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及社会运行
《社会学》名词解释(1)
是融洽,还是对立)、利益关系(是平等,还是不平等;权力分配的格局如何)、地位关系(是一致,还
是冲突,以及冲突的程度如何)等。
13. 频度 :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寡。它会影响人际关系的深浅和好坏。
14. 合作 :是指社会互动中, 人与人、 群体与群体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
3. 先赋角色 :又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4. 自致角色 :又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主要指通过个人的活动和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5. 自觉角色 :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到周围的人
均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周围的观
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它所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
律。
3. 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一词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赫伯特・
H・海曼在 1942 提出。“参照群体”是指个
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个体通常将其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
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
4. 拟剧论 :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 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2. 初始社会化 :发生于幼年和童年时期,是文化学习的集中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学习了语言和基本的
行为模式,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社会化机构是家庭。
3. 预期社会化 :是一种指向未来角色的社会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要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
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预期社会化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
会化是按照社会的规范标准来培养社会成员的重要手段。
社会运作与社会运行
社会运作与社会运行:探讨社会的机制与运行方式社会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涉及到个体之间的互动、资源分配以及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社会运作是指这一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它决定了社会的运行方式和发展轨迹。
本文将探讨社会运作的相关问题,从社会机制、资源分配以及制度执行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社会机制:秩序与协作的基石社会机制是社会运作的基本元素,它是构建社会秩序和实现有效协作的基石。
社会中的个体根据一定的规则和价值观念行动,这些规则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一种共识,进而推动个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
这种共识可以是法律体系、道德准则、文化传统等形式,它们在社会中扮演着规范与引导的角色。
例如,法律体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机制,通过明确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为个体提供了行动的框架和限制。
它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个体权益、解决冲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个体中塑造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促使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
二、资源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资源分配是社会运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在任何社会中,资源总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社会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决定资源的分配方式,以达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市场机制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资源分配方式。
市场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通过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的分配,使得资源能够在交易双方的自愿交换中进行分配。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它通过竞争机制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生产动力,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市场机制容易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需要政府的干预来确保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
除了市场机制,政府也是资源分配的重要角色。
政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征税和社会保障等方式,调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
政府在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是平衡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和不完全性,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关键所在。
三、制度执行:法治与公信力的维护制度执行是社会运作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了社会规则的有效性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众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而社会系统就是一种机制,用于协调和管理这些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社会系统的运行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社会系统的核心是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包括法律、规则、价值观等各种规范,它们约束和规范个体的行为。
社会制度的存在和运行,使得社会能够有序、稳定地运转。
例如,法律的存在使得人们有权利和义务,保障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使得人们能够根据既定的规则进行交流与合作;价值观的传承和引导,使得人们共同追求道德与精神层面的目标。
这些制度构成了社会系统的骨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其次,社会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以共同目标和利益为基础,由多个个体组成的集体组织。
社会组织的作用是将个体的需求和能力整合起来,实现协作和合作。
例如,企业是一种组织形式,将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经济产出和利润;政府是一种组织形式,承担统筹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责,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非营利组织则以社会福利和公益为宗旨,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保障。
这些社会组织的不同职能和角色共同构成了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此外,社会系统还受到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资源,推动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经济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技术的进步则为社会提供了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和模式。
文化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推动社会的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进步。
经济、技术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社会系统的特征和运行方式。
然而,社会系统的运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冲突;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的缺失使得社会的信任和和谐受到挑战。
第三章社会的构成与社会运行
202222//11//88
4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二、社会构成三大要素
第一,自然环境: 物质基础和条件 第二,人口:社会活动主体 第三,文化: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
202222//11//88
5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 3)强调知识、思想、价值、心理等人类的内在意识和观念,认为文化 就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
➢ a.毛泽东: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 b.韦伯:文化是精神的价值观念
➢ c.索罗金和帕森斯:强调象征、意义、价值和规范是理解社会文化的关键 ➢ d.格尔兹: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
2)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是群体价值和行为模式 3)文化是由各种象征符号承载、凝结和传播的 4)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承性 5)文化是多样的和变动的,文化具有适应性
202222//11//88
11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 文明是指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
▪ 历史上的文化逻辑: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今天以分析性 为基础的西方文化是主导,将来会转向一综合性为基础的东方文化。
▪ 文化会在融合中向更高层次的文化发展,融合是主导的取代和 引领,不是文化的消灭。
202222//11//88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七点 二十二分。
三、文化的社会功能
▪ 第四,滕尼斯的“公社”与“社区”
➢ 公社:是自然经济的、官僚权威的、缺乏社会福利的、乡村性的、机械 团结的、农业的、信仰性思维流行的、一元化的这么一种社会形态。因
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尽管复杂,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 (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人类具有高级神经活动,这是任何其他
动物、电脑的活动所无法比拟的。 • (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社会的主体—
规范体系。在社会关系中,社会制度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制度是社 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
三、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 (一)血缘关系 • 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血缘关系联系的紧密程度及其地位、作用
是不相同的。 • 血缘关系在社会中既有正功能也有反功能。 •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应正确处理血缘关系的正功能与反功能。一方面,尽
• “社会”与“社会系统”两个概念当然有侧重点的差异。社会是最为本源的概 念,它等同于“人类社会”,更侧重于人群的聚集、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 系统更侧重于社会是一个体系,强调社会的“有机体”特点,强调它是一个有 机整体。
二、社会的特点
• (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也就无社会可言。 • (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的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 (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人类社会与动物结群不同,社会创造出了原
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 角度
• 从社会关系的水平和层次上看,社会系统可以区分为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 社会制度三个层次。
• 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 会关系。
• 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 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
第二节 社会运行
第二节社会运行一、什么是社会运行本书在定义社会学时,就强调社会学是探索社会运行规律的学科。
所谓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问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重要概念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
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社会系统在其前后相继的纵向运行中表现出如下一些基本关系。
第一,继承的关系,即后来的社会接受了过去社会所留下的遗产。
今天人类社会之所以形成了如此灿烂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继承了数千年以至数万年的历史成果。
当然,继承关系是没有价值取向的,即所继承的不见得都是好的东西。
历史上的一些糟粕现象,也常常被后来的社会系统或某些子系统所继承。
第二,变异的关系。
社会纵向运行虽然继承了过去的东西,但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
社会的变异有多种表现:有些仅在原来基础上发生微小的变化,如人的形体的变化;而另一些则是巨大的变化,甚至是根本的变革与创新,如社会由无阶级社会进入阶级社会,文字等精神文化的创造,蒸汽机、核动力、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等物质文化的发明。
当然,无论怎样的创新,它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我们总可以从原来的社会系统中找到它的根源或根据。
第三,中断的关系。
在社会的纵向运行中,有很多东西被历史发展所抛弃。
有些是因条件变化了,后来已无存在的必要;但另一些是至今仍有存在价值的,却因种种变故,出现了发展的中断,如我国历史上一些古方、古法、古书、古曲的失传等。
横向运行指在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与纵向运行一样,横向运行也表现出了一些基本关系。
第一,交叉与渗透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各要素、各系统的区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现实生活中,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社会学第二章 社会构成及运行
第 2 章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类型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及其特征我国,“社会”最早出现在于唐代的古籍中。
《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就有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意指村民集会。
由“社”和“会”演进而来。
“社”,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
西方,英语“Society”源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早将英语“Society”译为“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者著作时,袭用此词。
●如何理解社会?●西方学者的两大派别: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社会唯实派(实体派)●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Simmel Georg ,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齐美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实证主义社会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反对社会是脱离个体心灵的精神产物的看法,认为社会不是个人的总和,而是由互动结合在一起的若干个人的总称。
●法国涂尔干,全名埃米尔·杜尔克姆(Emile Durkheim,代表作:《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他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和方法,即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
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
社会唯名派代表人物:F.H.吉丁斯,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派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张用归纳法研究社会现象,认为每个个体会因共同的刺激、联想、暗示、模仿等发生相同的情感,即“同类意识”。
同类意识产生于个体之间的互动,社会是由同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群。
同类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它使一切社会组织、社会团结和合作、社会适应和进步成为可能。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个人,通过个人来透视社会,通过同类意识来透视“社会心”和社会协调的行动。
第十一章 社会运行
第一节 社会运行概述
一、社会运行的涵义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 三、社会运行的状态 四、社会运行的调控
第二节
社会运行机制
一、社会运行机制概述 二、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 三、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 四、社会运行的激励机制 五、社会运行的控制机制 六、社会运行的保障机制
(二)社会运行机制的分类
1.根据形成过程分类
自发机制:依据一定的规律自然地、历史地形成的社会运行机制; 自为机制:人类根据一定的社会目标,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而有意识地 建立起来的社会运行机制。
2.根据作用领域分类
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和心理机制。
3.根据表现形态分类
显性机制:人类可以完全预见运行后果的机制就是显性机制。 隐性机制:不能预见或没有发现的运行机制就是隐性机制。
4.根据层次分类
动力机制 整合机制 激励机制 控制机制 保障机制
二、社会运行的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包括动力结构、运作过程和运作方式与手段三部分:
(一)动力结构
1.外围结构 ①动力主体;②动力传导媒介:包括利益、文化和信息三种媒介。③ 动力受体。 2.内核结构 ①动力源;②动力方向;③动力储存体;④社会行动。
(一)控制手段
1.组织手段 2.制度手段 3.文化手段
(二)控制对象
1.微观对象: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 2.中观对象: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3.宏观对象: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全球化对社会运行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 促进了全球贸 易和投资,但 也带来了贸易 摩擦和金融风
险
文化全球化: 促进了文化交 流和融合,但 也带来了文化 冲突和价值观
冲突
科技全球化: 促进了科技创 新和合作,但 也带来了技术 垄断和技术安
全问题
政治全球化: 促进了国际合 作和治理,但 也带来了国际 政治格局的变 化和地缘政治
社会控制的手段与效果
法律手段: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道德手段:通过道德教育、舆论引导等方式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市场机制等方式来调节社会资源分配,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手段:通过政治制度、政策制定等方式来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控制效果: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益、提高社会效率等
社会变迁的影响: 对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 值观的影响
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
人口与组织的互动关系
人口是组织的基础,组织的存在和 发展离不开人口的支持
人口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社 会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织为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人 口流动和聚集
人口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社会 系统的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政策的作用: 调节社会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公平, 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
社会政策的制定 原则:科学性、 民主性、公正性、 可行性、可持续 性
社会政策的制定 过程:调研、分 析、制定、实施、 评估、调整
社会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理念: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实践: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目标: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措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第二讲:社会运行与社会制度
第三,结构分化和子系统之间的边界关系
结构分化意味着承担多功能的单一结构类型转化为各自承担 单一功能的多种结构类型。在人际互动的微观层次上,表现 为角色分化;在社会宏观层次上,体现为制度性结构类型的 分化。
子系统之间的边界随着结构分化而变得更加复杂,且子系统 之间的边界关系有失去平衡的危险,造成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紧张和紊乱。帕森斯认为,由结构分化导致的系统内部的紧 张、不平衡和紊乱是社会变革的原因。但他认为,并不是任 何边界关系的不平衡都引起社会变革(社会进化),社会变 革意味着社会整体适应能力的增强。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第一,模式变量理论 该理论是帕森斯用来区分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主观取向 的类型学工具,认为行动者在于其他行动者互动过程中必然 面临五个方面的抉择——模式变量的五对范畴: 普遍性(医生/病人)和特殊性(母子); 扩散性(朋友关系)和专一性(雇佣关系); 情感性(家庭成员之间)和中立性(律师/委托人); 先赋性和自获性(或品质与成就); 私利性(商业关系)和公益性(公众福利事业)。 帕森斯认为,任何一种制度化的社会关系都是上述五种 抉择的某种组合。模式变量的某种组合不是个体随意选择的, 而是社会文化系统中价值规范的制度化结晶,正是这种制度 化的价值规范支撑着社会关系结构。
19491956 良性 运行 中性 运行 恶性 运行 初步良 性 中性运行 中性运 行 局部恶 性 全面 恶性 转向中 中性运 性 行 摆脱恶 性 19561959 19591962 19621966 1966- 19761976 1978 1978-
社会运行的方向
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 运行就是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横向运行就是社会发 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一、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1.人口条件: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稳定的人口数量和合理的人口结构是社会顺利运行的前提。
人口数量的多寡会影响到劳动力供给、市场需求、社会服务等方面,过多或过少的人口都会给社会带来问题。
2.资源条件:社会运行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包括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资源的稀缺性和合理利用是社会运行的重要条件。
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用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经济条件:经济是社会运行的重要支撑。
一个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是社会运行的基础。
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市场机制、经济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社会的运行状况。
4.政治条件:政治是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
政治制度、权力关系、治理能力等因素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个稳定和公正的政治环境是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
5.文化条件:文化是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都会影响社会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秩序。
文化的开放和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运行的机制:1.利益机制:社会的运行离不开利益的交换和分配。
人们的个人或群体利益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利益机制促使人们追求最大化的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地位等成为人们行动的重要驱动力。
2.规范机制:社会运行需要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法律、道德、习俗等是社会行为的规范。
规范机制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信息机制:信息是社会运行的重要支撑。
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应用能力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更加便捷,为社会的运行提供了更多可能。
4.协同机制:社会运行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
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需要相互协调,通过协商、合作、竞争等方式实现社会运行的目标。
5.制度机制:社会运行离不开各种制度的约束和规范。
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都是社会运行的重要机制,它们可以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人口、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系统和社会运行
推动者。在此种意义上,所谓社会运营,也就是人类本身旳运 营。 其次,客观事物本身假如不与人类相联络,就无所谓好与坏。 最终,满足需要旳程度也是前面所讲旳两个原则旳落脚点。
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旳角度
4、社会学能够从不同角度考察社会。其中,根据联络人 际关系旳纽带,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来考察 社会,是最为常见旳角度之一。
社会 社会系统 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 社会整合、社会失范、社会运营 社会运营旳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
则 宏观社会、微观社会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社会制度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旳观点
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旳堆积或简朴 相加,它是人们旳联络或关系,是人们 相互交往旳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旳总 和。
第二,在全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 最为根本旳关系。人们旳交往首先是在 生产、分配、互换、消费中发生旳经济 交往,所以,人们之间旳最基本旳、决 定其他一切旳关系是生产关系。
多层次旳社会做周密全方面旳考察。 其次,它强调对社会运营评价旳整体性。社会运营旳情况
最终要经过整体旳运营体现出来,整体效益是衡量社会大 系统以及各个子系统运营状态旳根本根据。
实现途径:理论综合研究,利用数学、统计学等模型旳综 合研究。
(二)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旳含义: 构造性协调:指社会要素旳联络具有较高旳有序性、合理
马克思
(1)社会是由人群构成旳。 (2)社会以人与人旳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旳、精神旳联络。 (6)社会系统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发明性和
改造能力旳活旳机体。
第 讲 社会运行概述
2、社会运行的状态
(1)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2)中性运行――模糊发展 (3)恶性运行――畸形发展
3、社会运行的条件
(1)人口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 (3)经济条件
(4)政治条件 (5)文化与心理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4、社会运行机制的分类
(1)根据社会秩序的形成过程: 自发机制和人为机制。 (2)按社会运行机制的作用领域分: 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心理机制 (3)按照可观察后果分:显机制和隐机制。 (4)按社会运行机制的层次分:—、二、三级等
第 讲 社会运行概述
一、社会与社会运行
(一)什么是社会?
1、社会的界定
(1)中国的解释:社会=社+会 (2)西方的解释:社会唯实派与社会唯名派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解释
2、社会的特点
(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是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机体。
5、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
(三)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角度
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3、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二、文化与社会运行
(一)文化的特性
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文化的复合性。
3、文化的象征性。
4、文化的传递性。*
5、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二)文化的区分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社会制度与社会运行的协调
社会制度与社会运行的协调社会是由一整套在人类相互之间建立的制度和规则所组成的。
这些制度和规则是为了保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使人们能够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社会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然而,要实现社会制度和社会运行的协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社会制度的制定应当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阶段。
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在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较大,需要建立起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制度,以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而在发达国家,重点可能更加放在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上。
因此,社会制度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其次,制定合理的制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社会制度的设计不能仅仅依靠少数决策者或权力机构来完成,而应当促进全体公民的参与。
只有通过广泛的协商和民主决策,才能够形成符合多数人意愿的制度,才能够确保社会制度与社会运行的协调。
同时,公民的参与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民主程度和社会凝聚力。
制度的执行和社会运行的协调也是关键。
制定好的制度需要得到切实的执行才能够发挥作用。
然而,执行制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
因为社会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实际情况常常会有变化和不确定性。
因此,执行机构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同时,进行监督和评估也是必要的,以保证制度的实施效果和社会的运行状态是一致的。
制度的协调还需要考虑到多个层面和因素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例如,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教育制度的问题可能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社会的整体运转。
最后,社会制度和社会运行的协调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社会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3 第三章 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第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二)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的含义:
结构性协调:指社会(shèhuì)要素的联系具有较高的有序性、合理
的比例与排列和严密的组织性。
功能性协调:指社会系统在活动和作用上相互配合与相互促 进。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协调:指结构的协调与功能的协调是互相配合、 互相促进的
第四页,共二十六页。
社会 社会系统
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
社会整合、社会失范、社会运行
社会运行的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满足需要原则 宏观社会、微观社会
个人关系、群体(qúntǐ)关系、社会制度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第五页,共二十六页。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 社会运行 第三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集中(jízhōng)角度
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 系。
业缘关系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第一,业缘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二,业缘关系反映着社会前进的步伐和整个(zhěnggè)社会的
面貌。
业缘关系的反功能:分工束缚了人们的全面发展。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1 简析“社会”和“社会系统”的概念。
No 社会运行,也就是人类自身的运行。我国的地缘系统按七级划分就是:国家—省(或自治区)—市—县(
或大区与县级市)—乡镇(或街道)—村(或居民区)—邻里。1 简析“社会”和“社会系统”的概念
Image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生 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系统运行 的本质。正是在这种运行中,产生了社会系统和社会经济形态演进 的不同时代(shídài)。 2、社会的基本功能包括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继 承和发展的功能。
学习社会学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例子
学习社会学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例子
学习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例子:
1. 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社会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中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流动的机制。
通过对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背景、职业选择等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阶层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2. 社会化和社会控制:社会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是如何受到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社会控制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对我们的行为和态度的塑造作用,以及个体在社会中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
3. 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社会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通过对社会结构、权力关系、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和路径,以及社会运动对社会的影响和改变。
4.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正义:社会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社会正义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通过对贫富差距、性别不平等、种族歧视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不平等的成因和影响,为推动社会正义作出贡献。
这些是学习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例子,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从而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社会运行情况汇报
社会运行情况汇报
近期,我国社会运行情况总体稳定,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但也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首先,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涌现。
但是,受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社会治安方面,全国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
近期,一些地方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再次,改善民生方面,我国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一些地区和一些特殊群体仍然存在贫困和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此外,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环境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运行情况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大任务,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 社会条件视角 (重点)P31 • ——郑杭生观点 • 1、人口条件
• 适度、优质、合理的人口
• 2、生态环境条件 • 3、经济条件
• 发展与环境生态保护 •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天•人”关系——姜戎《狼图腾》 • 社会良性运行决定性条件。 • 市场经济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问题与收入差距加剧 等。 • 中国目前两极分化的原因?
• • • • • • • • •
4、政治条件 社会主义与中国民主法治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文化及心理条件 A入世文化 B开放文化 6、强大的军事力量 7、转型加速期与转型效应 8、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应
• 二、社会的特点(重点)—课本P53
1、社会是人类满足其需要的特定场所 2、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3、 社会是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综合 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6、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7、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 的活的机体。
• • 思考:中国社会的特点?
• 六、社会的正功能—P54
• • • • • 1、整合功能 2、交流功能 3、导向功能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社会有没有负功能?
中国盛世
• • • • • • • • • 尧舜之治 文景之治 光武中兴 汉武盛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康熙盛世 乾隆盛世 思考:一个社会具备哪些条件或因素才可能良 性运行?
• 三、社会运行的评价原则(重点)
• (一)、综合性原则
•
静态评价原则 • 综合性原则否定了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性,而是多角度、 多层次、全方位评价,这也符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
• (二)协调性原则
• • 动态评价原则。 包括三个方面:结构性协调,功能性协调以及结构与功 能的协调。
• (三)满足需要原则 • 状态评价原则
• 五、社会的类型
• 1、马克思主义是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状况来划 分社会类型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体现 了人类社会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规律。 • 2、德国社会学家F· 腾尼斯把社会划分为“礼俗社会” 和“法理社会”; • 3、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的宏观分类有传统社会和现代 社会(前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 会等。
(二)社会的两个派别: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 论
• 社会唯实派 :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帕
森斯等人。
• 社会唯名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英国的霍布斯、
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古典社会学家韦伯以及符号互动论的 米德、戈夫曼等人。 • 评价:各有优点,但也各有缺陷。
• 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本质是人权与主权之争。
•
第二节
社会的运行
• • • •
一、社会运行条件论 (一)、社会要素视角 孙本文先生《社会学原理》四大要素: 1、地理或环境因素——国土面积、地形地 貌、资源、气候等 • 2、人口因素 • 3、心理因素 • 4、文化因素 •
• (二)、结构功能主义视角 • 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主张系统论,社会是由互相依
• 三、理解社会的基本思路
• 1、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生产关系 • 2、社会是一个历史的产物 • 3、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有本质的区别
• 四、社会的边界 • 1、地理意义上的社会边界(有形的边界)
• • • • • 中国的边界问题 中国边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何处? 无主先占原则 2、信息意义上的社会边界(无形的边界) 加拿大媒介大师麦克卢汉之“地球村”
• • • • • • • • • •
(二)社会运行的五大主要机制 1、社会运行动力机制 社会需要——人的无休止的贪欲 共产主义社会按劳分配的虚化 2、社会运行整合机制 利益整合 3、社会运行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符号激励) 4、社会运行控制机制 权力与权威,规章制度(主要是法律制 度),文化,道德,习俗 • 5、社会运行保障机制 • 社会援助,社会疏导以及社会调解。
(一)社会的概念 最早出现在《旧唐书•玄宗上》 《孝经· 纬》 《白虎通•社稷》 在汉语里,“社”字原指祭神的地方,“会”为聚集之意。两字 联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古籍中也用“社”指志同道合者集 会之所.如“文社”、 “诗社” ,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 五家为社”。在西文中,英语society和法语societe均源出于拉丁语 socius一词,意为伙伴。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 词译为汉字“社会”。近代中国学音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了 此词。 社会即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在本 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 人们的有机总体。 思考:国家与社会是不是同一概念?
本章讲授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概述 一、社会的含义 (重点) 二、社会的基本特征 (重点) 三、理解社会的基本思路 四、社会的边界 五、社会的类型 六、社会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运行 一、社会运行条件论 (重点是郑杭生的观点) 二、机制及社会运行机制 三、社会运行 • •
二、机制及社会运行机制论 P33 (一)机制及社会运行机制概念 1、机制的三重含义: 一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即结构;二 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 即功能;三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 2、社会运行机制 • 是指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 的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 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 原理,简单地说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