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8310062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于一定 的情境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 童自身的行动
(二)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
主要特征
具体性
形象性
经验性
拟人性
表面性
固定性
(1)具体性
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 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 “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抽象, 幼儿较难掌握。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 使幼儿难以理解。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行动思维(0-3岁)
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 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儿童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 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 然而然的使用这种动作,而这种动作已经可以说是具有概 括化的有意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
是指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 行的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 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6、7岁— )
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 进行的思维。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 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一)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 的直观行动性
【案例分析】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幼儿直观行 动思维的特点。
1. 幼儿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 球。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 了。
2.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制,即使是大 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的时候也可能会觉 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期是一个充满活力而又充满迷惑的时期,它是一个思维发展的基本阶段。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可以归结如下:一、发展性思维特征1、思维活动的不稳定性:幼儿思维活动的特点是不稳定性,时而转瞬即逝,无法保持专注,思考内容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想到,但很快又会变成别的。
2、缺乏节制:幼儿在思维方面有较多的困难,他们缺乏节制,思维活动的表达也很粗略,无法保持思维的针对性。
3、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幼儿的思维活动有较强的联想性,他们非常善于用形象的方式表达思维理念,他们用想象去完成无法看到的事物和过程。
4、依赖互动:幼儿在思考过程中更依赖对象,他们喜欢听从他人的指导,但他们也很倾向于通过交流和探索来构建思维模式,他们在思维活动中也需要有其他幼儿参与。
二、进步性特征1、意识加深:幼儿随着思维发展,他们对自身世界和周围世界的认知愈发加深,可以用多种形式展示自我的思维能力。
2、动手实践: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不断提高,他们爱把想法付诸实践,并且能够完成相当复杂的任务。
3、情绪表达:幼儿的思维活动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他们的情绪,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情感和欲望,让大人在补充、指导方面更为清晰和准确。
综上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发展性思维特征和进步性特征,如不稳定性、缺乏节制,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以及意识加深、动手实践和情绪表达等。
这些特征都是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特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帮助他们建立起较为稳固的思维发展基础的关键。
对于幼儿来说,想要进行有效的思维发展,除了注重养育重要性外,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培养出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激发他们思考的兴趣,通过引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不同年龄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会有所变化。
下面将从幼儿、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三个年龄段来探讨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时期(0-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依靠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的思维主要是感性和形象的,并且与自己的动作和感觉密切相关。
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天性。
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但还没有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学龄前儿童时期(3-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开始形成概念和分类能力。
他们会开始具备记忆和想象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操作实物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将物体分组、比较大小等。
学龄儿童时期(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并且开始形成更加系统和逻辑的思维方式。
他们可以进行推理和分析,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
他们开始具备对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的理解,并且能够进行推断和预测。
他们的思维逐渐具备自我调节、自我评估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总体而言,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感性和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和逻辑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能力、记忆力、观察力和创造力都会逐渐提高。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也会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问题和任务。
每个阶段的思维特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影响。
幼儿时期的感性和形象思维有助于他们对世界的直接体验和认识;学龄前儿童时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认识空间;学龄儿童时期的系统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提供了基础。
了解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对教育者,特别是家长和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措施,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发展。
论述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论述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如下是关于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及特点的论述:可分为四个阶段1.0~2岁感知运动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建认知。
这一时期又分为6个阶段。
(1)第1阶段出生~1个月婴儿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
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
(2)第2阶段1~4.5个月在先天反射基础上,婴儿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等。
这一阶段称习惯动作时期。
这一阶段可以多给孩子看、听、吸吮、抓握等。
(3)第3阶段4.5个月~9个月4个月以后,婴儿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经常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
这一阶段孩子的活动不再囿于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
特别喜欢与外界产生联系。
也会出现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慧动作开始萌芽。
这一时期也称为有目的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
(4)第4阶段9~11、12个月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
比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
表明儿童在做出这些动作之前也有取得物体的意象。
另外,儿童各种动作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来对付新遇到的事物。
比如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
这个阶段也是最早的、真正有智力的行为模式。
(5)第5阶段11、12个月至1.5岁当儿童偶尔发现某个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在重复中出现一些变化,通过尝试错误,第1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解来解决新问题。
比如将娃娃放在毯子上,儿童拿不到娃娃,用手抓不到,偶然间拉动了毯子的一角,儿童看到毯子运动与娃娃之间的关系,于是拉过毯子,取得了娃娃。
儿童用新发现拉毯子的动作达到了目的,这是智慧动作发展中的一大进步。
这一时期的孩子也特别喜欢尝试。
(6)第6阶段,1.5岁~2岁这是感知动作结束、前运算时期开始的时期。
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在思考问题时,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进行思维。
例如,幼儿在想象一个苹果时,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具体的苹果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2. 仍然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借助动作或行为来进行思维。
例如,幼儿在搭积木时,会边搭边思考如何保持平衡。
3. 抽象思维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逐渐用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
例如,幼儿开始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大小关系、加减法等。
4. 自我中心化思维:幼儿在进行想象时,会把自己的主观想象附加于客观物体之上。
这是因为,幼儿对物和事的认知是由行为、感情等统合参与的。
5. 视觉外观性思维:幼儿往往借助于视觉,对外在形体进行观察,形成自己的想象。
如果外在的形体改变了,那么就会认为里面的内容也都改变了。
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指幼儿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特殊特点。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迅猛,思维方式从感性向理性转变,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以下将从主要的几个方面来简述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一、感性思维特点:幼儿在3-6岁这个阶段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感觉、直观来获取信息。
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环境和人都是通过自己的感觉去认识和了解的,这也是幼儿期重点发展感官系统的原因之一。
幼儿通过看、听、摸、闻、尝等感觉,认识到自己身体所接触到的事物、物品、颜色、声音、味道等。
二、以自我为中心: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来看待事物,往往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考虑问题。
比如,他们会认为只有他们知道的事情才是对的,他们的观点和意见是唯一正确的,而忽视了其他人的看法和需求。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在社交和合作中的行为。
三、片面性和不合逻辑性:幼儿的思维存在片面性和不合逻辑性的特点。
幼儿在对待事物和问题时,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或表面现象,并且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
比如,他们可能会认为用相同大小的杯子,不同形状的杯子里的水量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杯子的形状而忽略了容量。
此外,幼儿的思维容易出现严重的逻辑错误,比如以偏概全、以片面认识事物等。
四、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
形象思维是一种依赖感觉和具象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感性形象的表达来进行思维活动。
幼儿在思维过程中常常借助图像、模型、图案等形象来形成思维内容,并通过观察和模仿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
这种形象思维方式使得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直观的概念和观念。
五、固定思维和刻板思考:幼儿的思维往往比较固定和刻板。
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规则和习惯去思考和行动,对于新的情况和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
比如,他们可能会坚持认为两个同样的苹果,一个切成两半,一个保持完整,两个苹果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不同年龄段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思维发展是指幼儿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根据幼儿的年龄段不同,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1.0-2岁期:感知和运动阶段在0-2岁期,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以感知和运动为主要形式。
幼儿通过使用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例如通过观察、听觉和触觉等。
他们开始发展自己的动作能力,通过运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具体的逻辑性,他们更多地关注感觉和行为反应。
2.2-4岁期:感知与符号阶段在2-4岁期,幼儿开始进入感知与符号阶段。
他们能够使用符号(如语言、手势)来辅助思维和交流。
幼儿开始建立符号和实际对象之间的联结,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意愿。
此时的幼儿思维发展主要以感性和直观的形式为主,对抽象和逻辑思维还不具备发展基础。
3.4-7岁期:前操作阶段在4-7岁期,幼儿开始进入前操作阶段。
他们开始发展逐渐具体化和逻辑化的思维能力。
幼儿能够使用简单的操作符号来解决问题,例如计数、排序和分类等。
幼儿开始关注于物体和空间的属性,并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观察和推理。
幼儿在这个阶段还存在着自我中心和不能逆转的思维特点,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从别人的角度思考。
4.7-12岁期:具体操作阶段在7-12岁期,幼儿进入了具体操作阶段。
他们逐渐具备抽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学习并应用基本的逻辑规则和数学概念。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并开始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总体而言,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感性到符号的发展,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从自我中心到逆向思考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思维逐渐变得成熟和多样化。
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助于指导幼儿的学习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思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思1.原始性: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是原始的、直观的,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和感觉去认识和理解世界。
他们还缺乏概括的能力以及抽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意向性:幼儿的思维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多地关注个体的感受、需求和意愿。
他们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去看待和理解世界。
3.武断性:幼儿思维的判断和结论常常是主观的、片面的,并且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情绪化。
幼儿经常在没有充分的思考和分析的情况下做出决策。
4.不可逆性:幼儿对信息的理解往往是单向度的,缺乏反思和修正的能力。
他们在辨认与区分事物时缺乏灵活性,并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5.娃娃说话:幼儿语言的使用存在特定的特点,他们说话常常简单、句式单一、表达含蓄。
幼儿更多地以示意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6.平衡思维:幼儿倾向于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调试来形成和改进自己的思考模式。
他们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7.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和好奇心,他们渴望去主动探索世界,从中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8.依赖性:由于认知和动作能力的限制,幼儿在思维发展上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和顺从性。
他们倾向于依赖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和赞美。
9.集束性思维:幼儿的思维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影响,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持久思考。
他们的思维是片段的、不连贯的。
10.比较性思维:幼儿在思维过程中倾向于采用比较的方式,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感知能力的发展:在幼儿期,儿童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
他们能够认识并感知到身边的事物,通过触摸、听觉、视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
幼儿会通过触摸玩具、看书、听音乐等方式来感知世界,从中探索新事物。
二、运动与动作能力的发展:幼儿期的儿童运动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动作技能,例如抓握、走路、跑步等。
通过运动,幼儿能够探索周围的环境,获得新的经验和知识。
三、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期的儿童开始进入具体操作阶段,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提高,能够有针对性地聚焦于一个任务。
四、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期是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儿童开始学习说话,能够模仿和运用简单的词汇,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五、自我中心性和偏执性思维:幼儿期的儿童存在自我中心思维和偏执思维的倾向。
他们往往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他们对于一种思维方式的坚持和偏好也较强,不容易接受他人的观点。
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期的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丰富。
他们善于通过角色扮演、玩具等方式进行想象和创造,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七、阶段性思维的特征:幼儿期的思维特点还包括阶段性思维,即儿童在一些阶段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思考问题。
例如,他们倾向于将物体按照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
这种思维方式在他们的认知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八、行动主导的思维:幼儿期的儿童在思维过程中更多地受到行动的驱动。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世界,借助于手和眼睛的协同作用来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幼儿期的思维发展特点较为初级,但是在这个阶段内,儿童的认知、感知、语言、运动和创造等能力都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是儿童基本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也为后续认知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注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关注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幼儿思维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象思维:幼儿的思维主要是通过感知和感觉而形成的,他们的思维内容主要以图像或具体的感觉形象为基础。
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依赖于直观的形象,而不是逻辑推理或符号表达。
例如,当幼儿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倾向于用手指计数,依靠触觉和视觉的直观印象来辅助思考。
2.同时性思维:幼儿往往不能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他们倾向于同时处理所有的信息。
他们会把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考虑,并不会分步骤的处理。
这种思维特点在幼儿的绘画中也常见,他们倾向于一笔画完全部细节,而不是逐步建构。
3.感性思维:幼儿的思维受感性影响比较大,他们往往以情感为导向进行思考。
幼儿在解决问题时会考虑到问题的情感意义,而不仅仅是问题的逻辑关系。
例如,当幼儿在解答一个道德问题时,他们倾向于依赖于情感判断,而不是权衡利弊。
5.现实思维:幼儿的思维偏重于处理与现实世界有关的事物。
他们对抽象和虚构的事物的思维能力比较低,更适合处理具体、真实的问题和情境。
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以周围环境和经验为基础,并通过亲身实践和感知来发展。
6.动向思维:幼儿的思维充满了动态性和灵活性。
他们的思考往往是通过实践和亲身经验来推进的,对于静态的概念和抽象的推理缺乏兴趣。
幼儿的思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扰,他们的思维常常是不连续、分散的。
总之,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意象思维、同时性思维、感性思维、前逻辑思维、现实思维和动向思维。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思维发展,并提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教育和引导。
不同年龄段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思维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期间,幼儿思维的认知和发展过程。
幼儿思维发展与他们的脑部发育密切相关,也受到环境和经验的影响。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如下:1.出生到2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主要是感知和感觉的阶段。
他们主要通过五官来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他们开始建立和理解简单的概念,学会用手来抓取物品,观察物品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2岁到3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主要是运动和操作的阶段。
幼儿开始喜欢运动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他们可以简单地解决问题,进行简单的推理。
他们会开始产生想象力,发展出一定的图像思维能力。
3.3岁到4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主要是符号和语言的阶段。
幼儿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他们开始学会使用简单的符号和图画表示物品。
他们还开始发展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可以进行简单的顺序排列和空间定位。
4.4岁到5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主要是逻辑和抽象思维的阶段。
幼儿开始学习根据逻辑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概念和原则。
他们开始学会分类和比较事物,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推理。
5.5岁到6岁:这个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主要是系统和复杂思维的阶段。
幼儿开始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能够进行多种多样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开始发展出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可以进行整体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需注意的是,上述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只是一般性的描述,每个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而且,幼儿思维发展是一个渐进和连续的过程,不同的思维能力会在不同的年龄段交替出现。
在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体验机会,帮助他们积极探索和发展各种思维能力。
同时,也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节奏,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和发展他们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儿童思维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逐渐发展和成熟。
本文将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1.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在0-2岁的幼儿期,儿童的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
他们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和感知世界,例如触摸、品尝、观察等。
此时,幼儿的思维主要表现为感知、意象和动作的结合。
他们开始形成对象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符号进行交流,如指点、示意等。
另外,幼儿还具有自我中心思维,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2. 学龄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3-6岁的学龄前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们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按照感官特点分类思维。
学龄前儿童善于从感官特点入手,将事物进行分类。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颜色相似的物体归为一类,而不是按照功能或用途进行分类。
(2)无法逆向思维。
学龄前儿童的思维还没有具备逆向思考的能力,他们往往只能从前提出发,逐步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3)增加了逻辑思维的能力。
学龄前儿童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例如,能够理解“如果……就……”的关系。
(4)具有自我中心思维。
学龄前儿童在沟通和交往中仍然具有较为明显的自我中心思维,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3. 小学阶段思维发展特点进入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了一定的增强,并能够进行抽象思维。
以下是小学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1)具有逆向思维的能力。
小学生开始具备逆向思维的能力,能够从结果出发,进行逆向思考和解决问题。
(2)主动思维转变为自主思维。
随着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逐渐培养了主动思维,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3)开始发展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但仍需要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培养和训练。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如下:
1. 感知和行动为主导:幼儿主要通过感知外界的事物和行动与之互动,即通过触摸、咀嚼、抓握等方式来探索和认识周围环境。
2. 单一的操作:幼儿思维注重感知情境和实物,而不太注重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他们通常只能进行某一种简单的操作,比如将方块放入盒子中。
3. 同时感知与动作:幼儿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常常将感知和动作结合在一起,即他们在探索事物时,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行动,而不能仅凭感知来认识事物。
4. 以过程为中心:幼儿在思维过程中,通常注重具体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
他们会喜欢观察、探索事物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如何。
5. 反思能力不强:幼儿的反思能力较差,不太能自我评价和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也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监控。
6. 紧密联系自身经验:幼儿在思维过程中,常常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身的经验联系起来,他们的思维活动主要建立在自身的具体经验基础上。
总之,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感知和行动为主导、单一
的操作、同时感知与动作、以过程为中心、反思能力不强以及紧密联系自身经验。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趋势一.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0-3岁幼儿的思维发展
0-3岁幼儿的思维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主要表现为认知结构化的特征,如分类和概括,有熟悉的世界。
它表现为一种支撑式的认知,而不是一种命题的认知。
2、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
在3-6岁的幼儿发展中,观察到思维开始丰富,开始注重概念的形成,思维开始不再被实物束缚,这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思维,开始从概念中思考,尤其是逻辑思维,对事物的途径认识也表现出一些把认知固定下来的特点。
3、6-9岁幼儿的思维发展
6-9岁幼儿的思维发展越来越丰富,可以开始使用抽象的逻辑概念来描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思维不再停留在实物的推理中,逐渐形成一个自己独立思考的体系,可以把不同的想法连接到一起。
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1、数字
从0-3岁开始,开始形成计数的能力,到6-9岁计数技能变得更加熟练,可以开始运用数字进行算术运算,识别数字,以及比较数字的大小。
2、解决问题
从由行为来解决问题,到6-9岁开始使用抽象的逻辑概念,用规
律来解决问题,可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3、创造性思维
从3-6岁,开始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到6-9岁,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可以灵活、独立的思考问题,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不同年龄段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
根据心理学家对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可以将幼儿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下面将分别阐述这三个阶段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基于感知和运动的体验。
以下是婴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感官和运动:婴儿对外界的认识主要通过感官感受和基本的运动控制。
他们依赖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认识物体,并通过摸、抓、吮、咬等动作来与物体互动。
-意向行为:婴儿会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哭泣、笑、翻滚等行为来传达需求和情感。
他们开始理解简单的符号和手势,例如,会伸出手要求抱抱。
-对象的永恒性:婴儿在这个阶段开始认识到物体的存在是持续不变的,即使物体不在视线范围内也依然存在。
这是婴儿思维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幼儿期(2-7岁):幼儿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和符号使用能力。
以下是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前逻辑阶段:在2-4岁之间,幼儿的思维还不具有严格的逻辑性,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和直觉来认识世界。
他们对于数量和尺寸的概念还不完全理解,常常以外表特征进行判断。
-形式思维阶段:在4-7岁之间,幼儿开始逐渐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和排列,开始理解数量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想象力和符号使用: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发展出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能够使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将物体代表为其他事物的象征。
这种符号使用能力为他们的语言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3.学龄前期(7-12岁):学龄前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过渡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以下是学龄前期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操作阶段:在7-11岁之间,儿童的思维能力转向更具体和逻辑性的操作。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分类、排列和推理,开始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什么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什么发散思维,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一)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幼儿期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了。
开始依据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思维活动。
对4—5岁幼儿提问3加4等于几,他们大多会说不知道,而如果你问他们3块糖添上4块糖是几块糖,他们通过具体形象性思维会很容易想出答案。
(二)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婴儿期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他们的思维与直接感知和直接活动是分不开的,是在玩摆实物或玩具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的。
他们边活动边思维。
不是想好再做,而是边想边做,在做的过程中想。
因此,婴儿的活动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就停止或转移。
幼儿初期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
当幼儿动手玩实物或玩具时,才进行思维。
三岁儿童的思维离不开手的点数,是随着具体事物的实际操作展开的。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菜花偶像逻辑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的,只有在积累了各种感性经验与表象的基础上,才能抽象概括出表象的本质属性。
3—4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4岁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但他们理解的是生活中熟悉的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情,时常依赖个别食物的具体形象,概括性很小;5岁幼儿思维时,依赖的表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要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掌握具体概念。
6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能掌握较抽象、概括性较强的概念,如家具、蔬菜、交通工具等,开始理解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特点: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先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
所以,儿童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物体一旦不在儿童的视野内,它就从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彻底消失了。
到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婴儿形成了心里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象,获得了客体永存的认识。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8310062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在思维的个体发展过程中,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一种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进行的思维,也就是说思维的问题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实际动作,思维受动作支配。
幼儿前期儿童的思维就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在操弄物体时才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也就停止了。
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的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思维的问题是具体的、形象的;能够脱离实际动作,借助于表象,即依据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解决问题。
具体形象思维已有一定的概括性,能够支配行动,开始具有比较独立的性质,但往往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进行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依靠词所标志的概念来进行的思维,思维的问题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
通过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关系。
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类思维方式。
儿童的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表现出下列特点。
一、具体形象思维明显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点。
例如,幼儿虽能对5+2=7进行计算,但实际上,他们在进行计算时,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与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如五个皮球加上两个皮球,或计数自己的手指才算出“7”来的。
幼儿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到幼儿晚期才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这时儿童能够凭借一些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了解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感知水平的抽象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而舍弃其非共同属性的过程。
概括则是在思想上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联合起来的过程。
人们通过抽象和概括,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幼儿初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往往只是对事物的某一属性或某些属性的概括;或者只顾把相同属性抽出而不顾不同属性的剔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期思维发展特点在思维的个体发展过程中,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一种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动作来进行的思维,也就是说思维的问题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实际动作,思维受动作支配。
幼儿前期儿童的思维就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在操弄物体时才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也就停止了。
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的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思维的问题是具体的、形象的;能够脱离实际动作,借助于表象,即依据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解决问题。
具体形象思维已有一定的概括性,能够支配行动,开始具有比较独立的性质,但往往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进行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依靠词所标志的概念来进行的思维,思维的问题是以抽象的概念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借助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
通过抽象逻辑思维能够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关系。
这是一种真正的人类思维方式。
儿童的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表现出下列特点。
一、具体形象思维明显发展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渐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思维发展最主要的特点。
例如,幼儿虽能对5+2=7进行计算,但实际上,他们在进行计算时,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与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如五个皮球加上两个皮球,或计数自己的手指才算出“7”来的。
幼儿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到幼儿晚期才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这时儿童能够凭借一些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了解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
二、感知水平的抽象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出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而舍弃其非共同属性的过程。
概括则是在思想上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联合起来的过程。
人们通过抽象和概括,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幼儿初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往往只是对事物的某一属性或某些属性的概括;或者只顾把相同属性抽出而不顾不同属性的剔除。
它们只能反映物体直观的特点,也就是在感知水平上进行抽象概括。
表现出下列现象。
(一)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幼儿初期儿童虽然也用词表达一个概念,但这时的词所概括的内容十分有限,基本上只是代表某一个或某一些事物的特征,而不是代表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如幼儿初期儿童所说的“猫”只代表自己家里的那一只小花猫,或代表少数几只他们见过的邻家的猫。
(二)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幼儿往往根据事物的功用性进行概括,还不善于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研究3~13岁儿童的概括特点。
给儿童看四张图片,上面分别画着人、车、马、虎。
要求儿童从这四张图片中拿出一张和其他三张没有共同特征的图片,并要求回答:“为什么把那一张拿出来?”“那三张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结果表明:1.幼儿从四张图片中拿出“车”的人数的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小班14%,中班28%,大班40%。
拿出“人”和“虎”的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拿出“马”的,在参加实验的346个幼儿中只有一人。
2.有半数以上的幼儿或拿走“人”,或拿走“虎”。
他们都是从外形或功用的属性来概括的。
拿走“人”的理由是:“人是站着的,车、马、虎都是趴着的。
”拿走“虎”的幼儿认为:“老虎要吃人,留下人、马、车是因为马可以拉车,人可以赶车去买东西。
”3.幼儿将“人”、“马”、“虎”放在一起,大多是根据“人”、“马”、“虎”的外表属性进行概括的。
他们说“人、马、虎都有头、有身、有脚”等。
只是到幼儿末期,特别是七岁以后,儿童才能根据“人”、“马”、“虎”都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能生长的等本质属性进行概括。
(三)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有时把桌子、椅子概括为“用的东西”,发生概念扩大化的错误。
有时把“儿子”只局限于男孩,而把成年的男子排除在外,造成概念缩小的错误。
到幼儿晚期,儿童才能够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
三、掌握的概念有限,主要是日常的、具体概念概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形式,它是以词来标志,它代表着事物。
幼儿由于概括水平较低,他们最初掌握的概念,往往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他们掌握的概念数量也有限,而且多半是具体的实物概念和动作概念。
这些概念是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例如物体名称,动作名称。
在教育影响下,直到幼儿晚期,他们才能够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凶恶”、“团结”、“勇敢”,以及掌握一些数概念。
研究者曾用“下定义”的形式研究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
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初期儿童下定义时多属“直指型”或“列举型”。
如回答“什么是狗”这一问题时,他们就指着画片上的狗,或玩具架上的玩具狗说:“这就是。
”或者列举出各种狗。
如说:“某某家的黄狗。
”“昨天我看见一只小花狗。
”等。
幼儿中期,除用“列举型”外,还用“描述型”,用描述狗的外形特征来回答,如说:“狗有四条腿,看见小花猫就汪汪叫。
”幼儿晚期,不仅描述外形特征,还有“功用型”答案,即以狗的功用来说明,如说:“狗是看门的。
”总之,幼儿期掌握概念的能力在不断发展。
但就整个发展水平看,还处于低级阶段。
即使是关于实物的概念,也还不善于从本质特征上去掌握;至于对各种抽象概念,掌握水平就更低。
如关于“凶恶”,回答说:“就是像大灰狼那样的。
”关于“团结”,回答说:“就是小朋友不打架。
”关于“勇敢”,回答说:“就是打针、跌跤不哭。
”这说明概念在幼儿的头脑中只是具体事物的符号,并不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因而,对具有一定相对性或抽象性更高的“左右”概念、时间概念、关系概念、道德概念以及政治概念等,更难正确掌握。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简单从事,把不易掌握的抽象概念硬灌给幼儿。
数概念也是一种比实物概念更抽象的概念,因而掌握数概念总迟于实物概念。
幼儿在正确的计算教学影响下,通过不断地操弄实物,可以逐渐掌握一定数量的数概念。
一般研究认为,三岁可以掌握到“5”左右;四五岁可以掌握到“10”;五六岁可以掌握到“20”。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有一定顺序。
有的研究表明,数概念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数量的感知阶段,约二三岁。
这个阶段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大小、多少有笼统的感知;对明显的大小、多少的差别能区分;对不明显的差别,只说“这个大,这个也大,这个小,这个也小”,“两个都不多,合起来才多”。
(2)能唱数,但一般不超过10。
(3)逐步学会口手协调地点数,但范围不超过5;而且点数后说不出物体的总数;个别幼儿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指用比划表示数量。
第二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之间建立联系的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是约三至五岁的儿童。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1)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即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2)这阶段的前期,幼儿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前后顺序;(3)能按数取物;(4)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有了数序的观念,能比较数目大小,能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5)开始做简单的实物运算。
第三阶段,数运算的初期阶段,约五至七岁。
这阶段的特点是:(1)大多数儿童对10以内的数能保持守恒;(2)计算能力发展较快,大多数儿童从逐个计数到按群计数过渡,从表象运算向抽象数字运算过渡;(3)序数概念、基数概念、运算能力的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加深。
一般儿童通过教学到幼儿晚期时可以学会计数到100或100以上,并学会20以内的加减运算。
个别儿童可做到百以内的加减运算。
从以上发展阶段,可以看出幼儿数概念的掌握遵循着下列顺序:最初,从对实物的感知来认识数;其后,凭借实物的表象来认识数;最后,开始能在抽象概念的水平上真正掌握数的概念。
四、判断推理往往不合逻辑,常从事物的表面联系出发,受到自身生活经验的局限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反映事物间的联系、关系。
这种联系和关系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
例如,“我是学生”是肯定的判断,“我不是工人”是否定的判断。
推理,是从一个或数个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从而说明某一个问题或作出结论。
例如从“木头在水里能浮”、“积木是木头做的”,就能推断出“积木在水里能浮”的结论。
概念、判断、推理是紧密相连的。
概念正确,判断就可能恰当,推理也易于合乎逻辑;反之,概念不正确,判断、推理都会发生错误。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常常使判断推理不合逻辑,具体表现如下。
(一)把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表面现象(形、色、大小)或事物之间偶然的外部联系作为因果关系来认识这种错误常常在幼儿初、中期明显表现出来。
例如三四岁儿童认为“木块能浮因为宽大;钉子沉是因为它小”。
四岁五个月的幼儿,把乒乓球在斜面上的滚落,说成是“因为它是红色的”。
五岁的幼儿对眼药水的玻璃滴管之所以能在水中浮起认为是由于“瓶的两头都有皮(橡皮塞)”。
在正确的教育下,儿童到幼儿晚期才能初步按事物的比较隐蔽的内在联系作出判断、推理。
如根据物体的重量以及材料来判断沉浮的原因。
一个六岁八个月的幼儿在回答火柴浮起的原因时说:“火柴是木头做的,轻就能浮;针是铁的,重一些,水承不起(即浮不起)。
”(二)以自身的生活经验作为判断推理的客观逻辑依据例如,一个中班幼儿认为球之所以会滚下来,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
五岁左右的幼儿在回答“红旗多还是小红旗多”的问题时,错误地回答“是小红旗多”,其理由是“因为小红旗可剪好多,大红旗费纸,就剪得少”。
又如让幼儿做这样的算题:“哥哥有四块糖,弟弟有两块糖,他们俩一共有几块糖?”他们往往不回答问题,而反问道:“为什么哥哥有那么多糖,应该平分。
”另有研究者在用实物图片进行类比推理的研究,如在“按高—矮的关系去找出上—?”一题中,幼儿选出了“下”的图片。
代表“上”的是“一个人举起红旗”的图片,代表“下”的是“一个人手垂下拿着红旗”的图片。
主试问他:“为什么在‘上’的图片下方选出‘下’的图片?”幼儿回答说:“这个人把红旗举起来,车子不能开了;这个人把红旗放下来了,车子就开了。
”这个答案显然不合逻辑。
幼儿在判断推理中之所以不合逻辑,是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以及常常按照自身的经验来判断推理有关。
五、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受外部条件的限制,属直接理解水平理解是逻辑思维的基本环节。
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有赖于对事物的理解。
对事物理解的深浅,直接影响思维的水平。
幼儿理解水平不高,理解与知觉过程混在一起,属于直接理解。
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孤立地理解具体事物,不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出发当让幼儿看一幅图画后,问他看到什么时,幼儿初期的儿童往往只能指出个别人物或人物的个别动作。
在成人的影响下,才能逐步认识到人物之间的关系。
同时,幼儿对图画的理解,直接受客体特点的影响。
若画面本身主题不突出,或细节繁多,幼儿便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
又如,幼儿不理解从不同位置观看一个物体时可以得到不同的景象,而只知道从自己的位置观看时得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