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5.23《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名师教案1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名师教案1 华东师大版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

2、通过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下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注重人类社会和谐、持续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及特点。

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上网站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课前准备。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了解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自身体会作好发言准备。

教学方法1、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索法、演示法。

2、教法:讲述法、图示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生齐读目标)一、认知科技(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史实)二、感受科技(分析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积极影响)三、反思科技(分析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以及对策)(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1.开始的时间:2.开始的国家:3.主要标志:以、、和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4.发明成果:计算机网络①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朝着和两个方向发展。

《科学技术大发展》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2-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科学技术大发展》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2-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材料二: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 国防建设等。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材料三:“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 业的情况,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 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2、我国第一位太空人 是谁?
3、应用了第三次科技
革命中的哪些技术?
2008年9月25日
电子计算机 空间技术 神州七号发射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于20世纪70年代, 包括基 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 程、发酵工程 四部分, 核心是基因工程 。
1997年2月, 苏格兰 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 世界第一只克隆羊 “多利 ” 。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
电机、内燃机的 发明与应用
开始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20世纪四十年代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 以美国为首发达国家
能源

石油、电力 核能、风能、太阳能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共同影响 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的进步, 都改变了世界面貌
启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 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 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 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24《科学技术(下)》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24《科学技术(下)》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5.24《科学技术(下)》教案华东师大版〖内容标准〗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著。

〖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西汉发明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概况。

②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扁鹊创建“四诊法”、《黄帝内经》、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和“麻沸散”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联系第19课《文字演变》中汉字演变过程中的书写材料,设计文字与书写材料演进表。

②运用课本“造纸流程图”,描述古代造纸的工序流程。

③结合课文“地动仪模型”和小字介绍,描述地动仪的基本构造。

④设计医学成就表。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②认识古代科学家张衡、蔡伦、张仲景和华佗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孜孜以求的崇高品格和科学精神,他们的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应该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

〖教学要点〗1.重点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的伟大东风压倒西风,它的发明和传播大大促进了世界文化事业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重点介绍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难点由于地动仪已失传,中医学知识对学生是个陌生的领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知识体系〗本课教学内容涉及我国古代造纸术、地动仪、医学等科技方面的发明和创造,应围绕其科学性、创造性的特点,明确这些成就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影响。

1.造纸术①“在纸发明之前,我国充当书写工具的材料有哪些?”通过对比认识纸的发明的重要性。

上古:结绳记事→陶器:刻画符号→商朝文字:甲骨文→商周金文:青铜→春秋战国秦汉:竹木简和缣帛②公元前2世纪西汉早期,已经使用了大麻造的纸。

(甘肃天水出土的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纸绘地图)③西汉中期,出现了以麻絮、布料、绳头等原料造的纸。

华师大版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每课教学反思

华师大版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每课教学反思

华师大版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科学与社会发展》每课教学反思1 科学就是力量成功之处: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学史明志,培养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3、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师生互动交流法、说、评、议结合法;引导法;教授法,设计开放性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5、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恰当,反馈训练的设计,考虑到层次性、开放性和教育性。

不足之处:1、如果说本课教学有缺陷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应该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 科学推动技术发展一、科技在教学中的优点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优点。

首先,科技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在线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文档、视频、图片等。

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科技工具,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科技在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科技工具,学生可以与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完成在线作业、参加讨论、进行在线考试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科技还可以促进教学与社会的结合。

通过科技工具,教师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在线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学生也可以通过科技工具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实践经验。

这样,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了解实际应用。

【初中历史】科学技术大发展ppt3 华东师大版

【初中历史】科学技术大发展ppt3 华东师大版

蒸汽机 电机、内燃机
计算机、原子能、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美、德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D E F G
第一次的是( ( FG )
),第二次的是( D
), 第三次的是 ABCE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
2 3
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我们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勇 于创新……
2005年1月17日,南极上空 发生了一起 “宇宙交通事故”—— 一块美国雷神火箭推进器遗弃物, 与中国6年前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 相撞。太空垃圾蕴藏着巨大的杀伤 力,一块10克重的太空垃圾撞上卫 星,卫星会在瞬间被打穿或击毁! 试想,如果撞上的是载人宇宙飞 船……
计算 速度快,每秒运算 速度1亿次以上。
网络时代 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 机进入了网络时代。通信网把 计算中心和分布各地的计算机 连接起来,组成计算机网络, 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在新墨西 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 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1954年,苏联建成 第一座核电站,这 是人类和平利用原 子能的开始。 新能源: 核能
九年级下册
【内容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
“嫦娥三号”的发射应用了近代哪些科学家的成就?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名师教案4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名师教案4 华东师大版
①发送手机短信②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电子贺卡
③拨打固定电话④邮寄贺年卡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第三次科技革命最为突出的技术和信息时代的
教学反思
主要领域(标志):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中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三次科技科命的特点:
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生产力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内容。
2、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知识的了解,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特点
学习难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导学内容
教学侧记




【导入新课】
人类历史至今已进行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把人类带进了蒸汽时代,第二次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人类又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那么这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
3、科研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并出现了两种趋势:一学科的分工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二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合作探究】
1、归纳第三次科技科命的特点,并说说对我们的启示。
2、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我国都错过了。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什么状态?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课件3华东师大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课件3华东师大版

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
青少年:1、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2、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3、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4、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5、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二、震撼的核能世界——原子能 的利用
核 武 器 的 发 展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 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 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 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
发展 (1)1961年苏联第一颗载人卫星发射成功 (2)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3)1971年苏联建立第一个空间站 (4)1981年美国研制成功第一架航天飞机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 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四、奇妙的克隆世界—基因与克 隆
现 形成时间:20世纪70年代
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 于二战.
核 能 的 和 平 利 用
阳江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三、神秘的太空世界—空间技术
刚神 出舟 仓七 太号 空升 行空 走, 。翟

发明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 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新纪元。
代 生 物
内容: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 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工
工 程)
程 技
核心:基因工程

重大突破:克隆技术
1996年,世界上第 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 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 羊“多利”诞生, 1997年2月向世人公 布。这项震惊世界的 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 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 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九年级历史下册-5.23《科学技术大发展》课件-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5.23《科学技术大发展》课件-华东师大版
2、每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是哪里?
3、核心内容有哪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策源地

核心内容 蒸汽机
美、德 美
电机、内燃机
计算机、原子能、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四分。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D
E
F G
第一次的是( D
),第二次的是ABCE

FG), 第三次的是(
1997年2月,世基界因第工一程只克
隆羊“
”诞生。
多利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四分。
克隆技术,可以大量 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动物; 抢救濒危珍稀物种,如大 熊猫,保护生物多样性; 为患者提供移植的器 官……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四分。
我国科技的重大发展
2000年6月16日,世 界第一例体细胞克隆山羊 在中国诞生。
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 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 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 意识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为国家的强盛、为人类的和 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四分。
1、下列科技成果,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
要标志的是(
)
A.汽车制造技术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四分。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1 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2 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 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十点 四十四分。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 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课件2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课件2华东师大版

目前,我国克 隆羊已经实现四 代同堂。
科技展厅
我国科技的重大发展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感受成果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哪些特点和影响?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 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 60%,80年代已达80%。
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类智力解放的里程碑
2、原子能
1945年7月16日上午, 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沙漠 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 力为2万吨TNT的原子 弹,并用于二战。
试验中由于核爆炸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 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 体,在半径16公里的范围内,所有的生命都已消 失,连砂石也全都变成了绿黄色的玻璃状物质。 核爆炸腾起的烟尘若垂天之云,极为恐怖。
第一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 的哺乳动物,它完全秉承 了给予它细胞核的那只母 羊的遗传基因。
知识小结:
1、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标志: 计算机、原子能、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3、范围: 美国——西欧、苏联、日本等
科技展厅
我国科技的重大发展
1964
1967 邓 稼 先
科技展厅
我国科技的重大发展
练一练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D
E
F G
第一次的是( D ),第二次的是(ABCE), 第三次的是(FG )
试一试
[2011·陕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
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作为“扩张的 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 已很先进……罗盘针已在海船上普遍 使用。
第23课 科学技术大发展

5.1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2)

5.1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  (2)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为世界历史的的20世纪的科学技术,本课内容既是世界历史科技方面的重要内容,在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在中考中属于高频考点,同时对于中学生来说,又是必须要了解的社会常识,因此尤为重要。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属于第五单元“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第一课。

《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识记: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内容;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能力培养:归纳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内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联系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概况;探讨“我所认识的现代科技”中的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勤奋的工作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由于本课涉及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都是属于高端科学技术,学生对这些高端科学技术的了解是备课的重点。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归纳概括【教学环境】网络、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由2011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0题的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导入。

)图中的三个人大家认识吗?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http://zonghe.21世纪教育网/DownLoad.aspx?UrlID=6&InfoID=1804131二、【自读思考】(5分钟)1、说一说: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有哪些?说说发明概况和发展简况。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3课 科学技术大发展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3课 科学技术大发展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习题精选三十八第1题【单选题】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发明是( )A、蒸汽机B、内燃机C、电灯泡D、计算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

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网络工程师B、火车司机——电力工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C、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生物专家D、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宅男宅女”“网上饰品店”,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出科技革命( )A、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B、产生了新的工业部门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D、生物工程——促使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

以下现象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机器轰鸣,火车奔驰B、车马劳顿,家书万金C、在线购物,网络订票D、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电子图书可在计算机、手机上阅读。

它凭借存储容量大、获取资料便捷、成本低等优势,与纸质图书并驾齐驱。

这种现象出现在(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工业时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5.贵州省铜仁)沪昆高铁贵阳北至我市玉屏东于2015年6月开通,该列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它先进技术,使列车运行更加安全、快捷。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2页 0024页 0051页 0078页 0096页 0114页 0136页 0202页 0240页 0296页 0298页 0351页 0397页 0443页 0445页 0469页
第一章 宇宙的起源 2 热大爆炸宇宙模型 4 星际航行和空间技术 1 地球的演化 3 生物进化 1 物质的转化 3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1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3 免疫与健康 5 卫生与健康 第五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 生物的变异 1 能源和能源的分类 3 核能的开发与放射性防护 第七章 科学与社会发展 2 科学推动技术发展 4 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第Fra bibliotek章 宇宙的起源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1 我们的宇宙
最新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电子 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2018-2019学年度初中中考专题总复习:第2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案 华东师大版

【最新】2018-2019学年度初中中考专题总复习:第2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不足之处:
没有和现实科技相联系,应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教师引导过于简单,忽视了指导的三种功能(导向、解释、表扬),有的引导过渡太突兀,点拨不及时,力度不大等。
【总结巩固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 握下面表格内的内容。
【真题训练】
1、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是( C )
A、唐胥铁路B、淞沪铁路C、京张铁路D、青藏铁路
2、下列各项,属于詹天佑成就的是( C )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商务印书馆
C、设计并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D、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3、下列人物,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的是(A)
第2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
课题
第2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
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强调记忆詹天佑的图像、京张铁路的地位与意义
注意区别:唐胥铁路与京张铁路
强调侯德榜的贡献
强调
1、李四 光的成就
2、地质力学理论创立的意义
强调
华罗庚的成就
授课
类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李四光与地质力学、华罗庚与中国数论研究等知识。培养学生对 科学的兴趣与爱好。
A、李四光B、詹天佑C、侯德榜D、华罗庚
4、上述四位人物中,领导了他的学生在数论特别是哥德 巴赫猜想的研究方 面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数论研究中的中国学派的数学家是(D)
5、上述四位人物中,有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终于揭开了制碱的奥秘而成为世界闻名的制碱工业权威,他是(C)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
方法
讨论法,合作学习分析与综合
教学
手段
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 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九年级下册历史《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华师大版).doc

九年级下册历史《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华师大版).doc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时空导航】二战以-來,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使得欧美很多国家迅速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与前面的科技革命相比它有什么特点?【学习目标】1、知道并能归纳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内容;2、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问题导学】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时间: __________ 首先兴起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2、主要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1、电子计算机:(1)_______ 发明:___ 年,国制成第一台电子管电了计算机,到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代。

(2)发展:电子计算机进入第四代Z后,朝着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方向发展,我国研制成功的____________ 计算机属于 _______ 型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进入______________ o 2、原子能的利用:(1)_______ 发明:___ 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了反应堆,从此人类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原子能的利用包括__ 和,麻者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 O3、空间技术:(1)发明:_______ 年_____ 月,_______ 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T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人类向______________ 进军的新纪元。

(2)发展:1961年________ 发射第一颗_______________ ; 1969年 ________ 人登上________ ; 1971 年_________ 建立____________ ;1981年________ 制成___________ 。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1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1华东师大版
例题5: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答案: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 科技创新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3. 科技创新要紧密结合实际需求,为人类发展服务。
4.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和支持。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掌握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近现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知识,对科技发展的大致历程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有所认识,但了解不够深入。
2. 学生对科技类话题普遍具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具体案例、图像资料等直观方式学习历史知识。
1. 对于小组讨论,我将更加精细化地设计讨论主题,确保话题既能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引发他们的思考。同时,我会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 针对教学方法的问题,我打算引入更多实物模型或互动软件,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技概念,增强学习的体验感。
3.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注重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简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答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包括:科技创新速度加快,多领域交叉融合,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例题2:请列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答案: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包括: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
例题3:阐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了多媒体资源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了解科技发展的同时,能够深入思考并主动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丰富了课堂形式,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3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3 华东师大版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A.电子计算机 B.原子能 C.现代生物技术 D.空间技术3、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生物工程 B航天技术 C.原子能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4、今年,中考首次实行中考计算机网上阅卷,网上录取这主要得益于【】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工业革命5、某班准备开展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中最恰当的是【】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B.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C.电气时代的来临D.梦想成真的信息时代6、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①蒸汽机②内燃机③克隆技术④互联网7、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形成了地球村。

对这一变化起关键作用的技术是【】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网络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8、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生活。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有关的是【】 A.乘坐火车回老家探亲B.驾驶汽车外出旅游C.利用网络相互交流 D.在电灯下读书学习9、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生物工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奇迹。

下列人物在生物工程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是【】A.邓稼先 B.侯德榜 C.袁隆平 D.爱因斯坦10、原子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兴趣,生物工程和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科技成就。

2003年,杨利伟成功遨游太空,从此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人类进入太空活动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A.原子能技术B.航天技术C.生物工程技术D.海洋技术11、右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B.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12、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等等。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2 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2 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2 华东师大版【内容标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考试标准】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主要领域。

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识记: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内容;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能力培养:归纳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内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联系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概况;探讨“我所认识的现代科技”中的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勤奋的工作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要点】要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开始的时间与国家:20世纪40年代美国(2)主要领域(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中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4)第三次科技革命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5)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电子计算机与网络、原子能、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等。

核能成为新的能源。

2、三次科技革命综合归纳(1)简表命主要成果、电话(贝尔)、电报能,(2)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能源革命。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能源问题:能源利用过度;污染严重;部分能源依赖进口;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5.23《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华东师
大版
【内容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考试标准】
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主要领域。

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联系、归纳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要点】
要点:第三次科技革命。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1)开始的时间与国家: 20世纪40年代美国
(2)主要领域(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其中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4)第三次科技革命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5)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电子计算机与网络、原子能、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等。

核能成为新的能源。

2、三次科技革命综合归纳
(1)简表
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
开始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
最主要的标志改良蒸汽机
的发明和使用
电力的广泛利用
电子计算机
的广泛利用
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主要成果改良蒸汽机(瓦
特)、火车机车(斯
蒂芬森)、汽船等
内燃机、电灯泡(爱迪生)、
飞机(莱特兄弟)、汽车(本
茨)、电话(贝尔)、电报
(马可尼)等
计算机、宇宙飞船、人
造卫星、核武器、克隆
技术等
新能源煤炭石油、电能核能
主要特征自然科学、技术开始同工业
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作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
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

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乘火车、汽船出行
在电灯下学习、使用电话、
乘坐飞机、汽车等
上网学习、使用手机、
DVD、数码相机等
(2)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能源革命。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能源问题:能源利用过度;污染严重;部分能源依赖进口;等等。

解决建议: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国际协作;等等。

(3)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我国都错过了。

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什么状态?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清王朝统治下,这次工业革命促使列强先后两次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时,中国正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左”倾思想干扰,也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4)你认为当前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发展自己?
提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培养人才,才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科教兴国”战略应常抓不懈。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高科技,紧跟新科技革命的浪潮。

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