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 ppt课件

免疫组化 ppt课件

荧光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抗体的标记
为了使抗原-抗体可见,必须将抗体标记, 利用标记物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将阳性结果放大, 并转换成可见的荧光或呈现出颜色。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① 荧光素:最常用的是异硫一氰酸荧光素(FITC)呈绿色荧光;四乙基罗达明(rho—damine RB200) -橙红色荧光。
1.取材:从动物或者患者取下组织材料。 2.固定:将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固定,使得组织内蛋白质迅速凝 固液(甲醛),细胞内结构和成分不再发生改变。 3.脱水:固定后的组织内进行脱水,以便石蜡的浸入。脱水用 梯度酒精进行脱水。(自动脱水机) 4.浸蜡与包埋:组织放置刚过熔点的石蜡中,然后进行包埋, 将透明后浸了蜡的组织块放到盛有熔化石蜡的模块中,并使之 凝固成蜡块。(包埋机) 5.切片与贴片:( 组织切片机) (1)切片 (2)展片 (3)贴片
② 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 ③ 生物素:(Biotin) ④铁蛋白金等:主要应用于免疫电镜。 其他:如同位素(因涉及污染和防护难一般不用)
染色方法
1.直接法
用标记物(荧光素,酶等)直接标记在一抗上,标记抗体与抗原 结合。在通过显色或者荧光激发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2.间接法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
1.烤片 65℃ 1-2h 2.常规二甲苯脱蜡,和梯度酒精水化 3.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4.抗原修复 5.封闭 6.一抗过夜 7.加入有标记的二抗 8.显色 9.苏木素复染 10.常规梯度酒精脱水,透明,干燥 ,封片。
免疫组化应用
➢在临床上的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临床上的应用:
荧光素,酶标记在二抗上(二抗:抗产生一抗动物的 IgG抗体)。
3.非标记Ab桥法

免疫组化ppt课件

免疫组化ppt课件
来自胶体金 与胶体金结合的蛋白
蛋白-抗体结合体
抗原
标本:组织标本和细胞标本
(1).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振动 切片、塑料切片、超薄切片、碳蜡切片等;
(2).细胞标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 涂片等。
石蜡切片应用:其优点是组织结构保存良好, 在病理和回顾性研究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能切连续薄片,组织结构清晰,抗原定位准 确。缺点在于制作时间过长,步骤繁多,易 出错。
(6).加Ⅰ抗:弃去血清,加Ⅰ抗,4℃过夜或室温下5分钟— 1小时;
(7).复温:室温复温1小时,回收Ⅰ抗,PBS液洗涤3次X5分 钟;
(5).透明化:纯酒精不能与石蜡相溶,还需用能与酒精和石蜡相溶的媒 浸液,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这种媒浸液称为透明剂。组织先经纯酒精 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目的: 石蜡易于浸入组织; (6).浸蜡与包埋:用石蜡取代透明剂,使石蜡浸入组织而起支持作用。 通常先把组织材料块放在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浸渍1~2小 时,再先后移入2个熔化的石蜡液中浸渍3小时左右,浸蜡应在高于石蜡 熔点3℃左右的温箱中进行,以利石蜡浸入组织内。通常石蜡采用熔点为 56~58℃或60~62℃两种。 (7).切片: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成规整的四棱台,切片机切片,切片厚 度为4~7um。 (8).贴片与烤片:用粘附剂-蛋白甘油将展平的蜡片牢附于载玻片。首先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涂抹薄层蛋白甘油,再将一定长度蜡带(连续切片) 或用刀片断开成单个蜡片于温水(45℃左右)中展平后,捞至玻片上铺 正,或直接滴两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再把蜡片放于水滴上,略加温使 蜡片铺展,最后用滤纸吸除多余水分,将载玻片放入45℃温箱中干燥, 也可在37℃温箱中干燥,但需适当延长时间。

免疫组化PPT课件

免疫组化PPT课件
26
27
28
未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29
30
胃固有膜腺体
31
3.假阴性反应:
⑴ 组织固定不当或固定时间过长; ⑵ 抗体效价过低或久置失效; ⑶ 组织中抗原被粘稠基质或分泌物阻隔; ⑷ DAB或H2O2的浓度不当。
32
五、免疫组织化学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的应用
(一)在肿瘤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因: 1在常规病理活检中,通常有5~10%的疑难病例不能明确诊断。 2形态结构相似的肿瘤可为不同的组织来源(如未分化癌和恶性
在病理学外检工作中可用于对不同来源,HE难以诊断的的肿瘤进行确诊 和鉴别诊断。
其基本原理是应用抗原与抗体接触后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化学 反应,以检测组织或细胞内抗原(或抗体)的技术。
2
Immunohistochemistry
Esophageal carcinoma
E-cad + in membrane Wu Ming-Yao et al.
图8
图9
图10 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细胞Vimentin(+)
图11免疫组化结果:
肿瘤细胞(CD117+)
58
59
60
61
62
63
64
抗原修复
从应用病理技术观点来看,福尔马林组织标本固定 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福尔马林(10%甲醛溶液)是一经典的常规病理 诊断用组织样本固定剂,然而缺点是其对免疫组 织化学及原位杂交信号检测是有损害作用。
⑵ 背景染色低(相对); ⑶ 双PAP敏感性更高,但背景相对较重。
12
(四)ABC法: 1981年美籍华人许世明发明了ABC法
Vector

第13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共42张PPT)

第13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共42张PPT)
➢ 电镜原位杂交技术,能够在超微水平上精确定出基 因位点
免疫胶体铁细胞化学染色 法
胶体铁是一种阳离子胶体,将抗体分子标记上胶体铁,通 过普鲁蓝反应呈色,胶体铁颗粒有一定大小,还具有一 定电子密度,可用在电镜和光镜水平的抗原定位研究。
酶免疫电镜技术
酶免疫电镜技术是利用酶的高效率的催化作用对其底物 的反应形成不同的电子密度,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 ,证明酶的存在,从而对抗原进行定位。
LSCM 应用广泛
细胞器研究-籍特异性荧光探 针。图像清晰,可动态观察 活细胞
罗丹明123染细胞线粒体
鬼笔环肽染涡虫纲扁虫肌动蛋白丝
肿瘤细胞间通讯研究
检测人类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
Y
Y
Z
Z
X
X
焦平面(水平面或xy切面)及沿光轴(垂直平面或xz切面)光学切面模式图
分层扫描、光学切片
细胞测量
细胞“CT”片
四、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法 (LSAB)
链霉亲合素(Streptavidin SA)是从链霉菌培养物提取的一种纯 蛋白,不含糖基,有4个生 物素结合位点,并且具有高度的亲 和力,其功能类似亲合素。
利用生物素结合的二抗与酶标记的链霉亲合素蛋白就组合成酶标链霉亲合 素-生物素方法
第五节 免疫电镜技术
一、免疫标记电镜技术的原理
原理:是以游离的亲合素作为桥联剂,利用亲合素的多价性,将检
测反应体系中抗原、生物素化抗体复合物与标记生物素联结起来 ,达到检测反应分子的目的。 由于生物素化抗体分子上连有多个 生物素,因此,最终形成的抗原-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酶标生物 素复合物可积聚大量的酶分子;加入相应酶作用底物后,即会产 生强烈的酶促反应,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藤黄微球菌 绿色-活菌 红色-死菌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应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课件

PTP课件
24
双桥PAP法原理
• 该法是PAP法的改良法,通过两次连接桥 抗体和PAP,在抗原抗体复合物上结合比 PAP法更多的酶分子,形成Ag-Ab1-Ab2PAP-Ab2-PAP复合物,最后通过PAP复合 物中的HRP催化底物显色。
PTP课件
25
双桥PAP法技术要点
• (1)、(2)、(3)、(4)和(5)同 PAP法。
PTP课件
21
PAP法的原理
PTP课件
22
PAP法技术要点
• (1)、(2)、(3)和(4)同间接法。 • (5)加PAP复合物,温育,使形成Ag-
Ab1-Ab2-PAP复合物,洗涤. • (6)加底物,光镜下观察显色结果。
PTP课件
23
PAP法的方法评价
• PAP法未经化学交联,故避免了抗体和酶活性 的降低,并省去酶标记抗体需纯化的繁琐过程。 PAP是由2个抗酶抗体和3个过氧化物酶分子组 成的复合物,稳定性好,酶分子不易在染色冲 洗过程中脱落。PAP中不存在游离的免疫球蛋 白,不易产生非特异性染色,因而特异性、敏 感性和重复性良好,比直接染色法、间接染色 法和酶桥法更敏感。缺点是PAP复合物制备过 程较复杂。
PTP课件
3
免疫组化技术要点
• 标本的制作 • 抗体的选择 • 温育 • 改善标本的透过性 • 设立对照试验 • 免疫组化的结果判断
PTP课件
4
标本的制作
• 标本的类型
1.组织切片:①冷冻切片;②石蜡切片 2.印片 3.涂片
• 标本的固定 • 标本的保存 • 酶消化处理
PTP课件
5
设立对照试验
• (6)加Ab2,温育,形成Ag-Ab1-Ab2PAP-Ab2复合物,洗涤。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精选文档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PPT精选文档

3、目前几种常用免疫组化方法简单介绍 1)免疫荧光方法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将已知抗体标上 荧光素,以此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当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荧光素受激发 光的照射后即会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从而可确定组织中 某种抗原的定位,进而还可进行定量分析。由于免疫荧光 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所以在临床病理诊 断、检验中应用较广。
2)免疫酶标方法 是先以酶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作用,然后加入酶 的底物,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或具有一定电子密度的颗 粒,通过光镜或电镜,对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抗原成 分进行定位研究。免疫酶标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技术。
本方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定位准确,对比度好,染色标本可长期保存,适合于 光、电镜研究等。 免疫酶标方法目前在病理诊断中广为 使用的有ABC法、SP三步法、即用型二步法检测系统等. 。
4、被检测的物质
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如蛋白质、 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 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5、从蛋白水平检测角度,免疫组化技术与 Western blotting、ELISA的异同
1)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免疫印迹,也是利用抗体抗 原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等技术来检查组织或细胞样品 内蛋白含量的检测方法。与免疫组化技术相比,定量可能 更加准确;当然Western blotting也可定性和定位(通 过提取膜蛋白或核蛋白、胞浆蛋白分别检测其中抗原含量 ,进而间接反映它们的定位),但敏感性远远低于免疫组 化技术。 2)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是利用抗体-抗原-抗原 结合反应原理来检查体液或组织匀浆中蛋白含量的检测。 与免疫组化技术相比,定量最准确,是分泌性蛋白检测首 选方法之一。

免疫组化技术ppt课件

免疫组化技术ppt课件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 体和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一个B淋 巴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应用细胞融合 杂交瘤技术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 是将纯化后的抗原直接免疫动物后,从 动物血中所获得的免疫血清,是多个B淋 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混合物。
免疫组化的作用
组织或细胞中凡是能作为抗原或半抗原, 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多糖、磷脂、 受体、酶、激素、核酸及病原体等都可 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进检测。
7、SP反应 • 加入SP后放入37度烤箱中30 min。 • 用PBS洗5次×5 min; 8、显色 • 加入DAB(快速滴入,观察染色情况,倒掉染 液),显色时间控制在约5 min(3~10 min), 由镜下观察颜色控制时间。0.05%DAB(避光) (1:20储备液):5 ul 20×DAB+0.1 ul 30% H2O2+95 ul PBS。1%DAB储备液的配制:50mg DAB+5ml 0.05 mol/L PBS充分溶解,-20 ℃保 存。
2、细胞通透、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 用封闭通透液浸润切片30 min(RT避 光)。配法是用预热40 ml PBS加120ul TritonX-100(曲拉通X-100又称清洁剂) 加热几分钟后,临用前加400 ul 30% H2O2。 • PBS溶液洗3次×3 min。 3、抗原修复暴露抗原决定族 • 切片放入0.01 M柠檬酸钠缓冲溶液 (pH6.0)后,在微波炉里高火4 min至 沸腾后,再加热约6 min×4次,每次间 隔补足液体,防止干片
4、封闭非特异性蛋白 • PBS溶液洗3次×3 min; • 将切片取出,周围水分用滤纸吸干,用组化笔在组织周 围画上圈,在圆圈内组织滴入5%羊血清(与二抗来源 一致)后放入湿盒中,室温30(10~30)min; 5、一抗孵育 • 甩去切片上的羊血清,用滤纸擦干组织周围残留血清, 直接加入已稀释的一抗(1:250、500、1000)后, 放入湿盒中室温1小时,然后4度过夜,从冰箱中取出 需37 ℃复温45 min。 6、二抗孵育 • 将一抗倒掉并用PBS洗5 min×5次; • 用滤纸将圆圈周围的水吸去,加入已稀释的二抗后放 入37 ℃恒温烤箱中30 min(回收)。 • 用PBS洗5次×5 min;

《免疫组化技术》课件

《免疫组化技术》课件
特点
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定位准确、可 定量分析等。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检测肿瘤标志物,辅助 临床诊断。
病理学研究
探索疾病发生、发展机 制,为新药研发提供依 据。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药物作用靶点,评 估治疗效果。
生物医学研究
用于基因表达、蛋白质 定位等研究。
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结果解读的注意事项
排除非特异性染色
非特异性染色可能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需通过设立对照等方式排除。
结合临床资料
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症状、体征等 ,综合分析免疫组化结果的临床意义。
参考相关文献和指南
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了解目标蛋白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提高结果解读的准 确性。
05 免疫组化技术的优缺点
抗原的修复与暴露
去除抗原的掩蔽作用,使 抗原暴露出来。
使用蛋白酶、抗原提取液 等。
热修复、酸修复等。
暴露方法 修复方法
目的
抗体孵育与洗涤
抗体选择
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等 。
孵育条件
温度、时间、抗体浓度等。
洗涤目的
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减少非 特异性结合。
显色反应与复染
显色反应
酶促反应、化学反应等。
提高特异性
开发更特异的抗体或采用多重免疫组化技术 ,降低交叉反应的发生率。
增强结果稳定性
通过标准化实验操作和质控,确保实验结果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6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案例
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诊断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 特异性抗原,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性质 和来源,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
19世纪末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ppt

免疫组织化学检验技术.ppt

第一节 免疫组化检验技术基本知识
免疫组化全过程
一、标本制作
• 标本制作是获得良好的免疫细胞组织化学分析的保障,良好的细胞 和组织学结构将有助于抗原的准确显示和定位。
(一)标本的主要来源 主要有: ①活体组织 ②各种体液及穿刺液 ③培养细胞等
(二)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1.组织材料的固定目的
①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以保持其固有形态 ②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各种抗原成份转变成不溶性 物质,以保持它原有的结构 ③使组织中的各种物质沉淀和凝固起来而产生不同 的折射率,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 ④固定剂兼有硬化作用,使组织硬化,便于制片 ⑤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而失去其原有形态结构 ⑥经过固定的组织能对染料产生不同的亲和力而着 色清晰,便于辨认。
(四)切片方法的选择
二、抗原处理
(一)进行抗原的暴露和修复的原因
1.固定液的影响 2.抗体制备的影响
(二)抗原的暴露
主要采用酶消化的方法 在选择酶消化时,应针对要显示的不同的抗原成分而选用不同的 酶 在日常工作中用胰蛋白酶消化即可
(三)热诱导的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是以高温、高压对常规固定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以提 高抗原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 微波处理法 • 水浴锅法 • 压力锅法
酶标记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非标记抗体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二、酶标记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法
(一)原理 酶标记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借助交联剂的共价键作用
将酶直接连接在抗体(或抗抗体)上,酶标抗体(或抗抗体)与 组织内特异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后,通过酶对底物的催化 作用,生成不溶性有色产物并沉淀在特定位置,达到对抗原定性、 定位、定量检测的目的。
(三)阴性结果
阴性结果不能简单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染色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 分,有时可因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

免疫组化 ppt课件

免疫组化  ppt课件
(2)细胞固定 离心→涂片→固定5到10分钟→漂洗→组化
(三)组织的脱水、浸蜡、包埋和切片
前三步只用于石蜡切片,冰冻切片不需此步骤。
1、包埋
定义:脱水透明后,用石蜡、火棉胶、 环氧树脂等支持剂透入组织内部使之变 硬(利于切片)的过程。石蜡包埋适于 绝大多数组织学和组化技术。
2、常规石蜡包埋过程
(1)脱水:75%、85%乙醇,95%Ⅰ、Ⅱ、 Ⅲ乙醇,无水乙醇Ⅰ、Ⅱ、Ⅲ
(二) 内源性酶的消除方法
1、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消除方法 1) 0.3~3% H2O2甲醇溶液浸泡20min 2) 3% H2O2溶液浸泡20min
2、内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消除方法
左旋咪唑 (24mg/ml)加入底物液 中,并保持pH7.6-8.2。
(三)抗原修复
1、目的 暴露被交联封闭的Ag。主要适用于经长期 formalin固定的标本、石蜡包埋标本。
2、修复液 10mM,pH 6.0的枸橼酸钠缓冲液
3、常用的修复方法有
1) 微波加热 2) 高压锅处理 3) 酶消化处理 :常用0.1%的胰蛋白酶(含0.1%
CaCl2,pH7.8),37℃ 10min(细胞内抗原)或 0.4%胃 蛋白酶,37℃ 30min以上(细胞间抗原)。
(四)封闭
采用正常二抗来源的动物血清封闭,以 减少一抗非特异性结合。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直接法特点:1、此法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 2、每种抗体均需单独标记,使用不便。
间接法特点: 1、敏感性较直接法高3-4倍,但特异 性较低;2、不必标记每种一抗,只需标记某一种动 物的二抗。
常用的免疫组化方法
(一)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 (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technique, 简称ABC法)。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ppt课件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ppt课件
非特异吸附,常用牛血清白蛋白 (5)防腐剂:微生物生长会干扰抗原抗体反应,稀释液和抗体液中加入
适量的叠氮钠或硫柳汞以防腐 (6)温度和时间:较高的反应温度(37℃)可加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低温有利于抗原抗体结合率的提高 (7)洗涤:除去未结合抗原或抗体,除去非特异性吸附造成的背景染色。
选用自来水、生理盐水或PBS等,加去污剂并在洗涤过程中加以振摇
免疫组化实验标本
• 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
• 细胞标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 片)。
• 石蜡切片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 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 长期存档;
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4)切片经染色后,应及时观察并照相。切片在4℃ 冰箱内过夜,其荧光强度将减弱约30%。
(5)调整抗体稀释度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以背景 非特异性染色最小为标准,对每一批抗体必须试验 摸索,找出最佳稀释度。
(6)所购抗体应及早使用,尽量减少抗体溶液的冻 融次数。
1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非醛类固定剂:适用于多肽类激素的组织固定,常与戊二醛或多聚 甲醛混合使用。
(3)丙酸及醇类固定剂:沉淀蛋白质和糖,保存抗原性较好。但对低分 子蛋白质、多肽及胞浆内蛋白质的保存效果较差,和其它试剂混合使 用加以解决,如加冰乙酸、乙醚、氯仿、甲醛等。
3.常用的固定方法--浸入法和灌注法(适用于动物实验研究)
10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⑦以上每步后均用PBS液洗3×3min; ⑧用过氧化物酶基质液(DAB基质液)显色5-15min。 在光镜下观察。
⑨自来水冲洗,苏木素浅染,自来水冲洗还蓝, 梯度酒精脱水,干燥,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免疫组化常见问题的处理:
组织材料的处理:
固定液为:10%中性福尔马林液; 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PH7.4);
合适的抗体稀释度: 过高,过低均会导致阴性结果。 即用型抗体;
浓缩型。
减少或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 非特异性染色: 原因: 方法:
对照: 阳性对照:用一直抗原阳性的切片与 待测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对 照应呈阳性结果,即为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用不含一直抗原的标本作 对照,实验结果为阴性,即为阴性对照。阴性 对照中还包括空白对照、替代对照、吸收和抑 制对照等,用以排除假阳性结果。
垂体腺瘤 ACTH
乳腺癌 c-erbB-2
免疫组化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上皮性肿瘤标记 上皮膜抗原(EMA): 广泛分布于各种正常上皮细胞膜及肿瘤中。 癌胚抗原(CEA):主要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 胰腺以及绝大部分内脏癌。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甲胎蛋白(AFP): 甲状腺球蛋白(Tg):
以LSAB法为例简单介绍染色步骤: ①石蜡切片脱蜡-水; ②3%H202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15min; ③每张切片加10-20ul非免疫性动物血清,室温孵育 5min; ④加特异性一抗,370C孵育30-60min,or 40C过夜;
⑤加20ul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370C ,30min;
⑥加过氧化物酶标定的链菌素亲生物素 , 370C , 30min;
同一部位呈不同程度显 无分布规律,某一片均匀着 色 色
阳性细胞的染色特征: ①阳性细胞的染色分布有三种: 胞浆;细胞核;细胞膜表面 ②阳性细胞分布:灶性;弥漫性
③染色强度不一 ④切片边缘,刀痕or组织折叠,坏死,挤压区, 胶原结缔组织等常表现为相同的阳性染色强度。
对于阳性结果的定量判断: -,+,++,+++等分级和计数统计
S-P法(LSAB): 采用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与链霉素生物素蛋 白连接的过氧化物酶及基质素(底物)混合液来测 定细胞和组织中的抗原。
EnvisionⅠ法(二步法): 原理:第二抗体上标记有多聚物酶(HRP or AP)复合物与第一抗体结合。二抗上的多聚物可 结合许多的HRP分子,使信号有显著提高,敏感 性较PAP法,ABC法高出几十倍,背景因多聚物葡 聚糖是人体内不存在,无非特异性干扰,尤其是 多聚物酶分子结合的第二抗体孵育时间短,该方 法更省时,简便。
HRP
HE
AP
荧光标记:荧光素标记抗体 •异 硫 氰 酸 荧 光 素 ( Fluorescien isothioyarale, FITC)520-530nm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 Teramethyle rhodamine isothiecyanata, TRITC) 620nm •四 乙 基 罗 达 明 ( Teraethyle rhodamine B200, RB200)590-600nm
固定时间:8-24hr
组织大小:2*1.5*0.3cm
防脱片处理: 多聚-L-赖氨酸; 硫酸铬钾明胶液。
增强特异性染色的措施和方法:
1)蛋白酶消化:a、胰蛋白酶消化 (0.05-0.1%); b、胃蛋白酶消化(0.4%)。 2)热诱导的抗原修复: 方法:微波960C, 10min; 直接加温方法 1000C, 10min; 高压锅 1200C, 10min; 热处理液:0.01mol/L PH6.0 柠檬酸缓冲液
①碱性磷酸酶(Alkatine phasphotase,AP)
AP 与不同的底物(萘酚 As-Mx 、快蓝、快红)作 用 , 可 形 成 不 同 颜 色 的 终 产 物 。 用 新 品 红 ( New fuchsine )显色,可形成不溶于有机溶剂的红色沉 淀,不褪色。
②辣根过氧化酶(Horseradise peroaidase,) HRP:底物为DAB-四盐酸二氨基联苯胺,产生棕 色沉淀,不溶于有机溶剂,不褪色。
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判断应非常严谨,阳性细胞 的染色分布有三种类型:胞浆型、细胞核型和细胞膜 表面型。阳性细胞显色深浅可反映出抗原的浓度,并 以此作为定性、定量和定位的依据。
阳性细胞的染色常定位于细胞,并于阴性细胞间 有明显间隔,而非特异性染色常不限于单个细胞,而 是累及一片细胞,两者可显著区别。
染色 显色部位 显色定位 显色程度 特异性染色 特定细胞或间质 特定,具有结构性 非特异性染色 细胞和间质均匀染色或更强 无特定部位,无结构性
蛋白表达=> 分布,定位,定量; 蛋白表达与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等
材料: •抗体: 多 克 隆抗 体 :为 针 对多 个 抗原 决 定簇的抗 体,为产生抗体的动物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单克隆抗体:为一个 B 淋巴细胞分化增殖产 生的抗体,可识别有限的抗原决定簇,特异 性强。
显示物:
酶标反应:
胶体金:
•指金的水溶胶(以微小粒子分散在水溶液中,
•免疫电镜观察
主要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经过了第二抗体放大效应 •PAP法:以过氧化物酶和抗过氧化酶抗体形成复合 物,通过第二抗体的桥接与第一抗体结合,然后以 酶底物反应检出。
•ABC法: 生物素(Biotin)和卵白素(Avidin)为具有高 度亲合性的物质,一个卵白素分子可结合4个生 物素。当生物素标上特定的标记物质后or与抗体 结合后仍能与卵白素结合,因此,将抗体结合上 生物素,然后与卵白素和带有特殊标记物的生物 素的结合反应,而以适当方式显示。
组织化学技术
江苏大学 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卢小东
组织化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化学:组织水平,对组织内存在的各种物 质进行定性、定量以及其局部的和移动的部位分 析的方法
• 免疫组织化学:基于抗原抗体反应 • 酶组织化学
疾病的病理学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在基因和蛋白 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主要用于基因蛋白质水平 表达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