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单杂交

合集下载

酵母单杂交[整理版]

酵母单杂交[整理版]

酵母单杂交[整理版]1.酵母单杂交的基本原理酵母单杂交技术是1993年由酵母双杂交技术发展而来的,其基本原理为: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起始需转录因子参与,转录因子通常由一个DNA特异性结合功能域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调控蛋白相互作用的激活功能域组成,即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domain,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domain,AD)。

用于酵母单杂交系统的酵母GAL4蛋白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因子,GAL4的DNA结合结构域靠近羧基端,含有几个锌指结构,可激活酵母半乳糖苷酶的上游激活位点(UAS),而转录激活结构域可与RNA聚合酶或转录因子TFIID相互作用,提高RNA聚合酶的活性。

在这一过程中,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可完全独立地发挥作用。

据此,我们可将GAL4的DNA结合结构域置换为文库蛋白编码基因,只要其表达的蛋白能与目的基因相互作用,同样可通过转录激活结构域激活RNA聚合酶,启动下游报告基因的转录。

酵母单杂交原理示意图2.酵母单杂交技术的特点酵母单杂交体系自1993年由Wang和Reed创立以来,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已经验证了许多已知的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发现了新的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并由此找到了多种新的转录因子。

近来,已有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进行疾病诊断的研究报道。

随着酵母单杂交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能在一个简单实验过程中,识别与DNA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同时可直接从基因文库中找到编码蛋白的DNA序列,而无需分离纯化蛋白,实验简单易行。

由于酵母单杂交体系检测到的与DNA结合的蛋白质是处于自然构象,克服了体外研究时蛋白质通常处于非自然构象的缺点,因而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目前,多种酵母单杂交体系的试剂盒和相应的cDNA文库已经商品化,为酵母单杂交体系的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和应用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和应用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和应用原理酵母单杂交是一种将两个酵母菌株或菌株中的两个基因进行互换的技术。

通过将两个酵母菌株或对应的基因进行交叉杂交,可以产生两个新的酵母菌株,这两个新的酵母菌株中具有不同的基因组,但仍保留了原始酵母菌株的某些特性。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找到两个酵母菌株中的亲本菌株。

亲本菌株通常是胞垢酵母菌株,其特点是易于培养和操作。

2.分别制备两个酵母菌株的孢子悬液,并将其混合在一起。

孢子悬液中含有酵母菌的基因,通过混合可以实现互相交换。

3.将混合后的孢子悬液进行萃取和培养,以获得新的酵母菌株。

在酵母单杂交中,通过杂交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可以产生大量的变异体,这些变异体可以用来研究酵母菌的基因功能、代谢途径等方面的问题。

应用酵母单杂交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基因功能研究:酵母单杂交可以用于研究酵母菌株中的某个基因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杂交产生的变异体可以用来观察该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功能。

2.蛋白质相互作用:酵母单杂交也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将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基因进行杂交,可以观察到是否有相互作用的情况。

这对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3.药物筛选:酵母单杂交可以用于筛选新的药物靶标。

通过杂交产生的酵母变异体,可以将其暴露在不同的药物中,观察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和影响,从而筛选出具有治疗潜力的药物。

4.基因组学研究:酵母单杂交可以用于研究酵母菌株中的基因组组成和结构。

通过杂交产生的菌株,可以用来进行基因组重组、基因定位及测序等工作,从而深入了解酵母菌的基因组特征。

总之,酵母单杂交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领域。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酵母菌的基因功能、蛋白质相互作用及药物筛选等方面的问题,为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酵母单杂交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它通过交换酵母菌株中的基因,产生新的变异体。

酵母单杂交

酵母单杂交

酵母单杂交酵母单杂交技术最早是1993年由Li等从酵母双杂交技术发展而来,通过对报告基因的表型检测,分析DNA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研究真核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调控。

由于酵母单杂交方法检测特定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专一性相互作用的敏感性和可靠性,现已被广泛用于克隆细胞中含量微弱的、用生化手段难以纯化的特定转录因子。

酵母单杂交(Yeast one-hybrid)是根据DNA结合蛋白(即转录因子)与DNA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报道基因表达的原理,克隆与靶元件特异结合的转录因子基因(cDNA)的有效方法。

其理论基础是:许多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子由物理和功能上独立的DNA结合区(DNA-binding domain BD)和转录激活区(Activation domain AD) 组成,因此可构建各种基因与AD的融合表达载体,在酵母中表达为融合蛋白时,根据报道基因的表达情况,便能筛选出与靶元件有特异结合区域的蛋白。

理论上,在单杂交检测中,任何靶元件都可被用于筛选一种与之有特异结合区域的蛋白。

(百度百科)酵母单杂交法酵母单杂交体系(yeast one-hybrid system)常用于研究DNA-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酵母单杂交体系可识别稳定结合于DNA上的蛋白质,可在酵母细胞内研究真核DNA-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筛选DNA文库直接获得靶序列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

也可用于分析鉴定细胞中转录调控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

酵母单杂交原理:将已知的顺式作用元件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minimal promoter,Pmin)上游,把报告基因连接到Pmin下游。

将待测转录因子的cDNA与酵母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AD)融合表达载体导入细胞,该基因产物如果能够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而激活Pmin启动子使报告基因表达。

酵母单杂交体系主要用于分离编码结合于特定顺式调控元件或其他DNA位点的功能蛋白编码基因,验证反式转录调控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准确定位参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核苷酸序列。

酵母单杂交技术

酵母单杂交技术

酵母单杂交技术1.酵母单杂交的基本原理酵母单杂交技术是1993年由酵母双杂交技术发展而来的,其基本原理为: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起始需转录因子参与,转录因子通常由一个DNA特异性结合功能域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调控蛋白相互作用的激活功能域组成,即DNA 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domain,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domain,AD)。

用于酵母单杂交系统的酵母GAL4蛋白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因子,GAL4的DNA结合结构域靠近羧基端,含有几个锌指结构,可激活酵母半乳糖苷酶的上游激活位点(UAS),而转录激活结构域可与RNA聚合酶或转录因子TFIID相互作用,提高RNA聚合酶的活性。

在这一过程中,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可完全独立地发挥作用。

据此,我们可将GAL4的DNA结合结构域置换为文库蛋白编码基因,只要其表达的蛋白能与目的基因相互作用,同样可通过转录激活结构域激活RNA聚合酶,启动下游报告基因的转录。

酵母单杂交原理示意图2.酵母单杂交技术的特点酵母单杂交体系自1993年由Wang和Reed创立以来,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已经验证了许多已知的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发现了新的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并由此找到了多种新的转录因子。

近来,已有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进行疾病诊断的研究报道。

随着酵母单杂交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在科研、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能在一个简单实验过程中,识别与DNA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同时可直接从基因文库中找到编码蛋白的DNA序列,而无需分离纯化蛋白,实验简单易行。

由于酵母单杂交体系检测到的与DNA结合的蛋白质是处于自然构象,克服了体外研究时蛋白质通常处于非自然构象的缺点,因而具有很高的灵敏性。

目前,多种酵母单杂交体系的试剂盒和相应的cDNA文库已经商品化,为酵母单杂交体系的使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酵母单杂交

酵母单杂交

酵母单杂交(yeast one hybrid)技术,是体外分析DNA与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酵母细胞内报告基因表达状况的分析,来鉴别DNA结合位点并发现潜在的结合蛋白基因,或对DNA结合位点进行分析。

运用此技术,能筛选到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并可直接从基因文库中得到编码该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而无需复杂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操作,故在蛋白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酵母属真核细胞,通过酵母系统得到的结果,比其他体外技术获得的结果,更能体现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调控的真实情况。

1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原理酵母单杂交技术,最早是1993年由Li et al 从酵母双杂交技术发展而来,酵母双杂交技术通过对报告基因的表型进行检测以实现对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而酵母单杂交技术则通过对报告基因的表型检测,分析DN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研究真核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调控。

目前认为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需要转录因子的参与。

这些转录因子通常由一个DNA特异性结合功能域和一个或多个与其他调控蛋白相互作用的激活功能域组成,即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 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AD)。

用于酵母单杂交系统的酵母GAL4蛋白即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因子用于酵母单杂交系统的酵母GAL4蛋白即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因子。

研究表明GAL4的DNA结合结构域,靠近羧基端,含有几个锌指结构,可激活酵母半乳糖苷酶的上游激活位点(UAS);而转录激活结构域,可与RNA聚合酶或转录因子TFIID相互作用,提高RNA聚合酶的活性。

在这一过程中,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可完全独立地发挥作用。

据此,我们可将GAL4的DNA结合结构域置换为其他蛋白,只要它能与我们想要了解的目的基因相互作用,就照样可以通过其转录激活结构域激活RNA聚合酶,从而启动对下游报告基因的转录。

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酵母单杂交系统由2部分组成:(1)将文库蛋白片段,与GAL4转录激活域融合表达的cDNA文库质粒; (2)含有目的基因和下游报告基因的报告质粒。

酵母单杂交技术原理和步骤

酵母单杂交技术原理和步骤

酵母单杂交技术原理和步骤酵母单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工具,用于研究酵母细胞的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

它的原理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酵母细胞株进行融合,使它们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杂合细胞。

这种杂合细胞具有两个不同的基因组,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的表达和相互作用。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步骤如下:1. 选择两个不同的酵母细胞株作为杂交体。

这两个细胞株通常具有不同的突变性状,以便研究特定基因的功能。

2. 将这两个细胞株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使它们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3. 将两个细胞株的细胞分别取出,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使细胞在杂交过程中更容易融合。

4. 将两个预处理过的细胞混合在一起,并进行高温处理。

高温处理可以破坏细胞壁,促进细胞核的融合。

5. 经过高温处理后,将混合的细胞进行适当的稀释和培养,以分离和培养杂合细胞。

6. 对形成的杂合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得到所需的杂合株。

这通常涉及使用特定的培养基和选择筛选剂,以选择具有特定基因型的杂合细胞。

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我们可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杂交两个突变株,观察它们的杂交后代的表型变化,从而推断出这两个基因在酵母细胞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此外,还可以使用酵母单杂交技术来筛选和鉴定与特定基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从而揭示基因调控网络的复杂性。

酵母单杂交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研究酵母细胞的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融合不同的酵母细胞株,形成杂合细胞,我们可以研究基因的表达和相互作用,揭示基因调控网络的复杂性。

这种技术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和疾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及应用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及应用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酵母单杂交是一种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将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实现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这种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和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酵母单杂交的原理,以及其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具体应用。

2.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酵母单杂交是基于两个重要的生物学现象:酵母菌的性别和重组。

酵母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有两种性别:雄性和雌性。

酵母菌的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两个父本酵母菌的基因经过交换,重新组合成新的基因。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如下: - 首先,选择两个具有不同性别的酵母菌株。

- 将这两个株种分别培养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分别生成没有交配伴侣的单倍体细胞。

- 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两种单倍体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杂交细胞。

- 将杂交细胞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中,使其进行有性生殖。

- 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两个亲本酵母的基因进行交换和重组,形成新的基因组。

重组的结果可能是基因突变、基因删除、基因重复等。

- 通过筛选和鉴定,筛选出具有特定性状的酵母单杂交子代。

3. 酵母单杂交的应用3.1 用于基因功能研究酵母单杂交可以用于揭示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将感兴趣的基因与其他酵母菌基因进行单杂交,可以确定该基因的功能和参与的生物过程。

此外,酵母单杂交也可以用于酵母基因组的大规模互作网络研究,帮助科学家理解复杂的生物调节网络。

3.2 用于疾病研究与药物筛选许多疾病与基因突变有关,通过酵母单杂交可以研究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从而揭示疾病机制。

此外,酵母单杂交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

通过将药物与酵母菌基因进行单杂交,可以评估药物对基因的作用和效果,为新药的发现提供线索。

3.3 用于产酵母菌株的改良与优化酵母单杂交可以用于改良和优化产酵母菌株的特性。

通过筛选和鉴定具有特定性状的酵母单杂交子代,可以选择出高产酵母菌株或改良后的酵母菌株。

这对于酿酒、发酵食品和酶工程等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酵母单杂交原理

酵母单杂交原理

酵母单杂交原理
酵母单杂交原理是一种用于确定两个菌株是否有性交配能力的实验方法。

该方法基于酵母细胞具有两个性态(a和α),分
别具有不同的补体性别。

酵母菌株通常分为两种性别,一种是补体型a,另一种是α型。

两个不同性别的酵母菌株可以繁殖,形成两性型细胞。

要进行酵母单杂交实验,首先需要准备两种不同性别的酵母菌株,分别称为a型和α型。

然后,将这两个菌株混合在一起,
使它们发生性交配。

在实验开始之前,先将a型酵母菌株接种到一块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一个小斑点。

接着,取α型酵母菌株的细胞液,加入到已经接种了a型细胞的培养基上。

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在适当的条件下培养,使两个菌株可以进行性交配。

在性交配过程中,a型和α型酵母细胞会发生核融合,将它们
的细胞核合并成单一的细胞。

这个过程称为杂交。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皿中的细菌会繁殖产生大量的后代细胞。

这些后代细胞又被称为单杂合子,因为它们只具有一个性态。

为了确定是否发生了性交配,需要进行筛选。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特定的选择标记物,如抗生素。

只有发生性交配的细胞能够生存下来,而未发生性交配的细胞会被选择标
记物杀死。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是否有单杂合子的出现。

如果有单杂合子的出现,证明两个菌株具有性交配能力;如果没有单杂合子的出现,证明两个菌株无法发生性交配。

酵母单杂交实验是分析酵母菌株性别和性交配能力的重要方法,对于理解酵母的遗传特性和研究基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生化复习资料:酵母单杂交技术

生化复习资料:酵母单杂交技术

酵母单杂交技术(Yeast One-hybrid method)一、原理酵母单杂交方法是根据DNA结合蛋白(即转录因子)与DNA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报道基因表达的原理来克隆编码目的转录因子的基因(cDNA)。

该方法也是在细胞内(in vivo)分析鉴定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有效方法。

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元件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minimal promoter,Pmin)上游,Pmin启动子下游连接报道基因。

进行c DNA 融合表达文库筛选时,编码目的转录因子的c DNA 融合表达载体被转化进入酵母细胞后,其编码产物(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就可以激活Pmin启动子,并促使报道基因表达。

根据报道基因的表达,筛选出与已知顺式元件结合的转录因子。

二、实验步骤①构建报道子载体: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元件按同一方向随机串联到一个最小启动子(minimal promoter,Pmin)上游,其下游连有报道基因;②将构建好的报道子载体转化酵母细胞筛选合适的3-AT浓度;③提取总RNA,合成c DNA双链;④将报道子、c DNA和融合表达载体共转化到酵母中,在相应的缺陷性SD培养基上进行筛选阳性克隆;⑤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去除假阳性克隆;⑥对所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为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如可进一步分析DNA确切的结合位点。

三、图片分析1、选择YM4271[ pHISi3NF4] 克隆株重复进行3-AT 梯度试验,在没有3-AT的SD/-His平板上生长状态很好,在15mM 3-AT存在下被明显抑制,而在30mM 3-AT存在下完全不能生长。

故选择15mM为筛库实验的3-AT工作浓度。

2、经9天培养,在SD/-Leu/-His/ +15mM[3-AT]选择培养基上共长出351个大小不同的阳性候选克隆。

取100个菌落划线于30mM 3-AT和60mM[3-AT]平板,仅有1个克隆被淘汰。

证实15mM[3-AT]的选择是正确的。

酵母单杂交原理

酵母单杂交原理

酵母单杂交原理
酵母单杂交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方法,通过此方法可以研
究酵母细胞的遗传特性,揭示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

在进行
酵母单杂交实验时,需要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下面将对酵母单
杂交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酵母单杂交是利用酵母细胞中的两个不同的基因型进行杂交,
通过观察后代的表型来推断两个基因的关系。

在酵母单杂交实验中,通常选择两个纯合子的酵母菌株,一个是野生型菌株,另一个是突
变型菌株。

通过将这两个不同的菌株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来
推断两个基因的关系。

在酵母单杂交实验中,首先需要培养纯合子的野生型和突变型
酵母菌株,然后将它们分别接种在含有适当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

接种后,将这两个菌株的孢子交配在一起,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后代的表型。

如果后代表现出野生型的表型,说明两个基因是互补的;如果后代表现出突变型的表型,说明两个基因是同源的;如果
后代表现出中间表型,说明两个基因是部分互补的。

酵母单杂交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孢子的杂交和后代表型的观察,
通过分析后代的表型来推断两个基因的关系。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
可以有效地研究酵母细胞的遗传特性,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
实验手段。

总之,酵母单杂交原理是通过观察酵母细胞杂交后代的表型来
推断两个基因的关系,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

通过
对酵母单杂交原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工作,为揭示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酵母单杂交技术原理和步骤

酵母单杂交技术原理和步骤

酵母单杂交技术原理和步骤
酵母单杂交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将感兴趣的基因从一个酵母菌株转移到另一个酵母菌株中,然后观察基因在新环境中的表现,以了解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步骤如下:
1. 选择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一个作为“饮食菌株”,另一个作为“背景菌株”。

饮食菌株中含有一种特殊的酵母菌株,称为“杂交酵母菌株”,它能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其他辅助元件。

2. 将感兴趣的基因从待测菌株(称为“探针菌株”)中与载体DNA分离。

载体DNA是一种DNA片段,具有选择性标记,用于将基因转移到杂交酵母菌株中。

3. 将载体DNA与杂交酵母菌株进行转化,使杂交酵母菌株携带待测基因。

4. 将探针菌株和杂交酵母菌株接种到含有饮食菌株的培养基中。

培养基中含有缺少特定营养物质的成分,仅探针菌株和杂交酵母菌株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

5.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哪些菌株能在培养基中生长。

如果杂交酵母菌株能够在缺少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存活和生长,说明转移的基因在酵母菌株中是功能性的。

通过比较不同探针菌株转移到杂交酵母菌株中的生长情况和表型,可以研究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引入其他基于选择性标记的载体DNA,可以进一步筛选和鉴定与转移基因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或其他分子。

这种基于酵母单杂交的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功能组学和基因调控网络。

酵母单杂交-实验方法

酵母单杂交-实验方法

酵母单杂分析酵母单杂交技术是体外分析DNA与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酵母细胞内报告基因表达状况的分析来鉴别DNA结合位点并发现潜在的结合蛋白基因,或对结合位点进行分析。

运用此技术能筛选到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并可直接从基因文库中得到编码该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而无需复杂的蛋白质分离纯化操作,故在蛋白质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酵母属真核细胞,通过酵母系统得到的结果比其它体外技术获得的结果更能体现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调控的情况。

【实验目的】了解酵母单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酵母单杂交的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学会酵母感受态的制作与转化,基因文库的构建及筛选。

【实验原理】、酵母单杂交方法是根据DNA结合蛋白(即转录因子)与DNA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控报告基因表达的原理来克隆编码目的转录因子的基因(cDNA)。

该方法也是细胞内分析鉴定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有效方法。

如图所示,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元件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minimal promoter,Pmin)上游,Pmin启动子下游连接报告基因。

进行cDNA融合表达文库时,编码目的转录因子的cDNA融合表达载体被转化进入酵母细胞后,其编码产物(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就可以激活Pmin启动子,并促使报告基因表达。

根据报告基因的表达,筛选出与已知顺式元件结合的转录因子。

…】…“Matchmaker Gold Yeast One-Hybrid Library Screening System”提供了一个简单高效的构建cDNA文库并进行酵母单杂交筛选的方法,它使用aureobasidin A 抗性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筛选效率高,背景低。

单杂交筛选是从酵母双杂交筛选发展而来,利用单杂交筛选可以对cDNA文库进行筛选直接获得与目的顺式作用元件相结合的蛋白质。

图2 用Matchmaker Gold One-Hybrid System筛选protein-DNA相互作用的原理(The Matchmaker Gold One-Hybrid Library Screening process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将已知序列(bait)克隆到pAbAi载体。

酵母单杂交实验原理

酵母单杂交实验原理

酵母单杂交实验原理是基于酵母细胞中的转录因子Gal4和对应的启动子GAL1/10,将目标DNA片段插入到GAL1/10启动子上游,在酵母细胞中表达成融合蛋白,与BD-融合蛋白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从而实现对DNA靶点的筛选。

酵母单杂交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构建两个重组质粒,其中一个含有待测核酸序列、
GAL1/10启动子和选择性标记;另一个质粒含有
BD-Gal4融合蛋白。

2.在酵母细胞中转化这两个质粒,使其在同一细胞中表达。

3.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转化后的酵母细胞,筛选出可生
长的克隆,这些克隆代表了BD-Gal4蛋白和目标DNA
片段的相互作用。

4.对筛选出来的克隆进行进一步验证,如确认目标DNA
片段是否真正结合到BD-Gal4蛋白上,以及进一步鉴
定筛选出来的DNA靶点。

酵母单杂交原理

酵母单杂交原理

酵母单杂交原理酵母单杂交是指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代具有一些父本的特征。

这一过程是通过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来实现的,主要涉及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酵母单杂交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酵母单杂交的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丝分裂,另一种是无性生殖。

在有丝分裂中,酵母菌的细胞核会经过一系列的分裂过程,最终形成两个细胞核,然后细胞本身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

而在无性生殖中,酵母菌通过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孢子会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育成新的酵母菌。

在酵母单杂交中,我们通常选择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并且保证它们处于生长的最佳状态。

然后,我们将这两个酵母菌株进行混合培养,让它们进行交配。

在交配的过程中,酵母菌的细胞核会发生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细胞核。

这个新的细胞核将会包含来自两个不同酵母菌株的遗传物质。

接下来,这个新的细胞核会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新的酵母菌。

这些新的酵母菌将会具有一些父本的特征,这是因为它们的细胞核中包含了来自两个不同酵母菌株的遗传物质。

这就是酵母单杂交的原理。

总的来说,酵母单杂交是通过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来实现的,它涉及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通过选择合适的酵母菌株进行杂交,我们可以获得具有一些父本特征的新的酵母菌。

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酵母菌的遗传规律,也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酵母单杂交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酵母单杂交系统

酵母单杂交系统

酵母单杂交系统应用
1. 鉴别DNA结合位点,并发现潜在的结合蛋白基因,目前对于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这方面。 Chew et al (1999)应用酵母单杂交技术证实了在大鼠 脑中存在的COUP-TFⅠ、EAR2和NURR1等蛋白质GRIK5基 因的内含子结合蛋白。 2. 对DNA结合结构域进行分析 如果能得到DNA结合结构域的 结构信息,就可以用酵母单杂交技术对该结构进行分析. Mak et al (1996)运用此技术测试哺乳动物具有基本的 螺旋- 环- 螺旋(bHLH)结构的转录因子,通过对肌调节因子 4(MRF4)的研究,证实其具有转录活性。
基本流程
5. 其他 得到的阳性酵母细行测序和序列比对等后续工作
cDNA插入片段
PADH1
GAL4-AD 转化
TADH1
LEU2
酵母转化体 DRE DRE DRE DRE Pmin LacZ URA3
筛选 测序,进一步验证结合活性 挑取阳性克隆
酵母单杂交是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20世纪9,省略了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采用 的BD-X蛋白质杂交体,而用特异的DNA序列取代DNAGal4结合位 点
酵母单杂交系统原理
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原件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Pmin) 上游,把报告基因连接到Pmin下游 编码待测转录因子cDNA与已知酵母转录激活结构域(AD) 融合表达载体导入酵母细胞,该基因产物如果能够和顺式作用 原件结合,就能激活Pmin启动子,使报告基因得到表达
将插入目标元件的pHIS2质粒转化Y187酵母后,在不同浓度的3-AT的SD/-His/-Trp平板进 行培养,获得能抑制组氨酸渗漏的最低3-AT浓度,一般不超过45mmol/L
基本流程2. 构建表达 将样品经过一定处理之后(如胁迫)后,提取mRNA, 经过反转录获得cDNA。

酵母单杂交

酵母单杂交

酵母单杂交技术是在酵母双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研究核酸-蛋白相互作用的工具,被广泛用于研究真
核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调控,如鉴别DNA 结合位点发现潜在的结合蛋白基因、分析DNA 结合结构域信息等。

技术服务方案
服务流程
酵母单杂交文库构建流程
酵母单杂交文库筛选流程
交付标准
服务优势 客户提供
1)经验足 1)细胞样本:细胞数量大于1×10^7
2)技术优 2)动物样本:大于1 g
3)周期短 3)植物样本:大于2 g 4)性价比高 4)总RNA :大于200 µg
酵母单杂交文库构建
酵母单杂交文库甘油菌酵母单杂交文库质粒文库构建报告和图片初级文库甘油菌
初级文库质粒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
完整的筛库流程实验报告鉴定出的阳性克隆测序文库筛选报告和图片
南京瑞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坐落于南京市栖霞区生命科技园,专注于基因组高通量研究领域,致力于生物高科技研发,目前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达到省级实验水平,瑞源生物立足于生命科学,为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工作者提供生物学技术服务,自2019年创立以来,全体员工致力于利用酵母系统研发新药物靶点,专注于生物学研究,长期与全国各大农林/医药院校在大型科研技术研发上紧密合作。

酵母单杂交(Y1H)试验

酵母单杂交(Y1H)试验

酵母单杂交(Y1H)试验1.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反映植物的潜在最⼤光合能⼒2. 酵母单杂交:是研究DNA与蛋⽩质之间的关系将编码待测蛋⽩和AD的融合载体导⼊细胞,如果靶蛋⽩与顺势作⽤元件结合,那么报告基因表达。

诱饵是启动⼦,想找上游调控蛋⽩,猎物是蛋⽩将编码待测蛋⽩和AD的融合载体导⼊细胞,如果靶蛋⽩与诱饵结合,那么报告基因表达。

3.motif:真核⽣物基因在⽆转录因⼦时处于不表达状态,只有转录因⼦结合到识别DNA序列上后,基因表达。

转录因⼦结合在基因的启动⼦区域,启动转录。

转录因⼦的结合位点:与转录因⼦结合的DNA(motif)4.单杂交筛选应⽤(pAbAi 体系)单杂原理:诱饵序列克隆到pAbAi 载体形成pBait-AbAi,通过同源重组整合到Y1Hgold 基因组上,当猎物蛋⽩与诱饵发⽣互作后,会激活重组酵母菌AbAr基因的表达,使酵母菌对⾦担⼦素产⽣抗性,以此来筛选互作蛋⽩。

⾦担⼦素A(AureobasidinA,AbA)是从丝状真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o.R106 中分离出来的环酯肽类抗⽣素,具有很强的抗真菌能⼒。

5.酵母选择性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缺陷培养基(SD⼀缺⼆缺三缺四缺五缺培养基)的配⽅,就是在完全培养基的配⽅上去除对应的缺陷型组分。

6.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 (EMSA)研究核酸与蛋⽩质相互作⽤的技术。

当蛋⽩与特异性DNA或RNA结合后,其在凝胶中的迁移率将⼩于未结合蛋⽩的核酸。

7.染⾊质免疫沉淀 (ChIP) 测定在体内研究核酸与蛋⽩质相互作⽤的技术。

8.双荧光素酶荧光素酶与底物结合发⽣化学发光反应。

9.修改图⽚中的字AI10双荧光素酶 (LUC) 测定酶的亮度与基因的表达⽔平有关。

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物体内催化荧光素(luciferin)或脂肪醛(firefly aldehyde)氧化发光的⼀类酶的总称。

荧光素酶是靠酶和底物的相互反应发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引⼊了海肾报告基因,可以排除不同组之间细胞⽣长状况、细胞数⽬以及转染效率带来的⼲扰,起到校正的作⽤,从⽽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两者可催化各⾃的底物发⽣氧化作⽤产⽣⽣物荧光,产⽣的荧光数值⼤⼩即表⽰了两种酶的表达量多少。

酵母单杂交弱互作

酵母单杂交弱互作

酵母单杂交弱互作
酵母单杂交弱互作是指在单杂交中,产生的后代酵母菌株之间的互作效果较弱。

单杂交是指将两个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菌株称为单杂交株。

单杂交弱互作表示在这两个单杂交株之间,互作效果弱于预期。

通常情况下,单杂交会导致两个菌株的基因组在后代中混合。

这些基因组的组合可能会影响酵母菌株的生长、代谢和其他特征。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混合可以导致产生具有优势特征的后代,称为双杂交强互作。

然而,有时候单杂交后代的性状可能并不如预期,显示出较弱的互作效果。

单杂交弱互作可能是由于基因组中的不匹配或兼容性的问题所致。

这可能是由于两个菌株基因组之间的不兼容性,导致产生的混合基因组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原因,包括表达水平的差异、基因互作网络的不匹配等。

单杂交弱互作的发现对于研究酵母生物学和遗传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单杂交弱互作的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此外,对单杂交弱互作的研究还可以为人们设计更加高效的酵母交叉育种方法提供参考。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与应用实例

酵母单杂交的原理与应用实例一、本文概述酵母单杂交(Yeast One-Hybrid)是一种强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利用酵母细胞的转录调控机制来研究DNA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技术基于酵母细胞的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特性,通过将感兴趣的蛋白质(如转录因子)与报告基因(如抗性基因或荧光蛋白基因)连接,可以在酵母细胞内筛选出与目标DNA结合的蛋白质。

酵母单杂交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筛选的优势,还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新药物和新材料的发现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酵母单杂交的原理、实验操作及应用实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酵母单杂交技术的原理酵母单杂交技术是一种基于酵母转录因子和DNA相互作用的遗传学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筛选和鉴定与特定DNA序列结合的蛋白质。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研究的DNA序列(如启动子、增强子等)与报告基因(如荧光素酶、抗性基因等)融合,构建成报告质粒。

然后,将报告质粒与表达特定转录因子的表达质粒共转化到酵母细胞中。

如果转录因子能够与报告质粒中的DNA序列结合,就会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从而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来判断转录因子与DNA序列的相互作用。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关键在于利用了酵母细胞内的转录调控机制。

在酵母细胞中,转录因子的作用是通过与DNA序列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

当转录因子与DNA序列结合时,它会与RNA聚合酶II等转录相关蛋白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从而启动基因的转录。

因此,通过构建包含特定DNA序列的报告质粒,并在酵母细胞中共表达转录因子,就可以观察到转录因子对报告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酵母单杂交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高通量等优点,因此在基因表达调控、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可以筛选出与特定DNA序列结合的转录因子,研究其调控机制,也可以用于基因功能注释、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构建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单杂交系统
吉林大学 植物科学学院 2010级硕士
1993年,由Wang和Reed等创立发展出一种研究蛋白质和 DNA相互作用的实验体系。
Wang MM,Reed RR. Molecular cloning of the olfactory neuronal transcription factor Olf-1 by genetic selection in yeast. Nature,1993, 364(6433):121-126.
PADH1
cDNA插入片段
GAL4-AD
TADH1 转化
LEU2
酵母转化体 DRE DRE DRE DRE Pmin LacZ URA3
筛选 挑取阳性克隆
测序,进一步验证结合活性
优点
简单易行,无需分离纯化蛋白,酵母菌属于真真核生物,杂 交体系检测到的与DNA结合的蛋白质是处于自然构象克服了 体外研究时蛋白通常处于非自然构象的缺点,因而灵敏性很 高
缺点
有时由于插入的靶元件与酵母内源转录激活因子可能发 生相互作用,或插入的靶元件不需要转录激活因子就可以激 活报道基因的转录,因而存在假阳性结果。
如果酵母表达的AD杂合蛋白对细胞有毒性或者融合蛋 白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稳定的表达,或者融合蛋白发生错误折 叠,或者不能定位于细胞核内,以及融合的GAL4-AD封闭 了蛋白上与DNA作用的位点则都可能干扰AD杂合蛋白结合 于靶元件的能力,从而产生假阴性的结果。
酵母单杂交系统应用
1. 鉴别DNA结合位点,并发现潜在的结合蛋白基因,目前对于 酵母单杂交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这方面。 Chew et al (1999)应用酵母单杂交技术证实了在大鼠 脑中存在的COUP-TFⅠ、EAR2和NURR1等蛋白质GRIK5基 因的内含子结合蛋白。
2. 对DNA结合结构域进行分析 如果能得到DNA结合结构域的 结构信息,就可以用酵母单杂交技术对该结构进行分析. Mak et al (1996)运用此技术测试哺乳动物具有基本的 螺旋- 环- 螺旋(bHLH)结构的转录因子,通过对肌调节因子 4(MRF4)的研究,证实其具有转录活性。
谢谢!
质粒质粒上,可以表达AD杂合蛋白
酵母菌株:Y187
GAL4基因是缺失型的;基因组中引入 额外的报告基因LEU、TRP、 HIS
报告基因
常用的酵母单杂交体系基本选用HIS3或者LacZ作为报告
将插入目标元件的pHIS2质粒转化Y187酵母后,在不同浓度的3-AT的SD/-His/-Trp平板进行 培养,获得能抑制组氨酸渗漏的最低3-AT浓度,一般不超过45mmol/取mRNA,
经过反转录获得cDNA。
一个获取水稻金属应答转录因子的引物: CDSⅢ:5’-ATTCTAGAGGCCGAGGCGGCCGACATG-d(T)30VN-3’ SMARTⅢ :5’-AAGCAGTGGTATCAACGCAGAGTGGCCATTATGGCCGGG-3’
酵母单杂交是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20世纪9,省略了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采用 的BD-X蛋白质杂交体,而用特异的DNA序列取代DNAGal4结合位 点
酵母单杂交系统原理
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原件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Pmin) 上游,把报告基因连接到Pmin下游
编码待测转录因子cDNA与已知酵母转录激活结构域(AD) 融合表达载体导入酵母细胞,该基因产物如果能够和顺式作用 原件结合,就能激活Pmin启动子,使报告基因得到表达
顺式元件
转录因子
AD
顺式元件
顺式元件
Pmin
报告基因
转录因子与顺式元件结合,激活最基本启动子Pmin,使 报告基因表达,若连接如3个以上顺式作用元件,可增强转 录因子的识别和结合效率
基因,虽然有的体系将带有报告基因的载体直接整合与酵母 染色体上,在大部分实验中报告基因都位于质粒DNA上
LacZ reporter - Blue/White Screening HIS3 reporter - Screen on His+ media (usually need to add 3AT to increase selectivity)
基本流程
1. 筛选含有报道质粒的酵母细胞 具体过程为: 合成靶序列; 将靶序列插入pHIS2载体的多克隆位点;
一般为将0.1mg pHIS2质粒用EcoRⅠ和SacⅠ进行完全双酶切,T4连接酶连接,靶序 列: pHIS2质粒=5:1的比例进行
酵母转化;
选用乙酸锂法
消除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中的TD7-rec2质粒表达AD杂合蛋白,转化完毕后将
菌液均匀涂布于SD/-His/-Leu/-Trp+最低抑制本底HIS泄露浓 度3-AT平板上,30鉴定 用3-AT抗性检测,即提高3-AT浓度,以排除假阳性,取
第3步获得的阳性克隆,充分悬浮于200μLTE溶液,涂布于含 60mmol/L3-AT +SD/-His/-Leu/-Trp选择性培养基上,只有真 正的阳性克隆才能在这种条件下生长
基本流程
5. 其他 得到的阳性酵母细行测序和序列比对等后续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