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阅读答案季羡林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我的童年》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文章。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以供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我的童年》原文: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
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
我总以为朝廷这种东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极大权力的玩意儿。
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
我当然更是如此。
总之,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它省份)穷。
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
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
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
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
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十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
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渝,业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
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中我自己“跳出来”反对那一位臭名昭著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作者,惹得她大发雌威,两次派人到我老家官庄去调查,一心一意要把我“打成”地主:老家的人告诉那几个“革命”小将,说如果开诉苦大会,季羡林是官庄的第一名诉苦者,他连贫农都不够。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我的童年》知识讲解
《我的童年》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当代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等职。
他创作了许多散文,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他曾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与翻译,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
《我的童年》写于1986年6月6日,这时的季羡林早已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本文中的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灰黄的童年。
知识积累1.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肃然,十分恭敬的样子。
2.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3.伶仃..(língdīng):孤独,没有依靠。
4.龙肝凤髓.(suǐ):比喻极其难得的珍贵食品。
5.琐.(suǒ)事:细小零碎的事情。
6.溺.(nì)爱: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
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8.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9.蹿.(cuān)房越脊: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地走(多见于旧小说)。
10.光大门楣.(méi):指光耀门庭,光宗耀祖。
门楣,门庭、门第。
11.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
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12.朝廷.(tíng) 13.生疏.(shū) 14. 教谕.(yù) 15.盐碱.(jiǎn)16.一垄.(1ǒng) 17. 麦穗.(suì) 18. 私塾.(shú) 19.椽.(chuán)子考题例析1.(2015•湖北黄冈中考)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A.祈祷.(dǎo)恻.(cè)隐倒坍.(tā)龙吟凤哕.(huì)B.嗔.(chēn)怪涟漪.(qǐ)遒.(qiú)劲忍俊不禁.(jīn)C.阔绰.(chuò)伶.(líng)仃逶迤.(yí)鳞次栉.(jié)比D.真谛.(dì)炽.(chì)热酝酿.(niàng)惟妙惟肖.(xiào)2.(2015•云南中考)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我的童年》季羡林
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教谕:学官名,始设于宋代。
学习目标二:阅读课文,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童 年生活的特点。
自学指导二:
一、读课文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 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 形容自己的童年?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自学检测一:(3、词语解释)
家徒四壁: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
境贫寒,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形容质朴天真,亦形容糊里糊
涂,愚昧无知。 噩噩:严肃的样子。 门庭,门第。
浑浑:质朴淳厚。
光大门楣:光耀门庭,光宗耀祖。门楣,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 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 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自学检测三:
作者认为童年的“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能给人 无限启迪,使人明白人生的道理,明白如何做 人。当然“受用不尽”。 “竟”字有出乎意料之意,表达出作者对自己 的伙伴成为“英雄”感到意外,也有作者感叹 世事难料的意味。这里的“骄傲”有特定的含 义,局限于当时的时代,在作者看来,“哑巴 小”的所作所为给自己灰黄色的童年增添了一 点儿传奇色彩。
学习目标三: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指导:
一、找出下列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 二、联系上下文,思考以下问题。
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横线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 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我的童年》练习册试题答案
《我的童年》练习册试题答案2、更 伶仃 楣 徒 髓 噩 噩 碱 腌 穗 蹿 脊3、(1)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2)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
4、示例:生活是一条路,充满着无数的选择;生活是一面镜子,反射着人性的善恶;生活是一场戏,演绎着悲喜的人生。
5、C6、因为季老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生活的贫穷、经济的落后让他感觉他的童年没有色彩,是沉重的。
7、举人的太太——“我”的奶奶每天总省下半个白面馒头,留给“我”吃。
我们还能读出作者幼年生活的贫穷和涩涩的辛酸。
8、让“我”终生受用不尽。
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
“我”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不溺爱子女,也是童年琐事的影响。
9、示例:“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
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这种愿望当然只是一个幻想。
”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后心里酸涩的滋味和对母亲的眷恋,感情真挚,令人动容。
10、略。
11、(1)“我”代数不及格时,老师给“我”关爱。
(2)老师每天于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补课。
(3)老师激发了“我”解答难题的勇气和灵感。
(4)老师没有接受母亲给买的贵重衣料,而接受了我给买的一只红萝卜。
(5)“我”坐在老师对面时的那种敬慕和爱恋之情。
(6)老师对“我”的勉励和“我”为老师翻译些短篇文字。
12、“因为她是我们的女教师中间最美丽、最和平、最善诱导的一位。
…牢记了原理。
”13、T女士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她热诚为“我”补习算术,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护,因而不肯接受母亲的“报酬”;红萝卜却无疑是童年时的作者对老师的一颗敬爱之心,T女士接受红萝卜同样是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
14、“我”对老师的敬爱、敬慕和爱恋、沉痛而深切的思念。
表现了尊师爱生,尤其赞美了老师的美丽、和平、善于诱导。
15、答案举例:“T女士便在这云雾之中,飘进了我的生命中来。
《我的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的童年》阅读练习及答案我的父亲是个海军将领,身体很好,我从不记得他在病榻上躺着过。
我的祖父身体也很好,八十六岁无疾而终。
我的母亲却很瘦弱,常常头痛,哎吐。
我也知道,还不是肺结核,而是肺气支涨大,过劳或操心,都会发作。
因此我童年时代记忆所及的母亲,是个极温柔、极安静的女人,不是作活计,就是看书,她的生活是非常恬淡的。
因着母亲的病弱,和家里的冷静,使得我整天跟在父亲的身边,参加了他的种种工作与活动,得到了连一般男子都得不到的经验。
为一切方便起见,我总是男装,常着军服。
父母叫我“阿哥”,弟弟们称呼我“哥哥”,弄得后来我自己也忘其所以了。
父亲办公的时候,也常常有人带我出去,我的游踪所及,是旗台,炮台,海军码头,火药库,龙王庙。
我的谈伴是修理枪炮的`工人,看守火药的残废兵士,水手,军官,他们多半是山东人,和蔼而质朴,他们告诉我许多海上的新奇悲壮的故事。
有时也遇农夫和渔人,做些山中海上的家常。
那时除了我的母亲和父亲同事的太太们外,几乎轻易见不到一个女性。
四岁以后,开始认字。
六七岁就和我的堂兄们同在家里读书。
他们比我大了四五岁,仍旧是玩不到一处,我常常一个人走到山上海边去。
那是极其熟识的环境,一草一石,一沙一沫,我都是无限的亲切。
我常常独步在沙岸上,看潮来的时候,仿佛天地都漂浮了起来!潮退的时候,仿佛海岸和我都被吸卷了去!童稚的心,对着这亲切的“伟大”,常常感到怔忡。
黄昏时,休息的军号吹起,四山回响,声音凄壮而悠长,那熟识的调子,也使我莫名其妙的落下泪,我不觉得自己的“闷”,只觉得自己的“小”。
因着没有由来,我很小就学习看书,得了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
我的老师很爱我,常常教我背些诗句,我似懂不懂的有时很能欣赏。
比如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独立山头的时候,就常常默诵它。
离我们最近的城市,就是烟台,父亲有时带我下去,赴宴会,逛天后宫,或是听戏。
父亲并不喜欢听戏,只因那时我正看《三国》,父亲就到戏园里点戏给我听,如《草船借箭》、《群英会》、《华容道》等。
5、季羡林《我的童年》
主题探究
• 文章通过回忆童年那一段极其艰苦辛酸 往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艰苦和辛酸, 表达了对亲人和儿时伙伴的无限怀念之 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对现在 的孩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拓展延伸
• 1、推荐阅读于谦《我的童年才
是真正的童年》。
• 2、搜集关于“童年”的诗词。 • 3、谈谈你对“苦难”的理解。
•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 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 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 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 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 (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国宝季羡林
感动中国
•
季羡林(1911—2009),学者、翻译家、作家 。山东临清人,字希逋、齐奘。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 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北 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 、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 言的几位学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
• 父辈生活的艰难,是他们去济南谋生的直接原 因,也为后文“我”离开故乡去了济南做铺垫。
2、阅读第三部分“每天最高的享受”:
第8段中 “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
琐事”,“我”写这些“琐事”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琐事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目的:1、激励自己前进,鼓舞自己振作; 2、激励后辈,让现在的孩子了解旧 社会的苦难生活,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 生活。
•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国宝
积累字词
• • • • • 生疏 shū 琐事 suǒ 溺爱 nì 教谕 yù 私塾 shú 椽子 chuán 蹿 cuān 门楣 méi 一垄 lǒng 万象更新 gēng 浑浑噩噩 è 孤苦伶仃 lí 家徒四壁 tú ng
我的童年季羡林---优秀分析解析
Small ball and her family, classmates, very cute. When I was young, my hair in a fairly long period of time is our moms favor
小丸子和她的家人,同学,都很可 爱。小时候,小丸子的发型在相当 长一段时间内被我们的妈妈们青睐 。
让我们再来听听,那句“休息,休息一会”。Let's listen to, the phrase " rest, rest for a while".
《黑猫警长》,想起白猫班 长的死,依然很心痛。
" Black cat sir", monitor 's death still let me heartache.
《神奇宝贝》,当然少不了最可爱的皮卡丘,和它的同伴们。 " The magical baby", little of course not the most loveable Pikachu, and its companios it right? You also hope to have a peaceful star?
我把它叫着“牛皮糖”,因为看上去还有点像。I called it" Mac", because still look like.
一只姓“兔”被叫着“八哥”的美国兔子。A surname " rabbit" called" Pug" the American rabbit.
男生们最喜爱的《数码宝贝》,现在依然很喜欢太一和他的亚古兽 The boys favorite" Digimon", still love too and his digimon 。
我的童年阅读答案小学
篇一:我的童年阅读答案小学课外阅读《我的童年》 (答案) 阅读季羡林《我的童年》的选段,完成练习(答案)。
我的童年(节选)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
我往往都到假(jiā jià)山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shì sì)的大看起来。
常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有时候看到天黑,才摸黑回家。
我对小说中的绿(lù lǜ)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都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shǔ shù)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
自己也想当那样的英雄。
鼻子一哼,冒出一道白光,白光里带着宝剑,射杀坏蛋,然后再一哼,白光和剑便(biàn pián)回到自己的鼻子里。
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戳到几百次,上千次。
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就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连树木也能戳断。
我信以为真,也想练成铁砂掌,便猛戳起来。
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xuě xu??)直流,疼痛难忍,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了练习。
1. “戳”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2. 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1)把假的当做真的。
(信以为真)(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如数家珍)(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狼吞虎咽) 3. 请用“\”划去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正确的一个词语。
“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疼苦快乐幻想趣味)。
4. 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
(1)一放学就躲着看“闲书”;(2)把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倒背如流;(3)自己也想当小说中的人物;(4)练习铁砂掌,把指头戳得鲜血直流。
5. 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欢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我的童年》季羡林
主题探究
童年的苦难生活对作者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苦难生活培养了他坚毅的性格,让他一生不 畏各种不可预测的困难; 苦难生活使他养成了对物质生活不在意的品 质,而只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苦难生活中真挚的亲情、友情让他感受到温 暖,成为他一生幸福的记忆。
作者花大量笔墨写哑巴小的故事, 有什么用意?
哑巴小是作者儿时的玩伴,具体写他的 故事,一方面说明作者对童年记忆的深刻, 对童年友谊的珍视;另一方面哑巴小作为社 会最底层的平凡人物,最后居然能当上山大 王,成为“英雄”,确实了不起,表达了作 者的敬佩之情,以及对普通人物的关注与尊 敬。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词语解释
家徒四壁:家里就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境贫 寒,一无所有。
浑浑噩噩:形容质朴天真,亦形容糊里糊涂, 愚昧无知。 浑浑:质朴淳厚。噩 噩:严肃的样子。
光大门楣:光耀门庭,光宗耀祖。门楣,门庭, 门第。
2、初读课文,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童年
生活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
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字 希逋(bū)又字齐奘。 学者、翻译家、作家。 北京大学终身教授。散 文集有《天竺心影》 《朗润集》《留德十年》 《牛棚杂忆》等,其著 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共24卷。
1、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 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课文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 家乡的生活。
《我的童年》季羡林
给课文分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 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 之情
思考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 事?
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发愤长志、求知、学本领,乃至 成就事业。
研讨与练习
1、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 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 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 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 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 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 “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 “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 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 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 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作者用“受用不尽”点出“身边琐事”的价值。在作 者看来,穷苦的童年正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人自 立、自励、质朴、进取,珍惜一切、知足常乐,克服人 生中的艰难困苦,直达成功的彼岸。
甚至在苦难的贫瘠的土壤里还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 来。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让人脆弱、 懒惰、一事无成。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名言:有钱难 买幼时贫。“幼时贫”之所以如此保贵,在于它能够使 孩子提前涉世,早日领略人生,认识生活的艰辛,
作者的童年只有苦难吗?
每天吃半个白面馒头、偷吃死面饼子、与 小伙伴畅快地游戏,可以看得出来作者是 很快乐的。在这何其简单的快乐中,却使 我们看到了那些珍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情。
《我的童年》课文、课后练习
我的童年季羡林1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2七十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推翻了清代的统治,神州大地,一片混乱,一片黑暗。
我最早的关于政治的回忆,就是“朝廷”二字,当时的乡下人管当皇帝叫坐朝廷,于是“朝廷”二字就成了皇帝的别名。
我总以为朝廷这种东西似乎不是人,而是有极大权力的玩意儿。
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
我当然更是如此。
总之,当时皇威犹在,旧习未除,是大清帝国的继续,毫无万象更新之象。
3我就是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于1911年8月6日,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改临清市)的一个小村庄——官庄。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它省份)穷。
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
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父辈们4我们家据说并不是一向如此。
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
可是我降生时祖父、祖母都已去世。
我父亲的亲兄弟共有三人,最小的一个(大排行是第十一,我们把他叫十一叔)送给了别人,改了姓。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
概可想见:他们的堂伯父是一个举人,是方圆几十里最有学问的人物,做官做到一个什么县的教谕,也算是最大的官:他曾养育过我父亲和叔父,据说待他们很不错。
可是家庭大,人多是非多;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拣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
5我父亲和叔父到了济南以后,人地生疏,拉过洋车,扛过大件,当过警察,卖过苦力。
叔父最终站住了脚。
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让我父亲回老家,叔父一个人留在济南挣钱,寄钱回家,供我的父亲过日子。
每天最高的享受6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梁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煎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举人的太太,我管她叫奶奶,她很喜欢我。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童年》季羡林导学案及答案汇总
5. 我的童年季羡林【积累·练字】(把下面一句话,用正楷认真工整地抄写在方格中。
)童年,只有在回忆中显现时才成就了那么完美。
——三毛【学习目标】1.品味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1.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
2.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交流】1.走近作家作品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牛棚杂忆》等。
他还曾长期致力于梵文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
该书分为为“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记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
3.给下列词语注音教谕.()伶仃..()溺.()爱凤髓.()门楣.()4.自读课文,把阅读的感想或疑问写在下面。
【自学·合作】快速默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研读·赏析】1. 开头第一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联系全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在“父辈们”一节,并没有写到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否多余?为什么?3.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我的童年(季羡林)
回味童年
主旨把握题——从宏观理解和语句分析入手。 题目
3、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经历时,寄寓了怎样 的感情?
情节和形象
时代背景和环境
主旨句
回味童年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 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含蓄地表现童年的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 辛酸和苦痛,以及对 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 意。 故乡、亲人和玩伴的 (3) 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 怀念。 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
菜。
品味语言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 文“浮花浪蕾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 行;我爱先生文亦好,如同野老话家 常”。试结合文章家
常”的特点。
感悟评析
课文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一片灰黄” 的童年生活,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 段生活。
我的童年
季羡林
shū
字词闯关 yù suǒ
nì shú
jǐ
língdīng è
生疏 教谕 琐事 溺爱 私塾 孤苦伶仃
chuán cuān
méi
jiàn lǒng
椽子 蹿房越脊 门楣 关键 一垄 浑浑噩噩
龙肝凤髓 造诣 梵文 绿林英雄
suǐ yì fàn lù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 2009),山东临清人,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国宝。字希逋、齐奘。 早年留学国外,通 英、德、梵、巴利文, 能阅俄、法文,尤精于 吐火罗文。
走进童年
1、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纲领句:起到总领全文,抒写总体感受的文字。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
眼前没有红,
没有绿, 是一片灰黄。
感受童年
情节概括题 小标题: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要素法: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我的童年》季羡林
3、小结:
其实,我不难发现作者谈到的灰黄就 是心灵的苦难,苦难是家庭的贫穷,苦难 是生活的艰辛,苦难是求知的单调,苦难 是心灵的孤独。这个苦难分为两个方面: 的苦难和精神 的孤独。
生活
细读课文,品童年
1.品读第一部分:
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 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我三四岁的时候……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 重点品析:为什么是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说明了什么? 作者在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情?哪些词语体现了这 种心情?是不是和“灰黄”不一致了呢? 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子比较多……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 的白面饼子尽情享受了。 重点品析:吃完了饭,为什又偷一块吃?体会“尽情”的深刻 内涵。 总结:作者就是这样,如话家常般的叙述、没有矫揉、没有造作, 只有质朴和真纯,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童年所经受的苦难。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 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自学检测三:
作者认为童年的“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能给人 无限启迪,使人明白人生的道理,明白如何做 人。当然“受用不尽”。 “竟”字有出乎意料之意,表达出作者对自己 的伙伴成为“英雄”感到意外,也有作者感叹 世事难料的意味。这里的“骄傲”有特定的含 义,局限于当时的时代,在作者看来,“哑巴 小”的所作所为给自己灰黄色的童年增添了一 点儿传奇色彩。
总结:灰黄或许就是苦难的家庭,苦难的家世。那些父辈痛苦的记 忆,留给季羡林先生深深的伤痛。
3.品读第三部分: 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没有钱买盐 ……一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 重点品析:“一年到底”是什么意思?“一年到底”说明了什么? 你能体会到那种生活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童年阅读答案季羡林【篇一:《我的童年》季羡林_课后习题答案】t>二、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横线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答案:1、作者用“受用不尽”点出“身边琐事”的价值,总括了下文的叙述和议论。
在作者看来,穷苦的童年正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自立、自励、质朴、进取,克服人生中的艰难困苦,直达成功的彼岸。
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让人脆弱、懒惰,一无所成。
2、两个加点的词都给人“意外”之感。
一个“竟”字,突出了“哑巴小”这位作者儿时的玩伴,竟然从一个连姓名也少人知晓的穷孩子变成了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
这让作者感到人生难料,世事多变。
一直在学术、文学道路上前行的作者,却每次想到这位绿林道上的小伙伴就感到“骄傲”也颇令人感到意外。
其中包含着对“哑巴小”讲义气,有“侠”气的肯定,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季羡林的做人理想是把“士”和“侠”结合起来,这句话中他对“哑巴小”的欣赏与肯定,其实也是自己人生理想的注脚。
3、用“宁愿”二字勾连前文,点出句中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对一个很少能吃到白面的孩子来说,经常能吃到白面馒头甚至肉是极大的享受,但“我”反而愿意还过穷苦的生活。
因为高粱面和苦咸菜是与自己的家、自己的母亲联系在一起的。
对一个孩子来说,“和母亲在一起”远比吃好吃的重要得多;生活改善带来的愉悦,根本无法抵消远离母亲带来的痛苦。
【篇二:第5课我的童年课后习题答案】一、作者开篇即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本题的设题意图有二:第一,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中包含的情感;第二,这句话颇可玩味却容易被忽视,提醒学生对它多加关注。
“灰黄”是季羡林对童年最为深刻的“色彩记忆”,他曾写有《“灰黄”漫忆》一文,具体诠释这一色彩。
这一色彩给人的感觉是荒凉、没有生机,带着几饥饿和病痛。
季羡林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饥饿、凄凉、绝望、痛苦??即使几十年后回忆往事,当年的感受仍然刻苦铭心。
他以“灰黄”作为自己童年的色彩象征,是非常精当的。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高度概括,又具体可感,且耐人寻味,可以说是有简洁明快之长,而无一览无余之弊。
在这一句中,作者以两个坚决的否定,突出一个确凿的坑定。
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带有“极而言之”的色彩。
就事实而言,作者的家乡官庄和后来生活的济南当然不可能无红无绿,只有灰黄;但就心理感受和留存的记忆而言,这样的写法又是合情合理的。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
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
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抒写自己对童年的总体感受,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童年的辛酸与苦痛,为全文奠定下灰色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作者用“受用不尽”点出“身边琐事”的价值,总括了下文的叙述和议论。
在作者看来,穷苦的童年正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人自立、自励、质朴、进取,克服人生中的艰难困苦,直达成功的彼岸。
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让人脆弱、懒惰,一无所成。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
...两个加点词都给人“意外”之感。
一个“竟”字,突出了“哑巴小”这位作者儿时的玩伴,竟然从一个连姓名也少人知晓的穷孩子变成了颇具传奇色彩的“英雄”。
这让作者感到人生难料,世事多变。
一直在学术、文学道路上前行的作者,却每次想到这位绿林道上的小伙伴就感到“骄傲”,也颇令人感到意外。
其中包含着对“哑巴小”讲义气,有“侠”气的肯定,也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季羡林的做人理想是把“士”和“侠”结合起来,这句话中他对“哑巴小”的欣赏与肯定,其实也是自己人生理想的注脚。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用“宁愿”二字勾连前文,点出句中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点出句中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对一个很少能吃到白面的孩子来说,经常能吃到白面馒头甚至是肉是极大的享受,但“我”反而愿意还过穷苦的生活。
因为高粱面和苦咸菜是与自己的家、自己的母亲联系在一起的。
对一个孩子来说,“和母亲在一起”远比吃好吃的重要的多;生活改善带来的愉悦,根本无法抵消远离母亲带来的痛苦。
【篇三:我的童年导学案及答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的复杂情感 2、品读课文,学习作者朴素真诚的写作语言 3、联系生活实际,树立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思想【学习重难点】:1、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及朴实的表达方式。
2、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第1课时【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预习导学】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诞生( ) 椽子( ) 溺爱( ) 教谕( ) 龙肝凤髓( ) 蹿房越脊( ) 孤苦伶仃( ) 浑浑噩噩( ) 光大门楣( ) 家徒四壁()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2)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13)第一层(2——10)第二层(11——13)【合作探究】1、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2、作者究竟怎样看待自己去济南这“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第2课时3、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线词语,思考其中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菜。
【拓展延伸】说说你觉得季羡林的童年是怎么样的?你的童年跟他的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本文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再现了20世纪初山东农村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达标检测】我的童年(节选)季羡林1.“戳”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1)把假的当做真的。
()(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疼苦快乐幻想趣味)。
4.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
5.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欢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吞吞吐吐()陌生()细嚼慢咽()【课后反思】【预习导学】2、(1)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2)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合作探究】1、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
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
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2、见“教参”3、见“教参” 【达标检测】我的童年(节选)1.“戳”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画。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1)把假的当做真的。
(信以为真)(2)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如数家珍)(3)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狼吞虎咽)3.请用“\”划去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正确的一个词语。
“闲书”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限的(疼苦快乐幻想趣味)。
4.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我”最喜欢看闲书?请用自己的话把它们概括出来。
(1)一放学就躲着看“闲书”;(2)把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倒背如流;(3)自己也想当小说中的人物;(4)练习铁砂掌,把指头戳得鲜血直流。
5.相信大家都喜欢看闲书,你能把你最喜欢的闲书推荐给大家吗?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吞吞吐吐(滚瓜烂熟)陌生(熟悉)细嚼慢咽(狼吞虎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