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大一期末复习.doc
大一语文期末复习题
![大一语文期末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16d46f336c1eb91a375d97.png)
大学语文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4.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5.“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6.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7.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8.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9.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10.《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11.“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12.《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大学语文-大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
![大学语文-大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汉语言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3e8e27c15fbfc77da269b162.png)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雷雨:《雷雨》作者曹禺,创作于1933年,刚刚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2.燕歌行:乐府《平调曲》名。
现存最早的是三国魏曹丕所作的二首,写的是行役之事。
3.悲剧: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4.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
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
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5.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
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6.网络文学:往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的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创作、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
7.诗歌:诗歌现代汉语释为一种抒情言志,富有节奏的文学体裁。
诗歌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应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8.网络: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
9.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大学语文复习题(大一上总)
![大学语文复习题(大一上总)](https://img.taocdn.com/s3/m/5cae80d049649b6648d7472e.png)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09物理2009-12-30古文部分1.《晋公子重耳之亡》一、选择题1.《左传》是纪录春秋历史的( C )史书。
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其他2.下列四组诸侯国在晋公子重耳流亡历程中,全部礼遇重耳的一组是( D )。
A.狄、卫、齐、曹B.宋、郑、楚、秦C.齐、曹、宋、郑D.狄、齐、楚、秦3.“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下面人物中,不属于“三士”的是( B )A.狐偃B.司空季子C.赵衰D.贾佗4.对下面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将适齐。
适:适合。
B.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抵抗。
C.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返回。
D.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
靖:使安定。
二、填空题1.《晋公子重耳之亡》一文节选自《左传》。
2.《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4.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三、翻译题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如果托您的福,能回到晋国,一旦晋、楚两国演习军事,在中原遭遇,那我就先避让楚军九十里地。
四、简析题1.对话是人物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文中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何作用?简明的对话能生动表现人物的立体性格,真实地反映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如“重耳别季隗”中的对话可见重耳的儿女情长,同时也见出重耳内心的迟疑、愧疚,季隗对重耳的忠贞。
重耳对妻子的信任不够坚定,然而自己说话又言不由衷。
2.流亡途中的重耳性格与心理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本文写出了重耳由一介幼稚无知、希图安逸、缺乏谋略的贵族公子,在经过种种挫折与磨难之后,终于成长为一个老谋深算、勇于创业、宽宏大量、不计前嫌、具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的性格变化的过程。
2.《长恨歌》一、填空题1.《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答案:白居易)2.白居易与并称“元白”。
(答案:元稹)3.,六宫粉黛无颜色。
大一语文期末复习重点(清晰版).docx
![大一语文期末复习重点(清晰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7b2d9e47fd5360cba1adbac.png)
语文期末复习重点《秋水》主题:宇宙是无限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背诵: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Z大,两渙渚崖Z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Z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H,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冇ZEh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Z谓也。
仇夫我尝闻少仲尼Z闻而轻伯夷Z义者,始吾列信。
今我睹了Z难穷也,吾非至于了Z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段写了河与海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和烘托出每个人认识的相对性。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尔出于崖渙,观于大海,乃知尔1L,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Z水,莫大于海:万川归Z,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Z,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Z流,不可为虽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Z间,犹小石小木Z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Z在天地Z间也,不似骋空Z在大泽乎?计中国Z在海内不似梯米Z在太仓乎?号物Z数谓Z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Z所生,舟车Z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Z在于马体乎?五帝Z所连,一-上Z所争,仁人Z所忧,任上Z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Z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Z自多于水乎?”译文: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屈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了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冇比海更大的了。
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冇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
[实用参考]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
![[实用参考]大学语文复习要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aea4422825c52cc58ad6be1e.png)
12-13学年第1学期《大学语文》期末考试考试题型:一、判断题或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用正楷字填写)二、翻译题(每个4分,共20分)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四、论述题或赏析题(共10分)五、应用文改错题(10分)六、作文(40分)注意提醒同学一定填写:考场登记表序号复习要点:1、汉字起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汉字起源(1)仓颉造字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传说汉字是由他造的。
但是想想一个人创造那么多字,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2)结绳说:就是用系绳子的办法来记事,具体如何结绳没有任何记载。
(3)八卦说:八卦是巫人用作占卜吉凶的一套符号系统,但是八卦的起源当在殷商之时。
由此可见,八卦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后,甚至是在文字相当发达的时候。
八卦不是文字,与文字没有关系。
(4)契刻说:契刻也是原始记事的方法,就是在竹木、石头或兽骨等上边刻上记号或缺口表示数目或当事者双方各执其一,缺口对合以为凭借。
(5)图画说: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沈兼士说“余以为文字之起源,实由记事之绘画。
”图画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艺术,一个是向文字。
所以早期的甲骨文中象形字占较大的比率。
2、六书说的主要内容、特点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
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例:说明下列汉字的造字法:象、刃、河、林、出木、本、水、众、鱼末、壮、即3、古汉语词义演变的方式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指词义由指甲事物转移到指乙事物,甲乙两者之间没有类属的关系。
例如:兵原来指兵器,现在指士兵。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革非不坚利也。
词义的虚化:(可能大家不懂,其实我也不懂,举个例子如下)自《说文》卷四:“自,鼻也,象鼻形。
”本义是鼻子,名词;引申用来指自己,代词;再引申可表示动作之所从或时间的起点,略等于“从”或“由”,介词;再引申表示“自然”、“就”,副词;再进一步虚化,成了没有实在意义的助词;有时跟别的词结合,成为词尾,如“枉自”。
大一语(第二版)文期末复习重点(1)
![大一语(第二版)文期末复习重点(1)](https://img.taocdn.com/s3/m/970c3999a0116c175f0e48ef.png)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6篇笙诗。
《诗经》又称《诗》《诗三百》《三百篇》,分风(音乐曲调)、雅(朝廷正乐)、颂(宗庙祭祀之乐)三部分。
殷周时期,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世态人情、民俗风习。
翻译: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是我周行。
译: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注释】承筐是将:捧;送,献。
示我周行: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德音孔昭:德音,美好的声誉品德。
孔:很。
视民不恌:同“示”。
同“佻”,轻拂之意。
君子是则是效:法则,楷模,此作动词效法;模仿。
我有旨酒:甘美。
嘉宾式燕以敖: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和乐且湛:深厚。
二、《山鬼》——屈原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共11篇)楚辞与《诗经》并称“诗骚”,被视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第十篇《国殇》祭为国阵亡之鬼,最后一篇《礼魂》是祭祀结束后的送神之曲。
1、默写: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石兰做车盖杜衡作车上的飘带,折枝鲜花赠送给所爱的人。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我为灵修而留忘却归去,年已老谁能使我再像花一样鲜美。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抱怨公子怅然忘却归去,你思念我却没空到来。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风声飒飒落木萧萧,思慕公子却徒然遭受忧伤。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凝作。
(山中人儿就像杜若般芬芳可爱,口饮石泉头顶松柏。
你想我是真是假。
)2、分析山鬼形象。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联系作者的经历,山鬼其实是屈原的写照。
前者无法得到美好的爱情,后者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一定要联系作者经历)三、《行行重行行》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主要抒发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的闺愁幽怨。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ba242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f.png)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理解文章在准备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时,首先要掌握的能力是理解文章。
理解文章不仅仅是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挖掘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对于每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阅读全文: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确保读完全文,理解整个故事或论述的全部内容。
2. 理解段落: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独特的观点或论述。
要善于划分段落,并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提取关键信息:文章中可能存在一些重要信息或关键词汇,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有助于理解整个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二、分析语言除了理解文章以外,还需要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分析语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词语含义:对于生僻词汇或多义词,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2. 句式结构: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包括并列句、复合句、主谓结构等。
3. 修辞手法:注意作者是否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这些手法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学会应用在复习期末考试时,仅仅理解和分析文章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写作中。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写作文: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佳途径,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话题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描述一个人、讨论一个问题等。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名著进行阅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参加讨论和辩论:参加讨论和辩论可以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同时也能锻炼语言表达和论述的能力。
四、总结复习要点在复习期末考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 文章理解:要确保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 语言分析:要善于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包括词语含义、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学会应用:通过写作、阅读经典作品和参加讨论辩论等方式,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大学语文大一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大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d784f5c8d376eeaeaa31ef.png)
1.诗经A.基本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又称《诗三百》3种,通常称为:赋(直接铺陈叙述)、比、兴,《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B.艺术分析:孔子: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根据老师讲课对诗经的解析重点三部分:1.自由2.女性及爱情3.劳动1.自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否定阶级压迫和剥削、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社会的思想2.女性心理:纯真,直白老师所讲:溱(zhēn)洧(wěi)描写郑国三月三上巳节时青年男女游春定情的诗。
溱(zhēn)与洧(wěi)⑴,方涣涣兮⑵。
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⑶。
女曰:“观乎⑷?”士曰:“既且(cú)⑸。
”“且(qiě)往观乎⑹。
”洧之外,洵訏(xū)且乐⑺。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⑻,赠之以芍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⑼。
士与女,殷其盈矣⑽。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cú)。
”“且往观乎(qiě)。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女与士,伊其将谑⑾,赠之以芍药木瓜,溱渭表现1男女之间朴实的感情2.女可主动追求总领:《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411262c0580216fc710afd8b.png)
第一讲古代汉语文字与音韵1.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另一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白古文。
2.古汉语从汉民族形成的时候就开始了。
关于古汉语的下限, 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
一种看法认为,五四以前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是晚唐五代。
3.古代汉语的分期问题: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是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代表的是中古汉语,以晚唐五代到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是近代汉语。
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时期,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侖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
4.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5.汉代把文字学称为小学。
到了隋唐,小学又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
直到清代,章太炎才确立了“语言文字学”的名称。
古代汉语是现代学科的名称6.汉字宜源的几种说法及其科学性a)仓颉造字说: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传说汉字是由他创造的。
但是想想一个人创造那么多字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b)结绳说:就是用系绳子的方法来记事,具体如何结绳没有记载。
c)八卦说:八卦是巫人用作占卜吉凶的一套系统,但是八卦的起源当在殷周之时。
由此可见,八卦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后,甚至是在文字相当发达的时候。
八卦不是文字,与文字没有关系。
d)契刻说:契刻也是原始的记事方法,就是在竹木、石头或兽骨等上边刻上记号或缺口表示数目或当事者双方各执其一,缺口对合以为凭借。
e)图画说:与文字起源有直接关系的应当是图画,沈兼士说"余以为文字之起源,实由记事之绘画。
"图画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艺术,一个是向文字。
所以早期的甲骨文中象形字占较大的比率。
7.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音,二是表意。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大一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
![大一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16102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2.png)
大一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古代文学作品及作者:如《红楼梦》(曹雪芹著)、《西游记》(吴承恩著)等。
2. 文言文基本阅读技巧:注重句式理解、上下文推测和词义辨析等。
3. 文言文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4.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对偶句、独立主格结构等。
二、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学作品及作者:如《围城》(钱钟书著)、《活着》(余华著)等。
2. 现代文阅读技巧:注重理解文章主题、观点和情感。
3.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4. 现代文常见的句式结构:如主题句、并列句、因果关系等。
三、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如唐诗宋词等。
2. 现代诗歌鉴赏:如现代诗人的作品等。
3. 诗歌鉴赏要点:注重理解诗歌的意象、节奏、韵律等。
四、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性来强调某个特点。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3. 夸张:夸大事物的某一特点或情感,以突出表达的目的。
4. 排比:通过并列排列的方式来增加修辞效果,使表达更具冲击力。
五、修辞手法运用举例1. 比喻的应用:如用“他是一只狮子般勇猛”的比喻形象地描述某人的勇敢。
2. 拟人的应用:如用“门吱吱地打开”来形容门的声音。
3. 夸张的应用:如用“天地为之失色”来形容某件事情的重要性。
4. 排比的应用:如“岁月无情、岁月有情、岁月无情”的排比句式。
六、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流派:如唐诗、宋词等。
2. 现代文学流派:如现代诗歌、小说等。
3.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4. 文学奖项:如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
七、作文写作技巧1. 写作基本要素:如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等。
2. 作文开头写法:如引言、提问、举例等。
3. 作文结尾写法:如总结观点、呼吁行动等。
4. 作文常见错误避免:如语法错误、逻辑不通等。
以上是大一语文期末考试的一些知识点,通过熟悉和理解这些知识点,你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并取得好的成绩。
现代大学语文期末考试专业复习资料(doc 7页)
![现代大学语文期末考试专业复习资料(doc 7页)](https://img.taocdn.com/s3/m/8ba9eb12c1c708a1294a4491.png)
4、人物性格:信陵君:虚怀若谷、礼贤下士、急人所难、豪侠重义。
侯赢:胸有经络,肝胆相照朱亥:急公好义、视死如归如姬:有胆有识、见义勇为5、艺术手法:在叙事中刻画任人物,在写人中交代了历史时间的始末,将历史与文学交融为一体。
通过对待侯赢,盗符救赵来表现巍公子的品行。
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改名周树人。
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此文写于9-18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之后。
2、分段:第一段(1~5)指出与批驳失去自信力的中国人第二段(6~14)歌颂还有自信力的中国人3、字词含义:第一段中,“我们”:“中国人”指还有一部分人他信力:自欺力的作用第二段中,“我们”:“中国人”指全体“脊梁”:中国历史上的代表“脂粉”:指信“地大物博”、信“国联”、信“神”的行为。
4、中心:批判当时中国人民的无知,同时也表明了历史与现实,说明中国荏苒有一部分有自信力的勇敢人士。
5、有自信力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他们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的战斗,不过一边总在摧残,被抹灭,消灭于黑暗中,不能被大家所知道罢了。
四、湘夫人1、背景介绍:《诗经》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作者屈原《诗经》、《楚辞》中国文学的源头。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楚人,战国时期大诗人,出生贵族。
2、分段及段意:全诗屈原描写湘君等待湘夫人的心情第一段(1~6句)盼望的焦急与惆怅。
第二段(7~17句)描述湘夫人来时场景第三段(18~20句)描述清醒,依旧等等3、中心:表现对纯洁爱情的渴望,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写作手法:①想像出乎意料②情感感人③多用比喻与排比的修辞手法。
五、蒹葭:1、作品简介:《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由周到春秋中叶,305篇,又称“诗三百”题材:“风”、“雅”、“颂”,“风”有160篇、“雅”有105篇、“颂”有40篇。
手法:“赋”、“比”、“兴”,比:指比喻兴:指先言他物,然后言所咏之物2、感情:表现出对伊人的思念。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doc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33cc732931b765ce04081428.png)
《诗经》采薇1、《诗经》简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共305篇,即在西周初年至春秋的史事。
《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主要记录诸侯国的风土民谣,“雅”主要记录周王统治地区的音乐,“颂”主要记录宗教祭祀的乐曲,英划分依据是音乐。
《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用重章叠句,情致回环往复。
先秦时代文学以诗歌和诸子散文为主2、艺术表现手法:赋、比(比喻、比拟)、兴、四言为主、重章叠句3、复杂的感情:本篇就是一个久役士卒在归途中的冋顾与口述,反映了戍边生活的艰苦,保家卫国的豪情和思乡怀亲的忧伤。
4、起兴的作用:以采薇起兴,通过薇菜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戍役的漫长,引发思归的苦痛5、重章叠句的作用:一唱三叹,冋环往复;将情感和诗意层层推进;富有节奏感,具有音乐美6、最后一段情景交融:实写景,虚写情,以景寓情,以鲜明的画而表达强烈的感情;以“杨柳依依”描写他为保家卫国而出征感到兴奋、喜悦,以“雨雪霏霏” 表达他历经战争灾难归来,内心痛苦、哀伤。
“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强烈对比,显示他去吋和来吋的心情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悲剧性, 突岀了厌战怨征的情绪。
7、《采薇》描写的内容及主题:《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位戍边兵士在返乡途中所作的诗。
追述征戍时的苦况,反映了西周时代的戍卒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怀乡情结和厌烦战争的心情,同时体现了他恋家思亲的情感以及为国赴难的责任。
8、这首诗以采薇起兴,其中“薇亦作止”,到“薇亦柔止”,再到“薇亦刚止” 表现时间的变化。
《离骚》1、《楚辞》的简介:《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人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骚或骚体),又指汉代刘向汇集屈原、宋玉的作甜及汉代人模拟之作而成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和《楚辞》并称“风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占代诗歌的写实传统和浪漫传统。
大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大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29958a4b69eae009581beca0.png)
一、背诵篇滕文公节选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永遇乐----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二、简答题(一)红楼梦1.《红楼梦》金玉良缘的制造者薛姨妈沉不住气了,于是表演了爱语慰痴颦的假戏。
五个主要人物:紫鹃真“慧”,莽玉不“莽”,姨妈假“慈”,痴颦太“痴”,宝钗豁达却又藏奸。
2.紫鹃“慧”在于她三次试探宝玉,层层深入,最终试探出宝玉并非莽玉,而是情有独钟。
第一番试玉,试出宝玉很在意黛玉。
第二番,是借燕窝引出黛玉将回苏州去的话题,试出宝玉精神上受到了巨大冲击。
第三番试玉,直接提出了定亲的问题,终于让宝玉为黛玉发出了“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的誓言。
得到了宝玉的心里话,便开始筹划宝黛的婚事。
紫鹃的慧还体现在善于护主,薛姨妈故作慈爱,说把林黛玉定给宝玉,紫鹃趁机将他一军,一针见血,深刻有力。
3.宝玉不莽,心里直装有林黛玉一个人。
听说黛玉要远着他,他发了愣:“心中忽然浇了一盆冷水”“发了一回呆”“魂魄失守”;听说黛玉要回苏州,他发了狂“便如头顶响了一个焦雷一般,一头热汗,满脸紫胀”苏醒回来之后拉着紫鹃说“要去,连我带了去!”表明宝玉疯狂的爱着黛玉。
大一语文期末考试和答案
![大一语文期末考试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2a530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5.png)
大一语文期末考试和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筵席(yán)刽子手(guì)恣意(zì)瞠目结舌(chēng)B. 恣睢(suī)徜徉(cháng)饕餮(tāo)桀骜不驯(jié)C. 蹉跎(cuō)揶揄(yé)忸怩(ní)惺惺相惜(xīng)D. 缱绻(quǎn)踯躅(zhí)旖旎(yǐ)怙恶不悛(hù)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C.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D.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神矍铄,对工作充满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则全》老子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解释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
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
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邀功,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负自夸, 所以能长远在途。
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这确实能使人圆满,从而回归大道的根本。
赏析:本章的主旨在宣扬老子谦退不争反而有益的处世哲学。
老子的谦退不争,实是一种委曲求全、以退为进的政治策略。
文章(节选12章)在语言形式上的显著特点是排比。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颛望(10),误几冋(11)、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翻译:伫立江边面对着潇潇暮雨,暮雨仿佛在洗涤清冷的残秋。
渐渐地雨散云收秋风逐渐紧,山河冷落落日余晖映照江楼。
满目的凄凉到处是花残叶凋,那些美好的景色都已经歇休。
只有长江水默默地向东流淌。
其实我实在不忍心登高眺望,想到故乡遥远不可及之处,一颗归乡的心迫切难以自抑。
叹息这几年来四处奔波流浪, 究竟是什么苦苦到处滞留?佳人一定天天登上江边画楼,眺望我的归舟误认一舟一舟?你可知道我正在倚高楼眺望,心中充满了思念家乡的忧愁苦闷?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因病改名永,崇安人。
婉约派。
平生颇具风流才调,能诗文,尤善度曲填词。
由于他精通音律,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工于铺叙,善于提炼民间习语,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乐章集》传世。
燕歌行高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揽金伐鼓下榆关,旌廂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飙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口刃血纷纷,死节从來岂顾勋。
高适: 字达夫。
高适以边塞诗成就最高于岑参并称为“高岑”。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也有一些反映时事及民生疾苦的诗。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上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極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己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原名查海生。
海子的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80年代中后期非常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诗歌,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的风格。
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鬻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駛醍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冃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巩之珥,阿缩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翻译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人, 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秦惠土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
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
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
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II之皮的好鼓。
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
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
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
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
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
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 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
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
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原来姪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并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
表作《牡丹亭》(一名《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乂名“临川四梦”)。
花凋赏析:对女性命运的揭示,母女两代相互的映的是绝望的女人与悲剧的角色。
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作家,海派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