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胶体化学(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溶胶的聚沉

等电态 临界电位:溶胶开始明显聚沉时的电位 (20~30mV) 聚沉值:一定时间内,能使溶胶发生聚沉的电解质 的最低浓度。用每升溶胶中所加电解质的毫摩尔数
二、胶体化学的定义
胶体:
指的是高度分散的分散体(质点大小在
1nm~100 nm)。
胶体化学:
是研究胶体体系的化学。
二、胶体化学的定义
举例:泥土分散在水中 (1)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 (2)胶体 (3)悬浮体(粗分散体系)
胶体是物质存在 的一种特殊状态,而不是一 种特殊的物质
二、胶体化学的定义
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
胶核
吸附层离子 胶粒 胶团
扩散层离子
动电现象
1. 沉降电位 由于带电固体粒 子或液滴在分散介质 中沉降则在流体的表 面和底层间产生电位 差 (电泳现象的逆现象)
动电现象
1. 沉降电位(电泳现 象的逆现象) 2. 流动电位(电渗现 象的逆现象) 加压使液体流 过相对静止的固体 (如毛细管)所产 生电位差。
AgI溶胶
丁达尔(Tyndall)现象解释
散射
光线绕过离子 前进,并从该粒 子向各个方向传 播。
散射 反射或折射
丁达尔(Tyndall)现象解释
散射
反射或折射
丁达尔(Tyndall)现象解释

可见光400~800nm(0.4~0.8m),
溶胶粒子, 0.001~0.1m 悬浮体,0.1~10m

浮石、泡沫塑料 沸石、珍珠、某些宝石 某些合金、有色玻璃 混合气体 雾 烟、尘

分散体系按质点大小分类
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
<10-9m 10-7m~10-9m > 10-7m
胶体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亲和力分类
(1)憎液胶体(lyophobic sol):简称溶胶 由难溶物质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分散相与分
称为溶剂化。
例如:氯化钠在溶液中,结构单元就是水化
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即氯化
钠被水溶剂化。
一个极性溶剂分子有带部分正电荷的正端和带部 分负电荷的负端,如R-O-H。正离子与溶剂的负端, 负离子与溶剂的正端互相吸引,称为离子—偶极作用, 也称为离子偶极健。离子—偶极作用是溶剂化的本质, 一个离子可形成多个离子—偶极健,结果离子被溶剂 化,在溶剂包围中。 质子溶剂的溶剂化作用除了离子—偶极健外,往 往还有氢键的作用。
(1)反离子受到定势离子的静电 引力而趋向整齐排列; (2)反离子由于本身的热运动而 趋向于在体系中均匀分布
反离子以 扩散方式 排列
随定势离子和胶体粒子一起运动
随分散介质一起运动
扩散层离子
吸附层离子
滑动面
与吸附层中定势离子与 反离子数目有关
扩散双电层理论要点
1、双电层由定势离子和反离子构成,前者沿 固体表面分布,后者采取扩散的方式分布; 2、按对固体的关系,双电层离子可沿滑动面
1、溶胶的稳定性 动力稳定性与聚结稳定性 2、动力稳定性



用来衡量溶胶在重力场作用下分散相是否 容易下沉的性质。 在重力场下,如果分散相下沉速度小到可 以忽略,则这种溶胶具有动力稳定性。 是否具有动力稳定性取决与布郎运动与下沉 运动
下沉运动

Stokes公式
2 r 0 g u 9
乳光现象利用—超显微镜设计
普通高倍显微镜: 大于300nm粒子 超显微镜: 10 ~300nm 看到的是散射光点。 看 到 的 物 象 为 散 射 光 点
2 溶胶的运动性质—布朗运动
2 溶胶的运动性质—布朗运动
微观解释:固体粒子处在液体分子包围之 中,由于液体分子一直处于不停的、无序 的热运动状态,因而不断地撞击着固体粒 子。如果固体粒子较小,在某一瞬间,固 体粒子各个方向所受力不能相互抵消,就 会向某一方向运动,在某一瞬间又向另一
3、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
碘化钾加到过量的硝酸银中制备的胶体,加电后 分散相移向负极; 碘化银带正电 硝酸银加到过量的碘化钾中制备的胶体,加电后 分散相移向正极。 碘化银带负电
3、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渗
分散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正极或
负极移动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2) 电

电渗仪中:碘化钾加到过量的硝酸银中制 备的胶体,加电后分散介质移向正极; 电泳仪中:碘化钾加到过量的硝酸银中制 备的胶体,加电后分散相移向负极;
散介质之间亲和力较弱,有明显的相界面,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如粘土在水中形成的溶胶。
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亲和力分类
(2)亲液胶体(lyophilic sol):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之间有很好的亲和力和很强的溶剂化作 用,如高分子化合物溶液,虽然是分子分散的真溶液,但其分 子大小已经达到胶体范围,因此具有胶体的一些特性(例如扩 散慢、不透过半透膜、有丁铎尔效应等)。 只有典型的憎液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特性,因此, 本章以溶胶作重点来讨论胶体的共同性质。
粒子越小、温度越高、 介质粘度越低,布朗 运动越剧烈。
η——介质的粘度; r——粒子的半径;
NA——阿伏加德罗(Avogadro)常数。
布朗运动的作用

克服由于重力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利于
动力稳定性

增加碰撞机会,不利于聚结稳定性
3、溶胶的电学性质—电泳

胶体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正极或负极
移动、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第四章
第二章 岩心分析
源自文库
胶体化学
第一节 岩心分析概述
第二节 岩心分析技术及应用
2013年5月30日 第三节 岩心分析技术应用展望
前言


一、分散体系
二、胶体化学的定义

三、胶体化学研究的体系
四、胶体化学解决的问题
一、分散体系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 种物质中形成的体系。 举例:奶油,油漆 分散相、分散介质 分类:按聚集状态分类 按分散相质点大小分类
2、凝聚法

使分子或离子聚结成胶体粒子并分散在分散介
质中.

(1) 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利用水解、复分解、 氧化反应,生成不溶或 难溶的物质。
更换溶剂法 在蒸馏水中滴入松 电 香乙醇溶液 弧 法

2、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水解反应
FeCl3 3H2O FeO H3 3HCl
1 、胶体分散体系的特征 (1) 多相; (2)大表面的体系; (3)高表面能; (4)热力学不稳定。
直径为10nm的球形质点, 质点总体积1cm3, 其面积为600m2。
三、胶体化学研究的分散体系

2 聚合物溶液
(1)真溶液
(2)均相体系
(3)热力学稳定
四、胶体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胶体体系的稳定与破坏
3 2 2 2 2 2 2 1 2 1 2
散射光强 度I与入射 光波长λ成 反比
n1,n2——分散介质和分散相的折光率 C——单位体积中的胶体粒子数 V——单个粒子的体积
乳光现象的解释
(1)红光波长大,散射作用弱,光线主 要通过溶胶;
(2)蓝光波长小,散射作用强,光线通
过溶胶少。 (思考:蓝天碧水?)
丁达尔(Tyndall)现象解释
(1)可见光照射溶胶,发生散射,所以
即使从侧面可以观察到光的行进;
(2)可见光照射悬浮体,发生反射,凭
借反射光线,可以看到悬浮体粒子。
乳光现象的解释

雷利(Rayleigh)定律
24 CV n n I0 I 4 n 2n

复分解沉淀反应
AgNO3 KI AgI KNO3
2、凝聚法
还原反应:某些贵金属的溶胶可用还原反应制得。
2H2AuCl4(稀溶液) + 3HCHO(少量) + 8KOH →
2Au(溶胶)+ 3HCOOH +8KCl + 5H2O
氧化-还原反应:如硫溶胶的制备。
2H2S + SO2 = 2H2O + 3S(溶胶) Na2S2O3 + 2HCl = 2NaCl + H2O + SO2 + S(溶胶)
方向运动,因此,造成粒子的无规则运动。
当粒子直径大于5m时,就没有布朗运动 了,因为这时粒子周围受到的撞击力相互
抵消。
爱因斯坦 (Einstein)方程

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

温度 粒子大小 介质粘度
X
RT t N A 3r
X——粒子的平均位移; t——观察平均位移时每次相隔的时间; T——热力学温度;
溶胶的净化
溶胶的净化:通过化学凝聚法制备的溶胶,往往含有过量
的电解质,影响溶胶的稳定性,需要用透析方法除去过量
的电解质。
溶胶的透析装置
三、溶胶的性质

1 光学性质 2 运动性质 3 电学性质
溶胶的性质是溶胶的特征, 可以提供判断溶胶的方法。
1 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
1、光学现象——乳光现象
2
u——粒子下沉速度; r——粒子半径; ρ,ρ0——分散相、分散介质密度; η——分散介质粘度; g——重力加速度。
影响动力稳定性的因素
X RT t N A 3r
2 r 0 g u 9
2
①粒子大小:r越小,下沉速度越小,布朗 运动越剧烈,动力稳定性越好; ②温度:温度越高,动力稳定性越好; ③密度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密度差越大, 动力稳定性越不好。 粒子大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分子 上是平方项)。
体中,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0.001 ~ 0.1 m(1 ~ 100nm)之间。
二、溶胶的制备
1、分散法 2、凝聚法
溶液 高分散体系 粗分散体系
凝聚 分散
胶体
1、分散法
(1) 粉碎
用研钵、球磨机或胶体磨 (2)稳定剂
表面活性剂或电解质
如:研磨过的TiO2在稀的肥皂溶液
溶剂化 的本质
溶胶稳定原因

动力稳定性:溶胶粒子小
聚结稳定性:溶胶粒子带电以及扩散双 电层的溶剂化

溶胶动力稳定性与聚结稳定性的关系
3、溶胶的聚沉
定义:溶胶由于失去聚结稳定性,进而失去动力
稳定性的整个过程叫聚沉。
(1)电解质聚沉作用

聚沉过程:高价反离子的作用
与吸附层中定势离子与 反离子数目有关
2、聚结稳定性

用来衡量分散相是否容易粘结的性质 若分散相的粘结速度小到可以忽略,则
具有聚结稳定性

取决粒子间的吸引力、排斥力和布朗运

影响聚结稳定性的因素


温度:布朗运动 溶胶粒子大小: 布朗运动 电位 扩散双电层的溶 剂化
对溶胶的聚结稳 定性起主要作用
溶剂化——概念
在溶液中,溶质被溶剂分子包围的现象
一、分散体系
按分散相和分散介质聚集状态分类:
分散相 分散介质 液 名 称 实 例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液溶胶 (sol)
固溶胶 (solid sol) 气溶胶 (aerosol)
泡沫(如灭火泡沫、充气钻井液) 乳状液(牛奶、石油、O/W,W/O乳化钻井液) 悬浮体、溶胶(如油漆、水基钻井液)
分为吸附层离子和扩散层两部分,使固体表
面与分散介质之间有电位差。即电位
(Zeta-电位)。
一切电动现象与动电现象都是由于电位的存 在而产生。
AgI
m
nAg n x NO

x 3

xNO
3

溶胶的胶团式

{[(AgI)mnAg+(n-x)NO3-]x+x NO3-}
3、溶胶的电学性质

电泳现象和电渗现象说明: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带有相反的电荷。

电动现象: 加电后发生的分散相或分散介质的
定向移动现象。
四、扩散双电层理论与溶胶结构

扩散双电层的形成 法扬司法则:
碘化钾加到过量的硝酸银中制 备出胶粒带正电的溶胶 NO3-,反离子
Ag+,优先吸附的离子,又称定势离子
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举例: 硫磺在乙醇、水中。 溶液 硫磺水溶胶
二、胶体化学的定义

典型的胶体举例
(1)墨水(溶胶) (2)金溶胶 (Faraday制得1858年金溶胶,到 1920年发生沉淀) (3)乳状液
三、胶体化学研究的分散体系

1 胶体分散体系
2 聚合物溶液

三、胶体化学研究的分散体系
(1)溶胶 (2)乳状液 2 聚合物溶液的性质

本章主要内容

1 溶胶


2 乳状液
3 泡沫 4 聚合物溶液
第一节 溶 胶

一、溶胶的定义
二、溶胶的制备
三、溶胶的性质
四、扩散双电层理论与溶胶结构


五、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六、溶胶的胶凝与触变作用
一、溶胶的定义
溶解度极小的固体高度分散在液
定势离子
反离子
电位测定

K
单位距离电位差下胶粒的移动速 度,电泳淌度,m2.V-1.s-1

U
分散介质粘度,Pa.s 常数,胶粒球形,取1.5;片型、 棒型为1.0
电学性质
电泳:颗粒运动 电动现象 电学性质 动电现象 流动电位:介质运动 沉降电位:颗粒运动
电渗:介质运动
五、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