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从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当前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提供有效策略和措施。
一、优化水资源配置优化水资源配置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当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合理配置已有的有限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应加强区域间、跨流域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合理调配。
通过建设跨流域调配工程、建设大型输送工程等手段,实现区域之间对于有限水源进行有效调配和利用。
其次,在城乡之间也应加强合理调配。
通过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排系统、推广节约型生活方式等措施,在满足城市用水需求的同时减少农村用于灌溉等方面对于农业生产的过度利用。
二、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加强水源地保护。
通过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水源地禁区等措施,加强对于水源地的环境保护,确保供应可靠的优质水资源。
其次,应加强农业用水的节约利用。
通过推广高效灌溉技术、建设农田节水设施等手段,减少农业灌溉对于地下水和河流湖泊等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
此外,还应加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利用。
通过推广循环冷却系统、建设雨污分流系统等措施,减少工业和生活领域对于淡水资源的浪费。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推广科技创新,在农田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供排系统中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整体效率。
其次,在层面上要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在价格机制上进行调整,提高水资源的经济价值,激发各方面对于水资源的节约意识和行动。
此外,还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于水资源利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推进以及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是珍贵的。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配置时,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也应该倡导节约用水的理念,普及水资源的知识,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利用意识。
其次,我们应该采取综合的水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水资源的利用并不仅仅局限在饮用水和农业灌溉上,还包括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各个领域都能够得到优先满足。
例如,可以通过水资源的跨界调配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合作。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水资源的浪费是当前形势下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对水资源浪费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引导人们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工业领域,可以推广水循环利用和节水技术,在生活领域,可以改善供水设施,建设节水型社会。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科技创新,推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方面,科技创新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展水资源调查和评估,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开发新型的节水设备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水资源的保护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严厉打击水资源污染行为;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功能;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问题。
总之,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成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水资源优化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根据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情况,通过合理的规划、调配和管理,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最高效的利用。
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水资源的自然分布、用水需求的类型和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效益、生态环境保护等。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分布是不均衡的。
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则极度缺水。
比如,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相对充足;而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
这种自然分布的不均衡,给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缓解这种不均衡,我们需要建设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将水资源从丰富的地区输送到短缺的地区。
例如,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我国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
通过南水北调,将长江水引向北方地区,有效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用水需求的类型和规模也是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对水资源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
农业用水通常占比较大,但农业用水的效率相对较低;工业用水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较高,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可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用水则与人口数量和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在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用水需求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合理分配水资源。
比如,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适当压缩农业用水规模,鼓励发展节水型农业;同时,加大对工业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工业用水的效率;对于生活用水,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浅谈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与保障措施

浅谈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与保障措施摘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满足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对水资源在时间上、空间上、用途上和数量上的要求,使用有限的水资源获得最大的利用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水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根据水资源的实际应用和供给关系,水资源的配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基本措施保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人类、社会水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水资源优化配置基本原则措施1、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水资源的最大效益,水资源优化配置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首要原则,它要求近期与远期、当代与后代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有一个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而不是掠夺性的开发和利用,甚至破坏。
即当代人对水资源的利用,不应是下一代人正常利用水资源的权利受到破坏。
水量与水环境容量应在区域内的不同子区之间、不同时段间和不同时段间和不同用水部门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既要考虑区域远、近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持续协调发展,又要考虑区域内不同子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既要追求以提高水资源总体配置效率为中心的优化配置模式,又要注重效益在全体用水部门之间的公平分配;既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又要兼顾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
由于是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通过水文循环得到恢复与更新的,不同条件的水资源,其循环更新周期不同,所以应区别对待。
因此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一定的时期内对地下水的开采、地表水的利用必须科学利用,保护水资源的再生能力,不可过度、无计划利用。
只要当代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不超过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并且排污不超过区域水环境容量,便可使水资源的利用满足可持续性的原则。
1.2节约高效原则水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应提高水资源的分配效率和利用效率,合理解决各用水部门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促使各用水部门内部高效用水;另一方面应减少水污染物,促使水环境容量的合理调配。
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研究

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研究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科学利用。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的研究。
首先,水资源供需平衡是指水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
在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可持续性是指水资源的供应能够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同时不破坏生态环境,保持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有效性则是指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其次,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在于优化配置。
优化配置是指根据水资源供需关系和水资源利用效益,合理分配和配置水资源的过程。
优化配置既包括分区和定额配置,也包括价格和市场机制调节。
分区和定额配置是指按照地区差异和用水需求特点,划定水资源利用的区域范围和定额限制,确保合理利用水资源;价格和市场机制调节是指通过价格手段和市场机制,引导用水主体合理利用水资源,在供需关系中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
在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的研究中,还需注意环境保护和节水意识的提高。
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常伴随着水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修复水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提高社会的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
通过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各个层面积极参与节水行动,减少浪费和滥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的研究还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社会效益是指通过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生态效益是指保护水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这些效益,可以更好地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的目标。
浅谈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浅谈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作者:王红云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3期摘要:水资源配置不当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按照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采取有效的对策,确保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中图分类号:P746文献标识码:A前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利用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水资源现状,制定有效对策,对水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问题。
一、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弥补我国水资源先天不足、缺水严重的必然选择,包括合理安排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适时适度的实施外流域补水。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改善我国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状况的现实要求,包括研究制定生活生产与环境之间水关系的法规制约以及通过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促进污水资源化的措施。
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外流域补水是必要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本区水资源是前提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二、水资源配置不当的危害水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区域整体处于巨大的环境风险之中,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危机亦不容低估。
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拦截破坏自然水循环的现象,上下游间,地表水资源绝大部分被上游水库拦截,导致中下游河床大面积断流,河床干化,河道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致使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作为生物基因库的功能大大降低。
地下水超采又使得地表有效径流难以形成,没有有效的地表径流,河道的自循环能力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工业废水,特别是生活污水,大部分未得到适当的处理,就排入地势低洼的河槽之中,致使中下游污染极为严重,致使农村生态、农产品质量和农民身心健康遭到破坏。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

水资源供需分析及优化配置水资源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是指对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制定合理的优化配置方案,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以下是对水资源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水资源供需分析是必要的。
通过对水资源的供应量、需求量、利用率、浪费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得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水资源供需情况。
供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其次,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人民生活的需求,确保人民有足够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
其次是农业用水的需求,因为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部分,需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水资源供应。
另外,工业用水和环境保护也需要考虑在内。
在优化配置中,需要权衡不同需求之间的关系,确保各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第三,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需要注重节约和效率。
水资源是有限的,要想实现可持续利用,必须注重节约。
通过使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另外,要鼓励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处理废水时,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废水处理成可再利用的水资源,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第四,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管理。
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应起到领导和推动的作用,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节水措施的实施。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最后,水资源供需优化配置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水资源是跨境的,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其他地区可能有水资源富余。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实现优化配置,在保证各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发展和合作。
综上所述,水资源供需分析和优化配置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施节约和效率措施,加强政府管理和国际合作,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探讨

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探讨摘要: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遵循可持续开发、高效、公平、节约等原则,在有效保护水资源、合理增加供给及抑制需求的情况下,采取非工程和工程措施统筹调配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水资源,以满足经济、环境、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对水资源在质量数量、空间、时间上的要求,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及其效益最大化。
配置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趋势对水资源的要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条件,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水资源布局,明确总体配置策略,提出各分区土地利用调整与产业发展方向、水资源利用方式与开发重点、水资源配置格局与社会管理要求等。
关键词: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后任何地球生物都将无法生存。
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污染极大的影响了水资源的品质。
水源污染、水资源枯竭以及水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是推动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呈现南多北少、东多稀少的分布特点,并且随着工业发展水源污染问题极为严重。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工作,并制定了许多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短缺、枯竭和污染问题,但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依然不容乐观。
1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实行自然资源合理配置,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弥补中国自然资源先天不足、自然资源紧张问题严重的必然选择,其中主要包含了科学合理进行对区域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环境保护,包括及时科学合理的进行外河域补水。
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前中国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状态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也包含了建立生活生产中和自然环境与水质管理相关的法律制约,和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技术手段推动水污染物资源化的政策措施。
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外流域地区补水是条件,合理利用和节约保护本区自然资源也是前提,二者相互促进,甚至可以互补。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优化配置,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范围内,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将有限的水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用水部门和用户,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效益。
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用水需求,也与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在农业领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至关重要。
农业是用水大户,但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可以根据农作物的需水规律精准供水,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合理调整农业用水的分配,优先保障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作物用水,能够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
工业生产中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可以显著减少新鲜水的取用量。
例如,一些化工企业采用闭路循环水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回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合理布局企业,实现水资源的集中供应和统一管理,也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
对于居民生活用水,优化配置同样不容忽视。
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减少跑冒滴漏现象,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都是实现生活用水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同时,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人口增长趋势,合理规划供水设施的建设,确保居民用水的稳定供应。
水资源优化配置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都需要一定量的水来维持其正常的生态功能。
在水资源分配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人类的经济活动用水,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用水权益。
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

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水资源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但水资源本身并不均匀分布,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和水质情况都存在差异。
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水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水资源的现状与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较少,尤其是北方地区。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供应不足、水质恶化等问题。
1.水资源利用率低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管理不规范导致的。
一些地区存在着浪费、损失、污染等问题。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随意浪费水的现象,一些农业灌溉用水也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
2.水质下降水资源污染是影响水资源质量和水资源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据国家监测,我国水资源中的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大中城市、工业区和沿海地区的水质情况更加严峻。
3.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这些地区的一些城市和农村地区存在着水资源供应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旱季时更为突出。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通过调节水资源的使用方式和水资源的供给结构,合理利用和配置水资源,以满足各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在于: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减少浪费和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分配水资源,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改善水质水资源优化配置也可以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通过减少和防止对水资源的污染,可以保证水资源的纯净和可持续性利用,同时也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
3.缓解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那些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地区。
透过调控水资源的供应结构和需求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还可以满足各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
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论文

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论文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论文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论文【1】[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节水的供求关系已经成了众多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
本文从我国水资源配置现状出发,利用水资源的经济特性,来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特性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物质基础。
随着对水资源越来越迫切的需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关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提。
一、当前我国的水资源配置状况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我国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配置已经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也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首先,我国的水资源监测和后效性评价手段相对落后。
监测网络不健全,相关设施也不到位,在评价方面,也没能以边际成本和效益理论为基础牢寻找最佳方案。
其次,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不齐全,使得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实践缺少良好的工程基础条件。
最后,我国在水资源配置的理论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构建还不健全,在水资源管理体系、社会响应体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总的来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长期的、多目标的系统化工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调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优化配置应秉持的原则根据资源分配的相关原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应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还兼顾高效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资源之于我国更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统领,在优化的过程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下,促进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效益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效益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对于保障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水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将水资源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
在农业方面,合理安排灌溉系统和节水设施,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农民的用水成本。
在工业方面,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生活用水方面,通过科学的计算和管理,可以合理规划城市供水系统,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其次,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降低环境风险和保护生态环境。
如今,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如果不加以合理的管理和配置,水资源将面临严重的短缺和污染的风险。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损耗和污染,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水源的污染。
在工业方面,可以引入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排放对水体的污染。
在城市供水系统中,可以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通过这些措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可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此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区缺水,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
通过建立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例如,干旱地区可以通过引水工程和水资源转移等方式补充水源,提升农业生产和生活水平。
水资源丰富地区可以通过发展水务业和水利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
浅谈水资源合理配置及优化配置

浅谈水资源合理配置及优化配置作者:任珅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1期任珅(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辽源分局吉林辽源 136200)摘要:水资源危机是全球大多数国家需要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我国水资源现状来看,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缺乏并且空间的分配也极不平均,尤其是在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分布与主要经济生产力的布局表现出不适应性,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水资源的分布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矛盾,所以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出研究并不断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具有紧迫性。
本文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原则、任务以及主要模式做出阐述与研究,并对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配置决策机制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151-01我国在水资源分布上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水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二是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造成了与人口布局、生产力布局产生矛盾的现状;三是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匀,主要是由我国的气候造成的降水时间分布与径流时间分布为主要体现。
水资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面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挑战我国政府以及水文、水利相关部门也致力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做出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在理论与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
但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水资源合理配置仍旧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与努力的重要工作,提高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认识、完善水资源配置的管理体系能够对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水资源合理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对各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进行配置。
水资源合理配置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其过程中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是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重要前提,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能够满足不同区域内的社会个体对生产用水或生活用水的需求,要求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同一区域内的对不同社会个体的公平分配。
浅议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不 同 区域 应 采取 相 互 联 系 却 又 不 同 的 方 法进 行 调 度 。对 于 前 者 。 主 应 要 保 障 区域 发 展 的水 量 需 求 及 水 资 源 的合 理 利 用 ; 之 于后 者 , 是 而 则 要 努 力提 高 水 资 源 的 有 效 利用 率 。在 宏 观 经 济 条 件 下 , 想 更 有 效 的 要 实 现水 资 源 的优 化 配 置 , 须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进 行 努 力 : 必 ( 进 行 水 资 源 管 理 体 制 方 面 的 改 革 1 传 统 的水 资 源 管理 体 制 已经 严 重 阻碍 了水 资 源 的 优 化 配 置 。 管 其 理 职 能 的 多 重 分 割 直 接 影 响 了 生 产 、生 活 及 生 态 用 水 之 间 的协 调 关 系 , 须 对 其 进 行 深人 的改 革 。 体来 说 , 以先 协 调好 区域 内 个部 门 必 具 可 之 间 的 制 度 性 摩 擦 , 各 区域 问 , 上 下 游 、 右 岸 、 行 业 等 之 闯 的 使 如 左 各 权 益 皆 可 兼 顾 , 高 水 资 源 管 理 制 度 的 执 行 效 率 , 现 水 资 源 的 统 一 提 实 管 理 , 现 市 场 经济 效 率 至 上 的 原 则 , 衡 、 确好 权 、 、 三者 的关 体 权 明 利 责 系 。初 始 水 权 的分 配 职 能 由政 府 承 担 。 要 以 维 护 社会 公 平 为 主要 目 主 标 ; 权 的 再 分 配 和 水 资 源 的优 化 配置 职 能则 由 市 场 来 承 担 。 提 高 水 以 水 资 源 利 用 率 为主 要 目标 。 () 入 市 场 机 制 进 行 调 节 2引 明 晰水 权 . 水 权 理 论 对 水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用 进 行 管 理 是 有 效 进 按 行 水 资 源 优 化配 置 的前 提 。 在 我 国 的 市 场 经济 环 境 下 . 们 可 以 在 水 我 资 源 的配 置 和调 度 中适 当 引 人 市 场 机 制 . 以提 高整 个 社 会 的 “ 商 用 水 品” 意识 , 证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过程 中 队与 水 资源 的稳 定 需 求 。同时 还应 保 有序 地 开 展 水 权 交 易 . 励 水 资 源 向高 效 益 、 效 率 而 低 耗 水 、 污 染 鼓 高 低 的 方 向转 移 , 进 水 资 源 的 高 效 利 用 和 优 化 配 置 . 时维 护 水 权 交 易 促 同 的公 开 、 正 、 平 、 序 。 公 公 有
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水资源的日益稀缺,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各国相关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水资源管理中的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展开深入探讨。
1. 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有效地管理水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2. 供需平衡的意义供需平衡是指水资源的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均衡状态,只有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才能得以实现。
通过研究供需平衡,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利用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配置。
3. 优化配置技术的作用优化配置技术是指通过数学建模和计算方法,寻求最佳资源配置方案的技术。
在水资源管理中,优化配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化利用水资源的目标。
通过合理地配置供水设施和管网,可以提高供水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4. 水资源管理中的挑战水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生态环境保护等。
这些挑战给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精准的方法和更加完善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5. 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的现状目前,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已经在水资源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各国相关部门和机构纷纷采用这些技术,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利用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6. 水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管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供需平衡与优化配置技术作为解决水资源管理难题的得力工具,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管理的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

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调整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确保水资源的公平分配,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以及不同人群的用水需求。
在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在另一些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通过合理的配置和调整,可以使水资源从富足的地区流向匮乏的地区,保障每个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用水。
其次,优化调整水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过去,由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存在着大量的浪费现象。
比如,农业灌溉中采用粗放的大水漫灌方式,工业生产中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等。
通过优化配置,可以引导水资源流向用水效率更高的领域和环节,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再者,水资源配置优化调整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可能导致河流干涸、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
通过科学的配置和调整,可以保障生态用水,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水资源配置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普遍缺水。
这种分布不均给水资源的调配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难以协调统一。
为了实现水资源配置的优化调整,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规划,明确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目标,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其次,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实现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同时,加强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和节水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供给和利用能力。
再者,推进水资源的市场化改革。
中国水资源如何实现优化配置

中国水资源如何实现优化配置展开全文水资源配置在水利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水利规划中,它既是宏观决策和方案比选的工具,也是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以水定发展、完成水权初始分配和制定分水方案等重要决策工作的核心工作。
水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区域行业间的水量分配,同时还包括水资源需求分析、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内容,也蕴含了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需要在水资源评价等基础工作上由不同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国内水资源配置的发展历程“就水论水配置”阶段。
这一阶段虽然形成了流域范围配置的概念,但仍然以水资源本身对确定性的用户分配为主,对于影响配置的社会经济因素缺乏互动性的分析。
“宏观经济配置”阶段。
重点研究了水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法。
这一阶段的水资源配置目标主要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从社会经济整体出发将水资源作为资源条件,扩大了配置分析的范围,形成了水与经济的双向反馈机制,从而建立供需动态适应的水资源配置模式。
通过这一阶段的积累,逐步形成了考虑经济发展需求的流域整体水资源配置概念,为推进全国范围水资源配置工作奠定了基础,但这一阶段的研究和实际配置工作尚缺乏生态因素需求和影响的分析。
“面向生态配置”阶段。
针对水生态问题最为严峻的西北内陆河流域提出面向生态的水资源配置方法。
随着生态需水分析方法逐渐成熟,生态水量配置出现多类研究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面向生态的配置不仅需要考虑河道内生态需求,也需要考虑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河道外生态用水,从减少生态负面影响和增加生态效益两方面衡量,从而增加了决策复杂性,因此用于解决复杂决策问题的博弈论也逐步引入并应用到流域水资源配置中。
不同类型的生态水量配置方法都需要比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目前仍然存在水的生态服务功能或者效益难以评价的问题,成了面向生态水资源配置的难点。
由于生态需水与自然状态、降水过程密切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基于机理的生态需水研究以支撑配置工作。
“广义水资源配置”阶段。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随着人口膨胀以及工业、农业、城市的日益扩展,水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制约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水资源形势也十分严峻,水资源数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平衡与污染加剧、浪费严重同时存在,造成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失衡,给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在加强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方面,《规划》提出,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统筹考虑需求与可能,以区域内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加强重大引调水、重点水源工程与区域供水工程的配套衔接,加快推进重要城市群、重要能源基地、重要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区域供水工程建设。
针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超采、河湖生态用水挤占等问题,开展不同水源工程间、不同水资源配置工程间水系连通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
改善大中城市和单一水源县级城市的供水水源保障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规划》还提出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
加强缺水地区再生水、海水、雨水、矿井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
缺水地区严禁盲目扩大景观、娱乐水域面积,生态用水优先使用非常规水,具备使用非常规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
我国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
就生产用水来说,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
大水漫灌不仅造成用水浪费,而且也是引起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原因。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平衡以及污染、浪费严重,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使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
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情,在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技术为动力,以承资源总量控制原,开展水资源合理规划配置,提出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写管理规划,成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作用及潜力的重要任务。
浅谈水资源管理中的资源配置优化

浅谈水资源管理中的资源配置优化摘要:水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水对于中国整体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也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所以我国的政府部门及其水文、水利各单位一直致力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在改善资源分配领域进行自己的探索和实验,在技术和方法方面不断实现重大突破。
不过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水资源配置依然属于一个必须长久坚持和不懈努力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需要不断的增强对水资源配置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将水资源分配的管理制度健全起来,这样就可以为优化水资源配置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资源配置;优化引言我国在本世纪初就开始极大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力度,但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和技术水平限制,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的质量不断提升,管理和保护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虽然我国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初见成效,但是该项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章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1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中,水资源通常是指淡水,但其储量很小,根据一项统计,全世界的淡水资源只有2.5%,而人类实际使用的只有0.26%。
所以,水资源是人类的稀缺资源,必须加以保护。
目前,污染已经是最严重的水资源问题。
因为水源一旦受到污染,就不能再简单的过滤了,必须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才能净化,而且价格比水的价格还要高。
所以,水资源的保护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识到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识到的一个问题。
从宏观上讲,全球水资源短缺的警报声已经敲响,“如何应对水资源的威胁”成为了举足轻重的问题,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水,以解决目前的用水短缺问题,其中,生活污水的利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合理的处理可以使城市的水变得更有价值。
全国各地开展了"爱护水资源、节水"的宣传活动,使人们认识到环保、生态观念的转变、环保、生态修复等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水资源管理的宏观经济影响

水资源管理的宏观经济影响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水资源管理能够帮助国家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 水资源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水资源是许多行业发展的基础,如农业、工业、能源等。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能够提高农业的水利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增加产量,改善农民收入。
同时,工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很大,适当的管理能够促进工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产业升级。
此外,水资源也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电站发电能够满足国家的能源需求。
因此,水资源管理直接影响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2. 水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果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将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水资源短缺会限制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导致产量下降和工厂停产,影响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会导致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进而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水资源管理的不力将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3. 水资源管理与就业的关系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就业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业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就业行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
水资源管理的优化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工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适当管理将促进工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水资源管理不仅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就业问题。
4. 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全球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有效的水资源管理能够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环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将有助于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总结而言,水资源管理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作者:任群艳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节水的供求关系已经成了众多学者为之努力的方向。
本文从我国水资源配置现状出发,利用水资源的经济特性,来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特性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物质基础。
随着对水资源越来越迫切的需求,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关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因此,如何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成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前提。
一、当前我国的水资源配置状况
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我国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配置已经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也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首先,我国的水资源监测和后效性评价手段相对落后。
监测网络不健全,相关设施也不到位,在评价方面,也没能以边际成本和效益理论为基础牢寻找最佳方案。
其次,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现有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不齐全,使得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的实践缺少良好的工程基础条件。
最后,我国在水资源配置的理论体系和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构建还不健全,在水资源管理体系、社会响应体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总的来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长期的、多目标的系统化工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调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优化配置应秉持的原则
根据资源分配的相关原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应秉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还兼顾高效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资源之于我国更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统领,在优化的过程中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人口与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下,促进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的界定基础是将水资源作为经济行为中的商品属性确定的,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通过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运用而追求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使有限的水资源能物尽其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在生活、生产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尽可能减少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协调好各区域水资源的供求矛盾。
(3)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性原则,是基于流域、区域、水系三个系统层次上,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流域内各行政区间的用水权益关系进行统一的调整,同时将干流和支流的水资源统一起来。
这个原则的实施需要进行一系列数据考量,如水量平衡、水盐平衡、水沙平衡以及水环境容量平衡等。
我们需要将流域水循环转化过程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用水的供、耗、用、排等属性联结起来,并应用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中。
三、宏观经济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一个全局性问题,对于缺水和水资源丰富的不同区域应采取相互联系却又不同的方法进行调度。
对于前者,应主要保障区域发展的水量需求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之于后者,则是要努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在宏观经济条件下,要想更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管理职能的多重分割直接影响了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之间的协调关系,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改革。
具体来说,可以先协调好区域内个部门之间的制度性摩擦,使各区域间,如上下游、左右岸、各行业等之间的权益皆可兼顾,提高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效率,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体现市场经济效率至上的原则,权衡、明确好权、利、责三者的关系。
初始水权的分配职能由政府承担,主要以维护社会公平为主要目标;水权的再分配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职能则由市场来承担,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主要目标。
(2)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明晰水权,按水权理论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管理是有效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可以在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中适当引入市场机制,用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商品”意识,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队与水资源的稳定需求。
同时还应有序地开展水权交易,鼓励水资源向高效益、高效率而低耗水、低污染的方向转移,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同时维护水权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有序。
(3)发展节水农业
我国目前有近百分之七十的水资源是使用在农业上,因此,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农业用水量的控制度。
发展节水农业不仅能缓解农业的缺水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农业用水的效率,从而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用水的良性循环。
而节水农业的实施和推广,也必能促进我国在不久的将来用水零增长的实现只有先解决农业的用水问题,才能彻底解决工业及生活用水的配置问题。
四、结语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短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要从调整经济结构、用水结构,实现水资源从低效益向高效益的优化配置。
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归根到底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而这项目标的实现,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探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明.浅析水资源优化配置[J].水利发展研究,2003;12
[2]傅冬绵.关于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4
[3]鲍卫锋,黄介生,李传哲.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再认识[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6;1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