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湿地资源、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检测:《森林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课时提升演练(三十五)森林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014·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①沙尘暴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A 2.B解析:第1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在东北林区。
第2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也不同。
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据此回答3~4题。
3.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A.①B.②C.③D.④4.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②C.③ D.④答案:3.A 4.B解析: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距地面6米以内,风速最低的是图①,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
第4题,华北平原位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宜选择的防护林树种应是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
其他三幅图均是针叶林。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
据此回答5~6题。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6.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5.D 6.B解析:第5题,分析表格中泥沙量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2023·重庆质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内流区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水源来自大气降水、上游来水以及区间来水(如嫩江漫水和人工生态补水)等。
乌裕尔河沿线分布着50多个村庄,且1990年以来修建了多座水库。
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并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
研究表明盐渍土的盐分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且季节变化明显。
下图为扎龙湿地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B.流域内蒸发显著增加C.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D.生态补水量显著减少2.退化的湿地转化为盐渍化土壤,下列原因与此关系最小的是()A.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B.大水漫灌,地下水位抬升C.内流区域,盐分无法外泄D.气候较干,地表蒸发旺盛3.关于土壤表层盐分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返盐—气温回升,蒸发增强B.夏季返盐—降水丰富,地下水位高C.秋季脱盐—气温下降,蒸发变弱D.冬季脱盐—土壤冻结,阻隔地下水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4~6题。
4.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主要利用了森林资源的()A.生态价值B.经济价值C.旅游价值D.文化价值5.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6.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湿地退化的原因。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综合集训42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
综合集训42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A模拟精选[2021·北京东城区模拟]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回答1~2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C.树冠遮阴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2021·河南联考]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
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
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3.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将泥炭沼泽森林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4.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2021·四川遂宁诊断]速生桉,原产于澳大利亚的热带雨林区,生长迅速,有很高的药用、经济价值。
但速生桉蒸腾作用强烈,素有地下“抽水机”之称。
速生桉对土壤的养分消耗极大,其根系和腐烂的枯枝落叶会释放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
大规模单一种植速生桉的土地,除了桉树,往往寸草不生。
据此完成5~7题。
5.从气候条件看,最适合引种速生桉的是( )A.湖南B.云南C.福建D.四川6.大片的速生桉林下难以生长其他植被的原因是( )①局部气候恶化②土壤贫瘠③有害物质多④水分不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在广西百色、河池等有高大山地的地区,速生桉仅限种植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区域,其原因最可能是( )A.保护水源地B.防止生物入侵C.吸烟除尘 D.调节气候[2021·东北三省四市一模]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目前这里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基础题组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约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700万平方千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有8万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遭到毁坏。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漫衍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阵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③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热带雨林是一个特殊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毁坏,很难恢复。
其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植物生长速度快B.养分险些全部都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C.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D.生物残体分化快3.下列雨林开辟方法中,属于保护性开辟的有( )①雨林旅行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连合④加快商业性斩柴成长本国经济⑤成长雨林生态农业,建立多条理人工经济林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 m×2 m×1 m)、泥土、芦苇、水管等质料设计了一个别工湿地系统(如下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2019北京大兴期末)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效用是( )①净化水质②防风固沙③塑造地形④涵养水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9北京大兴期末)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可能检测到( )A.泥土有机质含量增加B.泥土中氧气含量增加C.出水口水质无变化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6.(2019北京西城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简图和地区内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题。
孟加拉国事洪灾肆虐一再的地区。
比年来,喜马拉雅山南坡相近国度的滥砍滥伐,使植被迅速减少,加剧了该国洪灾的产生。
剖析植被毁坏加剧该国洪灾的原因。
(10分)提拔题组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漫衍图(单位:mm),完成下面两题。
7.(2019北京顺义统考)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漫衍的主要因素有( )①季风风向②距海远近③地质地貌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2019北京顺义统考)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①气候冷湿②阵势低平不易排水③泥土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⑤植被稀少⑥地处高纬正午太阳高度小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201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卫星第一次以三维方法量化了非洲撒哈拉戈壁的尘埃被搬运到南美洲亚马孙雨林的数量,这些尘埃中包括沙子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磷等。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基础落实练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
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答案】1. B 2. D 3.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西热带雨林广布的原因、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1题详解】亚马孙雨林分布广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而秘鲁寒流对亚马孙雨林没有影响,因为秘鲁寒流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亚马孙雨林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
【2题详解】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与当地的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有关,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就开始肆意破坏雨林。
迁移农业也会破坏雨林,但因为雨林中的土著居民较少,破坏力相对较小。
【3题详解】,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点睛】一味地保护并不能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4.下面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生态保护区。
图示区域西部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③净化空气,吸烟除尘④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西部山地为太行山,森林的环境效益是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①、②正确。
高考一轮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步训练
高考一轮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亚马孙河流域构成了以矮小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据此完成1~2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如今( )①光协作用剧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消费力高④营养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缘由是( )①无机质分解和营养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营养积聚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营养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剧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营养缺乏A.①②B.③④C.①③ C.②④[解析] 1.B 2.A 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延续不连续的生长时节,从而构成了以矮小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优势表如今光协作用剧烈,生物循环旺盛,群落消费力高。
④是雨林生态软弱性的表现。
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营养,无机质分解和营养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营养积聚和补充。
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春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
读图,回答3~4题。
3.〝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风景的真实写照,该景观构成的主要缘由是( )A.农业消费周期性特点B.降水的时节性变化C.气温的时节性变化D.植被的时节性变化4.鄱阳湖芦苇散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 )A.湖泊水位时节变化变小了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C.生态环境清楚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解析] 3.B 4.B 第3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习尚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旱时节,湖泊水域宽广,天水一色;少旱时节,蒸发旺盛,湖水增加,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
第4题,由图可知,三峡运转前芦苇面积小,三峡运转后,芦苇面积大。
三峡运转后,入湖水量增加,鄱阳湖枯水期延伸,水位下降,招致芦苇面积添加,使气候干旱;或丰水期短,即〝晚来早走〞。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海水湖,湖水较浅。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附答案详解)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
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
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108元)。
据此完成1~2题。
1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2.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银叶树为热带海岸红树林的树种之一,多分布于高潮线附近的海滩内缘,以及大潮或特大潮水才能淹及的滩地或海岸内陆。
近年来银叶树面积大幅度减少。
下图为防城港市银叶树分布图。
据此回答3~5题。
3.银叶树的典型特征是()A.根系发达、耐盐性强B.根系脆弱、耐旱性强C.根系发达、耐寒性强D.根系脆弱、耐碱性强4.和乙区域相比,银叶树对甲区域海岸地区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A.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C.防风消浪D.保持水土5.针对近年来银叶树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严控围填海活动③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④鼓励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下表为1986~2015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读表,完成6~7题。
6A.坑塘、河流B.裸地、草地C.草地、河流D.撂荒地、坑塘7.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说明()A.湿地萎缩,气候变干热B.产业集聚,城镇化加快C.人口集聚,农业规模扩大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2018·济南模拟)苏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烧掉荒地上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
据此回答8~9题。
8.苏门答腊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气温B.降水C.风向D.光照9.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大一轮总复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蒸发量减小B.下渗量减小C.径流总量增大D.气候更加湿润2.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使()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下降C.生物多样性增多D.自然灾害减少答案 1.B 2.B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回答3~4题。
3.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有()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答案 3.A 4.C一年一度的冬季世界经济论坛举办地——瑞士旅游名镇达沃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海拔1 529米,是全球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20世纪起成为国际冬季运动中心之一。
达沃斯还是瑞士经典火车路线——“冰河列车”(因其沿途雪景较多故名)必经的一站,“冰河列车”贯穿了阿尔卑斯山的绝色美景。
下图为该镇位置图。
据此完成5~6题。
5.乘坐“冰河列车”在达沃斯镇可见()A.山舞银蛇,冰峰雪山四季常驻B.俯瞰群山,林涛云海莽莽苍苍C.山河相间,越岭穿涧惊心动魄D.湖光山色,蓝天白雾袅袅炊烟6.达沃斯因具有干洁清新的空气,在20世纪初期被欧洲人视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天堂”。
在当时,达沃斯的这一吸引力对下列哪一国家居民表现最强烈()A.英国B.法国C.俄罗斯D.意大利答案 5.D 6.A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高考地理导学大一轮湘教考点规范练29湿地与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考点规范练29湿地与森林的开发与保护考点规范练第58页(2018河南豫南九校联考)世界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下图示意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B.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C. 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D.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3.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答案:1.A 2.B 3.B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森林减少最多的地区是非洲和南美洲,这两个大洲的森林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世界森林面积减小速度有下降趋势,但是减小的面积仍然很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第3题,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影响着全球的碳氧平衡,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由此带来的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被淹没。
(2018广东佛山联考)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
下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
据此完成第4~6题。
4.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①多分布在欧洲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6.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着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C 5.A 6.A解析:第4题,欧洲主要位于温带和亚寒带,缺乏红树林海岸,①错误;红树林分布于潮间带淤泥质滩涂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多为常绿灌木和小乔木,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因此③④正确,②错误。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专题练习(附答案)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专题练习(附答案)旺盛5.下列关于热带雨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恢复较容易B.热带雨林有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说法C.植被是雨林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位D.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6.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7.下列关于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而修建B.从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C.促进了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D.修建雨林公路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回答2425题。
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
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回答10~13题。
10.下列自然带中,有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1.下列不属于原始森林免遭大规模破坏的原因的是 ( )A.地广人稀B.自然条件严酷C. 难以通行D. 技术条件落后12.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位于 ( )A.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B.南亚、南美洲、欧洲C.北美洲、非洲、南美洲D.南亚、非洲、南美洲13.有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弱、生物生长迅速B.土壤是雨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储量最多的部分C.大气层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氧气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雨林植物固定下来,同时又向大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5:4.4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练习题
第31讲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模拟题组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
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
据此回答1~3题。
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2015·四平期中)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①沙尘暴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台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2016·银川调研)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
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
(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
2023年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专题检测二十九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九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建议用时:45 分钟盖塔拉凹地,位于埃及西北部的沙漠中,最低处海拔-133m。
近年来,为进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承受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凹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目前,该区的“沙漠鱼”不仅解决了本国的水产品产量不能自足问题,而且已经被销售到非洲其他国家。
依据以下图答复 1~3 题。
1.在建筑“沙漠渔场”的过程中,最弱化考虑的因素是( )A.距地中海近,且可自流引水节约本钱B.防止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C.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D.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2.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掌握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 )A.去除杂质,淡化海水B.掌握网箱内水温C.扩大鱼的生存空间D.增加水体含氧量3.随着“沙漠渔场”的消灭,凹地环境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岸线变得曲折绵长B.绿洲农业供水增加C.水体深度持续加深D.“水下绿洲”面积扩大【解析】1 选D,2 选B,3 选D。
第1 题,水产品产业需要考虑原料(鱼)、市场等。
建筑“沙漠渔场”需要考虑引水本钱、引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下渗损耗、鲜活鱼产品的潜在需求旺盛(市场需求),建筑引水线路承受中国技术,而养殖方式则承受下沉式网箱养殖技术,这对本地劳动力的数量和技能要求不是最主要的。
第2 题,依据材料,该地海拔-133 m,下沉式网箱养殖能掌握箱体在水中的深度,这可以掌握网箱内水温,保持箱体内的适宜水温以便养殖。
该做法不能去除杂质,淡化海水。
使鱼类在箱体中生存,故缩小了鱼的生存空间。
养殖规模扩大会耗用水中的溶解氧,削减水体含氧量。
第3 题,“沙漠渔场”的消灭相当于形成了水下渔场,技术的日渐成熟会促进渔业规模的扩大,使得“水下绿洲”面积扩大;水下的养殖不会使湖岸线变得曲折绵长反而会导致岸线的取直,渔业规模的扩大,会导致耗水量增加,绿洲农业供水削减;水体深度变化不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考点专练: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考点专练: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单项选择题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A.a—枯枝落叶B.b—土壤C.c—生物D.d—供给养分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1题,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
第2题,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
答案:1.B 2.A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3.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4.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解析:第3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第4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答案:3.B 4.A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 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A. 蒸发量减少B. 下渗量减少C. 径流总量增多D. 气候更加湿润6. 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A. 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 自然灾害减少C. 生物多样性增加D. 土壤肥力下降【答案】5. B 6. D【解析】5.读图可知,原生态林蒸发量969毫米,橡胶林1037毫米,蒸发量增多,A项错误。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31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讲森林与湿地的开发和保护(2021·广东深圳调研)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
以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据此完成1~2题。
1.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 B )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缺乏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2.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A.洋流流向B.地形格局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解析] 第1题,读图结合图例可知,温带雨林分布地区多位于南北纬40°-60°,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冬季气温偏低,所以生物种类较少。
第2题,南北美地区的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东部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部,且呈南北条带状分布,影响分布狭长的原因为地形格局。
(2021·安徽省淮南市模拟)2021年8月亚马逊雨林发生严重火灾,起火次数7.3万次,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了80%。
据卫星数据显示,2021年7月的森林砍伐面积比2021年同期增加了39%。
结合以下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丙、丁的含义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D )A.甲表示水汽输送B.乙表示蒸发与蒸腾C.甲与丙含义完全相同D.丁表示径流4.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说明了( D )A.甲环节增强B.乙环节增强C.丙环节增强D.丁环节增强5.推测此次火灾严重最主要原因是( B )A.环保者恶意宣传B.大力开展农畜业C.全球气候变暖D.拉尼娜现象[解析] 第3题,热带雨林对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吸纳滞蓄大量的降水并通过自身的蒸发和蒸腾作用把水分重新返还到大气中形成云雨。
图中甲表示热带雨林的蒸发和蒸腾作用、乙表示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丙表示海洋水蒸发,丁表示径流(雨林到海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湿地资源、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专题测试题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乌尤尼盐沼,数百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现被称为“天空之镜”,面积达1 0000平方千米,水平面高差不到1米。
漫步其中,白天浸没在童话般蓝白的世界里,天地难分;夜晚360°全景星光,星河遨游,羽化登仙。
该盐沼的锂蕴藏量几乎占全球一半,有人断言该区域凭此将可匹敌中东石油巨富沙特阿拉伯,锂的主要用途是制作电池。
图1示意乌尤尼盐沼的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乌尤尼盐沼的形成原因是①地壳抬升②断裂下陷③寒流影响④蒸发强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与乌尤尼盐沼被称为“天空之镜”的原因有关的是A.面积大、坡度大B.水体深,水底盐体反射作用强C.海拔高、大气稀薄,杂质少D.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无风3.关于乌尤尼盐沼的开发利用,合理的是A.1~3月为干季,利于晒盐B.大规模开发锂矿,缓解能源危机C.就地取材,利用盐砖建房,发展旅游业D.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乌尤尼盐沼的形成原因与开发利用。
第1题,乌尤尼盐沼在数百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地壳抬升出露地表,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长期蒸发导致盐分积累形成盐沼。
第2题,由图可知,乌尤尼盐沼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杂质少。
乌尤尼盐沼面积大,湖底坡度小,水面较浅。
乌尤尼盐沼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第3题,乌尤尼盐沼的开发利用可以利用盐砖建房,可以发展旅游业。
每年7月~10月为乌尤尼盐沼的干季。
锂矿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锂矿会造成资源枯竭。
大力发展盐化工产业会造成当地环境污染。
【答案】1.B2.C3.C大气中CO2浓度与森林植被活动息息相关,森林的碳代谢影响着林区CO2的时空变化,同时,林冠层(见图3)的CO2时空变化又影响着植物的光合生产力。
图4为我国某山谷地林区同一高度1月和7月CO2平均浓度的日变化图。
据此完成4-6题。
4. 与林区7月CO2平均浓度日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是A.气压B.风速C.光热D.湿度5. 在晴朗的白天,垂直方向上O2浓度最高的是A.林冠层上方B.林冠层C.林干层D.近地面层6. 该林区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2平均浓度都存在一个短暂的高峰值,其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减弱B.山谷风向转变C.日照时间变短D.地面辐射增强【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大气中CO2浓度与森林植被活动的关系。
第4题,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而影响森林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光照、矿质营养、水分等。
据图可知,7月,林区平均CO2 浓度在日出前后出现最大值。
在午后两点左右出现最小值,其变化规律与一天中的光热变化最吻合,因此,光热是影响CO2平均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5题,林区O₂浓度的高低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林区内树木在垂直方向上以林冠层的绿色植被叶面覆盖度为最高,白天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₂降低林区空气中的CO₂浓度,并向林区释放O₂,提高林区空气中的O₂浓度。
因此,晴朗的白天,林冠层CO₂浓度最低、O₂浓度最高。
第6题,读图可知,该林区1月日落后和7月日落前CO₂的平均浓度存在一个短暂的高峰值,此时正是风由山谷风向山风转变的时期,山风来源于山坡,气温较低,减弱了树叶的光合作用,从而导致C O₂平均浓度出现短暂的升高。
【答案】4.C5. B6. B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7-9题。
7.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
主要原因是A. 利用湖水进行灌溉B.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 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D.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8.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A. 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B. 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C. 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D. 位置偏僻,天敌少9.有关图乙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口持续增加是导致草场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B. 人均草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C. 草甸草原区可持续发展方向是提高草场载畜量D. 荒漠草原区耕地面积最小【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青海湖的水位变化、生态效益以及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的关系。
第7题,青海湖为内流湖,由于农业生产引河流水灌溉,导致入湖径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
青海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合灌溉。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泥沙淤积,与湖泊水位下降没有关系。
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同时会使冰川融化量大,对于湖泊水位影响较小。
第8题,每年5、6月份,为夏半年,气候温和,是适宜鸟类繁衍生息,但不是越冬。
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不属于气候条件。
位置偏僻,天敌少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是气候条件。
第9题,由图可知,荒漠草原区与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相比,其人口与人均耕地都是最少的,耕地面积也最小。
图乙显示的是不同生态系统区的人口情况,不能判定总人口的变化情况对草场面积的影响。
人均草场面积也是荒漠草原区、草甸草原区、农牧结合区三地区各自的人均草场面积,不是该地区总的人均草场面积,因此不能判定人均草场面积的增减情况。
草甸草原区提高草场载畜量属于过度放牧,不利于草原可持续发展。
【答案】7.C8.C9.D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
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
下图示意人工浮岛,据此完成10-11题。
10.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A.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B.抑制藻类生物生长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 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11.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A.北美五大湖B.亚马孙河C.太湖D.里海【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人工生态浮岛的生态效益。
第10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
人工生态浮岛可以改善水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物生长。
水体的比热容较大,水温变化较小。
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不属于人工生态浮岛的生态效益。
第11题,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
太湖位于亚热带地区,水温较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湖水严重富营养化,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
北美五大湖区水质较好,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明显。
亚马孙河流域降水量,河流流量大,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不会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里海位于中亚地区,湖水盐度较高,不适宜生物生长,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
【答案】10.B11.C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 )①沙尘暴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台风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森林现状以及森林破坏产生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
第1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是东北林区。
第2题,森林破坏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环境问题不尽相同。
e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若森林植被遭破坏,容易诱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12.A 13.B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湖水清澈,终年不冻。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徒、过冬、繁殖之地。
读图回答14-16题。
14.某科考队通过考察发现伊塞克湖A.东西长约250KmB.属于淡水湖C.湖畔常绿林密布D.东部高山终年积雪15.伊塞克湖冬季表层水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A.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地势高,获得太阳光热多C.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D.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16.影响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A.多晴暖天气,风力微弱B.枯水期湖滩出露,栖息地广C.湖泊终年不冻,气候温和D.生物多样性丰富,食物充足【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伊塞克湖的特征、表层水温变化以及生态作用。
第3题,由图可知,伊塞克湖东部高山海拔较高,山峰海拔达到7443米,高山终年积雪。
伊塞克湖东西约跨2.5个经度,因位于42°-43°N之间,其长度小于250Km。
伊塞克湖属于咸水湖,湖畔没有常绿林分布。
第4题,由图可知,伊塞克湖北部有山地分布,冬季山地阻挡北方冷空气侵入,湖面表层水温较高。
第5题,由图可知,伊塞克湖地处北纬42°~43°之间,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湖水水温较高,冬季由于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表层水温较高,除个别年份在西岸及湖湾的局部浅水区外,湖水基本上不结冰,成为候鸟越冬地。
【答案】14.D 15.C 16.C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19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18.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第17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引水过多,使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树木死亡。
第18题,树木大量死亡,使林场的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场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
【答案】17.C 18.D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折线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完成19-20题。
19.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燥度越小,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河流湿地率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20.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为1.5~3。
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增加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该河段湿地率的有效措施答案19.C 20.A【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