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命运的轮回: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解析
命运的轮回:托尔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解析简介《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
该小说以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贵族家庭和其成员在战争与和平中经历的事情,探讨了人类命运、历史赋予个体的影响以及人类生活的复杂性。
1. 时间背景•托尔斯泰写作《战争与和平》时的社会背景是19世纪初期俄国帝国时期,这段时间正值法国大革命后,欧洲政治、社会、文化进一步发展变革的阶段。
•作者借用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这个具体事件来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沉浸在长时间冲突旋涡中的人们所面临的现实。
2. 内容概述•小说主要围绕5个贵族家庭展开,包括布日诺夫家、博尔康斯基家、德拉戈米罗夫家、库拉金家和罗斯托夫家。
通过这些角色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人类在战争与和平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在描绘具体人物命运时,作者用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每个人物的复杂性和内心冲突。
小说同时涉及爱情、婚姻、亲情、友情等多重关系。
3. 主题解析(1) 命运与个体•托尔斯泰强调人类个体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有限的,命运对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者认为尽管人们可以努力追求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但最终仍无法改变自己命中注定的命运。
(2) 历史与个人选择•托尔斯泰观察到历史事件通常不是由少数英雄决定的,而是由无数个体小事累积形成的结果。
•他认为,在历史进程中,众多普通人民比统治阶级更具有重要影响力。
(3) 战争和和平的对比•托尔斯泰同时描绘了战争与和平的两个极端。
他以反叛战争的态度,试图让人们思考战争给个体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后果。
•通过展示战争中人们面临的死亡、痛苦和分离,以及和平时期人们寻求幸福、爱情和稳定生活的努力,作者表达了对和平与谐意义的赞美。
4. 影响与评价•《战争与和平》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其深刻探讨了人类命运、历史赋予个体以及社会复杂性等主题。
19世纪俄国文学的瑰宝:解读《战争与和平》
19世纪俄国文学的瑰宝:解读《战争与和平》简介《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65年至1869年间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被誉为19世纪俄国文学的瑰宝。
该小说以拿破仑入侵俄罗斯时期为背景,讲述了多个家族成员在战争与和平中经历的故事。
本文将深入解读《战争与和平》,探索其主题、结构和影响。
主题1.战争与和平:小说通过描写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军事行动以及后来缔结和平的时期,表达了对战争及其影响的思考。
2.人性与命运:通过多个家庭成员的故事,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对挫折、生死和伦理困境时的选择,并探究了人性的复杂性。
3.历史观念:小说着重描绘了历史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世界变革所带来的社会转变。
结构与叙事手法1.广阔的背景:小说涉及广泛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托尔斯泰采用了多个平行的故事线,并穿插了大量的历史解释与评论。
2.家族与人物刻画:通过塑造多个家族成员的形象,展示了不同社会类别和性格特点下的人物形态,以及亲情、友情和爱情在动荡年代中的角色。
3.战争场景与蝴蝶效应:通过详细描写战争场景,特别是博罗季诺陨击事件(Borodino),表现出战争对普通士兵和平民悲剧性影响。
影响与意义1.对俄国文学和艺术的影响:《战争与和平》被认为是俄国文学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
2.展现历史真实与个体生活内核:该小说通过详细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内心状态之间的紧密联系,呈现出历史真实性与个体生活内核的完美结合。
3.引发社会讨论:《战争与和平》引发了社会对战争意义、人性探索以及历史走向等问题的广泛讨论,并促进了对世界历史的思考。
综上所述,《战争与和平》作为19世纪俄国文学的瑰宝,通过对战争、和平、人性和命运的深入探索,以及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广阔背景下的人物刻画,展示了作者对历史与个人命运关系的独到见解,对俄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引发广泛讨论与思考的经典之作。
《战争与和平》:宏大史诗中的爱与勇气
战争与和平:宏大史诗中的爱与勇气引言《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之巅。
这部小说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背景,揭示了人类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挣扎的复杂心理。
本文将着重讨论小说中体现出来的爱与勇气。
爱:生命的源泉爱是《战争与和平》中最重要且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
通过描绘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托尔斯泰展现了爱如何成为生活意义和动力的源泉。
1.家庭之爱:小说中塔娅与她家人之间展现了深沉而真实的家庭之爱。
无论是塔娅对丈夫安德烈或兄弟尼古拉的关怀,还是她母亲般地照顾孩子们,这种家庭之爱温暖着每个读者的心。
2.爱情之力:安德烈专注于追求真挚而高尚的爱情,这一点体现在他对女主角娜塔莎的痴迷中。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纯粹的、不受社会阶级差异和世俗束缚的爱情,为整个故事注入了浓厚的情感。
3.人道主义之爱:小说中描绘了许多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帮助。
志愿者皮埃尔·贝兹乌霍夫、尼古拉·鲁辛以及众多医护人员在战场上展现出仁爱之心,为伤员奉献自己。
这种人道主义之爱超越了战争本身,彰显了人类正直与善良的一面。
勇气:面对困境坚持真理《战争与和平》中许多角色以勇气面对挑战和压力,不被恐惧击败,坚守内心真理。
1.经历战争:小说通过描绘安德烈、皮埃尔等角色在战场上所经历的痛苦与恐惧,展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勇气。
不论是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还是勇敢面对死亡的临近,这些角色以坚韧和毅力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
2.追求真理:小说中的智慧人物,在考虑复杂问题时展示了无畏追求真理的勇气。
他们会勇于与一般观点相抵触,并坚定地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皮埃尔对于人类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战争中决定放弃财富追求内心善良之举体现出了勇气与坚持。
3.勇敢面对社会束缚:《战争与和平》通过揭示角色对社会约束和规范进行反思并采取行动,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勇气。
这种反叛精神可以从尼古拉放弃家族声望换取个人幸福、娜塔莎不顾名利表达真挚情感等例子中体现出来。
名著阅读与赏析:《战争与和平》
名著阅读与赏析:《战争与和平》作者简介《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代表作。
该作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年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
以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
《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
作品内容1805年,在拿破仑率兵征服欧洲后,法国与俄国之间也发生战争。
青年公爵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把怀孕的妻子交给退隐于领地“禿山”的父亲和妹妹后,就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向前线出发了。
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刚留学回来的好友皮埃尔,是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由于继承了伯爵的全部遗产,因此,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
库拉金公爵看上这一点,便将貌美但品行不端的小姐爱伦嫁给他。
同年11月,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所属的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之役中战败,他带着军旗独自冲入敌阵,不幸受了重伤。
另一方面,婚后不久,因妻子爱伦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有暧昧风声传出,皮埃尔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多勃赫夫决斗。
而把对方打倒后,他旋即与妻子爱伦分居。
从此以后,他陷于善恶与生死问题的困扰中,直至认识了互助会的领导人后,才进入新的信仰生活里。
一直被认为已战死沙场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突然回到秃山的那一晚,正好其妻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使安德烈·保尔康斯基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告结束,便下定决心终老于领地。
1807年6月,俄国与法国言和,和平生活开始了。
1809年春天,安德烈·保尔康斯基拜访罗斯托夫伯爵。
在伯爵家他被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达莎深深吸引。
但由于“秃山”老公爵强烈反对,只好相约一年的缓冲期,而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便出国了。
《战争与和平》的深度解读
战争与和平的深度解读1. 引言《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深度解读,探讨其中蕴含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等方面。
2. 主题分析2.1 对战争的揭示《战争与和平》以拿破仑战争时期为背景,通过丰富多样的情节展示了战争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浩劫。
在描写战争场景时,作者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情性,呼唤着对于战争问题的思考。
2.2 和平之美尽管作品中描写了许多惨烈的战斗场面,但作者也展现了和平生活中人们渴望追求幸福、友谊、爱情等美好事物的一面。
通过展示农村庄园生活、家族关系、社交活动等情节,表达了作者对于和平生活价值的追求。
3. 人物形象解读3.1 安德烈·博尔府伊安德烈·博尔府伊是本书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在战争中丧失了信仰和意义,最终追求内心深处的自由与和平。
通过他的成长变化,作者展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摧毁和思想觉醒。
3.2 娜塔莎·罗斯托娃娜塔莎·罗斯托娃是一个活泼开朗、天真无邪的年轻女子。
她对于爱情与友谊怀有纯真而积极向上的态度,在作品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艺术手法分析4.1 叙事结构《战争与和平》采用多线索叙事结构,穿插展示不同人物、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情节。
这种叙事方式使小说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主题。
4.2 描写细腻而真实托尔斯泰以精湛的笔触描写战争场景和人物情感,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绘,使读者沉浸其中。
他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战争和社会问题转化为动人的艺术形象。
5. 结论《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关于生活、战争与和平、人性等深刻话题的巨著。
通过对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并从中汲取思考和启发。
愿我们在追求和平与美好之路上不断前行。
《战争与和平》:战争中的人性与爱情
战争与和平:战争中的人性与爱情1. 引言《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通过多个人物群像的描绘,深入探索了战争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人性和爱情是否能够保持纯粹和真实。
2. 战争中的人性在《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通过生动刻画众多角色来展现在战争面前人性的表现。
2.1 本能的求生欲望无论是士兵、军官还是普通百姓,在战争面前,每个人都有本能地追求生存。
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2.2 高尚的勇敢精神在激烈的战场上,一些人会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愿意为了国家和理想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3 恶劣的道德堕落然而,战争也会让人性遭受摧残和堕落。
在极端的环境下,人们可能会放弃原有的道德规范,变得冷酷、无情甚至暴力。
3. 战争与爱情尽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痛苦和破坏,但仍有爱情在其中闪耀。
3.1 战争中的爱情托尔斯泰通过描写不同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示了战争环境下爱情的复杂性。
有些人因为战争而被迫分离,失去自己最心爱的人;也有一些人经历着战乱中特殊而强烈的感情。
3.2 爱情对抗战争在作品中, 所描述的一些角色以及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小社群,并通过相互合作和团结对抗战争带来的灾难。
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和平与理解重要性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深刻影响的不满。
3.3 爱情的力量作为一种强大的情感,爱情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勇气。
托尔斯泰通过角色之间纯真而无私的爱情,在残酷的战争中展现了爱情的力量。
它不仅成为他们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和慰藉的动力,也是他们保持人性美好一面的关键。
4. 总结《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通过对战争中人性与爱情这两个方面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在极端环境下人类困境和内心挣扎。
无论是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还是爱情在战争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都让我们对人类行为和感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战争与和平》启示 《战争与和平》给我们的启示
《战争与和平》启示引言《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通过描绘19世纪初到中期的俄国社会,以及那个混乱而充满战火的时期,此书向读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战争与和平》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 战争教会我们珍惜和平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绘,反映出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伤害。
无论是战场上的惨状、家庭的破裂还是人性的扭曲,都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共鸣。
这使我们认识到战争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和平是人类社会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和平的时期,人们可以追求个人的理想和目标,建设美好的家园。
而战争带来的破坏使得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的可贵。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国家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最终以和平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稳定和公正的社会。
2. 和平是持久繁荣的基石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通过描写农民、贵族和市民三个社会阶层的命运变化,强调了和平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农民是一个国家经济中最为基础的力量。
在和平时期,农民可以从事农耕生产,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物资保障国家的发展。
而在战争时期,农民不仅承受了战争的创伤,还要为战争提供粮食和资源。
因此,只有确保和平,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安定和国家的繁荣。
贵族阶级是俄国当时的社会精英,他们依靠封地和农民的劳动收入维持着奢华的生活。
然而,战争对贵族阶级的影响是巨大的。
许多贵族丧失了土地、财富和生命,生活从繁荣转向萧条。
这一切都说明了和平对于贵族阶级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市民阶级则是俄国工商业的主力军。
和平时期,市民可以自由发展经济,积极创造财富。
而战争时期,市民们不得不为战争所需提供物资,并面临战争带来的经济动荡和生活的不稳定。
因此,和平对于市民阶级的繁荣和家庭幸福至关重要。
3. 和平需要每个个体的努力战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和平做出努力。
无论是政府、组织还是个人,都应承担起维护和平的责任。
十九世纪俄国社会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深度解读
十九世纪俄国社会写实主义小说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深度解读简介《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小说之一。
本书以描绘拿破仑入侵俄罗斯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复杂而真实的人性、无法避免的战争和人们面对命运所做出的选择。
托尔斯泰与社会写实主义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社会写实主义文学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社会写实主义强调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
《战争与和平》通过生动而详细的描绘展现了当时俄国上层社会、军队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这一流派特点。
内容梗概《战争与和平》共分为四个部分,涵盖了一段长达数十年的历史时期:1.第一部分:介绍了不同家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日常生活,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复杂性;2.第二部分:着重描绘了拿破仑战争前夕,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不安,以及大规模冲突带来的影响;3.第三部分: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描述了战争期间各个人物在沙场上经历的种种困难、挫折和牺牲;4.第四部分:聚焦于战争结束后的恢复与和平建设,展现了人们如何面对战争带来的深远影响。
主题与意义《战争与和平》深刻地探讨了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矛盾,反映了人类内心复杂的冲突。
作品通过多元化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文学手法,传达出以下几个主题:1.战争与个体命运:小说描绘了不同角色在战火中所受到影响,并展示他们对于自己命运选择和处理困境的态度;2.爱与责任:作品通过多条感情线索表达了对家庭、友谊和爱情的独特见解,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责任和忠诚;3.历史与命运:小说将个体命运与历史事件巧妙结合,使读者对时代背景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影响与评价《战争与和平》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影响深远:1.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的人物描写、精湛的叙事技巧赢得了世人赞誉;2.思想与社会影响:作品探讨了自由意志、命运、战争等众多现实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对后来俄国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3.国际读者席卷:小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收到了广泛的阅读和赞誉。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图拉省可拉皮文县雅纳斯·波良纳的一个大贵族伯爵家庭里,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先后离世,但是他童年时代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19世纪5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青年》,组成自传性三部曲,通过贵族少爷尼考林卡的成长史,批判了贵族恶习和偏见,并且指出尼考林卡同情劳动人民,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书中那个美丽而闲适的地主庄园以及聪明天真、善良幻想的小主人公尼考林卡,就是作家对自己早年生活及个性的真实写照,也体现早期的思想和创作的探索。
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接触到卢梭、孟德斯鸠的着作,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他退回到了亚斯纳雅·波利亚纳,尝试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结果以失败告终。
1851年,他自愿到高加索参军,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
他根据自己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见闻而写的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热情赞扬了俄国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上层贵族军官的腐败。
《一个地主的早晨》则记载了作家青年时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农事改革的体验,第一次提出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的问题,表现了反农奴制的倾向。
《琉森》则是他旅行西欧时的产物,其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又片面地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
另外中篇小说《哥萨克》通过贵族青年奥列宁因厌倦上流社会而到高加索和哥萨克过自由生活的故事,表现贵族“平民化”的思想。
这是60年代农奴制改革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反映,体现了他精神探索的进程。
总之,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批判主义不断加强。
在艺术上,显示了对人物心理分析的独特才能。
根据作家的早期作品,车尔雪夫斯基指其创作的两个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和道德的纯洁。
《战争与和平》:批判历史与人性的史诗巨作
概述《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杰作,被誉为世界文学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以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历史背景为基础,描绘了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统治时期的欧洲社会变迁。
本文将对该小说进行深入探讨,从历史、人性以及批判等方面来解读其意义与特点。
历史背景《战争与和平》所设置的历史背景跨越了1805年至1820年间,涵盖了德俄两国的军事冲突、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等重要事件。
这一时期是欧洲结构性转变的关键时刻,既有传统封建制度面临动摇的帝国俄罗斯,也有通过发动大革命追求民主理念的法国。
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小说提供了复杂而多样化的社会背景。
人性描写列夫·托尔斯泰以深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说中的众多人物形象。
他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动的真实展示,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从原始本能到理性思考,从爱与恨的激情到道德伦理的挣扎,作者将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读者对人类行为和心理产生共鸣。
批判与思考《战争与和平》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战争、贵族制度、历史观念等进行剖析和犀利批评,作者试图揭示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并探索人们在残酷现实面前如何寻求和平与真爱。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各个社会阶层、不同国家代表以及军事指挥官等角色的展示,表达了自己关于政治权力、道义责任以及良知选择等方面的思考,在引导读者冷静思考问题上起到一定启发作用。
总结《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深沉而丰富多维度的小说,通过细腻描绘人性和历史背景,以批判的眼光反思战争和人类社会。
它既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壮丽史诗,也是一个对人性进行探索的哲学作品。
读者通过阅读这部小说,不仅可以了解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变迁,还能够从中对人性与历史产生深入思考。
《战争与和平》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入剖析而成为不朽之作。
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小说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课件通用PPT模板课件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 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 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 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 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 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 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战争与和平》描绘了俄罗斯卫国战争时期真 实而丰富的人民生活。俄国人民在强敌的残酷 掠夺下毫不气馁,以正义的战争去制止非正义 的战争,争取和平生活。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 场,俄罗斯人民还是那么诙谐活泼、生动可爱; 但一旦投入战争,他们又毫无顾虑、为国捐躯。 他们身上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才是使卫国战 争得以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在19世纪初,俄国经历了两次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反击。那是两场正义的保 家卫国的战争,俄国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不分贫富贵贱,甚至男女老 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敌忾,有力地阻击了拿破仑军队的进攻,挫败了拿破仑的 征服。托尔斯泰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要解决自己的社会走向问题, 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当中去,回到这段历史当中那种上下一起努力的奋斗当 中去,因而创作了《战争与和平》。
内容简介
然而,渥伦斯基一见安娜,便把吉提抛在脑后了。在舞会上, 他不顾期待着与他跳玛佐卡舞的吉提,而去邀请安娜对跳,把 吉提撤在一旁,使吉提蒙受了羞辱,为此大病一场。
当时,渥伦斯基正在向杜丽的 妹妹吉提献殷勤。另一个贵族 地主列文也爱着吉提。吉提迷 恋于渥伦斯基,她拒绝了列文 而满心期待着渥伦斯基的求婚。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登基。当时,沙皇政府由于在 克里木战争期间遭到军事失败而削弱,农民暴动风起云 涌,各方面人士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在这种形 势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实行了一些 自由主义改良政策。因1825年起义失败被流放到西伯 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也在这时被赦免。1861年的农奴制 改革,标志着俄国农奴制社会正在崩溃,疾速地向西方 文明的资本主义迈进。经过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 的上下求索,托尔斯泰终于推出《战争与和平》。
赏析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为背景,描绘了俄国贵族阶层的生活,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命运。
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托尔斯泰表达了对战争、和平、爱情、友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1. 宏大的历史背景:《战争与和平》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当时欧洲社会的风貌。
托尔斯泰以广阔的视角,描绘了战争中的政治、军事、社会、宗教等多个层面,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 人物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性格鲜明。
托尔斯泰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下的成长与变化。
例如,主人公皮埃尔从一个迷茫的贵族青年成长为坚定的爱国者;娜塔莎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成长为成熟的女性。
这些人物的成长过程,让读者对战争与和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爱情与友谊:《战争与和平》中的爱情故事和友谊都非常动人。
皮埃尔与娜塔莎的爱情经历了波折,最终走向幸福;安德烈与玛丽亚的爱情则充满了悲剧色彩。
此外,作品中的友谊也令人动容,如安德烈与皮埃尔之间的友谊,以及玛丽亚与娜塔莎之间的姐妹情谊。
4. 宗教与哲学思考: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探讨了许多宗教与哲学问题。
例如,生命的意义、道德的标准、命运的无常等。
这些思考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5. 语言艺术:托尔斯泰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作品的语言充满张力。
同时,作品中的心理描写也十分细腻,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总之,《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巨著。
它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塑造、动人的爱情与友谊、深刻的宗教与哲学思考,以及优美的语言艺术,赢得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战争与和平》解读 庞大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
《战争与和平》解读庞大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战争作为背景,展示了人性在战争中的光辉和可贵之处。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道德与伦理的思考以及和平的探索等方面进行解读。
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出了各个层面的人性。
其中,皮埃尔和安德烈等主要人物以及大量的次要人物,各自展现了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爱与奉献等高尚品质,展示了人性中的光辉。
皮埃尔是一个追求内心真善美的哲学家,他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为自己的信仰不断奋斗,呈现出顽强的意志力和崇高的品质。
而安德烈则是一个追求真理、探索人生意义的军人,他在战争中经历了生死考验,然而他依然保持着对人性美好一面的信念。
此外,小说中还有众多热爱家庭、忠诚友谊、执着追求等的形象,这些形象共同构成了人性光辉的多样面貌。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战争时期的人性进行深入思考,探讨了战争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他指出战争对人性的磨砺和考验,使人们丧失了自我、纷纷堕落。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一些人在战争中仍保持良知、坚持道义的形象,这种对战争道德问题的深思熟虑,体现了托尔斯泰对人性光辉的呈现。
在对战争的反思中,托尔斯泰通过揭示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呼唤人们的和平意识,对人性的光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展现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也探索了和平的可能性。
他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向读者传递了追求和平、维护和平的重要价值观。
小说中的和平与和谐之声,在战乱的背景中显得尤为宝贵。
无论是皮埃尔思考的哲学和平,还是安德烈坚持的个体和平,乃至整个俄罗斯社会追求的普世和平,都表达了人性光辉在和平中的彰显。
总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通过对人性光辉的描绘,呈现了战争中那些可贵与美好的品质。
通过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小说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呼唤人们在战争中坚守信仰和道德。
同时,托尔斯泰也在小说中探索了和平的可能性,向读者传递了追求和平、珍爱和平的价值观。
《战争与和平》赏析
《战争与和平》赏析《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该小说以庞大的故事篇幅展现了19世纪初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变迁,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毁和和平对人类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首先,本书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有着各自的信仰和追求,但当他们置身于战争之中时,都面临着同样的痛苦和疾苦。
例如,男主角皮埃尔·别斯柯夫在战争中遭受了重伤,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从而对战争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反省。
通过描写皮埃尔的遭遇,托尔斯泰向读者展示了战争对于个体的摧毁和伤害,以及人们在战争中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道德困境。
其次,小说通过对和平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类幸福的追求。
虽然战争是书名的一部分,但作品更加强调和平的重要性。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强调了人们在和平时期所能够享受到的宁静和幸福。
通过对和平的赞美,托尔斯泰呼吁人们要珍惜和平,摒弃战争,通过和平的方式去解决冲突和纷争。
此外,小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展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
《战争与和平》以俄罗斯为背景,以拿破仑入侵俄罗斯为转折点,呈现了19世纪初俄罗斯社会的历史变迁。
小说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让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脉络。
通过揭示历史的变迁,托尔斯泰也在提醒人们要以史为鉴,反思过去的错误,并在和平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总之,《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深刻而细腻的作品,通过对战争和和平的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展示,使读者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人类的命运。
托尔斯泰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湛的描写技巧,塑造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向读者呈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主题之一:战争与和平。
尽管这是一个较短的赏析,但通过清晰的论述,并结合对小说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简洁而准确地表达对《战争与和平》的赏析。
战争与和平赏析
赏析《战争与和平》一、作者及背景《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与哲学家,也是俄罗斯文学写实主义的代表作家。
《战争与和平》创作于1863-1869年,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
通过描写对四大家庭(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以此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战争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
但是,作品的基调是宗教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方的受难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二、作品赏析《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作家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这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托尔斯泰曾经表示:“在《战争与和平》里我喜欢人民的思想。
”也就是说,作者力图在这部作品里表现俄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历史作用。
在国家危急的严重关头,许多来自下层的俄军普通官兵同仇敌汽,浴血奋战,虽然战事一度失利,但精神上却始终占有压倒的优势。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图拉省可拉皮文县雅纳斯·波良纳的一个大贵族伯爵家庭里,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先后离世,但是他童年时代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19世纪5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青年》,组成自传性三部曲,通过贵族少爷尼考林卡的成长史,批判了贵族恶习和偏见,并且指出尼考林卡同情劳动人民,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书中那个美丽而闲适的地主庄园以及聪明天真、善良幻想的小主人公尼考林卡,就是作家对自己早年生活及个性的真实写照,也体现早期的思想和创作的探索。
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接触到卢梭、孟德斯鸠的着作,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他退回到了亚斯纳雅·波利亚纳,尝试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结果以失败告终。
1851年,他自愿到高加索参军,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
他根据自己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见闻而写的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热情赞扬了俄国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上层贵族军官的腐败。
《一个地主的早晨》则记载了作家青年时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农事改革的体验,第一次提出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的问题,表现了反农奴制的倾向。
《琉森》则是他旅行西欧时的产物,其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又片面地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
另外中篇小说《哥萨克》通过贵族青年奥列宁因厌倦上流社会而到高加索和哥萨克过自由生活的故事,表现贵族“平民化”的思想。
这是60年代农奴制改革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反映,体现了他精神探索的进程。
总之,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批判主义不断加强。
在艺术上,显示了对人物心理分析的独特才能。
根据作家的早期作品,车尔雪夫斯基指其创作的两个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和道德的纯洁。
战争与和平赏析
战争与和平赏析《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大背景的历史战争与人物个体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深刻探讨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和平的真正含义。
本文将对这部巨著进行赏析。
首先,值得赞赏的是《战争与和平》所展现出来的深刻的历史思考。
通过对19世纪俄国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托尔斯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他通过详实的历史细节,还原了战争的真实面貌,使读者对战争的惨状能够有更深刻的认识。
他不仅描写了战争中士兵的残酷命运,还关注到了决策者的谬误和权力斗争对普通人民的摧残。
正是通过这种细腻入微的历史再现,使得《战争与和平》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战争历史的思考与警示。
其次,本书对和平的思考也是引人深思的。
在战争的暴风雨中,人们渴望和平,并为之努力。
通过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托尔斯泰展现了和平的真正内涵,即在个体命运的掌控和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理解。
他通过描写尼古拉·鲍尔庭、安德烈·别尔斯基和皮埃尔·别佐霍夫之间的情感纠葛和内心挣扎,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表达了对社会和平与繁荣的向往和呼唤。
从这个角度而言,《战争与和平》不只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更是一部探讨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伟大著作。
此外,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在语言和叙事上也展现出了托尔斯泰的卓越才华。
托尔斯泰以平实而准确的笔触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情感的波动和思想的碰撞。
他对细节的把握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让人称道,通过对人与自然的微妙联系的刻画,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托尔斯泰的叙事手法独特而巧妙,毫不拖泥带水地将整个故事展开,使得读者能够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感受到其中的真实与动人。
总体而言,《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对战争与和平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揭示的伟大文学作品。
《战争与和平》:历史巨变中的人性光辉
战争与和平:历史巨变中的人性光辉一、介绍《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巨著,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
小说以1812年至1820年间的俄法战争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内心变化。
二、战争描写1. 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小说通过精彩的笔触,展现了战场上惨烈而残酷的景象,通过对军队行进、战斗以及士兵们生活状态等方面的刻画,展示了战争对个体与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 2. 对战争意义的深入思考作者不仅仅关注军事行动本身,更关注战争对人性和社会造成的冲击。
他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反对军国主义和追求永久和平理想的思想。
三、和平传递人性光辉1. 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小说中的人物角色丰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成长、付出以及对爱、友情和家庭的坚守。
### 2. 和平价值观的呼唤通过对农村生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向读者传递了对平凡安宁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他借助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纠葛,表达了追求和平与幸福的呼唤。
四、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1. 时间背景:俄法战争小说背景设定在19世纪初俄法战争时期,这是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战争。
通过对战争时代下社会生活与政治环境的真实描绘,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当时历史脉络。
### 2. 现实意义:人性光辉与历史教训《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不同阶层人士在战争与和平中的命运,揭示了人性在历史巨变面前展现的光辉。
读者通过小说,能够思考和反思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从而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五、结论《战争与和平》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历史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战争场面和和平时期生活的细致描写,作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巨变中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
这部作品引发了读者对战争与和平话题的深入探讨,并带给我们重要启示:只有通过理解并尊重彼此,才能真正实现持久和平与繁荣。
战争与和平评价
战争与和平评价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拿破仑入侵俄罗斯期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为背景,以一群不同背景的人物命运的交错来讲述各种主题,如战争、和平、人性、命运等。
首先,《战争与和平》对战争的描写非常真实而残酷。
通过生动描述战争中的血腥场面和人们的痛苦经历,托尔斯泰揭示了战争的荒谬与毁灭性。
他展现了战争中常人的悲惨命运,使人们对战争产生深思,反思战争带来的后果和伤害,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世界。
其次,小说中描绘的人性和人的命运也是该作品的重要特点。
托尔斯泰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不同背景的人在战争和和平时期所面对的各种困境和命运。
他深刻探讨了人的行为动机、人生意义和个体与历史的关系,使读者思考人的存在和选择在战争与和平中的意义。
此外,小说中丰富的历史背景和详细的描写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历史的机会。
通过对拿破仑战争时期各个国家和人物的真实描绘,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时期的背景和事件,并从中反思和思考人类历史的进程。
总的来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深入探讨战争和和平、人性和命运的伟大作品。
它通过真实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引导读者思考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并呼唤人们追求和平的价值。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人类的复杂性和历史的辗转,为读者提供了深度思考和历史学习的机会。
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
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与和平》究竟是一部样的作品呢?这恐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了,下面是战争与和平简介及赏析,为大家提供参考。
《战争与和平》简介一八○五年七月,宫廷女官安娜·芭芙洛芙娜在彼得堡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晚会。
到会的有上流社会名流。
发·西利·塞尔格维支·库拉根公爵是第一个到会的贵族。
他说起话来懒洋洋的,是个惯会拍马逢迎的人。
他常说这样一句话:“我是忠心的仆人”。
他有个女儿叫爱仑,象白昼一样的美丽,大儿子依包理特是个低能的外交官,小儿子阿那托尔是个挥霍无度的花花公子。
他们一家都出席了晚会。
一位叫德路别兹卡雅的公爵夫人,要求库拉根把她的儿子保理斯介绍去当禁卫军军官。
公爵答应了。
到会的还有一个刚从国外受教育回来,初次踏入社交界的彼埃尔。
他“笨拙,肥胖,是一个宽肩大汉,双手又大又红”。
他是莫斯科著名的伯爵别素号夫的私生子,奉父命到彼得堡来职业。
他是个拿破仑的崇拜者。
到会的,还有年青的公爵安德来·保尔康斯基。
他是个身材不高而极俊秀的年轻人,“具有明确而冷静的面貌”。
他的妻子莉萨是个矮小而活泼的女人。
安德来原先认识彼埃尔,他谈到他就要上前线去打仗了。
在晚会上,人们交谈着法国和俄国日趋紧张的关系。
会后,彼埃尔去拜访安德来。
他对安德来说:“为自由而战,我便最先从军,但帮助英、奥去反对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指拿破仑--引者)是不对的。
”保理斯·经库拉根公爵介绍要到军队去服役了。
他母亲带他到莫斯科看望亲戚罗斯托夫伯爵一家。
伯爵夫人和其女儿正在过命名日。
伯爵夫人是个具有东方式瘦脸的女人,她养了十二个儿女,但多半夭折了。
伯爵是个平庸的人,他不如妻子能干。
他们的大儿子尼古拉是个大学生,正和伯爵十五岁的甥女索尼亚恋爱。
保理斯来到后,和伯爵十三岁的小女儿娜达莎也闹起恋爱来。
娜塔莎是个黑眼睛、大嘴巴、不美丽,但十分天真活泼的女孩子。
彼埃尔在彼得堡没有选定职业,又回到莫斯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托尔斯泰于1828 年9 月9日出生在图拉省可拉皮文县雅纳斯•波良纳的一个大贵族伯爵家庭里,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先后离世,但是他童年时代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19 世纪50 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青年》,组成自传性三部曲,通过贵族少爷尼考林卡的成长史,批判了贵族恶习和偏见,并且指出尼考林卡同情劳动人民,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书中那个美丽而闲适的地主庄园以及聪明天真、善良幻想的小主人公尼考林卡,就是作家对自己早年生活及个性的真实写照,也体现早期的思想和创作的探索。
1844 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接触到卢梭、孟德斯鸠的着作,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 年,他退回到了亚斯纳雅•波利亚纳,尝试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结果以失败告终。
1851 年,他自愿到高加索参军,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
他根据自己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见闻而写的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热情赞扬了俄国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上层贵族军官的腐败。
《一个地主的早晨》则记载了作家青年时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农事改革的体验, 第一次提出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的问题,表现了反农奴制的倾向。
《琉森》则是他旅行西欧时的产物,其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又片面地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
另外中篇小说《哥萨克》通过贵族青年奥列宁因厌倦上流社会而到高加索和哥萨克过自由生活的故事,表现贵族“平民化”的思想。
这是60 年代农奴制改革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反映,体现了他精神探索的进程。
总之,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批判主义不断加强。
在艺术上,显示了对人物心理分析的独特才能。
根据作家的早期作品,车尔雪夫斯基指其创作的两个特点: “心灵的辩证法”和道德的纯洁。
从19 世纪60 年代开始,托尔斯泰的创作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也是他思想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
托尔斯泰的最着名的三部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得不朽名着,为人类文化艺术留下一份珍贵得遗产。
他花费了6 年时间写作《战争与和平》,1877 年又完成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这部小说以安娜和列文两个主人公的生活为线索,从政治、经济、道德、家庭各方面反映了19 世纪70 年代的俄国现实。
这部作品已没《战争与和平》中和谐明朗的色彩和历史乐观主义,人物充满了矛盾、紧张和恐惧的心情。
作家在60 年代的思想矛盾,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他的“道德自我完善”和“爱”的乌托邦理论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更多的流露和表现。
随着思想探索的继续深入,他对贵族资产阶级的批判逐步加强,艺术上也达到成熟的地步1881 年,为照顾子女上学,托尔斯泰一家迁居莫斯科,直到1901 年才回到自己的庄园。
这一时期,他对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他后期的一些作品,如剧本《黑暗的势力》、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和《哈吉•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等,特别是长篇小说《复活》,都反映了作者在思想上的变化。
《复活》还表现了托尔斯泰晚期的代表性主题——精神觉醒和离家出走,作者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观点也在小说后半部分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1910 年10 月28 日,经过长期激烈的思想斗争, 年逾古稀的托尔斯泰决心摆脱贵族生活, 离家出走,10 天后,孤身病逝在一个铁路小站上。
二、【内容提要】1805 年,拿破仑征服欧洲之后便向俄国进军,法国和俄国之间关系恶化,即将发生战争。
虽然战事当前,但俄国的上流社会人们的生活依然很悠闲,而且照样举行社交舞会。
在宫廷女官安娜•舍莱尔举行的晚会上,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许多达官贵人都出席了。
舍莱尔和瓦西里•库拉根公爵谈到了战争,他们觉得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拿破仑已决心要入侵俄国,而俄国也做了准备。
舍莱尔认为拿破仑是个大恶棍,只有俄国沙皇才能拯救欧洲。
就在他们谈话时,彼埃尔来了。
他是彼得堡最富有的世家别素霍夫老伯爵心爱的私生子,刚从国外留学归来,是个热血冲动、善良真诚的年青人。
彼埃尔接受过自由思想的熏陶,他不认为拿破仑是个暴君和野心家,反成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结果遭到了很多在场很多人的攻击。
青年公爵安德烈•包尔康斯基公爵看到自己的朋友处境有点不妙,就出面替他解了围。
安德烈是个严肃诚挚、博学多识的贵族青年, 从内心深处看不起那些显贵的人,认为贵族生活空虚无聊,正准备到军队里去干一番事业。
两位年轻人谈话十分投机。
彼埃尔回到彼得堡后,一度沉溺于放荡生活。
一次因与库拉金公爵的儿子阿纳托尔等人一起酗酒胡闹,被逐出彼得堡。
他后来到了莫斯科。
老别素霍夫去世后,彼埃尔继承了老伯爵的一大笔遗产,摇身一变成了莫斯科数一数二的富人,成了社交界的宠儿。
居心叵测、势利的瓦西里•库拉根公爵是别素霍夫伯爵的远亲,他也想弄到点儿遗产。
为此,他耍了不少险恶的手段,最后他终于得逞了,因为,他把貌美但品行不端、放荡堕落的女儿爱伦嫁给了彼埃尔。
可是彼埃尔有所不知,爱伦虽然容貌妩媚、神情迷人,却是一个放荡的女人。
意志薄弱但又向往理想的道德生活的彼埃尔在荒淫的贵族群中屡次受挫。
结婚后不久, 彼埃尔就听到关于爱伦和军官道洛霍夫之间有暧昧关系的传言,他忍无可忍,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便与对方决斗。
在将一大部分财产留给爱伦以后,旋即与她分居。
安德烈决心要干一番事业,就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毅然去了前线, 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和荣耀,能够开始自己的事业。
在1805 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法国大败饿、奥联军。
安德烈在战斗中表现非常坚毅、他高举着军旗冲锋陷阵,最后身负重伤昏倒在战场上。
安德烈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照顾,渐渐恢复了健康。
面对无际的苍穹,安德烈感到个人功名的渺小。
伤愈后,他历尽了各种艰难回到家,当天晚上,他的妻子莉莎为他生下一个男婴,不幸的是,莉莎在分娩中死去。
妻子难产死去,生活的挫折,使安德烈非常痛苦和绝望,精神极度颓废。
一次,安德烈因为贵族会之事去拜访罗斯托夫公爵,他立即被充满生命力、美丽动人的公爵女儿娜塔莎所吸引,对她一见钟情。
爱情使他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和事业。
彼埃尔的来访触动了安德烈,娜塔莎的生命力进一步使他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他在农庄里实行改革,并参加当时俄国的一些政治活动。
1807 年,饿、奥联军在彼埃劳与法军进行了一场残酷的站住呢个,双方损失都很惨重。
6 月,拿破仑和沙皇签署了和平协定暂时的和平生活开始了。
不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是他们的婚事遭到了安德烈父亲的反对,最后双方约定一年以后结婚。
而此时的娜塔莎,禁不住爱伦之兄阿纳托尔的诱惑决定与之私奔。
这对安德烈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就到外国修养去了。
1812 年 6 月,拿破仑率先撕毁了原来的和平协定,指挥军队跨过涅曼河,攻打俄国。
库图佐夫被任命担任总司令,他请安德烈和他一起抗击法军。
8 月26 日,俄、法两国军队在鲍罗金诺进行了一场大战,双方都有很大的伤亡。
在战斗中,安德烈的腹部受了重伤。
最后,库图佐夫只能从莫斯科撤退出来保存俄军的实力。
在莫斯科大撤退中,娜塔莎在伤员中意外地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安德烈,而这时的娜塔莎终于认清了阿纳托尔的本质——一个花花公子,她真诚地向安德烈谢罪后并悉心地照顾他,安德烈原谅了她。
同时,安德烈忽然体会出死亡就是人生的清醒过程。
从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慢慢退潮,最后在娜塔莎的臂弯里平平静静走到生命的终点。
彼埃尔因为家庭不幸,一直在探索生活的真谛。
他迷恋过共济会, 想借着宗教摆脱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幸。
他也在自己的领地上实行改革,致力于解放农奴的工作但是没有成功。
卫国战争开始后,他上了前线,也参加了战斗, 组织民团并接受了战火考验。
法军进入莫斯科后,几乎把莫斯科烧成了火海。
彼埃尔完全改变了对拿破仑的看法。
彼埃尔决意留在莫斯科,做一名民族英雄,刺杀拿破仑。
他装扮成穷困的农民,藏了匕首,寻机刺杀拿破仑,险些送命。
但是他为了营救大火中的一个女孩,被法军抓化住。
在战俘营,士兵中的宿命论和不抗恶思想使他深受感动。
拿破仑的军队使人民流离失所,士兵怨声载道。
在通往斯摩梭斯克的途中,法军在莫斯科大肆抢劫,军纪变坏,军队从此开始瓦解,成为一群落荒而逃的乌合之众。
在哥萨克人的不断骚扰下,大量俄国战俘被解救,彼埃尔获得自由。
在俄军主力奋起反攻,俄国人民团结打击下,法军溃败。
拿破仑疲惫地等待着,希望沙皇要求和他签署和平协定,但是这一天迟迟没有到来,他只好放弃莫斯科撤退到法国。
在溃退途中,法军不断遭到俄国军队和游击队的袭击,损失惨重,最后拿破仑只带着三万残兵逃出了俄国。
彼埃尔则被游击队救出,返回莫斯科。
经历劳役磨难的彼埃尔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苦难,精神上获得了新生。
后来,彼埃尔回到了莫斯科,此时爱伦在放荡中因误服堕胎药而死去, 娜塔莎已经长成美丽动人的大姑娘。
见到娜塔莎后,彼埃尔深深地爱上了她。
他适时地向娜塔莎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意, 娜塔莎接受彼埃尔的求婚,两个人从此开始了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娜塔莎更加勤劳能干,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丈夫和孩子。
结婚八年后,他们生了四个可爱的孩子,发现现实生活和他们过去梦想的一模一样。
婚后,彼埃尔参加了十二月党人的秘密组织,而娜塔莎则成为一位贤妻良母。
三、【个性导读】俄国最杰出的爱国主义长篇小说,就是19 世纪俄国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1863 年至1869 年完成的诗史性宏伟巨着《战争与和平》。
这部作品从最初构思到创作完成,前后历时13年之久,7次易稿,小说以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豪族为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全面具体表现当时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这幅宏大生动的俄国历史画卷, 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各类人物的心理状况、思想变化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
作品中总共描写了559 个人物, 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出现人物最多的一本小说” , 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卷帙浩繁,长达13 万字的长篇巨着。
在阅读《战争与和平》时,我非常畏惧它庞大的篇幅量,书中登场的人物众多、名字难记,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使我在了解情节推动和故事发展时感到困难。
正如屠格涅夫所说,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集叙事诗、历史小说和和风习志之大成的独树一帜的作品” , 因此如果选择节缩的精装本阅读的话,就无法了解作品的原貌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思想。
在阅读此部作品时,我感觉到托尔斯泰的陈述语调中洋溢着仁慈的沉静,叙述特别舒缓,随心所欲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他根据切身经历进行写作,力求最充分反映生活真实的创作原则,提炼生活,作品中处处有作家生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