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48a46f933d4b14e85246828.png)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及教学反思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三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学时。
四五学生分析六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七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九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十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复习: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导入新课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选择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拨打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过程。
三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②选择信息来源表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a9bb85ea58da0116d17493d.png)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信息获取》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因特网的信息查找、文件的下载,以及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四个部分。
从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整局分析: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从理性角度让学生树立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科学系统观,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②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从事物、事件统筹安排处理的角度,培养学生信息甑别、分析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素养;③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后面三个章节实践的基础,一是信息处理素养的综合体现,二是信息分类、信息界定、信息查询等基本技能的基础。
本节教材处理(教学处理):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在学生生活,以及以往的实际体验中已经有模糊的映像,或者说他们已经知道如何进行,只是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如果我们还是就是论事,简单的罗列阐述,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也正是基于此分析,我想在本节教学中,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培养学生多维、立体的分析问题,用“脑筋激荡”和“科学辨析”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理性升华,健全和完善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体系,从而达到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具体结合。
如此同时,学生能借助此工具,以及科学系统的思维模式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为今后程序设计等系列教学铺垫基础,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切实提高新时代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信息获取活动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培养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尝试设计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工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软技术”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c9a926453610661ed9f4f1.png)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
陆洪霞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是教育科 学出版社出版的 ( ( 信息技术基础》( 必 修) 章第1 第2 节的内容, 主要阐述了获取
信 息的一 般过 程。 学生在 日 常生活 中经
的来源、 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与学生讨 论新的来源或新的方法及其优觇 。
3 升难度 , 固 容 ( 获取过 . 提 巩 内 信息
程 的分 析 )
师 : 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涉 及的范 围很 广, 计
一
个人不 可能精 通所有项目 所 以我们 ,
提出第二个问题: 怎样获取每位同
学 的姓名? 第三个 问题 : 级 中同学 们 班 的计 算 机水 平如 何? 学生 利用上面 让
信息技术课 }u o cntuR tg 4 had. o a @ ii C e
表1
针对个体的内容一般没有。 虽然非常方
曙
1
2
僧 渤
学生
l 力 法鬻 l
个别提问
_礴
很方便
便, 但获得的信息并不确切。 生: 翻阅初 中的教科 书 , 可以看 到
我们都学了哪些内 容。
学 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正确的信 息, 明白 综合利用多种信 息来源和信 鼠获取 方 法的重要性 , 在 当今的信息社会 明白 中评价信 息的重 要性 , 同时从中学会理
过程与 方法目 能运用多种信息 标: 来源和信息获取方法获取所需信息, 并 对所得信息进行必要的探索, 将评价
的方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 能够 与同 标: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2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4b80a67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3.png)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二章的第一节,属于高一学生的教学范畴,对应课标中的信息获取部分。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本节课课时数为1课时。
教材上把本节课分为两个部分,先是从简单的例子说起,从而来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即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评价信息,然后再具体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进行信息获取的前提,也是后续进行信息的表达与加工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懂得信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也能较深入地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能从周围的一些事和物简单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信息获取是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学生应该对应信息获取并不陌生。
可学生并不一定能清楚地说出信息获取的也不一般过程,也不一定能全面地考虑信息获取的来源和途径,在解决问题时信息获取是一切的起点,所以这节课是必要的,要让学生学会明确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正确的信息,从而为后面对信息的加工和表达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明白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来源途径进行合适的选择。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问题,定位需求,比较各个信息来源,从而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五、教学难点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信息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信息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获取信息,那信息就不属于我们,我们也就无法利用信息,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获取信息。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fb31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d7.png)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够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获取的多样性。
2、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教学难点(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2)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筛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比如一个人想要出门旅游,但是不知道目的地的天气、景点、交通等信息,引出信息获取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信息的获取。
2、讲授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0 分钟)(1)结合刚才的场景,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2)举例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比如确定信息需求时要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目的地的天气预报是需要未来一周的还是一个月的;确定信息来源可以是互联网、旅行社、当地的朋友等;采集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打电话咨询、查看相关书籍等方式;保存信息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上、保存在电脑里或者手机里。
3、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10 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信息来源,并记录下来。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人、事物、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比如想要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想要了解历史文化,书籍和博物馆可能更合适。
4、选择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15 分钟)(1)展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选择哪种信息获取方法,比如想要知道某个电影的评价,可以通过查看影评网站、询问看过的朋友等方法。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信息技术_高中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信息技术_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efbf5df0d15abe23482f4d62.png)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2)掌握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及相互间的作用,并能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亲身实践等活动来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能够通过信息获取的实例过程,务实而有效地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课前准备:为学生下发本节课教学素材《学案》和《高中生日照旅游现状调查》调查问卷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日照旅游宣传短片—日照印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问卷调查。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调查问卷做统计分析并展示。
以“旅游在日照”为主线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二、案例分析“刘蕾双休日去日照旅游,想知道双休日日照的天气情况。
由于近几天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讨论回答教师引领学生画出流程图,并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
三、教师引领学生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详细分析信息获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用PPT展示并给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练习、思考、讨论,将结果填在学案上。
四、课堂练习五、实践练习各学习小组自己选定一首李白的诗,搜索和该诗有关的图片、背景资料、作者信息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保存起来,并且填写在《学案》上的表格上。
让学生巩固提高。
六、小结及课下练习。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https://img.taocdn.com/s3/m/9927725fa6c30c2259019e9e.png)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两个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实行选择。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水平。
2.过程、方法目标:能通过度析和比较,使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展开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务实而有效地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实行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
四、教学难点剖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1. 新闻报道作为导引启发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中获取信息非常重要。
2. 在举一个人类主动获取信息的例子后,让学生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举例:如何获取第二天郊区天气情况信息,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思考。
讲述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过程,并相继投影显示“获取明天郊区的天气情况”,“报纸、电话、电视、网络”,“拨打121查询”,“天气晴好”。
给出结论: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实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
引导学生回答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
教师逐个解释之后陆续投影显示,定位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得到信息,评价信息。
教师活动:提问(投影)(1)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2)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报纸、期刊——文献型信息源;(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息):观察法;(4)评价信息:高效率。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a20dffce2f0066f53322c2.png)
信息的获取教案【篇一: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案】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中的重点章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尤其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对本单元内容及学生的分析,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的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
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加深获取信息的成功的体验和印象,为以后的使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不同起点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课时 1知识目标①了解信息的来源,掌握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②理解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③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
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信息的需求;②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采集信息,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保存信息;③能够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②提升科学、高效、合理、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③提升鉴别信息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保存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教法: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分析归纳。
学法: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快乐导航】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2周年,请同学们以“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写一篇关于学习雷锋的文章。
【教师活动】当你们接到这个研究任务时,是不是要围绕这一主题收集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谈你们过去是怎样获得与学雷锋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初中生物信息的获取教案
![初中生物信息的获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702db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5.png)
初中生物信息的获取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生物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3. 能够运用生物信息获取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生物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正确获取并运用生物信息。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演示物料:生物信息的实际案例;
3. 课堂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生物信息获取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生物信息的定义和分类;
2. 生物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三、实例演示(15分钟)
展示一些生物信息获取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生物信息的应用和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分小组讨论生物信息获取的优缺点以及应用领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意见。
五、展示总结(5分钟)
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并老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生物信息获取对生物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生物信息的定义和分类,还掌握了生物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生物信息获取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生物信息的知识。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pt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ppt](https://img.taocdn.com/s3/m/e5b328a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c.png)
单击添加副标题
信息技术组
问题1:杨叔子在咸宁‘劳动锻炼’时,有一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
01
提问
02
问题2:如果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
03
问题3:如果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会怎么调整?
04
”
例1、刘蕾获取第二天即周日郊区天气情况信息
“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
可能的信息来源
查看相关书籍;问历史老师;看电视;上网
最终采用的方法
问历史老师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好B好 C一般D不合格 )
你的信息需求
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资费标准
可能的信息来源
直接去营业厅询问工作人员;打电话;上网查询
最终采用的方法
打电话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好B好 C一般D不合格 )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工作报告推算,把全国石油产量减去原来的石油产量,剩下的就是大庆的产量。
根据《人民日报》一幅照片上钻台手柄的架势,计算出了油井的直径;
(1)定位信息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的分类:
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直接找相关部门相关人员 电子型信息源:电视、网站 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杂志、书籍 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杨叔子经过现场观察猪吃猪菜从而……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来源
最终采用的方法
对信息评价等级(A 很好B好 C一般D不合格 )
你的信息需求
全班同学的生日
可能的信息来源
询问同学;查档案;查身份证;问同学的父母
最终采用的方法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008e62f0740be1e650e9a32.png)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课时。
本章主要内容是: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来源的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信息价值判断。
本章在本书中起到奠基的作用,是学生学好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的前提,如学生在本章收集到的信息将在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后续活动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网页中进行处理,在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中进行归类整理。
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又是本章的基础,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是有效获取信息的前提,只有准确定位信息需求、选择有效信息来源,在正确决策的指引下,才能高效的获取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知道不同载体类型信息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载体信息。
并在具体问题中,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根据所确定的需求,选择恰当、合适、有效的方法获取信息。
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2)从信息的内容和载体两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3)知道不同载体的信息表达的效果不同,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特点;(4)学会根据具体问题或任务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章导言,总结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整体的了解;(2)通过事实材料《爱鸟报》导出本节课任务——制作“保护野生动物”信息需求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3)通过校园网论坛,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发表观点,在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中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活动中;(4)通过完善需求表,让学生熟悉需求表,能够独立制作需求表,并熟练、有效地使用需求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历制作“保护野生动物”需求表活动,让学生体验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确定有效信息来源的重要性;(2)通过本课主题,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爱惜动物,深刻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ba521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06.png)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够正确分析信息需求。
2、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
2、教学难点如何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选择最合适、最有效、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比如某人计划出去旅游,需要获取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引出信息获取的话题。
提问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2、知识讲解(15 分钟)(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讲解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以旅游为例,详细阐述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点。
(2)信息需求的确定强调明确信息需求的重要性,包括信息的内容、类型、范围、数量等方面。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练习分析信息需求。
(3)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介绍常见的信息来源,如个人、事物本身、媒体、网络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小组讨论(10 分钟)给出几个不同的信息需求场景,如购买电脑、准备考试、组织活动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
4、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成功和失败的信息获取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加深对信息获取过程和要点的理解。
5、实践操作(15 分钟)布置一个实际的信息获取任务,如了解某个新兴职业的发展前景。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并在完成后进行交流和分享。
6、课堂总结(5 分钟)回顾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要点,强调在信息时代,获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性和方法。
7、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按照信息获取的过程,收集相关信息,并撰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案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d07c2228ea81c759f57849.png)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本章概述课程内容标准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3、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5、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本章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第二章,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章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
本章设置了四节内容: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本节从“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主题活动出发,提出为解决问题要先获取一定的信息,让学生沿着“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的流程开展探究、交流活动,探索、归纳获取信息的一般规律,从而掌握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常用方法。
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本节由案例“开心辞典”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让学生着重学习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并利用“下载MP3音乐”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网络中文件的下载方法及下载时应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本节由案例“来自国外的免费馅饼”和“天气通报”引出了信息评价判断的三个基本方法: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fd5b08cc1755270722080a.png)
拜城县 )后天的天气情况信息 。 题 ? (学生 回答 ,老师总结 )教 师总结 ( 课 件演示 ):通过 取我县 ( 这个 小故事反 映 了:①有 效获取信 息可 以解 决实际 问题。② 教 学 反思 : 这节课 设计 的 目的是让学 生参 与 阅读 ,思考 ,分析 ,讨 1 3 常生活 中 ,我们需要 不断地 获取 信息 , 信 息获取是 我们解
( 二 ) I b 故事 引入 (1 分钟 )。师问 : 杨 院士 是如何超额完成 任务 的?生答 :杨 院士直接将 猪赶到 现 场进 行观察 ,猪 吃什 么 ,他 打什么 。师问 :如果 是需 要你 去
环节 。教师 : ( 课件演 示 ) ( 1 ) 定位信息需求 。定 位信息需 求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①信息 的时间范 围②信息 的地域 范 围③ 信息 的内容范 围j即 :获取什 么时 间什 么地点 的什 么样 的信息 。 (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技术发展 的五次革命 使信 息来 源变得 丰富多样 。P 1 5 表2 — 1 是 信息来源 的一种分类 。① 文献 型信息 源 ;② 口头型信息 源 ;③电子型 信息源 ;④实物 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 信息来源的类型 ,例子 ,优缺 点 。 ( 3 ) 确定 信息获取 方法 。 由于信息来源 的多样性 ,同样也 决定 了 信息 获取方法 的多样 性。现场 观察 法 ② 问卷调查法 ③访 谈法 ④检索法 ⑤视 听法 ( 4 ) 评价信息 : 评 价信息是有效获 取 信 息 的一 个非 常重 要 的步 骤 ,它 直接 涉 及信 息获 取 的效 益。评价 的依据 :信 息的数量 和质量 、适用 性 、载 体形式 、 可信度 、时效 I 生 等 。不成功 : 调 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 四 )总结归 纳 :本节课 主要介绍 了获取信 息的基本过 程及方法 。通过本 节课的学 习 ,我们 了解信息获 取的基本 过 程 ,也就是定 位信息需求 … 选择信 息来 源一 确定信 息获 取 方法一 评价信息 的过 程。 有 了解 到信息的各种来源 ,掌握了 获取信 息的各种方 法 。进 一步学会 了剖析信息 获取过程 的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a.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b.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人性化、大众化)
2.导入新课
a.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b.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郊游需要获取周日郊区的天气信息(定位信息需求)
2.比较各种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电视、报纸、电话、网络等) 选择121信息台(选择信息来源)
3、拨打121电话查询第二天的天气(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4、评价信息的过程。
c.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准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优缺点。
对信息来源进一步细分。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问题的现场调查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利用图书分类查找,卡片式的检索方法查找,计算机检索……
④评价信息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不成功:调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