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合集下载

作物轮作与连作

作物轮作与连作
调查日期 层次 (厘米) 0-10 26/3 10-20 20-30 茬 口
小麦
20.25 21.95 25.05
马铃薯
19.30 20.50 17.95
谷子
15.40 13.60 20.95
玉米
22.50 21.80 21.85
大豆
27.1 31.7 33.1
甜菜
16.90 16.90 18.25
作物类别 禾谷类 籽用豆类 纤维类 油料类 块根块茎 氮 2.22 磷 1 钾 2.89 1.19 2.77 0.89 3.66 举例 小麦、水稻、玉米、 谷子、多穗高粱 大豆、花生 棉花、大麻 油菜 天才、马铃薯
4.26(1.42) 1 3.22 1.50 3.00 1 1 1

不同作物需水数量、时期和吸收能力也不相同。将水分适应

玉米-玉米-→水稻-水稻-→玉米- 玉米(一年两熟,两年一轮)
第一节 轮作倒茬的作用及其作物的病原菌一般都为专性寄生菌类,害虫也有一定的专食性
和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和寄生者;如果连续种
植同种作物,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必然会大量发生。
面看一下国外的情况:
轮作与肥力关系
含氮量(磅/英亩) 轮作方式
1915
玉米→燕麦→苜蓿三年 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玉米→玉米→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玉米→燕麦→甜菜→草木樨→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2325 2325 2325 2325
1936
2708 2893 2304 2552
1915-1936

在水土流失地区,有多年生牧草作物参加轮作,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 有效地保持水土;在盐碱地区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
茬口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轮作与连作概述

轮作与连作概述

(3)水田轮作

(一)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三.连作 (二)连作的危害性及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一)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1.忌连作作物 (1)连作极敏感类型
植株矮小,发育异常,减产严重,甚至绝收。 包括茄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西红柿;葫芦 科的西瓜、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
这类作物一般收后要隔5~6年方可再种。连年种植,

杀灭土壤病菌、虫卵及草籽。

(4)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除草剂
四.茬口
(一)茬口特性的形成 (二)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 性 (三)茬口顺序与安排
茬口

茬口指作物在连轮作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 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总称。茬口特性指栽 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 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 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均匀,土壤疏松,结构良好。深根性 作物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根系对下层 土壤有明显的疏松作用。水旱轮作有 得于减轻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 和通透性,消除土壤中有毒还原性物 质的积累,对改善稻田封理化性状有 显著效果。
(一)作用
4.合理利用资源
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
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相当 重要的作用。
两年一种或一年一种的方式植烟。

(4)商品生产所需
在商品粮、商品棉、蔗生产基地,为完成政府指
令性生产任务,要对这些作物连作。
2.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1)品种更换
同一作物不同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选用高
产抗病适应强的品种。
(2)通过施肥及时补充营养元素,维持土壤 养分平衡。 (3)土壤消毒
( 二 ) 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3.密植作物与中耕作物

耕作学06

耕作学06

三、轮作换茬的作用原理
◆ (三)轮作有利于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表3-2 大豆连作与轮作的孢囊线虫和根瘤密度(沈阳农学院,1984)
大豆 高粱 玉米 谷子 草木樨 向日葵
孢囊虫密度(个/株) 根瘤数(个/株) 单株干重(g/株)
16.20 39.60 2.93
1.40 87.30 5.72
1.00 124.40 7.21
二、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五)蔬菜青饲料类作物
蔬菜和饲料作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共同的特点是以收获鲜嫩的绿色植株 或果荚为主,生育期短,收获时间弹性大,可作为许多农作物的短生育期接茬 作物或填闲作物。 如北方地区种植的苜宿,南方地区种植的苕子、紫云英等,若把它们作为绿肥 还田,其茬口是最为肥沃的。但是,种植绿肥效益不高,其种植面积有一种下 降的趋势。若把绿肥作为饲料,自然是一种优质饲料,然后把牲畜排泄物用于 还田(过腹还田),不但培肥了地力,而且经济效益大为提高。
二、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四)固氮类作物
固氮作物以豆科作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如春天种植的豇豆、三月豆、大豆、 扁豆、绿豆、赤豆、花生等;秋天种植的蚕豆、豌豆、紫云英、苕子、三叶草 等。 豆科作物的种植弹性大,对土壤及茬口要求条件不高,因利用方式不同而培肥
地力的效果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干籽实类 2.干籽嫩籽兼用类 3.蔬菜类 4.绿肥饲料类
二、主要复种轮连作方式
◆(一)基本模式
夏秋种植中稻 2熟
1.稻田复种连作:冬季作物不轮换 夏秋种植双季稻 3熟
夏秋种植中稻 — 秋作3熟
2.旱地复种连作:冬季作物不轮换
套作夏秋作物(2 — 3熟) 净作接茬夏秋作物(2 — 3熟)
二、主要复种轮连作方式

《轮作与连作导学案-农作物生产》

《轮作与连作导学案-农作物生产》

《轮作与连作》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导在农业生产中,轮作和连作是两种常见的种植方式。

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吗?今日我们将进修《轮作与连作》这一话题,了解它们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状况。

二、目标导向1. 了解轮作和连作的定义和特点。

2. 精通轮作和连作的优缺点。

3. 能够依据详尽状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三、知识讲解1. 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作物按照一定的次序交替种植,以达到保卫土壤、增加产量、缩减病虫害的目标。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缩减土壤退化的可能性。

2. 连作: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一种作物连续种植多年。

连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便利管理和操作,但也容易导致土壤疾病的传播和土壤肥力的下落。

3. 轮作与连作的优缺点:- 轮作的优点:有利于土壤保卫和改良,缩减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作物产量。

- 轮作的缺点:需要更多的管理和规划,不适合悉数作物和地区。

- 连作的优点:便利管理和操作,提高作物产量。

- 连作的缺点:容易造成土壤病虫害的传播,导致土壤肥力下落。

四、案例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为例:- 若果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小麦多年,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病虫害的积累,影响作物产量。

- 若果接受轮作的方式,将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可以有效缩减病虫害的发生,增加产量。

五、练习训练1. 请列举出轮作和连作的优点和缺点。

2. 若果你是一名农夫,你会选择轮作还是连作?为什么?六、知识稳固1. 轮作和连作分别指什么?2. 你认为在什么状况下适合选择轮作?在什么状况下适合选择连作?七、拓展延伸1. 请调查当地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轮作和连作方式,了解其效果和适用状况。

2. 你认为将来农业生产中轮作和连作的比例会如何变化?为什么?八、总结反思通过今日的进修,你对轮作和连作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吗?你觉得哪各种植方式更适合当地的农业生产?期望你能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以上就是本次《轮作与连作》导学案的内容,希會对同砚们的进修有所援助。

耕作学

耕作学

第一章1、耕作学:又称农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础理论、技术与管理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2、耕作制度:农作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耕作制度由:种植制度、养地制度构成。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4、种植制度包括:作物布局、熟制、种植方式、轮作和连作。

5、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以提高耕地及土地资源生产力和利用率为内容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措施。

6、养地制度包括:土地培肥、土壤耕作、水土保持、农田防护、农田基本建设。

7、耕作制度的功能: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调节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注重系统性、整体性与地区性、科学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

在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技术功能宏观调控与决策功能8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状:(1)解决了温饱问题(2)农业面临严峻形势:粮食安全问题、资源安全(3)农业后劲不足:耕地减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国家对农业投入少(资金、能量、物质、技术等)(4)农业环境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污染等)(5)自然灾害加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灾害呈上升趋势。

(6)人口膨胀且素质低对农业冲击大(7)资源利用律低:光能利用率、水资源、草地资源、农业劳动力剩余力、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总量可观,人均有限,压力重重我国解决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1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2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多元化生产的道路3加强小城建设4发展特色的生态农业5 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1人均资源短缺2生态环境问题突出3土地资源浪费4劳动生产率低5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6农业劳动者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第二章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1、农业生产:通过生产获得农产品的过程,或通过生物生长获得农产品的过程成为农业生产。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复习资料

《耕作学》第一章绪论1、耕作学: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4、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5、耕作制度的功能:(1)技术指导功能:应用科学、技术科学、可观测性;硬技术、有结果;土地上多作物组合技术:麦、稻、棉…;农田多因素改良技术:土壤、肥料、水分、沟渠杂草…;农田(土地)种植业多年生产综合技术:水旱轮作、有机质增加、结构改良;具体生产过程、具体生产单位,提高效率和效益:作物生产、种植生产、农户生产、农场生产、增产增收。

(2)宏观决策功能: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减少盲目性与片面性;科学配置各种资源要素投入,包括自然资源及各种社会资源,做到物尽其用,资投所需;通过宏观调控,处理好国家与地区、政府与农民、城乡工农、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章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1、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下形成的,人既可以建设它,也可以破坏它(受人类控制,人造的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3)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受人工培育和选择,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循环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2、林业对农业的作用:森林的生态效应:(1)调节气候,改善环境;(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森林被破坏后的恶果:(1)农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限制农业经济的充分发展;(2)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3)造成气候异常,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4)干旱老地区土壤沙化或变成沙漠。

3、作物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光、温、水、气、养分是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相互之间是不能代替的。

轮作与连作

轮作与连作
施肥量 试验年代 轮作方式 含氮量增减 化肥(磅/ 厩肥(吨/英亩) (磅/英亩) 英亩) 200 150 6 0 568 -280
1915-1935 1935-1950
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玉米→小麦→红三叶草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轮作的含义与作用
在化肥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应重视轮作。 如美国的玉米带长期的玉米轮作,加之耕作管 理不当,土壤侵蚀加重、病害严重,产量下降,迫 于这些原因,农场主不得不缩短玉米连作年限,实
施肥情况 不施肥 不施肥
前作 大豆 玉米
产量 1845 2305.5
% 80.1 100.0
基肥25.5吨,追施硫铵79.5公斤
大豆
2902.5
120.1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连作的应用
表4-18 各种作物施肥与不施肥对其产量的影响
作物施肥与 产量的关系
无肥区 籽实 施肥区 无肥区 施肥区 44.5 65.9 61.7 85.7 41.6 64.2 38.0 38.9 45.5 39.2 7.8 48.1 97.6 78.3 86.8 61.4 24.2 25.7 33 56 大麦 31.4 黍 78.0 荞麦 44.0 油菜籽 15.0 大豆 94.5 小豆 43.3 马铃薯
玉米均属年内连作。
在一年一熟地区,连年在同一块地上种植玉
米、小麦、高梁或棉花者,则属于年间连作。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连作的应用
二、连作与作物种类 按作物对连作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不宜连作的作物,如茄科、豆科、 葫芦科和菊科作物、以及亚麻,大麻、甜菜等。
第四章
轮作与连作
连作的应用
同科的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也不完全一样,

耕作学: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耕作学: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第1章 绪论
四. 茬 口
3.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1)抗病与感病作物 (2)富氮作物与富碳作物 (3)密植作物与中耕作物 (4)用地作物与半养地作物 (5) 休闲在轮作中的作用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3.茬口顺序与安排 (1) 把重要作物安排在最好的茬口上 分清主次,好茬口应优先安排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2) 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病虫草害以及对耕地的用养关系 前作要为后作尽量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在轮作中 应尽量避开相互间有障碍的作物,尤其是相互感病、 虫、草害的作物要避开。 (3) 严格把握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 要求合理选配作物及其品种,最好能给接茬农耗期留有 一定余地。
三.连作
2.连作引起作物受害的原因
(1)营养物质偏耗 (2)有毒物质积累 (3)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 (4)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5)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
第1章 绪论
三.连作
3.连作的主要原因
(1)社会需求所决定 (2)环境所迫 (3)经济效益驱动 (4)商品生产所需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2.轮作的类型及形式
(1)根据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分 A.换茬轮作 B.草田轮作 C.绿肥轮作 D.禾豆轮作 E.撂荒轮作 F.休闲轮作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2.轮作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农业主要生态环境划分 A.水旱轮作 B.旱地轮作 C.水田轮作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第1章 绪论
3. 轮作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3.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
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 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连 作方式叫复种连作。

轮作与连作名词解释

轮作与连作名词解释

轮作与连作名词解释
轮作是指一种农业种植方式,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换不同的农作物进行种植。

这是为了避免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导致土壤疲劳和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轮作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安排,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养分需求和病虫害抑制作用,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平衡和循环利用。

连作是指连续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相同的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一般是为了追求单一作物的高产和稳定产量。

然而,连作容易导致土壤疾病、虫害和营养元素失衡,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连作种植还可能增加农药使用量,使土壤质量下降,进而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

因此,采取适当的轮作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连作所带来的问题。

概念辨析|间作、套种、轮作与休耕、连作、熟制与复种指数

概念辨析|间作、套种、轮作与休耕、连作、熟制与复种指数

概念辨析|间作、套种、轮作与休耕、连作、熟制与复种指数间作:同一田地(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图间种往往是高棵作物与矮棵作物间种,如玉米间种大豆或蔬菜。

同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如宽窄行间作或带状间作中的高杆作物有一定的边行优势、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有利于补充土壤氮元素的消耗等。

实行间种对高作物可以密植,充分利用边际效应获得高产,矮作物受影响较小,就总体来说由于通风透光好,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

其中高作物行数越少,矮作物的行数越多,间种效果越好。

一般多采用2行高作物间4行矮作物叫2:4 采用4:6或4:4也较多。

间种比例可根据具体条件来定。

但间作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

因此对株型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稍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有助于提高间作效果。

当前的趋势是旱地、低产地、用人畜力耕作的田地及豆科、禾本科作物应用间作较多。

套种: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种植(播种或移摘)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

如图套种作物的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也就是说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栽种后季作物,即甲还没收就把乙种下,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套种是我国农民的传统经验,是农业上的一项增产措施。

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两季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套种作物全生育期的一半。

套种能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

套种侧重在时间上集约利用光热水资源,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

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产量稳定性;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强对病虫害的抗性;保护资源环境;缓解作物争地的矛盾。

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耕地的轮作/间作/套种/免耕/垄作/连作/休耕

耕地的轮作/间作/套种/免耕/垄作/连作/休耕

耕地的轮作八旬作/套种/免耕/垄作/连作/休耕目录1 .轮作 (2)1. 1.年间单一作物轮作: (2)2. 2.作用: (2)2 .间作、套种 (2)2. 1.概念: (2)3. 2.作用: (2)3 .免耕 (3)3. 1.概念: (3)4. 2.作用: (3)4 .垄作 (3)4. 1.概念 (3)5. 2.作用: (3)4. 3.缺点 (4)5.顺坡垄作 (4)5. 1.概念 (4)5. 2.作用: (4)6.等高种植 (5)6. 1. 1.概念 (5)6. 2.作用: (5)7.休耕 (5)7. 1.概念 (5)7. 2.休耕基本原则 (5)7. 3.技术路径 (6)8. 4.实施意义 (6)7. 5.正确看待休耕 (7)7. 6.作用: (7)8.连耕 (7)8. 1.概念 (7)8. 2.作用: (7)1.轮作概念: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1.1.年间单一作物轮作:1)一年一熟的大豆f小麦f玉米三年轮作;2)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一油菜一水稻一小麦一水稻一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1.2.作用:1.减少土壤中的病菌病虫害数量,降低土壤病害传染几率;2.减少田间杂草,降低成本;3.避免4)单一作物其片面消耗,均衡利用土壤养分;5)还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6)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调节土壤肥力。

7.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5,改善耕地质量,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间作、套种2.1.概念:间作: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种: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种。

2.2.作用:1•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光照、土壤、水分等资源,改善作物通风条件;2.增加土壤养分;3.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作物种类,增强市场适应性,提高经济效益;4.减少病虫害;5.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能力;6.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7,套作还可以缓解农忙时期用工矛盾。

耕作学Chapter 6

耕作学Chapter 6
农业技术 更换品种、组成复种、年内水旱交替、土壤耕作等。 小麦长期连作对产量的影响(英国洛桑试验站,1852-1931)
时期(年) 1-10 11-20 21-30 不施肥区 77 72 65 有机肥区 126 154 167 162 182 化肥区
31-40
41-50 51-60 61-70
47
耕作学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2 作物茬口特性的内容
作物的茬特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季节特性(时间特性):
前作收获早迟对后作播种时间的影响;
土壤肥力特性:
包括前作收后土壤的养分、结构、理化性状等状况及其对后作的影响;
生物特性:
前作收后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小动物与昆虫、植物等的残留情况及其 对后作的影响。(下图)
耕作学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2.2 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
1 用地与养地作物 养地作物

豆类作物:固氮、增加有机质、活化土壤养分;

绿肥:多为豆科植物;
用地作物

禾谷类作物:产量高、归还物少且质量差、耗地多;

块根块茎类:同上;
兼养作物

棉花与油料作物:归还物多;

饲料与蔬菜作物:归还物多,管理水平高。
耕作学
Chapter 6
轮作与连作
Crop rotation and continuous cropping
耕作学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Section 1 轮作的概念和作用
1.1 轮作与连作概念
轮作(crop rotation) 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
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前者为作物轮作,后者为复种轮作。

说说作物连作和轮作

说说作物连作和轮作

说说作物连作和轮作作者: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年第10期连作是指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作物连作的危害:1.每种作物都有受一些专门的病虫杂草危害。

连作可使这些病虫草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式地感染危害,如黄瓜的霜霉病、根腐病、跗线螨,番茄病毒病、晚疫病,辣椒的青枯病、立枯病等。

不同作物根系的分泌物不同,有的分泌物有毒害作用。

如大豆根系分泌氨基酸较多,使土壤噬菌体增多,它们分泌的噬菌素也随之增多,从而影响根瘤的形成和固氮能力,这也是大豆连作减产的重要原因。

高粱除吸肥力强,需肥量大外,其多量的根系分泌物可抑制小麦等其他作物生长,所以,对大多数作物来说,高粱前茬不好。

2.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各不相同,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

长期种植一种作物,因其根系总是停留在同一水平上,该作物大量吸收某种特需营养元素后,就会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使土壤营养元素失去平衡。

如禾谷类作物对氮、磷、钾吸收较多,对钙吸收较少,而且豆科作物对钙、磷、氮吸收较多,对钾吸收较少,但由于根瘤的固氮作用及根、叶残留物较多,种豆科作物之后,土壤含氮量较高,土壤较疏松;叶菜类、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其根系分泌有机酸,可使土壤中难溶性的磷得以溶解和吸收,具有富集土壤磷的功能。

但多数作物对固定在土壤中的磷却难以吸收。

3.由于耕作、施肥、灌溉等方式固定不变,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质积累,有机质分解缓慢,有益微生物和数量减少。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

轮作的好处:1.轮作可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生物多样性。

2.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的危害。

利用前茬作物根系分泌的灭菌素,可以抑制后茬作物上病害的发生,如甜菜、胡萝卜、洋葱、大蒜等根系分泌物可抑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小麦根系的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轮作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颉颃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从而抑制病原物的滋生;合理轮作换茬,因食物条件恶化和寄主的减少而使那些寄生性强,寄主植物种类单一及迁移能力小的病虫大量死亡,腐生性不强的病原物如马铃薯晚疫病菌等由于没有寄主植物而不能继续繁殖。

6第六章 轮 作

6第六章   轮  作

第三期 (年) 十字花科
1 2 3
豆类
十字花科
块根块茎类
豆類
十字花科
塊根莖類
十字花科
塊根莖類
豆类
十字花科
块根块茎类
豆類
块根块茎类
十字花科
豆类
轮作的作用
“倒茬如上粪”。“庄稼要想好,三年两头倒” 。 不同的生产技术水平、农业发展阶段,轮作的主要目的不同。 合理轮作有助于抑制杂草及病虫害,也有利于改善植物养分的供 给,防止土壤流失,降低水资源的污染,因此,作物轮作是可持续农 作制度的一项核心内容。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4、耐连作的作物
Paddy rice, wheats, maize, paddy field green manures, cotton, etc. 玉米褐斑病重病田应和其他作物轮作2-3年。 玉米褐斑病
连作的危害
土壤养分偏耗 有毒物质积累 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病虫草害加重
连作的危害
连作危害的消除途径
化学方法 Chemical measures 更换品种 Changing cultivars 合理轮作 Crop rotation
连作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cropping
连作的形成: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社会需要、资源条件、经济效益等。 必要性 可行性: 可行性 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新技术(农药、化肥、品种等等)的采用。
2. 3.
4. 轮作可以促进土壤中对病原物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的活动,从而 抑制病原物的滋生。
减轻病虫草害
防除农田杂草: 1. 2. 3. 通过换种非寄主作物,使寄生性杂草(如大豆菟丝子)种子 发芽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利用前作的根系分泌物抑制后作杂草的发生,如小麦根系的 分泌物可以抑制茅草的生长。 换种不同类型的作物,使生态适应性或形态与作物相似的伴 生性杂草(如麦田野燕麦、毒麦,稻田的稗草,谷子地的狗 尾草等等)容易结合土壤耕作等田间管理措施而得以防除; 通过水旱轮作,使前后茬作物田间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 从而达到抑制和消灭杂草的效果。这一措施对防除多年生恶 性杂草效果非常好。

轮作与连作

轮作与连作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第一节轮作换茬的作用与应用一、轮连作概念与我国轮连作状况(一)轮、连作概念种植业生产对耕地的利用是连续性的,由于栽培植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在一块农田上就存在先种什么作物,后种什么作物的顺序安排问题。

轮作(crop rotation)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

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油菜一水稻一水稻→小麦一水稻一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通称为、换茬”或“倒茬”连作也叫“重茬”。

(二)我国轮连作状况我国不论是在国营农场还是在广大农村,作物大部分实行比较灵活的换茬式轮作(田块大小不等,缺乏明显的周期性与空间轮换)或连作。

着重考虑前后茬病害以及作物茬口衔接关系。

特别是对于某些经济作物,如西瓜、亚麻、红麻、蔬菜等,土传性病害多,必须换茬轮作,否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在生产条件优越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连作和自由作的面积日益扩大,从需求出发更换作物(也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我国主要农区的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等多实行连作或复种连作,在生产水平较高的水浇地和水田上,复种连作占绝对优势。

调查资料表明,绿肥作物在我国南方作物轮作中还占一定位置,而在广大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已几乎不占什么位置。

在生产水平较低的旱薄地上,为了养地,豆科作物尚占一定比重,而在生产水平高的水浇地上已不靠豆科作物培肥地力,这是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肥料(尤其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生物养地作用的重要性减少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原有教科书上的正规定区式轮作,过去在前苏联和我国解放初期的一些大中型国营农场曾经实行过。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耕作制度的内容答:(1)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

包括3方面:①作物布局:解决确定作物种类、种植数量和时空分布问题;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作物等各种多少面积,何时种植,种在哪里等。

②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套作、混作、轮作、连作等。

③作物熟制:如一年一熟、一年二两熟、两年三熟等。

(2)养地制度(Soil Foliage and Fertilizer System)概念: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

养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耕作层的管理施肥、水分、土壤耕作—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农田基本建设平田整地、治沙改土、农田排灌—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农田保护水土保持、保护植被、保护性耕作、复垦—改善种植业大环境保证生产持续性2.耕作制度的类型,按集约度分。

答:(1) 游耕制或搁荒制(Shifting Cultivation)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

一般土地开垦3~5年以后,弃耕10~20年,等地力恢服过来再重新耕种的方式。

土地利用率15~25%(按耕种3~5年,弃耕20年计)。

(2)休闲耕作制(fallow system)土地种植作物1~3年以后,休闲1~2年,然后再种农作物。

土地利用率约20%~50%。

我国西北部分农田沿用这种耕作制。

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自然农业区。

(3) 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

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

(4) 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

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

大学课程耕作学教学课件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大学课程耕作学教学课件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抗病作物: 禾本科;连作 易感病作物: 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 富碳耗氮作物: 禾本科 富氮作物: 豆科 半养地作物: 棉花、油菜、芝麻 (落叶多) 密植作物: 小麦,芝麻 (保土) 中耕作物: 玉米,棉花 (流失) 休闲茬: 养地,浪费资源,合理利用
不连作
耕作学
第三节 茬 口
●三、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第三节 茬 口
(三). 富碳耗氮类作物
1. 作物生长中固定空气中大量碳素,从土壤中吸收氮素多,若不 施氮肥,土壤氮平衡是负的 2. 生物量大,能够还田的根茬、茎叶数量多,通过有效的秸杆还 田,有利于增加和维持土壤有机质水平 3. 病虫害相对较少、较轻,是易感病作物的良好前作 4. 麦类、水稻等密植作物,根系细密,田间覆盖度大,对维持良 好的土壤理化性状,保持水土具有一定作用
耕作学
耕作学
养分供应的失衡
每一次收获,都有 大量的黄瓜由于商 品品质不过关(黄、 弯、秃尖、病斑等) 而被丢弃,其中许 多问题与水肥调控 (灌溉、钾素等)不 合理有关.
●第一节 轮连作概念与我国轮连作状况 (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
各种作物的秸秆、残茬、根系和落叶等是补 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重要来源。
1. 水旱轮作 是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水 稻和旱作物的种植方式.
这种轮作对改善稻田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力和肥效有特殊的意义。 水旱轮作可明显增加上壤非毛管孔隙,改善土壤通气条件,防止稻田土壤次生潜 育化过程,消除土壤中有毒物质,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从而提高地力和施肥效 果。
耕作学
●第一节 轮连作概念与我国轮连作状况
十字花科的根肿病
病原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

轮作与连作

轮作与连作

轮作与连作第一节轮作换茬的作用与应用一、轮连作概念与我国轮连作状况(一)轮、连作概念种植业生产对耕地的利用是连续性的,由于栽培植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多种多样,因此,在一块农田上就存在先种什么作物,后种什么作物的顺序安排问题。

轮作(croprotation)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

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一水稻一水稻→油菜一水稻一水稻→小麦一水稻一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连作(continuoucropping)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生产上把轮作中的前作物(前茬)和后作物(后茬)的轮换,通称为、换茬”或“倒茬”连作也叫“重茬”。

(二)我国轮连作状况我国不论是在国营农场还是在广大农村,作物大部分实行比较灵活的换茬式轮作(田块大小不等,缺乏明显的周期性与空间轮换)或连作。

着重考虑前后茬病害以及作物茬口衔接关系。

特别是对于某些经济作物,如西瓜、亚麻、红麻、蔬菜等,土传性病害多,必须换茬轮作,否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

在生产条件优越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连作和自由作的面积日益扩大,从需求出发更换作物(也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我国主要农区的小麦、玉米、水稻和棉花等多实行连作或复种连作,在生产水平较高的水浇地和水田上,复种连作占绝对优势。

原有教科书上的正规定区式轮作,过去在前苏联和我国解放初期的一些大中型国营农场曾经实行过。

这种轮作要求田块大小相等,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轮换顺序,有一定的周期性。

它的生产计划性较强,但灵活性很差,难以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生产体制,生产条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这种轮作在国内很少。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一些原有的对轮作的认识正在改变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连作
4. 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1) 品种更换 (2) 通过施肥补充营养元素,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3) 土壤消毒 (4) 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除草剂
第1章 绪论
四. 茬 口
第1章 绪论
1. 概念
(1)茬口 指作物在连轮作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 地的总称。
(2)茬口特性 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 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二.轮作
2.轮作的类型及形式
(1)根据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分 A.换茬轮作 B.草田轮作 C.绿肥轮作 D.禾豆轮作 E.撂荒轮作 F.休闲轮作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2.轮作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农业主要生态环境划分 A.水旱轮作 B.旱地轮作 C.水田轮作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第1章 绪论
3. 轮作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1)作物布局对轮作起制约作用或决定性作用 作物的种类、数量及每种作物相应的农田分布,直接决定 轮作的类型与方式。
(2)作物布局也要考虑轮作与连作的因素
三.连作
1.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1)忌连作作物 A.连作极敏感类型 B.敏感类型 C.忌连作的原因 (2)耐短期连作作物 (3)耐连作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一.概念 二.轮作 三.连作 四.茬口
第1章 绪论
一.概念
1. 轮作(Crop Rotation)
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的种植 方式
轮作的形式:
单一作物的年间轮作 年内不同复种方式组成的复种轮作
2. 轮作换茬(倒茬)(alternate husbandry )
轮作中,前季作物和后季作物的轮换叫“换茬” 或“倒茬”,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之间。
第1章 绪论
四. 茬 口
3.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1)抗病与感病作物 (2)富氮作物与富碳作物 (3)密植作物与中耕作物 (4)用地作物与半养地作物 (5) 休闲在轮作中的作用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3.茬口顺序与安排 (1) 把重要作物安排在最好的茬口上 分清主次,好茬口应优先安排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2) 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病虫草害以及对耕地的用养关系 前作要为后作尽量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在轮作中 应尽量避开相互间有障碍的作物,尤其是相互感病、 虫、草害的作物要避开。 (3) 严格把握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 要求合理选配作物及其品种,最好能给接茬农耗期留有 一定余地。
四. 茬 口
2.影响茬口特性形成的因素
(1)时间因素
前作收获和后作播种季节的早 晚,是茬口的季节性表现
(2) 生物因素 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土壤微生物 病虫杂草 (3)栽培措施 土壤耕作、施肥、灌溉等对作 物茬口特性的形成发生深刻的 影响。 作物的茬口特性是复杂的,茬的 好坏是有条件的,也是相对的
3.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
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 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连 作方式叫复种连作。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1.轮作的作用
(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 (2)充分利用地力 (3)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合理利用资源
第1章 绪论
三.连作
2.连作引起作物受害的原因
(1)营养物质偏耗 (2)有毒物质积累 (3)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 (4)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5)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
第1章 绪论
三.连作
3.连作的主要原因
(1)社会需求所决定 (2)环境所迫 (3)经济效益驱动 (4)商品生产所需
第1章 绪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