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同辈群体共24页文档
青少年同辈群体教育例谈
青少年同辈群体教育例谈作者:彭光玲来源:《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05期同辈群体中的青少年彼此构成同伴关系,即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青少年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及相互协作关系。
从小学高年段开始,青少年对同辈群体交往的心理需求日益增强。
由于诸多因素,班主任对于班级中的同辈群体往往并不待见:不良群体,毋庸置疑是“害群之马”,干脆“一棍子打死”;即便是优良群体,因为麻烦难免而不堪其扰,“棒打鸳鸯”的悲情也时有发生……如此教育效果究竟如何?笔者不敢妄加猜测。
但教育经验证明,对同辈群体要区别对待,要善加引导,要加强沟通。
妙用“离间”【案例1】新接手这个班不到一个月,我就被班里的一个“铁三角”搞得晕头转向!据前任班主任介绍,本来他们“各自独立”,但由于成绩都不好,且同学都不太愿跟他们玩,他们就聚在了一起。
老师见没什么危害,也就没干涉。
谁曾想一发而不可收拾,现如今他们已“成了气候”了。
开学后不久,我发现他们经常一起迟到。
期中考试前后居然发展到无故集体旷课的地步,后来听说他们是躲在学校小公园假山后面玩耍。
为此我多次跟他们家长沟通交流,可在家长批评责骂后“铁三角”不仅没有瓦解,反而更牢固了。
他们甚至有了“破罐子破摔”的迹象,无视班级纪律,为所欲为:作业直接不做了,罪不责众嘛!上课迟到、讲闲话,经常躲在校园不为人察的角落里谈天说地,放学后流连闹市迟迟不归……三番五次教育无效后,我想起了“离间计”:班主任与调皮学生之间何尝不是在斗智斗勇呢?只是这“斗”是为了教化。
我发现三人当中小毕同学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也重感情,尤其跟奶奶感情好。
他在低年级时成绩还是不错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也相对较好一点儿。
于是我联系她奶奶求得配合,要求他奶奶放学后在校园门口接他回家,减少与另外两人接触的机会。
我还找来小毕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有事没事请他到办公室帮我做点事情,把他乐得屁颠屁颠儿的。
此外,我还有意识地为他创造进步机会,如引导他加入合唱表演队,让他与优秀小组一起活动等,有了进步就当众表扬他。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4)1.3 研究方法与路径 (5)二、文献综述 (6)2.1 同辈群体的概念界定 (8)2.2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理论框架 (9)2.3 同辈群体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回顾 (10)三、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理论基础 (11)3.1 社会学习理论 (13)3.2 归因理论 (13)3.3 情绪传染理论 (15)四、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16)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17)4.2 研究结果与讨论 (18)4.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20)五、案例分析 (21)5.1 典型案例介绍 (22)5.2 同辈群体影响下的心理健康变化过程 (23)5.3 案例分析与启示 (24)六、政策建议与干预措施 (26)6.1 家庭与学校的角色定位 (27)6.2 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 (28)6.3 青少年自我保护与调适能力的培养 (30)七、结论 (31)7.1 研究总结 (32)7.2 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 (33)7.3 研究不足与未来方向 (35)一、内容简述在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复杂议题时,同辈群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同辈群体对青春期个体的一系列心理社会化过程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涉猎认知、情感、社会关系和个人身份的各个层面。
这种团体内的互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社会环境,影响其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同辈支持体系在提供情感支持和减少焦虑感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在正面的同辈关系中,个体通常能在遇到挑战时获得心理上的依靠,从而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青少年在与同辈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表达与身份探索,这一过程对于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尤为关键。
负面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可能构成威胁,比如同伴压力、欺凌等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自尊心受损,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或自我伤害行为。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doc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同辈群体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心理状况、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应高度重视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文阐述了同辈群体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在客观分析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引导同辈群体,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旨在为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同辈群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同辈群体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同辈群体是价值观、生活态度、家庭背景、年龄、爱好较为接近的人组成的互动频繁且关系密切的松散性群体,因此,这个群体又称同辈集团或同龄群体。
同辈群体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一)价值追求多元化。
随着西方消极道德观念的涌入,使得青少年在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和行为准则上产生了迷茫,导致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追求从注重理想、无私奉献、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现实和功利、注重索取、注重金钱价值和感官享受,价值追求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二)交往方式的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发展,传统的面对面直接单一的交往方式逐渐被电话、手机、微信、微博等多样化交往方式所代替,多样化的交往方式不仅促进了同辈群体间交流的频繁化和日常化,而且还满足了青少年同辈群体情感发展的多重需要。
(三)核心人物的权威性。
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同辈群体,群体内的核心人物一般不是通过选举、派遣或任命产生的,而是核心人物在群体活动中凭借自身卓越的才华、良好的品德修养等获得成员的认可后自然而然产生的。
(四)行为规范及价值准则的独立性。
在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方面,同辈群体从服装、发型、交往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标准,为避免群体内部的压力和排斥、避免群成员彼此间的冲突,群体成员一般都会自觉遵守这种具有独立性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五)群体成员意愿的自由性。
同辈群体是在无意中建立的一种非正式群体,群成员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同伴自由选择和组合,并根据群体内大部分成员和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内容。
同辈群体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Theory Research学论理★★★★收稿日期:2014-02-01作者简介:李慧萍(1980-),女,重庆人,讲师,从事法学、伦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同辈群体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李慧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1120)“所谓同辈群体是指由家庭背景、年龄、爱好、特点等方面比较接近而形成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
”[1]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同辈群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际环境。
群体内有较强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群体成员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亚文化。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朋友、伙伴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他们对于老师与家长不再是完全信服,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平台。
青少年同辈群体往往是青少年渴望的理想平台,对其思想与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老师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2]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同辈群体的作用。
一、同辈群体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同辈群体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通过同辈群体了解青少年真实的内心想法。
青少年处在身心快速变化的时期,在遇到问题与烦恼时往往会避开老师和家人,选择伙伴、朋友来倾诉,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通过同辈群体掌握青少年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下药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青少年在同辈群体中所学习的内容是家庭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
在同辈群体中,青少年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交往的对象,自由地进行交流不受任何束缚。
在学校不能讨论的话题在群体内可以畅所欲言,彼此间交流、传递自己所掌握的信息。
与家人交往相比,青少年同辈群体成员间交往自由且随意,他们可以自由地讨论一些问题,彼此交流意见可以在心理上与感情上相容。
最后,相比家人和老师,青少年作为受教育者更乐意接受同辈群体成员的意见。
青少年同辈群体道德养成分析
青少年同辈群体道德养成分析摘要:道德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涵盖着知、情、行等方面的发展,并意味着对道德养成外部环境条件的要求。
同辈群体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
同辈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较强的心理认同感和内聚力、自己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平等的成员关系和角色体验机会等特征与养成教育对外部环境的要求相契合,有利于道德养成的实现。
同辈群体内青少年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主要是通过群体所提供的道德氛围、角色承担机会以及归属感从而使青少年产生从众、摹仿、移情等心理效应而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青少年;同辈群体;道德养成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外界的影响非常敏感。
据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青年专项“传媒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因素,依次为大众传媒、同辈群体、学校和家庭。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1]。
同辈群体作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群体,在青少年道德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青少年的道德养成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道德养成的内涵及其对外部环境的要求道德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构成,三者皆为道德生活所必须,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构不成道德的真正内涵,而道德养成就是要养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素质。
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道德行为准则的认识,它以道德概念和规则为内容。
青少年的道德认知不仅依赖于学校的教育,更依赖于青少年自身一般认知能力和特定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特定社会认知能力即角色承担或观点采择。
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认为,儿童观点采择的发展是道德认知发展的前提之一,观点采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与他人或群体保持相互作用、相互交往的关系。
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思想意图等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具有内隐性、个别性及主观性的特点,它只能通过体验而产生。
论青少年同辈群体压力的引导
论青少年同辈群体压力的引导□武朝明同辈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似地位和层次、大致相当的素质、相互认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而发生相互交往的群体。
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但是,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以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
同辈群体压力是指当同辈群体的意见或规范与该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同辈群体对其成员的这种影响力,映射到成员内心,往往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或认可的反应或行为。
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在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产生盲从心理。
一、青少年同辈群体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马克思说:“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
”在自主意识的驱使下,群体交往是青少年选择的普遍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和自己具有相似地位和层次、大致相当的素质、相互认同的目标和行为规范的青少年交往。
这种交往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交往过程中,也会使青少年产生一些压力。
第一,同辈群体给予青少年的归属感带来群体压力。
个体天生就有一种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
如果个体被群体排斥或偏离群体,就会感到恐惧,没有安全感。
这样,个体的思想或行为也往往倾向于与归属群体的标准保持一致,往往相信多数,“少数服从多数”,放弃少数人的观点,服从大多数人的观点。
第二,同辈群体内互动带来群体压力。
以往的青少年群体交往大多以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方式进行的,交流的对象相对稳定,现在,同辈群体间面对面的交往时间越来越少,网络交往成为青少年的时尚生活方式。
无论是现实生活的同辈群体,还是网络中的虚拟同辈群体,都提供了青少年之间交流各种信息、看法和观点的机会,特别是由于没有成人的参与和网络平台虚拟的特点,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交流一些成人不允许或者在成人面前不敢、不想谈论的话题,满足个人交流的需要,既可以倾听别人的心声,又可以更多了解别人,得到别人的认可,扩大个人的交友面和社会思考力。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1)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
同辈群体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与尊重,可满足青少年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从而避免了这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消极不良的情感,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同辈群体是一种特殊的情绪接触形式.意识到自己是哪一个团体的成员,体验到团队精神和同伴间的相互帮助,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脱离成年人而自立,而且会使他产生极为重要的情绪安定感。
青少年能否得到同伴,同学的尊重和爱戴,对他的自尊心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同辈群体也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同辈群体的成员不仅在生活上、感情上相互支持,学习上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有时彼此间还开展竞赛,这都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兴趣爱好上,共同的兴趣爱好不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在一起的切磋和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
(3)同辈群体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
与师生间的交往相比,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更直接、更经常、更亲切,他们无话不谈,彼此从对方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经验和社会信息,而这种信息获得的渠道要比从书本上获得来的更直接、随意,留下的印象也更深。
因此,同辈群体中获得的信息成为学校教育、书本知识的重要补充。
(4)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影响。
生活目标是指通过个人努力与争取可以实现的目标。
如有的人想当工程师,有的人想当教授,有的人想成为医生等等。
这些目标的核心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所以选定生活目标与培养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来说,一个人最初生活目标的选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了更多的人和更广阔的社会,家庭的影响便逐渐减弱。
青少年的同伴关系ppt课件
1.明确的目的性
2.较强的计划性
特点
5.成分的相近性
3.一定的灵活性 4.不同的可控性
29
1.社会化的重要机构 2.人格发展的重要场所 3.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环节
30
非正式群体
一、小帮派
青少年非正式群体有多种形式,其中 多以小帮派的形式出现。小帮派一般有 三个或更多的成员,他们有相近的信仰, 年龄相仿,性别相同,社会地位相近, 有共同的环境和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小 帮派常常以友谊为基础,是自愿组成的, 而且不受成人及环境的指使与限制。
36
青少年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
1.认知障碍
2.情感障碍
主要原因
3.人格障碍
4.能力障碍
37
青少年同伴交往的技巧
1.不要自我为中心 2.学会倾听和分享 3.多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同伴交往 4.注意调整交往方式 5.理智把握交往的度 6.学会拒绝,大胆说“不”
38
Hale Waihona Puke 社会技能训练的方法1.行为塑造法 2.榜样引导法 3.角色扮演法 4.系统训练法
24
班风、校风是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质量和 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在学 习氛围浓厚、合作互助的学校或班级中学 习中的青少年,其同伴关系一般而言会相 对健康,而一个在学习氛围单薄,学习风 气不正,甚至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的学 校或班级中学习的青少年,其自然会深受 其害,并建立起同样不健康的同伴关系。
41
42
40
3.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就是让青少 年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某种社会较色,从 而学习并履行该较色。这种方法可以使青 少年认清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会对社 会的期望和自己应尽的角色义务,从而有 利于他们改变态度和行为,最终达到改善 同伴关系的目的。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同辈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近朱者赤”的现象确实存在。
例如“学霸宿舍”现象:包志梅曾在研究报告中写道,据研究数据表明,拥有优秀室友的学生表现得更好,且当室友的特长与自己的学习目标一致时,同伴效应会增加。
这也就是家长普遍认为“和好孩子玩能提高孩子成绩”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同辈群体将对青少年在哪些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1.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减少孤独感同辈群体间相互理解,彼此关心,满足了青少年交往、归属及尊重的需要,促进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同辈群体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脱离成年人而自立,而且会使他产生重要的情绪安定感,对自尊心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促进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与师生长辈的交谈相比,同辈群体间的交谈更为直接、频繁和广泛,在学习上的良性竞争,兴趣爱好上的探讨和切磋都会让青少年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Spenner等人的研究中,同辈群体存在“榜样效应”。
即同辈群体所提供的可供学习和模仿的榜样会改变个体的行为、价值观念等(Spenner,1978)。
据杨洲等人在2020年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发现,同辈群体之间存在“同伴效应”,且其对学生个体的英语成绩影响最大,同班同学成绩每提高10分,学生个体成绩将会提高4.26分。
3.帮助青少年完善价值观和目标的定义由于同辈群体成员间的友好交往和相互信任,使他们较容易接受对方的观点或意见,所以在确立生活目标上及价值观念上,同辈群体的意见逐渐取代了父母的态度。
另外,在很多情况下,比起成人,青少年往往更多地看重同辈群体的评价。
例如在电视剧《最好的我们》中,余淮就曾鼓励耿耿不要害怕困难,勇敢地放手拼搏,向前奔跑。
4.培养青少年对规则的遵守感“不准把这事告诉老师”,“如果吵架了,我们要站在一条战线上”由于成员对群体高度的认同感,为了避免受到群体的排斥等,他们都能自觉遵守这些规范。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1、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
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他们交往频繁,时常聚集,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青少年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进入同辈群体,并在群体生活中实现某种社会需要。
2、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1)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
同辈群体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与尊重,可满足青少年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从而避免了这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消极不良的情感,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同辈群体是一种特殊的情绪接触形式.意识到自己是哪一个团体的成员,体验到团队精神和同伴间的相互帮助,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脱离成年人而自立,而且会使他产生极为重要的情绪安定感。
青少年能否得到同伴,同学的尊重和爱戴,对他的自尊心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同辈群体也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同辈群体的成员不仅在生活上、感情上相互支持,学习上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有时彼此间还开展竞赛,这都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兴趣爱好上,共同的兴趣爱好不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在一起的切磋和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
(3)同辈群体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
与师生间的交往相比,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更直接、更经常、更亲切,他们无话不谈,彼此从对方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经验和社会信息,而这种信息获得的渠道要比从书本上获得来的更直接、随意,留下的印象也更深。
青少年与同辈群体
大团体还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感受:
属于学校地位较高大团体的青少年,自我评价会更高。
团体结构随时间而变化
青春期早期,青少年的活动围绕小团体展开,在一 起运动、闲聊、逛逛。 真正的约会开始之前,男孩和女孩小团体开始融合。 可以共同参加聚会,但是实际活动却是围绕同性别 的同龄人展开。( ) 结构转变阶段,小团体中的一部分人分离出去与异 性组成两性小团体。 青春期中期,小团体大多是由两性组成。 青春期晚期,同龄人群体开始解体,开始谈恋爱的 青少年不再参加小团体活动。同龄人群体被伴侣关 系所取代。
帮助青少年发展其社会认知 促进心理健康 抑制危险行为 同一性
青年文化
青年文化:信仰 艺术 科技
• 快乐论
塔尔科特帕森 斯
价值观
习俗
• 无责任论 • 快乐至上
马札 赛克斯
• 追求冒险 • 形象 行为
迈克尔布雷克
• 暗语
青年文化
玛 格 丽 特 科技进步对青年文化的影响
后塑文化:在科技发展缓慢的文化中,儿童和青少年需要向成年人学
友谊关系
友 谊 关 系 的 发 展 朋 友 间 的 共 同 兴 趣
友谊关系
友 谊 关 系 的 水 平
关系 关系
友谊关系 友
谊 关 系 的 类 型
友 友 友 友 友 友 友 友
友 友
友谊关系
朋友、友谊对青少年的影响
近墨者黑
危险活动的相关性
过度抽烟喝酒 违禁药品乱用 性行为 超速驾驶 犯罪行为
近朱者赤
受欢迎群体
受欢迎者特点:
行为在同龄人眼中是得体的 善于觉察并迎合别人的需要 自信但不自负 对人友善、脾气好,为人乐 观,具有幽默感 聪明 知道如何建立并且维持友谊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 二街中心小学 张顺文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二街中心小学张顺文摘要:同辈群体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非正式群体,是实现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本文基于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同辈群体;青少年;社会化;影响1 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相近、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所组成的一种。
……2 同辈群体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青少年的过渡时期,从心理生理角度而言,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关键、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发展的最佳时期。
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种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越父母以及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由于相近的年龄及相似的心理结构,青少年踏入校园后,与同龄人要朝夕相处相当长一段时间,同辈群体成员之间由于年龄、兴趣、爱好、人生态度、价值观等的相仿及相近,使得他们之间的交往更加的直接和亲切,也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通过经常性的在一起的切磋和探讨又促进他们兴趣爱好等的同向发展,因而同辈群体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理解和支持、关心与尊重的氛围,这些又恰恰可以满足青少年的诸多,如交往、归宿和理解、尊重的需要等,青少年学生在与同辈进行交往过程当中,能够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学业成就,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3 正确发挥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影响最大,其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功能主要有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两点,实现和完成这两点社会化功能,主要场所是校园,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感染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其提供着重要的精神环境,并可以使他们在同辈群体中传播这种文明、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学生成长氛围,并且能更好的发挥同辈群体的两项社会化功能。
3.1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学生生活技能、行为规范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生活技能的社会化,主要包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常识、职业技能等。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环境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影响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国社 会心理学家M·米德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 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同 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 消极的一面。
积极表现
满足学生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
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角色
对学生社会性角色发展的影响
行为
对学生行为规范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技能
对学生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影响
对学生社会性角色发展的影响 •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中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 色。社会角色是个人主观与客观规定的统一体。 他与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密切相关。青少年 即将迈入社会,他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学 习,学习与自己未来社会角色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并用它顺利处理各类复杂的社会关系。同辈群 体对青少年的社会角色发展,包括性别角色、职 业角色、家庭角色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同辈群体
5
家庭、学校、社会应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共同引导同 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大学生同辈群体对个体影响
• 大学生群体是指通过持续的互动和一定的关系结合起来进 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学生集合体。它具有价值 目标明确,行为规范严格及群体意识鲜明的特点。
•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或已经接受过大 学教育的人,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 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 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 的“大学”。 大学生则应学习“大学”之道,努力把自 己塑造成为具备一定“治国安邦”才能的人。
同辈群体如何影响学习
同辈群体
1995年 ,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哈 里 斯 (J.R.Harris)首次提出了群体社 会化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她将同伴群体的社会化功能提 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超越了家庭。群体社会化理论主要集中论 述群体与人格发展、群体文化传递等方面的内容,很快成为解释个体 差异的有力证据。而随着课堂中合作学习形式的广泛使用,另一个至 关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引起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在学生千差万 别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一个对所有学生都有利的合作群体?
同辈群体的特征
平等性
是说同辈群体成员的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相近,他们 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领导谁,谁支配谁。
趋同性
同辈群体是一个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灯大 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群体。
同辈群体内部不存在特别严格的规章制度,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交 开放性 往在语言、方式、话题等方面都不需要限制特定的形式。
同辈文化的类型
学术亚文化
同辈文化
娱乐亚文化
青少年的同伴团体
青少年的同伴团体1.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两种最主要的社会人际关系之一,随着个体成长到青少年期,这种关系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
一方面,青少年对家庭与父母的摆脱,需要到同伴中去寻求归属和依托,同时,同伴关系也是青少年寻求自我成长参照、获取各种新信息和习得交往技巧的最重要途径。
1.1.同伴团体的一般结构所谓同伴团体,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心理团体,是指在社会化过程中尚未成熟的个体联合而成的团体,在年龄上没有绝对严格的限制。
一般的同伴团体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友伴群(clique)和群体(crowd)。
1.1.1友伴群友伴群人数较少,约在2一12人之间,通常是三五人一伙,七八人一群。
它是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在共同的活动或亲密的友谊关系基础上建构而成的,成员彼此信念一致、观点相近、情趣相投,在情感上相互依恋。
当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这一结构团体,其成员年龄相近且多是单千性别的(至少在青少年初、中期)。
青少年友伴群属非正式团体,没有明确成文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其成员,主要有下述特征:(1)心理倾向的一致性。
在友伴群内部,其成员具有相近的心理结构,包括相近的个性心理特征等。
(2)结构的变化性与功能特征的稳定性。
由于青少年本身是一个处于成长发展中的群体,友伴群的结构只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随时有成员的加入或退出;但其主要的功能特征以及彼此的亲密情感联系没有大的变化。
(3)行为的从众性。
在以情感、友谊为基础的友伴群中,成员一般具有较强的群体意识、承受较强的群体压力,自然也受到群体规范的约束,因此群体内成员的从众行为更为明显。
(4)核心人物的权威性。
友伴群通常有一定的组织层次,有自然形成的“领袖”人物,他们虽非选举产生,却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青少年友伴群的同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前的学校制度,学校中的年级、班级划分将他们的交往范围局限在同龄人之中。
在青少年初、中期,友伴群多是单一性别的,这一现象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
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1、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
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他们交往频繁,时常聚集,彼此间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青少年从家庭逐步走向社会,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进入同辈群体,并在群体生活中实现某种社会需要。
2、同辈群体环境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米德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同辈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表现在:(1)满足青少年的情感交流的需求和促进情感的发展成熟。
同辈群体间相互的理解与支持、关心与尊重,可满足青少年交往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从而避免了这些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消极不良的情感,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同辈群体是一种特殊的情绪接触形式.意识到自己是哪一个团体的成员,体验到团队精神和同伴间的相互帮助,不仅有助于青少年脱离成年人而自立,而且会使他产生极为重要的情绪安定感。
青少年能否得到同伴,同学的尊重和爱戴,对他的自尊心发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同辈群体也可促进青少年的学习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同辈群体的成员不仅在生活上、感情上相互支持,学习上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有时彼此间还开展竞赛,这都有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兴趣爱好上,共同的兴趣爱好不仅使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在一起的切磋和探讨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
(3)同辈群体是青少年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的主要来源。
与师生间的交往相比,同辈群体成员间的交往更直接、更经常、更亲切,他们无话不谈,彼此从对方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经验和社会信息,而这种信息获得的渠道要比从书本上获得来的更直接、随意,留下的印象也更深。
青少年的同辈群体
作者: 金明
作者机构: 广州市团校
出版物刊名: 青年探索
页码: 30-33页
主题词: 同辈群体;行为方式;社会角色;成长因素;富家子弟;社交能力;自我认知;文化气氛;受欢迎程度;行为规范
摘要: 在青少年期的各种成长因素中,青少年与同辈群体的关系尤为重要.家庭是使青少年受到保护、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因素,而同辈群体则是另一重要的因素,这是同辈群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同辈群体的存在,使青少年敢于斩断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脐带走向社会.当然,脱离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