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专题一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66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66张PPT)
提花机






之 路

海 上 丝
海 外



为什么 纺织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得到发展?
1、政府的重视 • 2、织女地位较高 • 3、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 • 4、丝织品远销海外,深受欢迎 • 5、民间私营作坊兴盛 • 6、纺织业部门出现工场手工业,规
模日益扩大
• 请思考:你将为冶金厅设计几个展区?
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清雍正年间)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 其制造过程,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 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 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在上彩上,从康熙 开始的珐琅瓷,一改中国传统瓷器中施彩用 胶水或清水的方法,而开始用油施彩,这是 借鉴了西洋油画绘画的道理,反映珐琅瓷吸 收了外来的影响。
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 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绝。
唐代丝织业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 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武则天时代,绫锦坊中就有 “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 人,掖庭绫匠150人。唐玄宗 时期,宫中专门织锦刺绣的 女工就多达700人。
唐代花鸟纹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海南黎族生活了30多年
明清丝织业
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 主经营
农户的副业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供自己消费 和交纳赋税 的产品;剩 余部分出售
剩余部分出售
官私手工业的消长历程
西周: 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 春秋战国:私营手工业兴起,但官营手
工业占主导地位 明中期: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
据主导地位

人民版高一必修2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一必修2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34张PPT)
古代中国的 手工业经济
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 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1
复习要求:
1.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 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 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的成就。
2
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知识结构】 类型 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古代中 国的手 纺织业 工业经 济 成就 冶金业
产品
流通 方式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 不在市场流通 的大作坊 活用品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 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田庄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5
探究:田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主 要有哪些差异呢?(结合表格)
官营手工业 劳动力 生产技术 产品流向 生产规模 消极影响 田庄手工业
14
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
汉朝 唐朝 原始纺织业出现(棉麻丝) 技艺高超、远销地中海 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 细、品种繁多 棉纺织业发展
宋朝
明朝
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 力市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15
冶金业的发展
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冶铜业 夏商周大发展时期——青铜时代 春秋末期出现
D
7
2.下列关于田庄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田庄是一个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的社会单 元 ②田庄的劳动者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③ 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A.①②③ C.②③
B.①② D.②
C
8
二、古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1、织女的劳绩(纺织业); 2、攻金之工(冶金业);
3、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22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22张PPT)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
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
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
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深度点拨学习我国古代的冶金技术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采用列表梳理的方式进行归纳;同时,应从冶炼原料、冶炼燃料、 供风形式等方面把握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五、陶瓷业的成就 1.原始时代,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作为早期瓷器的釉陶 又称原始青瓷。 2.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但某些釉陶 制品并没有消失。 3.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青瓷和白瓷享有盛名,长沙铜 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4.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 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5.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并 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三、纺织业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最初用的原料是麻和葛。
2.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周朝的纺织业在经济生
产中相当重要。
3.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纺织品种类繁多,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
到地中海地区。
4.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具有相当大的
规模。
5.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
探究点
当堂检测
5.某收藏家收藏了如下图所示瓷器:邢窑白瓷长颈瓶、青花釉里红 婴戏碗、粉彩开光花尊真品。该收藏家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

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一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件】 (共15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2 专题一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件】 (共15张PPT)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铜器起源,但不是 主要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青铜器制造水平高于 世界领先地位。 (3)秦朝:出现青铜防锈技术。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 (3)汉代推广官营。
材质 青铜 铁
最早使用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春秋晚期
技术成熟 商周 汉代以后

• • • • • • •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 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明]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 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技术水平 技艺,规模均居上古世界前列 例:司母戊鼎 冶铁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南宋开始 用焦炭冶铁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一 直领先于世界。 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1、中国丝织业与棉纺织业的发展 2、中国纺织业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
早养蚕和发明纺织技术的国家,丝织工艺水平 高。
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到唐代,瓷器 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开 始大量出口。
中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轨迹
时间 技 技术成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技术飞速发展:瓷器区域扩大到北方;质量提高;烧制出白瓷 制瓷工艺水平提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进一步发展:技艺提高,涌出五大制瓷名窑 进入彩瓷生产时期:烧成白底蓝花的青花瓷和釉里红:景德镇成为全国制 瓷中心 制造出斗彩和五彩瓷:景德镇的青花瓷质量上佳 制造出粉彩和珐琅彩 术 发 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1教学课件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共21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1教学课件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共21张PPT)

知识架构 ——迁移应用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 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 化的前提条件是 (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解析: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 车,推广了棉纺织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 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 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这种“分布态势”中的“细长”者为 (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解析: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总体上数量较少,且受到重农抑商政 策的阻碍,属于“细长”者,故C项正确;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 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是粗壮的一端,A项错误;小农经济社会中的家 庭手工业数量庞大,是粗壮的另一端,B项错误;D项明清时期才出现, 排除。 答案:C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1.产品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2.生产规模大,所耗费用较多,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3.产品质量较高,达到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但技术传承 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 4.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束缚。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生产历史: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生产部门: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3.生产技术: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在古代长期领先世界。 4.生产规模: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5.经营模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 态长期并存。 6.生产布局: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汉朝 技艺高超、“丝绸之路”、丝 唐朝 国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
工更细 宋朝 棉纺织业发展 明朝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
(二)冶铸业
冶铜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 商周青铜铸造大发展,主要是礼器
春秋末期:最早人工冶铁
战国时期:生铁;炼钢淬火技术 冶铁业 汉:燃料煤炭;技术水排(东汉南
阳太守杜诗)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司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 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 832.84千克。
半坡陶盆
龙山黑陶
唐三彩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
原始青瓷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清代粉彩瓷
河北定窑,以优质白瓷著称世。不仅是 宫廷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 欧各国。
河南钧窑,皇室用瓷。钧瓷两 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 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 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 霞。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 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 术效果。钧瓷釉层厚,在烧制 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 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 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 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 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 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 花盆最为出色。
江西景德镇窑,以青白瓷(又叫“影青瓷”) 著称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派 人到景德镇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 年制”,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遂由此而 得名,成为千古“瓷都”。
青花瓷
颜色釉瓷
浙江龙泉窑瓷,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 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片纹,大小有 别、颜色深浅不一,有“鱼子纹”“百圾 碎”“金丝铁线”等特殊艺术效果。本属于 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但就如画家变败笔 为神奇一样,哥窑瓷器因其自然开裂现象而 增添了生机,反而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 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37张ppt)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共37张ppt)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单衣, 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 米,重仅48克。它代表了西汉初养 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朝花鸟文锦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 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
清· 王应奎《柳南续笔》
南宋棉毯
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 一座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条线一 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
2、匠户制度:
(1)概念: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的专业人户 (2)演变:
朝代 表 现 唐代 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宋代 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元代 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匠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 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理,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代 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匠户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 清代 废除“匠籍”,匠人获得自由身份
明代的团龙袍料
清代的寿字图丝织品
四、纺织业的发展(丝织业、棉纺织业)
纺织技术发达, 主要成就 时期 新石器时代 纺织业起源(麻、葛、丝;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 )
商 汉 唐 宋 元 明
有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祭祀蚕神、妇功) 技艺高(素纱禅衣) 长安设“东西织室” 远销海外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分工细,私营作坊兴起 棉花种植,棉纺、粤 黄道婆创新式纺车,推广织造技术,棉布普及 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手工工场、雇佣关系);出 现苏州、杭州等丝织业中心。
明中叶以前 占主导地位
内容复杂 多样
技艺较低, 但有活力
民营手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 工业 自主经营 的产品
在市场 流通
产品精美,代表 政府直接经 武器军用品 着古代手工业技 官营手 营,集中大 和官府贵族 不在市 工业 艺的最高水平; 场流通 作坊生产 生活用品 具有封闭性。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一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27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一  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27张PPT)
萌芽
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技术是在____ 我国的牛耕技术逐渐得到普及是在 ____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 C东汉 D唐宋
BC
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小农经
济,其形成的原因或条件有
1刀耕火种耕作方式的推动
2牛耕技术的推广
3铁农具的使用
4秦朝时铁铧犁的推广
A、12
B、23
C、34
D、14
B
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导致的后果有 1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社会经济文化凋残 3往往导致封建王朝覆灭 4引发社会动乱或农民起义 A、12 B、23 C、34 D、1234
为生之具足,但家无盐井耳。”这说明中国传 统农户
1、能够完全实现消费的自给自足 2、生产和生活的物品全靠自己生产 3、有些生活必需品需要从市场上购买 4、能基本实现消费的自给自足
A、1 2 B、2 3
C、3 4
D、1 4
C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治人》中说:“锦 绣纂组,绮罗绫嗀,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 所服也。”从中可以看出 A、贫民穿不起昂贵的衣服 B、贫民只能穿自己制作的衣服 C、贫民可以穿皇帝赏赐的衣服 D、贫民不能随便穿各种式样的衣服
明宣德——青花瓷器
返回
(景德紫镇红窑地珐珐琅琅彩彩缠-梅枝榭莲纹月瓶影)











返回
白瓷(公道杯) 返回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 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
唐代越窑青瓷
白瓷凤首瓶 (唐)
莲花碗
返回
北宋 钧窑月白釉碗
宋 代 汝 窑 天 青 宋 定窑孩儿枕长 颈 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异同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管理
政府经营、
民间私人
农户的一种副业
方式
“工官”工场
自主经营
产品
流向 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 民间消费、市场流通
供自己消费 和缴纳赋税
劳动力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雇工
农民自身历史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
作用 和市场的扩大,不利于 展,在明中后期孕育 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
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附属 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 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 女织”的经济形式。 2.“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 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 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 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 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 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3.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纺织业、 冶金业、陶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
[随堂训练] 1.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 A.《周礼》中提到的“妇功” B.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 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铁器
解析:“妇功”旧时指纺织、刺绣、缝纫等事,为妇女四德之一,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作的祭器,是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故 B 项正确;水排 冶铁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故 C 项错误;灌钢法制作的兵器发生在南北朝时期,故 D 项错误。 答案:B
A 项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反映汉代纺织业发展,与商代不符 排除

B 项 纺织家黄道婆创造新式纺车在元代,与商代不符
排除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反映了商
选 C项
正确
代纺织业的发展

D 项 《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著作,与商代不符
排除
[点拨] 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 势。本题考查中国商代丝织业,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商代”,应围绕“商代”“三看三思”。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 禅衣反映了汉朝的丝织水平,A 项错误;元代的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工具,B 项错误; 甲骨文是商朝人占卜等活动的记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商代的情况,其中关于祭祀蚕 神的内容可以反映商朝丝织业的发展,C 项正确;《说文解字》为东汉经学家、文字 学家许慎所著,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清代 粉彩 瓷器工艺发明并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3.地位:唐宋以来,瓷器经“ 海上丝绸之路 ”外销,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整体图示] 古代手工业的“三、三、三”
探究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史料一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史料二 (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乃偁(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 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铸铜技术 商代 青铜器 生产规模大
西周时期 大多作为 礼 制的象征,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春秋时期 开始 出现
冶铁技术
汉代
推行 铁业官营 制度 开始使用 煤炭 做燃料
供风形式:自然通风→ 人力皮囊 鼓风→畜力鼓风→水排
战国时期 炼钢和 淬火工艺 有所发展
炼钢技术 南北朝 出现 灌钢法
北宋 以 煤 做燃料
手工业技术的交流
了资本主义萌芽
妨碍了市场的发展
探究二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史料一 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世 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流入中国。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 的手工业优势,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易。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史料二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 方可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 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01 课前 自主学习 02 课堂 合作探究 03 掌握 解题技巧
04 课后 巩固训练 课时作业
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背景——自然经济 (1)地位: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 (2)特点 ①以小农经营为主。 ②自给自足。
2.表现 (1)家庭手工业 ①形式: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 男耕女织 ”的经济形式,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 ②产品:大部分由广大农民自己消费,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 ③原料:大都是农户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 (2)田庄手工业 ①出现: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 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②生产经营活动: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 采集。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 ③性质: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 自然经济 活动中的重 要内容。
3.下图为明代书中所绘手工提花机,继承了汉唐以来提花技术,能控制上万根经纱, 织出精美花样。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说明古代中国已有机器工业 C.说明古代中国纺织技术高超
B.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说明私营纺织业已经很发达
(1)据史料一分析我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你得出该结论的依据 是什么? 提示:(1)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2)变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依据:规模较大、分工协作、形成雇佣劳动关系。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1)门类众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四种经营形态并存。家庭手工业 占相当大的比重,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3)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生产部门不断扩大;地域分布广。 (4)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某些部门已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工场手工业出现。 (5)与农业发展密切结合,受农业制约。 (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7)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赞誉。
“三看三思”快速、准确答选择题 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快速解答选择题的前提是准确审题,要对题干中明确规定 的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限制条件看懂、审清,抓好关键,要注意“三 看三思”: 第(1)问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 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2)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提示:(1)特点:家庭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与小农经济结合,“男耕女织”;以家庭 纺织业为主。 共同特点:自给自足,都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2)官营手工业。 特点:产品是供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生产规模大, 所耗费用较多;产品质量较高,达到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匠户没有人身自 由,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 (3)材料二中的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知识延伸] 古代冶炼业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历史悠久,尤其是青铜器是古代文化的瑰宝。 (2)农业发展对铁农具的需求推动了冶炼业的发展。 (3)冶炼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模、燃料和工艺。 (4)我国冶炼技术包括铸铜、冶铁、炼钢三大领域,长期领先于世界。
四、先进的冶金技术
冶炼技术 时间
表现
新石器时代 出现早期铜器,以小件工具和 生活 用具为主
2.“匠户”制度 (1)匠户:中国古代从事 手工业生产 的专业人户。 (2)概况 ①唐代:已有工匠在 官营手工业 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②宋代:匠户往往被 官府 以强制方式役使。 ③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 户籍 ,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世代相袭,承担指定 的工役。 (3)特点 ①统治者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 ②匠户没有 人身自由 ,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特别提示] “工官”制度的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和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各 种行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三、纺织业的发展 1. 新石器 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最初用的原料是麻和 葛 。 2. 商代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周朝 的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相当重要。 3.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纺织品种类繁多,并通过 丝绸之路 远销到地中海地区, 中国因此被称为“ 丝国 ”。 4.唐代中期以后, 私营纺织作坊 兴起, 官营纺织业 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5.宋代, 棉纺织技术 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丝织 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6.元代,棉纺织家 黄道婆 推广棉纺织技术, 棉布 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纺织业中出现 手工工场 和雇佣劳动关系,标志着 资本主义萌芽 开始产生。
[例]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解题流程]
一看时间:商代;
审题 题干 二看答题方向:纺织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三看关键词语:支持这一个论断,即符合答题方向
[重点发掘] 田庄经济的特点 (1)从背景上看,田庄经济是伴随着汉代豪强地主的发展壮大而出现的。 (2)从规模上看,面积广大,通常采用田庄式的生产规模进行经营。 (3)从经济结构上看,农、林、牧、副、渔各业应有尽有,包括手工业和一定的商业 活动。 (4)从劳动力上看,多为寻求庇护的农民和庄主的贫穷同姓同宗。 (5)从生产关系上看,劳动者与庄主之间人身依附关系强烈。佃户不但要缴纳实物地 租,还要承受许多无偿劳役和军事义务。
2.制瓷业:从商代中期到 东汉晚期 ,陶逐渐发展到瓷。
朝代
成就
东汉 制瓷技术成熟,出土有 青瓷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