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五章 模拟通信系统常用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第二版)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通信原理(第二版)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模拟调制系统的分类
线性调制
调频(FM)、调相(PM)。
非线性调制
调幅(AM)。
模拟调制系统的基本模型
调制信号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产生需要传输的低频信 号。
将低频信号加载到载波 上。
传输已调信号,可能引 入噪声和失真。
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 出低频信号。
02
线性调制系统
调幅(AM)
总结词
调幅是一种通过改变载波振幅以传递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
模拟调制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向高频段发展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频谱资源 日益紧张,模拟调制系统正逐渐 向高频段发展以寻求更广阔的频
谱空间。
数字化趋势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 展,模拟调制系统的数字化趋势 越来越明显,数字化调制系统具 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质量。
智能化和自适应性
模拟调制系统正朝着智能化和自 适应性的方向发展,能够自动适 应不同的传输环境和信道条件, 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4
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调制效率
调制效率
调制效率是衡量模拟调制系统传输效 率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了信号传输过 程中有效信息的利用率。
调制效率的计算公式
影响因素
调制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信号的频谱分布、信道带宽、噪声干 扰等。
调制效率 = (传输信息的比特数)/ (传输的比特数)。
频带利用率
正常传输信息的能力。
抗噪声性能的评价指标
02
主要包括信噪比(SNR)和误码率(BER)。
影响因素
03
抗噪声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道噪声、信号处理技
术、调制方式等。

通信原理大纲

通信原理大纲

第一章:绪论1.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达到“领会”层次。

2.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

3.(1)信道、信道容量,达到“识记”层次。

(2)传输介质的分类,达到“识记”层次。

(3)通信中常用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介质)的特性,达到“领会”层次。

4.通信方式(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

(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概念与基本原理,达到“领会”层次。

(3)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

5.差错控制(1)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差错类型,达到“识记”层次。

(2)差错控制基本原理,达到“领会”层次。

(3)差错控制编码的方法,达到“识记”层次。

6.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1)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衡量,达到“识记”层次。

(2)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衡量(传输速率),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3)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衡量(差错率),达到“领会”层次。

第二章信号与噪声1.信号的频谱分析(1)傅立叶级数,达到“领会”层次。

(2)傅立叶变换,达到“领会”层次。

(3)功率谱密度和能量谱密度,达到“领会”层次。

(4)周期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达到“领会”层次。

2.卷积和相关(1)卷积积分、图解说明、卷积的代数定律、包含冲激函数的卷积、卷积定理,达到“领会”层次。

(2)相关定理、自相关函数的性质,达到“领会”层次。

3.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无失真传输系统的幅度和相位特性,达到“领会”层次。

4.随机信号分析(1)随机过程的概念、平稳随机过程,达到“识记”层次。

(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达到“领会”层次。

(3)平稳随机过程的遍历性,达到“识记”层次。

5.随机过程的频谱分析(1)功率谱描述随机过程的频谱特性,达到“识记”层次。

(2)功率谱与相关函数的关系,达到“领会”层次。

(3)计算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方法,达到“简单应用”层次。

6.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输出、均值、相关函数、平均功率PY、功率谱,达到“领会”层次。

通信原理第四版第5章8

通信原理第四版第5章8

解:AM信号 sAM (t) 2[ A0 cos(2000t)]cos104t 2A0 cos104t cos(1.2104t) cos(0.8104t)
DSB信号 sDSB (t) 2cos(2000t) cos104t cos(1.2104t) cos(0.8104t)
2020/3/4
20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b)因为mf=KfAm/ωm,所以,调制信号幅度加倍意 味着mf加倍,即mf=2,则:
BFM= 2(mf+1) fm=2(2+1)×10=60kHz (c)调制信号频率加倍,即fm=20kHz,所以
BFM=2(Δf + fm)=2(10+20)=60kHz 但因频偏不变,这时mf = Δf / fm = 0.5
HV(f)
8.5 9.5 10.5 11.5 f (kHz)
-11 -10 -9
SVSB(f)
9 10 11
f (kHz)
-10.5 –9.5 -8.5
8.5 9.5 10.5
f (kHz)
SVSB (t)

1 2
Am [cos(8.5 103
2
t)

3 4
cos(9.5 103
2
t)
2020/3/4
7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频分复用 定义:按频率来划分信道的复用方式 FDM的特征:各路信号在频域上是分开的,而在 时间上是重叠的。 FDM技术主要用于模拟信号,普遍应用在多路载 波电话系统中。
2020/3/4
8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1.根据下图所示的调制信号,试画 出DSB及AM信号的波形图,并比 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 形差别。

通信原理总结

通信原理总结
(4)调制的分类
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种方式。
>>模拟调制:调制信号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调制:调制信号的取值是离散的。
调制的载波可以分为用正弦信号作为载波或脉冲串或一组数字信号作为载波。本章主要研究模拟调制,正弦波作为载波的幅度调制和角度调制。
>>幅度调制(线性调制):
A(t)与m(t)成比例变化。从频谱上来说,已调信号的频谱结构与基带信号的频谱结构相同,只是频率发生搬移,因此也称线性调制。
第6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1、概述
本章介绍了数字基带传输结构,数字基带及其频谱特性,包括数字基带的各种类型及它们的特点,基带传输常用的码型以及各种码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引起码间干扰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弱码间干扰。
2、知识点归纳
(1)数字基带系统的组成
(2)常用的基带信号波形
(3)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4)码间串扰和信道噪声是影响基带传输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减弱码间串扰和消除噪声是研究两个重点。
(5)眼图
眼图是指听过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基带信号波形从而估计和调整系统性能的一种方法,它为直观评价信号的质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定性的反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程度,还可以用来指示接收滤波器的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改善系统的性能。
4.非线性调制
5.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所有系统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
解调器输入信号功率为Si
信道噪声均值为0,单边功率谱密度为n0
基带信号带宽为fm
其中AM的调幅度为100%,正弦型调制信号
1)抗噪声性能:FM最好,DSB/SSB、
VSB次之,AM最差;
2)频谱利用率:SSB最高,VSB较高,

通信原理第四版第5章8

通信原理第四版第5章8
相位调制:(t) 随m(t)成比例变化 频率调制:d(t) 随m(t)成比例变化
dt
~线性调制 角度调制/ 非线性调制
2020/3/4
3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根据正弦波受调参数的不同,模拟调制分为:幅度 调制和角度调制 ➢幅度调制 定义: “线性”的含义:频谱平移。 四种幅度调制:AM、DSB、SSB、VSB 各自的特点: ➢线性调制的通用模型。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五章 小结
➢调制 定义: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控制高频载波的某个参
数的过程。 目的:将原始电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 作用:频谱搬移,多路复用 影响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
➢调制信号:即基带信号,指来自信源的消息信号。 模拟调制:调制信号取值连续 数字调制:调制信号取值离散
2020/3/4
6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角度调制 定义: “非线性” :已调信号的频谱不再保持原来基带频 谱的结构。
FM和PM: 卡森公式 与幅度调制技术相比:较高的抗噪声性能,以更宽的 带宽为代价。
FM信号的功率:平均功率=未调载波的平均功率 非相干解调:“门限效应” 加重技术:提高调制频率高频端的输出信噪比。


3cosmt
故 m(t) 3m sin mt
2020/3/4
17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⑶若频率fm=1kHz,求最大相偏和最大频偏。
解: 由 sm (t) Acos[ct 3cosmt] 瞬时相位: (t) ct 3cosmt
最大相偏: max m 3 弧度
解:首先明确各个已知条件以及所求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通 信过程中相互的联系。
USB信号 sUSB (t) cos(1.2 104 t)

通信原理5

通信原理5

一、调制的分类
调制:按调制信号(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数 的过程。实现频谱搬移 调制的目的:辐射、频率分配、多路复用、减少噪声和干扰的 影响、克服设备的限制。 调制的分类(表1-1): 按载波可以分为:正弦型调制、脉冲调制。 按基带信号可以分为:模拟(连续)调制(调制信号的取值 是连续的)、数字调制(调制信号的取值则为离散的)以及 脉冲编码调制。 根据调制器频谱搬移特性的不同可分为: 线性调制:输出已调信号的频谱和调制信号的频谱之间呈 线性搬移关系。如调幅(AM)、双边带(DSB)、残留边带(VSB) 和单边带(SSB)等 非线性调制:输出已调信号的频谱和调制信号的频谱之间 没有线性对应关系。即在输出端含有与调制信号频谱不成线 性对应关系的频谱成分,如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
(4.2 10)
二、幅度调制的原理(4)(SSB)
1 1 [ M ( c) M ( c)] m(t ) cosct 2 2 (4.2 11)
1 1 ˆ [M ( c) sgn( c) M ( c) sgn( c )] m(t ) sin ct 4 2 ˆ m(t ) 是m(t)的希尔伯特变换 得下边带SSB信号的时域表示式为:
Si m 2 (t ) ...( 4.2 33) Ni 2n 0 B So m 2 (t ) ...( 4.2 34 ) No n0 B
1 2
1 2
1 2
G2
对于DSB调制系统,采用同步解调,输入噪声中的正交分量被 消除,调制制度增益为2。即DSB信号的解调器使信噪比改善一倍
★ SSB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m(t )max m(t )min m m(t )max m(t )min

通信原理-课程介绍

通信原理-课程介绍

通信原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zskj/5017/txyl/navi/cjwtdhdh.htm)一、课程介绍<<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无线电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通信、图像处理与传输等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并且是这些专业考研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网络课程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基础理论、通信中常用的信号及噪声分析、通信系统的构成、原理及性能分析。

在介绍通信系统时以现代常用的及正在发展的通信系统为主。

本网络课程适用于上述专业本科生学习通信原理课程,同时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教程。

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教程的阐述力求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除应用必要的数学工具外,尽量从物理概念上把问题解释清楚。

用多媒体来展示《通信原理》课程中的某些基本原理和系统流程,并对通信原理中的某些关键技术采用Java编程给出定量的分析。

先修课程1高等数学2电子电路基础3信号与系统4概率论与随机过程5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重点需要的数学工具1 卷积定义及性质2傅立叶变换及性质3 欧拉公式4 积分参考文献樊昌信张甫等编著 <<通信原理>>(第5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指定教材)南利平<<通信原理简明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张辉曹丽娜王勇<<通信原理辅导>>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李文海,徐耀先编著.数字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徐靖忠,王钦笙编著.数字通信原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张应中,张得民,温启荣,张继努,胡庆编著.数字通信工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刘颖,王春悦,赵蓉编著.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韦乐平,李英灏编著.同步数字体系(SDH)原理与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曾甫泉,李勇,王河编著.光同步传输网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纪越峰编著.现代光纤通信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刘少亭,付慧生.数字通信.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王彦骏.数字通信系统.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毛京丽.数字通信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教学计划本课程是一门原理性的课程,要求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m(t)
sAM (t )
A0 cosct
图 5-1 AM 调制模型
11
m(t )
O
A0 m(t )
O
cosc t
O
sAM (t )
O
M ( )
1
t
H
载频
A0
O H
SAM ( )
载频
A0
1
t
c
2 O
下边带
c
t
上边带
t
BAM 2 fH
图5-2 AM 信号的 波形 和 频谱
5.1 幅度调制 ( 线性调制 ) 的原理
A 为载波幅度, c 为载波角频率; 0 为载波初始相位;
为方便分析,一般假定A 1 , 0 0。
8
5.1 幅度调制 ( 线性调制 ) 的原理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
更为一般的情况是滤波器的冲激响应 h(t)(t),或者不
采用滤波器。这时幅度调制信号可以表示为:
sm(t)A m (t)cosct
t
现“过调幅”现象,这时用包络检波 s A M ( t )
将会发生失真,需要采用其他的解调
O
t
方法,如同步检波。
13
5.1 幅度调制 ( 线性调制 ) 的原理 1 T/2
s(t)lim s(t)dt T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T工 程学院 T/2
cos2ct
1cos2ct
2 《通信原理》
调制效率
已调信号中,有用功率(承载信息所用的功率) 占信号总功率的比例称为调制效率,用 表示。
4. 实现传输带宽与信噪比之间的互换。
4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经典】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通信原理 第6版 教学课件

【经典】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通信原理 第6版 教学课件

So / N o G Si / N i
上式中,分母为输入信噪比,其定义为:
S i 解调器输入已调信号的 平均功率 Ni 解调器输入噪声的平均 功率
在相同的输入功率条件下,不同系统的信噪比增益
不同,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不同。
信噪比增益愈高,则解调器的抗噪声性能愈好。
(a)DSB调制相干解调 由于 ni (t ) nI (t )cosct nQ (t )sinct 所以有: s(t ) n (t ) cos t i c
1 1 1 nI (t )cos(0 c )t nQ (t )sin(0 c )t nQ (t )sin(0 c )t 2 2 2 经低通后输出为:
1 1 1 so (t ) no (t ) f (t ) nI (t )cos( W t ) nQ (t )sin( W t ) 4 2 2
DSB


SSB

VSB
fc
0
fc

滤波法产生残留边带信号
残留下边带信号
残留上边带信号
6、线性调制信号解调的一般模型 1.相干解调
•适用所有的线性调制信号 •必须使用相干载波 已调信号和相干载波相乘:
sp (t ) s(t ) cos c t
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一般模型
s I (t ) cos c t sQ (t ) sin c t cos c t
nI (t ) cos 0t nQ (t ) sin 0t
其中 nI (t ) V (t )cos (t )
nQ (t ) V (t )sin (t )
由随机过程理论可知: ni (t ) nI (t ) nQ (t ) 0

《通信原理》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版)第五章总结

《通信原理》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版)第五章总结

精品行业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第五章 总结节1 数字基带信号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框图组成:信道信号形成器、编码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

一、时域形式:基带信号:单极性、双极性;归零、不归零。

二、频谱结构:1.稳态波v(t)的功率谱密度P v (ω):2.交变波u(t)的功率谱密度P u (ω):3.基带信号S(t)的功率谱密度P s (ω)=P v (ω)+P u (ω) 三、常用码型:对传输码的码型结构要求:① 能从相应的基带信号中获取定时信息。

( 减少连0,连1的可能 ) ② 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成份和只有很小的低频成份。

③ 适应性强,不受信息源统计特性[P 、1-P]的影响。

④ 尽可能提高传输速率(传输效率)。

1.AMI 码(传号交替反转码):编码规则、AMI 码特点。

1B / 1T 码型 基本码()()∑+∞-∞==n n t s t s ()()()⎩⎨⎧---=pnT t g p nT t g t s s s n 121概率概率()()s m m v mf f C f P -=∑+∞-∞=δ2()()()()s m s s s mf f mf G p mf pG f --+=∑+∞-∞=δ22121()()[]()()()()2212112limf G f G p p f T N U E P ssT N u --=+=∴∞→ωω2.HDB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编码规则、HDB3码特点。

1B / 1T 码型 改进码节2 性能分析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发送滤波器、恒参信道、噪声叠加、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

二、码间串扰无噪分析 1.时域无码间串扰条件:2.频域无码间串扰条件:3.频带利用率=码元速率/传输带宽 有效性指标 最高2波特/Hz 4.理想特性的逼近——“滚降”特性优点:“尾巴”衰减振荡幅度小,对定时信号的要求可降低。

缺点:无码间串扰的最高频带利用率较低。

《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及每章总结(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版)第五章

《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及每章总结(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第五版)第五章

《通信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五章5-3. 设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0和1分别由g(t)和-g(t)组成,它们的出现概率分别为P 和(1-P);(1)求其功率谱密度及功率;(2)若g(t)为图P5-2(a)所示,T s 为码元宽度,问该序列存在离散分量f s =1/T s 否?(3)若g(t)改为图P5-2(b),回答题(2)所问。

解:(1)随机二进制的功率谱密度是由稳态波)(t v T 的功率谱密度和交流波)(t u T 的功率谱密度之和,即: )()()(ωωωu v s P P P +=()[]sm s s s s T f G f G P P mf f mf G P mf PG f 1)()()1()()(1)(221221--+-⋅-+=∑∞-∞=δ ()sm s s s T f G P P mf fmf G P f1)()1(4)()(12222-+-⋅-=∑∞-∞=δ s m s s s T f G P P mf f mf G P f 1)()1(4)()()12(2222-+-⋅-=∑∞-∞=δ∴⎰∞∞-=ωωπd P S s )(21df T f G P P mf f mf G P f s m s s s ⎰∑∞∞-∞-∞=⎥⎦⎤⎢⎣⎡-+-⋅-=1)()1(4)()()12(2222δ df T f G P P df mf f mf G P f s m s s s ⎰⎰∑∞∞-∞∞-∞-∞=-+-⋅-=1)()1(4)()()12(2222δtt(a) (b) 图P5-2df f G P P T df mf f mf G P f s s m s s⎰⎰∑∞∞-∞∞-∞-∞=-+--=2222)()1(41)()()12(δ (2) 若g(t)为图P5-2(a),则g(t)经过傅立叶变化可得到它的频谱,即:)2()(ss T Sa T G ωω=将ω换为f 得: ffT f T f T T f T Sa T f G s s s ss s πππππsin sin )()(=== 判断频域中是否存在s T f 1=,就是将sT f 1=代入)(f G 中,得:0sin sin )(===ππππss T f f T f G说明sT f 1=时g(t)的功率为0,所以不存在该分量。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A02 cos2 ct x2 (t) cos2 ct 2A0x(t) cos2 ct
10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当调制信号无直流分量时,x(t)=0,且当x(t)是与
载波无关的较为缓慢变化的信号时, 有
PAM
A02 2
x2 (t) 2
Pc
Ps
式中,Pc=A20/2为载波功率,Ps x2 (t) / 2 为边带功率。 由上式可知,AM信号的平均功率是由载波功率和
的 互 补 对 称 性 就 意 味 着 将 HVSB(ω) 分 别 移 动 - ωc 和 ωc就可以到如图9 (c)所示的HVSB(ω+ωc)和HVSB(ω -ωc),将两者叠加,即
HVSB ( c ) HVSB ( c ) 常数
式中,ωm是调制信号的最高频率。
|ω|≤ωm
30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经双边带调制
i 1
n
sDSB (t) x(t) cosct xi cosit cosct
i 1
如果通过上边带滤波器HUSB(ω), 则得到USB信号
sUSB (t)
n i 1
1 2
xi
cos(i
c )t
1 2
x(t)
cosct
1 2
xˆ(t)
sin
ct
21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如果通过下边带滤波器HLSB(ω), 则得到LSB信号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模拟信号的线性调制 5.2 模拟信号的非线性调制 5.3 模拟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
1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模拟信号的线性调制
5.1.1 常规双边带调制(AM) 常规双边带调制就是标准幅度调制,它用

《通信原理》第五章 模拟通信系统常用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通信原理》第五章 模拟通信系统常用的基本规律和技巧

基本概念调制 - 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的一种过程。

广义调制 - 分为基带调制和带通调制(也称载波调制)。

狭义调制 - 仅指带通调制。

在无线通信和其他大多数场合,调制一词均指载波调制。

调制信号 - 指来自信源的基带信号。

载波调制 -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参数的过程。

载波 - 未受调制的周期性振荡信号,它可以是正弦波,也可以是非正弦波。

已调信号 - 载波受调制后称为已调信号。

解调(检波) - 调制的逆过程,其作用是将已调信号中的调制信号恢复出来。

解调器输入信噪比定义i iS N =解调器输入信号的平均功率解调器输入噪声的平均功率解调器输出信噪比定义2o o 2oo ()()S m t N n t ==解调器输出有用信号的平均功率解调器输出噪声的平均功率输出信噪比反映了解调器的抗噪声性能。

制度增益定义00//i iS N G S N =门限效应输出信噪比不是按比例地随着输入信噪比下降,而是急剧恶化的现象称为门限效应。

同步解调器不存在门限效应。

2. 调制的目的提高无线通信时的天线辐射效率。

把多个基带信号分别搬移到不同的载频处,以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扩展信号带宽,提高系统抗干扰、抗衰落能力,还可实现传输带宽与信噪比之间的互换。

3.基本规律和技巧第一部分线性调制前提:信道和滤波器都是理想的,幅频特性是常数1,所有的载波振幅也为1。

1、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带信号(或低通信号)乘以高频正弦或余弦载波后,平均功率减半,若再通过单边带滤波器,平均功率又减半,这是由于上下边带所携带功率相等的缘故。

2、具有窄带噪声形式(例如单边带调制信号)的已调信号通过相干解调器后,平均功率减为四分之一,这是由于其正交分量被滤除的缘故。

其余形式的已调信号通过相干解调器后,平均功率减半。

3、包络检波器输出有用信号等同原调制信号,故其平均功率与调制信号平均功率一致;输出噪声与输入噪声平均功率一致。

4、包络检波器的输出有用信号的平均功率等于调制信号()m t的平均功率,输出噪声功率等于输入噪声功率。

模拟通信原理

模拟通信原理

模拟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是指通过电磁波或其他媒介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原理。

在通信过程中,信息被编码成一种能够传递的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递。

通信原理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信号的产生、编码和调制、传输、解调和解码以及信息的接收和处理。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产生是第一步,它可以通过电源、传感器或者其他设备来产生。

产生的信号可能是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连续变化的信号,而数字信号是离散的信号,包含有限个数的离散值。

接下来,信号需要进行编码和调制。

编码是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输的形式。

调制是将信号转换成能够通过选定传输介质传输的形式。

调制可以通过改变信号的振幅、频率或者相位来实现。

传输过程中,信号经过电磁波、光纤或者其他媒介传输。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在选择时需要根据通信需求进行权衡。

在接收端,需要进行解调和解码。

解调是将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调制信号转换回原始信号。

解码是将编码后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息。

解调和解码的过程要与编码和调制时的方式相匹配。

最后,接收到的信号需要进行处理和解析,从中提取出原始信息,并对其进行应用或保存。

通信原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电视、电话、互
联网等。

通过了解通信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并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信原理(第七版)-樊昌信-第五章-模拟通信系统-重要知识点

通信原理(第七版)-樊昌信-第五章-模拟通信系统-重要知识点

通信原理(第七版)-樊昌信-第五章-模拟通信系统-重要知识点1.调制的⽬的:(1)将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已调信号;(2)实现多路复⽤,提⾼信道利⽤率;(3)改善系统抗噪声性能;2.调制⽅法:2.1 滤波法:Sm(t)= [ m(t)· coswc·t ] * h(t);2.2 移像法:Sm(t)= Si(t)· coswc·t + Sq(t) · sinwc·t;其中:Si(t) = m(t) * hi(t);Sq(t) = m(t) * hq(t);hi(t) = h(t)· coswc·t;hq(t) = h(t)·sinwct;3.AM(hi(t) = 1;hq(t) = 0):3.1 调制框图:3.2 表达式:为了将原始信号的波形通过包络描述出来,必须将其移动到x轴之上,即:A0 >= |m(t)max| or 调幅指数:m = |m(t)max| / A <= 13.3 因为调制将信号搬移到远处,⼜因为信号频谱本⾝就有x轴左右对称,那么其已调信号带宽为:B = 2*fH3.4 看3.2得到前半部分的功率是(注意:开始m(t)功率为Pm):后半部分类推得AM信号的平均功率:3.5 那么其调制效率或者功率利⽤率:3.6 噪声:Nt = n0/2 *2Bbpf = n0 * Bbpf = 2*n0*fm3.7 解调器输⼊噪声⽐:Si / Ni = (Ps+ Pc)/2*no*fm3.8 解调器输出:3.8.1 噪声与信号:噪声:经过低通,去直流之后,N0 = 1/4 * Ni(因为n0(t) = 1/2 * nc(t))信号:经过低通,去直流之后,S0 = 1/4 * Pm = 1/2 * Ps(因为:m0(t) = 1/2 * m(t))3.8.2 输出信噪⽐:So/No = ( 1/2 * Ps )/(1/4 * Ni)3.9 调制增益:GAm = (So/No )/(Si / Ni ) = 2*ps/(Pc + Ps)100%调制时候即A = |m(t)|max :调制效率 = (A0²/2) / (A0²/2 + A0²) = 1/3调制增益 GAm = 2/3(观察3.5与3.9)3.10 门限效应:⾮相⼲解调器(包络检波)的⾮线性解调作⽤引起的,使⽤⾮相⼲解调时候,⼩信噪⽐,使得输出信噪⽐不是随着输⼊信噪⽐减⼩⽽减⼩,⽽是急剧恶化的现象;3.11 优缺点:缺点:功率利⽤率低;优点:包络检波电路简单,解调器输出信号为有⽤信号的2倍;应⽤:中短波调幅⼴播;4.DSB-SC将AM的A0给去掉,就没Pc了;4.1 信号:4.2 带宽:2*fm4.3 输⼊信噪⽐:Si / Ni = = Ps / 2*no*fm = Ps / Ni4.4 输出信噪⽐:So/No = ( 1/2 * Ps )/(1/4 * Ni)(相⼲解调,⾳译包络不能反应m(t)了)4.5 调制增益GDsb = 24.6 调制效率:14.7 优缺点:缺点:相⼲解调电路复杂;优点:调制效率⾼;应⽤:作为SSB、VSB信号的基础;5.SSB:⽤滤波器滤出⼀个边带;5.1 信号:5.2 带宽:B = fm(因为是单边带)5.3 输⼊信噪⽐:Si / Ni = = Ps / 2*no*fm = Ps / Ni5.4 输出信噪⽐:So/No = ( 1/4 * Ps )/(1/4 * Ni)(因为是单边带,功率减半)5.5 调制增益 GSsb = 15.6 调制效率:15.7 优缺点:优点:带宽减少了⼀半,节省发射功率;缺点:都相移pi/2很困难;6.VSB: 介于SSB与DSB的折中(哈哈,⼈⽣的⼤道理啊)6.1 信号(我们由解调器我们的解调⽅式及我们需要的信号波形,逆推出H(w)满⾜的关系式):Svsb(w) = H(w)* SDsb(w)6.⾓度调制:6.1 ⼀般表达式:6.2 单⾳调频: 将m(t)信号表达式带⼊其FM信号的定义式⼦中去得: Δf = Kf * Am / 2pi 最⼤频偏6.2.1 带宽:6.2.2 G:(⼤信噪⽐)(⼩信噪⽐)6.2.3 预加重与去加重:预加重:因为上图,在信道噪声介⼊之前,⼈为提⾼信号的⾼频分量,使得信噪⽐上升;去加重:将⾼频噪声衰减,增强低频信号分量(因为调频⼴播中⾳乐、语⾳在低频)7.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调制 - 把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形式的一种过程。

广义调制 - 分为基带调制和带通调制(也称载波调制)。

狭义调制 - 仅指带通调制。

在无线通信和其他大多数场合,调制一词均指载波调制。

调制信号 - 指来自信源的基带信号。

载波调制 - 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参数的过程。

载波 - 未受调制的周期性振荡信号,它可以是正弦波,也可以是非正弦波。

已调信号 - 载波受调制后称为已调信号。

解调(检波) - 调制的逆过程,其作用是将已调信号中的调制信号恢复出来。

解调器输入信噪比定义ii S N =解调器输入信号的平均功率解调器输入噪声的平均功率 解调器输出信噪比定义2o o 2o o ()()S m t N n t ==解调器输出有用信号的平均功率解调器输出噪声的平均功率 输出信噪比反映了解调器的抗噪声性能。

制度增益定义00//i iS N G S N =门限效应输出信噪比不是按比例地随着输入信噪比下降,而是急剧恶化的现象称为门限效应。

同步解调器不存在门限效应。

2. 调制的目的提高无线通信时的天线辐射效率。

把多个基带信号分别搬移到不同的载频处,以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扩展信号带宽,提高系统抗干扰、抗衰落能力,还可实现传输带宽与信噪比之间的互换。

3.基本规律和技巧第一部分线性调制前提:信道和滤波器都是理想的,幅频特性是常数1,所有的载波振幅也为1。

1、一般情况下,一个基带信号(或低通信号)乘以高频正弦或余弦载波后,平均功率减半,若再通过单边带滤波器,平均功率又减半,这是由于上下边带所携带功率相等的缘故。

2、具有窄带噪声形式(例如单边带调制信号)的已调信号通过相干解调器后,平均功率减为四分之一,这是由于其正交分量被滤除的缘故。

其余形式的已调信号通过相干解调器后,平均功率减半。

3、包络检波器输出有用信号等同原调制信号,故其平均功率与调制信号平均功率一致;输出噪声与输入噪声平均功率一致。

m t的平均4、包络检波器的输出有用信号的平均功率等于调制信号()功率,输出噪声功率等于输入噪声功率。

5、相干解调器输出噪声双边带功率谱密度形状有低通滤波器决定,与其形状相同。

6、窄带高斯噪声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双边带功率谱密度相同,为窄带高斯噪声双边带功率谱密度的两倍,带宽为窄带高斯噪声带宽的一半。

7、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即载波频率。

①模拟通信系统一般模型ooc②AM通信系统包络检波法模型c③AM通信系统相干解调法模型oo相干解调器结论:在大信噪比时,采用包络检波器解调得到的调制制度增益与同步检测法给出的结果相同,并且采用包络检波器解调时的性能与同步检测器时的性能几乎一样。

④DSB 通信系统相干解调法模型c oo 相干解调器⑤SSB 通信系统相干解调法模型()SSB is t S 、c oo 相干解调器例1. 已知调制信号为m(t)←→M(ω),带宽为ωm ,载波为:cos ωc t 填写下表:例2. 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单边带功率谱密度()310n P f W Hz -=,在该信道中传输AM 信号,并设调制信号()m t 的频带限制在10kHz,而载波为100kHz,边带信号的功率为10kW ,载波功率为40 kW 。

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过一理想的带通滤波器,试问: (1) 写出该理想带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H f ?(2) 分别画出采用包络检波法和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时的调制解调框图。

(3) 分别计算以上两种解调方式下解调器输入端的信噪功率比、解调器输出端的信噪功率比以及相干解调器输出端的噪声功率谱密度,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解: 分析c由题知1020m LPF AM BPF f B KHz B B KHz ==⇒==405010c AM c s s P KW P P P KW P KW =⎫⇒=+=⎬=⎭210()20s m P KW P m t KW =⇒==3010n W Hz -=100c f KHz =故:(1)()119011000c m c m f f f f f KHz f KHzH f ⎧-≤≤+⎧≤≤==⎨⎨⎩⎩,,,其它,其它包络检波法(2)50i c s S P P KW =+=33010201020i BPF N n B W -==⨯⨯=35010250020i i S N ⨯== (3)0220m s S P P KW ===020i N N W == 3002010100020S N ⨯== 001000225005AM i i S N G S N ===相干解调法oo 相干解调器(2)50i c s S P P KW =+=33010201020i BPF N n B W -==⨯⨯=35010250020i i S N ⨯==(3)0152s S P KW ==0154i N N W ==30051010005S N ⨯== 001000225005AM i i S N G S N ===(4)()30450.25102210o LPF N P f W Hz B -===⨯⨯f例3. 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双边带功率谱密度()310n P f W Hz -=,在该信道中传输上边带信号,并设调制信号()m t 的频带限制在10kHz,功率为10kW ,而载波为100kHz 。

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过一理想的带通滤波器,试问:(1) 写出该理想带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H f ? (2) 画出相干解调法进行解调时的调制解调框图。

(3) 计算解调器输入信噪功率比、输出信噪功率比以及输出噪声功率谱密度,并用图形表示出来? 解: 分析()SSB is t S 、c oo 相干解调器由题知1010m LPF SSB BPF f B KHz B B KHz ==⇒==21()10 2.54m s m P m t KW P P KW ==⇒== 30102n W Hz -= 100c f KHz =故:(1)()1111000c c m f f f f KHz f KHzH f ⎧≤≤+⎧≤≤==⎨⎨⎩⎩,,100,其它,其它(2) 2.5i s S P KW ==340210210202i BPF n N B W -=⨯=⨯⨯=32.51012520i i S N ⨯== (3)010.6254i S S KW ==0154i N N W ==3000.625101255S N ⨯==00125011250SSB i i S N G S N === (4)()30450.25102210o LPF N P f W Hz B -===⨯⨯f第二部分 角度调制1、基本概念()cos[()]m c s t A t t ωϕ=+PM :瞬时相位偏移随基带信号而线性变化,即()()P t K m t ϕ= p K - 调相灵敏度,含义是单位调制信号幅度引起PM 信号的相位偏移量,单位是rad/V 。

()cos[()]PM c P s t A t K m t ω=+FM :瞬时频率偏移随基带信号而线性变化,即()()f d t K m t dtϕ= f K - 调频灵敏度,单位是rad/s ⋅V 。

()cos[()]tFM c f s t A t K m d ωττ-∞=+⎰2、FM 与PM 之间的关系)t )(t3、单音调制p p m m K A =- 调相指数,表示最大的相位偏移调频指数 :f mf mm mK A fm f ωωω∆∆===表示最大的相位偏移 最大角频偏 :f m K A ω∆= 最大频偏:f m f m f ∆=⋅4、卡森公式 2(1)2()FM f m m B m f f f =+=∆+5、窄带高斯噪声同相和正交分量的双边带功率谱密度及带宽()()cos ()sin i c c s c n t n t t n t t ωω=-若其双边带功率谱密度为02n ,则其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均为低通型噪声(直观的看,是因为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功率谱分别从零点搬移到c f ±处,才形成窄带高斯噪声的功率谱),其双边带功率谱密度为0n ,带宽为窄带高斯噪声带宽的一半。

222002222iC S FM n FM n n n B B n σσσ=⋅===⋅⋅ PM ()cos[cos ]c p m m s t A t K A t ωω=+cos[s ]c p m A t m co t ωω=+()cos cos2m m m m m t A t A f tωπ==FM ()cos[cos ]cos[n ]tc f m m c f m s t A t K Ad A t m si t ωωττωω-∞=+=+⎰2FMc f -2FM c f +cf c f -2FMcf -+2FM c f --ff2FM 2FM-6、鉴频器s (a )(b ))鉴频器输出电压与输入信号的瞬时角频偏成正比。

故大信噪比时,()cos[()]tFM c f s t A t K m d ωττ-∞=+⎰ 输出信号:()[()]sin[()]td c f c f s t A K m t t K m d ωωττ-∞=-++⎰瞬时频偏为()f K m t ,故o ()()d f m t K K m t =d K 为鉴频器灵敏度,单位为V/rad/s 。

输出噪声:[]s ()s ()cos ()sin ()cos ()sin c i c c c s c c c s c Aco t n t Aco t n t t n t tA n t t n t tωωωωωω+=+-=+-()()arctan ()s c n t t A n t ψ=+()()()()arctan arctan ()s s s c n t n t n t t A n t A Aψ=≈≈+ 理想微分电路的功率传输函数为()()222222H f j ff ππ==()()()()22222FM02,2d d d i K K B P f H f P f f n f A A π⎛⎫⎛⎫==<⎪ ⎪⎝⎭⎝⎭fFM FMfFM FM mmfmmfFM FMm m()02FMi BP f n f =≤,()()()22d d i K P f H f P f A ⎛⎫= ⎪⎝⎭()22202,d K f n f A π⎛⎫= ⎪⎝⎭()()()()21LPF m o d LPF H f f f P f P f H f =≤=,()o 2230283mmm mf f o f f d m N P f df K n f A π--===⎰⎰7、调制增益23(1)FM f f G m m =+8、窄带调频与宽带调频(倍频)()WBFM t 11f m 1111n f n m ⊗BPF⨯11n f 混频不改变频偏ff m 宽带调频例4.设一宽带FM 系统,载波振幅为100V ,频率为100MHz ,调制信号()m t 的频带限制在5kHz ,22()5000m t V =,()500f K rad s V π=⋅,最大频偏为25f KHz ∆=,并设信道噪声功率谱密度是均匀的,其单边带功率谱密度为()310n P f W Hz -=,试求:(1) 接收机输入端理想带通滤波器的传输特性()H 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