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琢型设计光学原理

合集下载

弧面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

弧面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

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实训课程学习报告一、学习目的天然的珠宝玉石有很多不同的种类,然而这些美丽的宝石在打磨加工之前,珠宝玉石的外表都十分质朴,只有经过人工的琢磨才能呈现出珠宝玉石内部的璀璨和光华。

彩色宝石的绚丽多彩是通过宝石的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射和琢型等衬托出来的。

不同的宝石有着不同的颜色、光泽等,也正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构造,宝石在光照下会出现一些特殊光学效应。

宝石的素面有素面朝天的意思,也就是几乎没有任何修饰的宝石,经过人工简单的打磨抛光加工之后而产出的宝石成品,呈现出弯曲,弧度表面的外观,也被称作光面、蛋面、弧面等。

素面宝石特别适合具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宝石,能充分弥补宝石在火彩、透明度和瑕疵等方面的不足。

在光照下,所出现的一些光学效应,使得宝石更美丽动人。

比较常见的光学效应有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色效应、变彩效应、月光效应、砂金效应等。

二、学习时间与地点家庭网络授课三、学习内容及过程星光效应弧形凸面宝石在点光源的照射下,宝石表面呈现交会的四射、六射或十二射星状光芒的光学现象,似夜空中的星光,被称为星光效应。

当垂直纤维状包裹体长轴方向切割打磨后,二组或三组平行排列的包裹体以不同角度相交就会产生闪亮的放射状光带。

在红(蓝)刚玉的晶体中,含有针状的金红石矿物包裹体,它们平行地伸向六角柱状晶体,在各个面上密集地排列在一起。

这些气体、液体包裹体或微细矿物包裹体具有的条带丝状构造,使光的反射以一定角度交汇于一点,产生星状光芒。

四射星光如星光透辉石、星光尖晶石;六射星光如星光红宝石和蓝宝石、星光芙蓉石,十二射的如星光红宝石。

以刚玉宝石(红、蓝宝石)的星光效应最好。

猫眼效应在平行光线照射下,以弧面切磨的某些宝石玉石表面会呈现一条明亮的光带,该光带随样品或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称为猫眼效应。

自然界中具有纤维状结构或针状包裹体的质矿物,都可以磨出猫眼效应来。

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其内部含有密集向平行排列的针状或棒状的矿物晶体包裹物,它们在宝石中产生同方向的条状反射。

宝石设计原理2章

宝石设计原理2章

内反射作用才是提高刻面宝石亮度的真正潜力。
内部反射光与宝石的临界角(i )与其折射率(n)有 关,下式表示:
由式可看出,宝石的折射率越大,则临界角越小。 由于折射率和临界角都是宝石的固有光学常数, 无法改变,而唯一能改变的是使光线在进入宝石体 内经过各个刻面时的入射角度。 因此,根据宝石的折射率和临界角大小来合理的 设计刻面宝石的琢型比例和角度,才是增强宝石亮 度的唯一途径。
小 结
第一节 宝石原料的选用
一、宝玉石加工材料选择质量标准 二、宝石原料选用的一般条件
三、宝石原料分级和档次划分及特点
四、设计要求和方法
五、设计步骤
第二节 宝石琢型设计光学原理
一、刻面琢型宝石的光学效果
体现其美感的重要特征,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亮度(Intensity) •火彩 (Fire) •闪烁 (Sparkle)
0.3~ 0.6ct

5~ 8
3~ 5ct
较 多

较 易
中 等
3~ 6
不小于
10ct

一 般
容 易

宝石质量分级,对宝石的造型设计、加工方法和加工精度的确定十分重要, 合理的质量分级不仅可使物尽其用,而且可减少盲目加工而造成的浪费和损 失。
四、设计要求和方法
(一)重量
(1)单粒宝石成品尽可能大,价格 与重量的平方成正比。
(三)闪 烁
闪烁是指刻面宝 石因光源移动, 或观察角度的变 化,引起刻面对 光源的反射呈明 暗交替变化的现 象。
闪烁的效果与刻面的数量、大小、切磨角度以及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速度 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刻面的数量越多,闪烁效果越好。 但是,闪烁程度高的宝石并不一定都很漂亮。因为刻面的数量越多,必然会 使各小面的面积变小,切磨角度的变化也越复杂,易导致漏光,影响宝石的亮 度和火彩。所以,闪烁应当是在发挥宝石的亮度和火彩效果的基础上,使宝石 更加美丽的一种光学效果。

宝石的琢形

宝石的琢形

刻面宝石的琢型与审美摘要据相关资料统计,刻面琢型宝石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大约要到公元11世纪。

到了20世纪,随着加工机械的不断改进,钻石的规则化越来越明显,出现了58个面的圆明亮式琢型。

琢型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圆明亮型、祖母绿型、橄尖型、心型、梨型、垫型、雷蒂恩型、椭圆型、公主方型成为大众琢型。

刻面宝石的审美从光学角度和美学角度发展,旨在能最大程度地简化消费者在选择刻面琢型宝石时的思路。

关键词刻面宝石琢型历史溯源审美刻面宝石在近年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随着钻石消费量的急剧上升,中国钻石消费量已经成功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所以国民在宝石消费中的盲目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理性选购刻面宝石珠宝首饰?希望通过对琢型的简单介绍,起到指导购买的作用。

一、刻面琢型的历史溯源据相关资料统计,刻面琢型出现的确切时间已经无法考究,但根据市场的推断,最早的刻面琢型宝石大约要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而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大约要到公元11世纪。

刻面琢型的演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尖琢型。

尖琢型是钻石最早的刻面琢型,大约出现于14世纪。

这种琢型基本保持钻石的八面体晶体原形,只对晶体进行简单的打磨提高对称性、光泽和透明度。

2、桌形琢型。

桌形琢型大约出现在15世纪。

这种琢型在尖琢型的基础上打磨掉了一个角顶,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台面,这种琢型的出现标志着钻石规则琢型的出现。

3、玫瑰琢型。

该琢型从正面看似一朵盛开的玫瑰花,玫瑰琢型大约出现于15世纪或16世纪中叶。

玫瑰琢型基本形状是上部有若干个三角小面,下面一个大平面。

玫瑰琢型样式较美,但会使钻石的火彩、亮度欠佳。

4、圆多面形琢型。

圆多面形琢型是由桌形琢型发展而来,开始的圆多面形琢型为单琢型,类似现在的八面形琢型,后来渐渐过渡到圆。

大约在17世纪法国主教推动单琢型向双多面形琢型演变。

20世纪初期,随着加工机械的不断改进,钻石的规则化越来越明显,出现了58个面的圆明亮式琢型。

自考珠宝琢型设计及加工串讲

自考珠宝琢型设计及加工串讲

1.2.3宝石琢型的三要素(1)琢型比例:指琢型的各部分的长度(或高度)相对于腰部直径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2)琢型角度:指琢型的各个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

其中冠部主要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冠角,亭部主要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亭角(图1-2)。

(3)圆周分度:指琢型的各个刻面在琢型圆周上的分布方位,也称分度或分度指数。

圆周平面平行于琢型的腰棱平面,一般将圆周(360°)划分为96、80、72、64、48、32等分度表示法,加工时以相应的分度轮来控制。

从理论上讲,利用刻面角度和圆周分度两项数据,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精确指示或控制各个刻面在琢型上分布位置。

第1节宝石琢型的分类宝石的琢型式样繁多,但常见的琢型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弧面型、刻面型、链(念)珠型、雕件及异型。

2.1.1弧面琢型1、按弧面琢型的腰棱形状分类根据腰棱的形状,弧面型宝石可分为圆形、椭圆形、橄榄形、梨形、心形、矩形、十字形、方形、八角形、垫形、垂体形及随意形等。

2、按弧面琢型的截面形状分类根据截面形状可将弧面型宝石划分为单凸弧面琢型、扁平弧面琢型、双凸弧面琢型、凹凸弧面琢型及顶凹弧面琢型。

(1)单凸弧面琢型单凸弧面琢型顶部呈上凸的弧面,底部为抛光或未抛光的平面。

(2)双凸弧面琢型(双凸弧面琢型上、下两面均向外凸起,但顶面凸起高度大于底面。

星光宝石、猫眼石、月光石多采用此琢型。

最好的式样为白果型,上凸较高,较饱满,下凸较小,优质高档翡翠常用此琢型。

(3)扁平双凸弧面琢型扁平(扁豆)双凸弧面琢型上、下而均向外凸起,且其高度相同、较低,整个外形呈扁豆状。

欧泊有时采用此琢型。

(4)中空弧面琢型中空弧面琢型又称"凹凸弧面琢型",该琢型是在单凸弧面琢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从单凸面琢型的底部向上挖一个空心凹面,以增加深色宝石材料的透明度,且能改善颜色。

多用于色深、透明度较低的宝石材料刻面琢型的式样很多,根据其形状特点和刻面的组合方式,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明亮琢型、玫瑰琢型、花式琢型、混合琢型。

宝石加工3章设计画图知识1用.ppt

宝石加工3章设计画图知识1用.ppt
1.画出十字定线,决定宝石的长度及宽度.以十字定线之交叉点为中心点, 在宝石宽度及长度的一半处画上记号. 2.将圆形规板的水平记号与水平定线相应合,画出能通过该记号的圆弧. 3.连接十字定线与圆之间的交叉点. 4.从顶点至长度的一半部分分成三等分,在1/3处画出宝石的切割面. 5.擦掉辅助线,并添加阴影.
3、橡皮擦:设计多是细部的描绘,橡皮擦切成 三角形用 4、三角板:设计图十字定线及角分线。 5、各种规板及云形规:规板主要有圆形,椭圆形 ,心形,方形,祖母绿形等。用来画宝石或描绘 曲线非常方便 6、彩色铅笔:设计图简单著色时,可以使用彩色 铅笔。
2020/10/28
第二节 常见宝石设计画法
常见宝石切磨款式圆形,椭圆形,橄榄形,马眼形,长方形,祖母绿形等。
2020/10/28
三、椭圆形切割的画法
1.画出十字定线,在宝石宽度和长度的1/2处标上记号. 2.以椭圆规板画出能通过记号的椭圆. 3.连接十字定线与椭圆之间的交叉点. 4. 从顶点至长度一半部分分成三等分,在/3处标上记号,画出宝石的切 割面. 5. 擦掉辅助线,添加阴影.
(18mm×12mm)
具体画法见下图。
一、圆形画法一
2020/10/28
有音频
圆形画法一15X15mm
圆形画法一
1、画出十字定线. 2.画出45度角分线. 3.用圆形规板以宝石的直径画一个圆,这个圆就是圆形切割外形线. 4.连接十字定线与圆形外形线之间的交叉点,则形成一个正方形;同样连 接对角线与圆形外形线之间的交叉点,形成另一个正方形. 5.擦掉辅助线,画出整个桌面阴影
宝石加工 工艺学
第三章
宝石琢型设 计图概述
本章里将介 绍不同常用宝 石琢型设计图 画法等知识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指琢型的各部分之间的相对比例。对于刻面型宝石来说,一般以腰棱 为比例基准,用百分数来表示。
2)琢型角度:也称切磨角度。
对于刻面型宝石来说,它是指琢型的各个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 其中冠部主要刻面与腰棱 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冠角,亭部主要刻面与 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亭角。
3)圆周分度:也称分度指数。
琢型就是指宝石原石经过切磨后所呈现出的样子,也 叫切工或款式。
2、琢型的组成:
不同的琢型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大多数琢型是由 冠部、腰棱及亭部三个部分组成。还有少数不是。它们 中的一部分琢型是由冠部和腰棱两部分组成,还有一部 分则无具体区分为随形或珠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琢型的要素:
1)琢型比例:也称切磨比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椭圆刻面型 结构特征:由椭圆形冠部和亭部共57个面组成。 光路特征:入射光线透过台面或斜面进入宝石内部;
又被亭部刻面所反射。从而构成宝石的亮度。 琢型特征:显色,透亮,对称,保重。
适合对象: 1)颜色美的宝石,因为有大台面可以显色。 2)硬度好的宝石,因为硬度高通常易于多刻面的切割。这
刻面型 珠型 随形
显火彩、显亮度、显闪烁 显色、显光效 保重、显色
必须镶嵌才能佩戴 可镶可串可直接带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1.3.1 弧面琢型分类
常见的弧面琢型为单弧形琢型
按弧变高度分:高弧形、中弧形、低弧形 根据顶底形态分:单弧形、双弧形、挖空凸面型、反凸面型(凹面琢型)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8.3.1 宝石琢型的定义
3、千禧切工凹面形琢型
千禧切割拥有1000个刻面而得名,1999年左右由罗 吉奥·格拉卡首创,以作为新世纪的特征与挑战的象征 。

珠宝琢型设计与加工

珠宝琢型设计与加工

珠宝琢型设计与加工一、宝石琢型的概念:1、宝石琢型的含义:宝石琢型是指宝石的造型,是宝石原石经过琢磨后所呈现的样式,也称宝石的切工或款式。

2、宝石琢型的种类:刻面型、弧面型、珠型、异型四大类型,其中刻面型宝石的设计和加工最为复杂,样式、也是宝石琢型设计及加工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宝石琢型的各部分名称(以标准圆钻刻面型为例):刻面宝石琢型一般可分为冠部、腰棱、亭部。

冠部——指琢型腰棱以上的部分,一般由台面、冠主面、星面和上腰面等刻面构成。

腰棱——即琢型的腰部。

穿过腰棱的假想平面称为腰棱面,它理论上平行于台面并将琢型分隔成冠部和亭部。

腰棱的平面形状简称腰形,它是宝石琢型进一步分类和命名的主要标志,如圆形、椭圆形、梨形、心形、方形等。

亭部——指琢型腰棱以下的部分,主要由亭主面、下腰面以及底尖或底面构成。

刻面琢型的各种小面的名称:台面——又称桌面、顶面;星面——又称星瓣、星环面;冠主面——又称风筝面、鸢瓣、冠部主环面;上腰面——又称上分裂面、冠部半环面;下腰面——又称下分裂面、亭部半环面;亭主面——又称亭部主环面4、宝石琢型的三要素(刻面宝石琢型为例):(1)、琢型比例——也称切磨比例,指琢型的各部分之间的相对比例,但通常以腰部直径作为比例基准,用百分数来表示。

(标准圆钻各比例均是相对于腰部直径为100%的比例,花式琢型如果腰部存在长径和短径两个方向的腰径,则一般以腰部短径的宽度为100%)。

(2)、琢型角度——也称切磨角度,指琢型的各个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

其中冠部主要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冠角,亭部主要刻面与腰棱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亭角。

(3)、圆周分度——也称分度指数,指琢型的各个刻面在琢型圆周上的分布方位,圆周面平行于琢型腰棱平面,圆周分度轮常用64分度,有时也用96、72、48、32等分度。

“琢型三要素”表示琢型的形状特征和各个刻面的具体位置,从理论上讲,利用刻面角度和圆周分度两项数据,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精确指示或控制各个刻面在琢型上的具体位置。

8.3.2 宝石的琢型光学设计

8.3.2  宝石的琢型光学设计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2)火彩的形成方式
火彩是刻面宝石对白光的色散作用而产生的光谱色闪烁,色光会随 着白光的入射角度不同而变化。假定白光从冠部正向照射宝石,火彩 的形成方式可大致分为两种:
①白光从冠部斜刻面出射的色散作用产生火彩
在这种方式中,从冠部斜刻面出射的色散光来自从台面垂直入射的 白光。如下图所示,垂直台面进入宝石的白光经过亭部刻面的全反射, 最后通过冠部的倾斜刻面射出,这时的入射角不等于0,光线就会发生 折射和色散作用,各种单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被分解开来,形成火彩。
寻找包裹体与C轴方向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3、变彩效应
由于宝石内部的特殊结构,引起光的衍射和干涉作用,使宝石产生多彩 的色斑,且色斑随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变幻。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在宝石加工定位时,要将变彩最佳的方位作为宝石的顶面。边缘若 有最佳变彩,其面上有会有好的变彩,如:澳大利亚产的欧泊,其侧 面的变彩最佳(如下图所示),可将此面作为冠部或顶面。若欧泊变 彩遍布整个原石,当变彩层较厚并且较宽时,定向简单,切割时可使 背底平行与原石侧缘;当变彩层较薄且与原石的顶底面斜交时,定向 较困难,切割时可使背底平行与变彩层。欧泊的变彩效应在一个近于 平面上的效果最好。若欧泊有多层变彩时,可将原石切割成数块,使 每层变彩都得到充分利用;若欧泊只有一层变彩,则可定位于顶部。
上图表示了琢型的主要刻面角度对产生内反射亮光影响的几种情况:
① 只有当琢型的各部分比例和角度合适时,才能使光线在亭部产生全 内反射作用,而从冠部射出,呈现较好的内反射亮光;
② 如果亭部主面角度过大,会造成亭部的比例过深,使光线在亭部刻 面上发生折射作用,从亭部侧面漏出体外(称第二次漏光现象),导 致光线损失,亮度较弱; ③ 如果亭部主面角度过小,会造成亭部的比例过浅,也使光线在亭部 刻面上发生折射作用,从亭部背面穿透漏失(称第一次漏光现象), 导致亮度不佳;

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教程

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教程

" 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工艺学"教程本教程根据《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工艺学》的现行教学大纲,集作者多年教学经验,并引入了国外宝石琢型电脑设计等一些新内容编制而成。

教程共分九章,各章内容提要及学习要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宝石加工工艺分类,宝石琢型的含义、组成及名称、琢型三要素等。

要求重点掌握刻面宝石琢型的主要组成及各种刻面名称、琢型比例、琢型角度和圆周分度等名词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宝石琢型分类,讲解了四类70 余种代表性琢型的特征,此外还探讨了刻面宝石琢型的演化发展历史。

要求重点掌握宝石琢型分类方法、各类琢型的基本特征及其适用宝石材料、标准圆明亮琢型的演化过程及其特点。

第三章深入细致地讲解了刻面宝石琢型设计的光学原理和美学原理。

要求重点掌握宝石的亮度、火彩、闪烁的产生原因,以及与琢型比例、角度的关系,琢型比例和角度的确定方法,宝石琢型造型形式美法则。

第四章介绍了宝石琢型电脑设计方法。

本章采取图解实例教学方式,讲解宝石琢型设计软件GemCad 及GemRay 的操作方法,可以使学员按照图解说明,一步步练习,达到快速学会用软件的目的。

要求重点掌握标准圆钻型和交叉矩型的构图操作技巧,理解所用各项命令的含义和用法。

第五章介绍宝石加工基本方法的原理和常用设备。

要求重点掌握琢磨法原理和抛光法原理。

第六章介绍了宝石加工中常用的磨料、磨具和辅料等工艺耗材。

要求重点掌握磨料的基本特性、粒度分类、常用磨料和抛光剂的性质,磨盘、抛光盘的材质结构与选用,粘结剂的配制与使用。

第七章介绍刻面型宝石的设计和加工工艺。

要求重点掌握刻面型宝石的设计原则,主要加工工序的任务、方法和注意事项,机械手刻磨机工作原理,八角手的设计原理及工作原理。

第八章介绍凸面型宝石的设计和加工工艺。

要求重点掌握凸面型宝石的设计原则,主要加工工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九章全面介绍了刚玉、绿柱石、金绿宝石、电气石、橄榄石、石榴石、尖晶石、锆石、黄玉、长石、水晶、欧泊、黑曜岩、虎睛石、翡翠、绿松石、孔雀石、琥珀、珊瑚等20 种常见宝石的性质和加工要领。

《宝石琢型设计原理》课件

《宝石琢型设计原理》课件
项链琢型
项链的琢型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如圆形、水滴形、心形等,不同的琢型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 气质。
手链琢型
手链的琢型可以根据佩戴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如圆形、椭圆形、方形等,不同的琢型可以展现出 不同的风格和气质。
琢型设计与宝石价值的关系
琢型设计对宝石价值的影响
琢型设计是影响宝石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琢型设计可以提升宝石的美感和价值, 使其更具吸引力。
市场需求与琢型设计
市场对不同琢型的宝石需求不同,琢型设计需符合市场需求,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提 高宝石的销售量。
05
琢型设计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琢型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琢型设计风格多样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琢型设计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风格,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琢型设计材料多元化
未来琢型设计将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宝石材料,还将探索更多新型、 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如人造宝石、再生材料等。
琢型设计技术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琢型设计将运用更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 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实现更复杂、精细的设计。
琢型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展望
数字化技术在琢型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三维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琢型设计的数字化,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预见 性。
智能化琢型加工设备的研发
未来将研发更多智能化琢型加工设备,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加工等功能,提高加工效率 和精度。
现代琢型设计方法利用计 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设 计,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 精确度。
多元化风格
现代琢型设计方法融合多 种风格,包括抽象、具象 、极简等,以满足不同消 费者的审美需求。
琢型设计技巧与实践
了解宝石特性
琢型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 宝石的特性,包括硬度、 韧性、颜色、纹理等,以 便选择合适的琢型。

8.4.1 宝石琢型概述

8.4.1 宝石琢型概述
1、花形琢型系列
1988年,戴比尔斯公司(De Beers)顾 问G.托尔可夫斯基设计的用于钻石的5种花 形琢型,构成一个系列,包括大利花琢型、 向日葵琢型、金盏花琢型、百日红琢型和火 玫瑰琢型。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向日葵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2、随形琢型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三、琢型的现况
以钻石为例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一、琢型的现况
20世纪末叶后,计算机科学技术对宝石琢 型设计产生了卓越的帮助,使设计效率大幅 提高,不仅更好地体现了宝石的光学效应及 最大程度地保重,同时也满足不同个性的消 费者的特殊需求,使宝石更加多姿多彩。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四、异形琢型的种类
异型琢型简称异型,是指宝石琢磨不受上述琢型的限制,根据 需要琢磨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包括自由型和随形琢型两种。此种方 法一般不对宝石原石作过多的加工,而仅根据宝石原石的形态、颜 色、块度和纹饰等特点创意确定,略加修饰抛光而成。其特点是腰 截面形态为原石的自然形态,而冠、亭部各组小面及台面组合配比 由加工者自由创作设计。 1、自由型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琢型的概述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宝石琢型的基本概念
所谓宝石琢型是指:通过琢磨方式赋予宝石的空间几 何形状。而这些形状是依据几何光学原理设计而成的, 也就是说宝石琢型既要具备工艺美学的要素条件,又要 符合几何光学的科学规律。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一、琢型概述
1、琢型的定义:
琢型就是指宝石原石经过切磨后所呈现出的样子,也 叫切工或款式。
第四章 宝石的琢型设计

宝石琢型的光学设计

宝石琢型的光学设计

同理,刻面型宝石是由若干个抛光平面构成 的几何多面体,当白光经过其倾斜刻面时,也同 样会发生与棱镜分光类似的色散作用,见下图。
色散值是宝石材料的固有光学常数,色散值越大,反 映其色散能力越强,产生火彩的潜力越大。在琢型设计 中,对于色散值较高的无色或浅色透明宝石材料,应注 重开发其火彩潜力。
由式中可以看出,宝石的折射率越大,则临界角越小。
由于折射率和临界角都是宝石的固有光学常数,无 法改变,而唯一能改变的是使光线在进入宝石体内经过 各个刻面时的入射角度。因此,根据宝石的折射率和临 界角大小来合理的设计刻面宝石的琢型比例和角度,才 是增强宝石亮度的唯一途径。
(3)刻面角度对亮度的影响
(1)色散与色散值
色散是由于组成白光的各种波长都以不同的角度折射而 导致白光分解为可见光谱组成色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当白光从玻璃棱镜的一侧入射其斜面后,原来在空气中 都以相同方向传播的各种波长单色光,会因它们在玻璃 中的折射方向不同而被分解开来,波长越短的(如紫光) 折射角越小,而波长越长的(如红光)折射角越大。这 样,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后就被分解成了七色光谱。
光线从冠部斜刻面射出的色散作用 i - 入射角;θ- 临界角;r - 折射角;r '- 色散角
由于光线是从宝石(光密介质)向外即空气(光 疏介质)折射,故各种色散光的折射角均大于入 射角。火彩的强弱与冠部倾斜刻面的倾角有关, 刻面倾角越大,光线的入射角也越大,各种色散 光的差异也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色散作 用也增强,火彩也越明显。
(2)火彩的形成方式
火彩是刻面宝石对白光的色散作用而产生的光谱 色闪烁,色光会随着白光的入射角度不同而变化。 假定白光从冠部正向照射宝石,火彩的形成方式 可大致分为两种:
①白光从冠部斜刻面出射的色散作用产生火彩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有哪些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有哪些

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有哪些璀璨的宝石绚丽多彩,是通过颜色、光泽、透明度、折光和琢型等衬托出来。

由于其结晶时其内部常含有包裹体、双晶纹、晶格结构缺陷等,造成光的干涉、衍射、散射等现象,在光照下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光学效应,常见的特殊光学效应有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色效应、月光效应、游彩效应、金星效应、发光效应等。

星光效应又称星彩效应或星状图形效应。

弧形凸面宝石在光的照射下,会呈现光线交会的四射、六射和最多十二射星状光芒的光学现象,似夜空中的星光。

常见有星光效应的的品种:粉晶,红、蓝宝石,石榴石。

猫眼效应弧面宝石在光线照射下,水晶表面呈现的明亮的光带,转动时,光带移动,似猫眼细长的眸子,称猫眼效应。

只有金绿宝石猫眼才可直称为猫眼。

其实有猫眼效应的宝石须加名称:XX猫眼。

变色效应宝石在日光或灯光(富于红光的灯光)等不同光源下,呈现不同的颜色,称为宝石的变色或变彩效应。

具有变色效应的宝石有:蓝宝石、石榴石、尖晶石、金绿宝石(变石)、琥珀。

游彩效应游彩效应又称游色效应。

即在白光照射下,同一宝石上同时显示出多色变换闪光的一种现象。

当转动宝石或光源时,可见色彩不断游动变换,闪闪迷人,出现红、橙、黄、绿等的多种色谱。

游彩效应最著名的是欧泊。

月光效应月光石是具格子状双晶的微斜长石,两组相互近似垂直的双晶纹,对入射光散射,密集的散射光线集中在一起,呈朦胧的晕色,如同月光,所以称为月光效应。

具月光效应的微斜长石称为月光石。

金星效应透明、半透明的宝石,当内部含有许多不透明的微小固体包体时,在光照射下,经反射而闪闪发光,这种现象称金星效应,又称砂金效应,如金星石英,太阳石,金曜石,金星石等。

发光效应有荧光或磷光现象的宝石称为发光宝石,其中磷光强的宝石,俗有“夜明珠”之称。

如红宝石的红色荧光,白钨矿的蓝色荧光,金刚石的蓝色磷光等。

宝石加工3章设计画图知识-1用(1)

宝石加工3章设计画图知识-1用(1)

梨形切割的画法二
1 .画出十字定线,在中心处画一个半圆,以宝石的长度在纵轴上标上记号. 2.将圆形规板的水平记号与水平定线相应合,画出能通过记号的圆. 3.画出与梨形相连接的长方形,并画出对角线.在内侧画一个较小的梨形. 4.以十字定线和对角线为起点,画出宝石的切割面. 5.擦掉辅助线,添加阴影.
3、橡皮擦:设计多是细部的描绘,橡皮擦切成 三角形用 4、三角板:设计图十字定线及角分线。 5、各种规板及云形规:规板主要有圆形,椭圆形 ,心形,方形,祖母绿形等。用来画宝石或描绘 曲线非常方便 6、彩色铅笔:设计图简单著色时,可以使用彩色 铅笔。
14:18:05
第二节 常见宝石设计画法
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石切磨款式圆形,椭圆形,橄榄形,马眼形,长方形,祖母绿形等。
2.将圆形规板的水平记号与水平定线相应合,画出能通过该记号的圆.(左右 两边各画一个).
3.连接十字定线与梨形之间的交叉点. 4.从顶点至水平定线中心之间分成三等分,在1/3处标上记号并画出平行线;
底部也以相同间隔画出平行线. 5.连接这些线与梨形之间的交叉点. 6.擦掉辅助线,添加阴影.
梨形切割的画法一(18mm×12mm ) 14:18:05
设计者要对原始造型元素进行变形 和组合,要考虑形态、材质和色彩三 方面的表现。
设计效果图的制作——包括立体图 和三视图。这是设计的最终展现。
14:18:05
(一)分割组合在设计中的应用
原始设计元素是一个圆与正方形的简单几何体,用线条分 割后得到不同的空间几何图形,用这几个新的空间按照一 定的方式重新组合得到不同的新的设计
第二章宝石琢型设计原理
知识回顾
一、宝石原料的选用 二、宝石琢型设计光学原理 三、宝石琢型设计的美学原理

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原理及新款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原理及新款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

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原理及新款设计研究的开题报告1.0 研究背景刻面宝石琢型是一种高级的宝石加工技术,它可以根据宝石的外形和特性设计出独特的刻面花纹,使得宝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光芒。

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宝石的设计也在不断革新,可以看出其发展前景广阔。

2.0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新型的刻面宝石琢型,以满足市场需求。

3.0 研究内容3.1 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原理对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方法、流程及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形成具体的理论设计模型。

3.2 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实践运用相关技术和工具,面向实际的情况,设计新型的刻面宝石琢型。

3.3 实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实验研究来验证新型刻面宝石琢型设计的效果。

4.0 研究方法4.1 文献资料法收集、分析图书馆相关资料,了解刻面宝石琢型的历史、发展及最新研究动态,同时对设计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出相应的设计模型。

4.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于宝石的颜色及款式需求,据此改进和优化设计模型。

4.3 实验研究法通过设计实验室中的相关实验,检验新型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效果及实用性。

5.0 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5.1 深入了解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原理,为后续新型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5.2 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及审美观念的新型刻面宝石琢型。

5.3 通过实验验证,检验新型刻面宝石琢型设计的效果及实用性。

6.0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两个阶段:6.1 第一阶段时间:1个月任务:(1) 收集和分析刻面宝石琢型的历史、发展和研究动态资料,整理出理论设计模型;(2) 针对市场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消费者对于宝石的颜色及款式的需求;(3) 综合理论模型和问卷调查,设计出新型刻面宝石琢型。

6.2 第二阶段时间:2个月任务:(1) 在设计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检验新型刻面宝石琢型的设计效果及实用性;(2) 根据实验结果,改进新型刻面宝石琢型设计并试制;(3) 出具结论和研究报告。

宝石鉴赏-宝石的琢型

宝石鉴赏-宝石的琢型

3).宝石的品质
品质对价格起界 决定性的作用,通常 是指宝石的净度和颜 色。颜色要求纯正. 艳丽,不含任何杂质 色调。如红宝石以鸽 子血为最好,蓝宝石 则以矢车菊兰(深蓝 色中带紫色色调)为 最佳。

净度是评价 宝石品质的重要 内容,内含物的 多少直接影响着 宝石的净度,优 质宝石要求内含 物少,裂隙少, 透明,纯净。
5)市场因素
宝石的价格还受市场因素影响,亚洲人偏 爱翡翠,亚洲市场翡翠的价格就高;俄罗斯产的 绿宝石,非常美丽,但人们不太了解,其价格 就低;钻石市场一直被少数公司垄断,所以价格 就高。
2.价格趋势 宝石玉器投资是投资理财新门路。民间历来有
“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更有“乱世藏金,盛 世藏玉”的投资古谚。 近几年,玉石的价格上涨速度非常之快。新疆 宝玉石协会的一份资料显示,1980年,一级和田白 玉籽料每公斤100元,到1995年价格以已经上涨到 6000元,进入2000年,籽料价格更是突飞猛进,上 涨到每公斤10000元以上,到2005年又上涨了10倍, 达到每公斤10万元以上。玉料的价格尚且如此,包 含着雕刻家艺术心血的玉器精品,价格升值幅度就 可想而知了。
4).琢型

琢型直接影响宝石的最后价格,影响琢型最 关键的因素是初期的开胚,开胚的正确与否与成 品的重量和款式密切相关,一颗琢磨好的宝石, 可以提高原石价格的二分之一。对于玉石来说, 成品可是原石价格的几倍、几十倍或上千倍,甚 至更高。
题材为园月伴佳人。材料为和田籽料
黄色的金刚石原石和打磨出的手饰

2)粒度
颗粒的大小也对价格有明显的影响,宝石的质 量是作价中最易评价的,重量越大,越稀有,价格 越高。如一克拉重的祖母绿,标准售价为1300美元, 而18.35克拉的祖母绿耳环,售价为52万美元,平 均每克拉为28349美元。3克拉重的黑欧泊,售价为 每克拉325美元,但5克拉的每克拉却价值6000美元。

宝石琢型设计光学原理

宝石琢型设计光学原理

宝石琢型设计光学原理3.1.1刻面琢型宝石的光学效果刻面宝石的特殊光学效果是体现其美感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亮度(Intensity)火彩(Fire)闪烁(Sparkle)亮度、火彩、闪烁的综合效果称为:明亮度(Brilliance)1、亮度亮度也称明亮度,指刻面宝石在白光照射下的反射光强度,它包括宝石表面反射光和内部反射光两个部分,也称表面亮光和内部亮光,二者的总和即为宝石的整体明亮度。

(1)表面反射光宝石的表面反射光也称为光泽。

宝石光泽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宝石的折射率(N)和反射率(R),二者之间有下列简化关系式:由公式可见,折射率和反射率成正比关系。

也就是说,宝石的折射率越大,则反射率越大,光泽就越强,其抛光表面也就更明亮。

例如,钻石的折射率n约为2.42 ,反射率R为17 % ,呈金刚光泽;而水晶的折射率n约为1.55 ,反射率R为4.6 % ,呈玻璃光泽。

因此,从表面上看,钻石比水晶要显得"亮"得多。

(2)内部反射光宝石的表面反射光(光泽)对其亮度的贡献固然重要,但与其内反射光作用相比,刻面宝石的内反射作用对亮度的影响则远胜于表面反射作用。

以刚玉宝石为例,刚玉的折射率N约为1.76 ,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则得到刚玉的表面反射率R为0.76。

也就是说仅有7.6%的入射光在表面发生反射,如果让其余92.4 % 的入射光在进入刚玉刻面宝石内部后,再通过内反射作用从正面射出,则宝石的亮度必将大幅度提高。

由此可见,内反射作用才是提高刻面宝石亮度的真正潜力。

如下图所示,只有设法使进入宝石体内的折射或直射光线在到达亭部各刻面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以及最后反射到冠部各刻面时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这样才能使光线最大限度地从宝石正面(冠部)射出。

光线在宝石内的全内反射作用i - 入射角;r - 折射角;θ- 临界角宝石的临界角(i )与其折射率(n)有关,可用下式表示:由式中可以看出,宝石的折射率越大,则临界角越小。

珠宝设计光学实验报告

珠宝设计光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珠宝设计中光学原理的应用。

2. 掌握不同光学材料对珠宝光线效果的影响。

3. 学习如何通过光学设计增强珠宝的视觉效果。

4. 实践珠宝设计中的光学实验,提升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珠宝设计中光学原理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折射原理:珠宝中的光学材料(如钻石、水晶等)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影响珠宝的光线传播和折射角度。

2. 反射原理:珠宝表面反射光线,影响珠宝的光泽和反光效果。

3. 透射原理:珠宝内部的光线透射,影响珠宝的色彩和透明度。

4. 色散原理:光学材料对不同颜色的光线折射角度不同,导致珠宝出现彩虹色效果。

三、实验内容1. 折射实验:通过测量不同光学材料的折射率,了解其对珠宝光线传播的影响。

2. 反射实验:观察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珠宝反射效果的影响。

3. 透射实验:测量不同光学材料的透射率,分析其对珠宝色彩和透明度的影响。

4. 色散实验:观察不同光学材料在色散现象下的色彩变化。

四、实验步骤1. 折射实验:- 准备不同光学材料(如钻石、水晶、玻璃等)。

- 使用折射仪测量每种材料的折射率。

- 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2. 反射实验:- 准备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珠宝样品(如抛光、磨砂、喷砂等)。

- 使用反射仪测量不同样品的反射率。

- 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3. 透射实验:- 准备不同光学材料的珠宝样品。

- 使用透射仪测量每种材料的透射率。

- 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 色散实验:- 准备具有色散现象的珠宝样品(如钻石、水晶等)。

- 使用光谱仪观察不同样品在色散现象下的色彩变化。

- 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折射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光学材料的折射率存在差异,这对珠宝的光线传播和折射角度产生影响。

例如,钻石的折射率较高,光线在钻石中传播时会发生较大的折射,使钻石具有独特的光彩。

2. 反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珠宝样品反射率存在差异。

抛光处理的珠宝样品反射率较高,具有明亮的光泽;而磨砂、喷砂处理的珠宝样品反射率较低,具有柔和的光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石琢型设计光学原理3.1.1刻面琢型宝石的光学效果刻面宝石的特殊光学效果是体现其美感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亮度(Intensity)火彩(Fire)闪烁(Sparkle)亮度、火彩、闪烁的综合效果称为:明亮度(Brilliance)1、亮度亮度也称明亮度,指刻面宝石在白光照射下的反射光强度,它包括宝石表面反射光和内部反射光两个部分,也称表面亮光和内部亮光,二者的总和即为宝石的整体明亮度。

(1)表面反射光宝石的表面反射光也称为光泽。

宝石光泽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宝石的折射率(N)和反射率(R),二者之间有下列简化关系式:由公式可见,折射率和反射率成正比关系。

也就是说,宝石的折射率越大,则反射率越大,光泽就越强,其抛光表面也就更明亮。

例如,钻石的折射率n约为2.42 ,反射率R为17 % ,呈金刚光泽;而水晶的折射率n约为1.55 ,反射率R为4.6 % ,呈玻璃光泽。

因此,从表面上看,钻石比水晶要显得"亮"得多。

(2)内部反射光宝石的表面反射光(光泽)对其亮度的贡献固然重要,但与其内反射光作用相比,刻面宝石的内反射作用对亮度的影响则远胜于表面反射作用。

以刚玉宝石为例,刚玉的折射率N约为1.76 ,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则得到刚玉的表面反射率R为0.76。

也就是说仅有7.6%的入射光在表面发生反射,如果让其余92.4 % 的入射光在进入刚玉刻面宝石内部后,再通过内反射作用从正面射出,则宝石的亮度必将大幅度提高。

由此可见,内反射作用才是提高刻面宝石亮度的真正潜力。

如下图所示,只有设法使进入宝石体内的折射或直射光线在到达亭部各刻面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临界角,以及最后反射到冠部各刻面时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这样才能使光线最大限度地从宝石正面(冠部)射出。

光线在宝石内的全内反射作用i - 入射角;r - 折射角;θ- 临界角宝石的临界角(i )与其折射率(n)有关,可用下式表示:由式中可以看出,宝石的折射率越大,则临界角越小。

由于折射率和临界角都是宝石的固有光学常数,无法改变,而唯一能改变的是使光线在进入宝石体内经过各个刻面时的入射角度。

因此,根据宝石的折射率和临界角大小来合理的设计刻面宝石的琢型比例和角度,才是增强宝石亮度的唯一途径。

(3)刻面角度对亮度的影响刻面角度对亮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亭主面角度和冠主面角度。

如果这些角度设计不当,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刻面宝石的厚度过大或过小,使光线不能从正面出射而是在亭部漏失,造成宝石外观亮度的减弱。

主要刻面角度对产生内反射亮光的影响(a) 比例和角度合适,可产生较好的内反射光;(b) 亭角过大,造成亭部过深而漏光;(c) 亭角过小,造成亭部过浅而漏光;(d) 冠角过大,造成冠部全反射及亭部漏光上图表示了琢型的主要刻面角度对产生内反射亮光影响的几种情况:①只有当琢型的各部分比例和角度合适时,才能使光线在亭部产生全内反射作用,而从冠部射出,呈现较好的内反射亮光;②如果亭部主面角度过大,会造成亭部的比例过深,使光线在亭部刻面上发生折射作用,从亭部侧面漏出体外(称第二次漏光现象),导致光线损失,亮度较弱;③如果亭部主面角度过小,会造成亭部的比例过浅,也使光线在亭部刻面上发生折射作用,从亭部背面穿透漏失(称第一次漏光现象),导致亮度不佳;④如果冠部的主面角度不当,除可能会造成亭部漏光外,还会使经过亭部的内反射光线在到达冠部刻面时再次发生内反射,最终也要导致亮光的重大损失。

下表是刻面宝石的折射率与其临界角、冠主面角和亭主面角的关系范围数据,可供刻面宝石琢型设计时参考。

从表中可以看出,宝石材料的折射率越大,其临界角越小,琢型的冠角和亭角也应该相应减小。

刻面宝石折射率与其临界角、冠角、亭角的关系范围表折射率临界角冠主面角亭主面角1.40 - 1.60 45°36′- 38°42′40°- 45°43°- 45°1.60 - 1.80 38°42′- 33°42′37°- 43°39°- 43°1.80 -2.00 33°42′- 30°35°- 37°41°- 42°>2.00 <30°34°- 35°40°- 41°2、火彩火彩指刻面宝石因色散作用而呈现光谱色闪烁的一种光学现象。

火彩现象主要出现于具有高色散率的无色和浅色的透明宝石,并与琢型的比例和角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1)色散与色散值色散是由于组成白光的各种波长都以不同的角度折射而导致白光分解为可见光谱组成色的现象。

如下图所示,当白光从玻璃棱镜的一侧入射其斜面后,原来在空气中都以相同方向传播的各种波长单色光,会因它们在玻璃中的折射方向不同而被分解开来,波长越短的(如紫光)折射角越小,而波长越长的(如红光)折射角越大。

这样,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后就被分解成了七色光谱。

同理,刻面型宝石是由若干个抛光平面构成的几何多面体,当白光经过其倾斜刻面时,也同样会发生与棱镜分光类似的色散作用,见下图。

色散值是反映材料色散强度的物理量。

由于不同波长单色光在同一材料中的折射角不同,必然会反映到它们的折射率也不同,波长较长的红光折射角较大而折射率较小,波长较短的紫光折射角较小而折射率较大。

因而,一种材料的色散作用大小,可以用一定波长的紫光折射率与红光折射率的差值来衡量,差值越大,色散作用越强。

通常用弗朗霍芬谱线中的G(430.8nm)和B(686.7nm)相当的蓝紫光与红光所测得的折射率之差值作为色散值。

以钻石为例:钻石的G线折射率= 2.451钻石的B线折射率= 2.407则,钻石的色散值= 2.451-2.407 = 0.044色散值是宝石材料的固有光学常数,色散值越大,反映其色散能力越强,产生火彩的潜力越大。

在琢型设计中,对于色散值较高的无色或浅色透明宝石材料,应注重开发其火彩潜力。

(2)火彩的形成方式火彩是刻面宝石对白光的色散作用而产生的光谱色闪烁,色光会随着白光的入射角度不同而变化。

假定白光从冠部正向照射宝石,火彩的形成方式可大致分为两种:①白光从冠部斜刻面出射的色散作用产生火彩在这种方式中,从冠部斜刻面出射的色散光来自从台面垂直入射的白光。

如下图所示,垂直台面进入宝石的白光经过亭部刻面的全反射,最后通过冠部的倾斜刻面射出,这时的入射角不等于0,光线就会发生折射和色散作用,各种单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被分解开来,形成火彩。

光线从冠部斜刻面射出的色散作用i - 入射角;θ- 临界角;r - 折射角;r '- 色散角由于光线是从宝石(光密介质)向外即空气(光疏介质)折射,故各种色散光的折射角均大于入射角。

火彩的强弱与冠部倾斜刻面的倾角有关,刻面倾角越大,光线的入射角也越大,各种色散光的差异也会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色散作用也增强,火彩也越明显。

光线从钻石冠部斜刻面出射时的色散入射角色散角(折射出钻石的紫光与红光之间的夹角)0° 0°5°0°19′10°0°42′15°1°12′20°2°13′23°65′12°57′大于24°26′(临界角)发生全反射上表是根据钻石在不同色光下测得的折射率数据计算出不同的入射角及其所对应的紫光与红光的色散角(即紫光与红光的折射夹角)。

从表中可以看出,色散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临界角时则发生全反射。

因此,为了得到更强的火彩,就要使从宝石冠部出射光线的入射角越接近临界角越好。

但这可能会产生另一种不利作用,易导致其它部分光线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在冠部刻面处发生全反射,而不能折射出宝石,造成亮度与火彩的损失。

②白光从冠部斜刻面入射的色散作用产生火彩如下图所示,从宝石冠部正向照射的白光,在倾斜刻面上的入射角不等于0,因而光线要发生折射和色散作用,色散光经过亭部刻面的全反射作用后从台面射出,呈现火彩。

光线从冠部斜刻面射入的色散作用i - 入射角;r - 折射角;r '- 色散角在这种方式中,由于光线是从光疏介质(空气)向光密介质(宝石)内入射,根据折射定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各种单色光的折射角均被限制在相对较小的折射角范围内,故相应的色散角也较小。

仍以钻石为例,根据钻石在不同色光下测得的折射率数据,也可以计算出不同的冠部角及其所对应的紫光与红光的色散角,见下表。

光线从钻石冠部斜刻面入射时的色散冠部角(冠部角指冠部主刻面与腰棱平面的夹角) 色散角10°0°04′20°0°09′30°0°13′35°0°15′40°0°17′钻石的冠部角一般在30°- 40°之间,所产生的色散角不超过0.2°。

而且,亭部刻面对色散光线的反射不会使其色散角进一步扩大。

所以,这种方式所产生的色散作用相对较弱,火彩也较弱。

需要注意的是,火彩和亮度是一对矛盾,这两种光学效果都与刻面宝石的全内反射作用有关,全内反射的一部分光线由于折射而产生火彩,另一部分光线则产生亮光。

因此,不可能在同一个琢型宝石上得到最大的火彩和最大的亮度,在琢型设计研究中只能寻求它们的最优综合效果,即达到所谓的理想状态。

3、闪烁闪烁是指刻面宝石因光源移动,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引起刻面对光源的反射呈明暗交替变化的现象。

闪烁的效果与刻面的数量、大小、切磨角度以及光源或观察角度的变化速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刻面的数量越多,闪烁效果越好。

但是,闪烁程度高的宝石并不一定都很漂亮。

因为刻面的数量越多,必然会使各小面的面积变小,切磨角度的变化也越复杂,易导致漏光,影响宝石的亮度和火彩。

所以,闪烁应当是在发挥宝石的亮度和火彩效果的基础上,使宝石更加美丽的一种光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