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成矿模式
成矿模式
5.长江中下游安山岩-闪长质火山-深成岩铁矿系列及成矿模式:综上 所述,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和玢岩铁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产出的地 质构造背景不同,因而具有上述种种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一些基本相 同点: (1)含矿母岩基本上都属于富钠、偏基或偏酸的中性岩(闪长岩、辉石闪 长岩、石英闪长岩等);(2)铁质来源:初步研究认为:铁质主要来自就 近的含矿母岩,部分来自深部岩浆分熔溢来的矿浆及被改造的沉积或火 山-沉积铁矿(源)层。(3)成矿方式有三种:气成高温热液交代充填为主 (钠化占一定位置),其次是矿浆贯入作用,以及原生沉积矿层的接触变 质和热液改造。(4)火山岩下基底层中的膏盐层和含磷层等不仅为内生铁 矿床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也是促使岩浆分异和铁质运移富集的重要 因素。(5)成矿时代基本都属燕山晚期,矽卡岩型铁矿成矿开始较早,而 玢岩铁,为了更清晰、完整与便于阶段性的普及应用 起见,既不搞的难以捉摸,也不流于形式,而是实事求是地探索建立起 新的成矿或矿床模式。它可以指导地质找矿工作,并在找矿实践中验证、 修改、探化、完善自己的模式。 综上所述,既要扎根研究基地面上选点、深入解剖,又要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面对世界有关学术领域的发展变化,既要在理论思维上高瞻 远瞩与时俱进,又要时刻不脱离具体的探索实践,两者结合总结出有关 的地质规律与经济规律,坚持推陈出新, 升华为理论。
成矿模式的研究推动了矿床学的发展,。有人甚至认为近二十年来 成矿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提出了四个成矿模式:(1)斑岩铜矿酌热 液蚀变模式;(2)密西西比型矿床古含水层模式;(3)沉积型铜矿的萨布哈 模式;(4)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火山成因模式。 (二) 成矿模式研究的动向 1.野外地质特征与成岩成矿实验结合,使模式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有利于找矿勘探。 3.成矿模式研究应体现联系的观点、总体的观点(即反映成矿系列)。 4.大区域的对比及综合:业已发现,许多矿床都有某些共同特征及系统 演化(如花岗岩的特征、矿床特征、矿物的标型特征等) 要搞清楚这些问 题非进行区域对比不可。 5.定量化的趋势:模式定量地表示矿床特征(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 定量地解释矿床成因(与相图结合),十分有利于矿床研究中应用电算技术, 有利于应用数学推理的方法。 总的看来,模式的研究是向着多样性、综合性、严密性和科学性的方向 发展。
化学矿石的矿床演化与成矿模式
生物成矿 规律:与 生物活动 密切相关, 如磷、钾 等
成矿规律的分布特征
成矿规律:化学矿石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密切相关
分布特征:化学矿石在不同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地理环境中的分布特点
成矿类型:根据化学矿石的种类和形成条件,可以分为多种成矿类型 成矿模式:化学矿石的形成过程和演化模式,包括矿床的形成、演化和消亡等阶段
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成矿规律的研究为资源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化学矿石的成矿 预测与资源评价
成矿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地质统计学方法:利用地质数据的统计分析, 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地震、重力、磁力 等方法,探测地下矿床的存在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分析土壤、水系、气体 等地球化学指标,寻找矿床的线索
矿床演化阶段: 早期、中期、晚 期,每个阶段都 有其特定的矿物 组合和结构特征
矿床演化影响 因素:地质构 造、岩浆活动、 热液活动、气
候条件等
化学矿石的成矿 模式
成矿模式的类型
岩浆成矿模式:由岩浆活动形成的矿床,如铜、铅、锌等 沉积成矿模式: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矿床,如铁、锰、铝等 变质成矿模式: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床,如金、银、铂等 热液成矿模式:由热液活动形成的矿床,如钨、锡、钼等 风化成矿模式:由风化作用形成的矿床,如稀土元素等 生物成矿模式:由生物活动形成的矿床,如磷、钾等
综合分析:综合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分析、遥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多种方法,识别矿 区的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的应用前景
预测矿床分布:通过研究成矿规律,可以预测矿床的分布和规模,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优化开采方案:根据成矿规律,可以优化开采方案,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开采效率。
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
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是矿床学与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内容。
了解矿床的成矿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矿产资源勘查中的难题,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文将从矿床成矿模式、找矿预测技术以及实例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矿床成矿模式是指矿床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控制因素,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重力沉积、热液作用等。
通过研究与区别不同成矿模式,我们能够推测矿床在某一区域的可能性,从而指导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找矿预测技术则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寻找矿床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找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中,其中包括地球物理勘查、化学勘查、遥感勘查和测井勘查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地下探测仪器和设备来获取矿床的地质信息、地磁场变化、电磁波反射等,以达到发现矿床的目的。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的应用。
我们考虑一种典型的矿床成矿模式——火山喷发型矿床。
火山喷发型矿床是由火山喷发活动中释放的热液所形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金、银、铜等金属矿物。
在找矿预测技术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来寻找潜在的火山岩体和矿体。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矿床的地磁场、电磁波反射等参数来预测矿床的存在与分布。
此外,火山喷发型矿床常常伴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如矿床附近的火山锥、热液喷泉等。
因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探测这些特殊地貌,并结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一步确认矿床的存在。
火山喷发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仅是众多矿床类型和找矿手段中的一个例子。
在现实勘查中,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预测技术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和矿床类型,选择合适的找矿方法和技术手段。
总结起来,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了解矿床的成矿模式可以提供找矿预测的思路和方向,而找矿预测技术则是实现成矿模式研究的手段和路径。
通过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第二篇 典型矿床成矿模式
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第二篇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概述根据浙江省矿产资源的特点和本课题的任务要求,研究涉及的矿种主要有:铁、铜、钼、钨、锡、金、银、铅、锌、锑、汞、稀土等金属矿产,萤石、膨润土、沸石、明矾石、地开石、高岭土(瓷土)、叶蜡石、伊利石、硅藻土、黄铁矿、毒砂等非金属矿产。
研究涉及的矿床,大型26处,中型48处,小型92处,以及一批矿点、矿化点。
其中萤石矿床数量很大,统计上图的仅为实有矿床的一半左右。
各矿床依其成矿作用、控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划分为22种矿床成因类型。
依据程裕淇、陈毓川院士创立的成矿系列理论,划分为三个成矿系列组合、八个成矿系列类型、十一个成矿系列。
在其中五个系列之下,又进一步划分为13个亚系列。
建立矿床式42个。
研究过程中对各系列的典型矿床(矿床式)进行了逐一分析研究,阐明其成因类型和系列的成矿作用特点,并按专题设计要求编写了典型矿床描述模型。
研究中收集整理了各典型矿床迄今已获得各种测试数据,整理或编制了矿床平剖面或矿床模式图,力求阐明其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浙江矿产资源现代勘查工作已有近五十年历史,矿床研究的资料水平参差不齐。
前三十年所勘查的矿床,基本以矿床勘探资料为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展了部分典型矿床研究,但因各种原因,现代研究技术的运用也相差很大。
现将建立矿床式的五十个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或典型矿床实例)大致按成矿系列和亚系列的顺序排列,汇集为第二篇。
个别矿床式因缺乏资料,没有列入。
矿床编号1a-Xq/123,依次表示系列1,a亚系列,Xq典型矿床式西裘的拼音首位字母,分母为上图顺序号。
各成矿系列、亚系列相关的典型矿床是:1.与晋宁早期岛弧火山作用有关的铜、锌、(金、银)硫、明矾石成矿系列1a. 与海相细碧角斑岩有关的铜、锌、(金、银)、硫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西裘(描述顺序号一)(下同)1b. 与陆相钙碱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有关的明矾石、铜、金、硫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岩山(二)2.与华力西期活化区海底热泉活动、叠加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的铜、锌、铅、金、硫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岭后(三)3.与燕山期陆缘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钼、铅、锌成矿系列3a. 与基底隆起区燕山早期火山作用有关的金、银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治岭头(四)、八宝山(五)3b. 与燕山期火山穹状构造有关的钼、金、银、(铅、锌)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石平川(七)、桉树坳(六)、下龙(八)3c. 与燕山期火山喷发—沉积洼地有关的铅、锌、磁铁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孙坑(九)3d. 与燕山期火山喷发盆地边缘断裂有关的银、铅、锌、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五部(十)、大岭口(十一)、后岸(十二)4.与燕山期陆缘火山作用有关的沸石、膨润土、明矾石、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成矿系列4a. 与燕山期火山喷发—沉积盆地内富玻火山岩有关沸石、膨润土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靖岳(十三)、仇山(十五)、平山(十四)4b. 与燕山期破火山—火山构造洼地有关的明矾石、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峰洞岩(十六)、矾山(十七)、仙岩(十八)、龟湖(十九))、渡船头(二十) 5.与燕山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铁、铜、钨、钼、铅、锌、砷、硫、锑、萤石成矿系列5a. 与燕山早期中酸性岩类有关的铁、铜、钼、铅、锌、金、钴、锑、汞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漓渚(二十一)、闲林埠(二十二)、上台门(二十三)、三宝台(二十四)、木瓜岭(二十五)、溪口(二十六)、金田寺(二十七)5b. 与燕山早期中酸性—酸性岩类有关的钨、锡、铍、铅、锌、砷、萤石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千亩田(二十八)、铜山(二十九)、双溪口(三十)、大溪边(三十一)、外际底(三十二)、岩前(四十七)、夏色岭(四十八)5c. 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斑岩有关的斑岩型钼、锡、铜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横塘(三十三)、三枝树(三十四)、洋滨(三十五)6.与燕山晚期岩浆地热水作用有关萤石成矿系列6a. 与火山期后地热水作用的萤石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后树(三十六)、湖山(四十六)6b. 与岩浆期后地热水作用的萤石成矿亚系列典型矿床:新桥(三十七)、八都(三十八)7.古—中元古代褶皱带与晋宁—加里东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的铅锌成矿系列典型矿床:乌岙(三十九)、七湾(四十)、葛坪(四十九)8.古陆边缘与多期活动大断裂有关的剪切带型金矿成矿系列典型矿床:璜山(四十一)9.加里东期与炭硅质岩、碳酸盐建造有关的钒、镍、钼和硫铁矿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安仁(四十二)、合富(四十三)、江龙(四十四)10.与喜山期玄武岩喷发期后有关的湖相沉积硅藻土成矿系列典型矿床:浦桥(四十五)11.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风化壳型高岭土、离子型稀土成矿系列典型矿床:寺前(五十)一绍兴西裘铜矿一、编号:1a-Xq/123二、名称:绍兴西裘铜矿床三、位置:位于东经120°36′12″,北纬29°53′23″,绍兴市169°12km处。
矿床成矿模式
典型矿床的解剖研究时,通过建立典型矿床 的成矿模式的方式,表达已知区和未知区内
成矿特征,矿床成矿模式建模的内容是:
1.矿床成矿模式内容
(1)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单元、所在区域特征); (2)成矿环境、赋矿地层(时代和岩性特征)、成矿岩
体(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及年代)、控矿构造(用 地质图说明); (3)矿体(或矿床)组合分布规律及产状;
(10)-顺层交代的含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项目面临下马的危险; 建立矿床成矿模式的目的将各种描述性的内容概括成一组相似矿床的共性认识,总结成矿规律,进行类比预测,将已知成矿空间延伸
到未知地区或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充实成矿学理论。 矿带上北西向次级背斜近核部或倾伏端。
矿带上北西向次级背斜近核部或倾伏端。
值矿体,但此区花费已达300万元(使得整个 2.建立成矿模式的方法
在GIS平台上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时,几乎涉及到所有矿产(预测)空间数据库中的各类资料都
需调用
(1)按建模内容调用空间数据库中建模有关的图件、图层、组成建模新文件 ;
元 古 代 铜 矿 项 目 的 花 费 达 到 了 3000 万 元 ) , (2)-似伟晶岩壳及伟晶岩脉Nb、Ta、Sn矿;
4、P1q-孤峰组;P2L-龙潭组为海陆互相和海浸沼泽相沉积,以灰 岩和含煤碎屑岩为主。老鸦岭铜硫矿床赋存在P2L层位的下 部的含铜砂岩中。
5、P2l-P2d P2l-龙潭组;P2d-大隆组,属陆棚 内缘相和开阔台地相的碳酸盐岩沉积。赋 存有铜、钼(铁、金)矿床。老鸦岭铜铁 (金)矿床主矿体赋存在P2d底部,P2d顶 部硅质岩和黑色页岩中属含钼矿层。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1、分布
世界分布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青海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格尔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属于新生代与古生代的垮塌构造成矿带,是青藏高原腹部富集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如下:一、地质特征1.矿体与矿化类型: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体类型为脉状、管状和肢状。
矿化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石英闪长岩脉型、斑岩和蚀变岩型等。
2.岩石类型与构造类型:区内主要岩石类型为二叠-三叠系海相沉积岩和新生代火山岩。
其次是二叠纪花岗岩体和三叠纪花岗岩体。
矿区构造类型为多克隆构造和裂隙构造,属于垮塌构造较为活跃的地区。
3.矿体分布特点: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中的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中央与西南部的山脊上,呈带状分布的特点。
4. 成矿物质来源: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区内分布广泛的古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岩和岩浆岩。
不同年代和类型的岩石经过动力学和热液作用后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矿化作用。
二、成矿模式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是沉积岩、火山岩和岩浆岩经历多种成因作用,形成围岩矿化,再通过蚀变作用,形成矿体矿化。
成矿过程包括多个阶段:1.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阶段:矿床区内广泛分布着富集钾、硅、钇等元素的花岗岩体和拉斑岩体。
这些岩浆的晚期阶段常常形成高温、高压和高盐度的热液,对周围的沉积岩和火山岩进行了充分的蚀变和矿化作用。
2. 较晚阶段的成矿作用:最后一次成矿作用主要以蚀变为主,使得矿床中的石英、斑岩和蚀变岩等围岩充分矿化,矿物种类更加丰富。
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造山带演化,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引发地壳重力坍塌,较为复杂的垮塌构造形成了多道断裂/岩浆通道,大规模热液流体在其中的运移作用下沉积于目的地,形成了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矿床。
此外,在成矿过程中,蚀变作用在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矿床的品位和规模。
总之,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一座具有高程度元素富集特点的新生代-古生代矿床。
其成矿过程表现为多个阶段的多样性作用控制,综合作用才能成功生成大规模的矿床。
金青顶金矿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金青顶金矿的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金青顶金矿位于中国湖南省涟源市金青乡,是一座中低温多金属热液型金矿床,其成因与成矿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矿床成因及成矿热液类型、成矿流体来源、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等几个方面对金青顶金矿进行探讨。
一、地质背景金青顶金矿位于东华山-瓦砾岩脉和光头山-断裂带之间,属于华南地区的锡多金属矿床,综合研究表明,该区域经历了太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不同期的构造演化。
二、矿床成因及成矿热液类型根据矿床特征和成矿热液类型,金青顶金矿被归为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热液型、中低温热液型等不同类型热液型金矿床。
经研究发现,金青顶金矿以多金属矿床为主,金的含量较低。
热液经过长时间的流动和混合,成为多阶段多期式的热液活动。
三、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流体的来源是成矿热液型金矿床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研究表明,金青顶金矿成矿流体来自于下地壳深部,在晚古生代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陆块俯冲引起的高温、高压和强烈蚀变作用,使得下地壳中的岩浆和矿液下渗到上地壳,形成热液活动。
四、成矿作用经研究表明,金青顶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岩浆热液演化作用: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矿床的成矿物质得以富集。
2. 流体隔离作用:流体隔离作用是可能形成矿体的一个重要过程,它能使热液流体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矿体。
3. 酸碱性交代作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成矿流体与富含硅的岛弧火山岩相互作用,产生静水压力和高温碱性交代作用,促使局部区域的石英脉中富含铜铅锌等金属元素的沉淀。
五、成矿模式金青顶金矿床的成矿模式涉及到了岩石圈和地幔的地球物理学特征,包括岩浆活动、岩浆热液流体、沉积物热液流体和浅成海水的作用。
该矿床形成时期的认识可以从已知时期的构造演化和岩石圈物理动力学分析中推断出来。
六、结论综上所述,金青顶金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方向,不仅涉及到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科学,同时也涉及到成矿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交叉学科。
化学矿石的矿床生成与成矿时代
成矿时代与地质年代的关系密切,不同时代的成矿特征和矿床类型也不同。
研究成矿时代与地质年代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成矿作用与成矿物 质来源
岩浆成矿作用:高温高压下,岩浆中的 矿物质结晶析出,形成矿床
地层学方法:根据地层序列 和地层接触关系,确定岩石 的年龄
古生物化石法:根据化石的 种类和分布,确定岩石的年 龄
矿物学方法:根据矿物的组 合和演化,确定岩石的年龄
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岩石的 化学成分和演化,确定岩石 的年龄
地质力学方法:根据岩石的 变形和演化,确定岩石的年 龄
成矿时代是地质年代的一部分,反映了地球的演化历程。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矿石资源的开采和利用, 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防 止资源枯竭
可持续利用的方法: 合理开采、循环利 用、替代技术等
实践案例:国内外 成功的资源保护与 可持续利用案例
展望未来:如何更 好地实现资源保护 与可持续利用,促 进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成矿规律的研究:通过对矿床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成矿规律 成矿模式的应用:根据成矿规律,预测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成矿规律的实践:在矿产勘查和开发中,应用成矿规律指导工作 成矿规律的局限性:成矿规律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化学矿石的资源保 护与可持续利用
化学矿石资源种类繁多,包括铁、铜、铝、锌等
温度和压力:影响矿石的形成和转化 化学成分:决定矿石的种类和性质 流体作用:搬运和沉积矿物质 生物作用:参与矿石的形成和转化
成矿规律与成矿模 式
成矿区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成矿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规律性 成矿区的特点包括矿床类型、规模、品位等 成矿区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矿床成矿模式与成矿机制分析
矿床成矿模式与成矿机制分析矿床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含有矿物资源的地质实体,其形成过程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研究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成矿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矿床的形成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矿床的成矿模式是指一类或几类具有相似地质特征、形成规律相近的矿床的总称。
研究成矿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在大范围内寻找潜在的矿产资源。
不同的矿床成矿模式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包括岩浆型矿床、热液型矿床、沉积型矿床等。
岩浆型矿床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或火山喷发活动而形成的,如铜矿、铁矿等;热液型矿床主要由于流体在地壳中运移沉淀而形成,如金矿、银矿等;沉积型矿床是在地壳表层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如锰矿、磷矿等。
不同的成矿模式对应不同的矿床类型,因此研究不同类型的成矿模式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矿床的成矿机制是指矿床形成的地质、物理、化学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研究成矿机制可以揭示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包括物质来源、运移过程、沉积过程等。
成矿机制的研究需要对矿体的地质构造、岩石组成、矿物组成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到成矿物质的来源和富集机制。
例如,金矿的形成主要受到地下水中的金属元素的迁移和沉淀而成,需要优良的地质构造和适宜的地下水条件。
铜矿的形成则与岩浆活动和后期热液流体运移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成矿机制,我们可以预测潜在矿床的存在,并且根据成矿机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
矿床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地球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质测试等多种手段开展。
野外调查是研究矿床最直接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和规律。
室内实验是通过模拟地质条件,对矿物、岩石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揭示成矿过程和机制。
地球化学分析是通过对矿石、岩石和水等样品进行化学分析,确定其中的元素含量和组成,从而确定成矿物质的来源和沉积机制。
物理性质测试是通过测量和分析矿石、岩石的物理性质,如磁性、电性、热性等,从而了解矿床的地质特性和形成过程。
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模式
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成矿模式一、引言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是我国东南部富含铁矿资源的重要矿床之一,其成矿模式备受矿产地质学家和矿床地质学家的关注。
通过对其成矿模式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东南部的铁矿资源形成规律,并为相关矿床的找矿和勘探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本文将从浅入深地探讨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希望对读者能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二、矿床地质特征和地质背景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境内,属华夏陆块南缘燕山期岩浆活动带内。
该矿床呈近南北向展布,矿体呈脉状产出,形成了一系列成矿构造。
地质构造主要以岩浆热液活动构造和构造构造为主,热液活动主要表现为角褶、逆冲断层等构造形态。
岩浆岩主要出现为花岗岩、闪长岩等,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背景。
三、矿床成矿模式概述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包括岩浆岩热液成矿和构造控矿两种类型。
岩浆岩热液成矿主要表现为岩浆岩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热液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富含铁矿石的矿体。
构造控矿主要表现为构造活动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逆冲断层的形成为矿体的富集提供了空间条件。
四、矿床成矿模式深入探讨1. 岩浆岩热液成矿机理矽卡岩型铁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岩浆岩热液作用的影响。
岩浆岩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热液形成了富含铁矿石的矿体。
岩浆岩热液的活动不仅富集了铁矿石,同时还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构造控矿机理构造活动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逆冲断层的形成为矿体的富集提供了空间条件,使得铁矿石得以富集形成矿体。
构造活动还可以通过改变地层结构和形貌,使得热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进而形成铁矿床。
五、总结和回顾福建马坑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由岩浆岩热液成矿和构造控矿两种类型组成。
岩浆岩在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热液的相互作用,构造活动使得热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形成了富含铁矿石的矿体。
对该矿床成矿模式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形成规律,同时也为相关矿床的勘探和找矿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浅谈金属矿床区域成矿系列特征及模式
浅谈金属矿床区域成矿系列特征及模式本文拟在研究闽中地区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作用的基础上,提出该区金属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标签:成矿系列成矿作用金属矿床闽中闽中地区矿床类型较多,主要类型包括海底火山或海底热水喷气(流)沉积型及岩浆热液改造型、动热变质热液型、侵入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及构造充填型矿床等。
闽中地区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早元古代—新生代),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构造系统等已变化得非常复杂。
1成矿系列特征闽中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包括闽中裂谷带、闽东火山断陷带及闽西南拗陷带。
其中以新元古代裂谷带为该区构造单元的主体,在其东部和南部分别分布有其余2 个构造单元。
因此成矿系列将以前寒武纪成矿作用为主体。
但由于该区受到后期强烈的构造、变质及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因此矿床的最终形成应该不是一个时代的成矿作用结果,而是经过了多期次叠加改造等复合成矿作用。
因此在矿床系列的研究中,将矿床形成的每个过程都在不同时代的成矿系列中反映出来。
通过对该区成矿系列整体的研究,可以对一个矿床形成的完整轨迹有清晰认识。
从不同时代成矿系列特征可以得出成矿系列的一些空间分布规律。
总体上看,该区成矿系列一般都表现为复合型,主要特征是早期形成的矿化层位,后期(特别是燕山晚期)受到强烈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
其中闽中裂谷带新元古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铅锌铜矿床、闽西南坳陷石炭—二叠纪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型铅锌铁多金属矿床都受到了后期强烈的岩浆热液叠加改造。
闽中裂谷和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有关的铅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在不同部位表现型式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处于裂谷盆地中的位置不同,如丁家山可能处于火山喷流口附近,峰岩则处于喷流口外侧,水吉矿床处于盆地中较深的部位,而夏山铅锌矿床后期改造作用强烈。
该区矿床成矿系列除加里东期和区域挤压环境一致外,其余成矿系列都是在张性构造环境中形成的,说明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整体拉张环境对于成矿作用是非常有利的。
2区域成矿作用特征根据闽中地区区域成矿系列特点,该区主要铅锌铜矿床都是在新元古代裂谷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并受到了后期强烈的构造岩浆叠加改造。
化学矿床的形成模式与成矿机制
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降低开 采成本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降低浪费
THANK YOU
汇报人:
火山成矿模式
火山活动:岩浆喷发、火山灰沉积 等
成矿过程:岩浆冷却、气体逸出、 矿物沉淀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成矿元素:硫、砷、汞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矿床类型:硫化物矿床、砷矿床、 汞矿床等
热液成矿模式
热液活动:地壳深处的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水分子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形 成热液 迁移和聚集:热液沿着地壳裂缝和断裂带迁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聚集
火山成矿:通过火山活动,将金属元素从岩石中溶解并沉 淀出来
化学矿床的成矿模式
沉积成矿模式
沉积环境:浅海、湖泊、河流等 沉积物来源:陆源、生物源、火山源等 沉积过程:物理沉积、化学沉积、生物沉积等 成矿元素:铜、铁、铅、锌等 成矿机理:化学沉淀、生物富集、热液活动等 矿床类型:砂岩型、页岩型、碳酸盐型等
水热活动: 地下水、热 液等
生物作用: 微生物、植 物等
气候条件: 干旱、湿润 等
化学矿床的形成过程
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地壳,形成岩浆岩 热液活动:岩浆岩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形成热液矿床 沉积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将矿物质带到低洼地区,形成沉积矿床 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导致岩石变质,形成变质矿床 风化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岩石进行风化,形成风化矿床 生物作用:生物对岩石进行生物风化,形成生物矿床
成矿元素:热液中含有丰富的成矿元素,如铜、铅、锌等
沉淀和结晶:当热液冷却时,其中的成矿元素会沉淀并结晶,形成矿床
风化成矿模式
风化作用:岩石受到风化、侵蚀等自然作用,形成松散的岩石碎屑 搬运作用:风化产物被水流、风力等搬运到其他地方 沉积作用:风化产物在合适的环境中沉积,形成沉积层 成矿作用:沉积层中的某些元素富集,形成矿床
成矿模式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矿模式成矿模式又称矿床模式.成矿模式并没有十分严格的定义。
目前一般认为,所谓成矿模式,是指对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形成环境及其成因机制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它是表达矿床研究成果、反映矿床成矿规律的重要形式。
其成果为制定合理的矿产勘查战略和工作方案,科学找矿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成矿模式的表达,一般要求文字与图表并重,文字言简意赅,图表要醒目准确。
成矿模式的建立过程常起始于单个矿床,特别是典型矿床的描述性概括。
同时与其他类似矿床对比,最终对同一类型矿床进行总结概括,从中概括和抽象出一些共同特征,内在规律。
成矿模式的建立是以重要的典型矿床研究为基础的,但又必须超越对单个矿床的纯粹描述,需要充分分析和对比大量的典型矿床研究资料,在此基础上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矿床归为一类。
因此,广泛借鉴和利用区域成矿学研究成果,是建立正确的成矿模式的必要前提。
同时,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模式化,用区域成矿模式展示。
成矿模式指导矿产勘查实践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如将斑岩型铜矿成矿模式应用于世界范围内的斑岩铜矿找矿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国60 年代初应用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的五层楼成矿模式,发现了一大批隐伏钨矿床;近年来,应用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发现和评价了黔西南及其它地区的金矿床。
同时,大量成矿模式的不断建立能够对现行矿床成因分类进行合理补充。
目前广泛流行的矿床成因分类,基本上是以单一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来划分的。
自然界中的矿床固然有一部分是单成因或以一种成因为主的,但是有相当多的矿床是多成因叠加形成的,如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的奥林匹克坝金-铀矿床和中。
老挝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老挝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老挝是东南亚国家之一,也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中金矿资源是比较重要的一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金矿的开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老挝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两个方面,对老挝典型金矿床进行探讨。
一、老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1. 地质背景老挝地质构造复杂,多属于岩浆-变质岩带。
老挝主要分布在古老盆山带,其地壳构造以老挝岩浆-变质岩带为主,由岩浆红色花岗岩、变质硬岩、褶皱岩系,以及燕山系泥岩、砂岩等成分构成。
2. 成矿物质老挝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有脉状矿体和矿床两种。
脉状矿体主要由石英、绿泥石、方解石、辉绿岩等矿物组成,其中石英在成矿中起到重要的载矿作用。
矿床主要由黄铁矿、辉钼矿、方解石、硫化物等矿物组成,其中黄铁矿是金矿的主要矿物之一。
3. 成矿时代老挝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前寺河期、双支期、泰国期和后寺河期,其中前寺河期的成矿活动最为显著。
根据地质勘探和研究的结果,老挝金矿床主要形成在岩浆-热液环境中,沉积岩和火山岩矿床较少。
4. 成矿地质条件老挝金矿床的形成受到多种地质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石属性、岩浆热液运动、构造变形等方面的因素。
在老挝,多数金矿床主要分布在太古界基性岩带和岩浆-变质岩带的交界地带,成矿物质主要由岩浆热液活动形成。
二、老挝金矿床的成矿模式1. 岩浆热液成矿模式老挝金矿床的成矿模式主要是岩浆热液成矿模式,也就是在岩浆热液作用下,成矿物质在地下富集,形成矿床。
2. 砂岩型金矿成矿模式砂岩型金矿的成矿模式是指沉积岩经历一系列的化学、地球物理作用,使金在砂岩中被富集起来,形成金矿床。
3. 特殊结构型金矿成矿模式特殊结构型金矿成矿模式是指通过燕山系泥岩、砂岩等层状地层,在断裂、褶皱、侵蚀作用下,形成特殊结构的金矿床。
综上所述,老挝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主要是受到岩浆-变质岩带的多种因素的影响,金矿主要分布在太古界基性岩带和岩浆-变质岩带的交界地带,成矿物质主要由岩浆热液活动形成。
云南个旧超大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云南个旧超大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云南个旧超大型矿床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铁多金属矿床之一。
该矿床位于云南省个旧市北部,是一处W-Sn-Cu-Ag-Pb-Zn多金属矿床,主要矿物为脆银矿、黄铁矿、方铅矿等。
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十分复杂,其成矿过程也十分复杂,下面将从地质特征、成矿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质特征该矿床地处东南隆起和西北凹陷的交界区,主要由二叠系灰岩和夏邑岩组成。
在矿床形成前期,该区域经历了西南、东南和北北东向挤压。
在矿床形成后期,该区域则经历了NW-SE和NE向展张。
同时,该矿床周围还存在一些脉状伪绿岩带。
在该矿床区域周围,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的裂隙和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在形成矿床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矿物提供了流体通道。
同时,该矿床中还有一些脉状矿体,尤其是坍塌热液矿脉,这些矿脉和裂隙一起构成了该矿床的成矿环境。
二、成矿模式根据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分组成,可以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模式为热液成矿。
在该矿床的成矿过程中,热液通常是由深部岩浆或底部沉积物中的流体形成的。
随着流体的上升和在地下水体的交互作用下,热液渐渐演化成为含有各种金属的流体,并沉积在岩石中,形成矿体。
在该矿床中,有许多脆性结构,如节理、褶皱、断层等,这些结构为矿液的变质和运移提供了通道。
同时,该矿床中存在一些本体和异质性萃取体,热液流体在经过这些体时发生了化学吸附和物理沉积,形成了大量的矿体。
总之,云南个旧超大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表明,该矿床是在复杂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是热液成矿的产物。
该矿床可能是由岩浆加热的深部水源供给的流体,与周围的脆性结构相互作用,形成大量的矿体。
云南个旧超大型矿床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的资源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列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1.矿床储量据报告,云南个旧超大型矿床的总矿量达到1000多万吨,其中含铁量高达40%,是国内较大的铁多金属矿之一。
2.年产量目前,该矿床年产铁精粉80万吨以上,铅锌精矿50万吨以上,铜精矿4万吨以上,白银300吨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七、狮子山矿田成矿模式(图11-15)
与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隐(盲)矿床综合图
Cu.Au.Ag.Pb.Zn.S
Cu..Pb.Zn.A u.Ag.S
狮子山矿田矿床组合成矿界面(自下而上)
1、C2~D3界面,Dw3-五通组为陆相碎碎沉积岩;C2-黄龙组为白
云岩层、粗晶灰岩层和纯灰岩层。层间虚脱,赋存有冬瓜山 铜(铁、硫)矿床 2、C3-P1q界面,C3-船山组属深浅两色灰岩相间的灰岩,具特征 的球状构造(浅水高能沉积环境);P1q-栖霞组,由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灰质页岩,硅质岩组成,含煤岩系和铁铜硫 金的容矿岩系,与C3假整合,狮子山地区赋存有花树坡似 层状含铜(硫)矽卡岩型矿床 3、P1q-P1g界面,P1q-栖霞组;P1g-孤峰组为台地相的碳酸盐岩 沉积。花树坡(铁)铜硫矿床赋存在栖霞组顶部和孤峰组底 部的两地层层而的交接处。 4、P1q-孤峰组;P2L-龙潭组为海陆互相和海浸沼泽相沉积,以灰 岩和含煤碎屑岩为主。老鸦岭铜硫矿床赋存在P2L层位的下 部的含铜砂岩中。
典型矿床的解剖研究时,通过建立典型矿床 的成矿模式的方式,表达已知区和未知区内 成矿特征,矿床成矿模式建模的内容是: 1.矿床成矿模式内容
(1)区域地质背景(大地构造单元、所在区域特征); (2)成矿环境、赋矿地层(时代和岩性特征)、成矿岩 体(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及年代)、控矿构造(用 地质图说明); (3)矿体(或矿床)组合分布规律及产状;
矿床埋埋藏在350多米的盖层下
土屋式斑岩铜钼矿找矿模型
据朱裕生,1998
三建立区域成矿模式
1.区域成矿模式的内容:
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对象是成亚区、矿田 ,内容是:
(1)区域地质环境(附区域矿产地图)构造单 元、区 域地质概况; (2)成矿期次(时代)和成矿作用及其有关的矿产、 种类 和矿床类型(概括矿床模式或有代表性的矿 床(附有关矿床的综合剖面图及矿床特征表) (3)构造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包括不同的构造层、构 造分 区和构造类型对区域和局部矿化类型的影 响); (4)沉积岩相对矿化类型(层位、岩性、古地理);
一,成矿模式的内涵
成矿模式是对矿床赋存的地质环境、
矿化作用、随时间变化显示的各类特 征(地质的、地球物理的、地球化学 的和遥感地质的)和成矿物质来源、 迁移富集机理等矿床成因要素进行的 概括、描述和解释,是某类矿床共性 的表达方式。公认为是典型矿床研究 的最终成果和成矿规律的表达方式。
矿床成矿模式按矿产调查工 作可以分为 1,区域成矿模式; 2,矿床成矿模式; 3,找矿模型三种类型。
主矿体位于重高磁高
在安达莫卡(Andamooka)图幅内, 8个地球物理靶区中有5个靶区符合构造 条件。因此,钻孔位置选择了奥林匹克 坝和阿奎迪西蒂斯坝(后来改名为阿克 罗波利斯(Acropolis))。 1975年6月,RD1钻孔定在奥林匹克坝 重力-航磁-构造重叠靶区。打这个孔的 目的是为了验证所期望的氧化玄武岩, 实际上打到了不是真正的氧化玄武岩。
(据天津铁矿会议资料,2008.2.27~29)
3、BIF形成条件
原始陆核、路块汇聚拼接——陆源碎屑物贫乏(Al
低的条件) 早期地球地壳薄、放射性热量大、岩浆活动强烈、 富铁的地幔岩浆沿大洋裂谷大量喷发到海底--提供 成矿物质(铁、硅) 大气缺氧,形成层化海洋,上层富氧层,下层巨量 水体缺氧——大量溶解二价铁(成矿流体形成) 生物缺乏,硅质未被消耗,在水体中饱和(硅质富 集条件)
应用成矿模式深部找矿和整装勘探 : 1,赣南黑钨矿石英脉五层楼模 式,新加地下室(浅部矿床成矿模 式+隐伏岩体內外新矿种、新类型、界 面…) 2,宁芜火山岩地区玢岩铁矿成 矿模式(区域成矿模式+隐伏成矿构 造,匹配磁重异常)
1,赣南黑钨矿石英脉五层楼 模式,新加浅部矿床成矿模式+ 隐伏岩体內外新矿种 +新类型+ 界面…
2、矿床特征
分布于古老克拉通深变质建造中的沉积变质铁矿; 以石英-氧化铁(磁铁矿、赤铁矿)组合为特征; 总铁含量20%~40%,SiO2含量43%~56 wt%,Al2O3
含量非常低; 条带状构造明显; 苏比利尔型:古元古代为主,沉积变质; 阿尔果马型:中-新太古代为主,火山-沉积变质 利用价值:国外多利用BIF后期改造富集的富矿, 中国多利用BIF贫矿
其后一年又施工了 8 个钻孔未见有经济价 值矿体,但此区花费已达300万元(使得整个 元古代铜矿项目的花费达到了 3000 万元), 项目面临下马的危险; 地质人员坚信角砾岩和强蚀变岩石的找矿 意义,且投资者又充分相信科学家的判断, 才使得项目得以延续,终于在 1976 年施工的 RDD 10号钻在地下350米以下打到了厚170米 含铜达2.1 %的矿体 。
澳林匹克坝IOCG 矿床模型图
(引自施俊施2009.12.21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讲演)
澳林匹克坝
实例 奥林匹克坝
Oxide Cu-Au deposit: Cu: 20 millions t (2000万吨); Au: 1,200 t; U: 1.2 million t; Fe: Several billion t
(4)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5)矿石结构构造; (6)矿化阶段及分带性(用典型剖 面图说明); (7)微量元素特征; (8)蚀变类型及分带性(用典型剖 面图说明); (9)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 力、Eh、pH、fo2、fs2等)
(10)矿床成因机制(成矿物质来 源,成矿物质的时空变化特 征,在矿床成矿模式图上标 出并说明); (11)矿床类型; (12)控矿条件和找矿标志(即综合 方法找矿信息标志)。
(资料来源同上)
4 、
BIF
形 成 机 理
a. 上升洋流模式:上升洋流将成矿物质带到富氧/缺氧层界面 附近,二价铁因氧化而沉淀,形成BIF。(资料来源同上)
b. 海底对流模式:大洋裂谷迅速闭合变为转换断层,沿转换 断层发育地震泵,启动了海底对流,下渗海水溶解新生基 性-超基性岩的洋壳中的成矿物质形成成矿热液,又沿转 换断层喷出到海底,遇到冷的海水发生沉淀并触发溶解的 二价铁大量沉淀,形成BIF. (资料来源同上)
在 GIS平台上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时,几乎涉及到所有矿产 (预测)空间数据库中的各类资料都需调用
2.建立成矿模式的方法
(1)按建模内容调用空间数据库中建模有关的 图件、图层、组成建模新文件 ; (2)调用建模对象的典型矿床卡片资料选择建 模有关的材料 ; (3)根据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 特征,按XYZT置作矿床成矿模式图,可以是 立体的、也可以是平面的或文字及表格的;
4)通过空间数据库表达搜索和图形交 互式搜索、实现叠加操作,平面与平 面叠加,剖面与剖面叠加; (5)在叠加图上选定模式必要的图层或 删除一些图层; (6)当某些关键性的标志缺少时,可以 用手工添加; (7)按模式的地质概念和一定类型矿床 的成矿特征构造模式图。
(
成矿模式的典型案例见下图
3.必要图件
(1)赣南钨矿“五层楼+地下室”模式示意图
(2)老矿山深部深部找矿成效显著
淘锡坑矿区: 根据“五层楼+缺位 矿床”模式,通过对地 表矿脉分布特征分析和 深部隐伏岩体顶面的预 测,经钻孔验证,矿体 延伸了 400 余米,还揭 露岩体顶面强云英岩化 矿化带的云英岩钨锡型 矿床。最终新增钨资源
量12万吨
对岩心进行岩屑取样,其目的是检验一下根据 概念预测的铜品位的可能下降是否真的在“氧化玄 武岩”源岩中发生。 1975 年施工的第一个钻孔见到 38 米的铜矿化体,有趣的是当时现场的地质人员并 不 认 识 它 , 而 是 描 述 成 ‘ coarse grained, altered, haematitic, amygdaloidal basic volcanics’(只因WMC 的的技术规范,严格的取样分析才没错过这一重大 发现); 分析结果表明,铜品位没有下降,事 实正好相反, 38m 岩心的铜品位为 1 %。 1975 年 10 月才对岩性描述作出纠正:岩石由石英、绢云母、 赤铁矿、长石和辉铜矿组成。辉铜矿颗粒极细,以 致在暗色赤铁矿基质中几乎无法目测。它实质为含 赤铁矿的砂岩和火山岩。
玉 龙 斑 岩 型 铜 钼 矿 成 矿 模 式
A 造山期后斑岩 铜(钼)矿体系,顶 部有同源火山锥;
B 造山期后斑岩 铜(钼)矿体系,顶 部无同源火山锥, 斑岩柱刺穿较老 的同源火山锥,侵 位到更高的层位 中; C 同造山期斑岩 铜(钼)矿体系; D 造山期前—造 山期后斑岩铜(钼) 矿体系 斑岩铜矿成因类型环境分类模式
5、P2l-P2d P2l-龙潭组;P2d-大隆组,属陆棚 内缘相和开阔台地相的碳酸盐岩沉积。赋 存有铜、钼(铁、金)矿床。老鸦岭铜铁 (金)矿床主矿体赋存在P2d底部,P2d顶 部硅质岩和黑色页岩中属含钼矿层。 6、P2d-T1y P2d-大隆组;T1y-殷坑组归属大冶 群,为浅海陆棚相-滨海台地相的泥岩-碳酸 盐岩沉积,大团山钼铁矿床赋存在殷坑组 下部的碳酸盐岩地层中。 7、T1y-T1h T1y-殷坑组;T1h-和龙山组,滨海 台地相碳酸盐岩(大理岩),西狮子山铜 (金)矿床赋存在和龙山组大理岩中(含 泥质条带)。
(资料来源同上)
1-青龙群石灰岩(T1~2),2-黄马青组砂页岩(T2),3-象山群砂岩(J1~2),4~5-龙王 山、大王山两旋回火山岩(J3-K1),6-辉长闪长玢岩一辉长闪长岩,7-蚀变分带 界线;8-角砾岩化带及角砾状矿石;9-块状矿石,11-镜铁矿或磁铁矿脉,11-层 状铁矿,12-黄铁矿化,13-浸染状磁铁矿化。①龙旗山式,②竹园山式,③龙 虎山式,④梅山式,⑤凹山式,⑥陶村式,⑦向山式(黄铁矿)⑧姑山式、凤凰 山式。I-下部浅色蚀变带,Ⅱ-中部深色蚀变带,Ⅲ-上部浅色蚀变带 据陈毓川,2008年,天津铁矿会议
(1)矿区或矿床地质平面图或矿 床的三维立体图; (2)矿床典型剖面或一组连续的 剖面(或中段平面图)综合表 达; (3)矿床成矿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