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子家族世系表

孔子家族世系表孔子家族世系表一、孔子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
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
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
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
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二、世系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愍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孔氏家谱辈分排序

孔氏家谱辈分排序引言家谱是中国古代家族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家族成员的世系图,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姓名、辈分、出生日期、结婚日期等重要信息。
家谱对于了解家族的历史渊源、传承家族血脉非常重要。
孔氏家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家谱之一,记录了孔子及他的后裔的辈分。
本文将通过对孔氏家谱进行辈分排序,探讨孔氏家族的传承与发展。
一、孔子孔氏家谱的起点是孔子,他被公认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地位被广泛认可。
孔子的辈分在家谱中是最高的,他被称为“始祖”。
二、三公在孔子之后,是孔子的儿子和孙子。
依照家谱的辈分顺序,他们被称为“仲子”和“季子”。
两位先后担任过公职,被尊称为“三公”,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很有声望的职位。
三、侯服孔子的曾孙袭职为侯服。
他的地位在孔氏家谱中是很高的,是家族传承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侯服代表了孔子家族的延续和振兴。
四、庶孙庶孙是指原配妻子之外所生的子孙。
孔氏家谱中的庶孙分为三代,分别是曾孙、来孙和普通子孙。
庶孙的辈分次于嫡孙,但仍然在孔氏家族的世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五、职官孔子后裔中的一部分人出仕为官,通过政治事业为家族争光。
这些后裔在孔氏家谱中被称为“职官”。
他们的地位次于庶孙,但对于家族的荣誉和声望有重要的贡献。
六、师傅孔氏家谱中还有一类人物被称为“师傅”,他们在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孔子后裔,他们秉承了孔子儒家思想的传统,通过教育和学术研究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普通子孙除了那些具有特殊地位的后裔之外,孔氏家族中还有很多普通子孙。
这些普通子孙并没有显赫的辈分,但他们作为孔子后裔,肩负着传承家族血脉、维护家族荣誉的责任。
结论通过对孔氏家谱的辈分排序,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后裔的传承与发展。
从孔子到三公,再到庶孙、职官和师傅,每一代孔子后裔都在努力延续孔子的文化遗产,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史特刊】孔氏家族家谱

【文史特刊】孔氏家族家谱孔氏家族家谱家谱编辑本段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
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世系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湣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汲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孔子家族世系表

孔子家族世系表一、孔子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
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
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
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
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二、世系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愍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孔氏家族,作为“天下第一家”,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一个庞大家族。
其中,衍圣公是孔子的嫡系后裔,世袭公爵,在家族中是大宗;其余旁系等则为小宗。
随着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为数益众。
为便于管理,在孔氏家族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组织系统。
最初曾分为“五位”,后又分为“十二派”,到明清两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又增为60户。
每户设有户头户举一至三人。
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中一一列举了60户的名称,诸如:大宗户、道沟户、终吉户、栗园户、泗北户……等等。
这60户孔氏家族各设族长一人,负责管理全部孔氏族人,另设林庙举事一人辅佐族长。
族长是由衍圣公在孔氏族人中检选的,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辈长年高。
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
60户的户头户举则是“每户族众表率,必得老成持重,心地明白,衣冠整齐,为本户所钦服者,始克充选。
”曲阜的孔氏家族自分为60户以来,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修谱时,仅在谱的人数就多达2万多人,每户约有数百人不等,人数多的达千人以上,只有极少数户为数十人。
孔府还要给族长约十大亩土地作为养赡,户头户举也拨给二、三大亩作为养赡,外地的户头户举则“各赐衣巾,赏给劄付”。
孔子的家乡在曲阜,对于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做“流寓户”。
孔氏的流寓户经过多年来的迁徙,已遍及全国,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20余省。
这些流寓户在异地一般都是聚族而居。
孔氏家族还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
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
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
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
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
孔家家谱

孔氏家族[编辑] 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编辑] 世系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闵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孔子的后代至今已有七十六代了,每个后代都有相应的成就,把你知道他们的字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后代对应的字第二代,孔鲤,字伯鱼。
第三代,孔伋字子思。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
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
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
孔伋享年82岁。
第四代,孔白,字子上。
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
享年45岁。
第六代,孔箕,字子京。
享年46岁。
第七代,孔穿,字子高。
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
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
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
为魏相。
享年57岁。
孔鲋,字子鱼,或子甲。
博通经史,秦始皇召为鲁国文通君。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其家传《论语》、《尚书》、《孝经》、《礼》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保留下来。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
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
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
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
汉文帝封为博士。
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
博览群书。
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
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
少年时就显示出非凡才华。
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昭帝时征为博士。
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
享年72岁。
第十四代,孔福。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
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
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
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
孔家谱字辈大全

孔家谱字辈大全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为“至圣先师”,并被奉为儒家学派的始祖。
孔子家族世代相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家谱。
孔子的家谱字辈大全,记录了孔子家族世系的发展和变迁,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孔子家谱的字辈大全。
【孔子家谱字辈大全】。
一、孔子(孔仲尼)。
二、孔伋。
三、孔恂。
四、孔士鲜。
五、孔伋。
六、孔奂。
七、孔奇。
八、孔奡。
九、孔伯。
十、孔仲。
十一、孔季。
十二、孔孟。
十三、孔定。
十四、孔襄。
十五、孔云。
十六、孔襄。
十七、孔翼。
十八、孔翼。
十九、孔翼。
二十、孔翼。
二十一、孔翼。
二十二、孔翼。
二十三、孔翼。
二十四、孔翼。
二十五、孔翼。
二十六、孔翼。
二十七、孔翼。
二十八、孔翼。
二十九、孔翼。
三十、孔翼。
......(以上只是部分字辈,具体字辈还需根据孔子家谱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孔子家谱字辈的记载,不仅是对孔子家族世系的记录,更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观念占据着重要地位,家谱的编纂和传承也显得格外重要。
家谱字辈的传承,不仅是对家族世系的延续,更是对家族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孔子家谱字辈大全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孔子家族世系的延续和发展,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总之,孔子家谱字辈大全的记录和传承,不仅是对孔子家族世系的记载,更是对中国古代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通过了解和研究孔子家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种宝贵的传统文化。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种宝贵的家族文化,让这种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孔氏家谱字辈大全

孔氏家谱字辈大全孔氏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孔子及其后裔的世系和家族成员的信息。
在中国,孔氏家谱被视为家族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家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依据。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孔氏家谱的字辈大全,希望能为对孔氏家族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孔氏家谱的字辈大全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以后的世系,其中包括了各个世代的字辈排列。
孔氏家谱的字辈通常以“仲”、“季”、“叔”、“世”等字辈来命名,以示世系的延续和传承。
在孔氏家谱中,字辈的排列往往也反映了家族成员的辈分和身份,是家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从孔子的字辈开始介绍。
孔子的字辈是仲尼,他的儿子孟轲的字辈是仲孙,而孟轲的儿子孟尝的字辈是仲由。
依次类推,可以看到孔子后裔的字辈排列。
在孔氏家谱中,除了孔子的直系后裔外,还包括了其他分支的家族成员的字辈。
这些字辈的排列也是非常有序和规范的,反映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对于家族成员身份和辈分的重视。
孔氏家谱的字辈大全不仅仅是一份家族成员的名单,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族传承和血脉延续的见证。
通过字辈的排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孔氏家族的世系延续和发展,以及家族成员的身份和辈分。
这对于研究中国家族文化和历史,以及了解孔氏家族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结一下,孔氏家谱的字辈大全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字辈的排列和记录,可以清晰地了解家族成员的世系和身份。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介绍,能够为对孔氏家族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加重视和传承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五位二十派

五位二十派2022-10-04 发表于湖北五位孔氏家族中的“五位”,即袭封位、中散位、侍郎位、中舍位、博士位。
“五位”之称,源自于五位孔氏后代著名族人的职名,形成于北宋后期。
《孔府档案》一一二四卷曰:“五位源皆出于四十三代文宣公,即仁玉公。
生子四,曰宜、曰宪、曰冕、曰勖。
冕一传绝,宪再传绝,有传者止宜、勖二人。
宜为冢嫡,至孙宗愿皆袭封世爵,故称宗愿曰袭封位。
勖生五子,道辅、良辅、彦辅、延济、延范。
延济、延范无嗣。
道辅生二子,长舜亮,为中散大夫,称中散位。
次宗翰为刑部侍郎,称侍郎位。
良辅生二子宗寿、宗哲。
宗哲五传绝,宗寿为太子中舍,称中舍位。
彦辅生二子汉英、宗彀为国子博士,称博士位。
此四十六代之所分也。
”孔仁玉的长子孔宜、长孙孔延世、曾孙孔圣祐、孔宗愿均袭封文宣公,孔宗愿于至和二年(1055 年)被宋仁宗改封为“衍圣公”。
孔氏后人称孔宗愿这一支为“袭封位”。
孔仁玉的第四子孔勖生有五子,长子孔延鲁(后改名孔道辅),次子孔延济,三子孔延范,四子孔良辅,五子孔彦辅。
次、三两支皆无传。
孔道辅生有二子,长子孔舜亮官至中散大夫,他的后人支派,被称为“中散位”。
次子孔宗翰官至刑部侍郎,他的后人支派,被称为“侍郎位”。
孔良辅其子宗寿为太子中舍,他的后人支派,被称为“中舍位”。
孔彦辅其子宗彀为国子博士,他的后人支派,被称为“博士位”。
“五位”的形成,是孔氏家族遭受“孔末乱孔”后的初步复苏,这也标志着,孔氏家族中兴的开始。
二十派“五位”之后,孔氏家族又繁衍为“二十派”。
《孔府档案》一一二四卷曰:“至五十三代,兄弟共六十有一,有传者仅二十人,曰浣、曰沂、曰潾、曰治、曰澄、曰济、曰淙、曰涖、曰演、曰淑、曰泗、曰滨、曰滋、曰浩、曰淋、曰潝、曰洵、曰汭、曰泾、曰赣,即从五位中分出之二十派也。
”元朝末年,孔氏后裔已经传至五十三代,兄弟族人虽然不少,但多有绝后者,亦有迁居外地者。
所以,阙里孔族“五位”之后,有传裔孙仅为二十人。
“袭封位”孔宗愿的裔孙有六人:孔浣、孔沂、孔潾、孔治、孔澄、孔济。
孔子后代族谱

孔子后代族谱孔子的后代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些人又是怎样?下面由店铺阐述孔氏家族后代的历史过程,希望你喜欢。
孔子后代第54代孙元孔思迪,字凝道。
以国子生授胶西主簿、安庆录事,转光山尹,迁陕西行台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太常礼仪使。
元文宗时,楚中因灾动乱。
迁思迪为湖广都事,以宣抚安定为主策,动乱遂告平息。
第60代孙明孔承倜,字永冠。
博学工诗,尤精颜真卿书法,明代孔庙石碑多出其手。
一生为官清正,笃信阳明之学,足迹所至,均开馆会生徒。
著有《易经代言》、《诗经代言》、《书经代言》、《四书代言》等。
第62代孙明孔闻诗(?-1643),字四可。
天启二年(1622年)举进士,授中书舍人。
崇祯元年(1628年),向明思宗条上八事,以革新政治。
时清兵已入昌平,下京畿州县,闻诗应援守御,战绩卓著。
编有《奏议》数卷。
第63代孙明孔贞运(1574-1644年),字开仲。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殿试第二名赐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东阁大学士,晋太子太保,代为辅相。
编著有《词林典类》等书。
第63代孙清孔贞瑄,字壁六,清顺治庚午举人,博学多才,潜心研究经史,尤精算学、韵学。
由泰安学正升云南大姚知县,因争公道不得而辞官。
晚年专事著述,著有《聊园文集》等。
第64代孙清孔尚任,戏剧《桃花扇》作者。
第69代孙清孔继汾(1725~1786),经学家。
有《阙里文献考》100卷,《孔氏家仪》14卷,《乐舞全谱》2卷,《匡仪纠谬集》3卷,《行余诗草》2卷,并校刻《文献通考序》1卷。
第69代孙清孔继涵(1739~1783),校勘学家。
有《微波榭丛书》。
第70代孙清孔广森(1752-1786),经学家、音韵学家。
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注》、《经学卮言》、《诗声类》等。
第70代孙清孔广陶(1832-1890),广州藏书名家。
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粤省四家”。
孔孟排辈顺序表

孔孟排辈顺序表
孔孟排辈顺序表是根据孔子和孟子的家族谱系编制的一份表格,用于表示孔子和孟子在家族中的排行和地位。
在孔子家族中,孔子是第75代孔氏家族族长,也是第五代孔子。
他的父亲孔纬也是孔氏家族的一员,而他的儿子孔鲤则是孔氏家族的第六代代表。
在孟子家族中,孟子是第33代孟氏家族族长,也是第二代孟子。
他的父亲孟懿子同样是孟氏家族的一员,而他的儿子孟轲则是孟氏家族的第三代代表。
在孔孟排辈顺序表中,孔子和孟子都被列为家族中的第一代代表,代表着家族的最高荣誉和权威。
他们的儿子则分别被列为孔氏家族和孟氏家族的第二代代表,继承了父亲的地位和责任。
随着家族的发展和演变,孔子和孟子的后代们也在家族中建立了自己的声望和地位,成为了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孔孟排辈顺序表是一份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表格,反映了孔氏家族和孟氏家族的谱系和血脉,也展示了孔子和孟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 1 -。
孔氏家谱字辈大全

孔氏家谱字辈大全孔氏家谱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孔氏家族的世系和世系成员的字辈。
孔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家族之一,其家谱字辈更是丰富多彩,代代相传。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孔氏家谱字辈的大全。
孔氏家谱字辈大全。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孔氏家族的始祖,他的子孙后代也以孔为姓,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家族之一。
二、孔融。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孔子的第三十五代孙。
孔融在文学、政治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当时的“文学之神”。
三、孔令仪。
孔令仪,字长文,唐代著名诗人,孔融的第十七代孙。
孔令仪的诗作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诗圣”。
四、孔伋。
孔伋,字叔武,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孔令仪的第十二代孙。
孔伋在政治上有很高的造诣,曾任宰相,为宋代政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孔璪。
孔璪,字叔宝,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孔伋的第十四代孙。
孔璪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元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六、孔珪。
孔珪,字叔玉,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孔璪的第十三代孙。
孔珪的诗作在明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明代文学宗师”。
七、孔祥熙。
孔祥熙,字叔石,清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孔珪的第十五代孙。
孔祥熙在清代政治和外交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八、孔德成。
孔德成,字叔石,近现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孔祥熙的第六代孙。
孔德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军事奇才”。
九、孔令辰。
孔令辰,字叔石,当代著名企业家、慈善家,孔德成的第八代孙。
孔令辰在商业和慈善事业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商界领袖”。
总结。
孔氏家谱字辈世系延绵不绝,代代相传,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为中国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氏家族的家谱字辈记录了这一家族的光辉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后人能够传承并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孔孟辈分字辈对照表

孔孟辈分字辈对照表
孔孟辈分字辈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一种称谓体系,是按照子孙的世代、亲属的谓称来划分家族成员的身份和地位。
其中,孔子和孟子是其中两位最尊贵的人物,被尊为“先师”,他们的身份地位也相应地高于其他成员。
下面将为您介绍孔孟辈分字辈对照表。
一、孔子后代
1.孔子:为文圣,谥号“文子”,称谓“公元”。
2.孔子之子:为优孟,称谓“千岁”。
3.孔子之孙:为思,称谓“公伯”。
4.孔子之曾孙:为跃,称谓“公明”。
二、孟子后代
1.孟子:为孟轲或孟仲阳,称谓“孟子”或“孟夫子”。
2.孟子之子:为公伯禽,称谓“公元”。
3.孟子之孙:为申徒明,称谓“公孙”。
4.孟子之曾孙:为公孙衍,称谓“公孙文”。
以上是孔孟辈分字辈对照表的详细内容。
可以看出,孔孟辈分字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称谓体系,每一位成员都有特定的身份地位和称谓。
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虽然现在已经不再普遍使用,但是在特定场合还是会被提到,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孔氏完整的辈分排表

孔氏完整的辈分排表1. 孔家人辈分孔姓最早严格排辈是明朝.排序是按照下面的顺序: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嬴.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于、文、焕、景、瑞、永、锡、世、绪、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姓辈分口诀是如下: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姓氏沿革在华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中,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一种家谱的。
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
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也完全是一样的。
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着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
孔氏辈分的排列顺序为: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扩展资料:孔氏辈分的发展历程:在明代以前,孔氏后裔没有固定的行辈,那时人数尚少,各家取名很随意。
从四十五代起,已注意订定行辈,但还不严格,同辈人多采用同一偏旁或同一字作行辈字。
明代初年,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五十六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
孔氏排名

孔氏家族的排行字辈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孔氏8个字辈,即: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56代孙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57代孙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又把“希”和“言”旁加上去成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自此,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便不准随便取名了。
(后来,在清代时为避帝讳,将弘改成宏,将胤改为衍)但到了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故由65代衍圣公孔胤植报请皇帝奏准,又后续了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清同治年间,75代衍圣公孔祥珂经皇帝核准,又立十字十辈。
即: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1919)年,由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辈,二十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以上几次订立的行辈字号共计50字50辈,为56代到105代,依次为:希(56)言(57)公(58)彦(59)承(60)弘(宏)(61)闻(62)贞(63)尚(64)胤(衍)(65)兴(66)毓(67)传(68)继(69)广(70)昭(71)宪(72)庆(72)繁(74)祥(75)令(76)德(77)维(78)垂(79)佑(80)钦(81)绍(82)念(83)显(84)扬(85)建(86)道(87)敦(88)安(89)定(90)懋(91)修(92)肇(93)彝(94)常(95)裕(96)文(97)焕(98)景(99)瑞(100)永(101)锡(102)世(103)绪(104)昌(105)除民国八年立订的20字外,前面的30字都是皇帝赐给孔氏家族的,但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氏家族排起了行辈。
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
孔子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 如今我们不缺土豪,但是我们缺少贵族。
高贵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与悲悯之怀,高贵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与担当之志高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之心。
孔子家谱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编辑]
二、世系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清乾隆5年(1740)御赐10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道光19年(1839)御赐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9年(1920)孔子76代衍圣公孔令贻报北洋政府批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孟子后代也沿用孔氏家族的排辈用字,但孟子晚孔子三代。所以实际上,孟家比孔家晚三辈。
因为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所以孟家的辈分排列和孔家一样。同样的辈分排列的还有曾、颜两个姓氏,他们主要是因为曾子、颜回。比如,相声演员孟繁贵,就和孔繁森一个辈分,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孔祥熙的,比这低一辈。不过,因为孔家是圣人之后,为了表示对孔家的尊敬,一般说来,孟、曾、颜三姓氏要是在平常的交往中,遇到比孔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孔子的后代至今已有七十六代了,每个后代都有相应的成就,把你知道他们的字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后代对应的字第二代,孔鲤,字伯鱼。
第三代,孔伋字子思。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
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
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
孔伋享年82岁。
第四代,孔白,字子上。
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
享年45岁。
第六代,孔箕,字子京。
享年46岁。
第七代,孔穿,字子高。
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
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
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
为魏相。
享年57岁。
孔鲋,字子鱼,或子甲。
博通经史,秦始皇召为鲁国文通君。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其家传《论语》、《尚书》、《孝经》、《礼》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保留下来。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
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
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
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
汉文帝封为博士。
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
博览群书。
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
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
少年时就显示出非凡才华。
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昭帝时征为博士。
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
享年72岁。
第十四代,孔福。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
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
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
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
长丰孔氏辈分表

长丰孔氏辈分表
长丰孔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家族,历史悠久,拥有着复杂的辈分关系。
根据一般的分布,长丰孔氏的辈分关系包括九个辈分,分别是:
1. 孔子:即鲁哀公孔子,孔子号陈圃,是长丰孔氏的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2. 退之:即长子孔廉退,辈分为第二。
3. 勤:即次子孔謇勤,辈分为第三。
4. 工:即孔国祥工,辈分为第四。
5. 英:即孔益英,辈分为第五。
6. 盛:即孔琳盛,辈分为第六。
7. 稚:即孔贻稚,辈分为第七。
8. 国:即孔启国,辈分为第八。
9. 文:即孔彭文,辈分为第九。
这是长丰孔氏辈分的一种常见分布,不同地区及不同的家族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
孔子家谱世系表_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

孔子家谱世系表_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孔子家族是一个庞大的集体,而孔子的家谱世系表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孔子家族。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家谱世系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家谱世系表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愍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孔孟辈数的由来和礼节中国人讲究辈分,不论什么姓氏,都有自己的辈分排序。
但是,在所有辈分的排序中,以孔孟两家最为独特。
一是两家的辈分一样;二是两家的辈分从来不乱,走遍天下都一样,绝对不会发生混乱的情况。
不像其他姓氏,有很多分支,而每个分支的辈分都不一样。
那么孔孟这样的辈分是怎么定下来,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呢?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
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克”字下面,开始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十派,再次为“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孔氏家族,作为“天下第一家”,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一个庞大家族。
其中,衍圣公是孔子的嫡系后裔,世袭公爵,在家族中是大宗;其余旁系等则为小宗。
随着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为数益众。
为便于管理,在孔氏家族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组织系统。
最初曾分为“五位”,后又分为“十二派”,到明清两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又增为60户。
每户设有户头户举一至三人。
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中一一列举了60户的名称,诸如:大宗户、道沟户、终吉户、栗园户、泗北户……等等。
这60户孔氏家族各设族长一人,负责管理全部孔氏族人,另设林庙举事一人辅佐族长。
族长是由衍圣公在孔氏族人中检选的,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辈长年高。
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
60户的户头户举则是“每户族众表率,必得老成持重,心地明白,衣冠整齐,为本户所钦服者,始克充选。
”曲阜的孔氏家族自分为60户以来,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修谱时,仅在谱的人数就多达2万多人,每户约有数百人不等,人数多的达千人以上,只有极少数户为数十人。
孔府还要给族长约十大亩土地作为养赡,户头户举也拨给二、三大亩作为养赡,外地的户头户举则“各赐衣巾,赏给劄付”。
孔子的家乡在曲阜,对于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做“流寓户”。
孔氏的流寓户经过多年来的迁徙,已遍及全国,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20余省。
这些流寓户在异地一般都是聚族而居。
孔氏家族还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
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
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
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
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
在前业经奉旨更定。
今依所定吉字开列于后,凡我族人俱当遵照后开行辈,取名训字。
有不钦依世次随意妄呼者,不准入谱。
”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关于张姓与孔氏之世代恩亲南朝刘宋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朝廷下令拨鲁郡上民五户给曲阜孔子后裔,为孔林扫洒户。
其中一户因改随主姓,名为孔景。
五代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天下大乱,孔景的后裔孔末杀害了孔子第四十二代嫡长孙孔光嗣,以孔子后裔自居。
孔光嗣的独子孔仁玉年方九月,其母张氏将他抱回娘家,被外祖父张温藏匿起来,幸免于难。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孔光嗣之子孔仁玉禀明朝廷,唐明宗下令诛杀孔末,由孔仁玉主孔子祀,任曲阜县主簿。
两年后又加封孔仁玉为“文宣公”。
险些断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孔氏后世尊称孔仁玉为“中兴祖”。
孔仁玉为报母家救命养育之恩,奏请皇上恩准孔府认张家为世代恩亲,张家的后人不管哪一代到了孔府,都必须以贵宾相待。
关于内孔、外孔;真孔、假孔:在孔氏宗族史上,非圣裔的孔氏,希图优免地方差徭,享受特权,常常想方设法混入圣裔,引发多起伪孔冒宗现象。
五代残唐时期发生的“孔末之乱”就是最严重的一次。
孔末原是孔府的洒扫户,仆随主姓而姓孔,兵荒马乱之中,“承五季之扰,杀圣人子孙几尽”,年仅9个月的孔子四十三代孙孔仁玉,在外祖母的拼力救护下,得以生还,直至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明宗重新加封孔仁玉“文宣公”,才使断了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
孔仁玉被尊称为“中兴祖”。
自此,孔仁玉的后裔称为内孔、真孔,而孔末之后称为外孔、假孔,两者并非同祖同宗,其后代永为世仇。
孔氏宗族还有南宗、北宗之分。
此事始于南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由于宋、金连年作战,中原被金人占据,南宋迁都临安。
当时的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孔端友率部分族人随皇帝高宗南渡,定居于浙江衢州,继续袭封衍圣公,是为南宗。
与此同时,伪齐刘豫政权封端友弟端操的次子孔璠为衍圣公;孔璠三子孔(左扌右思)的儿子孔元措又被金人封为衍圣公,从而出现了南北两地的孔氏子孙,分别在三个敌对的朝廷任职的情况。
元统一中国后,世祖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南宗孔子五十三代孙、衍圣公孔洙以“曲阜子孙守护先茔有功于祖”为由,让爵位于曲阜(北宗)的孔氏,受到朝廷的嘉许,并为此做了一系列工作,明确要求南宗的孔氏子孙必须严格遵守官订家规,如有起而争论者,将会制以“不忠不孝”的重罪。
从此结束了南北两宗并存的局面。
为了把居住分散、血缘亲疏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进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昭穆、备遗忘”的目的,孔氏家族非常重视纂修家谱,并为此规定了严格的家谱条规,违者将被除籍。
因此,孔氏家族的家谱在我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堪称私谱之冠。
宋以前的孔氏家谱只收录直系长子长孙,北宋始合族修谱,支庶兼采,历经元、明、清和民国,沿修不辍。
明代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大修谱时,将家谱由“笔抄”改为“刊印”,并规定每60年的甲子年一大修,每30年的甲午年一小修。
孔氏家谱的最后一次大修是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完成的。
修谱时,孔府要先行条规、榜示,制定统一格册和修谱誓词,建立严密的组织机构,并选择吉日举行仪式。
入谱手续和考察十分细密,格册装订考究。
谱成后还要举行告祭仪式,宴犒有功人员等。
除合谱外,流寓外地的孔氏族人所修的支谱必须获得孔府的批准,严防外孔的滥入。
孔氏家族家谱世系:- 六世祖孔父嘉- 五世祖木金父- 高祖祁父- 曾祖防叔- 祖父伯夏- 父叔梁纥- 孔子- 子孔鲤- 孙孔伋- 曾孙孔白- 玄孙孔求- 六代孙孔箕- 七代孙孔穿- 八代孙孔谦- 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孔忠- 十一代孙孔武- 十二代孙孔延年- 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 十四代孙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第52代衍圣公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孔尚贤、孔尚乾(南宗)- 第65代衍圣公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孔繁灝、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 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
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
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孙女孙琪芳女士。
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孔德成随其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
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
长女维鄂,子维益(卒)、维宁,长孙垂长。
因痛恨毛泽东执政时期纵容红卫兵所谓“破四旧”,致孔府、孔庙保存数千年文物一朝毁于一旦,孔林列祖列宗之墓被挖掘曝露于野,乌鸦啄腐肉遮天蔽日,且始终未得道歉只言片语,发誓乃有中共执政日时,至死不回曲阜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