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太阳钟教案教学设计(2)
《太阳钟》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天文观测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太阳钟的定义:太阳钟是一种以太阳作为参照物,通过观测太阳的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的计时仪器。
2. 太阳钟的原理:太阳钟的工作原理基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通过观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可以推算出当前的时间。
3. 太阳钟的特点:太阳钟不需要外部能源,操作简便,精度较高,适用于野外探险、露营等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材料、制作过程、调试方法等。
3. 实践: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太阳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太阳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
2. 学生能熟练操作自己制作的太阳钟,测量时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3. 学生能通过制作太阳钟,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太阳钟制作材料包(包括木板、竹签、胶水等)。
2. 观测工具(如望远镜、太阳帽等)。
3. 教学课件和素材。
六、教学步骤1. 准备材料: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太阳钟制作材料包。
2. 讲解原理:详细讲解太阳钟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明白太阳钟是如何工作的。
3. 制作过程:分步骤讲解太阳钟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4. 调试与观测:指导学生调试太阳钟,并进行观测实践。
5. 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太阳钟作品,分享制作与观测的心得。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制作方法和观测技巧。
2. 示范法:教师演示太阳钟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太阳钟,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制作心得,分享观测体验。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太阳钟》教学设计《太阳钟》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渐渐的发生变化。
2.“日晷”和“圭表”是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成的计时仪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制作简易的圭表或日晷进展计时。
讨论太阳光影是怎样被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古人研究时间的成果产生敬仰之情,感受人类对时间测量的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探究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有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开展历史及日晷和圭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日晷和圭表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如今几点了?”“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如今的时间?”“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古人最早利用什么计时?二、探究新知(一)用太阳来计时:1.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消费等等都离不开对时间的准确把握,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时间单位?提问:想一想,最早出现的两个时间单位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讲述:自然界有许多周期现象,如太阳从东升起后又从西边降落,经过一个黑夜之后又从东边升起。
古人最早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确定出一天后,渐渐地需要对一天的时间进展划分,那古人又是怎么划分一天的呢?阅读课本P52资料。
提出问题: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怎么不一样长?因为古埃及人在确定时间时,是把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确定为白昼,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确定为夜晚,白昼和黑夜各被分为12小时。
但是,例如夏季的白昼比夜晚要长,而此时的白昼和夜晚仍然分别被分为12小时,所以白天和晚上每小时的时间经常会不一样长。
(二)用光影来计时:1.师:后来古人又学会了更准确的计时方法——用光影来计时。
2.引导考虑回忆: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和作用。
激发学生对太阳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定义和作用。
太阳钟的历史和发展。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太阳钟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太阳钟的历史和发展。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二章:太阳钟的原理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太阳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原理介绍。
太阳钟的工作方式。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实验演示法,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太阳钟的工作原理。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三章:太阳钟的设计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设计原则介绍。
太阳钟的制作方法介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动手操作法,讲解太阳钟的设计原则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和制作太阳钟。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和动手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四章:太阳钟的应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应用领域介绍。
太阳钟的实际意义介绍。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和案例分析法,讲解太阳钟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太阳钟的实际应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太阳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激发学生对太阳钟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5.2 教学内容太阳钟的学习总结。
太阳钟的未来发展展望。
5.3 教学方法采用总结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太阳钟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太阳钟》优秀教案

谈话: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们动手制作太阳钟。
评价各小组的作品。
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玩手掌日晷,并与钟表作对比。
板书设计:
2、太阳钟
太阳钟原理: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一)导入
(二)了解古代的记时工具
1谈话:如果在没有钟表的情况下你如何知道时间?
2谈话:对。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就是这样来掌握时间的。
3讲述:由于太阳的变化引起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记时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提问:你知道古代有哪些记时工具?
2播放课件。(一边播放一边讲解)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
4小结:内容略
学生回答问题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时间
分配预设
(三)制作太阳钟
(四)玩手掌日晷
(五)全课
1谈话:同学们有兴趣做一个吗?
2讲述;制作方法略。
3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完成。
4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品。
1谈话: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做日晷。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是赤道日晷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是地平日晷
课题
2、太阳钟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关时间测量仪器的发展历史及日晷的使用方法。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3. 学会使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太阳钟的原理和准确性;2. 运用数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计算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尊重和传承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2.1.1 太阳钟的起源2.1.2 太阳钟的发展历程2.1.3 太阳钟在中国的发展2.2 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2.2.1 太阳钟的原理2.2.2 太阳钟的构造2.2.3 太阳钟的准确性2.3 太阳钟的使用2.3.1 太阳钟的使用方法2.3.2 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2.3.3 太阳钟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3.2 演示法3.3 实验法3.4 小组讨论法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引入太阳钟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4.2 讲解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4.3 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4.4 演示太阳钟的使用方法4.5 学生实验操作太阳钟,观察和记录时间测量结果4.6 分析太阳钟的时间测量误差4.7 总结太阳钟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学生对太阳钟的起源、原理和使用的掌握程度;5.2 实验报告:学生对太阳钟实验操作和时间测量结果的分析;5.3 小组讨论:学生对太阳钟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中的限制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材6.2 课件:太阳钟的起源、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课件6.3 实验器材:太阳钟模型、测量工具、实验指导书6.4 网络资源:关于太阳钟的历史、发展和实际应用的资料第七章:教学环境7.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7.2 实验环境:设有实验区的教室,配备太阳钟模型和实验器材7.3 网络环境:教室配备稳定的网络连接,方便查找和分享网络资源第八章:教学时间8.1 课堂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15课时8.2 实验操作时间:每课时30分钟,共5课时8.3 课堂讨论时间:每课时15分钟,共5课时第九章:教学注意事项9.1 确保学生了解太阳钟的操作方法,避免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故;9.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时间测量结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9.3 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古代科学技术,激发对太阳钟的兴趣和好奇心。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太阳钟》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太阳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阳钟》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理念: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把探究过程显性化是科学学习本质的一种要求。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太阳钟的制作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太阳钟的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正确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三、教学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四、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太阳钟(二)、探究新知:A、初步认识太阳钟1.介绍牛顿的故事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
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
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2.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3.学生回答4.教师小结B、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
《太阳钟》 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2、认识太阳钟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2、利用太阳钟的原理制作计时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人对时间测量的探索过程。
2、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日晷的计时原理。
一、导入1、谁能告诉老师,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钟表;根据上课铃声)2、如果我们没有钟表,也没有上课铃声,你还能确定时间吗?可以根据什么确定时间?(太阳、影子等)二、用太阳来计时1、你是如何利用太阳来判断时间的?2、老师这儿有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分别是什么时候?3、是呀,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是这样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4、有了最初的时间单位后,慢慢的又需要对一天的时间进行划分,那古人又是怎样对一天的时间进行划分的呢?古埃及人把星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时间里的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埃及人观察到在这段时间里有12个星座横过天空,于是他们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三、用光影来计时:1、了解了古人一天的时间后,那古人是怎样记录一天中各个小时的呢?2、课前,老师已经安排同学们去太阳下观察影子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都完成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继续探究。
探究提示:(1)按照太阳运行的轨迹,再一次观察影子的变化过程。
(2)太阳一定要慢慢的移动吆。
(用手电筒做太阳)(3)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记录。
3、大家可真厉害,古人也是像我们一样,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太阳影子的变化规律,利用这个规律,有了一个伟大的发明——日晷,有了日晷,其他人就可以利用日晷来判断准确的时间了。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3.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4.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太阳钟的工作原理。
2.难点: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学准备】每组卡纸一张,指南针一个,硬纸板若干块。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太阳和物体影子的关系,知道了物体的影子随着太阳运动方位的变化而变化。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中午,太阳在什么方向?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傍晚,太阳又在什么方向?物体的影子投向哪里?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物体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板书课题:太阳钟)二、认识古代的几种计时工具—太阳钟1.请同学们看课本第4页的几幅图片。
(1)第一幅:这是三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日晷,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
(2)第二幅: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赤道日晷,你知道它怎么用吗?学生汇报完,教师小结:赤道日晷双面都有指针和刻度,至于怎么看时间,一会看音像资料时,认真看,注意听讲解。
(3)第三幅:地平日晷,它的刻度盘平行于地面。
(4)第四幅:欧洲人沿用至今的日晷,它属于垂直日晷。
2.日晷有很多种形状,你还知道有哪些不同形状的日晷或太阳钟吗?3.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根据什么知识制造了这些不同形状的日晷。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光盘资料,注意看,认真听,了解日晷的用法,尤其是赤道日晷怎么用。
放光盘资料。
5.谁来回答用赤道日晷怎么看时间?为什么要分季节两面看?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每年的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的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要看上面的刻度;从秋分到次年的春分,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的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要看下面的刻度。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方案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方案1. 知识目标:- 了解太阳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太阳高度和时间的关系;- 理解太阳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能够观测太阳的高度,并据此判断时间;- 能够制作简易的太阳钟。
二、教学内容:1. 太阳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太阳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关系;3. 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太阳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0分钟)1. 导入: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引入太阳钟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太阳钟的好奇心。
2. 介绍太阳钟的原理:太阳钟利用太阳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来判断时间的工具。
3. 讲解太阳钟的使用方法:太阳钟的刻度是根据太阳的高度而设定的,通过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读取时间。
第二课时:太阳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关系(30分钟)1. 复习太阳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讲解太阳的运动和地球自转的关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时间、地球自转有关,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达最高点后再下落,这个过程大致对应了上午、中午和下午,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可以大致判断时间。
第三课时: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和步骤(60分钟)1. 介绍太阳钟的制作原料和工具。
2. 指导学生制作太阳钟的步骤:- 步骤一:准备一个直杆,固定在一个水平的基座上;- 步骤二:在直杆的顶端安装一个水平的盘面,即光影显示区域;- 步骤三:在盘面上画上刻度,根据太阳的高度划分出不同时间段;- 步骤四:将水平的指示物(如一根细棍)固定在盘面上,作为影子的影线;- 步骤五:观察太阳的位置,根据影线的位置来判断时间。
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和反馈(30分钟)1. 学生自行制作太阳钟,并尝试使用太阳钟判断时间。
2.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太阳并根据影线的位置判断时间,提供实时反馈和指导。
3. 学生运用太阳钟判断时间,并与实际时间进行比较,验证太阳钟的准确性。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制作太阳钟的准确性以及使用太阳钟判断时间的准确性。
《太阳钟》教学教案

《太阳钟》教学教案《太阳钟》教学教案(精选7篇)《太阳钟》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一、引入:1、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
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2、揭题:太阳钟。
(板书课题)二、用太阳来计时:1、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1、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做的呢?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3、组织观察活动。
(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1、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板书设计:太阳钟资料:日晷“天”“时辰”《太阳钟》教学教案篇2太阳钟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结构。
2. 学会使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利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代科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守时守纪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太阳钟的定义和原理1. 讲解太阳钟的定义:太阳钟是一种以太阳作为参照物,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仪器。
2. 解释太阳钟的原理:地球自转引起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太阳钟就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测量时间。
2.2 太阳钟的结构和功能1. 介绍太阳钟的结构:包括Dial(圆盘)、Sun Pointer(太阳指针)等部件。
2. 讲解太阳钟的功能:通过太阳指针在圆盘上的运动,来表示当前的时间。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太阳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太阳钟是什么吗?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3.2 讲解与演示1. 讲解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结构。
2. 进行太阳钟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阳钟的工作原理。
3.3 实践与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钟。
2. 学生利用自制的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观察太阳指针在圆盘上的运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在制作太阳钟和时间测量过程中的表现。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评价对方在制作太阳钟和时间测量过程中的表现。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包括对太阳钟制作的质量和时间测量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教材。
5.2 教具:太阳钟模型或实物、PPT、实验材料等。
5.3 参考资料:相关太阳钟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掌握太阳钟的构造和原理;(3)学会使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太阳能电池的原理;(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太阳钟并进行时间测量;(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和认识,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2)太阳钟的构造和原理;(3)太阳钟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问题;(2)太阳钟的精确度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太阳能电池实验器材;(2)太阳钟制作材料;(3)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2. 学生准备:(1)预习太阳能电池和太阳钟的相关知识;(2)分组合作,准备太阳钟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太阳能电池和太阳钟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2)介绍太阳能电池和太阳钟的原理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太阳能电池:(1)演示太阳能电池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工作原理;(2)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3)讨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及其环保意义。
3. 制作太阳钟:(1)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太阳钟的原理和构造,制作太阳钟;(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3)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太阳钟,分享制作心得。
4. 使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1)学生使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观察其精确度;(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太阳钟的精确度问题;(3)学生讨论如何提高太阳钟的精确度。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师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太阳钟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中关于太阳钟的介绍;太阳钟的相关知识拓展。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太阳钟的认知程度;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3 教学重难点:太阳钟的原理;太阳钟的测量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太阳钟;提问学生对太阳钟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太阳钟的原理;演示太阳钟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太阳钟的应用场景;3.5 课堂小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学生对太阳钟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报告。
4.3 评价内容:太阳钟的定义、原理和特点;太阳钟的测量方法;太阳钟的应用场景。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太阳钟的起源;讲解太阳钟的发展历程。
5.2 太阳钟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分析太阳钟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学生讨论太阳钟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5.3 太阳钟的制作与维护:讲解太阳钟的制作方法;介绍太阳钟的维护保养知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教学设计:设计太阳钟的相关实验;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6.2 教学资源: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和视频资源。
6.3 教学时间:安排合理的课堂时间,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第七章:教学策略7.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用案例分析和讨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太阳钟》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太阳钟》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太阳钟》的内容。
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一份《太阳钟》的中英文对照版。
2.学生分发用的教材。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活动(5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太阳钟》这篇文章是关于一个文化遗产的介绍。
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们曾经参观过或了解过哪些文化遗产?你们对文化遗产有什么了解?Step 2: 阅读活动(30分钟)1.将《太阳钟》的英文版分发给学生,指导学生独立阅读。
2.学生阅读完后,进行小组讨论:请你们讨论一下你们对《太阳钟》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你们对文化遗产的想法。
Step 3: 朗读练习(20分钟)1.指导学生跟读《太阳钟》的英文版,注意语音语调和正确的发音。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并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Step 4: 讨论活动(25分钟)1.随机选择几组学生,让他们分享之前的小组讨论结果。
2.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保护文化遗产很重要?-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你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希望将来有机会参观或了解哪些文化遗产?Step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1.简要总结一下《太阳钟》的内容,以及学生们的讨论和观点。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个故事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对文化遗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的文化遗产,并进行比较。
2.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文化遗产,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听取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观点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1.教学时段安排合理,能够有效鼓励学生的同伴合作和表达。
2.可以引入更多的文化遗产案例来丰富学生的知识。
3.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见解,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阳钟》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原理和特点,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太阳钟的原理和特点。
2. 制作太阳钟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太阳钟的精确制作。
2. 学生独立制作太阳钟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太阳钟模型、地球仪、太阳位置图。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尺子、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太阳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太阳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太阳钟的原理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太阳钟是如何工作的。
3. 演示:教师用地球仪和太阳位置图演示太阳钟的工作原理。
4. 实践: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太阳钟,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太阳钟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学生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太阳钟测量时间,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太阳钟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太阳钟原理和制作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钟在古代文明中的应用,如古埃及、古罗马等。
2. 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中太阳钟的运用,如太阳能钟塔等。
3. 引导学生探索太阳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如环保、节能等。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太阳钟制作过程和测量时间的能力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太阳钟制作和测量时间的能力。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太阳钟》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习太阳钟的构造和制作方法;(3)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太阳钟的各个部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和太阳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 太阳钟的构造和制作方法;3. 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太阳钟的制作方法,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技巧。
2. 教学难点: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技巧,太阳钟的准确度调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太阳能电池、太阳钟零部件、工具、教程等;2. 学生准备:好奇心、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讲解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3. 讲解太阳钟的构造和制作方法:介绍太阳钟的各个部件及其作用,讲解制作方法。
4. 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动手制作太阳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太阳钟的制作,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讲解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7. 太阳钟的准确度调整:讲解太阳钟的准确度调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太阳能电池的安装和调试技巧,太阳钟的准确度调整。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太阳钟》教案——第2课时

《太阳钟》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3.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教学重点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导课1.复习导入。
说一说:如何利用日晷来计时?学生讨论交流。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
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
(板书课题)二、新授1.探究日晷计时原理。
拍照分享学生课前完成‘导学’作业中的典型成果。
师: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生1:画过。
我发现时间不同,影子的位置也不同。
生2:我发现物体和影子总是在地面处相交,随时间变化影子总是绕着物体在旋转。
师:同学们你说的太好了。
古人制造的日晷就是利用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来计时的。
2.做太阳钟师:知道了日晷的原理,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太阳钟。
多媒体演示“牛顿钟”。
使学生初步认识太阳钟的做法。
多媒体展示太阳钟做法,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太阳钟。
3.看手掌日晷师:同学,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双手也能看时间?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看。
课件演示看手掌日晷方法(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
拇指关节对着正南。
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
4.思考讨论师:“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生:在黑夜和阴天时不能计时。
师:是的。
太阳钟在黑夜和阴天时不能计时。
三、随堂练习1.太阳钟也叫()是测量()的工具,它是根据()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制造出来的。
2.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日晷B、浑天仪C、滴漏3.日晷是测量()的工具。
A、体积B、时间C、长度四、提升总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方案

太阳钟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太阳钟一、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了解太阳钟的基本原理、发展历史和作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制作简单的太阳钟并使用观察太阳进行时间测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太阳钟的基本原理:介绍太阳钟通过太阳光的投影来测量时间的原理。
2.太阳钟的发展历史:介绍太阳钟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古埃及的日晷和希腊的棒影钟等。
3.太阳钟的制作和使用: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太阳钟,并运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
三、教学步骤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小故事介绍太阳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引发学生对太阳钟的兴趣。
2.知识传授(20分钟)介绍太阳钟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史,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字解说等方式进行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实践操作(30分钟)3.1分组制作太阳钟将学生分组,并发放制作太阳钟的材料,如卡纸、指针等。
指导学生按照示范或指导书的要求制作太阳钟。
3.2使用太阳钟进行时间测量选择一个开阔的户外地方,将太阳钟竖立起来,并调整指针的角度。
观察太阳光的投影,确定时间的大致范围。
4.实验总结(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太阳钟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拓展与展示(15分钟)请学生准备一个小组展示环节,展示他们制作的太阳钟,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太阳钟的制作和使用步骤。
6.课堂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堂课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和困惑,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视等。
2.制作太阳钟所需的材料:卡纸、指针、固定用的胶水或胶带等。
3.图书和网页资源:太阳钟的相关书籍和网页链接。
4.活动场地:选择一个开阔的户外场地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阶段的参与程度和制作太阳钟的完成度。
2.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3.对学生的小组展示进行评价,包括展示内容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太阳钟》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太阳钟》教案课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太阳钟的原理和结构;使学生能够运用太阳钟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探究太阳钟的准确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天文仪器的兴趣和敬意;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太阳钟的原理和结构;太阳钟在古代的应用和价值。
2. 教学难点:太阳钟的精确计算方法;太阳钟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太阳钟模型或图片;相关古代天文仪器的资料。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太阳钟的原理和结构的资料;每组准备一个实验用的小型太阳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太阳钟的原理和作用。
2. 探究太阳钟的原理和结构: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准备的太阳钟资料;教师进行讲解,详细介绍太阳钟的原理和结构。
3. 太阳钟的准确性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钟的准确性;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太阳钟的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太阳钟在古代的应用和价值:教师向学生介绍太阳钟在古代的应用和价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太阳钟在古代社会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太阳钟的原理和结构,设计一个简易的太阳钟;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太阳钟在古代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太阳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钟的原理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太阳钟的准确性。
通过介绍太阳钟在古代的应用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和写作,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古代天文仪器介绍:向学生介绍古代其他的天文仪器,如浑象、水运仪象等;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天文仪器在观测天象、农业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钟》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中的第4课。
本课由部分组成,首先是对上节课遗留问题的处理,进而引入今天的话题----影子方向与长短变化的条件。
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后,研究太阳照射下影子的的长短和方向随太阳位置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规律。
第二部分,太阳钟(日晷)的设计原理和分类。
第三部分,用硬卡纸和指南针制作一个日晷,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强化学生对日晷知识点的消化吸收,体现stem的教育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影子是熟悉的,但并未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大部分学生对日晷的认知程度仍然属于没听说过,不知道的水平。
学生能够形成影子,并不代表学生深入分析过影子形成的条件。
对于太阳照射下影子变化的特点也是片段式的,并未形成系统的变化规律。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制作日晷的操作能力,需要教师辅以指导,强调操作细节要点。
三、学习目标❖能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日晷的工作原理;难点:制作日晷。
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手电筒、铅笔、橡皮泥、竹篾等。
学生材料:硬卡纸、胶水、剪刀、笔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在探究上节课的问题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上午9点和下午3点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的。
它们比中午时分的太阳高度角要小。
对我们的探究问题:上午9点和下午3点的太阳高度角有什么不同?大家有答案了吗?谁来说一说。
角的顶点、开口方向是不同的。
还有就是影子的方向也是不同的。
这就要和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有关了。
(板书:太阳钟)【意图解析】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下两节课衔接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连贯性,探究活动有基础。
(二)探究新知1.研究影子方向与长短的变化与光源的关系让我们来观察两幅图片。
一幅是下午3点测量太阳高度角时拍摄的照片,一幅是用手电筒照射一根竖立的木条,观察它们的影子。
请大家思考: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教师引导出:光源、遮挡物、屏说的没错,左面这幅图中,光源是什么?太阳人是遮挡物,屏是草坪。
同学们,现在我们用手电筒来照射竖立的木条,观察它的影子。
我们发现了人的影子也在变化,现在你能改变木条的的影子吗?请同学们拿出实验器材,寻找方法。
汇报改变影子方向和长短的方法。
总结一下实现的方法就是?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
非常棒,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其他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吗?竖直向下照射!【意图解析】基本概念的学习。
看似无目的的观察,却能够给学生建立起稳固的关于影子的概念,还能够从“无目的”中发现很多不同的现象,为下面的探究做准备。
既然已经知道了影子会变化,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继续研究的方向吗?下面我们来模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从而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是怎样改变的。
太阳是东面升起,西面落下,在天空中变化的轨迹呈现半圆形,我们可以用竹篾模拟太阳运行的轨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把手电筒放在竹篾上贴合移动。
在竹篾上分别标注7:00;9:00;12:00;14:00;17:00时间的位置,手电筒分别放在这样一些位置。
手电筒照射方向面朝木条上部。
请大家及时记录5个位置的影子大小和方向,可以把影子绘制在底板上。
实验中,老师提醒大家,绘制的时候每个影子旁边都要标注好对应的时间点,便于后期对比是进行区分。
操作时把数据记录在我们的活动手册上。
汇报记录情况根据大家记录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太阳位置变化时,物体影子也随之发生变化;早晨和傍晚影子最长,中午最短。
【意图解析】实验探究,发现太阳变化时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为下面引出太阳钟做好铺垫。
2.介绍太阳钟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
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请大家观察图片,左侧是地平式日晷,右侧是赤道式日晷,你认为这些日晷是怎么工作的?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的没错,日晷正是利用了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的影子的影响是有规律的原理做成的。
他们之间有的是平铺在地面的,有的与地面成一定的夹角。
【意图解析】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日晷正是一个人类的需求的设计作品,这也正说明了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给学生普及科学史,感受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益处。
3.制作日晷了解了日晷,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日晷,亲自去室外计时。
做日晷需要使用的器材有:半圆形硬卡纸、三角形硬卡纸、胶水、直尺、笔制作的步骤是:1、在半圆形的硬卡纸上按刻度示例图标明刻度和方向。
2、按成品效果图,把三角形的硬卡纸竖直粘贴在半圆形硬卡纸上。
3、确定好方向后,根据三角形硬卡纸的投影确定时间。
请同学们注意,三角形硬卡纸要竖直粘贴。
否则影响计时准确度。
学生动手操作成品展示,错误指导。
同学们,下课之后,大家可以尝试着在阳光下计时,计时结果和教室的钟表核对,看一看自己制作的日晷是不是能准确地计时。
如果计时不对,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课后可以咨询老师。
【意图解析】感受日晷之类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人类进步道路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增加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体现stem 的教育理念。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师总结大家今天的收获可真多,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了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带来影子方向和长短规律性变化,一天中中午影子最短,早晚的影子最长;我们感受了古代人的聪明智慧,知道了日晷,制作和使用了这样一个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大家可以在课后进行实际计时操作,作为课后拓展,把你的收获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比如你的爸爸妈妈和同学们。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地完成了这节课,我感到非常高兴,谢谢大家!下课。
七、板书设计太阳钟影子形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一天中中午影子最短,早晚的影子最长;一、选择题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A.均匀的B.先快后慢的C.先慢后快的D.没有规律的2.为了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A.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B.全部露出睡面C.先浸在水里再拿出水面D.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3.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A.露B.霜C.雨D.雪4.丹顶鹤的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A.求偶B.交配C.筑巢D.育雏5.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A.苍耳B.莲蓬C.野果6.下列植物中,( )不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A.苍耳B.椰树C.野葡萄7.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或一些细小的种子,易于()。
A.动物传播B.风传播C.水传播8.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是()A.自体传播B.动物传播C.风传播9.孔雀的求偶方式是()。
A.特殊的声音B.开屏C.鲜艳的羽毛10.下列动物中和蝴蝶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A.兔子B.青蛙C.熊猫11.下面和蚕属于同类动物的是()A.蝴蝶B.乌鸦C.蝌蚪12.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天时间。
A.15B.5—7C.10D.2—313.蚕蜕皮是因为()。
A.它身上的皮长老了,要换一层新的。
B.它身体长大,外面的皮紧裹着它,只有蜕掉旧皮,才能长得更大。
C.因为它身上的皮破了,必须蜕掉再长一层好的。
14.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有一对翅、六只脚B.它有两对翅、八只脚C.它有两对翅、六只脚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A.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B.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C.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二、填空题16.热总是从________处向________处传递。
1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_______。
18.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________、________作单位。
19.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________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________保持水平。
20.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1.在自然界中,海洋和地面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到天空中变成________、天空中变成云和雾遇冷变成小水滴和小冰晶,落向地面变成________,从而形成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22.糖受热会熔化成________,冷却后又会凝结成________。
23.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________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24.像猫、狗、兔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________,用这种方式繁殖的动物叫________25.学习完本课,你能总结出种子的传播方式吗?填一填。
26.蚕茧的形状是________的,大约________厘米长,________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________克。
27.刚出壳的蚕很________,如果想让小蚕挪地方,应该用________帮助它。
28.雌蛾与雄蛾交配后,________就会死掉,________会产卵。
29.蚕宝宝越来越大后,颜色会变得越来越________。
30.蚕蜕皮是因为旧皮阻碍了________,它蜕皮后身体长大了,颜色变浅了。
三、判断题31.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32.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33.蜡加热以后会体积会膨胀。
()34.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5.母乳为后代提供了养分充足且易于被消化。
()36.蚕蛾不会飞,又是家养的,所以不属于昆虫。
37.蚕卵在孵化过程中,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它的样子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38.蚕卵孵化时如遇气候干燥,可在蚕卵上喷少量的水。
39.蚕卵是静止的,所以它是没有生命的。
40.第一次脱皮后的蚕宝宝叫起蚕。
()四、解答题41.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42.为什么冰箱后面的散热板都被漆成黑色?43.铜球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44.想一想,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哪些?这些传播方式与什么有关?45.蚕宝宝是什么开始吐丝的?46.请描述蚕卵和蚁蚕的情况。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凉的规律。
2.D解析:D【解析】【解答】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3.B解析:B【解析】【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