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如何判断比喻句
如何判断比喻句现在孩子们接触到了许多句式、表义都很复杂的句子。
这些句子都带有“像”、“仿佛”等比喻词,比如“她脸色苍白,胃里像海浪一样翻个不停”等等。
那他们究竟是不是比喻句呢?孩子们经常为这个问题而苦恼。
我整理了一些关于比喻句的资料,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清楚的概念。
一、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仿佛”等。
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喻——有比喻词)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没有比喻词)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二、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1)表示比较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不是比喻句。
(2)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4)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怎样判断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
比喻句语言的优美,并非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是作者美的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是美好心灵美好情愫的彰显。
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样,同学们很容易与几种句式混淆。
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以下几种辨别比喻句的方法:1、缩句法。
比喻句一般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这种简单的比喻句好找。
请大家看这个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体是“山”,喻体是“老人、巨象、骆驼”,喻词是“像”。
但是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
“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可以缩写成“水池闪耀光辉,好像是宝石。
”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2、换词法。
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与含有“是、变成、成为”的句子容易混淆。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
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
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我们把“是”换成“像”,变成“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句意没变,就是比喻句。
又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
”换成“他像救死扶伤的医生。
”句意改变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3、添加法。
当句中只缺少喻词时,我们添加上喻词,就可以辨析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了。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加上喻词“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这样,就可以确定此句为比喻句了。
4、删词法。
比喻句中的喻词是不能删掉的,非比喻句的喻词却可以删掉。
如“气垫船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
”删掉“好像”,变成“气垫船离弦的箭一样飞驰。
”不通,是比喻句。
反之,“那个人好像是他的妈妈。
” 删掉“好像”,变成“那个人是他的妈妈。
”通,则不是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1.明喻。
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2.暗喻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3.借喻。
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
二、非比喻句的五种“像”字句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一)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一)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比喻句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两种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某个概念。
然而,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能并不容易。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判断比喻句并理解其含义。
1. 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比喻句通常会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他是一个铁人”,其中”他”和”铁人”是两个不同的对象。
如果句子中存在这样的对比,很有可能它是一个比喻句。
2. 使用“是”或“像”•比喻句通常会使用”是”或”像”等词语来连接两个不同的事物,例如”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
如果句子中出现这样的词语,那么很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3. 对象具有非文字性质•比喻句通常会将一个具体的、非文字性质的对象作为比喻的对象,例如”他心如止水”中的”心”和”止水”。
如果句子中的对象不是文字性质的,那么很有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4. 意义超出字面意思•比喻句通常会给出一个字面上的描述,但其实真正的意义往往超出了字面意思,例如”他是一颗明珠”中的”明珠”并非真正的珠宝,而是形容他的价值。
如果句子的意义超出了字面意思,那么很可能这是一个比喻句。
5. 上下文推断•有时候,比喻句可能并不明显,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断。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句子与前后文进行联系,从而判断是否为比喻句。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通过上下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断出”笑容”并非真的像阳光一样,这是一个比喻句。
6. 借助工具•在判断比喻句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例如,可以使用在线词典或辞典来查找生词的释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比喻意味。
综上所述,判断比喻句并理解其中的含义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使用”是”或”像”等词语、注意对象的非文字性质、理解超出字面意思以及借助上下文推断和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比喻句并深入理解其含义。
怎样判断比喻句精编版
⋯⋯⋯⋯⋯⋯⋯⋯⋯⋯⋯⋯⋯⋯⋯⋯⋯⋯⋯⋯⋯⋯⋯最新料介绍⋯⋯⋯⋯⋯⋯⋯⋯⋯⋯⋯⋯⋯⋯⋯⋯⋯⋯⋯如何判断比喻句有同学以为凡是带有“像”、“似”、“忧如”这种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见解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忧如”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一定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要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 ,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 ,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
比方:“一片片彩霞,倒映在清亮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彩霞”,喻体是“鸡冠花”,固然这是两种不一样的事物,但它们有相像的地方:颜色同样,都是红色;形状也相像。
联系彩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假如样子相像,“似”就是连结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忧如是大火球。
句子中“忧如”就是连结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可以将“像”、“似”、“忧如”这种词作为主要依照,主要应剖析句子中能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实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比如:“天河”显得很清楚,忧如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固然有“忧如”,但不是比喻句,由于缺乏喻体,“忧如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详细描绘“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比喻,平常的讲就是打比方。
即用详细的、形象的、熟习的事物去说明描绘不一样质的、高深的、生分的事物。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令人简单理解,能变抽象为详细,高深为浅易,还可以令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有的学生以为凡是带有“像”“似”“忧如”这种词的句子就必定都是比喻句,其实,这种见解是不全面的,或许说是不正确的。
判断比喻句的口诀
判断比喻句的口诀
比喻句说得夸张,像极了画家的笔触,用来比较一个人或事,更能让人记忆深刻。
但是,要辨别比喻句和其他修辞手法,也需要一些技巧。
下面是判断比喻句的口诀:
一般还是跟A(被比较物)比,
好像,就像,仿佛等词不离,
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
比喻句通常是明显的将一个事物或人物比拟成另一个事物或人物,从而突出其某种特征或特点。
比如,像狗一样忠诚,就是将人的忠诚度比喻成狗的忠诚度,以突出其忠诚的特点。
但是,有些情况下也需要注意,比如有的比喻句不是以“像”、“仿佛”等词语来说明被比较物,但仍然可以看出是在比较某种特征。
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还需注意上下文和语境的综合分析。
以上是判断比喻句的口诀,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 1 -。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
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1. 比较: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首先要看是否有进行比较的元素。
2. 直观感受:比喻句往往会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像是用画面、声音、味道或感触来形容某个事物,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能够产生直观感受。
3. 非常规表述:比喻句常常使用一种非常规的表述方式,即用某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不相关的事物,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非常规表述的特点。
4. 具体形象:比喻句通常使用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某种意义,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看是否使用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以及是否能够形成鲜明的图像。
5. 情感传达:比喻句常常通过表达某种情感来传达某种意义,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有情感的色彩。
6. 反义词语:比喻句常常使用反义词语来进行对比,以增强比喻的效果,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反义词语。
7. 衍生意义:比喻句往往会有一种衍生的意义,即从一个事物的特点或特征来推导出另一个事物的意义,因此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思考是否有衍生意义的存在。
8. 转化观念:比喻句常常会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从而引发一种转化观念,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有转化观念的存在。
9. 隐喻:比喻句通常会使用隐喻的方式来传达某种意义,即通过暗示或间接表达来引发读者的思考,所以在判断比喻句时要注意是否有使用隐喻的手法。
10. 符合逻辑:在判断比喻句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即比喻句所使用的事物是否与所要表达的意义相符合。
以上是判断比喻句的简单方法的详细描述,通过观察比较、直观感受、非常规表述、具体形象、情感传达、反义词语、衍生意义、转化观念、隐喻和符合逻辑这十个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比喻句的特点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来传达某种意义,常常使用非常规的表述方式,以及使用具体的形象、情感传达、反义词语、衍生意义等手法来增强比喻的效果。
在判断比喻句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的判断方法,并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来进行判断,以确保理解和使用比喻句的准确性。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怎样辨别比喻句
怎样辨别比喻句
辨别比喻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比喻句通常使用“像、如同、好比、似”等词语进行表达,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或相同属性。
例如:
他的眼睛像两颗明星。
(比较眼睛和明星的闪耀亮丽)
她的歌声如同清泉般悠扬。
(比较歌声和清泉的清澈流畅)
2. 比喻句中的“喻体”(被比喻的对象)和“喻典”(用来比
喻的对象)之间存在相似的联系,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理解。
例如:
这部小说是一片“暖阳”,让人心情舒畅。
(喻体为小说,喻典为暖阳,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小说给读者带来了温暖的感受)
他的笑容像一朵鲜花在春风中舒展开来。
(喻体为笑容,喻典为鲜花,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笑容和鲜花都代表着美好和愉悦)
3. 比喻句有时候使用隐喻的方式进行表达,需要运用联想和想
象力来理解。
例如:
她是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
(隐喻表达她的才华和光芒)
他是沉默的湖面,深不可测。
(隐喻表达他内心深沉)
总之,辨别比喻句需要运用语感和理解力来理解其所表达的意思。
读比喻句的方法
读比喻句的方法
1. 哎呀呀,读比喻句你得先找到那把“钥匙”呀!就像“平静的湖面像一面大镜子”,你得看到“湖面”和“镜子”之间的相似之处呀,这多有趣呀!
2. 嘿,读比喻句要学会感受呀!比如说“妹妹的脸红得像苹果”,你得真的去体会那种红彤彤的感觉呀,难道不是吗?
3. 哇哦,读比喻句可不能马虎呢!比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你要在心里描绘出月亮和小船的样子,这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妙呀!
4. 呀,读比喻句的时候要想想啊!像“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你得感受那眼睛的明亮呀,多有意思呀!
5. 嘿呀,读比喻句要用心去品呀!好比“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你就得琢磨琢磨耳朵和扇子的相像之处呀,这不是很好玩嘛!
6. 哇,读比喻句要深入进去呀!就像“落叶像蝴蝶一样飞舞”,你得想象落叶怎么像蝴蝶那般轻盈地飞呀,多神奇呀!
我觉得呀,掌握这些方法去读比喻句,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奇妙的门,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精彩呢!。
如何去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呢
如何去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呢如何去识别比喻句和拟人句呢比喻与拟人这两种修辞格,在文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们的使用往往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渲染文章的表达感情氛围,达到妙笔生辉的效果。
那么如何去识别比喻和拟人句呢?现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比喻句通常是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去写,识别的重点应当体现在比上,即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所抓住的共同点是两事物间的相似点,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即明喻、暗喻和借喻。
同时出现明喻是说甲事物像乙事物,通常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其典型的标志是出现代表性的比喻词像。
如,《桂林山水》中的比喻句极多,像老人,像巨象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它们分别把山比作老人、巨象屏障、竹笋再如,《索溪峪的野》中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把索溪比作野孩子。
当然,比喻还有其它表示形式,如,宛如似的。
犹如等都是明喻的表示形式。
明喻的典型特征是能把比喻句改写成像的形式进行表述。
如,《第一场雪》中的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可以改写成雪末儿像玉屑似的随风飘扬。
暗喻是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乙事物,典型的表达形式是甲是乙。
如,产党是太阳。
其它标志形式有变成,化成构成了等。
如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
(《第一场雪》)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来把甲事物替代。
通常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第一场雪》)直接用银条儿、棉被来替代雪。
抓住了事物间的相似点进行表述。
而拟人句是把某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富有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
重点是抓住事物间的相关点,如,它尤其爱跟山哥哥闹着玩:一会儿牵着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索溪峪的野》)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凡卡》)再如,小河一路欢笑,一路歌小树招手,乐呵呵。
都是拟人句式。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如何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其他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做比较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在教学中,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例,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一、比喻的概念与特点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比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来达到表达的目的。
比喻的特点是:简洁、形象、生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二、利用图画与图片帮助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图画与图片来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
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画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比喻表达。
通过观察和分析图画中的事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比喻的含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通过故事与情境演示比喻故事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的含义。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富有比喻的故事,通过情节展开,激发学生对比喻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比喻的含义。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到比喻所表达的含义。
四、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句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课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比喻句子。
通过分析比喻句子的语言特点和比较对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比喻手法的运用。
教师还可以辅以一些适当的解释和例子,加深学生对比喻的理解。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比喻为了提高学生对比喻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适合运用比喻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比喻的创作。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要求他们运用比喻手法进行写作。
通过实际的写作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喻表达。
六、巩固与检测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与检测来巩固学生对比喻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材料,并要求学生在其中找出比喻的句子。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比喻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如何判断比喻句
如何判断比喻句如何判断比喻句现在孩子们接触到了许多句式、表义都很复杂的句子。
这些句子都带有“像”、“仿佛”等比喻词,比如“她脸色苍白,胃里像海浪一样翻个不停”等等。
那他们究竟是不是比喻句呢?孩子们经常为这个问题而苦恼。
我整理了一些关于比喻句的资料,希望能给孩子们一个清楚的概念。
一、什么是比喻句?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仿佛”等。
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喻——有比喻词)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暗喻——没有比喻词)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二、哪些句子不是比喻句?(1)表示比较1.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2.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不是比喻句。
(2)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4)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如何判断比喻句
2、换词法。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 。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 3、添加法。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发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高个儿”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三、表示猜测 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 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比喻句呢? 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份
怎样判断比喻句?一:误区: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喻体,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二:什么是比喻句?本体比喻词喻体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和暗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1.“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常常以“甲像乙”的格式出现,“明喻”比喻关系明显,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有“像”“好像”“似的”“像……一样”等,这样的比喻句比较容易判断。
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把“”比作“”)再如,露似真珠月似弓。
2.暗喻即暗暗的打比方,“暗喻”比喻关系含蓄而不太明显,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一般用“是”“成为”“变成”等,而不是“像”、“好像”之类的比较明显的比喻词,因此不细心去想,就不容易判断出是比喻句。
如,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再如,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三、认识比喻句的构成1.定义2.将作比较的两种事物是否不同类。
比喻句必须具有两种事物作对比,即必须有本体、喻体。
但是,光具有两种事物还不能算是比喻,还必须看本体和喻体是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
如果是不同类的事物,那这个句子就是比喻句;如果不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作比较,那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喻句;不要把句中带有“像”“似”等词语的句子都当做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一)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
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
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比喻,通俗的讲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不同质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有的学生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一定都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或者说是不正确的。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怎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难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判断的方法: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相关例子: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一个*格粗犷骠悍的山野大汉。
3、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4、美丽的*虹就像一座七*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小巧,娇嫩,好像是一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弯弯的月亮像1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7、几次渗地雨下过,玉米苗像气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纱帐又出现了。
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割一样9、田垄里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首苦盼着下雨。
10、她那张皱纹纵横的脸,舒展得像绸缎一般,光闪闪的。
11、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
”12、菜园里,韭菜吐芽,菠菜努嘴,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畦畦朝气勃勃。
13、雨中的桃林,没有尘埃,没有鸣噪,幽静得像是仙境。
14、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15、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6、恋爱就像智力竞赛,规则能够设置无数,但有1条却一向去不掉,那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高分总是被优先淘汰。
17、庄稼灰塌塌的全拧成了绳,地上一踩就冒起一股*。
18、西湖象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19、石榴的外表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它的皮是黄褐*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一层之后一层。
20、麦子长势差,稀稀拉拉,又细又蔫又黄,像*尾巴草一样短小干瘪。
21、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22、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的了!23、生长在剑叶心中的菠萝,从院子里的绿叶丛中好奇地探着头,张望着,窥探着来往的旅客。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常见修辞手法判断方法(共15类)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判断方法1.比喻的判断方法: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型的事物;②本体和比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性;③要有比喻词(注意:不一定有比喻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2.比拟的判断方法:①是否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②拟人句使所写“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借代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②看是否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4.夸张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有对客观事实的夸大或缩小;②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5.对偶的判断方法:①看结构是否相同、字数是否相等、意思是否相关或相反;②看音节是否匀称、音律是否具有和谐的美感。
6.排比的判断方法:①看内容是否紧密关联、结构是否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是否基本一致;②看是否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
7.设问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是无疑而问;②看问句后面是否带有回答;③看答案是否和问句相关。
8.反问的判断方法:①看问句后面是否有回答,如果没有,就是反问;②看问句是否表达的是强烈的肯定的意思。
1.比喻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怎样判断比喻句
怎样判断比喻句第一篇:怎样判断比喻句怎样判断比喻句?有同学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
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懂得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喻句就是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我们小学阶段重点要认识明喻。
在比喻句中一般称被比的事物为“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叫“比喻词”。
比如:“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句子的本体是“晚霞”,喻体是“鸡冠花”,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它们有相似的地方:颜色相同,都是红色;形状也相似。
联系晚霞和鸡冠花的词“像”就是比喻词。
又如:“燕山月似钩”,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弯钩,主要是样子相似,“似”就是连接本体“月”与喻体“钩”的比喻词。
再如:太阳仿佛是大火球。
句子中“仿佛”就是连接本体“太阳”与喻体“大火球”的比喻词。
可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将“像”、“似”、“仿佛”这类词作为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也就是要看句子中有没有用一种事物去比另一种事物,有没有两种事物在打比方,有的,是比喻句;没有的,不是比喻句。
例如:“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句子中虽然有“仿佛”,但不是比喻句,因为缺少喻体,“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是具体描写“天河”显得很清楚的程度的,它跟“天河”没有比喻关系。
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1.明喻。
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使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能够加深对比喻的理解,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
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仅仅“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能够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能够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
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能够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
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
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能够相互比喻。
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
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
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使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