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议论文作文训练教案 敢为天下先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辩论词:“不敢为天下先”或“敢为天下先”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辩论词:“不敢为天下先”或“敢为天下先”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辩论词:“不敢为天下先”或“敢为天下先”试题再现材料一:《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万物之长)。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我国2000 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

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

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于1912 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

为此语文组举办了一次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不敢为天下先”;反方的观点是“敢为天下先”。

请你选择一方写一篇辩论词,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佳作展示人应承己任,敢为天下先张校雨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你们好!我是今天的反方代表,我方的观点是“敢为天下先”。

众所周知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孙先生,一生奉献自我,兴中救国,何人不称颂一声民族英雄!对方辩友极力声明“不敢为天下先”,在与孙先生的对比下未免太过于狭隘与自私,称不上“担当”二字。

我方认为人应承己任,敢为天下先,此乃民族之需,时代之音。

理由一,敢为天下先是一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心存黎元,道济天下。

”若无敢为人先的担当,哪来道济天下的英雄。

君且看鸭绿江畔首当其冲的红色战士,是如何护卫疆土;君且看杨利伟如何冲当中华第一太空人,让世界刮目;君且看疫情之中钟南山院士如何不顾年迈奔赴一线。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敢为天下先”?若不是他们抢先一步的承担,哪有中华和平,科技大国,万民安康!那些“不敢为天下先”的人,难道在英雄面前不为自己胆小如鼠,独善其身而羞愧吗?敢于先天下的责任与担当才是一个真正的“人”理由二,敢为天下先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的前提和基础。

“敢为天下先”或“不敢为人先”考场作文(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指导示范课件

“敢为天下先”或“不敢为人先”考场作文(议论文的结构)写作指导示范课件
对照式本论部分一般由两两相对的两大板块构成,可以
是人物对 照、场景对照,也可以是事实对照、理论对照。
考场作文常见结构举例
• 1.并列铺排式:
• 从“是什么”的角度考虑: “敢为天下先”是…… 敢为天下先,是一种勇气;气魄和姿态;更是一种对时机的把握。
(54分冯卓立) 是催动历史前行的嘹亮号角;是全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 (54分
作文第二关:整体结构
•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本论)
并列式 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
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 的关系是平行的 。
层进式 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层的前后
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a.由浅入深、由简单到 复杂,或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 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b. 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 办。
无名氏) • 从“为什么”的角度考虑: 原因是……原因是……原因是…… • 从“要什么”“怎么办”的角度考虑: 敢为天下先,我们首先要……我们要……我们还要…… • 要有创新意识;要有宽厚的胸膛。(50分张婷婷) • 要的是开拓精神;要有责任与担当(54分无名氏) • 【优点】内容丰富 【缺点】深度不够 • 【弥补】优美的语言 丰富的材料
辅佐;具体的事例
• 3.微观架构式【并列递进式】: • 不敢为人先,表现了一种谦和。
• ——这种谦和使心灵更加沉静,冷眼旁观 世界的风起云涌……
• ——这种谦和使心态更加从容,笑对人生 的风风雨雨……
• ——这种谦和使信念更加坚定,孜孜以求, 兀兀穷年……
• 【优点】分析问题比较深入
• 【缺点】结构呆板
胜”,此言得之。

“先”更是一种对时机的把握。古人讲求

敢为天下先高中作文

敢为天下先高中作文

敢为天下先高中作文《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先”,这是一种勇气,一种魄力,一种担当。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敢于率先迈出第一步的人,往往能够开创一番新的局面,引领时代的潮流。

在当今社会,“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不断创新,勇于探索,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敢为天下先,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

在时代的变革中,能够率先察觉到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且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敢为天下先的前提。

比如,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马云敏锐地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果断地投身其中,创立了阿里巴巴,从而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和商业格局。

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维,就很难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到那个能够引领潮流的突破口。

敢为天下先,需要有勇于尝试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勇气。

任何新的事物在诞生之初,往往都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遭遇失败。

但是,只有敢于尝试,才有可能成功。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这种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是敢为天下先的核心。

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迈出第一步,那么就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和突破。

敢为天下先,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在追求创新和突破的道路上,往往会遇到各种质疑和阻碍,甚至会被人误解和嘲笑。

但是,只要坚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乔布斯在推出苹果手机的时候,曾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批评,但他凭借着对产品的坚定信念和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最终让苹果手机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手机之一。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是敢为天下先的动力源泉。

敢为天下先,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脱颖而出。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还包括理念、模式、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腾讯公司在社交领域不断创新,从 QQ 到微信,每一次的创新都引领了社交方式的变革。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训练: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万物之长)。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为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首倡“敢为天下先”的口号,积极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事业。

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

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中,“中华民国”于1912年诞生了。

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国国父”之称。

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佳作展示敢为天下先,助推强国梦纵横历史,溯回时间,想当年,大清摇摇欲倾,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赴身水火之中为推翻腐朽。

唯行天下之先,泱泱华夏方可永世不倒。

所以,敢为天下先,应刻入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血脉。

敢为天下先,不单因勇气,更因其可助我们奔赴山海,触及理想。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袁隆平爷爷敢为天下先,勤奋钻研,奋勇拼搏、敢于尝试,于烈日下捧起杂交水稻,造福人类,于世界之巅书写意气飞扬;屠呦呦面对困难毫不退缩,面对失败从不言弃,一把青蒿一春水,得其奥秘驻于世,在华夏大地挺起胸膛,敢为人先助她实现了梦想。

有敢为人先精神的激励,我们方有前进动力,蜕变成蝶;有敢为天下先信念的支撑,我们方可实现人生价值,燃起华夏之火,编织锦绣江山。

敢为天下先,助我们恢弘爱国之气,换祖国乾坤朗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面对疫情残酷战场,战士们从未惧怕,科研人员创新研究,他们走在人民前方,坚毅果敢,为中国抗下风浪,为世界带去希望;面对艰苦环境,钱学森抛舍业,埋头创新,潜心钻研,终得两弹一星,让金光闪烁于中华大地,为天下之先,平安昌盛,生生不息。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敢为天下先》。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表达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和付出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敢为天下先》。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2. 教学难点:(1)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表达和写作。

(2)理解课文中所传递的创新意识和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敢为天下先》的背景和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意识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课文中所讲述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进行表达和写作。

(2)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敢为天下先》,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学生选择一个历史故事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下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敢于尝试的精神,给予积极评价。

3.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敢为天下先》的内容。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敢为天下先》的内容理解和词汇掌握。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进行表达和讨论。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长句和复杂句型理解。

2. 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敢为天下先”相关的人物或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敢为天下先》。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词汇与句型学习:(1)教师指出并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学生通过造句或练习,巩固所学词汇和句型。

4. 思考与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5. 表达与实践:(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写作练习,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评价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评价学生对“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敢为天下先”的短文。

2. 选择一位与“敢为天下先”精神相关的人物,进行研究并制作PPT进行分享。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敢为天下先”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

1.2 教学内容介绍“敢为天下先”的定义和背景。

通过例子解释“敢为天下先”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使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敢为天下先”的意义。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敢为天下先”的看法和体会。

第二章:敢为人先的意义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敢为人先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

2.2 教学内容介绍敢为人先的概念和含义。

通过例子解释敢为人先的重要性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敢为人先的意义。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自己敢为人先的经历或想法。

第三章:敢为人先的例子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敢为人先的例子,并从中获得启发。

培养学生对不同领域创新者的尊重和认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领域的敢为人先的例子,如科学、艺术、商业等。

分析这些例子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听取相关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敢为人先的例子。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敢为人先的例子,并解释其启发意义。

第四章:敢为人先的挑战与收获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敢为人先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应对策略。

4.2 教学内容讨论敢为人先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如风险、压力、反对等。

探讨敢为人先所带来的收获和价值,如成就感、成长、影响等。

4.3 教学方法使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敢为天下先》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行为和思想,从中提炼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课文中的人物,认识到“敢为天下先”的重要性和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勇气,敢于尝试新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敢为天下先》的主要内容和相关人物形象。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涵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理解人物行为和思想背后的动机。

将课文中的“敢为天下先”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准备3.1 课文文本:准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文本,确保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材料。

3.2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工具,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图像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敢为天下先”相关的故事或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课文《敢为天下先》的作者和背景信息。

4.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敢为天下先》,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人物行为和思想,探讨“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涵。

五、课堂总结与拓展5.1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敢为天下先》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和讨论中的收获和体会。

5.2 拓展活动: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学生可以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实践“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鼓励彼此勇敢尝试新事物。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敢为天下先》的含义和背景。

引发学生对创新和领导力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敢为天下先》的概念和起源。

探讨创新和领导力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概念和起源。

小组讨论,探讨创新和领导力的意义。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反馈。

第二章:创新的含义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创新的含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讲解创新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意义。

案例分析,分析创新的成功案例。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案例分析结果。

第三章:领导力的要素与培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领导力的要素和培养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领导力在创新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讲解领导力的定义和要素。

探讨领导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领导力的要素。

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技能。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领导力技能展示。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角色扮演反馈。

第四章:创新与领导力的结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创新与领导力的结合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与领导力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4.2 教学内容讲解创新与领导力的结合方式和案例。

探讨如何应用创新与领导力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与领导力的结合方式。

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领导能力。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项目实践成果。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项目实践反馈。

第五章:创新领导者的特质与培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创新领导者的特质和培养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优秀的创新领导者。

5.2 教学内容讲解创新领导者的特质和培养方法。

探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领导能力。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创新领导者的特质。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教案以“敢为天下先”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1.2 教学目标了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欲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概念解析创新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创新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2.2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创新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创新典范创新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分析创新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2 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头脑风暴: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3 实践教学创新项目设计:让学生尝试将创新思维付诸实践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头脑风暴等环节的积极性创新项目设计: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2 成果评价创新项目报告:评估学生的项目完成质量和创新成果个人反思报告:评估学生对创新过程和收获的认识第五章:教学资源教材:《创新与创业管理》等辅助材料:创新案例、视频资料等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希望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第六章: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安排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6.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创新的概念与意义(2.1节)第5-8课时:创新思维训练与案例分析(2.2节)第9-12课时:创新实践与评价(3.3节、4.1节、4.2节)第七章:教学准备7.1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准备案例资料、头脑风暴等教学活动所需道具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7.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准备参与小组讨论和创新项目设计第八章:教学实施8.1 课堂纪律与管理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尊重他人发言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达成8.2 教学反馈与调整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教学效果收集学生反馈,针对问题进行教学调整与学生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第九章:教学拓展9.1 校内活动组织创新竞赛,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邀请创新成功人士进行讲座,分享经验与感悟开展创新主题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9.2 校外活动参观创新型企业,了解企业创新流程与机制组织创新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学生创新项目展示,分享创新成果与经验10.2 教学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我国的发展贡献他们的智慧和力量。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

《敢为天下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敢为天下先”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

引导学生从历史人物和现代成功人士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潜能。

1.2 教学内容引言:介绍“敢为天下先”的概念和意义。

历史人物案例:介绍一些历史上敢为天下先的人物及其成就。

现代成功人士案例:介绍一些现代成功人士如何敢为天下先。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人敢为天下先的经历和感受。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敢为天下先。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敢为天下先”的概念和意义,分享历史人物和现代成功人士案例。

互动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敢为天下先的经历和感受。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敢为天下先。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人物和现代成功人士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历史人物和现代成功人士案例。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准备反思日志的模板和要求。

3.2 教学过程引言:介绍“敢为天下先”的概念和意义。

历史人物案例:介绍一些历史上敢为天下先的人物及其成就。

现代成功人士案例:介绍一些现代成功人士如何敢为天下先。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人敢为天下先的经历和感受。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敢为天下先。

3.3 教学反馈与调整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评价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评价他人的表现和收获。

4.2 教学效果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敢为天下先”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人物和现代成功人士案例。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敢为天下先》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3)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敢为天下先》。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敢为天下先》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对实例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所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敢为天下先》。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课文的主旨。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激发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敢为天下先”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2)对课文主旨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3. 情感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敢为天下先》。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板书课文《敢为天下先》,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案例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敢为天下先”的理解。

5. 情感共鸣(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为何能“敢为天下先”。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一、增强整体阅读的意识,善于把握关键词语,梳理文章内容。

二、关注人物言行和事件过程,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题。

三、学习课文中“敢为人天下先”者的高尚品质和宽大情怀。

一、在一定条件下,临时改变某个词的词性,从而收到一定修辞效果,叫移就。

它把原属形容或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来形容或描写乙事物性状而改变其搭配关系的修辞手法。

二、拈连,是指甲乙两事物连说时,把原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拈过来用乙事物上的修辞手法。

三、仿词,是根据上下文中出现过的某一词语,利用更换语素的方法,临时仿造一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新词的修辞手法。

(1)拈连是一种反常规的用法,是一种在特定语境中形成的具有特殊表达意义的修辞手法;而仿词仅仅是词语的模拟仿造。

(2)两者虽都具临时性,而仿词有可能成为新词,如“后进”、“阳谋”等;而拈连的用法却是一次性的,即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成立的。

四、借代,是不直接说出甲事物,而借与甲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乙事物来替代的修辞手法。

借代,一般用事物的某个特征来代替事物的名称,用部分代替全部。

借代的关键在于相关性。

它比较生动,容易引起联想。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又如:花白胡子一面说一方走。

借代和比喻的区别:比喻的两事物间是相似关系,而借代的两事物间那么是相关关系。

五、反语,就是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话来表示本意,常用于嘲弄挖苦。

如:敌人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

敢为天下先教案

敢为天下先教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可爱的四川》(下)第二单元第八课《敢为天下先》教学设计树德实验中学东区曾笙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可爱的四川》下第二单元第八课《敢为天下先》教学设计树德实验中学东区曾笙解释敢为天下先:敢于做先行者,做他人未曾做过的事。

提问导入:出示各种购物票证提问:1、这些票证使用于什么时代?2、为什么当时要用这种方式购物?3、现在为什么大家不用这种方式购物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指出物资丰富了,生产发展。

是改革开放带来了这一物质生活的大变化。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如何开始的。

中国的改革就是从70年代末开始的,并且首先从农村开始。

那么1、在改革前,中国农村是如何组织生产的呢呢?2、这种体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吗呢?为什么?接下来请同学带着如下一些问题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寻求答案。

用两段形容人民公社的笑话来说明公社体的问题:干多干少一个样,绝对平均分配。

所以改革是必然的。

请同学找出首创改革的时间、地点、名称。

板书:一、首创包产到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看书,回答以下问题。

提问:1、包产到组是如何组织生产的?可以让学生先理解含义,老师再解释“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十二字的含义,针对集体劳动、吃大锅饭分析将生产任务按小组划分,额定工作量,完成任务后多生产的粮食返还小组,按农民个人出工多少再进行分配。

老师说明包产到组的核心就是“包”字,承包可以实现职责分明,多劳多得。

2、包产到组的重大意义在哪里?引导学生得出承包责任制可以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极大的提高农村农业生产水平。

老师提问:除金鱼公社之外还有哪一个地方也进行了生产责任制改革呢?具体名称是什么?指出,小岗村的包干到户,其实质与包产到组一样,都是一种生产承包责任制。

过渡问题:四川和安徽的改革对中国农村改革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这段材料。

出示邓小平的话全班朗读(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一篇名为《敢为天下先》的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创新和领导力的故事,旨在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1.2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担当的品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简要介绍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2 课文分析2.2.1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勇气和创新精神。

2.2.2 情节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决策和行动。

2.2.3 主题分析:探讨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2.3 思考与讨论2.3.1 问题设置: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历史上的创新者和领导者,如爱因斯坦、乔布斯、马云等,分析他们的成功要素。

3.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勇气、创新、领导力等方面分析案例,并与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

3.3 小组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让学生谈谈从案例中学到的经验和启示。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以“敢为天下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创意大赛、模拟创业等。

4.2 活动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勇于挑战。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回顾课文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和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勇敢地面对挑战,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六章:拓展阅读6.1 文章选择挑选与《敢为天下先》主题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其他讲述创新和领导力的文章或故事。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的教案

语文课文《敢为天下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敢为天下先》。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敢为天下先》。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创新和挑战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敢为天下先”。

(2)介绍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享学习心得。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实践环节:(1)学生模拟“敢为天下先”的情景,进行创新实践。

(2)学生分享实践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敢为天下先》。

2. 写一篇关于“敢为天下先”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和实践环节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课文《敢为天下先》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挑战权威、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精神。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出头”评讲训练【题目设计】阅读下面的几句话,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1)俗语说:“出头的椽子先烂。

”(2)俗话说:“枪打出头鸟。

”(3)敢为天下先。

请以“出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2)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写出议论文④800字以上。

【训练目标】明确话题内涵,理顺逻辑关系。

【步骤设计】一.明确话题概念内涵概念:1.从困境中解脱。

2.谓出人头地。

3.犹出面。

4.谓超出其他。

5.谓货物畅销。

6.用在整数后,表示有零头内涵:讨论:下面表述,哪些完全符合题意?哪些部分符合?哪些不符合?①挑战自我,超越自我②勇于创新,敢于尝试,③藏锋露芒,内敛外现④勇夺第一,不甘人后⑤逞强逞能,狂妄自大⑥亮出自我,秀出自己⑦走出低谷自我拯救为什么要出头?(分析出至少三个原因)为什么不出头?(分析出至少三个原因)不出头会怎样?低调做人,低调做事,坐稳奴隶,助长奴性默默无闻,平庸平凡正义缺失,道德下岗血性不再,豪放走失自谦自制,自我压抑助长邪气,害人害己二.理顺逻辑关系举例:敢为人先,使你勇于探索敢为人先,使你善于创造敢为人先,使你崭露头角训练:使用点例写一组排比句论证上述分论点。

要求:(1)理清内部逻辑关系(2)既可以攻其一点也可面面俱到三、名言化用训练:法国富翁巴拉昂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缺乏成为富人的野心”我说。

一位伟人说过,人总得有一点精神。

套用一下也可以说,。

分析段赏析:人们一直把唯独我尊视为一个人狂妄的象征,人们常常把枪口瞄准那些展翅飞翔的“出头鸟”;我们经常生怕自己强壮一些之后被众人的眼光屠杀,我们经常由于说出自己的话语而被众人的唾液淹没;于是,一切在波澜不惊中稳如泰山,一切在心照不宣中互不侵犯,于是中国人就成了世界上最整齐的第三纵队,随着别人的脚步,大踏步地永做一个忠贞不渝地跟随者,一路前行!四、素材积累:1.要出头,先埋头,一鸣惊人,须做埋头耕耘的工作。

占人说:“唯有埋头,乃能出头。

”种子只有经过在坚硬的泥土中挣扎奋斗的过程,发芽滋长,才能成长为一株出类拔萃的参天大树,否则它将止于是一粒干瘪的种子。

2.出头,也就是锋芒毕露。

苏东坡一生豪放不羁,才华横溢,却屡遭磨难,不仅官场受挫,险遭杀身之祸,就是在文化圈里,也是非议四起,竞相攻讦。

何以如此,其弟苏辙一语道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的确,正因为他“太出色、太响亮,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磣,能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余秋雨《山居笔记》)苏东坡,一个锋芒太露的牺牲品!锋芒,既然使那么多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于是就有“聪明人”去研究怎样才能远离锋芒如何明哲保身。

答曰:去锋,也就是不争不辩,尤怨无怒,玲珑圆滑,与世无争,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自保之术。

可是,我们再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唯唯诺诺,窝窝囊囊,遇事不敢出头,做事害怕承担责任,社会还怎么前进?倘若,中国历史上少了韩信的十面埋伏.少了岳飞的怒发冲冠,少了李自的笑傲江湖,少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这历史不是也太郁闷太无趣太乏味了吗。

3.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平均的制约。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弊端是平均主义思想。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成为童叟皆知的誓世之言。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一种追求“平均”,嫉妒“冒尖”的社会心理。

西方人的心理是把妒嫉作为一种动力,作为竞争的动力,是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战胜对方从而满足妒嫉。

而一些中国人的心理则是把妒嫉作为妒嫉,作为刻骨的仇恨,是要想千方百计地来毁灭对方,使对方与自己一样,甚至更惨。

这种中国式的妒嫉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劣根性,在我们当代人中仍有一定市场,是阻碍我们民族振兴的“绊脚石”,我们要使民族振兴,中华崛起,就必须尽快踢开这一“绊脚石”。

4.敢出头的人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小卒毛遂,敢于自荐,终脱颖而出,锋芒毕露,抒写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海瑞冒死上书,直言不讳,痛陈弊端,终留芳百世,无悔其一生。

5.“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先祖们就已经总结出宋了,并用类似的话佐证它是金科玉律。

但同时,先祖们又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意思是说,人生就像匆匆过雁,不必太看重物质利益,因为人的肉体存在是很快就会消失的,所以要重视精神追求,注意加强自身修养,为自己留下美好的名声。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说”理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在匆匆走过的时光里,您想给世人留下的是什么?人,活在世上,总得做出些事业,做出点成就。

你真以为自己是一柄掩埋在地的利剑吗?那为什么不亮出你的锋芒,挥杀于狂猛的战场?你真以为自己是一只囚禁牢笼的雄鹰吗?那为什么不展示出你的矫健,搏击于深邃的苍弯?这样,当你临死时,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会因两手空空而后悔6.听荆轲易水边旷世绝唱,那是为天下苍生除暴政;思陈胜大泽乡揭竿而起,那是为天下黎民谋生路。

为了我们民族还能保有不畏强权的正直,还能保有见义勇为的冲动,该出头时就出头。

7.“不敢为天下先”的老子贡献了一种观念,同时帮人们生出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又不断用经验加以丰富和补充。

远祸避害,这里有强大的求生愿望作为支撑,是什么样的高压使人类灵魂生出这样一种畸形的人生哲学呢?比如郭子仪战功赫赫,功高震主,中国历史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功劳太大,救了江山救了皇帝.皇帝不但不会感谢,反而要来猜忌了。

因为功劳大,力量也大.给了你江山,说拿回来也不费力气,皇帝一害怕,就要想点子整人,夺你的兵权。

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都受不了,要来反抗。

比如韩信,什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满肚子的委屈,还有那帮越王勾践复国的文种,结果是什么呢?还不是身首异处。

8.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教导我们要‘自谦”、“自制”的环境中,许多人生箴言如“出头的椽子先烂”、“夹着尾巴做人”等等,更无时不在提醒我们要压抑自己、小看自己,尽管这些观念在有的时候可能是一种对外的托词,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但是任由这些观念泛滥,就会形成一种洪流在社会上流淌,人刚开始就像一个个棱角犀利的岩石。

在这种抹杀个性的观念洪流中,久而久之被变成了没有棱角的鹅卵石,失去了自信,甚至失去了期望,不敢再有什么美好的憧憬,碌碌无为地度过了一生。

9.出头的椽子先烂,为了避免速朽,所有的椽子都把头缩起来,直到大殿轰然一声坍塌,人们才发现,腐烂是从根里开始的。

10.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一百多个中央委员充当“看客”,楞是看着“彭德怀、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被屈打成反党集团。

但是,“看客”的命运有时也很悲惨。

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一百多个中央委员90%没有能逃脱厄运。

二战后马丁尼莫勒牧师撰写的一段碑文:“当初他们杀共产党,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后来他们杀犹太人,我没有作声,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再接下来他们杀天主教徒,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最后,当他们开始对付我时,已经没有人为我讲话了……”11.布鲁诺为着他的信仰和真理说“远离上帝,走一条远离上帝的路”。

12.群鹿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鹿王,它为鹿群排清障碍;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是头雁,它为幼雁遮挡强大的气流;国家危难之际,顾炎武振臂一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动荡之时,孟子掷地有声:要使天下太平,当今之世,舍我其谁“铁屋子”中的人们即将在昏睡中死去的时候,鲁迅在呐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13.拿破仑在军事院校读书的时候就曾立誓要做一名卓越的统帅,并吞并整个欧洲,所以,他一度比阿尔比斯山还要高,他的军队横扫欧洲,所向披靡成吉思汗扬言“大地是我的牧场,有雄鹰的地方就有我的铁骑,形成了成吉思汗时代,缔造了蒙古王国追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问天的屈原,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强硬的海瑞,直谏的魏征,变法的王安石、戊戌六君子,李俚相魏变法泽被后世,孝文帝改革功垂青史14玄奘西行印度求取佛教经典,历经磨难而意志不改;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郑和七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为世界航海史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5.灿烂星空下,屈原昂首问天,正是它将爱国主义这颗明星托上了华夏的天空,从此,中华民族有了爱国的美德。

赵武灵王不顾亲信朝臣的反对,坚持胡服骑射,从此,中原大地上驰骋起了矫健敏捷的身影。

陈胜吴广勇敢地揭竿而起,让广大中国人民知道了什么是反抗,从此,再没有人甘受压迫。

鲁迅先生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用自己的笔和思想燃起了希望,从此,中国人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五、类文借鉴,由此及彼:壮烈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民问一个准备远航的水手,“你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水手回答“出海捕鱼,遇到风暴,死在海上。

”“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

”“那么,你还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反问“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

”“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

”“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读了这个故事,我正躺在床上,我想此时此刻我们许多人正在这种柔和温顺之乡让生命悄悄的流失。

水手那孤傲而冷峻的一问,好像一声霹雳,会让许许多多的生命遽然受惊。

鹰击于长空,鸡鸣于栅栏,龙腾于大海,鱼游于池塘,秋蛾赴灯火,彩蝶栖花心,蜜蜂长飞于田间草际,蜘蛛坐享于明窗暗角。

花荣花枯,新陈代新。

农夫坎坎伐檀,绅士款款提袍;屈原行吟泽畔,楚王作乐凤池;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国葬汉陵。

滚滚长江东逝水,千里赤壁,樯橹灰飞烟灭,帝王将相与贩夫走卒同赴封神台。

海上也好,刑场也好,走上沙场与刑场,住上茅屋与华堂,不管你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走到终头,都是悲剧性的结尾。

然而,不能因为北邙山的坟茔累累、荒草萋萋,而抑制生命之念,抛却理想之国。

望南山的欢愉,走西口的牵挂,掉头东去的豪迈,应该在我们生命的日程里交错进行。

殊途同归的人生并不抹煞其中的功过得失与善恶忠奸。

雁过去声音留了下来,人过去名字留了下来;开花的月季引起了我们的驻足而观,经过了冬的苍松激发我们举手礼赞。

辉煌过的生命灼灼千年,折戟沉沙亦有后人磨洗。

李白、岳飞住过的地方叫文化古迹,我们生活一辈子的地方有应该叫什么?留迹于天地之间,是要有点儿惊人之举。

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丘,汪洋恣肆的长江傲啸百川,倚剑长城的秦皇汉武,在史册的某一页上雄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品位。

司马迁忍大辱而坚持活着,屈原不随流俗而毅然沉江。

生命之光与日月争辉,长与短因之失去意义。

为理想而奋斗,才使生命流芳百世。

相对于正义,相对于真理,相对于伟大,我们的生命被自己惯养的不堪一击。

风雪之夜,有几扇门打开了?灵芝之光闪烁的悬崖上,又有几人在攀登?行凶作恶的屠刀面前,有几人在对峙?灯红酒绿的旋转灯下人头攒动,接踵磨肩;推开每一扇家门,一个个生命倦伏在淡蓝色的家具中;激发过多少男儿万丈豪情的雄性烈酒被沦为歌舞升平中猜拳行令的助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