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2
工程热力学习题课(2)
三、小结
1.热力循环方向性的判断: Q
克劳修斯积分式
T
0
r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既适应循环也适应过程 方向的判断)
dSiso 0
卡诺定理
t c
2.对于求极值问题一般考虑可逆情况
3.应用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计算每一对象的熵
变时,要以该对象为主题来确定其熵变的正 负
谢谢大家!
Q1 W 264 .34kJ
气体定温过程熵变为:
T p p c p ln 2 R g ln 2 mR g ln 2 S m T1 p1 p1 10 6 1 287 ln 5 660 .8 J / K 10
热源熵变为:
1由热效率计算式可得热机e输出循环净功所以wnet40kj由热泵供暖系数计算公式可得供热量qnetnet1000290revnet7171290360360netrev3647114但这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以1为例包括温度为tnet100kj40kj60kjnet140kj40kj100kj就是说虽然经过每一循吸入热量60kj放出热量100kj净传出热量40kj给温度为t放出了100kj的热量所以40kj热量自低温传给高温热源是花了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100kj热量自高温传给了低温热源所以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因为为可逆过程,所以△Siso=0,即:
S iso S A S B dS 0
mc p ln
Tf T1
mc p ln
Tf T2
0
ln
T f2 T1T2
0
T f T1T2
可逆过程循环净功最大,为:
Wmax Q1 Q2 mc p T1 T f mc p T f T2 mc p T1 T2 2T f
高等数学习题课3-2
x3 1 x | ( x2 1)
的渐近线。
第
三 章
解
lim y lim y
x1
x0
中 值
x 1, x 0 是曲线的两条铅直渐近线
定 理 与
lim y 1 lim y 1
f ( x) k 0, 且 f (a) 0, 证明:方程 f ( x) 0 在区间
第 三
[a,) 有且仅有一个根。
章
证 因为当 x a 时,f ( x) k 0, 所以 f ( x) 0
中 值
在区间[a,) 至多有一个根。
定 理
又因为 f (a) 0, 且
与 导
f (a f (a)) f (a) f ( )(a f (a) a)
)(1 1) 或 2
x0 )2
f (2
)
( x0 2
16 (1 2
1) x0
1)
-2-
习题课(二)
例2 证明当 x 1 时,
x2 x3
ln(1 x) x .
第
23
三 章
证 当 x 1 时,
中 值
ln(1
x)
x
x2 x
x3 3
1
4(1 )4
x4
定 理
其中
介于 0与x之间.
第 区间,拐点。
三
章 解 函数的定义域为(,1) (1,1) (1, )
中
值 定 理 与
y
x2( x2 3) ( x2 1)2 ,
y
2 x( x2 (x2
3) 1)3
导 数
y 0,得点x 3, y 0,得点x=0
的
应 用x 3, x 0划分函数的定义域,并在各区间研究
第3章 信道模型和信道容量 习题课(2)
3、解: (1)已知二元对称信道的传递矩阵,又已知输入的
3 1 概率分布 P (0) , P (1) , 就可以计算得出 Y 的概率 4 4
分布如下:
P ( y 0) P ( x ) P ( y 0 | x )
x
P( x 0) P( y 0 | x 0) P( x 1) P( y 0 | x 1)
0
1
0
1
1
1
(a)
2
解
( a ) 图,由信道线图可得转移概率矩阵如下:
1
1
该矩阵为行列排列阵,信道为准对称信道,可以把按列分 成两个子矩阵如下:
1
1
PS 10 log10 1 20 PN
得到
PS 1 100 PN
信道传送的最大信息速率
PS Ct W log(1 ) 3 103 log 2 100 19.93 103 bit/s PN
(1)
信道不变, Ct 仍应为 19.93 10 (比特/秒) ,而
21s?121lognkkkskmmcshppprr??????????????????????11222loglog1222211loglog12hh????????????????????????????????????设在平均功率受限高斯可加波形信道中信道带宽为3khz又设信号功率噪声功率噪声功率20db
•设在平均功率受限高斯可加波形信道 中,信道带宽为3kHz,又设(信号功 率+噪声功率)/噪声功率=20 dB。
(1)试计算该信道传送的最大信息率 (单位时间)19.93*103(bit/s)。 (2)若功率信噪比降为5dB,要达到 相同的最大信息传输率,信道带宽应 是多少(12KHz)。
09 11.2 习题课(2)
三角形全等证明思路
已知两边
找夹角 (SAS) ) 找直角 (HL) ) 找另一边( 找另一边(SSS) ) 边为角的对边 找任一角(AAS) 找任一角( )
找夹角的另一边(SAS) 找夹角的另一边( )
已知一边一角
边为角的邻边 找夹边的另一角(ASA) 找夹边的另一角( )
找任一角 (AAS) )
A D C B M N
(D) AM∥CN
如图, AB上 AC上 B=∠C, 2、如图,D在AB上,E在AC上,且∠B=∠C,那 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 么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断 ABE≌△ACD的是 的是( △ABE≌△ACD的是( ) (A) AD=AE B (B) ∠AEB=∠ADC D (C) BE=CD (D) AB=AC A E C
D E F A B C
5、已知,如图,AB、CD相交于点O, 已知,如图,AB、CD相交于点O 相交于点 ACO≌△BDO,CE∥DF。求证:CE=DF。 △ACO≌△BDO,CE∥DF。求证:CE=DF。
C F E O D
A
B
6、已知,如图,AB⊥AC,AB=AC, 已知,如图,AB⊥AC,AB=AC, AD⊥AE,AD=AE。求证:BE=CD。 AD⊥AE,AD=AE。求证:BE=CD。
找夹边
已知两角
(ASA) )
找任一边( 找任一边(AAS) )
练习
如图,已知MB=ND MB=ND, MBA=∠NDC, 1、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 件不能判定△ABM≌△CDN的是( 件不能判定△ABM≌△CDN的是( ) 的是 (A) ∠M=∠N ( B) ( C) AB=CD AM=CN
15、已知,如图, ABC中 AB=AC, 15、已知,如图,△ABC中,AB=AC,∠BAC=900, AC的中点 AF⊥BD于 的中点, BC于 连结DF DF。 D是AC的中点,AF⊥BD于E,交BC于F,连结DF。 求证: ADB=∠CDF。 求证:∠ADB=∠CDF。 A 1 B 3 2 D E M N F C B 3 F M C A 2 1 D E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习题课(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 A、B 两点的速 度分别为 v1 和 v2,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v1+v2 A.物体经过 AB 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2 2 v2+v2 1 B.物体经过 AB 位移中点的速度大小为 2 v1+v2 C.物体通过 AB 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2 D.物体通过 AB 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v1+v2 2
2
1 2 2 1 2 2 个 2 s 内的位移 x2= a(t2-t1)= a(4 2 2
1 2 9 2 -2 )=6a,第 5 s 内的位移 x3= a(5 -4 )= a, x1∶x2∶ 故 2 2 9 x3=2a∶6a∶ a=4∶12∶9,故选 C. 2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答案】
BD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例3
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
在第1节车厢前端的站台前观察,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 2
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 s,忽略车厢之间的距离,车厢长
度相等,求: (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2)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多少?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7.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第2个 2 s 和第5 s内三段位移比为( A.2∶6∶5 C.4∶12∶9 )
B.2∶8∶7 D.2∶2∶1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2 1 解析: C.由位移公式 x= at 得第 1 个 2 s 内的位移 x1= 选 2 2 1 2 at 1= a×22=2a.第 2
习题课10-2
- 13 -
习 题 课(二)
= 2 ∫∫ 2 y 2 zdydz = 2 ∫ dy ∫
第 十 章 曲 线 积 分 与 曲 面 积 分
1
2 y 2
π 4 = = ∫ (1 2π 3 1 ( z 2 y )dydz = 同理 ∫∫ 2
1 3 2 2 y ) dy
D yz
1
1
2 y 2 zdz
Σ : y = y( x , z )
( x , z ) ∈ Dxz
∫∫
Σ
f ( x , y , z ) dS =
∫∫
Dxz
2 2 f ( x , y( x , z ), z ) 1 + y x + yz dxdz
-1-
习 题 课(二)
例1 计算下列曲面积分 (1) ( x + y )dS , 其中 Σ 为由锥面 z = ∫∫
习 题 课(二)
∫∫ Pdydz + Qdzdx + Rdxdy Σ = ∫∫ ( z x P z yQ + R )dxdy
证 设 cos α , cos β , cos γ 为 Σ 指定测的法向量的方向 余弦。由于 n = ±{ z x , z y ,1} zx 所以 cos α = ± 2 2 1 + zx + z y 1 cos γ = ± 2 1 + zx + z2 y
Dxy
= ∫
π
2d 0
∫ ρ dρ = 0
3
1
π
8
∫∫ xdydz + ydzdx + zdxdy
Σ
=
π
8
+
π
8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习题课 (2)
状态定义: S0:初始状态。 S1:收到五角硬币。 S2:收到一元硬币。 S3:收到一元五角硬币。 并入S0状态。
00/00 AB/YZ
S0
01/10 10/11
01/00 10/00
S2
S1 00/00 01/00
00/00 例1原始状态转移图
例2、分析图所示计数器电路,说明是模长为多少的 计数器,并列出状态转移表。
6
C
&
1 1
A & ?
Z
X
&
N
A X
&
1 & J
1
C
R 1 & K
解:1)分析电路结构:该电路是由七个与非门 及一个JKFF组成,且CP下降沿触发,属于米 勒电路,输入信号X1,X2,输出信号Z。
2)求触发器激励函数:J=X1X2,K=X1X2 触发器次态方程:
Qn+1=X1X2Qn+X1X2Qn=X1X2Qn+(X1+X2)Q
第六章复习
计数器的分析
❖ 同步、异步分析步骤:由电路触发器激励 函数(公式和图解)状态转移表分析模 长和自启动性。 用图解法,注意高低位顺序,一般数码越高 位权越高:Q3Q0
❖ 移存型计数器属于同步计数器,只要求出第 一级触发器的次态方程和初始状态,就可以 写出状态转移表。
计数器的设计
❖ 同步计数器的设计:状态转移表激励函数 和输出函数(自启动性检查)电路图。
❖ 7490只能异步级联,M=100。
❖ 74194级联可实现8位双向移存器
MSI实现任意进制计数器(M<N)
❖ 反馈法:异步清0法和同步置数法。注意: 用LD端置全1(置最大数法)时,反馈状 态对应编码中出现0的端口需通过非门送入 反馈门。
高等数学第十一章习题课(二)曲面积分
z
B
o
dS
n C
y
z
x
3 2
y A x : x y z 1
n 1 (1, 1, 1)
3
1 3
(3) d S
答: 第一类曲面积分的特例.
2) 设曲面 问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不对 ! 对坐标的积分与 的侧有关
练习: P185 题4(3)
计算 x d y d z y d z d x z d x d y, 其中 为半球面
的上侧. 提示: 以半球底面 0 为辅助面, 且取下侧 , 记半球域为 , 利用 高斯公式有 原式 =
x , 2 2 x y y , 2 2 x y
D
x y I y , x , z 2 , 2 ,1dxdy 2 2 x y x y
2
z 2dxdy
( x 2 y 2 )dxdy
D xy
[ Dxy : 1 x 2 y 2 4 ]
用重心公式
利用对称性
2( x z ) d S
0
例7. 设L 是平面
与柱面
的交线
从 z 轴正向看去, L 为逆时针方向, 计算 解: 记 为平面
上 L 所围部分的上侧,
D为在 xoy 面上的投影. 由斯托克斯公式
z
L
I
1 3 x
2z x y z 2 (4 x 2 y 3z )dS 3
2 2
1 3 y 2
2
3x y 2
1 3 z 2
dS
D
o x
y
多元函数微分学习题课 (2)
a
D,使
f
(最值定理)
(a) ;
(介值定理)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思考与练习
1. 讨论二重极限 lim
xy
时, 下列算法是否正确?
(x,y)(0,0) x y
解法1
原式
lim
x0
y0
1 y
1
1 x
0
解法2 令 y kx,
解法3 令 x r cos , y r sin ,
f3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例. 设 u f (x,t) , 而 t 是由 Fx, y, z 0确定,
其中f、F具有一阶连续偏导,
证明:
du dx
f F f F x t t x
f F F
t y t
三、多元函数微分法的应用
1. 极值与最值问题 • 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 求条件极值的方法 (消元法, 拉格朗日乘数法)
f2 (x1, x2 , x3, y1, y2 ) y2 cos y1 6 y1 2x1 x3
x求0 由 (3,f2(,7x),Ty,)y0
0
(0,1)T
确定的隐函数
y
g(
x)在x0处的导数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多元函数微分法
显式结构 1. 分析复合结构 隐式结构
自变量个数 = 变量总个数 – 方程总个数 自变量与因变量由所求对象判定 2. 正确使用求导法则 注意正确使用求导符号 3. 利用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x y ( x, y)(0,0) 2
2
而其中 lim (x2 y2 ) ln( x2 y2 ) 0 ( x, y)(0,0)
lim
习题课2
Im o
Re
o -2 o
2j X 0 2
2j o Re 0 2
-2 o
-2j X (3)
-2j o (4)
Solution to 9.23
• Sol :
Property 1 in Sec.9.2.
e{ } 3 is in the ROC.
If x(t )e 3t is absolutely integrable, from the Dirichlet conditions of convergence of Fourier transform, the Fourier transform of x (t )e 3t exists. Thus, the Laplace of x(t ) exists at 3, or that X ( s ) converges at 3.
• Pole-zero Plot of Laplace Transform
– For a rational X(s), the roots of the numerator are referred to as zeros of the Laplace transform, whereas those of the denominator poles.
X
5j
o
X -5 -4
Im
55 / 2
Re
-7.5
o
X -5j
55 / 2
(b)
ROC is e{s} 4.
Solution to 9.21
• (i) x(t ) (t ) u(t );
1 s 1 Sol : X ( s ) 1 , s s ROC is e{s} 0.
平面向量习题课(2)
平面向量习题课(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基础达标]1.已知平面向量a ,b 满足a ·(a +b )=3且|a |=2,|b |=1,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 A.π6 B. 2π3 C. π3 D.5π62.已知a =(2,3),b =(-4,7),则a 在b 上的投影为( ) A .13 B .135 C .655D .653.已知{e 1,e 2}为基底,向量AB →=e 1-k e 2,CB →=2e 1-e 2,CD →=3e 1-3e 2,若A ,B ,D 三点共线,则k 的值是( )A .2B .-3C .-2D .34.若D 点在三角形ABC 的边BC 上,且CD →=4DB →=rAB →+sAC →,则3r +s 的值为( ) A.165 B.125 C. 45 D. 855.已知A (-3,0),B (0,2),O 为坐标原点,点C 在∠AOB 内,且∠AOC =45°,设OC →=λOA →+(1-λ)OB →(λ∈R ),则λ的值为( )A.15B.13C.25D.236.已知G 是△ABC 的重心,若GC →=xAB →+yAC →,x ,y ∈R ,则x +y =( ) A .-1 B .1 C .13D .-137. 已知向量e 1,e 2不共线,a =e 1+λe 2,b =3e 1-(2-λ)e 2,若a ∥b ,则λ=________.8.已知a =(-2,-1),b =(λ,1),若a 与b 的夹角为钝角,则λ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9.已知A (-1,2),B (2,8).若AC →=13AB →,DA →=-23AB →,则CD →的坐标为________.10.在△ABC 中,点P 在BC 上,且BP →=2PC →,点Q 是AC 的中点,若P A →=(4,3), PQ →=(1,5),则BC →=________.11.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 ∥DC 且AB =2CD ,E ,F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设AD →=a ,AB →=b ,试用a ,b 为基底表示DC →,BC →,EF →.12.已知向量a ,b ,c 是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向量,其中a =(1,-1). (1)若|c |=32,且c ∥a ,求向量c 的坐标;(2)若b 是单位向量,且a ⊥(a -2b ),求a 与b 的夹角θ.[能力提升]13.对于任意的两个向量m =(a ,b ),n =(c ,d ),规定运算“⊗”为m⊗n =(ac -bd ,bc +ad ),运算“⊕”为m ⊕n =(a +c ,b +d ).设m =(p ,q ),若(1,2)⊗m =(5,0),则(1,2)⊕m =________.14.已知向量a =(cos θ,sin θ),向量b =(3,0),则|2a -b |的最大值为______. 15.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a ,AD →=b ,BM =23BC ,AN =14AB.(1)试用向量a ,b 来表示DN →,AM →; (2)AM 交DN 于O 点,求AO ∶OM 的值.16.已知OA →=(4,0),OB →=(2,23),OC →=(1-λ)·OA →+λOB →(λ2≠λ).(1)求OA →·OB →及OA →在OB →上的投影;(2)证明A ,B ,C 三点共线,并在AB →=BC →时,求λ的值; (3)求|OC →|的最小值. .。
有机单元习题课二
CH3 CH3
H COOC2H5 COOC2H5 H
CH3 CH3
H COOC2H5 COOC2H5 H
丁烯中少量的1 丁炔。 四、用化学方法除去2 –丁烯中少量的 –丁炔。 用化学方法除去 丁烯中少量的 丁炔
溶液洗涤, 用Ag(NH3)2OH溶液洗涤,即可除去端炔。 溶液洗涤 即可除去端炔。
五、以乙炔、丙烯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合成正戊醛。 以乙炔、丙烯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合成正戊醛。
7. CH2=CHCH2C CH
C2H5OH KOH ,
C2H5Br NaNH2 液 NH3
CH2=CHCH2C=CH2 OC2H5
A
Na 液 NH3
=
O
B:
CH3CCH3
8. CH3C
CH
B
Cl2
C 透视式
D 锯架式
E Newman式
F Fischer
CH3
H C=C C2H5
C:
Br C H3 C H C
一、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最稳定构象: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最稳定构象:
1. FCH2CH2OH
F H H H H O H
, 2. 顺 - 1,3- 环己二醇
O H H O H H
CH3 3. C2H5
H H C2H5 CH3 CH(CH3)2 H
(CH3)2CH H
CH(CH3)2
H 4. (CH3)2CH
分析: 分析:
CH3CH2CH2CH2CHO 目标分 子 CH3CH2CH2Br + NaC CH CH3CH2CH2 C CH
合成: 合成:CH3CH=CH2
CH CH
NaNH2 液 NH3
HBr ROOR
流体力学计算习题课(2)
g2HgH2 y2 y gg
对上孔口:x1x1 4a4abbcc
对下孔口x:2x2 4a4abcbc
相遇时:x1 x2 4a4bab4a4cac 4a4cac 4b4cbc
当a=c时上式成立
5
如图所示过水低堰位于一水平河床中,上游水深为
1 1.76kN
方向向右 方向向左
5
②与固体壁面的作用力,即待求的力F,方向向左 质量力: 只有重力G,在x 方向无投影
根据连续性方程:
根据能量方程: 列动量方程:
vd2 (2ug1/Hu2) hd1l1=2 5 cm
2
如图所示,两个紧靠的水箱逐级放水,放水孔的截面
积分别为A1和A2,试问:h1和h2成什么关系时流动处于定 常状态?这时须在左边水箱补充多大的流量?
1
1
h1
3
3
Z
2 A1
2
h2
4 A2
4
2
解:取计算面,
以4-4为基准,列3-3到4-4伯努利方程:
3
3
4
4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vu24 2g hH2 hl12
以2-2为基准,列1-1到2-2伯努利方程:
vu22 2g hH1 hl12
2
v2 2g hH1 Avh21l12 2g hH1 Ah2l12
h1/h2=(A2/A1)2
Q=v2A1 2g hH1 hl12
1
油从铅直圆管向下流出,管径d1=10cm,管口处的速 度为u1=1.4m/s,求管口下方H=1.5m处的速度和油柱 直径。
d1
u1
H
广州大学 线性代数 习题课(2)
一,内 容 提 要
向量组的线性表示 若向量组 B 中的任一向量都可由向量组 A 中的向 量线性表示, 线性表示. 量线性表示 就称向量组 B 可由向量组 A 线性表示 矩阵方程 AX = B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矩阵 B 的 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任一列向量都可由矩阵 A 的列向量组线性表示. 的列向量组线性表示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一,内 容 提 要
向量在基下的坐标 维向量空间, 设 V 为一个 r 维向量空间 则 V 中任意 r 个线性无 的一个基, 关向量 a1,…, ar 为 V 的一个基 且有 …
V = L(a1 , , ar )
V 中任一向量 a 可唯一地表示为 a = k1a1 + + kr ar 下的坐标. 称 (k1,…, kr ) 为 a 在基 a1,…, ar 下的坐标 … …
线性相关性 如果存在一组不全为 设有向量组 a1 , , am , 如果存在一组不全为 0 的数
k1 , , km , 使
k1a1 + + km am = 0
那么, 称 a1 , , am 线性相关 否则 称 a1 , , am 线性无关 线性相关. 否则, 线性无关. 那么 基本性质 (1) 若向量 b 可由向量组 a1,…, am 线性表示 则向量组 线性表示, … 线性相关. b, a1,…, am 线性相关 … 当 a1,…, am 线性相关时 表示式不唯一 线性相关时, 表示式不唯一; … 当 a1,…, am 线性无关时 表示式唯一 线性无关时, 表示式唯一. …
首页 上页 返回 下页 结束 铃
一,内 容 提 要
定理 向量组 b1,…, bl 与向量组 a1,…, am 等价的充分必 … … 要条件是
无穷级数习题课(2)
常数项级数
1
一、定义及性质
1.常数项级数 2.敛散性定义
an
n1
n
设Sn
k 1
an,如果
lim
n
Sn
s
存在,
3.性质
则级数收敛,否则级数发散。
必要性:
级数
an 收敛
n1
lim
n
an
0.
线性运算性质: 设级数 un s, vn , , 为常数
n1
n1
n1
No
Yes
| an 收| 敛
n1
lim an1 a n
n
lim
n
n
an
No
1
No
找正项收敛
级数 bn n1
找正项发散
级数 cn n1
an (1)n un No
Yes
an为交错级数
n1
用其它方 法证明
1
Yes 1
an发散
n1
an收敛
n1
an bn
an收敛
n1
an cn
解:
由于
an
2n 1 3n
3n 3n
n1 3n
n 3n1
n1 3n
,由定义
Sn
(1
2) 3
(2 3
3 32
)
3 ( 32
4 33
)
(
n 3n1
n1 3n )
1
n1 3n
S
lim
n
Sn
lim(1
n
n1 3n )
1
所以原级数收敛,且和为1。
6
【例2】判别级数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二
o A 《机械能守恒定律》习题课(二)系统机械能守恒 刘彩丽2013 5.10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判断单个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以及解决守恒问题2、学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 教学重点:1、2 课时:2节课一、复习巩固:1、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下面列举的各个实例中,那些情况下机械能是守恒的?( )①一小球在粘滞性较大的液体中匀速下落;②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③用细线拴着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④拉着一个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⑤一物体沿光滑的固定斜面向下加速运动A .②③⑤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的应用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由地面竖直上抛,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小球到达最高点的高度为h ,当小球又落回到出发点时,小球具有的机械能为(以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点) mgh +mgh mv mgh mv 2D 21C B 21A 2020. . . .3.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判断自主学习:1.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方法(1)系统以外的力是否对系统对做功,系统以外的力对系统做正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增加,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就减少。
不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就不变。
(2)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不能使其它形式的能参与和机械能的转换。
系统内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不会改变系统的机械能自我检测:一个轻弹簧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点O 在同一水平面肯弹簧保持原长的A 点无初速度释放,让它自由下摆,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 摆到最低点的过程中,A 、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
B 、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
C 、系统的机械能不变。
D 、重物的机械能减少。
二.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自主学习:2.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三类:1) 刚体产生的弹力:比如轻绳的弹力,斜面的弹力,轻杆产生的弹力等2) 弹簧产生的弹力:系统中包括有弹簧,弹簧的弹力在整个过程中做功,弹性势能参与机械能的转换。
Java习题课(2)
P136 第8题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ape square = new Square(2.0); //向上转型 Shape triangle = new Triangle(1.5,2.0); System.out.println(square.getArea()); System.out.println(triangle.getArea()); } }
多态性:方法覆盖和方法重载
方法的覆盖和重载是Java多态性的不同表现。覆盖是父类与子类之间多态性的一 种表现,重载是一个类中多态性的一种表现。 如果在子类中定义某方法与其父类有相同的名称和参数,我们说该方法被覆盖。 子类的对象使用这个方法时,将调用子类中的定义,对它而言,父类中的定义如 同被“屏蔽”了。如果在一个类中定义了多个同名的方法,它们或有不同的参数 个数或有不同的参数类型,则称为方法的重载。 方法覆盖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子类的方法的名称必须和所覆盖的方法相同 (2) 子类的方法的参数必须和所覆盖的方法相同 (3) 子类的方法返回类型必须和所覆盖的方法相同 (4) 子类方法不能缩小所覆盖方法的访问权限 (5) 子类方法不能抛出比所覆盖方法更多的异常 重载方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方法名必须相同 (2)方法的参数类型,个数顺序至少有一项不同 (3) 方法的返回类型和方法的修饰符可以不相同
P136 第8题
父类Shape: public abstract class Shape { public abstract double getArea(); } 正方形类Square: public class Square extends Shape{ private double length; public Square(double length) { this.length = length; } public double getArea() { System.out.println("square's area = length*length"); return length*length; } }
高数 第二章 习题课二
(定数)
10
可见对任意 x (a , b) , f ( x) K , 即得所证 .
例6
(a , b) 可导,且a 0, 设 f ( x) 在 [a , b] 连续,
代入上式
1 原式=- 6
12
四、 导数应用
1. 研究函数的性态: 增减 , 极值 , 凹凸 , 拐点 , 渐近线 , 曲率
2. 解决最值问题
• 目标函数的建立与简化 • 最值的判别问题 3. 其他应用 : 求不定式极限 ; 几何应用 ;
证明不等式 ; 研究方程实根等.
13
1、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 例1. 证明
有时也可考虑对导数用中值定理 .
(5) 若结论为不等式 , 要注意适当放大或缩小的技巧.
5
2x 2 arctan x , 例1:证明 arcsin 2 1 x 2x 证: 令 f x arcsin 2 arctan x 2 1 x , f x 0 f x c
0
e
1 e
在 [ 1 , ) 只有唯一的极大点 x e , 因此在
处
又因 中的最大项 .
也取最大值 .
22
例9 求曲线 x y 2 上点 A(1,1) 处的曲率半径。 解 方程两边对 x 求导
4
4
4 x 4 y y 0
方程两边再对 x 求导
3
3
x y y 0
5、利用泰勒公式证明不等式 例7. 设函数 f ( x) 在 [0 ,1] 上具有三阶连续导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隶属于能量 E1, E2
根据定态的叠加形成非定态的公式
( x, t ) cn e
n
i E1t
i En t
n ( x)
i E2 t
很容易写出任意时刻的波函数
( x, t ) c1e 1 ( x) c2e 2 ( x)
5
i i i i E1t E2t E1t E2t 2 2 2 H 2 , c1 E1 e 1 c2 E2 e 2 c1e 1 c2 e
根据1D无限深势阱能量本征态的正交归一关系
m , n mn
1 2 x / L 1 2 e dx La 2
.
L a ln 2 2
1
2.12 一维无限深方势阱中的粒子,设初始时刻
2 (t=0)处于状态 ( x,0) [ 1 ( x) 2 ( x)],其中 1 ( x) 与 2 2 ( x) 分别为基态和第一激发态。求
(a) ( x, t ), ( x, t ) * ( x, t ) ( x, t ); (b)能量平均值
2
1/ 2
H2 H2
2
1 2 1 1 2 ( E1 E2 ) ( E1 E2 ) ( E1 E2 ) 2 2 4 2
(e) 体系的特征时间 也就是物理量发生变化的周期
可用几率密度的变化周期说明
2 12 2 2 1 2 cos 2
i i i i E1t E2t E1t E2t 2 ( x) c1e 1 ( x) c2 e 2 ( x) c1e 1 ( x) c2 e
c c1c2e
2 1 2 1
i ( E1 E2 ) t
2 ˆ 2 ) E12 | c1 |2 E2 | c2 |2 H 2 ( , H 1 2 2 ( E1 E2 ) 2 1 H ( E1 E2 ) 与 进行比较。 2
(d)求能量涨落 用涨落计算公式
E ( H H )
2
1/ 2
6
E ( H H )
i E1t
1 ( x) c2e
i E2 t
2 ( x)
|
i E1t 2
| E2 | c2e
i E2 t 2
E1 | c1 |2 E2 | c2 |2 1 ( E1 E2 ) 2
(c)能量平方平均值同样由任意时刻波函数给出
ˆ 2 ) H 2 ( , H
1
E2 E1 t
显然 所以
2 2 2 t E2 E1 E2 E1 E E t 2 h
2
这是量子力学(II)的能量-时间不确定度关系。
﹟
7
8
9
10
﹟
11
12
对应波函数
13
对应波函数
比如
m2 n 2 5
3
i i E2t 2 E1t 2 ( x) e 1 ( x ) e 2
2 2 2 2 2 其中 E1 , E 2 2a 2 a 2
注意这里e指数提不出来。
下面求几率密度,注意1D无限深势阱的能量本征
态是实函数。
* ( x, t ) ( x, t )
m 2 n 1
m 1 or n 2
﹟
14
﹟
15
16
17
18
﹟
19
20
21
再利用
coth 1 (1)式给出 lim
0
22
对式
﹟
23
i i i i E1t E2t E1t E2t 2 ˆ c1e 1 c2 e 2 , H (c1e 1 c2 e 2 ) i i i i E1t E2t E1t E2t 2 2 2 , c1 E1 e 1 c2 E2 e 2 c1e 1 c2 e
1 2 c1c2e
i ( E1 E2 ) t
2 2 1 2 c2 2
1 2 E2 E1 2 2 cos t 1 2 1 2 2
4
(b)能量平均值由任意时刻的波函数给出
( x, t ) c1e
H E1 | c1e
上次作业情况:
▲
知道了动量表象中的波函数 ( p)
如何求动量分布即动量的概率分布 | ( p) |2
▲
补充作业: 的粒子在势场
0.1353
a
质量为
V ( x) ( x) (其中 0)
a
中作1D束缚运动。试求 坐标 a > 0,使得粒子在 区域
1 | x | a内的几率为 2
H;
(c)能量平方平均值 H 2; 1/ 2 2 (d)能量的涨落 E ( H H ) ;
(e)体系的特征时间 t 。计算E t 。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波函数-平均值问题。
2
第一问实际上是当初始波函数是定态的叠加时, 求任意时刻状态。 以后的问题就是平均值的问题了,要由第一问的 结果决定。 2 ( x , 0 ) [ 1 ( x) 2 ( x)] [解] (a) 根据初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