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吸收散射和色散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棱镜P1和P2的棱边相互垂直,从S发出的白光经透镜L1变为平行光束,通过P1后 沿水平方向偏折,如果在光路中不放置棱镜P2,光束由P1经透镜L2后将在幕上 形成水平的彩色光带ab,插入棱镜P2时,各色光束还要向下偏折,但偏折程度 随波长而异,于是幕上显现倾斜的光带 a ′b′ ,如果制做棱镜P1和P2材料的色散规 律(即n与 λ 的依赖关系)不同,倾斜光带 a ′b′ 将是弯曲的,它的形状直观地反 映了两种材料色散性能的差异。 色散曲线——折射率n与波长 λ 的之间依赖关系曲线,称色散曲线。 凡在可见光范围内无色透明的物质,它们的色散曲线形式上很相似, 其间有许多的特点,如n随 λ 的增加而单调下降,且下降率在短波一端更大等 等。这种色散称为正常色散。 正常色散 1836年科希(A、L、Cauchy)给出一个正常色散的经验公式: n=A+B/ λ2 +C/ λ4 式中A、B、C是与物质无关的常数,其数值由实验数据确定。当 λ 变化范围不大
/software/net/wangke/jiaoan/chapter8.htm
5/10/2011
w
页码,2/14(W)
− dI =I dx
式中 α 是个与光强无关的比例系数,称为该物质的吸收系数。 为了求出光束穿过厚度为l的媒质后光强度的改变,将上式改写为
dI = −α dx I dI ∫ I =∫ I0 0 — α dx
∴ I= I 0
I l
两边取积分
e
−αl
式中 I 0 和I分别为X=0和X=L处的光强,L是媒质的厚度, α 的量纲是长度的倒 数。
α −1 的物理意义是光强因吸收而减到原来的 e − 1 ≈36%时所穿过媒质的厚度。
式I= I 0 e −αL 称为布格尔定律(P、Bouguer,1729年)此定律后来经朗伯作了详细 说明,故也称朗伯定律。 布格尔定律是光吸收的线性规律 适用范围:线性光学领域,光强I不能太强。 如果光强太强,如用激光,则光与物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显示出来了,在 非线性光学领域内,吸收系数 α 将和其它许多系数(如折射率)一样,依赖于 电、磁场或光的强度,布格尔定律不再成立。 实验证明: 当光被透明溶剂中溶解的物质所吸收时,吸收系数 α 与溶液的浓度C成正比
第六章_光的吸收、散射与色散
是散射光方向与入射光方向之间的夹角。
可见,散射光 强的分布是对 于光的传播方 向及垂直于光 的传播方向是 对称的。
散射光方向
入射光方向
虽然从光源发出的光是自然光,但从正侧方用检偏器检 查发现,散射光是线偏振的,沿着斜侧面观察发现是部 分偏振光,只有正对着入射方向观察时,透射光才是自 然光。
数,其数值由实验数据来确定,当波长变化范围不大
时,科希公式可只取前两项,即
n
A
B
2
则介质的色散率为:
dn
d
2B
3
A、B均为正值,上式表明,折射率和色散率的数值 都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当发生正常色散时,介质的 色散率小于零。
二. 反常色散
对介质有强烈吸收的波段称为吸收带。实验表明,在强 烈吸收的波段,色散曲线的形状与正常色散曲线大不相 同。
当光通过介质时,不仅介质的吸收使透射光强减弱,由于 光的散射也使使射入介质的光强按指数形式衰减,因此, 穿过厚度为l 的介质透射光强为:
I I0e( )
为吸收系数,为散射系数,+就称为衰减系数。在 很多情况下,和中一个往往比另一个小很多,因而可 以忽略。
三. 散射光强的角分布和偏振态
实验表明,散射光的强度随光的方向而变化,自然 光入射时,散射光强满足下式:
假设入射光是线偏振的,传播方向沿着Z轴,如图。设
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有一粒子P。
当光与粒子相遇时,使P作
x
受迫振动,所形成的电矢量
也平行于X轴。由此产生的
次波为球面波。光波又是横
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
直。在各个方向的振幅应等 y
于最大振幅在相应方向的投
影。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光的吸收 光波通过介质时,有一部分光能被吸收,转化为 其他形式的能量。 透明物质:能量损失小。 一般吸收:吸收很小,且在某一给定波段内几乎 是不变的。 选择吸收:吸收很多,且随波长而剧烈地变化。 例如石英对可见光吸收甚微,但是对3.5~5.0m 的红外光却强烈吸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光的散射
1.光散射的原因 光波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有部分光波偏离原来的传播 方向而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现象叫光的散射。 2.衍射与散射的区别:
衍射是由于个别的不均匀区域(如孔、缝或障碍物等) 所形成的,这些不均匀区域范围的大小一般可与波长相比拟。
散射则是由于大量排列不规则的非均匀的小“区域”的 集合形成的,这些非均匀小区域的线度一般比波长小。
一、散射问题的描述 散射截面:散射到方向单位立体角中的电磁波能流
S s ds Ss R 2 d
0
s
8 2 4 r0 ( ) 3 0
s
2 2 r0 3 ( 0 ) 2 2 4
2
1 d ( ) r02 (1 cos 2 ) 2
2 2 s r0 0.665 10 28 m 2 3
光的散射分类
一类:散射光的波长不发生变化,如瑞利散射,米氏散射; 另一类:散射光波长发生了变化,如拉曼散射,布里渊散射, 康普顿散射。 ① 非纯净介质中的光散射 如空气中的尘埃、烟雾、小水滴,还有乳浊液、胶体等。 散射规律:a)不变; b)I4(是瑞利散射)
②
纯净介质中的分子散射
由于纯净介质中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使得分子 密度出现涨落发生的散射叫分子散射。 正午
解释现象:
•晴朗的天空是蓝的; •白昼的天空是亮的;
傍晚
光学第九章-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小结
光的散射机制主要包括几何光 学、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等方 面。
04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之间的关系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之 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包括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等现象。
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的 色散现象。
当光在介质中传播时,光子与介质中的原子或分 子相互作用,导致光子能量减少,表现为光的吸 收。
光学第九章-光的吸收、色散 和散射-小结
目
CONTENCT
录
• 光的吸收 • 光的色散 • 光的散射 •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之间的关系
01
光的吸收
光的吸收原理
光的吸收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当光在 介质中传播时,能量会传递给介质中的粒子,从而 导致光强的衰减。
吸收的发生取决于光的频率和介质中原子或分子的 振动、旋转或电子跃迁的频率。
光谱分析利用了物质对不同频 率光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分 析光谱线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
和含量。
光学通信利用了光在光纤中的 传输特性,可以实现高速、大 容量的信息传输。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介质对光的吸收与波长的关系
介质对光的吸收程度取决于光 的波长、介质种类以及温度等 因素。
在可见光范围内,介质对短波 长的光吸收较多,而对长波长 的光吸收较少。
在红外和紫外区域,许多物质 具有较强的吸收特性,因此这 些区域的光谱分析对于物质鉴 定和化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02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 由于波长的不同而导致的光的 折射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微小颗粒或气体分子时,会 发生散射现象,使光向各个方向散开。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波动及近 代光学
• 光的吸收
2.比尔定律
实验证明:当光被透明溶剂中溶解的
物质所吸收时, 与浓度 c 成正比。
a Ac A 是一个与浓度无关的常数。
(表征吸收物质的分子特性)
I I0e Acl
比尔定律
它适用于浓度不太大的情况。这是吸 收光谱分析的原理。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波动及近 代光学
dI Idx
l
即: dI a Idx
比例系数 a 与光强无关(对给定波长)
该物质的吸收系数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波动及近 代光学
• 光的吸收
若光通过厚度为 l 的媒质
dI I
adx
I dI
I I0
l
0 adx
I I0eal
朗伯定律(mbert,1729)
亦称为布格尔定律(P.Bouguer,1729)
对透明的,光进入物质,使带电粒子受迫振 动,一部分光能 振动能 分子碰撞 平均动
能。使分子热运动能量增加,即光能转化成 热能,光能减少 吸收。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波动及近 代光学
• 光的吸收
一 吸收的线性规律
1.朗伯定律
I0
dx
光通过 dx I I dI
实验表明,在相当广阔 的光强范围
x x dx x
• 光的吸收
3.说明
光吸收的线性规律(如上):在光强不 太强时(Laser出现以前)相当精确,Laser发 明后,人们获得了光强比原来大几个乃至十 几个数量级的光源,光和物质的非线性作用 显示出来 非线性光学 。这时, 将与其 它许多系数 (如n )一样,与电、磁场或光强 有关,朗伯定律不再成立。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失去
米氏散射定律
根据颜色变化而监测受污染的程度
拉曼光谱的重要用途
1、拉曼散射光谱在生物医学上的用途 基本原理:基于拉曼光谱的非破坏性与分辨的精确性 水是生物主要成分,但它的拉曼光谱信号非常微弱
主要优势
许多生物样品中含有产生共振拉曼光谱信号的色素
适应用于激发和信号收集的各种光导纤维
蛋白质
核酸
对应于不同 的拉曼光谱
光的吸收
知识结构图
一般吸收
光的吸收
选择吸收
朗伯定律
I I 0 e a d
比尔定律
朗伯定律
dI a Idx
I I 0e
a d
推导:朗伯用单色平行光通过均匀物质 发现光强 改变量与其穿透距离改变量存在上数关系 —— 吸收系数,与I无关。
在非线性光学领域里,吸收系数依赖于光的强度, 朗伯定律不在成立。
光束通过不均匀的透明介质时,从各个方
向都可以看到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这也是光的散射区别于漫反射之处,从侧 面看,漫反射有些地方看不见光;
从微观角度来看:原子中的电子在光波的作用下会振动,振动的 电子向周围发射电磁波,如果介质不均匀性的线度大于或与光波 长相当时,这些电磁波位相随机变化,散射光不会干涉相消,反 之在均匀介质中,发生干涉相消导致,只剩下原来的光束,从侧 面难以看到光。
线 共性:相邻的两个吸收带之间n单调下降,每 经过一次吸收带,n急剧加大,柯西公式中A 的 加大 由图中可以看出对于极短波(X射线),任何 物质的折射率均小于1,那么X射线空气射向 该物质(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发生 全反射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公式归纳及习题分析
朗伯定律加散射衰 减系数的公式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The absorption, dispersion and scattering of light )
p er
(1)
e 是电子电荷,r 是电子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1.经典理论的基本方程
如果单位体积中有 N 个分子,则单位体积中的平均
电偶极矩为
P Np Ner
(2)
1.经典理论的基本方程
根据牛顿定律,作强迫振动的电子的运动方程为
d2r dr m 2 eE fr g dt dt
出本教材的要求, 不予讨论。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The absorption, dispersion and scattering of light )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将电磁现
象与光现象联系起来,利用这个理论正确地说明了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许多重要性质。
1 光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经典理论 (Classical theory of
1.经典理论的基本方程 在入射光的作用下,介质发生极化、带电粒子依入 射光频率作强迫振动。
1.经典理论的基本方程
由于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质量比电子大许多倍,可视正 电荷中心不动,而负电荷相对于正电荷作振动。正, 负电荷电量的绝对值相同,构成了一个电偶极子。
1.经典理论的基本方程
电偶极矩为
P qr
2.介质的光学特性
是复数,可表示为 =+i,其实部和虚部分
别为
02 2 Ne2 0 m (02 2 )2 + 2 2
Ne 2 0 m (02 2 )2 + 2 2
(8)
(9)
02 2 Ne2 0 m (02 2 )2 + 2 2
因介质对光波的吸收, 会使光强度减弱;不同波长的 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并按不同的折射角散开, 会发生光的色散;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 会产生散射。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当光束通过理想均匀的透明介质时, 除了传播方向外, 其它方向看不到光 当光束通过浑浊液体或具有悬浮粒和气溶胶的大气时能看到光束轨迹 光的散射---
光束通过不均匀介质所产生的偏离原来传播方向而向四周散射的现象
散射分类: 1.k变化,波长不变
廷德尔散射 分子散射
瑞利散射, 米氏散射
2. k变化,波长也变化
i 2 z
eikz e 0 / n eik0nz
E0ek0z eik0nz
消光系数,与前一致,衰减系数K 2k 为吸收曲线
n 折射率实部,n 为色散曲线,由于在振子固有频率0处会产生共振吸收, 所以在0附近为反常色散,远离0为正常色散
§6.4 光的散射
§ 6.4.1 光的散射现象
(6-25)
二、反常色散
1862年勒鲁实验: 碘蒸汽三棱镜分光,紫光折射率比红光折射率小 与正常色散相反,因此称其为反常色散, 波长↓:折射率↓
反常色散与选择吸收有关, 也属正常
波长↑:折射率↑
反常色散都发生在吸收带内
图为石英的色散曲线, 测量扩展到红外吸收区
吸收带内为反常色散区 吸收带之间均为正常色散区
(6-6) (6-7)
(6-8) (6-9)
折射率 n 为复折射率
n2
r
1
1
Ne2
0m
1
02 2
i
同理 n 可写为
n n i
n2 n2 2 i2n
将(6-11)与(6-10)相对照, 可得
n2 2 1 Ne2
0m
02 2 02 2 2 22
2n Ne2
0m
如:石英对可见光波段 选择吸收---对某些波段的光有强烈的吸收
如:石英对3.5~5.0μm吸收
物理光学-1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瑞利散射 (Rayleigh scattering)
太阳散射光在大气层内层,蓝色的成分比红色多,使天空呈蔚蓝色。
为何正午的太阳基本上呈白色,而旭日和夕阳却呈红色? 正午的太阳 地球 大气层 散射 瑞利散射 (Rayleigh scattering) 正午太阳直射,穿过大气层厚度最小, 阳光中被散射掉的短波成分不太多, 因此基本上呈白色或略带黄橙色。
2
3
1
气体吸收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吸收和气体的压力、温度、密度有关,一般是气体密度愈大,它对光的吸收愈严重。
由于这种吸收带特征决定于组成气体的分子,它反映了分子的特性,所以可由吸收光谱研究气体分子的结构。
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um)
对于固体和液体,它们对光吸收的特点主要是具有很宽的吸收带。固体材料的吸收系数主要是随入射光波长变化,其它因素的影响较小。
2.吸收的波长选择性
对于液体和固体,吸收带都比较宽,而对于气体则比较窄,通常只有10-3nm量级。
2.吸收的波长选择性
例如,在可见光范围内,一般的光学玻璃吸收都较小,且不随波长变化,属一般性吸收,而有色玻璃则具有选择性吸收。
当白光射到红玻璃上时,只有红光能够透过,我们看到它呈红色。如果红玻璃用绿光照射,玻璃看起来将是黑色。
反常色散:发生在物质吸收区内,它随光波长增加而折射率增加,经验公式为塞耳迈耳方程:
三、光的散射 (Scattering of light) 光束通过不均匀介质所产生的偏离原来传播方向, 向四周散射的现象
根据散射光的波矢K 和波长的变化与否,将散射分为两大类:
02
光的散射现象 (Scattering phenomena of light)
瑞利散射 (Rayleigh scattering)
物理光学-第5章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5-2 介质的吸收与色散
不过,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的区别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物质,在 一个波段范围内表现为一般吸收,在另一个波段范围内就可能表现为选 择吸收,例如,普遍光学玻璃,对可见光吸收很弱,是为一般吸收;而 在紫外红外波段,则表现出强烈的吸收,亦即选择吸收。任一介质对光 的吸收都是由这样两种吸收组成的 。 描述光波通过介质时的衰减特性。) 。)之间有如 吸收系数和消光系数 η(描述光波通过介质时的衰减特性。)之间有如 下的关系 复折射率:复折射率的实部就是通常所说的折射率, 复折射率:复折射率的实部就是通常所说的折射率,其虚部则是描述线 性吸收的参量。 性吸收的参量。
v=
dn dλ
在实际工作中,选用光学材料时应注意其色散的大小,例如,同样是 一块三棱镜,若是用作分光元件,则采取色散大的材料(火石玻璃); 若是用来改变光路的方向,如光学仪器中的转像棱镜等,则需用色散 小的材料(冕玻璃等)。
§5-2 介质的吸收与色散
实际上由于随变化的关系较复杂,无法用一个简单的函数表示出来,而 且这种变化关系随材料而异。因此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测定随变化的关系, 并作成曲线,这种曲线就是色散曲线。 色散曲线的波长缩短时,折射率增大;且波长愈短,折射率增加的幅度 也愈大。这种波长变小,折射率变大的色散一般称之为正常色散。 除色散曲线外,还可利用经验公式求出不同波长时的折射率。在正常色 散区这种经验公式最早是由科希于1836年通过实验总结得出的,其公式 B C 为 n = A+ 2 + 4
§5-2 介质的吸收与色散
一般吸收: 一般吸收:有些媒质,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吸收系数不随 波长而变(严格说来是随波长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这 种吸收就称为一般吸收。 选择吸收: 选择吸收:有些媒质,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吸收系数随波 长而变,这种吸收就称为选择吸收。 例:
6 第六次课、光的色散_吸收和散射
内容
一、色散的定义和观察 二、色散率 三、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 四、光的吸收 五、光的散射
1
一、色散的定义和观察
1、色散的定义
介质中的折射率 ( 或光速 ) 随光波波长 ( 或频率 ) 变化的现
象叫光的色散现象。 由理论分析,光的色散可以通过介质折射率的频率特性 描述:n=n(ω)
25
米氏(Mie)散射的主要特点
④、当散射粒子的线度与光波长相近时,散射光强度对于
光矢量振动平面的对称性被破坏,随着悬浮微粒线度的增
大,沿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强将大于逆入射光方向的散射 光强。 当微粒线度约为1/4波长时,散射光强角分布如图 (a)所示,此 时I(θ)在θ=0和θ=π处的差别尚不很明显。
26
当微粒线度继续增大时,如图 (b) 所示,在 θ=0 方向的 散射光强明显占优势,并产生一系列次极大值
27
10
1、朗伯(Lambert)光吸收定律
dI Kdl I
K为吸收系数,负号表示光强减少。
I=I0e-Kl
I0是l=0处的光强
朗伯定律或吸收定律。 实验证明,朗伯定律是相当精确的,并且也符合金属介质的 吸收规律。
11
吸收系数K愈大,光波吸收得愈强烈;
当l=1/K=le时,光强减少为原来的 1/e,称le为该介质对光的透
21
2、光散射的分类
亭达尔-瑞利散射
微粒线度 < λ/10
弹性散射:
米氏(Mie)散射
散射光波矢 k 变化, 微粒线度 ≥ λ 而波长不变。
光散射
分子散射
由微粒的密度起伏、取 向起伏、浓度起伏引起 非弹性散射: 散射光波矢 k 与波 长均发生变化。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光通过物质,其传播情况发生变化,有两个方面:一、光强随光深入物质而减弱:光能或被物质吸收,或向各个方向散射所造成。
二、物质中光的传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且随频率变化,光的色散。
这都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实质上是光和原子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的。
§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折射现象的解释一、电偶极子模型(理想模型)用一组简谐振子来代替实际物质的分子,每一振子可认为是一个电偶极子,由两个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带电粒子组成,电偶极子之间有准弹性力作用,能作简谐振动。
两种振子:原子内部电荷的运动(电子振子):核假定不参加运动,准弹力的中心 分子或原子电荷的振动和整个分子的转动(分子振子): 质量较大的一个粒子可认为不参加运动 经典解释模型:P电偶极子,向外辐射电磁波t A Z eZ P cos :Z 离开原点的距离电动力学证明,电偶极子辐射电磁波矢 )(cos sin 4220c R t R e eA EcEH 0R :观察点与偶极子的距离201E cEH H E S 22242202sin 321CR A e E c I S o由上面式子,光在半径为R 的球面上各点的位相相等(球面波)落后原点CR 。
但振幅则随 角度,即波的强度I (能流密度)在同一波面上。
分布不均匀,见图I ,2最大(赤道面上)在两极即偶极子轴线方向上0 ,0 I Q 。
二、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初步解释原子、分子:cm 810 光波长:cm 510在固或液物中,可认为在一个光波长范围,分子的排列非常有规律,非常密集,或可以认为是连续的。
总说明:光通过物质,各分子将依次按入射光到达该分子时的位相作受迫振动,在一分了的不同部分,入射光的位相差忽略不计。
各分子受迫振动,依次发出电磁波,所有这些次波保持一定位相关系(同惠一原理中次波)说明1:各向同性均匀物质中的直线传播所有分子振子在各方向有相同的图有频率,分子受迫振动发出次级电磁波将与入射光波迭加,从而改变合成波位相,改变了它的传播速度(位相速度)说明2:反射与折射电射与折射是由于两种介质界面上分子性质的不连续性所引起,用同样模型可解释。
光的吸收、散射、色散
特性(频率、波长、振动方向等),按照自己的传播
方向继续前进。
叠加原理也是介质对光波的线性响应的一种反映。
2.1 两个同频率、同振动方向单色光波的叠加和干涉 一、代数加法: 设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 分别发自光源S1和S2,在空间某点P相遇,P到S1和 S2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 则两光波各自在P点产生的光振动可以写为
I1 I 2 2 I1 I 2 cos
I E E I1 I 2 2 I1 I 2 cos
式中
I1 a , I 2 a2
2 1
2
2 1
讨论
在P点叠加的合振动的光强I取决于两光波在叠加点的相位差。
对于I1 I 2 I 0
2m
(λ=0.72μm)为紫光波长(λ=0.4μm)的1.8倍, 因此紫光散射强度约
为红光的 (1.8)4≈10 倍。所以,太阳散射光在大气层内层,蓝色 的成分比红色多,使天空呈蔚蓝色。另外,为什么正午的太阳
基本上呈白色,而旭日和夕阳却呈红色 ? 正午太阳直射,穿过
大气层厚度最小,阳光中被散射掉的短波成分不太多,因此垂 直透过大气层后的太阳光基本上呈白色或略带黄橙色。早晚的
E1 a1 exp[i (kr1 t )] E2 a2 exp[i (kr2 t )]
两列波交叠区域任意一点p的合振动?
根据叠加原理,P点的合振动为
E E1 E2 a1 exp[i (1 t )] a2 exp[i (2 t )]
式中 1 kr1 ,
光强为
2 kr2
I E E a1 exp[i (1 t )] a2 exp[i (2 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
分类: 非线性 拉曼散射 自 受发 激拉 拉曼 曼散 散射 射 布里渊散射
规律: II0e(a s)l I0e l
a :
衰减系数
s :
散射系数
a
10
一、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
光学性质的不均匀: (1)均匀物质中散布着折射率与它不同的大量微粒 (2)物质本身的组成部分(粒子)不规律的聚集 例:尘埃、烟、雾、悬浮液、乳状液、毛玻璃等。
第六章 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
a
1
主要内容
6.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折射现象的解释 6.2 光的吸收 6.3 光的散射 6.4 光的色散 6.5 色散的经典理论
a
2
6.1 电偶极辐射对反射、折射现象的解释
1、电偶极子模型(理想模型) 用一组简谐振子来代替实际物质的分子,每一振子可 认为是一个电偶极子,由两个电量相等,符号相反的 带电粒子组成,电偶极子之间有准弹性力作用,能作 简谐振动。
两种振子:
电子振子:核假定不参加运动,准弹力的中心。
分子振子:质量较大的一个粒子可认为不参加运动
a
3
电偶极子模型
SI1 ocE230e222 A C 224 Rsi2n
a
4
2、电偶极辐射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初步解释
解释1:各向同性均匀物质中的直线传播 解释2:反射与折射 解释3:布儒斯特定律
a
5
6.2 光的吸收
光的部分能量被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吸取后转化为 热能,从而使光的强度随着穿进物质的深度而减小的现象 ,称为光的吸收(absorption)。
a
7
dI I
adx
I I0
dII a
l
ax
0
I I0eal
称为布格定律(Bouguer law)或朗伯定律。该定律是布格( P.Bouguer,1698—1758)在1729年发现的,后来朗伯( mbert,1728—1777)在1760年又重新作了表述。
a
17
2、正交棱镜观察法
——显示色散最清楚的方法a源自183、正常色散与反常色散
(1). 正常色散: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的色散。
• 柯西方程:
bc na
2 4
• 经验公式,a、b、c为常数。
一般:
nab,dn2b.
2 d 3
• 色散曲线的特点:
①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
②波长越短, 越大dn,角色散率也越大;
五、散射光强度
散射光强度相对入射光传播方向是对称的,对于垂直于入射光束的 方向也是对称的。
入射光为自然光,则在C(在XOZ平面内)方向观察
IIyIzI0(1co 2s )
其中:
I y I0 IZ aI0co2s
15
六、分子散射
定义:由于物质分子密度的涨落而引起的散射叫分子散射。
晴朗的天空呈浅蓝色 清晨日出或傍晚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白昼的天空是亮的
稀溶液中,有
比尔定律 I I0eAcl
a
8
二、吸 收 光 谱
• 连续光谱通过选择吸收的介质后,用用光计可看出, 某些线段或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吸收光谱。 下图为钠蒸汽的吸收光谱
a
9
6.3 光的散射
定义:当光通过光学性质不均匀的物质时,从侧向都可以看 到光的现象叫光的散射。
线性米 瑞氏 利散 散射 射: :线 线度 度ll
a
16
6.4 光的色散
1、色散的特点:
(1)可用角色散率 Dd表示d.
(2)棱镜折射而成的色散光谱是非匀排的
(3)光栅产生的衍射光谱是匀排的。
(4)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波长区的角色散率有不同的值:
如棱镜的角色散率为
2sin A
D
2
dn
1 n2 sin2 A d
2
要研究色散,重要的是找 的函数形式
d在n 各波长区的值,或者找出n=f(λ) d
1
nM 2
N
N
2M122 8M324
a b c
2 4 a
即柯希公式
21
3.应用:红光散射弱、穿透力强 (信号旗、信号灯) →红外线(遥感等)
a
13
四、散射光的偏振
各向同性介质: 入射光为自然光
各向异性介质: 入射光为线偏振光
从正侧面:平面偏振光 从斜侧(侧C):部分偏振光
X 轴:自然光
a
侧向:部分偏振光 偏振度: P I y I x
Iy Ix
退偏振度: 1p 14
衍射:因个别的不均匀区域(孔、缝、小障碍等)所形成 的,不均匀区域范围大小≈。
散射:大量排列不规则的非均匀小“区域”的集合所形成 的,非均匀小区域的线度<。
a
12
三、瑞利散射
1.瑞利散射: l的微 粒对入射光的散射现象。 2.瑞利定律:散射光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即: I f ()4
为f (光)源中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函数
a
20
6 .5、色散的经典理论
由洛伦兹的经典电子论,得到电磁场频与介电常数的关系,由此
得到与折射率的关系,解决了麦克斯韦理论的最初困难,阐明了色散
现象。
设 不 是r 恒量,而是随着频率变化,那么仍可由麦氏
关系来推得色散方程 n f ()
n r
利用电偶极子模型 P X 0 E
r
1
x
1
P
0 E
最后可得到
一般吸收:吸收很少,并且在某一给定波段内 几乎是不变的;——可见光(石英)
选择吸收:吸收很多,并且随波长而剧烈地变 化。——红外光(3.5~5.0µm) (石英) 任一物质对光的吸收都由这两种吸收组成。
a
6
一、朗 伯 定 律
光通过物质时,光波中振动着的电矢量,将使物质中 的带电粒子作受迫振动,光的部分能量将用来提供这种受 迫振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些带电粒子如果与其它原子或分 子发生碰撞,振动能量就会转变为平动动能,从而使分子 热运动能量增加,物体发热。
d
③在波长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折射率越大,
也越大dn ; d
④不同物质的色散曲线没有简单的相似a 关系.
19
(2). 反常色散: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小的色散. 孔脱定律:反常色散总是与光的吸收有密切联系。 “反常”色散实际上也是很普遍的,“反常”并不反常,“反常”色 散和 “正常”色散仅是历史上的名词。
特征:
杂质微粒的线度小于光波长,相互间距大于波长,排列毫无规则, 在光照下的振动无固定位相关系,任何点可看到它们发出次波的 迭加,不相消,形成散射光。
a
11
二、散射和反射,漫射和衍射的区别
1.散射与直射、反射及折射的区别:“次波”发射中心排列 的不同,散射时无规则,而后者有规则。 2.散射与漫反射的区别:次波中心的排列仍有某些不同的方 向性 3.散射与衍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