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互作用的定性和争论
临床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临床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03176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3.png)
临床用药中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评估与管理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的效应、安全性或代谢可能受到另一种药物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在临床用药中,准确评估和有效管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至关重要。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等。
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导致药效或药代动力学发生变化。
常见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相加效应、相消效应、和药物代谢酶的竞争等。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饮食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的影响。
食物可以干扰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范围,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3.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是指疾病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的影响。
疾病状态可以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和代谢状态,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和安全性。
二、临床风险评估临床风险评估是指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对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通过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1. 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工具常用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工具包括临床经验、药物信息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和模型等。
这些工具可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影响程度和临床意义等指标,对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进行评估。
2. 临床风险评估的指标临床风险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药物浓度的变化、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等。
这些指标可帮助医生对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进行判断,并制定相应的用药策略,以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管理药物相互作用的管理是指在临床实践中,通过调整剂量、时间间隔、给药途径和选择其他合适的药物等手段,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不良影响,保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简述药物相互作用
![简述药物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d08434c33687e21af45a956.png)
六、药动学相互作用
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清除
速率等常可受联合应用的其他药物的影响而有所 改变,因而使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增或减而致药 效增强或减低,这就是药代动力学的作用。这种 相互作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单向相互作用:A使B↑或↓ 双向相互作用:A,B相互↑或↓
药动学的相互作用,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
受到干扰,使该药物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
不良反应。
二、发生
※ 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探讨2种或多种药物不论
通过什么途径给予,在体内所起的联合效应。
※
临床上常将一些药物合并给予,如在输液中
添加多种药物。此时,除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外, 还可能发生理化配伍变化。
三、 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根据对治疗的影响,可分为 有益和有害两方面,此外尚有一些属争议性的。
一般地说,作用性质相同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产
生增效(相加、协同),作用性质相反的药物联合应
用,可产生减效(拮抗)。因此,可将药效学相互作 用分成“相加”、“协同”和“拮抗”3种情况。
1相加 A(1)+B(1)≈2
2协同 A(1)+B(1)>2 3拮抗 A(1)+B(1)<1 4药效学不良反应示例 (1)氯丙嗪与肾上腺素:氯丙嗪具有α-阻滞作用,可改变 肾上腺素升压为降压。使用氯丙嗪过量而致血压过低的患 者,若误用肾上腺素以升压,反而导致血压剧降。 (2)应用降糖药常因引起低血糖而产生心悸、出汗反应, 使用普萘洛尔可掩盖这些反应,但由于β-受体阻滞药可抑 制肝糖原分解,而使血糖降低,增加了发生虚脱反应的危 险。 β-受体阻滞药抑制肝糖原分解作用较轻,但仍有掩 盖低血糖反应的作用,均应避免联合应用。
药物使用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使用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07dc3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3.png)
药物使用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在联合用药过程中,两种或更多种药物之间发生的互相影响,包括增效、拮抗、副作用增加等情况。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于合理用药和提高药物疗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研究方法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药效影响:某些药物可能通过相互作用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影响其药效。
例如,几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上升,增加患者出现药物中毒的风险。
2. 副作用增加:某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利尿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增加。
3. 药物代谢影响:一些药物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酶系统,从而改变药物的代谢过程。
这可能导致药物浓度升高或降低,从而导致药物疗效的改变。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可以通过体外模型模拟人体体内药物代谢过程,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药物代谢酶系统的相互作用。
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药效和安全性。
通过在动物体内进行药物相互作用试验,可以初步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药效影响。
3.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临床研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在实际用药情况下的反应,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三、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中的应用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优化:通过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医生可以调整药物的用量、时间和联合用药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疗效。
例如,对于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出现的相互拮抗作用,可以选择调整药物用量或者更换其他药物。
2. 避免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并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与评价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e1dc8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9.png)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与评价药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所产生的效应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正确使用药物、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与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种类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物的加强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等。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或饮料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药物与乳制品一起摄入会影响药效。
3. 药物-酒精相互作用: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4. 药物-草药相互作用:西药与中药等草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药物反应。
在研究和评价药物相互作用时,需要注意不同作用类型的影响机制和临床意义。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体外实验方法:通过离体实验,研究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例如通过体外酶反应试验,评价药物的代谢酶诱导或抑制活性。
2. 动物实验方法:在动物模型中开展实验,观察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包括对药物毒性、药代动力学以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3. 人体试验方法:利用人体进行实验研究,例如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浓度监测等。
通过观察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动态和药效学表现,评价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这些方法相互协作,可以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全面评估和研究。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疗效: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包括药物的加强作用或拮抗作用。
2. 药物安全性:评估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的安全性的影响,包括毒副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等。
3.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的代谢酶活性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包括药物的酶诱导或抑制作用。
药物的相互作用定义
![药物的相互作用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8110e4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5.png)
药物的相互作用定义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一个药物与另一个药物或食物一起使用时,可能产生增强、减弱或改变彼此药效的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中被广泛关注。
基本概念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两种形式。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同时使用时产生的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改变药物的疗效或毒性,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指药物在与某些食物一起使用时,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或不良反应表现。
影响因素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药物特性: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体内分布和代谢特点等。
•用药情况:如剂量、用药途径、给药时间等。
•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基因型等因素。
临床意义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以下临床问题:•增强作用:两种药物合用后,一个药物使另一种药物的效果增强,可能导致药效增强和不良反应加重。
•耗竭作用:一个药物影响另一个药物的代谢或排泄,减少其有效浓度,降低疗效。
•不良反应:两种药物合用后,可能由于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防范措施为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后果,临床上应注意以下防范措施:•充分了解药物:在配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正在使用的药物、过敏史和基因型等,准确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方案,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监测用药效果: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结语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临床用药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影响因素、临床意义和防范措施,有助于合理用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理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975e2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d.png)
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影响和反应。
在药理学研究中,对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以及安全性。
本文将从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机制、临床意义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它们在体内可能发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物药效学相互作用和药物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两类。
药物药效学相互作用主要指两种药物在体内通过相互影响改变其药效的效应,如增强或抑制药物的作用。
药物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指两种药物在体内相互影响药物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1. 药物代谢酶的相互作用:许多药物是通过肝脏的药物代谢酶代谢的,当两种药物共同使用时,它们可能通过竞争同一种代谢酶而影响彼此的代谢速率。
如氨苯蝶呤和甲氧苄胺共同使用会导致氨苯蝶呤的代谢减慢,从而增加其毒性。
2. 药物的相互结合:一些药物在血液中需要结合蛋白质才能发挥药效,当多种药物共同使用时,它们可能竞争结合同一种蛋白质,从而影响其药效。
例如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共同使用会增加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导致其抗凝血效果降低。
3. 药物的共同作用靶点:一些药物可能与另一种药物的作用靶点相同或相似,当两种药物共同使用时,它们可能相互增强或抑制对靶点的作用。
例如氯喹和阿司匹林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加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对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地了解和应用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对于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1. 药物疗效的增强:某些药物共同使用可以相互增强彼此的疗效。
例如阿司匹林和普萘洛尔的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风险。
2. 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某些药物共同使用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例如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的共同应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f16632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d.png)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在吃药的时候很多人都知道有一种东西叫药物相互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是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由先后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后所产生的复合效应,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
作用加强包括疗效提高和毒性增加,作用减弱包括疗效降低和毒性减少。
因此,临床上在进行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利用各种药物的特性,充分发挥联合用药中各个药物的药理作用,以达到最好的疗效和最少的药品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安全。
按照发生的原理可分为药物代谢动力学或/和药效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结果包括无关、协同、相加和拮抗4种;药动学相互作用主要由于药物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方面的相互影响引起。
药物相互作用的后果包括期望的(desirable)、无关紧要的(inconsequential)和有害的(adverse)3 种,其中无关紧要的占绝大多数,而我们所关注的是有害的DI。
药物相互作用的产生机制绝大多数药物在肠道和1 或肝脏中经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P450酶系被抑制或被诱导是导致代谢性DI 的主要原因,其中酶抑制作用所致的临床意义远大于酶诱导作用,约占代谢性相互作用的70%,酶诱导作用引起的DI 约占23%。
药物转运蛋白也是产生DI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1细胞色素P450药物在体内代谢包括两相反应:I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涉及CYP酶家族;II相反应是结合反应,涉及到谷胱甘肽、葡萄糖醛酸、硫酸盐和甘氨酸等。
通常情况下,一种药物要经过多种亚型的CYP 酶代谢,仅少数药物经单一的药酶代谢。
估算认为,约有60%的处方药是经过CYP酶代谢,。
现已经确定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为18个家族42个亚族。
参与代谢的CYP 酶主要是CYP3A4、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 5种,占CYP 酶的95%。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eecc3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5.png)
药物治疗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在人体内,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相互影响的一种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中,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十分重要,旨在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作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影响产生了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或饮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共同作用下,相互影响彼此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特性。
例如,一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肝脏中的酶活性,干扰其他药物的代谢和清除,从而导致药物浓度升高或降低。
药物与食物或饮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与特定食物或饮料共同使用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例如,某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或饭后服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
药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药物与其他化合物、植物成分、化学品或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药物的效果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复杂多样,通常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种类型:1. 药物代谢酶的互相影响:一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需要参与特定的药物代谢酶。
当两种药物同时存在时,它们可能会相互竞争同一种酶,导致其中一种药物的代谢变慢,从而引发药物积聚和毒性反应。
2. 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某些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受到其他药物的干扰。
例如,某些药物会影响肠道对另一种药物的吸收,或者干扰肾脏对药物的排泄,导致药物浓度的变化。
3. 药物的药效学互相影响: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产生药效,如激活或抑制特定受体,干扰细胞信号传导等。
当不同药物共同作用时,它们可能在相同或相近的靶点上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的变化。
4.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影响:某些食物或饮料中的成分可能影响药物的溶解、吸收或代谢。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a21518a8114431b90dd8b4.png)
形成络合物或鳌合物 临床应避免抗生素与该类药物同时服用, 临床应避免抗生素与该类药物同时服用,必 须合用时,服药时间应间隔3 须合用时,服药时间应间隔3小时
24
胃肠运动的影响: 胃肠运动的影响: 药物吸收主要部位: 药物吸收主要部位:小肠上部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对消化液pH的影响 对消化液pH的影响 pH 离子的作用 胃肠运动的影响 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间接作用
22
对消化液pH的影响: 对消化液pH的影响: pH的影响
药物吸收主要形式: 药物吸收主要形式:被动扩散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脂溶性越高、 脂溶性越高、解离度越 越易吸收。 小,越易吸收。 例: 0.5g阿斯匹林 阿斯匹林+ 0.5g阿斯匹林+碳酸氢钠 解离度增加, 解离度增加,吸收减少 (但溶解增加,有助吸收) 但溶解增加,有助吸收) 制酸剂、抗胆碱药、 制酸剂、抗胆碱药、H2受 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 均可减少酸性药物吸收
解离度的改变
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加大, 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加大,反之亦然
盐析作用
亲水胶体或蛋白质类药物
氧化还原作用
具有明显氧化还原作用的药物
16
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①药物在体外发生直接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 药物在体外发生直接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 直接的物理或化学反应 药物作用改变,即一般所称化学或物理配伍禁 药物作用改变 即一般所称化学或物理配伍禁 也称之为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忌,也称之为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也称之为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②固体制剂由于使用的赋形剂不同而影响药物 固体制剂由于使用的赋形剂不同而影响药物 赋形剂 生物利用度。 的生物利用度。
2
不良反应的产生除本身原因外,另一重 要因素就是DDI(药-药相互作用)。 DDI -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进行
![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方式进行](https://img.taocdn.com/s3/m/a644e7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a.png)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及其分类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一起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产生影响的情况。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疗效、毒性或药代动力学,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不同机制,通常可以将药物相互作用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最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类型,当两种或多种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们可能相互影响彼此的疗效或毒性。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双向调节,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方面,进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药物的疗效或毒性。
有些药物在与食物一同摄入时可能会受到食物成分的影响,导致药物的吸收、分布或代谢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是指由于患者的疾病状态与药物的特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疗效或毒性受到影响。
某些疾病状态可能会改变患者对药物的代谢或排泄能力,使药物的剂量需求发生变化,或者会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加显著。
药物-其他物质相互作用药物-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是指药物与其他物质(如酒精、尼古丁等)一同使用时,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疗效或毒性发生变化的情况。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加剧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结语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用药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正确的认识和管理药物相互作用对患者的治疗和健康至关重要。
医生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当注意不同类型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合理选择药物组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24960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2.png)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一个药物与另一个或多个药物、化学物质或某些食物一起使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影响的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削弱药物的疗效,也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或减轻。
药物相互作用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处理,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不同类型,包括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同时使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导致增效、减效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
例如,当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可能影响另一种药物的代谢或排泄,从而改变另一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和疗效。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某些食物与药物一起使用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从而改变药物的药效。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是指患者的疾病状态对药物的代谢、药效产生影响,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或耐受性。
了解和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实践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在开展治疗时,应详细了解患者所服用的所有药物、膳食以及患者的疾病状态,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患者在接受治疗或自行用药时,也应充分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不同药物或药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
了解和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密切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2b1b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4.png)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其中一个药物对另一个药物的药理效果产生改变的现象。
在临床药学中,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对合理用药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分类、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对临床药学中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探讨。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其中一个药物对另一个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效果产生影响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药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其中一个药物对另一个药物的效应产生影响的现象。
例如,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
2.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drug-food interactions):指药物与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
某些药物可能会受到食物的影响而发生药物代谢过程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
3. 药物与饮品的相互作用(drug-beverage interactions):指药物与饮品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
例如,某些药物与咖啡、茶或酒等饮品一起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药物代谢过程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许多药物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从而对其他药物的代谢进行诱导或抑制。
这种影响可能导致其他药物的浓度升高或降低,进而影响其药效。
2. 药物的竞争性结合:某些药物具有竞争性地与蛋白结合,从而导致其他药物的浓度变化。
这种结合竞争可能导致药物的药效增强或减弱。
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与评价
![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82369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1.png)
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与评价药物在人体内发挥疗效的过程中,常常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及评价是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评价方法,有助于合理用药,预防潜在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动学作用和药效学作用两大类。
药动学作用主要涉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而药效学作用则涉及药物对目标受体或细胞所产生的效应。
1. 药动学作用药动学作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吸收相互作用:指两种药物在胃肠道同时给药时,一种药物可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速率或程度。
例如,某些药物可影响胃肠道的pH值,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速率。
(2)分布相互作用:指两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中相互影响。
例如,一些药物可与血浆蛋白结合,导致其他与之竞争结合的药物的游离浓度升高。
(3)代谢相互作用:指一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酶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或诱导,从而影响后者的代谢速率。
这种相互作用常见于临床上联合用药时。
(4)排泄相互作用:指一种药物可能通过肾脏、肝脏或其他排泄途径影响另一种药物的排泄。
例如,两种药物竞争结合到肾小管或肝脏的转运蛋白上,从而影响排泄速率。
2. 药效学作用药效学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所产生的药理效果。
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强作用、拮抗作用或者相互干扰的作用。
增强作用指一种药物能增强另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拮抗作用指两种药物的效应相互抵消;相互干扰的作用指两种药物在受体或细胞内发生竞争。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药物的化学、物理特性、药物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等。
在药物开发过程中,通过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预测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1. 体外实验评价体外实验评价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药剂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药剂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9c9fd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0.png)
药剂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综述1. 介绍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或连续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时,其中一种药物影响另一种药物的药效、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力学等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在药剂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药剂学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方向。
2. 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方式,可以将其分为药效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药动力学相互作用三类。
2.1 药效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效产生影响。
例如,药物A可以增强药物B的疗效,或者药物A可以抑制药物B的疗效。
这类相互作用通常是通过影响药物的靶点或机制来实现的。
2.2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
这些参数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可以改变药物的浓度-时间曲线,从而影响其药效和安全性。
2.3 药动力学相互作用药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
这些参数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给药频率等。
药动力学相互作用可以调整药物的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等。
3.1 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指在细胞或细胞系中进行的实验,用于评估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体外实验可以确定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及药物浓度和时间的关系等。
3.2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指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实验,用于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通过动物实验可以确定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了解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对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3.3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指在人体试验中进行的研究,用于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临床研究可以确定药物相互作用对人体的影响,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4. 药物相互作用的应用方向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临床用药和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985b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3.png)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的药物一起应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
了解和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合理用药和防止药物不良反应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理学相互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两大类。
1. 药理学相互作用药理学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涉及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影响药物靶点效应等。
根据相互作用的特征,药理学相互作用可分为增效作用、拮抗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
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时,其效果超过各个药物单独使用的效果之和。
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用,可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两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药理效应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使其效果减弱。
例如,洋地黄与洋地黄抗性利尿药合用时,后者可抵消前者的利尿效应。
非特异性作用是指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依赖于其作用目标或机制,表现为药物间的混合效应。
例如,镇痛药吗啡与镇痛药曲马多合用时,可出现镇痛效果的增强。
2.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在体内发生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代谢过程中,主要涉及药物的吸收率、体内分布、代谢速率和排泄速率等方面。
例如,一些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肝脏的酶活性,减慢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导致后者的血浆浓度升高。
此外,一些药物还可能通过影响肾脏功能,改变其他药物的排泄速率,进而影响其药效。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分析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评估、检测和验证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与影响。
1. 体外实验方法体外实验方法主要通过体外测定和模拟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物对靶点的结合实验、酶活性检测、细胞毒性试验等。
这些实验方法能够测定药物的亲和性、抑制性和毒性等参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 动物实验方法动物实验方法是通过动物模型来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药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f713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b.png)
临床药学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和药物应用的广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分类、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临床药学中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和分类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影响的性质可将药物相互作用分为药效相加、药效相消、药效相互促进和药动学相互作用等几类。
1. 药效相加: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后,各自的药效加强。
这种相互作用通常发生在具有相似作用机制的药物之间。
2. 药效相消:当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后,其中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另一种药物的药效降低或失效。
3. 药效相互促进:指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后,它们的药效相互增强。
这种相互作用常见于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之间。
4. 药动学相互作用: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过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行为。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药物的结合位点竞争和药物的共同作用机制等。
1. 药物代谢酶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中最常见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影响药物的代谢酶活性来改变药物的代谢。
某些药物可以作为药酶的诱导剂或抑制剂,进而影响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2. 药物的结合位点竞争:药物在体内可能与受体、酶或细胞器等结合,当多种药物同时存在时,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竞争。
这种结合位点竞争可能导致药物效应的增强或减弱。
3. 药物的共同作用机制:一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可能会通过不同途径增强或抑制药物的效应。
三、临床应用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1. 临床药物相互作用的预警系统:在药物处方和发药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来提示医生和药师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从而避免潜在的安全问题。
药物相互作用对用药安全的挑战与管理策略
![药物相互作用对用药安全的挑战与管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e8ab5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5.png)
药物相互作用对用药安全的挑战与管理策略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两种或更多药物在体内同时应用时相互影响,改变其药效、药代动力学或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对用药安全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但通过合理的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风险。
本文将探讨药物相互作用对用药安全的挑战,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管理策略。
首先,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相互作用可通过药物代谢酶的抑制或诱导、药物的竞争性结合或释放等机制发生。
例如,某些药物可以抑制肝酶CYP3A4的活性,从而增加其他药物的血浆浓度,导致药效增强;而其他药物则可能诱导CYP3A4酶的活性,导致其他药物的血浆浓度降低,药效减弱。
这些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患者接受的治疗剂量不够或过多,从而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药物相互作用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两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它们可能产生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导致副作用的增强或减弱,甚至出现全新的不良反应。
例如,抗凝药华法林与水果味香口香糖中的维生素K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抗凝药的疗效下降,患者易发生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
这种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患者的安全性构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应对药物相互作用对用药安全的挑战,临床医生和药师需要采用多种管理策略,以降低患者风险。
首先,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临床表现非常重要。
医生和药师应该了解各种药物的药动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以便于预测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其次,完善的用药史记录和评估工具也是必要的。
通过详细记录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和剂量,以及患者的基本状况和生理功能,医生和药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
除此之外,医生和药师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评估和监测。
定期检查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如血浆药物浓度监测,心电图监测等,可以帮助发现药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问题,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临床医生和药师还应积极提供患者教育,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并提醒患者在接受新药物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235d16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1.png)
药物分析中的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分析中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可能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等药代动力学参数,或者改变其药效学效应。
对于临床医生和药师来说,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对于确保药物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因此,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在药物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药物代谢途径的不同,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分为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相互作用两个大类。
1.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产生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相互作用:a. 吸收相互作用:一种药物可以影响另一种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速率,进而影响其血浆浓度和药效。
b. 分布相互作用:一种药物可以改变另一种药物在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从而影响其药效。
c. 代谢相互作用:一种药物可以抑制或促进另一种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过程,进而影响其药代动力学参数。
d. 排泄相互作用:一种药物可以干扰另一种药物从体内的排泄过程,导致其血浆浓度升高或降低。
2. 药效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对另一种药物在体内药理效应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相互作用:a. 协同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其效果比单药增加,呈现出药效的协同作用。
b. 反应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抑制另一种药物的药效。
c. 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其中一种药物的作用可以弥补另一种药物的不足,增加药物疗效。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1. 体外研究方法a. 体外酶促反应体系:通过体外酶反应模拟体内药物代谢过程,评估药物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b. 细胞培养模型:利用细胞培养系统研究药物在细胞水平上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胞摄取、排泄和药效学效应等。
药物彼此作用的定性和争辩
![药物彼此作用的定性和争辩](https://img.taocdn.com/s3/m/364e6c3676a20029bc642db6.png)
(a)Loewe相加模型
公式1=d1/DX,1+d2/DX,2是这种模型的基础,其中DX,1和DX,2是药物单独应历时产生X%效应的剂量或浓度,d1和d2是联合应历时药物的剂量或浓度。
(b)Bliss独立模型
数学公式可表达为E(d1,d2)=Ed1+Ed2-Ed1Ed2,Ed1、Ed2和E(d1,d2),别离是药物1、药物2和两药联合应历时可能产生的效应。
一、研究药物彼此作用的意义
鉴于以下缘故,研究药物彼此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临床应用药物联合医治的成效优于单一药物。肿瘤和严峻感染时,联合用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经常使用组合可包括多达4~6种以上的药物。单一用药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减缓率为40%~50%,三种以上药物联历时,减缓率可增加到94%~95%;而抗生素联合应历时,如在体外研究中证明药物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心力衰竭、严峻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医治亦常需要2~3种或以上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性和争论张马忠王珊娟杭燕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200001) 药效学相互作用是指两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对另一药物的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后者的药理效应。
包括:①改变组织或受体的敏感性: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加;②对受体以外部位的影响:这类相互作用可能与受体无关,如麻醉性镇痛药、乙醇、抗组胺药、抗忧郁药、抗惊厥药可加强催眠药的作用,利尿药、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心得安能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③改变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多发生在作用于心肌、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及肾脏的药物,例如注射琥珀胆碱突然释出的钾可使合用强心甙的病人产生窦性心律失常等。
一、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意义鉴于下列原因,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1.临床应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
肿瘤和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组合可包括多达4~6种以上的药物。
单一用药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为40%~50%,三种以上药物联用时,缓解率可增加到94%~95%;而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如在体外研究中证实药物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治疗亦常需要2~3种或以上的药物。
2.大部分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其初衷并非出于利用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有益之处,而是由于存在多种药物的适应症。
上世纪70年代的统计表明,综合性医院的住院病人平均使用7.9种以上的药物,另外的统计发现,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同时尚收到平均13种以上的额外药物治疗,时至今日,同时使用的药物应该不会减少。
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住院病人,20%(最近上升到50%)的老年人同时服用三种或以上的药物。
显然以上联合用药治疗并非获得有益的药物间作用,更多情况下产生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有害的,例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与先锋类或利尿酸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可因同时使用西米替丁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可消除胍乙啶的抗高血压作用,等等不易而足。
May等发现,50%使用16~20种以上药物的住院病人将会出现需要治疗的不良反应或改变治疗方案,其中的20%可能来源于药物不良的相互作用,在17%~20%的老年非住院病人使用的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然而,对此类联合用药的性质已知的研究较少。
3.在制定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方面,最常参照的是单一污染物在空气或环境中的最低浓度,实际上很少考虑多种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在产生有害物质方面的作用。
然而有证据表明,如此的相互作用确实发生而且对人类和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4.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可能受生物学介质(例如生长因子、干扰素、激素、炎性介质、凝血因子等等)间相互作用的控制。
这些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合成,胚胎诱导,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急性炎症,休克,免疫反应,激素释放和效应,肾脏的水钠分泌,肌肉分解代谢,气管收缩,血管扩张和血压调节。
如此广泛的相互作用对生理和病理效应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发生协同相互作用时,多种因素间的协作导致最大效应,而拮抗相互作用的发生则有助于限制这些病理生理过程的效应范围,这些有益于正常生理活动的调节。
二、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定义同时或相继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药物时,其中一个药物作用的大小、持续时间甚至性质受另一药物的影响而发生明显改变,药效发生改变的药物称为目标药(object drug),引起这种改变的药物称为相互作用药(interacting drug);药效互相影响的两个药物互为目标药和相互作用药。
相互作用通常可描述为协同(synergism)和拮抗(antagonism),广义地说,协同即是共同协力产生某种作用(working together),而拮抗则相反(working against each other),以上概念提示必然有一种中间状态(称为相加作用或零相互作用)的存在。
1.相加作用:是指两药合并的效应等于组成药物作用的预期效应。
2.协同作用:则是指两药合并的效应(通常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大于相加作用;3.拮抗作用:则是指两药合并的效应小于相加作用。
可见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的定义建立在相加作用的定义基础之上。
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定义预期的相加效应”?前面解释了相加、协同和拮抗的定义,但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在联合使用的各组成药物均能产生某种效应的情况下,人们通常预期产生的效应超过任何一种组成药物的效应,但如何区分这种预期的效应增加和真实的相互作用迄今尚无统一意见。
戴体俊认为:联合用药后,是某一药物还是所有合用药物作用的增强(减弱)称为协同(拮抗)?由于各药物的效应未必相等,就会出现难以定论的情况。
如两种药物A和B,单独应用时E A=10,E B=5,显然合用后E AB>15则为协同,E AB=15则为相加,而E AB<15则为拮抗,但对于E AB=8或E AB=13则迄今仍未有统一的标准。
如果是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合用则情况更为复杂。
三、相加作用(零相互作用)模型如前所述,相加作用是定义是药物间相互作用究竟是协同还是拮抗的关键。
长期以来关于如何确定相加作用一直存有争论,至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
1.以作用机制为基础的相加作用模型这是个很自然的选择,药物相互作用的本质可能通过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决定,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合并用药后的“预期效应”。
例如通过了解药物A、B是否作用于同样的受体、受体数目以及药物与受体结合是否可逆等,可建立药物的量效关系数学等式并计算预期的合并效应,当观察效应等于预期效应时即为相加作用。
依赖于药物作用机制的相加作用模型,相互作用的定性依赖于对药物作用机制的了解,随着对药物作用机制的理解变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协同,某一天又会判定为拮抗或相加。
2.经验性的相加作用模型很显然基于作用机制的相加作用模型不是判定药物相互作用性质的有效方法,人们预期在作用机制未知的情况下,仅通过药物效应的测定去判断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因为测量的药物效应并不会因为对药物作用机制了解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通过测量效应确定相互作用的性质甚至适用于作用机制完全未知的药物。
这种情况下,相互作用的性质可通过药物合并使用后产生的效应与组成药物个体的量效关系的差异性决定,也就是说,根据组成药物的量效关系曲线建立一个通用的、经验性的相加作用(零相互作用)模型,并藉此确定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建议的方法和数学模型至少达10数种之多,包括等效线法、效应相加法、包络线法、剂量相加法等等,其中获得较多关注和支持者的相加作用经验模型(零相互作用数学模型,null reference model)包括Loewe相加模型(Loewe additivity)和Bliss独立模型(Bliss independence),Chou T-C提出的质量浓度模型(Law of mass action)尽管可归于基于作用机制的相加模型,但在应用于作用机制不明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定性研究时也得到了较多的准确性验证。
毫无疑问,不同的相加作用模型应用于同样的研究数据,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且每种方法都有积极的倡导者,因而多年来定性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时,方法学得选择多取决于研究这个人的偏好、对方法学得熟悉程度,或者纯粹考虑统计学的便利性。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多数作者也仅仅罗列了方法而对模型适用的环境描述甚少,也有研究者将不同的模型用于同样的数据,认为即使模型不确定,如果不同模型分析的结果相同则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
(a)Loewe相加模型公式1=d1/D X,1+d2/D X,2是这种模型的基础,其中D X,1和D X,2是药物单独应用时产生X%效应的剂量或浓度,d1和d2是联合应用时药物的剂量或浓度。
(b)Bliss独立模型数学公式可表达为E(d1,d2)= Ed1+Ed2-Ed1 Ed2,Ed1、Ed2和E(d1,d2),分别是药物1、药物2以及两药联合应用时可能产生的效应。
Loewe相加模型的通用性并未得到证实,其最初提出者Fraser也未说明其基本原理,Loewe对该法进一步拓展。
下列的假实验使得Loewe相加模型得到了直觉上的赞同。
如图-1,假设将药物A、B各1mg分装入两个注射器,研究第一个阶段给予1mg药物A产生的效应为5%,第二阶段给予1mg药物B亦产生5%的效应。
第三阶段A、B两药同时注入,如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际产生的效应为50%,如何判定A、B两药相互作用的性质?药物A 药物B图-1 假想的A、B量效曲线的线性(左)和非线性(右)关系显然,根据Loewe相加模型,结论是两药间表现为简单的相加作用(零相互作用),而根据Bliss独立模型,则可判定为强烈的协同。
Loewe相加模型的诱人之处在于,假设两种药物本来就是同一种药物,Loewe模型依然正确,而Bliss模型则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因为药物不可能与其自身发生协同或拮抗作用)。
然而,Bliss模型的支持者认为以上情况仅是一个小的例外,而且两种不同药物作用于同样受体非常少见,本来就不应该使用Bliss独立模型判定相互作用的性质。
(c)简单效应相加模型也有许多作者认为药物间相加作用遵循简单的效应相加模型,即:E1,2=E1+E2,式中两种药物的合并效应E1,2等于各组成药物单独作用(效应,E1和E2)的代数和,这是最常犯的错误。
根据上式,相加作用通常根据简单的数学公式1+1=2进行形象的描述和解释:1+1>2时为协同,而1+1<2时为拮抗。
上述表达虽然简单、易懂,但实际上是错误的。
简单效应相加的错误在于其首先假定药物量效关系是线性的(图-2左),剂量加倍时必然效应也加倍;然而量效关系一般表现为非线性(图-2右),1mg可产生5%的效应,而2mg 产生的效应则达到50%,如实际观察到产生的效应恰好是50%,则说明两者间表现为简单相加作用,而非协同。
虽然我们平时也用一些线性关系式表达量效关系,但这些公式实际上也仅是量效曲线的一部分,多数情况下如图-2右中较为陡直的那部分,并没有反映出量效曲线的全部特征。
综上,简单效应相加模型仅在药物量效关系表现为线性时才能成立。
图-2 量效曲线的线性(左)和非线性(右)关系左图示两药的合并效应等于各自产生效应的代数和,剂量加倍则效应亦加倍,这仅在药物量效关系为线性(直线)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右图示当量效关系为非线性时,剂量从1mg加倍至2mg产生的效应从5%增加到50%,再次加倍增产生的效应增加到95%,如再次加倍则产生的效应仅从95%增加到99%。
鉴于关于相加模型的争论迄今尚未有统一意见,1992年,Greco等六位来自药理学、毒理学和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在芬兰拉普兰就药物合并应用的相互作用定性达成所谓的Sarriselkä协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