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作赏析
赏析舒婷《致橡树》
赏析舒婷《致橡树》苗雨时《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但它的蕴含又不止于爱情,而是情深入到人格理想。
这正是它的独到和深刻之处。
作为爱情诗,它歌吟了忠贞、平等、高尚的爱情,而这种歌吟又是在鲜明的反衬和强烈的对比下进行的。
全诗的爱情的表白和昭告,婉曲而深邃地抒写了诗人的心迹,分否定与肯定两个层次。
开始诗人以假定句式,意脉递进地推出六种否定,表明她对各种庸俗爱情的鄙视:象冰霄花那样借高枝炫耀自己;象痴情的鸟儿只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象泉源只会传递慰藉;象险峰只能衬托威仪……,真正的爱情甚至也不能只有阳光般的温暖、春雨般的甜蜜。
这些爱情,是攀援的、依俯的、陪衬的、赐予的,其共同的一点,是“无我”,即缺乏人格的独立。
因而,它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爱情。
在这些否定句中,诗人选用了一系列美丽的意象,如“冰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月光”、“春雨”等,一是为了化观念为意象,二是为了在外形与内质的反差中,造成惊人的艺术效果。
既然诗人不满意那些低下的爱情,那么她渴望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在她对爱情的正面肯定中,表现了诗人冷静、深沉的思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是一首纯粹的象征诗。
明显地借鉴了象征派诗歌的一些技巧和手法。
把我拟物化为“木棉”,把对方拟物化为“橡树”,在展示二者的关系时,既紧紧地、抓住它们作为树的特征,又寄寓了诗人关于爱情的观念和关于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追求。
它通过这两个中心意象及其关系,深情绵邈地告诫人们:唯有象“橡树”和“木棉”那样,自尊自重,并枝连理,立足现实而又向往美好的未来,才会有伟大的爱情。
这反映了历史转折时期,人格价值观念的觉醒,表现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现代化趋向。
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曲爱情的咏叹调,也是一篇人格理想的宣言!。
致大海舒婷致大海赏析
致大海-舒婷致大海赏析致大海致大海赏析.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舒婷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1)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阐述主旨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人要象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主旨表达人面对生活要心胸豁达,极积向上的人生真缔.(2)指大海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则暗喻了生活就像大海一样变幻莫测,波涛汹涌.作者在诗中把贝壳比作是夏夜的星,把勇敢的人比作疾飞的海燕.(4)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把黑暗放下,就是光明把损失放下,就是收获面对现实生活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自己要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5)有勇气直面痛苦,有信念解决困难,有梦想塑造未来,有头脑有智慧,有思想有品格,面对坎坷,首先要有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去承担它随之带来的痛苦,其次要有决心毅力和智慧去化解困难,最后,要有一颗自由的心来储藏回忆,感恩这一切磨难给自己带来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灵魂,以及经历坎坷后的从容气质.。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舒婷《神女峰》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作赏析: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赏析
【导语】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
她的诗注重⾃我表现,追求⼼灵的⾃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道主义为核⼼的⼈⽣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些常常被⼈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暗⽰、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蜗⾏摸索 我是⼲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亿分之⼀, 是你九百六⼗万平⽅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诗作赏析:⼀颗拳拳的⾚⼦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旨在表达诗⼈对祖国的⼀种深情。
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有⼥⼉对祖国艾艾的不满与献⾝的真情。
全诗⽴意新颖,感情真挚,⼀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个别致的⾓度来吟唱祖国的歌。
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挣脱”,诗⼈以⾚⼦的⽬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之⼼,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舒婷神女峰原文与赏析
舒婷神女峰原文与赏析神女峰,位于四川阆中市境内的一个山峰,其山脉蜿蜒起伏,云雾缭绕,景色秀美,因此被誉为“川南第一峰”。
而舒婷的《神女峰》则是以这座山峰为题材的一首诗歌。
在这首诗歌中,舒婷不仅描述了神女峰的自然风光,更更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现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以“神女峰,雄伟菩提挂山的梦笔”开头,直接点出了神女峰的雄伟和美丽,以及它被人们视为圣山,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历史背景。
而“梦笔”则是一个比喻,指出了诗人笔下的神女峰并不是真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印象,即表现了诗人对神女峰的情感回应,也展现出她自身独特的艺术造诣。
第二句“浓云深处,向阳鲜花温柔”则用深入云雾的视角,形象地描述了神女峰四季花海的美丽景象,其中的“向阳鲜花”更是暗示了生命的坚韧和勇气。
这一句不但在从画面上为现场未曾亲临者提供了视觉上的风景,也把整个山脉融为一体,增强了听众对于神女峰奇妙、神秘的感知。
接下来的几句“蜂蝶跳跃着音符,寻找生命的旋律”则层层深入,把读者引向人类自身的内在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热爱和现实的追求。
蜂蝶与音符作为两个不同的元素,交织成一条自由跳动的生命之河,隽永而舒适,仿佛在为诗人及诗歌的灵魂带来丰富的内涵,揭示了生命的奥妙、美好及生命的力量。
最后一句“而人们,却在尘土里追逐岁月的脚步”的真切、深刻为这首诗画上了句号,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类将精神降格到物质的令人唏嘘的感叹和思考,敦促大家反思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诗人以此差异的对比和较量,探讨作为生命意义的无限主题和内涵,进而引起人们的深刻认识。
总的来说,舒婷的《神女峰》是一首艺术气息浓郁、内涵丰富的诗歌。
她以生动的形象、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对大自然美丽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深情思考,也呈现了人类精神与物质对比的对比,进而表达对人类灵魂的关注和爱护。
让我们从舒婷的诗歌中,感受到生命的不可思议和人类对于生命的追求。
舒婷诗作赏析
作者介绍: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被誉为我过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北岛、顾城齐名。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节选之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长江赏析:《神女峰》是作者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舒婷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献给我的同代人》原文及赏析【导语】:献给我的同代人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献给我的同代人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碎敏感的大地处处仍有持久而悠远的回声为开拓心灵的处女地走入禁区,也许——就在那里牺牲留下歪歪斜斜的脚印给后来者签署通行证品意象读新诗——舒婷《献给我的同代人》赏析“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思的载体。
舒婷诗歌《在潮湿的小站上》原文及赏析
舒婷诗歌《在潮湿的小站上》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在潮湿的小站上》原文及赏析【导语】:在潮湿的小站上风,若有若无雨,三点两点这是深秋的南方一位少女喜孜孜向我奔来又怅然退去花束倾倒在臂弯她在等谁呢? 月台空荡荡灯光水汪汪列车缓缓开动在橙色光晕的夜晚白纱在潮湿的小站上风,若有若无雨,三点两点这是深秋的南方一位少女喜孜孜向我奔来又怅然退去花束倾倒在臂弯她在等谁呢?月台空荡荡灯光水汪汪列车缓缓开动在橙色光晕的夜晚白纱巾一闪一闪……赏析我们欣赏这首诗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专注理解诗句的含义,单凭感受诗歌闪闪烁烁的节奏就能感觉到一个羞涩的少女扑通扑通的心跳。
致橡树 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舒婷所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沉思考和追求。
通过橡树在四季变幻中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坚持与追求,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整首诗由五个六言绝句组成。
通过描绘橡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和特点,诗人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诗的开头两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态度。
作者宣称,她对爱情的追求不会像凌霄花一样攀附在高峰上,而是像橡树一样,坚守自己的根基,迎接风雨的考验。
接下来的两句,“借你的枝干——/为爱情高歌猛进”中,作者以抒怀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如何依靠橡树的力量,在爱情的道路上迈进。
橡树的枝干被诗人视为她的依靠,因为它能给予她力量和支持,使她在爱情中信心十足。
进入第二节,诗人描绘了橡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
首先,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橡树,以“你不介意——/盛开的是你的笑脸”形容了橡树在春天时焕发出的生机和快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象征着爱情的开始。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夏天到来时的橡树。
她使用“你敲打着窗棂——/轻拍我生命的门”来形容橡树在夏日阳光下的生命活力和活跃度。
夏天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象征着爱情的热情。
然后,诗人描述了秋天下的橡树景象。
“你带着霜雪——/为我披上金戈铁甲”中,橡树被赋予了坚强和勇敢的形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有如一位战士,为爱情的延续而战斗。
最后,诗人以冬天的橡树作结。
“当冬天枯萎——/你带着绿意来”描绘了橡树不畏寒冷,坚持自己的品质。
冬天是枯萎和死亡的象征,但橡树在这个时候依然带着绿意,象征着爱情的永恒和无尽。
整首诗通过描绘橡树在四季变幻中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诗人将橡树比作爱情中的坚韧力量和支持,在爱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通过橡树,诗人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舒婷《思念》的原文及赏析
思念 舒婷 ⼀幅⾊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题清纯然⽽⽆解的代数 ⼀具独弦琴,拨动檐⾬的念珠 ⼀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般默默地等待 ⼣阳⼀般遥遥地注⽬ 也许藏有⼀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的远景⾥ 在灵魂的深处 赏析1 “思念”本就是⼀个极其美好的词。
古往今来,⽆数的骚⼈墨客都曾写下流芳千古的华章丽句。
“⾐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柳永)、“从别后,忆相逢,⼏回魂梦与君同”(晏⼏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番滋味在⼼头”(李煜)、“酒⼊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春⾊三分,⼆分尘⼟,⼀分流⽔。
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泪”(苏轼)、如哀似诉、凄婉低徊的诗句穿越了时空的局限,千百年来在⽆数的读者中引起共鸣。
在当代⼥诗⼈的笔下,“思念”依旧以其纯美真率让多少⼈伤怀落泪。
诗的第⼀节,便以独特的构思和形式展现此诗与众的不同。
“⼀幅⾊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能感其美却⽆法触其形;“⼀题清纯然⽽⽆解的代数 ”——能晓其情却⽆法觅其果。
如此⽆奈和悲哀不正是如烟似梦的思念所在吗?琴弦孤⾝只影,琴声破碎欲绝,希望与失望在若断若续“檐⾬的念珠”中闪现。
有桨却⽆法致岸,有情却⽆法会⾯,不正如“溯游从之,宛在⽔中央”及“盈盈⼀⽔间,脉脉不得语”的痛楚吗?缠绵悱恻的相思愁苦满溢诗⾥⾏间,令⼈不忍触摸。
“蓓蕾⼀般默默地等待 ”,“默默”⼀词使“蓓蕾”这个意象更加形象突出,等待的热切和希望的深切之情溢于纸上;“⼣阳⼀般遥遥地注⽬”,“遥遥”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两个意象把⼈们思念的⼼定个在这暖和⽽温暖的画⾯⾥。
⽽⼼的深处,是海洋。
泪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
最终翻腾不息的海语,溢满了两汪深湖,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映现了世间⼀切的真情。
思念的真切,在此从内到外,由浅及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思不是简单之物,诗⼈表现也从多⾓度多侧⾯出发,⽤形象帮助思维说话。
四个意象虽⽆逻辑关联,但每⼀意象的本质都能让⼈联想起意味相似的相思。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致橡树》赏析1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
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
多么可悲。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
多么荒谬。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
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舒婷最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原诗及赏析
舒婷最经典的爱情诗《致橡树》原诗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诗赏析】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枝炫耀⾃⼰;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像险峰,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光。
甚⾄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
每⼀阵风吹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听懂我们的⾔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像⼑、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像英勇的⽕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终⾝相依。
这才是伟⼤的爱情,坚贞就在这⾥: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下的⼟地。
【作者简介】舒婷,别名龚佩瑜,福建泉州⼈。
中学毕业后,到上杭县农村劳动。
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72年调到厦门进⼊⼯⼚、做过泥⽔⼯、浆沙场、挡车⼯、统计员、焊锡⼯等。
1979年发表处⼥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引起注⽬,获1970—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优秀新诗奖。
1980年调到福建省⽂联从事专业创作。
【经典赏析】朦胧诗产⽣于七⼗年代末、⼋⼗年代初,⼀改新诗''明⽩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
它强调诗⼈的⾃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喻、错觉、幻觉等⼿法,变诗的单⼀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叠加,给诗蒙上了⼀层朦胧的⾊彩,给⼈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诗⼈有北岛、舒婷、顾城等。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运⽤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爱情诗⽐它更优秀。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九七七年三⽉,是⽂⾰后最早的爱情诗。
语⾔和意象鲜活感⼈,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纯⾄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曾令⽆数的年轻⼈向往和憧憬。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彩;语⾔精美,具有鲜明的个⼈风格。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橡树根本是北方的,木棉根本是南方的,这两棵树永远不可能在一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双桅船》赏析
《双桅船》赏析舒婷《双桅船》及赏析双桅船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诗作赏析: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
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
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
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
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
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
“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编在一起。
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
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
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本文是关于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感谢您的阅读!中国当代诗《致橡树》(舒婷)赏析《致橡树》赏析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诗人表达的爱情观与传统的爱情观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作为爱的双方必须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平等,尤其作为女性更应强调自身的尊严与价值,而不能成为男性的附庸这其实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所发出的呐喊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真正的爱情应该热爱双方的人品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妩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诗歌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诗歌中有肯定与否定,对偶与排比,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使语言灵活多变有两行相对,隔行相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使诗歌错落有致,显出对称美同时也使诗歌的语言凝练鲜明优美和谐自然富有节奏感诗歌的形式美恰好与内质美相结合,使致橡树闪烁着迷人的艺术光彩。
舒婷《双桅船》及赏析
舒婷《双桅船》及赏析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舒婷《双桅船》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双桅船舒婷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诗作赏析: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
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
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
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
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
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
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
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
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如下是有关舒婷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主要内容:
(1)主要表现为对历史主义和人性价值的坚守,对理想未来的追求和歌颂。
《这也是一切》一诗就典型地体现了舒婷理想主义者的特点。
(2)对“人”的关怀与对“爱”的呼唤,并以此来表现现实和反思历史,也是舒婷作品的重要内容。
(3)作为一位女诗人,舒婷还在其诗中充分展示了女性曲折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尤其表现在一些爱情诗中。
其爱情诗总共分为三层:一是纯然抒写甜蜜而缠绵的“爱的忧伤”,如《四月的黄昏》《雨别》;二是借“爱”和“友谊”反映社会生活和同时代人的理性思索,如《岛的梦》等;三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如《致橡树》《神女峰》《双栀船》。
2、艺术特色:
(1)巧妙地把握情感律动。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特别善于表现女性独有的敏感。
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在其诗中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2)浓厚的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
舒婷有着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苦难的体悟,都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她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反潜动着激情。
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3)意象逻辑紧密结合。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介绍: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被誉为我过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北岛、顾城齐名。
舒婷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
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节选之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977年3月27日《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长江赏析:《神女峰》是作者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段写了诗人的情感,第三段则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
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的命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
这座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而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
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说代表的手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
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的同时,诗人仿佛体会但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
,“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
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作者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复杂细致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诗歌反应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做为牺牲品的旧道德。
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男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为。
长期以往,女性不得不认同这些规范,并慢慢转化为自身道德律令。
虽然被人赞誉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种荣誉是虚伪的。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对真正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也是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声讨。
这篇诗歌多愁善感,作者委婉的表达了作者由神女峰产生的一系列联想,和面对神女峰这千年流传的人间神话进行的“煽动性的背叛”。
作为朦胧派的代表人物,全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全诗的思想核心。
最后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全新的观念,颠覆了古老的封建道德观念,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追求社会和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追求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
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的剖示。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并不是一首闺怨诗,而是提出了新的希望,大胆追求幸福。
诗歌不仅在立意而且在艺术性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表达了诗歌的细腻和极强的抒情性。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展现了十足的韵律感和建筑美。
作者以神女峰作为象征,把象征手法和一项手法相结合。
作为朦胧诗一分子舒婷的《神女峰》体现了朦胧诗的艺术特色,而最后一句更是这种朦胧特点的一种聚焦。
它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美的感受。
《神女峰》作为舒婷诗歌的一篇代表作,无论在诗歌艺术上和主题挖掘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
整首诗充斥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氛。
体现了对封建思想的解构,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唾弃,现代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和释放。
舒婷诗作的艺术特色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
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
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
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
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
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舒婷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赏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
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诗人写出了不少佳作。
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艾艾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
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为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这首诗,以一个普通女工的赤子之心,真挚、委婉地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吹奏出舒婷诗歌中最动人的乐章。
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的歌。
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与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为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为表达这种赤子的深情,诗人采用了由低沉缓慢走向高亢迅疾的节奏。
低沉缓慢方能如泣如诉、似哀似怨;高亢迅疾才可热烈奔放、一往无前。
为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交融感与献身感,全诗运用了主体与客体交错换用、相互交融的手法。
主体是诗人的“我”,客体是“祖国”,而在全诗的进展中,让其合二而一——我即是祖国,祖国也就是我。
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迷惘,我是祖国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眼泪和笑涡,而祖国正在我的血肉之躯与心灵上起飞和奔跑。
全诗无一字议论,皆以意象描绘,以情贯穿。
所选意象既质朴又鲜明,既独特又贴切,每一个词也都与被描绘的景象紧密契合。
抒情又非一览无余的倾泻,而很注意其波动的节奏,由悲哀、低沉到欣喜、高昂,又由亢奋到深沉,其中纠结着悲怆、忧患、炽烈,失望与希望,叹息与追求等多种复杂而凝重的感情,体现出诗人独有的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
习惯上,人们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这也是一切》、《暴风雨过去之后》这类作品称为舒婷诗歌的“高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