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的再认识(一)

合集下载

5.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5.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掌握分子、分母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如分数价格标签、分数考试成绩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中都有分数的存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2. 基本概念讲解(1)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如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2)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图形表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数中的横线、竖线以及横线上下的数字,然后讲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做分子。

3. 深入讲解(1)分数单位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中的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分母表示把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表示取了这样一份或几份。

在此基础上,讲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数大小的比较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分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在此基础上,讲解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些分数的图形表示,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分配零食、分配任务等,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教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分数的再认识(一)》。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主要涵盖教材第95页至第97页的内容。

我们会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如何用分数来表示物品的分配和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如何用分数来表示物品的分配和比较,并且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如何用分数来表示物品的分配和比较。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和糖果,用于教学演示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用PPT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和糖果,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分配情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题,如将一个苹果分成五份,然后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这五份。

3.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用分数来表示一些实际物品的分配情况,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以及一些实际物品的分配情况的图示。

七、作业设计1. 将一个苹果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三份。

2. 将一块蛋糕分成八份,取其中的五份。

答案:1. 三份可以表示为分数3/4。

2. 五份可以表示为分数5/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掌握了如何用分数来表示物品的分配和比较。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有一些学生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并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的作业,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分数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 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准备】小棒、桃子图、水彩笔、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发现情境,复习导入谈话:周末,小猴一家出去郊游,一个桃分给他们两个,怎么分才公平?提问:把这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这样的1份,用哪个分数表示?讲述: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这个桃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猴一家出去郊游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复习旧知,并且能全神贯注地投入接下来的学习中。

】二、在操作中发现,探究新知1.谈话:妈妈又拿出了一盘桃,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妈妈会怎么分?追问:每人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设计意图:从一个桃的二分之一到一盘桃的二分之一,知识的拓展显得自然、流畅。

学生很容易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类推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

出示一盘盖好的桃,看不到桃的个数,能有效地避免桃的个数对新概念建立过程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把思维焦点聚集于“一个整体上”。

】2.出示要求猜一猜: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3.反馈:这一份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这一份呢?提问: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4.延伸:如果桃子的个数再多一些,平均分成2份,每份还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5.小结【设计意图:从一盘桃有6个,到一盘桃有4个、8个、5个,都可以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而它们分别平均分成2份后,尽管每份桃的个数不同,但每份都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件)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件)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何 涂 色

3
3
4
4
当我们在表示分数的时候,分别把谁视作整体?分子和分 母各自是如何确定的?你可以尝试自己画图表示 3 吗?
4
新课探究:分数的再认识
1
1
3
3
视察上面两个图形(在1×1的格子中),橙色格子占各自图形 的部分,用分数如何表示?
3
新课探究:分数的再认识
用分数表示都是 1 ,为
1 3
3 什么两个图形中橙色方格
个数不相同呢?左图橙色 1
3
格子为4个,右图橙色格子
为6个,为什么会有这种差
异?
新课探究:分数的再认识
用分数表示都是 1 ,为什么两个
1 3
3 图形中橙色方格个数不相同呢?上
图橙色格子为4个,下图橙色格子为 1
3 6个,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因为各自整体的格子总数不一样,一个 是12个格子,一个是18个格子!
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 不一样。
在左侧两图中分别找
到各自
1 3
所对应的
的甜甜圈的数量。
新课探究:分数的再认识
星河湾小学将举行拔河比赛,将从五年级的男生和女生中各自
选出
1 4
的同学参赛,选拔出的男生女生数量相等吗?为什么?
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举例说明!
若五年级的男生女生的数量一样,则选拔出的男生女生数量 一样多;比如,假如男生160人,那么选拔出的人数就是40, 女生总人数160,选拔出的数量也是40人。
1
1
3
4
3
5
复习导入:分数的初步认识
1
1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 分数的再认识(一)》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分数,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对分数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自主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3-64页。

【教材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教材中安排了“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让学生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之前的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的学习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课题中的“再认识”已经明确指出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学情分析】对于分数而言,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上学习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体会分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活动中初步感悟“归纳”和“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铅笔若干支。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回顾旧知师: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什么?预设:①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②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③知道了分子、分母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④举例说一个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 数学 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 数学 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设计一、内容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这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强调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通过不同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一个分数,由于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分数的运算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课时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2.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3. 能根据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观察比较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意义和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2.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理解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二)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表示的相对性。

2. 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准确解释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若干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片(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用于学生操作。

2. 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的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媒体选择PPT六、教学活动1. 问题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操作演示、游戏互动等。

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展示一个装有8个苹果的果盘图片,提问:如果把这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回答:41)2. 接着展示一个装有4个苹果的果盘图片,提问:如果把这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又能得到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引导学生回答:41)3. 提问:同样是得到41,这两个41表示的苹果数量一样吗?为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的分数,由于整体数量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二)探究新知 1. 分数意义的再认识(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让学生将其平均分成4份,并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中的《分数的再认识(一)》。

我们将深入探讨分数的意义,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材的章节包括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中,需要先进行通分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如苹果、饼干等,以及一些分数卡片。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和饼干,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进行分数的比较。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和分享他们在练习中的心得和困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步骤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答案:比较方法:先通分,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答案:答案:先通分,然后进行加减法运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对于理解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分数的乘除法运算,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数的比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的比较方法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晰。

有些学生认为,分数越大,就意味着分子越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教材 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1节。

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已经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 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 与“部分”的关系。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节内容,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的问题情境、说一说、画一画、和“你知道吗“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创设丰富的情境,促进学生对分数相对性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

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不同, 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难点理解 “整体” 与“部分” 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1.下面哪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43表示?说一说:43表示什么?2.用分数分别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说。

通过复习旧知,其实是对分数意义的加深认识和理解,同时为后面引出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做准备。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优秀7篇)《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34、35页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学具:课件、果子、圆片等教学过程:师:今天很高兴又和大家一起来上数学课。

数学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的学问,所以在我们新学期的第一单元就接触了很多的数,比如: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而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种数,以前我们也是知道它的,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进行快速抢答:它分上下部分,并且中间有一条线隔着、、、、、、(学生马上做出反应)是分数师:今天我们就要再认识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师:之前,老师想先讲一个故事,想不想听?一日,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去摘果子,(把之前准备好的标识摆上)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

唐僧很高兴说:“你们辛苦了,我这里只有一个饼分给你们三人吃吧。

”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啊?生: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得1/3。

师:你能说说这个1/3的含义吗?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3。

师:你们对三年级所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的还是很扎实的,那就让我们继续:他们三位美滋滋的吃完后,分别把自己的“战利品”送上,(老师做动作:拿出果子)。

这时唐僧说:“你们把各自摘到的果子的二分之一拿出来吧,其余的就算奖赏你们的'啦!”该怎么拿呢?谁想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请三位同学上来师:请你们分别按照师傅的指示拿出各自摘到果子的1/2。

而在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

孙悟空4个沙和尚4个猪八戒3个板书:1/2(部分)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质疑:师:他们拿的都是全部果子的1/2,但拿出的个数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分数的再认识(一)》PPT课件

《分数的再认识(一)》PPT课件

就是 八分之五 √(

精品课件
活动:画一画
这是一副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发挥自 己的想象力画出这一图案
精品课件
活动
一个图形的 1 是 4
,画出这个
精品课件
活动:从盒子里拿出所有笔的 1 2 1 2
精品课件
相同的分数, 由于对应的整体 不同,所表示的 具体数量也不同。
精品课件
淘气 小明 淘气和小明谁看的多? 整体越大,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 体数量就大;整体越小,同一分数 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越小。
精品课件

一个物体看作
1”
一个整体
“ 1“”
单位“:1 ”
1”
“ 1”

多个物体组成 的一个整体
精品课件
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 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 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 分子:表示取这样的几份或有这样的几份 4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的份数
精品课件
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 体看作一个整体呢?
精品课件
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面积比一个正方形面积大,这 个长方形的4/5和这个正方形面积的4/5比较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④不能比较
2、一个长方形面积的4/5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 4/5相等,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面积之间 的关系是(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精品课件
▪ 数来源于数,量来源于量。



—华罗庚
精品课件
3 可以表示什么?
4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 4
一张纸 平均分 成4份 ,其中 的3份就是这张纸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PPT课件(3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PPT课件(3篇)

随堂演练
1. 1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 3
2.选一选,在 里画“√”。
(1)一根圆棒的 1 是 中的哪一根?3
,这根圆棒是下面三根

(2)一个圆的 1 是 4
中的哪一个?
,这个圆的 3 是下列图形 4

3.圈一圈,填一填,再说一说。
2
6
8
4.和同伴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3
这根红丝带是下面的哪一根?
第3根
返回作业2
4.( 拔高题)下面这些梨的 2 是( 4 )个。 55.(重点题)选一选。
1
1
“我们班有 的学生是女生。”这里的 表示
3
3
( A )。
A.把全班总人数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是女生
B.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 1 3
返回作业2
1
6.(易错题)小黑喝了一瓶矿泉水的 ,
数学
分数的再认识(一)
课时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 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可以用分数表示。
形状虽然不同,但 是都是由8个 组 成的。
推进新课
一个图形的 1是 4
,画出这个图形。
淘气的画法 笑笑的画法
奇思的画法
三个图形的形状各 不相同,行吗?
形状虽然不同, 但都是由8个□ 组成的······
看一看,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拿出你所有铅笔的 1。 2
看一看,想一想,与同伴交流。
拿出的铅笔数为什 么会不一样多呢?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一)》,属于“数与运算”主题的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对分数安排了两个阶段的学习。

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下册,主要是以直观模型为主,借助直观操作,初步认识分数;第二阶段是五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

本单元是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分别从比、测量、运算、商四个角度再次认识分数,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分数的意义。

其中,“分数再认识一”是通过实例概括出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意义,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本节课教材安排了3个问题:第1个问题“3/4可以表示什么?”,这个问题的设置意图在于唤醒学生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再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第2个问题是“一个图形的1/4是这个图形,画出这个图形”,意图引导学生由部分推知整体,感悟分子与分母的份数比,进一步认识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推理意识;第3个问题“拿出的笔数为什么不一样多?”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再认识了分数的整体不同,分数所对应的部分量也不同,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懂得怎么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会读写分数,初步感知了分数的意义,知道平均分的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

五年级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经常会混淆类似“2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的问题,因此突破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数量比过渡到份数比去理解分数,并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在操作活动中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能感悟分数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感受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之间的“份数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再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发现、分析、抽象、概括,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 (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 (1)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1《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 (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5.1《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分数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包括分数的比较、分数的转化和分数的应用等方面。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分数的比较和转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练习和引导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意义,掌握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意义。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分数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分数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分数卡片的形式,呈现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解决分数的比较和转化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准确地读写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分数的读写4. 分数的大小比较5. 分数的加减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读写和计算。

2. 教学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表示的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同时,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含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数不改变分数的大小等。

(2)分数的表示方法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包括分数线、分子、分母等。

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分数,并能准确地表示出分数的大小。

(3)分数的读写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读写分数,并能准确地表达分数的意义。

(4)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实例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规则,并能灵活运用。

(5)分数的加减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学会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3.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分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分数的读写4. 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和读写。

2. 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整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存在,从而引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分数的意义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

(2)分数的表示方法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分子、分母、分数线的作用和读写规则。

(3)分数的读写示范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读、模仿,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分数的应用,如分数在购物、分配等方面的应用。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数的意义、表示方法和读写规则。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分数的价值。

3. 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规则,并能将分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数的意义”。

分数是表示整体被等分后,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的意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关键点:1. 整体的等分:分数表示的是将一个整体等分成若干份。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师:非常正确!这就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了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从而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 活动二:说一说
师:谁能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比如一个蛋糕的四分之一和一个披萨的四分之一,大小是不一样的,因为蛋糕和披萨的整体大小不同。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活动一拿铅笔的环节中,有些学生可能没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导致在回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小组的合作效果不是很好,存在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单元中的课文内容。教材通过多个具体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教材内容包括:以三个活动展开。活动一,拿铅笔。让学生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全部铅笔的二分之一,由于总数不同,拿出的铅笔支数也不同,从而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活动二,说一说。通过举例说明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具体数量也不同,如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可能是不同的形状。活动三,画一画。让学生画出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创设拿铅笔、画图形等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2.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形的展示和操作,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直观易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