ 的油品,油面高于罐底 6.9 m,油面上方为常压。

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 760 mm 的圆孔,其中心距罐底 800 mm,孔盖用14mm的钢制螺钉紧固。

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应力取为39.23×106 Pa ,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分析:罐底产生的压力不能超过螺钉的工作应力 即P油 ≤ σ螺解:P螺 = ρgh×A = 960×9.81×(9.6-0.8) ×3.14×0.762150.307×103 N3×3.14×0.0142×nσP油 ≤ σ螺 得 n ≥ 6.23取 n min= 7至少需要7个螺钉3.某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型管压差计,如本题附图所示。

测得R1 = 400 mm , R2 = 50 mm,指示液为水银。

为防止水银蒸汽向空气中扩散,于右侧的U 型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3 = 50 mm。

试求A﹑B两处的表压强。

分析:根据静力学基本原则,对于右边的U管压差计,a–a′为等压面,对于左边的压差计,b–b′为另一等压面,分别列出两个等压面处的静力学基本方程求解。

解:设空气的密度为ρg,其他数据如图所示a–a′处 P A + ρg gh1 = ρ水gR3 + ρ水银ɡR2由于空气的密度相对于水和水银来说很小可以忽略不记即:P A = 1.0 ×103×9.81×0.05 + 13.6×103×9.81×0.05= 7.16×103 Pab-b′处 P B + ρg gh3 = P A + ρg gh2 + ρ水银gR1P B = 13.6×103×9.81×0.4 + 7.16×103=6.05×103Pa4. 本题附图为远距离测量控制装置,用以测定分相槽内煤油和水的两相界面位置。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DOC)

化工原理上册课后习题(DOC)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流体流动一、填空1、1m=100cm,当需要把m换算成cm时,换算因子是_________;当需要把cm换算成m时,换算因子是_________。

2、流体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3、常见的流体输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某设备的真空表读数为500mmHg,设备外环境大气压强为640mmHg,则它的绝对压强为_________mmHg。

5、表压=__________________。

6、1atm=_____kpa=_____mmHg=_____pa。

7、黏度用_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____。

8、黏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液体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气体的黏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________。

9、流体的流量有____种表示方式,分别是____和_____,单位分别是____和_____,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

10、根据流体流动过程中的参数变化情况,流体的流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在静止的同一种连续流体的内部,各截面上___________能与__________能之和为常数。

12、实际流体在直管内流过时,各截面上的总机械能___________守恒。

因实际流体流动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U型管压差计是基于________________原理的测压装置,它可以测量管路中______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14、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有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法。

15、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邻近管壁处存在_________________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流体流动二、本章思考题1-1 何谓理想流体?实际流体与理想流体有何区别?如何体现在伯努利方程上?1-2 何谓绝对压力、表压和真空度?表压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之间有什么关系?真空度与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有什么关系?1-3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有几种表达形式?它们都能说明什么问题?应用静力学方程分析问题时如何确定等压面?1-4 如何利用柏努利方程测量等直径管的机械能损失?测量什么量?如何计算?在机械能损失时,直管水平安装与垂直安装所得结果是否相同? 1-5 如何判断管路系统中流体流动的方向?1-6何谓流体的层流流动与湍流流动?如何判断流体的流动是层流还是湍流?1-7 一定质量流量的水在一定内径的圆管中稳定流动,当水温升高时,Re 将如何变化? 1-8 何谓牛顿粘性定律?流体粘性的本质是什么? 1-9 何谓层流底层?其厚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10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及相对粗糙度d / 的关联图分为4个区域。

每个区域中,λ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个区域的流体摩擦损失fh 与流速u 的一次方成正比?哪个区域的fh 与2u 成正比?光滑管流动时的摩擦损失fh 与u 的几次方成正比?1-11管壁粗糙度对湍流流动时的摩擦阻力损失有何影响?何谓流体的光滑管流动? 1-12 在用皮托测速管测量管内流体的平均流速时,需要测量管中哪一点的流体流速,然后如何计算平均流速? 三、本章例题例1-1 如本题附图所示,用开口液柱压差计测量敞口贮槽中油品排放量。

已知贮槽直径D 为3m ,油品密度为900kg/m3。

压差计右侧水银面上灌有槽内的油品,其高度为h1。

已测得当压差计上指示剂读数为R1时,贮槽内油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1。

试计算当右侧支管内油面向下移动30mm 后,贮槽中排放出油品的质量。

解:本题只要求出压差计油面向下移动30mm 时,贮槽内油面相应下移的高度,即可求出排放量。

首先应了解槽内液面下降后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寻求压差计中油面下移高度与槽内油面下移高度间的关系。

设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高度,槽内油面相应下移H 高度。

不管槽内油面如何变化,压差计右侧支管中油品及整个管内水银体积没有变化。

故当1-1附图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后,油柱高度没有变化,仍为h1,但因右侧水银面也随之下移h ,而左侧水银面必上升h ,故压差计中指示剂读数变为(R-2h ),槽内液面与左侧水银面间的垂直距离变为(H1-H-h )。

当压差计中油面下移h 后,选左侧支管油与水银交界面为参考面m ,再在右侧支管上找出等压面n (图中未画出m 及n 面),该两面上的表压强分别为:gh H H p m 01)(ρ--= (0ρ为油品密度)gh R g h p Hg n ρρ)2(101-+=因nm p p =,由上二式得:gh H H 01)(ρ--=gh R g h Hg ρρ)2(101-+ (1)上式中第一项gR g h g H Hg ρρρ10101+= (2)将式(2)代入(1),并整理得:0)2(ρρρ-=Hg h H取3/13600m kg Hg =ρ,将已知值代入上式: mH 8767.0900)900136002(03.0=-⨯=即压差计右侧支管油面下移30mm ,槽内液面下降0.8767m ,油品排放量为: kgH D 55749008767.0344202=⨯⨯⨯=πρπ例1-2 直径D 为3m 的贮水槽下部与直径d 为40mm 的水平输送管相连。

管路上装有一个闸阀,闸阀上游设有水银液柱压差计,开口管水银面上方有一段'R 为20mm 的清水。

当阀门全关时,压差计上读数R 为740mm ,左侧指示剂液面与水管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h 为1m 。

当阀门全开时,不包括管子出口损失的系统阻力用经验公式240u h f =∑计算。

式中fh ∑为流动系数的总摩擦阻力,J/kg ,u 为水在管路中的流速,m/s 。

试求将水放出24m3需经历若干时间。

解: 根据题意画出如附图所示的流程图。

由题意知流动过程中槽内水面不断下降,故本题属于不可压缩流体作非定态流动系统。

液面高度随流动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管中水的流速随液面下降而逐渐减小。

在微分时间内列全系统的物料衡算,可求得液体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微分关系,再列瞬间的柏努利方程式可以获得液体在输送管内流速随液面高度的变化关系。

联立微分式和瞬间的柏努利式即可求出排水时间。

以水平管的中心线为基准面,另初始液面与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 1,放出24m 3水后的最终液面与基准面间的垂直距离为H 2(图中未画出)。

用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先求出H 1,再用贮槽体积、直径、液体深度间的关系求出H 2。

当阀门全关时,压差计读数R=0.74m ,按常规的方法在压差计上确定等压参考面,可得:g R h R g h H Hg O H O H ρρρ+=+22')(1 取g O H 2ρ=1000kg/m 3、Hg ρ=13600 kg/m 3,故: (H 1+1)×1000=0.02×1000+0.74×13600 解得 H 1=9.084m 放出24m 3水后液面高度为: m H 687.5)3(424084.922=-=π实际上本题是计算贮槽液面由9.084m 降到5.687m 所需时间。

设θd 秒内液面下降高度为dH ,管中瞬间流速为u ,在θd 时间内列全系统水的体积衡算:A dV d V d V +=θθ01式中 1V ——水的瞬间加入量,m 3/s ; 0V ——水的瞬间排出量,m 3/s ;A dV ——θd 时间内,水在槽中的积累量,m 3。

式中各项为: 1V =0 0V =u d 204πdH D ud d Vd A 22044πθπ+=整理得 udHd D d 20)(-=θ (1) 上式中瞬间液面高度H 与瞬间速度u 的关系可通过列瞬间柏努利式求得。

在瞬间液面'11-(图中未画出)及管出口内侧截面'22-间列瞬间柏努利方程式,以水平管中心线为基准面:21,2222211122-∑+++=++f h up gz u p gz ρρ式中 H z =1 02=z01=p (表压) 02=p (表压) 01≈u u u =2(瞬间速度) 221,40u h f =∑-∴ 2240281.9u u H += 或 H u 4922.0= (2)将式(2)代入式(1): HdHd D d 4922.0)(20-=θ 或 HdH H dH d 114304922.0)04.03(2-=-=θ 积分上式的边界条件为:01=θ m H 084.91= s 22θθ= m H 687.52=∴ ⎰⎰-==221211430θθθH H HdH d084.9687.52112)(211430==-⨯=H H H H )687.5084.9(211430-⨯= h s 414380≈= 例1-3 流体在管内的汽化用虹吸管将水从水池中吸出,水池 液面与虹吸管出口的垂直距离m z 5=, 管路最高点与水面的垂直距离为2m , 虹吸管出口流速及虹吸管最高点压强 各为多少?若将虹吸管延长,使池中 水面与出口的垂直距离增为m z 8'=, 出口流速有何变化?(水温为30℃, 大气压为101.3kPa ,水按理想流体处理)。

解:(1)由断面1-1、1-2之间的机械能守恒式得mh1-3附图9.9581.9222=⨯⨯==gz u m/s由断面1-1和C-C 之间的机械能守恒式,并考虑到2u u C =可得 )(22z h g p u gh p p a C a C +-=--=ρρρ=1.013×105-1000×9.81×7=3.27×104Pa(2)虹吸管延长后,假定管内流体仍保持连续状态,由断面1-1和'2'2-之间的机械能守恒式得 '2'2gz u =)'(2''2h z g p u gh p p a C a C +-=--=ρρρ=1.013×105-1000×9.81×10=3.30×103Pa因C p '小于水在30℃的饱和蒸汽压V p =4242Pa ,故在最高点C 附近将出现汽化现象。

此时,C 点压强不再按机械能守恒式的规律变化,而保持为流体的饱和蒸汽压不变。

因此,在断面1-1和'2'2-间,机械能守恒式不适用,算出的2'u 无效。

但是,在断面1-1和C-C 之间,流体依然是连续的,C 点的流速可在断面1-1和C-C 之间列出机械能守恒式求出:4.12)281.91000424210013.1(2)(2'5=⨯--⨯=--=g p p u Va C ρρm/s出口流速C u u ''2=。

例1-4 阻力损失与势能的消耗高位槽水面距管路出口的垂直距离保持为5m 不变,水面上方的压强为4.095×104Pa (表压),管路直径为20mm ,长度为24m (包括管件的当量长度),阻力系数为0.02,管路中装球心阀一个,试求:(1)当阀门全开(4.6=ξ)时,管路的阻力损失为多少?阻力损失为出口动能的多少倍?(2)假定λ数值不变,当阀门关小(20=ξ)时,管路的出口动能和阻力损失有何变化? 解:(1)在断面1-1和2-2之间列机械能衡算式f h u p gz u p gz ∑+++=++2222222111ρρ)()(2211ρρρψp gz p gz +-+=∆f h u u ∑+-=22122若取大气压强和管出口高度为基准,并忽略容器内的流速(即01=u ),则2)(222220u d lu p gH ξλρρ++=+=∆ψkg J d l p gH u /1.34.602.02402.01100010905.4581.912422=+⨯+⨯⨯⨯=+++=ξλρ Kg J u d lh f /951.3)4.624(2)(22=⨯+=+=∑ξλ或 kg J u h f /951.3)81.95100010905.4(2422=-⨯+⨯=-∆ψ=∑ρ4.304.602.02402.0222=+⨯=+=∑ξλd l u h f (倍) 此结果表明,实际流体在管内流动时,阻力损失和动能的增加是造成流体势能减少的两个原因。

但对于通常管路,动能增加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量,而阻力损失是使势能减小的主要原因。

换言之,阻力损失所消耗的能量是由势能提供的。

(2)当20'=ξ时kg J d l p gH u /2.22002.02402.01100010905.4581.9'12'422+⨯+⨯+⨯=+++=ξλρ kg J u h f /9.952.2)100010905.4581.9(2''422=-⨯+⨯=-∆ψ=∑ρ与(1)比较,当阀门关小时,出口动能减少而阻力损失略有增加,但是,绝不可因此而误解为阻力所消耗的能量是由动能提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