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范本
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整理版(研究生考试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1887c84693daef5ef73de8.png)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概论篇
![自然辩证法概论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84f95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8.png)
自然界的物质变换
物质循环
自然界中的物质通过循环不断地进行着变换和再生,这种循环过 程是自然界保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能量流动
自然界中的能量通过流动不断地进行着转化和传递,这种流动过程 是自然界演化和发展的驱动力。
物质与能量的关系
物质和能量在自然界中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它们之间的关系 是自然界物质变换的重要内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自然辩证法概论篇
contents
目录
• 自然辩证法概述 • 自然界的辩证法 • 科学技术的辩证法 • 人类社会的辩证法 • 自然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 结论:走向未来的辩证思考
01 自然辩证法概述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在自然科学 中的运用和展开,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
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展开和深化。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的方法,对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它既是一门关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的科学。
它既具有实证性又具有思辨性,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
人类的权益,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绿色发展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实践
绿色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广清洁能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 生态保护等。同时,还需要在政策、法律、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推动 绿色发展的全面实现。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ppt模板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件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a1b51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b.png)
演化动力
演化规律
自然界演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如质 量守恒、能量守恒、熵增原理等,这 些规律制约着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范围 与方向。
自然界演化的动力来自于物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能量流动,这些力量推动 着物质形态的变化和生命的繁衍。
自然界的规律与范畴
自然规律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规律,如万 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达 尔文进化论等,它们揭示了自然 界中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
制约关系。
自然范畴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范畴,如时 间、空间、质量、能量、生命等, 它们是对自然界不同方面的本质
概括和认识。
规律与范畴的关系
自然规律和自然范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规律是范畴的具体表 现形式,范畴是规律的抽象概括。
03 科学技术与自然界的辩证 关系
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积极影响
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还依赖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如家庭、 国家、民族等,这些社会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人类社会的演化发展
封建社会
奴隶制社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 入了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发生 了变化,出现了阶级和剥削。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 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更加复杂,阶级和剥削更加严重。
人类社会需要加强对 科学技术的管理和监 督,避免其负面影响 和风险。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历史背景
回顾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从 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到现代的科学 辩证法,强调其作为科学方法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内容
概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主要 观点和理论体系,包括自然界的物 质性、运动性、规律性以及人与自 然的互动关系等。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e9460852ea551810a687f8.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看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哲学发展学院:姓名:学号:摘要:古往今来,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总是离不开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学家个人经历和素质的影响,而经济学家的哲学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经济学家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活动的切入点、分析方式和结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着力于分析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哲学思想,从而试图得出一些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科学哲学哲学观局限性启示1 引言哲学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学产生影响。
其中科学哲学即通过经济学方法论间接地对经济学起作用。
因此, 很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被称之为经济学哲学。
哈奇森就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 在1938年出版了《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 提倡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经济学理论的构建。
但是,每个时期由于时代社会环境所限,其科技哲学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随着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对经济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经济学中以当代科学哲学的某一框架的观点重写经济学已变成一种时髦”。
11Deborah A.Redma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91.2 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思想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他第一个创立了系统的经济学体系,在他之前,曾有不少人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可为什么直到他,经济学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正确的哲学观。
斯密认为,在蜜蜂王国里,蜜蜂都在非常有秩序地工作着,这一秩序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因为,没有什么结构比保持这样一种集体生活更适于生存了。
这种秩序,后来被斯密称为“自然秩序”。
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自然秩序”的存在,并且将它大胆地引入了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从而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51ebf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6.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各章总结范文)2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
三、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1.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当时无产阶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的需要,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的;2.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等著作中及时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的崭新成果,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3.中国在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科学技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和飞跃,是他们科学技术思想的凝练和精髓。
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_2
![自然辩证法概论_2](https://img.taocdn.com/s3/m/f0cd2a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b.png)
1.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理论与方法为指导, 根据社会历史条件, 结合时代的任务, 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观的角度回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 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 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 视野广阔, 富有启发性, 因而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 有战略眼光, 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4.理解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同等地位?*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哲学的价值?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是总的认识、观点,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物质的2.运动在质上和量上都是不灭的3.意识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5.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 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6.人类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7.实践导致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5.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 哥白尼革命6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外因论)2.试图把一切运动都还原为机械运动(还原论)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 不能改变质量, 机械论者据此把一切变化归结为位置变化, 否认质变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 空间和时间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 据此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结果6.机械论者据此力图机械的分解自然界, 把自然界还原为物质实体的集合, 把物质实体还原为基本粒子的集合7.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1.天文学方面: 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地理学: 地质渐变论, 自然科学对机械自然观打开的第二个突.口3.物理学: 迈尔, 焦耳, 亥尔姆霍茨发现能量守恒定律4.化学: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维勒合成尿素5.生物学: 细胞学说, 生物.化论.电磁场理论8.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意义:1.实现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科.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为自然科学和人类科学的结合提供了前提9.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型的统一: 1)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是受自然制约的, 是不能超越自然限度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e542c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1.png)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方法论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 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02
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
自然界中的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自然界存在的基础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客 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指导作用
指导科技创新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自然辩证法强调科技与自然、社会的辩证关系,要求科技创新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指导科技创新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如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 效的工具。
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02 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人类主观能 动性的统一,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哲学基础。
03 环境保护的实践推动了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深化和 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01
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认识到环
境的内在价值。
02
自然辩证法指导人们从整体上把握环境问题,提出综
合性的解决方案。
生命和进化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命的存在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进化则是生命适应环境和 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命和进化共同构成了自然界中生机盎然、不断发展的有机世界。
03
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分析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与积累
从原始社会的石器制造到古代文明中的农业、天文、数学等领域 的初步发展。
自然辩证法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 值。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0ad11ca300a6c30c229f66.png)
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基本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自然界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阐明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发展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的态度二、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1、属于哲学门类2、是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一个中间学科3、是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并列的中间学科十五世纪初到现在:1.近代自然科学(15世纪初到19世纪20年代、搜集材料阶段;中世纪、整理资料阶段;)2.现代自然科学:(20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老三论信息、系统、控制论;20世纪70年代-现在新三论)三、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自然界的本质(根本本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各种事物的总和客观实在性:1.事物和现象现实的存在着;2.事物和现象都在现实的运动和变化发现着;3.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变化时有规律的。
2.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自然界物质的统一性:1.生命世界和非生命世界2.基本粒子和夸克3.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统一性、永恒性、无限性)(2)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1.具体形态的多样性(3)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方式:1)系统:指一定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①要素②联系-结构③功能④外部环境-其它系统2)自然界物质形态:统一性和多样性6类划分方式:(系统的类型)1.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分为三类系统:1、孤立系统;2.封闭系统(有能无物交换)3.开放系统(有能有物交换)2.系统内部所有发生实际运动过程来划分:1.物理系统,2.化学系统;3。
生命系统。
3.人对系统的影响角度划分:1.天然系统;2.人工系统;3.复合系统4.系统内部各要素作用特点:1.线性系统;2.非线性系统;5.从人对系统认识和把握的程度来划分:1.黑系统;2.白系统;3.灰系统6.从系统所处的状态:1.处于平衡态的系统;2.处于静平衡态的系统;3.远离平衡态的系统3)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由此体现的系统的层次性①关系: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不能分割。
2020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2020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fde240102e3f5727a4e96235.png)
加油!加油 !
为什么要 加油?因为人 是机器。
1—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贡献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辩性和猜测 性。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否定。
※ 机械唯物主义强调经验和实证的方法,主张用分析还原的方法去研究 对象,这种研究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 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 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然 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
第一编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生态自然观念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主要内容: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朴素自然观、机械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内容、特点与意义)
第一节 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一、 自然及自然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足
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 了希腊古代,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 低于希腊古代。 —— 恩格斯
※ 机械性
笛卡尔认为,动物虽然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能干,但这一事实 “并 不能证明动物具有心灵… … 这不过是大自然根据动物器官的排列在其中 发生作用而已。就象一架完全由齿轮和发条组成的钟表,能够比我们的 大脑更准确地显示和测量时间一样” 。
书馆馆成。据说晚年由于患眼病,导致双 目失明,他无法忍受不能读书的苦楚,竟 然绝食而死,时已年逾八旬。
夏至,中午太阳位于塞伊尼城的头顶,同一时间,阳光却在亚历山大 城形成7.5°的影子。
自然辨证法概论
![自然辨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26b4cec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6.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观:人类对于该问题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自然观: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包括:自然是什么(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静止不变的、还是动态发展的;是本来就有的、还是发展而来的)理论上的全称命题是不能证实的。
(原因:全称命题的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是无穷多的)(英)波普:证伪主义。
认为不可证实,只能证伪。
故应用证伪的原则辨别真伪科学。
例子:凡天鹅都是白的,有一千只天鹅都是白的,不能证明该命题是正确的。
只要有一只天鹅是黑的,该命题就是错误的。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是和马、恩联系在一起的,是从自然界本身的运动规律中得来的。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三个阶段:1858年,酝酿;1873年,写作准备《自然辩证法》,收集材料,开始着手;1883年,马克思去世,终止自然辩证法的写作。
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批判19世纪末物理学研究中出现的思想混乱原子可以再分—→怀疑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提出了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真理。
《论战斗唯物主义》“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者应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解决自然科学新发现问题,否则唯物主义就不是唯物主义。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有助于我们搭其从自然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的桥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自己培养成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
2.有助于理解科技发展规律,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好准备。
3.有助于培养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创造性。
第一篇自然观第一章人类自然观演化的历史回顾§1 古代朴素唯物和朴素辩证的自然观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和自然观1.背景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占人类历史0.2%,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分工,极大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dialecticsofnature)
![自然辩证法概论(dialecticsofnature)](https://img.taocdn.com/s3/m/cc57525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4e.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dialectics of nature)1. what is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Answer: 1.: Dialectics of n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s philosophy, is a universal law of nature and natural science, is to guide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transform nature,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weapon. It is not only a materialist view of nature, a scientific view, but also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of understanding nature and transforming nature.Natural dialec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 doctrine, the research object is a general method for natural transformation of general rules, human na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rol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dialec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of philosoph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a summary and summary of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of Marx's rel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2, from the emergence of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this natural view is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ist view of nature.(1) the ecological thought of Marx and Engels is the direct theoretical source of modern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The ecological thoughts of Marx, Engels: the nature is the premise and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environment creation, people create the environment; thenatural productivity is the basis of social productivity; the people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Reforming the unreasonable soc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2) ecological natural view based on ecological scienc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ontemporary human beings' Reflection on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 summarization and summarization of ecological science. "Ecological crisis" is due to the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ies, leading to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logical processes that ecosystem damage, on a global scale or regional life support system collapse, and harm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he threa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henomenon. Its manifestations are: population explosion,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3) the basic idea of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life system; the ecosystem has the remarkable integrity; the ecology system is the self organized open system;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a dynamic balance system; the ecosystem is the balance of stability and variability.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 Engels's ecological thought, form the basis for the latest thinking results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reflection of the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and summarizes the modern ecology science on.7, from the emergence of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this natural view is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nature.The ecological thought of Marx and Engels is the direct theoretical source of modern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of human is not like now so serious, Marx and Engels will not be a specific and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but in theory their system contains abundant and profound ecological thought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nature is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nature. The realistic origi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Ecological ScienceThe basic idea of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can be broadly summarized as follows:First, the ecosystem is a life system.Second, the ecosystem is remarkably holistic.Third, the ecosystem is a self organized open system.Fourth, the ecosystem is a dynamic balance system.Fifth, the ecological balance is the unity of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he balance.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advocated the role change from Earth Community conquerors into ordinary members and citizens of the community, emphasizing 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mmunity, people are equal members of this community and citizens, and other human nature which are equal in human ecology; not only to respect the other partners in the community of life, and to respect the community itself; any kind of behavior, only when it helps to protect life and community harmony, stable and beautiful, it is right;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Co evolution.3, what is the spirit of science? Give an example of its importance. Scientific spirit is a kind of spiritual temperament peculiar to science itself and the corresponding scientific thought and scientific method. It is the core of scientific value. The scientific spirit has profound meaning,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means in scientific activ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facts, to explore the truth and defend the truth; second, methodical scepticism, that question is justified, there is evidence, and not doubt all; third, the pioneering spirit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is in a constantly changing environment, to analyze and create new problems.Science has changed not only the world, but man himself. As the most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science must produce scientific spirit than other cultural factors in that era, which not only creates science itself, but also can improve people's cognitive ability, influence the value orientation,forming a series of advanced codes of conduct, have a decisive impact on human spiritual life.Scientific spirit is a general term of common belief, value standard and behavior norm formed by people in long-term scientific practice. Scientific spirit refers to the basic mental state and mode of thinking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science and runs through scientific activities. It is the idea or idea embodied in scientific knowledge. On the one hand, it constrains the behavior of scientists and ensures the success of scientist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On the other hand, it gradually penetrates into the deep layer of public consciousness.4,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tech powerful impact on traditional moral concept and behavior,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vides rich theoretical basis for moral cultiv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make people have a modern moral concept and adapt to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so bred and produced many new ethical issues. (a)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to create a broad space for the fre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ut also for the deviant behavior of people with underlying conditions along with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way of communication into the global network and the times, to broaden people's horizons, there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advanced moral ethics, but also led to the moral and cultural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ideology. How to uphold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moral culture of the nation, absorb the essence of foreign moral culture, and curb the erosion andoverflow of decadent and backward moral concepts, is a challenge to ethic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enness, concealment, high intelligence and strong destruction such as providing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people to pursue more freedom, but also provides opportunities beyond social norms for space, national security, business and personal privacy threats to. In addition, access to and use of information inequality will expan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is trend of differentiation will lead to new inequity and instability between countries or region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and gene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new changes in human reproduction, intelligence and life extension. Hailed as 21......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As a big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must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Only in this way can China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realize socialism in a rapidly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society. Howev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 near global capitalism country controlled the game, in this game China advantages not only to absorb the capitalism, more is to hold their posi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hinese.I think, to promote China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complex situation how to deal wi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as become a key,if closed, reject, isolated himself from the world trends, is tantamount to obstructing its development vitality, to develop, be sure to join the economic the tide of Globalization; if fully bound to ruin to socialism. If we ruin socialism, it will destroy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national sovereignty. So, for China: should neither avoid nor blindly, in order to avoid weaknesses, attitude, firmly grasp the initiative in development; bo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economic independence, not to be manipulated or foreig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n opportunity or a challenge, and China must consider it seriously and comprehensively. If we want it to help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we must do the following:1. Guided by the idea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adhering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it is also required b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Economic strength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which determine the strength of the forces betwee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day and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In this regard, comrade Deng Xiaoping said, in the tid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can withstand the pressure of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system, it is crucial for us to achieve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achieve our development strategy". At the same time, in our development, we must respect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and respect the objective reality in order to formulate a policy line that conforms to the law, and our cause can be won, so as to minimize the detours we can make.Two, moderate protection, safeguard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and conditionally participate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prerequisite is to adhere to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We can develop the capitalist market appropriately, but we must not rely on the capitalist market to develop. International trade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GDP can not be too large; the proportion of foreign borrowing to moderate; moderate state control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national macro management plan for the national economy, to ensure national economic sovereignty and economic security.Three, adhere to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we hope to have foreign aid, but we can not rely entirely on it, nor can we expect others to give it to us. Twenty-first Century will be the century of further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ctively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strive to occupy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ome areas,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produc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new technology,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structure Chinese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superiori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emphasize the strength of the masses, create productive force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our,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China and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frica, Latin America and Eastern Europe belong to the third world. They are facing pressur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tages, and the pressure of Western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For thes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important area of cooperation, it helps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y to resist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Chinese participat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velopment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multilateral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international multilateral economic rules, to strengthen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an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common development, acknowledg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pay attention to deal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terests.Generally speak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n inescapable historical proc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ll face many new situations and new problems, the China should contact their actual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adhere to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chnology content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economic reform, promote the reform ofstate-owned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 system,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stead of blindly follow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 China,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only a means, not an end. We are only through the mean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develop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ing the economy, consolidating and advancing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of our country.。
自然辩证法概论篇
![自然辩证法概论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4c467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6.png)
• 问题:(1)一个元素能否构成系统?*
• 答:否。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组成元素构成的 整体,单一元素不能组成系统,必须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元素才能构成系统。
• (2)是否万物皆系统?*
• 答:是。因为系统性是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 物质客体的根本属性,一切自然事物都是由一 些有自己特定属性的元素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 在整体上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体。它们不仅有 自身的结构,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 周围的其他物质相互联系而构成另一个系统。 所以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处不在。
• 问题:(1)进化与退化是否互相排斥?*
• 答:否。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进化与退化既 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二者相互包含,同存共 生,相互交替,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丰富多彩 的演化过程。因此,二者并不互相排斥。
• (2)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某些退化为代价的 吗?
• 答:是。在自然界演化过程中,进化和退化常 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往往是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系统的进化以环境某些方面的退 化为代价,系统有序程度的提高往往以环境有 序程度的降低为条件。
• ②演化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整体发展演 化过程中呈现的任一状态,都是系统演化 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链条和环节,这些 链条和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使系统 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时间整体性。
• (2)能动性:
• ①主动能动作用――系统内部各要素、各 部分之间进行不断的相互作用,推动系统 整体呈现动态。
还是结构决定?*
• 答:在决定和影响系统功能的三个因素中,起主 要作用的不是组成元素和环境,而是结构。因为 环境仅是功能存在和实现的条件,不是决定功能 的内在根据。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根据是系 统的组成元素和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 而系统的组成元素虽然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 质基础和物质载体,但它不直接决定系统的功能。 同组成元素相比,结构对系统性状、功能的决定 作用更为直接。所以,比之环境和元素,系统的 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直接更根本的意义。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c2ba931ed9ad51f11df2ef.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中西方自然观差异【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成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极其人类的总的观点.论述题1: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系统自然观1.概念: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是在概括和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的认识.2.特征: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3.*意义:(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理论方面的发展;(3)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4)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1.概念: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而形成的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
2.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3.*意义:(1)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映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1.概念: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2.现实根源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
3.特征: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4.*意义:(1)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了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2)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确认人的主体地位,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电子版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电子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492ea66529647d2728526a.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1页绪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
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马克思和思格斯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人类本身就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从自然界那里取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料的;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科学,对自然界的改造产生了技术;人类社会就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发展起来的:近代以后,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理论观点:第一,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要省人类存在,人类便需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同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自然史和人类史被此密切相连和相互制约oo 第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一旦人们开始生产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厂世《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页界;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劳动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关系,因此,在劳动发展史呻可以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个第三,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初的劳动工具是用石头打制而成的石器,它是人的自然肢体的延长,而对石器的打制是古代人掌握的最基本的材料加工技术:大约5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①,人工取火是古代人掌握的、最原始的能源技术。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661f5f0102de2bd96058874.png)
一、当代全球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主要原因,人类解决全球性环境的出路是什么?表现:总体来说,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全球气候变暖。
随着工业时代拉开序幕,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也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二是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层作为地球生命的保护层一旦被破坏,地球上的生物就会遭到紫外线的伤害,对生命带来严重后果。
三是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的土地能引发一系列的影响,如使可供农牧用的土地面积减少,物种多样性减少等。
四是废物质污染。
工业生产“三废”——“废水、废渣、废气”以及居民生活的大量垃圾,都会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以及陆地环境。
五是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地球上的物种正在逐步地减少。
物种的减少影响了生物圈的生物系统的稳定。
六是森林面积锐减。
森林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运动与平衡。
七是水资源枯竭。
如今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活用水告急,百分之十的监测河流受到污染。
人类正面临这水资源缺乏的危险。
八是海洋污染。
海洋在地球的表面占有百分之七十多的面积,它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的起源地,也是江河湖泊、千径百川的最终归宿。
海洋的污染对整个生态系统循环造成严重的危害。
九是核污染。
核泄漏或者核爆炸不仅引起放射性污染,而且对人类的生存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可以引发一系列病症,并对周围的环境起到极为严重的破坏。
十是噪音污染。
由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环境虽然进入了低迷期,但是噪音污染却越来越严重,己经给人类的生活,生产,特别是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增长快2.资源的不合理运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由于全球的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和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且随着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700d48bd0d233d4b14e6992.png)
第一节 自然观的变迁
一.自然与自然观 (一).自然概念 1、基本含义: —客观世界; 自然而然。 •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 • 未知自然;天然自然;初知自然;初至自然;人化自然; 人工自然. (黄楠森、赵光武) • 自然是劳动的对象和材料 • 自然是某种应有的状态,具有价值
2、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概念的界定 “十分值得注意的是,我 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刻, 关于自然的科学概念发生 着重要的变化”,“我们 对自然的看法正经历着一 个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 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 性”。 ——普里高(戈)津 《从混沌到有序》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概念的界定
(4)从人类对自然认识程度的角度 从整个自然界来说,人类认识所指向的 仅仅是其中有限的一部分,那么,也就存在着 认识程度的差异。
自在自然是人类的认识和作用手段尚未触及的那部分 自然; 人化自然是指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感知其信息的那部 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作用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 分自然界。
亚里士多德
(2)古希腊的原子论观点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 家 留 基 伯 ( 前 500- 前 440), 最早提出了原子 论。 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 (公元 前 460- 前 370) 进 一 步 发 展了原子论,认为世界 就是原子+虚空。
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 (Epikourus, 公元前342270年) 又继 续发展了原子 论。
1、古希腊自然观
泰勒斯,约前624~547,水——万物始基。 毕达哥拉斯,约前570~490,数,规律。 赫拉克利特,约前540~480,火,逻各斯。 巴门尼德,鼎盛约前504,存在唯一、不动。 (芝诺悖论) 德谟克利特,约前460~361,原子论,机械性。 柏拉图,前427~347,理念论,几何学表达完 美。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https://img.taocdn.com/s3/m/ca7830a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5.png)
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系统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等20世纪的新的科学发现是系统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
其中,系统科学对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论揭示了物体、时空、运动的一体性;量子力学展现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系统科学对复杂世界展现的系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基本内容: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
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
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
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自发的从无序演化为有序。
他指出:一个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
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
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相互作用视为单向的,把线性系统视为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把非线性系统视为例外,仅是线性系统的外在干扰等。
事实上:自然界是非线性的,而线性是非常少的,仅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近似。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近代经典物理学建立以来,决定论、确定论的观点被视为自然科学的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