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5.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5.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5.第⼆章中世纪⽂学第⼆章中世纪⽂学第⼀节概述⼀、中世纪⽂学的历史背景(⼀)中世纪的阶段划分: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公元476年起,⾄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命,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它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时期。

⼀般认为,公元5⾄11世纪是中世纪的初期,12⾄15世纪是它的中期,15⾄17世纪中叶是它的末期。

在欧洲⽂化和⽂学史上,中世纪⼀般指前两个时期,⽽后期⼀般称为⽂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的时代特点(1)开端标志:奴⾪制的终结和蛮族登上历史舞台①奴⾪制的终结奴⾪制的西罗马帝国,在奴⾪起义和北⽅外族⼊侵的打击下,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

这⼀年标志着奴⾪制在欧洲历史中画上了⼀个句号。

②蛮族(指⽇⽿曼⼈和斯拉夫⼈)登上历史舞台侵⼊西罗马帝国的外族,包括凯尔特⼈、⽇⽿曼⼈和斯拉夫⼈,但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是⽇⽿曼⼈。

⽇⽿曼⼈原来是些⽒族部落,正处于⽒族社会解体阶段。

他们在征服罗马各地以后,军事贵族和亲兵们分得⼤量⼟地,成为⼤地主阶级。

原来的奴⾪从新主⼈⼿中领得份地耕种,向主⼈缴纳赋税并服劳役。

从这些先前的奴⾪和⾪农以及贫困破产的⾃由民中,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的受压迫阶级——农奴。

因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曼⼈在帝国废墟上建⽴起来的那些王国,通过⼟地的⼤量集中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这⼀过程经过了⼏百年的时间。

在中世纪初期,各外族王国为了争夺⼟地不断发⽣战争,它们的疆域也不断发⽣变化。

中世纪的最初⼏个世纪就是处在这种混战的状况中。

(2)封建社会⽣产关系及其导致的新⽭盾封建社会的建⽴使原有⽣产关系发⽣了变化,农奴劳动代替了奴⾪劳动,农奴有了⼈⾝⾃由,可以占有部分⽣产⼯具和⽣活资料,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产⽔平⽐奴⾪社会有发很⼤提⾼。

整个社会⽣产⼒的了很⼤发展。

但农民仍担负着繁重的劳动以及名⽬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及徭役等杂活,所以封建主和农奴之间的⽭盾构成了欧洲中世纪社会的主要⽭盾。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中世纪的概况(一)中世纪的概念和文化1、概念:历史上的中世纪:公元476年-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封建制度逐渐形成,走向繁荣,最后走向衰落的历史,约1000多年。

文学上的中世纪:公元476年-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2、欧洲中世纪文化三个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蛮族文化(日耳曼、斯拉夫人)(二)中世纪教会与文化的关系1、中世纪教会对希罗文化的破坏破坏希腊化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封闭了雅典的学校。

敌视和破坏的态度,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中世纪教会对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教会的炼金术促进了化学和农业技术,教会内也有些科学家的诞生。

如哥白尼、伽利略、鲁诺。

教会的经院派派哲学,尊理性,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中理性的产生。

宗教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产生宗教文学、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宗教建筑等,如巴黎圣母院(三)中世纪文学概况:教会文学英雄史诗四种主要类型骑士文学城市文学民间歌谣和传说二、教会文学(一)《圣经》《旧约》“希伯来人与上帝之约”,民间流传的神话、历史法律、情歌等,犹太教经典。

《新约》“基督徒与上帝之约”,关于耶稣言行的传说,使徒的言行和书信等,基督教经典。

《圣经》的内容成为中世纪文学以及后世许多文学的题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教会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内容:宣扬原罪、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体裁:基督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美诗、梦幻故事、宗教剧等等。

主题:以此来歌颂基督的伟大,使徒的圣洁,宣扬世俗生活的罪恶,劝人忏悔或恐吓人民。

(三)宗教剧宗教剧欧洲中世纪戏剧的主要形式。

产生:唱诗发展而来,宣讲教义。

类型:主要有奇迹剧和神秘剧。

内容:圣经的奇迹故事,充满宗教迷信色彩。

三、英雄史诗(一)早期英雄史诗氏族社会末期蛮族部落生活《希尔德布兰特之歌》《贝欧沃尔夫》《卡勒瓦拉》,冰岛的“埃达”和“萨迦”。

(二)后期英雄史诗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罗兰之歌》(法国)《熙德之歌》(西班牙)《尼伯龙根之歌》(德国)《伊戈尔远征记》(俄国)(三)《罗兰之歌》1、历史基础:查理大帝征战西班牙,征战摩尔人也就是阿拉伯人,因国内发生叛乱,在返国途中遇到巴斯克人袭击,后卫蒙受重大损失。

2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2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二、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和《圣经》
中世纪思潮的总形势:维纳斯逝去,玛利亚降临;善 维纳斯逝去,玛利亚降临;
(道德训诫)取代了美(艺术);来世主义(灵的苦修)取 道德训诫)取代了美(艺术);来世主义(灵的苦修) );来世主义 代了现世主义(肉的快乐);神的崇拜取代了人的崇拜。 );神的崇拜取代了人的崇拜 代了现世主义(肉的快乐);神的崇拜取代了人的崇拜。
骑士传奇的艺术成就
虽然骑士传奇美化骑士阶层和骑 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 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宗教色 彩浓厚, 彩浓厚,但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强 烈的感情。 烈的感情。 骑士传奇在艺术上的成就, 骑士传奇在艺术上的成就,如浪 漫情调、离奇情节、爱情故事, 漫情调、离奇情节、爱情故事, 以及以一两个主要人物的经历为 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 中心线索来构造作品、组织故事, 对人物形象及其内心活动描写生 动细致等等, 动细致等等,同样标志着人的情 感因素在艺术领域的觉醒。 感因素在艺术领域的觉醒。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
时间范围:就时间的意义上而言,加洛林(Carolin, 时间范围:就时间的意义上而言,加洛林(Carolin, 即查理Charles)文艺复兴主要发生在欧洲8 即查理Charles)文艺复兴主要发生在欧洲8世纪下 半叶的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和其后的一段历史发展阶段。 半叶的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和其后的一段历史发展阶段。 思想文化成果: 思想文化成果:查理大帝在崇尚基督教一统地位的前 提下, 提下,对基督教文化的规范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宗 教文化范本的定型工作。 教文化范本的定型工作。 圣经》文本的统一: 《圣经》文本的统一:查理大帝指派阿尔古因组织人 员在797 797年 800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 圣经》 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 员在797年—800年对当时收集到的各种《圣经》文本 进行了校勘,统一了《圣经》 进行了校勘,统一了《圣经》文本并将其译成了拉丁 从而成为后来天主教通用的定本。 文,从而成为后来天主教通用的定本。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在宗教文化上, 在宗教文化上,基督教占据意识形态核心
基督教控制和垄断了社会的文化精神领域, 基督教控制和垄断了社会的文化精神领域,成为中 世纪欧洲人的惟一信仰。它扼杀世俗文化, 世纪欧洲人的惟一信仰。它扼杀世俗文化,古典艺 术被视作异端邪说。 术被视作异端邪说。教会势力甚至渗入到世俗政治 领域,直接参予王权。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 领域,直接参予王权。成为具有强大经济实力、政 治势力、精神统治力的跨国度实体。 治势力、精神统治力的跨国度实体。
炼狱有九级,预备部、 地上乐园之外,按人类 七罪:骄、妒、怒、惰、 贪财、贪食、贪色分为 七阶。
天堂九重加天府构成 数字十,光明祥和, 数字十,光明祥和, 上帝的形象电光一闪。 上帝的形象电光一闪。
(二)《神曲》的思想意义及内容的矛盾性 )《神曲》 神曲
1、是一篇从政治上和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及整个人 、 类出路的作品。 类出路的作品。但丁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手法指出出路是走精 神复兴之路。 在具体的精神走向最高精神的历程中, 神复兴之路。而在具体的精神走向最高精神的历程中,理性 和信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和信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地狱象征苦难的现世,天堂象征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炼狱 地狱象征苦难的现世,天堂象征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是人类(通过苦修、净罪) 是人类(通过苦修、净罪)从苦难现世到达理想境界的必由 之路。 之路。 维吉尔理性和知识的化身,贝阿特丽采爱和信仰的化身, 维吉尔理性和知识的化身,贝阿特丽采爱和信仰的化身,诗 人代表人类。人类靠学习知识和理性力量认识错误, 人代表人类。人类靠学习知识和理性力量认识错误,并在宗 教信仰的指引下走向天堂。 教信仰的指引下走向天堂。 天堂之路=人智+ 天堂之路=人智+爱
骑士抒情诗: 骑士抒情诗: 破晓歌》 《破晓歌》 骑士叙事诗: 骑士叙事诗: 特利斯丹和绮瑟》 《特利斯丹和绮瑟》 《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 士》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拜占庭系统:
根据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 故事写成,主要作品法国的 《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4、城市文学 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内 容上,现实性极强,风格上也是生动 活泼的,主要使用讽刺的手法 法国的韵文故事 列那狐系列 玫瑰传奇

第二节
但丁及其《神曲》
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 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个大人物为标 志的。这个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 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 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自从初次在凡间一睹她的芳颜, 直到最后一次在天堂与她相见, 我对她的歌唱从来也没有间断。 (《神曲·天堂篇》第30章28行)

在那位最高贵的圣女第一次现身之后,时 间一晃就过了九年。...她又在我眼前现身了 。这一次她身裹雪白的服饰,走在两个比她稍 微年长一点的女人中间...当她走过一条街的 时候,她把目光转向了我所站立之处。我顿时 忸怩失措,万分心慌。她竟然向我点头示意, 把她那不可言传的款款深情传递给了我。这对 我来说,可以视为一种天恩。我感到我获得了 无以复加的天恩...那是这一天的九点整。
教皇 尼古拉三世
第八圈(3)
第八圈(5)贪官污吏
第九圈 卖国贼

炼狱 七层 罪孽较轻,可以通过烈火焚 烧,断掉孽根,洗清罪孽, 迚入天堂


第一层:第一层是骄傲的人的灵魂忏悔所,他 们屈着身子口唱圣诗 第二层是嫉妒的人的灵魂忏悔所 ,他们互相 依靠,双眼锁着铁丝,口中祈祷着。 第三层是爱愤怒者的忏悔所,他们口唱“上帝 的羔羊”。

中期(12-15世纪) 是封建社会全盛时期;较有 成就的文学大半产生于九、十至十 四、五世纪。从地域范围来说,中 古文学已扩大到希腊、罗马以外的 全欧洲。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体裁: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赞
美诗、圣徒言 行录、梦幻故事、宗教 剧等。 作者:教会僧侣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 教会斯拉夫文。 主要内容: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 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 想。 主要手法:梦幻、寓言、象征。
(二)英雄史诗和谣曲 1、英雄史诗 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主要内容反映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 雄的事迹。 (1)早期英雄史诗: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的 口头创作,歌颂部落英雄。 主题:表现群体意识和英雄主义精神 成份:有较多神话因素和多神教成份 盎格鲁· 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甫》 (流传至 今最完整的一部 早期英雄史诗)。

耻辱感文化
东方的日本,没有基督教神学文化的传统, 他们信奉以耻辱感为基调的文化。 耻辱感文化靠外部约束力来行善,对神没有 坦白的习惯。他们有庆贺幸运的仪式,却没 有赎罪仪式。一个人犯了罪,只要外人不知 道就不必烦恼,自供反会自寻麻烦。耻辱感 文化意味着每个人都注意公众对其行为的评 价。

基督教文化是属于扩张型的,他们强调对

罪恶感文化
鉴于基督教的原罪说,有西方学者提出欧美文化 属于罪恶感文化,与日本的耻辱感文化相对。 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在《菊花 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一书中指出,欧美文 化是以罪恶感为基调的文化,罪恶感文化靠内心 的服罪来行善。“在一个荣誉意味着无愧于自己 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的民族中,一个人即使在无人 知晓自己的不端行为的情况下,也会为罪恶感所 烦恼,而且他的罪恶感确实可以通过供认罪恶得 到减轻。”
在中世纪,封建国家在形成过程中,
融会了古今、东西、宗教、世俗等 种种文化意识。在剧烈裂变整合的 历史进程中,人们萌发了形形色色 的思想情感,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 创作素材,开拓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神曲The Divine Comedy


名字由来:原名《喜剧》,后来薄伽丘为它 加 上“神圣”一词,汉译为《神曲》 结构:序言、 地狱、炼狱、 天堂
内容简介

在一三零零年四月七日,但丁· 阿利盖里在三十五 岁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凌晨,在一座黑暗的森 林里迷了路。黎明时分,他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 小山脚下。他正要登山,却被三只张牙舞爪的野 兽(豹、狮、狼,象征淫欲、强暴、贪婪),拦 住了去路,在豹、狮、狼想要咬他之际,奉天上 圣母玛利亚之命下凡的贝娅特丽丝,立即自地狱 呼叫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去救出但丁。未到现 场的贝娅特丽丝对但丁说,若想回到现实世界就 必须经过地狱界与炼狱界、天堂界。于是维吉尔 作为但丁的向导带但丁游历了地狱和炼狱。
盎格鲁· 撒克逊人《贝奥武甫》


第一篇英语长诗,3182行。历 史人物神话色彩。 两部分。 贝奥武甫 丹麦巨妖格伦德尔和之母。 五十年后杀火龙并牺牲。
罗兰之歌



但愿我的祖先 不会因我而遭人指责, 愿可爱的法兰西不会蒙受耻辱: 我将用杜朗达尔猛刺敌人. 我的好剑就系在我的腰间; 你会看到它将沾满污血。 异教徒来此隘口是自取灭亡, 我敢说、他们都将死路一条。
第九层 一个巨大的冰源。背信弃义的人被埋在冰里,痛苦 的泪水在脸上结成晶莹的面具,犹大、布鲁图、卡西约 全都在魔鬼的嘴里被咀嚼着。(三面魔王鲁古菲勒正咀 嚼着反判者犹大布尔特卡希奥。)

炼狱(又称净界) 俩人经过隧道来到了一处岛屿的海边,这也是通往 净罪山之路。不久,天使出现,在但丁额头印上代表罪 恶的七个P字母,这些字母随着他们愈往山上走,而逐 渐消失。这座山分为九层,山顶即是地上的乐园。炼狱 是一座浮在海上的山,四周有美丽的海滩,山外有山脚, 顶口是地上乐园。炼狱也分为七层,这里每一层分别住 有犯过骄、妒、怒、情、贪、食、七种罪孽的亡魂。 途中,但丁看到各种罪恶一一被净化;能够进入炼 狱的,是那些生前的罪恶能够通过受罚而得到宽恕的灵 魂。这里的刑罚不象地狱里的那样惨酷,并且带有一种 赎罪的性质,他们的罪孽较轻,可以得到宽恕。经过烈 火的焚烧,断除孽根后,他们可以升入天堂。因此灵魂 们比较乐于接受。炼狱山共分七级,分别洗净傲慢、嫉 妒、忿怒、怠慢、贪财、贪食、贪色七种人类大罪。灵 魂在洗去一种罪过的同时,也就上升了一级,如此可逐 步升向山顶。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2)《神曲》又是属于新时代的:
《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的寓言性总结。贯穿在整部长诗中的主题思想是: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神曲》也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中世纪文学概述
1、中世纪文学的主要艺术特征:
象征、寓意、梦幻、宗教色彩、神秘色彩、民间文学色彩以及开创性,是中世纪文学的突出特征。
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后三者也叫:世俗文学)
2、识记: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的代表作品。
1)教会文学:宣扬禁欲主义、来世思想。教会把一切世俗文化纳入神学的范畴,为宗教服务;把哲学当做“神学的婢女”,把科学看作“宗教的仆人”,诗歌的作用是写圣歌,音乐用来唱赞美诗等。
2)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基本内容。大多反映了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典雅的爱情”。所谓“典雅的爱情”其中心主题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
和《埃涅阿斯传奇》等。
②不列颠系统:主要写不列颠王亚瑟和他的12名圆桌骑士的故事,主要作品《特里斯丹和伊瑟》。
③拜占庭系统:根据拜占庭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写成,主要作品法国的《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3)英雄史诗,爱国主义是英雄史诗的基本主题,著名的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4、《列那狐的故事》:讽刺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中世纪城市文学的重要成就。它通过对动物生活的描绘,形象的表现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关系,寓言式的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公元 5 世纪—— 14 世纪)第一节概述恩格斯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中世纪宗教文学根源于希伯来民族独特的人本意识,完全异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观念。

它强调人的理性对原欲、灵魂对肉体、崇高意志对世俗人性的超越,走向极端之后,蜕变为绝对意志(上帝)对人性的奴役和摧残,人本意识异化为神本意识。

中世纪宗教文学中的人性萎缩枯竭,其文学价值微薄。

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是世俗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1 、新生的封建国家是民族文学的摇篮。

2 、基督教思想的传播为教会文学奠定了统治地位。

3 、城市的兴起为市民文学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二、中世纪文学的特征思想特征:1 、宣言原罪观念、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在中世纪,基督教思想有极强的渗透力,各类文学无不打上宗教的烙印,占统治地位的教会文学以宣言原罪观念、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为宗旨;但丁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其创作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世俗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宗教藩篱。

2 、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中世纪各民族史诗,描述封建国家的创立,追述开国帝王的不朽功绩,歌颂民族英雄,表现出鲜明的忠君爱国思想和英雄主题。

民间谣曲表现绿林好汉的侠义精神,骑士文学宣扬忠君护教思想,同样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

3 、体现反封建、反教会思想。

骑士文学描写骑士爱情生活,肯定现世人生的幸福,是对古希腊人本主义世界观的承续,对中世纪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拨。

市民文学中的世俗观念和生活情趣,同样具有较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思想。

艺术特征:1 、表现领域的广阔性:在中世纪,封建国家在形成过程中,融会了古今、东西、宗教世俗种种文化意识。

在剧烈裂变整合的历史进程中,人们萌发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情感,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开拓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2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各民族文学的摇篮,欧洲各国在创建自己民族文学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新的文学样式。

在教会文学之外,世俗文学以民间文学的形式,焕发出异常活跃的生机,主要有各民族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等。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即人之所以死是因为不能溶于开头 和结尾之中。临终者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 想象出这些记不起来又不难想象的事件的 一种意义”,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便在于 “能使位于开头与结尾之间的人生容易忍 受一些,至少能使我们这些困倦的皇帝们 保持清醒”。
《圣经》拉丁语:Biblia
希伯来语:‫כתבי הקודש‬
本意为莎草纸,是上帝对人说的话语。 是亚伯拉罕诸教(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 东正教、犹太教等各宗教)的宗教经典。 犹太教的宗教经典是指《塔纳赫》(或称 《希伯来圣经》),而基督教的则指《旧 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是全球范围内发行量最大,翻译成语言种 类最多的书。也是第一本被带进太空的书。
《神曲》的思想内容
对于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对意大利的分裂状态不满,遣责党派 之间的分裂与斗争。 对中世纪蒙昧主义进行批判,提倡发 展文化、追求真理的思想。 肯定现实生活,追求美好的地狱,天国审判 人间审判
炼狱,赎罪意识 升华意识 天堂,神秘色彩 现实光辉
中东地区
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两洋指大西洋 和印度洋;三洲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指 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石油、领土、淡水、宗教和运河的争执, 使中东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地区。 政治概念上的中东问题系指阿拉伯国家 (包括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问 题,也称巴以冲突。
中东问题一个祖先,两个民族,三次流散,四次战争。
第八首
渡斯提克斯沼泽:弗列居阿斯(1-30) 腓力普·阿尔詹蒂(31-63) 狄斯城(64-81) 魔鬼的抗拒与维吉尔的失意(82-140)
第九首
但丁的恐惧与维吉尔的安慰(1-33) 复仇女神(34-60) 天国使者(61-105) 但丁和维吉尔进入第六环(106-133)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三、主要文学概况 1 .教会文学——统治阶级的文化 教会文学——统治阶级的文化 是基督教会宣传教义和布道的产物, 是基督教会宣传教义和布道的产物,它是随 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而形成的,由僧侣垄断。 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而形成的,由僧侣垄断。 内容多取材于《圣经》和圣徒业绩。 内容多取材于《圣经》和圣徒业绩。 形式上多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形式上多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但它采用的 梦幻故事形式、象征寓意手法对后世文学产 梦幻故事形式、象征寓意手法对后世文学产 生了深远影响。 生了深远影响。
2、《神曲》的两重性(矛盾性) 神曲》的两重性(矛盾性) 但丁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但丁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一方 面封建贵族和宗教势力十分猖獗, 面封建贵族和宗教势力十分猖獗,中世纪的意 识形态仍禁锢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资本主义 识形态仍禁锢人们的思想; 已经兴起,佛罗伦萨的资产阶级已掌握了政权。 已经兴起,佛罗伦萨的资产阶级已掌握了政权。 神曲》集中反映了这个矛盾的时代的情形 矛盾的时代的情形: 《神曲》集中反映了这个矛盾的时代的情形: 既有中世纪神秘观念的影响, 既有中世纪神秘观念的影响,又透露出新时 代新思想的曙光。 代新思想的曙光。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中世纪” 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与“中世纪文学”的概念 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史称“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史称“中世纪”。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640年英国资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640年英国资 产阶级革命) 产阶级革命) 中世纪文学”指欧洲封建社会形成、 “中世纪文学”指欧洲封建社会形成、发 展时期的文学( 15世纪);封建社会 世纪); 展时期的文学(5—15世纪);封建社会 衰落时期的文学在文学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时期文学(15—17世纪中期 世纪中期)。 时期文学(15—17世纪中期)。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公元前538年,战胜新巴比伦的波斯皇帝大流士颁布诏书,允 许被囚的希伯来人重返故园。 返国者积极从事各种复兴活动,编成犹太教的第一批经典 “摩西五经”。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包括巴勒斯坦在内 的西亚北非地区进入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64年罗马将军庞培占领巴勒斯坦,对犹太人实行野蛮 统治,致使反抗不断。 公元73年、135年犹太民族大起义惨遭镇压,幸免罹难者被迫 逃离巴勒斯坦,流散于西亚、北非、欧洲和其他地区。

福音书是《新约》开头的4卷书: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约翰福音》,
中心内容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和学说。
纪事文学的代表作是《使徒行传》,
记载了耶稣升天后使徒们四处传道,初期
教会不断发展的历程。

书信文学指21卷被称为“使徒书信”的作 品。
新约的末卷《启示录》是《圣经》中最典


在上述历史过程中,希伯来作者们陆续写作、编 订出《旧约》、《次经》各卷。

基督教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异端派别,公元1世纪上半叶 由耶稣创建于巴勒斯坦。 耶稣因宣讲不同于犹太传统的新教义而触犯犹太教的利益, 被以“煽动民众作乱”之罪钉上十字架处死。 耶稣的门徒相信耶稣就是“基督”(救世主),已经复活 升天,将来还会再临人间。 他们以耶路撒冷为中心建起初期教会,继而向小亚细亚、 北非、地中海东北部岛屿传教。 2世纪基督教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罗马世界广泛传播,形成 独立的信仰体系、组织制度和礼仪节期,与犹太教完全脱 离。
范的启示文学作品,
主体部分以7封印、7号角、7异兆、7碗等
异象详述世界末日的灾变和上帝的审判财政崩溃、文化颓废、道德败坏,整个罗马笼罩在多灾多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艺术成就 (二)、艺术成就 1、《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文学特有 、 神曲》 的幻游形式,以多层次、 的幻游形式,以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 描绘, 描绘,采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 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 、 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2、 人物多姿多彩、形象鲜活;3、结构精确、 人物多姿多彩、形象鲜活; 、结构精确、 布局对称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诗歌创作:《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 )、诗歌创作: 新生》 诗歌创作 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 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也是他抒写对贝娅 特丽丝爱情的作品。 新生》 特丽丝爱情的作品。《新生》具有文艺复兴时期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若干萌芽,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若干萌芽,开文艺复 兴抒情诗的先河。 神曲》 兴抒情诗的先河。《神曲》是用意大利俗语写成 的,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 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的作用, 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的作用,使得但丁成为第一 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二)、理论著作:《论俗语》、《飨宴》、 )、理论著作: 论俗语》 理论著作 飨宴》 帝制论》 《帝制论》。
2、作品的宗教性、神学性:①、在揭露 、作品的宗教性、神学性: 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的同时, 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的同时,又拥护宗教教 在歌颂现世生活的同时, 义;②、在歌颂现世生活的同时,又把现世生 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 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③、在歌颂理性和自 由意志的同时,又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 由意志的同时,又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 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 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④、在尊重人的自然感 情的同时,又信奉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情的同时,又信奉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总之,《神曲》以隐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这 总之, 神曲》 样的主题,即人经过了迷惘和苦难, 样的主题,即人经过了迷惘和苦难,到达了真理和 至善的境界。他表达了对邪恶的憎恨, 至善的境界。他表达了对邪恶的憎恨,对真善美的 追求,以及对人性完善的期盼。这使得《神曲》 追求,以及对人性完善的期盼。这使得《神曲》在 具有神秘玄奥和幻游色彩的同时, 具有神秘玄奥和幻游色彩的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 实性、时代性和永久性。 实性、时代性和永久性。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二、《神曲》
但丁
但 丁
一、生平及创作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中世纪意大利最 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反映了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 时代的过渡。 恩格斯指出:“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 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 以一位大人物位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 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的最初一位诗人。”
但 丁 迷 失 在 森 林 中
地 域 结 构 示 意 图
1异教徒
2贪色者
没有苦刑
冰雹和旋风
3贪食者
4贪财者
泥坑里被风吹雨打
相互打骂撕咬
地 狱 结 构 图
5易怒者
6邪教徒
污水里撕咬自己
火坟里受烈火熏烤 血河里哀鸣或受炙烤
沥青湖或倒栽在硫磺 燃烧的岩洞里受刑
7残暴者
8欺诈者
9叛逆者
被冻在冰湖里,只 有脑袋露出湖面
《忏悔录》和《上帝之城》
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的《忏悔录》和《上 帝之城》是这时期教会文学的重要成就。 《忏悔录》是一部充满诗意的长篇忏悔诗,作者 自始至终都将上帝作为谈话对象,剖析了自己的 心路历程。还有对上帝的赞美和祷告。 《上帝之城》是基督教历史哲学的扛鼎之作。 天地间有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并存,世俗之城是 不完善的、暂时的、会毁灭的,因魔鬼撒旦的控 制而充满罪恶;上帝之城则是完善的、永恒的, 它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就是基督教会的建立。
《罗兰之歌》
后期英雄史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用罗曼 方言写成,故事发生在查理大帝时代。
摩尔人萨拉哥萨国王 罗兰 加奈隆
爱国史诗。对史诗中人物的褒贬都是以其对 国家的立场来判别的:
查理大帝、罗兰、奥里维 加奈隆 出卖国家利益 保卫祖国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二、不可能的爱:爱情与婚姻的冲突
• “不可能的爱”:一与婚姻对立,二是难于 实现。
• 1.外在婚姻制度与社会规范的压制: ①封建婚姻实质。 ②基督教观念。 2.内心的情感与道德观念的冲突 “偷恋别人的妻子”,是威胁婚姻的爱,必然 会受到压制,却成为西方文学里伟大的爱情 作品的常见模式。
婚姻背景下的 爱情颂歌
典雅爱情的历史意义
• 1.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男女双方的平等。 • 2.典雅的骑士之爱开创了对女性的诗意崇拜, 成为当时一种新的恋爱观。 • 3.典雅爱情在爱中获得一种精神力量,使自己 的能力与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成为人生的一种 正面的推动力。 • 4.它的脉脉温情和优雅举止虽难免夸张,甚至 形式荒唐,但促进了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增添 了人们对爱的情感体验,而丰富了爱情本身。
• 两个婚姻:婚姻合法合理, 却有违于情。 • 教堂脱险与麻风病人:神佑 有情人? • 剑:情浓而欲淡。 • 误饮药酒:有“罪”之身, 无辜之人。 • 神审:神对恋人网开一面, 还是其力量止于爱情之前?
三、激情之爱:爱情的性质与道德
• 艺术、技艺(能力)——激情。 • 由此:理性——非理性;可操作的——难 以控制的;平和的,和风细雨、涓涓细 流——激昂的,刻骨铭心、狂暴猛烈。

(二)中世纪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1. 众多蛮族部落各自的融合; 2. 古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 融合; 3. 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4. 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多元化
古 典 文 化
基 督 教
日 耳 曼 精 神
骑士传奇的分类
按照题材来源,骑士传奇可以分为三大 系统: • 古代系统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中世纪文化一、中世纪历史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历史分期:初期(5—11世纪,476—1095第一次东征)封建制形成期,初期的前几个世纪,蛮族没有文字记载的文学。

英雄史诗(8—12世纪)中期(12—15世纪 1095—1453东罗马帝国亡)封建制全盛时期,骑士文学(12—13世纪),城市文学(13—15世纪)末期(15—17世纪中叶,1453—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封建制度衰亡。

历史分期与文学史分期的错位就文学史而言,封建社会末期已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始,不包括在中世纪文学之内,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在14世纪就开始了。

中世纪的文学主要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

二、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中世纪的文化特点是宗教文化,即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

宗教的产生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使人对之敬畏和崇拜。

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的宗教是自然宗教,它是作为原始人类的自发信仰而产生的。

人们在自然力面前无能为力,对自身的生理现象和梦境不能理解,从而把支配自己生活的自然力人格化,认为有一个超自然的神灵,形成万物有灵论和灵魂不死的观念。

基督教派别:基督教分为三派东正教:正教,分布在东欧一带。

新教:中国习惯称基督教,分布在英、美、德、北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天主教:公教,分布在意、法、比、西、葡、匈、波、美、拉丁美洲。

古希腊与中世纪宗教比较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与古希腊的无神论世界观形成鲜明的对照。

古希腊的宗教观念是淡漠的,多神的,一个城邦信奉一个神或英雄,是多神论,以至无神论,古希腊是自由思想的故乡。

中世纪神学统治禁止人们的自由思想,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崇拜,窒息了古希腊文化对人性的歌颂,阻碍了西方社会的发展。

宗教神学的两重性1. 排斥科学与包含科学的因素。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化和文学之思想特征:
•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纪文学 突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 态,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 象。
中世纪文化背景——宗教文化
在中世纪占统治主导性的是宗教色彩很浓的文 且取材于《圣经》 圣经》 学,且取材于《圣经》,《圣经》对中世纪 欧洲文化影响很大, 欧洲文化影响很大,希伯莱文化主要是通过 圣经》基督教来传播。 《圣经》基督教来传播。原始基督教产生于 公元1世纪的巴基斯坦和小亚细亚半岛地区 世纪的巴基斯坦和小亚细亚半岛地区, 公元 世纪的巴基斯坦和小亚细亚半岛地区, 它是希伯莱文化的产物,即犹太教神学。 它是希伯莱文化的产物,即犹太教神学。基 督教是在犹太教神学的基础上,(马克思: ,(马克思 督教是在犹太教神学的基础上,(马克思: 基督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 基督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又融合了希腊后 来的哲学思想, 来的哲学思想,主要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 葛哲学,罗马时期的宗教唯心主义派-斐洛派 葛哲学,罗马时期的宗教唯心主义派 斐洛派 哲学形成的。 哲学形成的。
• 消极因素:基督教是被压迫者的叹息,本 消极因素:基督教是被压迫者的叹息, 质上是消极的是精神鸦片。 质上是消极的是精神鸦片。 A、悲观主义的宿论。人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悲观主义的宿论。人完全丧失了主动权, 人只有忏悔赎罪,并且一辈子赎不完。 人只有忏悔赎罪,并且一辈子赎不完。 B、宣扬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是统治者意 。(这是统治者意 、宣扬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志的体现、容忍) 志的体现、容忍) C、泛爱论。勿以暴力抗恶。成为十九世纪资 、泛爱论。勿以暴力抗恶。 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核心。 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核心。如托尔斯泰在 复活》中宣扬的。 《复活》中宣扬的。 D、否定现实人生,宣扬禁欲主义。这大大阻 、否定现实人生,宣扬禁欲主义。 碍了中世纪文化的发展。 碍了中世纪文化的发展。哲学成了神学的 婢女,科学是宗教的仆人。 婢女,科学是宗教的仆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欧州中世纪文学,是指从公元5世纪至公元13世纪,大约800年的时间,此时,正是欧洲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时期。

在这800年间,初始的几个世纪,蛮族尚无文字记载的文学,拉丁文文学则几乎全是教会文学,当时介乎欧、亚两州之间的拜占庭文化,远远高出欧州蛮族文化。

(所谓拜占庭文化,是东罗马帝国的另一种称呼,拜占庭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

拜占庭文化主要继承、延续了古罗马文化,在神学、法学、建筑等领域取得卓越成绩。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领属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南高加索的一部分。

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旧址,故又称拜占庭帝国。

)欧洲封建社会的开始是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和蛮族登上历史舞台为标志的。

帝国内部封建因素——隶农的出现和蛮族的入侵促成了帝国的灭亡。

蛮族主要指凯尔特(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的各个部落。

凯尔特人在罗马帝国时期一大部分和罗马人融合。

摧毁西罗马帝国的主要力量是日耳曼人。

斯拉夫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封建化起过重要的作用。

各蛮族的封建化过程先后不一。

从四世纪末开始,匈奴人的西移和蛮族内部的发展引起了民族大迁移。

五世纪西罗马灭亡后,日耳曼各部落在帝国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国家,通过土地集中、公社解体和农民的农奴化,逐渐由氏族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欧洲封建社会内,基督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它以罗马帝国后期已被罗马奴隶主定为国教。

当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版图内建立起一系列新兴封建国家的时候,他们并未采用基督教,相反,却曾与依附于奴隶主的基督教进行斗争。

随着封建主同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封建主逐渐利用并接受了基督教这一具有普遍影响的精神统治工具,基督教遂与封建蛮族王国合流。

同时,教会本身也逐渐变成了大封建主,建立了以教皇为首的统一组织,不仅在经济上剥削各国人民,而且以其禁欲主义、否定现世的来世思想从精神上麻痹人民。

教会垄断着中古的文化。

它从《圣经》中找出统治、压迫、剥削人民的“理论”根据。

它销毁古代文物和书籍对古希腊、罗马的“异教”文化采取敌视、排斥的态度,但是为了吸取古代文化中有利于教会统治的思想,也保留了其中一部分,诸如柏拉图的神秘思想、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

欧洲封建社会的分期:早期:5-11世纪。

中期:12-14世纪。

晚期:15-17世纪。

中世纪文学不包括晚期。

(教材47页)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欧州中世纪文学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首先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

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融合。

(47页)欧州中世纪文学也是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的产物。

欧州中世纪文学也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交融的产物。

(48页)欧州中世纪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一、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比如,法国的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中的主人公罗兰,就是一位爱国英雄,他把保卫祖国视为天职。

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例如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49页)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各种不同性质的文学的相互交融,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

第二、在各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州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第四、对文学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中世纪文学的基本类型教会文学。

其中一些宗教故事,保存在儿童读物中,比如《格林童话》中的《十二使徒》:在基督诞生前的三百年时,一位母亲生了十二个儿子。

可她是那样的贫困潦倒,不知如何来养活这些儿子。

她天天向上帝祈祷,请他施恩,让她所有的儿子能和那预言要降临人间的救世主在一起。

当她生活越来越窘困时,她就把儿子一个个从身边打发出去找活路。

老大叫彼得,他已出门走了一整天,走了很远的路,最后进入了一片大森林。

他想找一条出去的路,却再也找不着,反而越迷越深。

加之他非常饥饿,几乎都站不起来了,他实在太虚弱了,只得躺下来,并深信死神就在咫尺了。

突然从他身边冒出了个小男孩,浑身上下闪着光,像天使一样和善。

孩子拍了拍手,彼得只得抬起头望着他。

只听小孩问道:“你为什么这般绝望地坐在这里?”“唉!”彼得答道,“我正四处流浪,想找条活路,希望能见到那即将降临人间的救世主,那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孩子说:“那就跟我来吧!你的愿望会满足的。

”他拉着可怜的彼得的手,领着他穿过悬崖,来到一个山洞前。

他们走进了山洞,里面全是金银水晶,一切都在闪闪发光。

在洞的正中央有十二个摇蓝挨个儿排放着。

小天使说:“躺到第一个摇篮里睡一会儿,我会摇你入睡的。

”彼得照做了,天使边唱歌边轻轻晃动着他,最后摇他进入了梦乡。

当他睡熟时,老二也被他的保护天使领来了,他也像哥哥一样被摇着进了梦乡;接着其他兄弟一个接着一个都来了,直到最后十二个兄弟都躺在金色的摇篮里睡着了。

他们睡啊,睡啊,一直到三百年后的最后一个晚上,救世主降临了,那时他们醒了,最终和救世主在一起,成了人们所说的耶稣的十二门徒。

《老太婆》:从前,在一座大城里有个老妈妈,夜深了她仍独自坐在自己的房间里。

她想着自己先是如何失去了丈夫,继而又失去了两个儿子,渐渐地又失去了所有的亲戚,最后连她最后的朋友也离开了人世。

现在只留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她心里非常难过,然而最使她痛心的还是那两个儿子的去世。

她在痛苦之际向上帝倾诉,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那儿沉思,突然听到了早祷的钟声,她觉得非常奇怪,原来自己竟在悲哀中熬过了一整夜。

于是她点亮了灯去了教堂。

她到达时,教堂里已是一片明亮,但不是平常的蜡烛,而是弥满着黎明的光辉。

里面已挤满了人,所有的位子都给占了。

老妈妈走向她平常坐的位子,可那儿也被人占着,整个凳子都被坐满了。

她看了看这些人,尽是她死去的亲戚。

他们都穿着老式的旧衣服坐在那儿,一个个脸色苍白。

他们既不说话也不唱歌,可教堂里却响着轻柔的嗡嗡呢喃声。

这时她一个死去的姨妈站了起来,走上前,对这可怜的老妈妈说:“向祭坛那边瞧,你就会见到你的儿子们。

”老妈妈朝祭坛望去,果然见到了她的两个儿子,一个吊在绞架上,一个绑在车轮上。

只听见那位姨妈说:“你看,如果他们还活着,上帝不会把他们当作清白无邪的孩子给招回去的,那他们的下场就会是这样子了。

”老人战战兢兢地回到家中,跪在地上感谢上帝,感谢他待自己好得超出了自己的理解。

两天后,她躺在床上死了。

这样的故事都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也明显带有宗教色彩。

英雄史诗。

中世纪早起史诗是氏族社会末期各族人民的口头创作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些作品大多产生在氏族部落发展和大迁徙前后,主人公是氏族部落英雄。

成书时间一般在8、9世纪。

早起的史诗往往和神话传说混杂在一起,比如,奥丁神就是流传于北欧英雄史诗中的的主神。

奥丁是整个宇宙的主宰。

头戴金盔,两只神鸟“胡晋”(思想)、“穆宁”(记忆)栖息在肩膀上,神鸟的职责是每天清晨,飞往世界各地,准时返回向奥丁报告所有信息,名叫“格里”的两只狼守在足下。

奥丁是个独眼神,骑着一匹八角马巡游天下。

奥丁使用的长矛叫“冈尼尔”。

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来,早期的英雄史诗产生在人与动物还没有完全分离的世界,自然界的野兽对人还有很大的威胁。

再有可以看出,北欧神话中强悍好战的民族特色。

而这些特色都反映在早期的英雄史诗中。

著名史诗:《贝奥武甫》。

中期英雄史诗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社会现实,歌颂为了国家利益而英勇献身的英雄。

著名作品:《罗兰之歌》。

其主要内容是:查理曼率军出征西班牙,历时七年,征服了半岛上几乎所有的小王国,只有萨拉哥萨王国拒绝臣服,该国国王马西理为了让查理返回法兰西,假装皈依基督教,并派使者给查理送去重礼和人质。

法兰西朝臣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

大将罗兰向查理推荐甘尼仑出使萨拉哥萨国,而一向与罗兰不和的甘尼仑认为罗兰是有意加害于他,使怀恨在心,决心报复,他向敌军泄密。

当罗兰率领两万后卫部队返程经过一个山谷时,遭到萨拉哥萨40万大军的伏击。

罗兰及其战友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灭。

临死前,罗兰吹响了号角通告查理曼。

查理曼率军返回,全歼了萨拉哥萨的军队并处决了叛徒甘尼仑,为罗兰报了仇。

作为法国中世纪著名的长篇叙事诗,“骑士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罗兰之歌》不仅在欧洲文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也极具史料价值,被誉为关于英雄的“史诗”。

该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中世纪优秀骑士的精神风貌,是当时社会理想骑士形象的塑造和升华。

罗兰成为后来西欧骑士们的榜样,《罗兰之歌》成为衡量骑士行为的重要准则。

除此之外,它也充分反映了西欧骑士坚定信仰基督教,忠君爱国,勇敢地与异教徒战斗到底的精神。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

以出身而言,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

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从而获得土地和其他报酬。

骑士有了土地,住在城堡里,剥削农民,成为小封建主,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

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

十一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

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

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

他们常常为了爱情而去冒险。

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夫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士骑士的最高荣誉。

由于他们处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底层,他们中间有些人也有锄强扶弱的一面。

他们并不反对基督教;正相反,他们有时也为宗教去冒险,因为基督教对他们是有利的。

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出世思想和禁欲主义而要求享受生活,要求文化,从东方回来的骑士把东方文化带到了当时还处于野蛮状态的西欧国家。

他们之中产生了一些诗人和歌手。

他们的诗歌歌唱现实生活和爱情,歌唱骑士的冒险,同时也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弥漫着宗教神秘思想,并且往往掺杂着一些怪异故事。

十二、十三世纪是骑士文学的繁荣期,以法国为最盛。

骑士文学分两种: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骑士传奇的中心是法国北方。

骑士传奇的主题大都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表现出一种冒险游侠的精神。

骑士传奇不同于英雄史诗,他没有历史事实根据,而是出自诗人的虚构,有的取自民间传说,有的模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品。

骑士传奇可以按题材分为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一般是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作品。

不列颠系统是围绕古凯尔特王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其中主要写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

亚瑟是威尔士国王,他的出身几乎是遵循着神话英雄诞生的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